|
发表于 23-3-2009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s123 于 22-3-2009 09:46 PM 发表
你试试看就知道了,
其实你自己大部份时候都是这样,只是自己不自觉而已。
那么到底是怎样呢?介意分享吗?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3-2009 10:00 PM 发表
心不动念不动,是看的时候不会在脑袋里出现 “如果,假如,好像,因为,所以” 各种妄想。
所以,一看就只是“专心”看,看完了才“专心”思惟,中间不会出现失去“专心”而打岔的念头。
請問思考算不算起心動念?如果不起心動念或不思考,是否能分辨是非、善惡或對錯?
請大德指教。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3-2009 10:00 PM 发表
心不动念不动,是看的时候不会在脑袋里出现 “如果,假如,好像,因为,所以” 各种妄想。
所以,一看就只是“专心”看,看完了才“专心”思惟,中间不会出现失去“专心”而打岔的念头。
不可思议!!!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Dharani 的帖子
心不动念不动,是看的时候不会在脑袋里出现 “如果,假如,好像,因为,所以” 各种妄想。所以,一看就只是“专心”看,看完了才“专心”思惟,中间不会出现失去“专心”而打岔的念头。
請問思考算不算起心動念?如果不起心動念或不思考,是否能分辨是非、善惡或對錯?
小弟啰嗦一点,这解说只能接近答案而已,不是答案本身:
思考算是起心動念。如果不起心動念或不思考,是不能分辨是非、善惡或對錯的。
其实,专心,就已经起了一个心也动了一个念,这个心念就要维持下去,直到看完。所以专心看的时候打岔思考,就是起了另一个心也动了另一个念,之前的心和念就被截断了,或弹跳了,这样子之前的心就动了。
可是,很多人却担心,不尝试去理解文章,只是看而已,怎么会记得呢?所以,就尝试去抓住文章里的意思或文字。问题就出在,才看了一两个句子,就已经有了思考,也同时暂时的假想了一个结果,再看多一两句,就再有了思考,意识里一定会尝试去连接之前的假想。。。看到最后,我们看的不是文章,我们看的是自己看文章思考累积的假想。这样子,不自觉地就断章取义,而我们自己竟然也无法发现我们已经断章取义了。
所以,看的时候,就是看而已,专心就必定会看到忘我,看到不知道时间,看到忽略所有的声音,而最真实的重点会脱离文字内容。这重点,不必担心的,它会留在记忆中,却没有文字和句子。
看完了,专心思惟的时候,这些重点就会浮现和被提取,这时候就会起思考的心,这时候才去分辨。如果在专心思惟的时候,忽然又来了个回忆的打岔,就是企图去背诵整个句子,或整个文字,这样子心又动了。虽然不一定会进入假想,却一定会被文字封锁,限制了我们的思惟。就变成了逻辑思考或抽象思考了,了解得有限。
那么,这些重点又怎么会浮现呢?因为我们思考文章所述说的,是否经历过,是否听闻过,是否可以当下实践去了解等等。这并不是整个句子去思考,或整个文字去思考。充其量,不过是文章里一个字到二十个字左右出现在脑海里。
说到这里,所谓的直觉,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不过,却更加直接。
编辑一下,让表达的更加接近答案。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23-3-2009 10:4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Dharani 的帖子
yes123,的不动心,也许是南传说的直觉。
恐怕也会比较难以让人从分析上理解。
小弟,尽量描述,也唯有描述:
一种情况就是-
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不会念出声音,也不须要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豁然了解。
另一种情况就是-
发呆,我们看东西,我们不知道我们看了什么。
不动心的看,类似发呆却知道看着什么,还没有看完也可能就了解完了。
这情形,好像文章里的重点自己凸现了出来,我们只是接收而已。
但是,这两种情况,是最起码,要放下了妄想,才做得到的过程。
而专心,则是这两种情况之前,最起码人人可以做到的。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心
第一情况
第二情况
小弟都经历过。不过,凡人烦人的生活,是无法不去分辨不去思考的,因为是生活必需。所以,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并无法维持下去。最后,仍然是以专心作为暂时依靠。
唯有专心是人人可以经历的。
文字关着人太久了,连观呼吸也要说“注意呼吸注意呼吸”,也知道这样子就不能注意呼吸了,却仍然也会出现“注意呼吸注意呼吸”的声音和文字。这不是理论。因为注意,不须要文字衬托。
编辑一下,不然会变得太神了。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24-3-2009 08:10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4-3-2009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情况就是-
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不会念出声音,也不须要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豁然了解。
另一种情况就是-
发呆,我们看东西,我们不知道我们看了什么。
不动心的看,类似发呆却知道看着什么,还没有看完也可能就了解完了。
这情形,好像文章里的重点自己凸现了出来,我们只是接收而已。
但是,这两种情况,是最起码,要放下了妄想,才做得到的过程。
------------------------------
迟钝一点也做的到的。。。 |
|
|
|
|
|
|
|
发表于 24-3-2009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3-3-2009 10:21 PM 发表
小弟啰嗦一点,这解说只能接近答案而已,不是答案本身:
思考算是起心動念。如果不起心動念或不思考,是不能分辨是非、善惡或對錯的。
其实,专心,就已经起了一个心也动了一个念,这个心念就要维持下去, ...
其实本人心中早已有答案,只是要看看阁下的意见。
我认为念头的产生也不是不好,关键只是在于是正是妄而已。正念也是念头。
我反而觉得所谓的“不起心动念”其实指的是妄念而已。因为人的误解,反而以为就是断绝一切念头的生起。
其实人还是要念头生起的,要的只是正念。只要保持觉照,清清楚楚地知覺察當下的存在狀態。就是“不起心念”的状态了。
看文章的时候也一样,或许我们会有很多思考或念头产生,但只要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就可以了。或许当你看到某个句子时会勾起你的回忆,但只要你本身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回忆,正在想些什么就足够了,都算是“不起心念”。只要“有意识地觉察”當下的狀態。
所谓的妄念是会导致烦恼的念头吧,人人都有心念,差别在于那个念头是否会导致事主产生烦恼。如果会起烦恼的就是妄念,不会就是正念。
至少我是那样的认为,如有错误之处,不妨明鉴。
原帖由 o1j2m3 于 23-3-2009 11:29 PM 发表
yes123,的不动心,也许是南传说的直觉。
恐怕也会比较难以让人从分析上理解。
小弟,尽量描述,也唯有描述:
一种情况就是-
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不会念出声音,也不须要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豁然了解。
另一 ...
直觉的产生,或许是因为那人的正念已经到了轻驾就熟的地步吧。开始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依赖文字来思考啊,心中的对话来达到了解,之后我们才抛开文字。
不可能一开始就不须要经过思考还能了解文章吧。
其实要分析也是很难的,例如一个人必须觉察自己的念头,另一方面自己又必须觉察到“自己正在觉察自己的念头”。这样就已经无限个觉察者了。最终,到底是谁在觉察呢? |
|
|
|
|
|
|
|
发表于 24-3-2009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3-3-2009 11:46 PM 发表
专心
第一情况
第二情况
小弟都经历过。不过,凡人烦人的生活,是无法不去分辨不去思考的,因为是生活必需。所以,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并无法维持下去。最后,仍然是以专心作为暂时依靠。
唯有专心是人人可以经 ...
第二情况并不难理解,因为记忆的缘故,所以你能预测文章将要描述的重点。就像你看多了类似的文章,你当然能准确的知道文章将要提到的重点。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