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63|回复: 1

【心的造作】-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4-2009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師: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日期:
200
3/06/22
地點:印度 上密院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許多欲求與願望,若要細細說明每一個願望和欲求那是說不盡的,可是所有的欲求總歸起來,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不變的願望,那就是追求快樂與幸福。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為什麼人人都有這共同的欲求。

首先,不論是大人或是小孩,我們都希望獲得快樂遠離痛苦,沒有任何知識的小孩或是學問經驗都豐富的成年人,不論是任何人任何眾生,我們內心中那追求幸福快樂的念頭與慾望是所有眾生都一樣的,也許對快樂的認知有所不同,對快樂的體受也不同,但是其根本「欲求快樂」這個基礎是眾生平等的。

其次,我們從小到大,經過學習,生活經驗,各種變遷,我們的心思、想法、願望都不斷的在改變,我們的心,隨著時間、學習、知識和成長,也再不斷的變遷。只是有一個欲求是至始至終不會變的,那就是對「幸福快樂」的追求。這是從生到死,每一個生命都在追求的東西「幸福快樂」。

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知道,追求快樂是每一個眾生的共通性。

我們感受苦了的主要接收器即是我們的身與心,而身體的種種苦樂覺受,又取決於心的認知。仔細觀察會發現,心是主要感受苦樂的基礎。當心感到喜樂時,惡劣的外境不會影響我們,當心感到痛苦時,最好的環境條件也無法使我們快樂,所以說心的喜樂,心的覺受是主宰我們身心的苦樂以及一切苦樂的根源。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心是一切的根本,一切境相也由心的造作而成。

要如何才能將心平衡不落苦境呢?即是要生起利他心、關懷心。若無利他的心,就會感受到恐懼與害怕。

在痛苦時要如何修行呢?

我們不應沈溺在自身的痛苦中,要時常思維別人所受的苦以及他人也如同我們一樣有各種痛苦,並且想想要如何幫助利益他人,這麼去做時,自我的苦痛就會減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peggy_str + 8 不错的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7-2011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96453020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11:41 PM , Processed in 0.14841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