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654|回复: 11

我慢比贪嗔痴更毒,最障碍学佛人进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5-2009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看《来果禅师语录》的一段开示,把末学一下震醒,老禅师说:“一切诸慢,凡慢有我,比贪嗔痴三毒更毒。前三毒虽毒,终有休时,独我慢一毒,在人道慢人,在鬼道慢鬼,在畜道慢畜,任居何处,有处生慢。其义云何?如在人道慢人者,如俗人唱歌,一听,这歌不好听;鬼道慢鬼者,大鬼弄人太慢,小鬼即嫉曰:我比你还弄得快些。畜道慢畜者,如猪子初来,大猪一口含住小猪一甩;又如羊子新来,慢小羊者,大羊就欺小羊;一角甩多远。仔细看来,即将大地人与非人,见他如见父母,见你如见诸佛,将可或改。”

    因为对贪嗔痴,一般学佛到一定程度,自己是能看破的,但对自以为是的我慢,一般自己很不容易识破,极难觉察,无孔不入,一不留神,就落入自以为是的我执之中。有一笑话,说当官的都喜欢奉承,但某高官自称:“我就不喜欢别人奉承”,但旁边人说:“确实,唯有您不喜欢被人奉承”,高官听了很是受用。
     末学对我慢亦深有体会,以前无论做什么事,都自以为比别人看的更明白,常喜欢在领导面前提出一些见解,见解虽没错,但都是以显示自己聪明的形式提出来的,结果每次都让领导不喜欢,为此丧失许多机会。我慢几乎是所有知识分子的一个通病,无论学佛,搞学术,还是搞行政技术,都既障碍智慧,又损福报。
     许多人求名求官,到一定层次后,并不为图利,而是心底里渴望被别人仰视、羡慕,喜欢被人前呼后拥、高人一等的那种虚荣、面子,这些都是我慢,最愚蠢了,但世人却乐此不疲。

    末学学佛以后也一样,在寺院遇年轻法师讲法,若发现法师一点口误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见地很不错,似乎比法师还高。前段时间去一个寺院,见到一位很有名的当家大和尚,就是生不起恭敬心来,心里老有各种杂念:“不知这位大和尚修证怎样?”等等,这些都是我慢在作怪。后来想起,仅那位大和尚给一位普通居士做法事时那极其庄重、恭敬,极其认真的态度,就是一般修行人所远做不到的,那真的是内心清净的表现。
     对佛法僧三宝不敬,是极损害修行的,一切僧都是僧宝,皆应礼敬谦诚,即使个别僧人见地不如某居士,但光那戒体就值得每一位居士礼敬,因为戒是佛法的骨架,只要修行人能严格持戒,总会成就,所以,持戒居士都理当敬僧。
     那些自以为有些神通,动不动就拿维摩诘菩萨举例,自称许多居士修证、见地比和尚还高的人,或者把僧宝只局限于有修证见地的高僧,或者只礼敬当家大和尚,不礼敬年轻和尚,对一般居士就更甭说了,都不如他,这些分别心都是大我慢。
     中国近代以来,佛学后来居上,挑头的人都是居士,自以为比正宗佛教法师还高明,结果培养出来一脉靠考据来判定伪经的佛学家。近些年出来的附佛外道,自以为比佛还高的清海无、LHZ,还有带一帮徒弟,自以为都开悟的X居士,唉,多了,这些在家学佛人都是入了大我慢的魔套,他们有些说法很容易打动贪心炽盛的信众,对中国佛教破坏非常大。
     为什么法师大德很多,却从没有对外自称明心见性,自说开悟的呢,因为放下我执才能见性开悟,“我”都没了,那开悟的是谁呢,若说是佛性,佛性本来不迷,何谈开悟,若说是众生妄“我”,但“我”本虚妄。所以凡对外自称开悟的,都是大我慢的众生妄心,实未开悟。

     网络上的我慢就更多了,别人一对自己的帖子赞叹就高兴,一指出毛病就没完没了地跟帖辩论,总想找回点面子;或者只随喜见解比自己高的帖子,见到有一点小毛病的帖子,就居高临下或者兴奋地给人指出来,结果把我慢也传给了对方,人家就难接受,就你来我往地争论起来。有的把自己那虚妄的登录名还真挺当回事,弄几个马甲做帮手,自吹自擂,这些都是我慢。
     学佛人对不学佛的人更容易生我慢,比如,自己尚没明白,却老喜欢给人宣讲佛法,结果被人家一顿抢白,没有功德智慧说动人家,却说人愚痴。
     其实,人一放下我执,即生佛性智慧,即使不学佛的人也有智慧,有些人只是不懂理论,但很会用,如许多事业极成功人士就是这样,心地非常慈善,做事不用琢磨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任何别人处理不了的麻烦事,他一去就圆满解决,凡有这种智慧的人,都值得我们礼敬,学习。
     只有内心谦下,才能见到众生之智慧。所以,应象来果禅师说的,要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一样,都比自己高贵智慧,对一切众生都要礼敬,这样才能去除我慢。正象苏东坡佛印那个故事一样,心中有魔,见人人皆魔,心里贪啥,就见人人贪啥,内心如佛,见人人都是佛菩萨。

     总之,我慢就相当于妄“我”之骨架,都隐藏在贪嗔痴等妄“我”皮肉内,不易觉察,一般要先消贪嗔痴,才能体会并消除我慢。我慢支撑着妄“我”,对学佛的障碍作用实际比贪嗔痴更顽固。我慢大时,刀枪不入,众生的本具佛性都会被我慢这个壳子罩住,就很难和佛菩萨、大德的加持形成感应。
     所以,学佛特别强调要虔诚恭敬,要五体投地地磕头,就是要把学佛的最大障碍——我慢消掉,去掉了我慢,就通透了,念经、念佛就能直入心性了。
     若能先消除我慢,我执恶念老窝的骨架就散了,再去贪嗔痴,相对就容易多了,再学佛就容易上道了,前面一马平川。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2011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慢是自以为是。一般有料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众人懂得去评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1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的确值得分享~末学会好好体会,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1 0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樓主的分享! 末學銘記教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1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麼简单 就能找到 修得来的伴
尤其是在 看过了那麼多的魔障
总是不安 只好强悍
谁谋杀了他的我慢
没那麼简单 就能去修 别的全不看
变得实际 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
不爱争论 一久也习惯
不用担心谁 也不用被谁管
感觉快乐就论东论西
感觉累了就安静自己
别人说的话 随便听一听 自己作决定
不想拥有太多情绪
一盘斋菜听心经
在周末早晨 关上了佳礼 舒服坐在大厅里
学佛没有那麼容易 每个人有他的个性
过了爱作梦的年纪 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净土没有那麼容易 才会特别让人著迷
什麼都不懂的年纪
曾经最真心 所以最开心 曾经
议论最伤心 但却最动心 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1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moon_boy


    哈哈, 誰改歌詞 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5-2011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平常心是道


    这文章分享的太好了,希望很多人看了能了解到当中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5-2011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6-2011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論如何,這些都是我執。消除我執,就能斷我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1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一下....

傲慢的种类
  在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若干类,譬如从性质来分,有烦恼心、善心等;从认识结果来分,有正确认识(量)、错误认识(非量)以及犹豫不定心等。傲慢则属于烦恼心。
  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汉语中的骄傲,按照佛教解释是两种概念,骄是指不需要通过自他对比而产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得心态,而傲则是通过自他对比所产生,有这样一点差别。
  通常来说,傲慢在对法(即阿毗达摩)中被分为七种或九种,七种傲慢分别为: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慢:虽然明知他人不如自己,或者自己跟他人相同,但内心还是产生洋洋自得的心态,称为“慢”;
  过慢:比前面的慢更加过分了,因为前面的慢毕竟还是实际情况。过慢是本来他人比自己强,但自己认为跟他人同等;本来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更超过慢,所以称为“过慢”;
  慢过慢:这个慢就更离谱了,本来他人比自己强,却傲慢以为自己比他人强;
  我慢: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譬如认为自己比他人漂亮、帅气、有气质、有钱等等。
  增上慢:对于自己不具备的超常特质,误以为自己具备和拥有,称为增上慢。譬如自己本来没有证悟觉得自己证悟;自己本来没有看到本尊觉得自己看到;自己本来没有神通角儿自己有等等。这和大妄语的区别在于,增上慢是误以为自己有,无欺人之心;而大妄语则是认定自己没有而刻意行骗。
  卑慢:这种傲慢很有趣,极为类似我们常说的自卑。对比他人强过自己的地方,虽然知道自己比不上他人,但是内心还是产生一种“有什么?我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态,称为“卑慢”。也有的论师说就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是卑慢,但大多数论师同意前者观点。
  邪慢: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功德;本来没有什么才华,却以为自己有。诸如此类自己本无却认为有的自得心态,就是“邪慢”。
  九种慢是指: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这九种慢不过是从七种傲慢中的慢、过慢和卑慢三种傲慢细分出来的,所以了解了七种傲慢就会了知九种傲慢,这里就不详细诠释了。
  从正宗佛教观点来说,傲慢这种烦恼心主要是证悟以后的圣者才能断除的,哪怕是刚证悟空性的见道圣者都对它无能为力,即使见道圣者会控制住七种傲慢中的我慢,但对其他六种傲慢仍然无法完全根除,只有在究竟的果位罗汉(依小乘观点而言)才能完全铲除。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断除傲慢,只能尽力遏止傲慢的现起,可见其顽固度之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1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麼简单 就能找到 修得来的伴
尤其是在 看过了那麼多的魔障
总是不安 只好强悍
谁谋杀了他的我慢  ...
moon_boy 发表于 4-5-2011 09:58 AM



    真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1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一下....

傲慢的种类
在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若干类,譬如从性质来分,有烦恼心、善心等;从认识结果来分,有正确认识(量)、错误认识(非量)以及犹豫不定心等。傲慢则属于烦恼心。
三法印 发表于 24-6-2011 03:40 PM



谢谢分享,解释得蛮详细的~
要察觉慢心真是不容易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08:57 PM , Processed in 0.14280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