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9-10-2009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各位认为在八正道里的-正定是否为世间宗教所拥有的呢?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das 的帖子
正定之所以正定,不是因为他是四禅八定,而是他是以正见为引导故为正定。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精进也如此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正定?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进入、安住于第一禪那: 由远离而生起喜与乐、伴随著寻想与评量。随著寻想与评估的平息,他进入、安住于第二禪那; 由沉静而生起喜与乐,随著寻想与评量的消退、觉知汇合起来——有了内在确定。随著喜的消退,他保持著宁静、有念、警觉,身体敏感于乐。他进入、安住于第三禪那,对此圣者们宣告:‘宁静、有念,他有了愉快的居处。’ 随著乐与痛的放弃——如先前喜与苦的消退一般——他进入、安住于第四禪那: 宁静与念住达到纯净,既无乐、又无痛。此为正定。”
——SN XLV8(相应部)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比丘们,何为有支持与资助的圣正定? 任何专注的心,具备了这七个因素——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与正念——就称为有支持与资助的圣正定。”
——MN117(中部)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明①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明、慚愧、正見、然後八正道若起明②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③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七四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賢聖等三昧根本眾具。云何為賢聖等三昧根本眾具①?」
佛告舍利弗:「謂七正道分為賢聖等三昧,為根本,為眾具。何等為七?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舍利弗,於此七道分為基業已,得一其心②,是名賢聖等三昧根本眾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754)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30-10-2009 10:42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等為正定⑧?正定有二種。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世間正定若心住不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何等為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出世間正定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住,不亂、不散、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七八五)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30-10-2009 10:43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又又来啦 于 29-10-2009 08:44 A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不对!
你从初禅入二,三,四禅
出定由四禅,三,二,一后出定.
除非你无法细微观察(其中的心识变化)
不然真是那样,
也没有从初禅入二,三,四禅的道理存在.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所谓一,二,三,四。。。只是在文字上有区别。。真正佛性平等觉就没有一,二,三,四之分。。。。明白无生法忍时,蝉就是觉。。所谓外来的境界也是无常的变化。。摄住自己真如本性。。方为入佛性一真法界。![](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9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禅修中,可以体验到在观注的当儿,当进入某个阶段时,可以说是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9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29/10/2009 11:46 P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这就是所谓的“空有大量境界的描述”.......
可能是我悟性太低吧,还望大大们赐教...........
去找个老师教你禅修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9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修的体验是不太容易在这里互相沟通的。原因是每个人的体验不同,层次也不同。犹如小学生不懂中学的课程,中学生不懂大学的课程。小学生不能当中学生的老师,中学生也不能当大学生的老师。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9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das 的帖子
如果这是你的答案,我还真不明白copy@paste经文的初衷是什么?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