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牛牛好累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正取得共识 各方难掩失望情绪

2009年12月1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哥本哈根十二月十九日电 (记者 李洋)正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十九日中午仍未结束,各国谈判代表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但还存在分歧。但据会场消息人士表示,阻碍大会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正在“一个个被清除”。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刚刚举行了记者会,介绍了谈判进展情况。他承认,本届大会没有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形成全球性共识,但他仍然强调,本次大会是“极端重要的开始”。他表示,自己在过去二十四小时里没有睡,也没有好好吃顿饭。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认为,文件忽视了他们的利益。一些国家谈判代表将有关文件形容为“大屠杀”,立即在会场引发口水战,会场气氛一度十分紧张。

从十八日中午领导人会议开始算起,会谈和谈判已经持续了二十四小时。本届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被迫数次暂停谈判,以缓和气氛。

拉斯穆森十九日通过丹麦媒体对外表示,丹麦此次没有遗憾,已经尽到了东道国的责任。他说,指望单凭丹麦的力量推动气候变化谈判是毫不现实的。

除了发展中国家的失望和愤怒之外,十九日各大媒体对大会充满失望悲观的论调,这也许和记者苦候一夜却毫无收获有关吧。很多重要的国际环保组织也已经发表声明,对大会结果很失望。

如果会谈进展顺利,大会可望在十九日晚些时候通过最后文件,并宣布闭幕,否则大会还将继续,且没有任何时间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合国警告目前减排承诺不够 世界气温将升3度

2009年12月18日 1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12月12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8至10万名示威者走上街头游

行,呼吁各国争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取得进展。 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中新网12月18日电 据路透社17日报道,一份该社获得的联合国内部文件显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与会各国到目前为止做出的减排承诺意味着,世界气温在未来将上升3摄氏度,已经超出了气候变暖的“警戒线”。

路透社获得的这份联合国内部文件标注日期为12月15日。该文件称,气候大会与会各国目前所做的承诺还不够,将导致“减排无法持续...致使气温上升3度”。这一变化超出了气温上升上限2摄氏度的标准。因此该文件认为,各国做出进一步的措施是“可能且必要的”。

目前,工业化国家设定的气候升温上限为2摄氏度,而以第一批直面气候暖化危害的国家图瓦卢为代表的小岛屿国家更是要求执行更为严厉的减排协议,声称未来全球气温升高上限不得超过1.5摄氏度。

但是,总体而言,如果按照目前各国的减排计划执行,到202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3摄氏度,比原定上限要高出1个摄氏度。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的备忘录表示,目前各国的减排承诺是不够的。按这个趋势下去,到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年度排放量将超过安全线约19至42亿吨。

联合国该份文件指出,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等危险性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必须设定更为严格的减排目标;若想气温上升不超过2度,发达国家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应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30%。

与此同时,在丹麦首都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正值最后冲刺阶段,约120位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力求达成一致,签署全球气候变化协议,挽救人类的明天。一旦此次气候谈判无法达成有效协议或达成“空洞协议”,对人类的未来都有着无法挽回的巨大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会议被发达国家逼至失败边缘

2009年12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丹麦当地时间1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哥本哈根表示,在所有主要经济体采取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并保证执行透明化的前提下,美国将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在不迟于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但对于各个发达国家将会出资多少,以及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具体有哪些等问题,希拉里却语焉不详。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会演讲中重复了希拉里的承诺,但继续强调这一承诺是以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经济体采取透明并且接受国际监督的减排行动为前提的。

部分发达国家在谈判中提出只能提供为期3年(2010—2012年)的快速启动资金,每年1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它们对2012年之后的资金支持不愿做出承诺。目前仅有欧盟宣布了其在今后3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数额(72亿欧元),日本宣布在今后3年提供110亿美元,美国没有承诺提供快速启动资金。这离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要求发达国家在 2050年之前每年至少提供其GDP的0.5%至1%,约1500亿到3000亿美元给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转移上,发达国家依然老调重弹,大谈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愿无偿或低价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技术。

美国和欧盟在哥本哈根大会谈判中还承诺了自认为“雄心勃勃”的到2050年的长期减排目标,但对于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却大打折扣。

奥巴马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还停留在口头承诺之时,却强烈主张让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并接受国际监督,甚至将此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条件。这既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的规定,也不符合逻辑。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发达国家要率先实现大幅度量化减排,并且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这是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应该承担的不可推卸的历史和道义责任,也是其按照《公约》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采取的自主减排行动无需接受国际监督。

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它们无疑应该为由温室气体历史累积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承担主要责任,这也是《公约》确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事实依据。发达国家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并且要求其减排行动接受国际监督,这是毫无道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

发达国家在谈判中热衷于大谈长期减排目标,对短、中期减排目标却闪烁其词,这是由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不准备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只好拿长期目标来撑门面、画馅饼。

发达国家的上述做法在逻辑上也讲不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菲在此次气候变化会议上指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就气候变化问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这并不是富人的施舍或慈善行为,而是其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法律责任。正如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所言,一场盛大的宴会,不能让最后只赶上喝了一杯咖啡的穷亲戚一起费用平摊,发达国家必须要更多“买单”。

1992年通过的《公约》迄今已过去17年了,发达国家不但消极减排,而且一直不愿按照《公约》的规定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现在以附加诸多条件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承诺在10多年后提供无法说出来源的资金,在40年后实现大幅度减排,这些都不过是它们画在天空中的馅饼而已。

空中的馅饼无法充饥,自然也得不到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如果发达国家继续在谈判中漫天要价,违反《公约》规定,强行要求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采取的自主减排行动置于国际监督之下,只会导致哥本哈根大会归于失败。(作者为本报赴哥本哈根采访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WF官员:期冀积极驱动力引发多米诺效应

2009-12-18   来源: 网易探索

WWF全球气候行动项目负责人Kim Carstensen表示:“但令人鼓舞的是一些新的承诺开始被摆上谈判桌,现在是各国领袖显示其领导力的时刻,我们希望一些积极的驱动力能够引发多米诺效应,使各国能够合力保护我们免遭气候变化的威胁。”

网易探索12月18日报道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天表示,抵达哥本哈根准备签署气候协议的领袖们需要尽快展开拯救行动,在全球性的框架下解决众多重要问题。

“看上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似乎无法走出死亡之谷”,WWF全球气候行动项目负责人Kim Carstensen表示:“但令人鼓舞的是一些新的承诺开始被摆上谈判桌,现在是各国领袖显示其领导力的时刻,我们希望一些积极的驱动力能够引发多米诺效应,使各国能够合力保护我们免遭气候变化的威胁。”

Kim Carstensen表示在几天的僵持后,在长期气候变化援助资金问题上出现了新的转机。如果有关资金的讨论可以促成各国更进一步的减排意愿,就仍然能够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哥本哈根气候协议。

“欧洲一直声称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袖作用,现在该是时候行动了”,Kim Carstensen表示:“到2020年,欧洲需要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排30%,才能促进气候谈判达成协议。发达国家需要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对此承诺的迫切需求。”

Kim Carstensen表示期待听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哥本哈根峰会上告诉世界:美国已经准备好承担起应有的公平的减排责任。

“同时我们还欢迎美国在2020年之前,每年能提供10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援助,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适应行动”,Kim补充说:“ 然而我们需要美国尽快确定这些资金是新的和额外的。”

WWF同时呼吁奥巴马总统将国内气候和清洁能源立法列为第一优先级的工作,以支持目前在国际谈判中美国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WWF也希望美国和欧盟的积极行动也能够激励中国向前再进一步。

“新兴经济体国家减排的透明度问题仍是哥本哈根另一个不明晰的症结之所在”,Kim表示:“中国在这个具有高度争议性问题上的行动能够真正打破僵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WF对哥本哈根协议的解读

来源: 网易财经   日期:2009.12.19

WWF全球气候行动负责人表示:他们告诉我们一切都结束了,事实上还没有。哥本哈根变成了这些政治领袖们老调重弹的地方!最大的挑战是,将政治意愿变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时间从现在挪到了明年,墨西哥Cop16。经过多年的谈判,我们现在只得到了一个无力的意愿声明,这不能为我们的后代拥有更安全的未来提供任何保障。

曾经对哥本哈根谈判有一些好的幻觉,那就是大多数国家在国家层面承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力度。

从政治角度来说,我们居住的世界同意将全球升温保持在2摄氏度以下,但是实际上我们目前的承诺和行动却会让升温高达3摄氏度甚至更多。

言辞和现实的差距将夺走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带来数以千亿计的经济损失和众多失去的机会。我们非常失望,但是仍然还有希望。公民社会将继续监督未来谈判的每一步,政治领袖们必须立刻开展自己积极的工作。

在未来中获得一个大的成果将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力协作,我们盼望下一届峰会的主办国墨西哥能够扮演这个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哥本哈根最后24小时 “我们要的不只是钱还要未来”

2009-12-20   南方都市报
当地时间昨天中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哥本哈根大会在不完美的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所有的变化都在最后24小时发生,本报记者为你详细记录这最后24小时。

本来以为,18日会议就要结束了,好多记者都订了19日的机票。一些代表甚至在18日早上出门前,就把房间退了。

但在18日晚上,他们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如果不能在19日凌晨待在气候谈判的会场巴利中心,那将是此次哥本哈根之行最大的遗憾。

那种混乱的情景,所有人焦灼的状态,简直无法形容。

停滞
不安是从18日下午开始的。

上午,中国讲完了,美国讲完了,大家傻眼了。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交集。

中国总理温家宝是第一个发言的,遵守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框架公约,自主减排,希望发达国家尽到历史责任,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提供帮助。奥巴马则重复了希拉里的讲话,他说美国愿意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但希望看到大家共同的行动。

谈判陷于停滞。谈判代表出场休息,不知道应该怎么谈下去。大厅里密密麻麻都是人,大家要么围坐在小圆桌边上,要么就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都有一种要被抛弃的感觉。作为大会观察员的N G O在开小桌会议。

大家都在讨论温家宝和奥巴马会面的消息。他们说了什么,大会是否能继续下去。

暴风雨之前的平静逐渐被打破了。

在下午所有新闻发布会都被取消的情况下,突然传来奥巴马要开发布会的消息。三四百名记者蜂拥前往会场。突然,一名大会工作人员站出来说,“我知道你们听到了消息,但我们从美国代表团获悉,并未安排这样的活动。当然你们可以在这里等着其他某个总统的发布会,也许要等几个小时。”他说,这是个玩笑,你们赶快离开。

突变
答案从18日晚上10时开始陆续揭晓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电视上出现,他个人组织了一场针对特定媒体的小型发布会,单方面宣布哥本哈根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之下。发达国家从2010年到2012年,每年提供300亿美元快轨资金。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目标和融资的计算必须精确、健全、透明。

暴风眼中的平静,马上被这个美国单方面宣布的协议搅动。所有人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欧盟哪里去了?按照大会正常的程序,协议应该提交所有缔约国讨论通过后,由大会主席宣布。美国发表的这个协议显得奇怪,并不是通过正式的渠道发布的,比如UNFCCC,或者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姆森。奥巴马好像代替气候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姆森履行了他的职责。丹麦等欧盟国家原本是气候会议最积极的推动者,突然被排除在核心谈判进程之外。原本是“中美大战”,突然就变成了美国和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中国)达成共识。形势发展得如此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纽约时报报道了其中的详细过程,他们说,基础四国正讨论着呢,奥巴马就直接推门闯进去了。

愤怒
事情的进展从这一刻开始,变得无法预料。所有的记者都开始疯狂地搜寻被“抛弃”的欧盟和联合国。

广播里突然传出消息,联合国的发布会将在1分钟内举行。数百名狂喜的记者狂奔到会场,长时间的等待后,晚10时40分,有工作人员说,现在领导人还在开会,不过他们已经在做总结,联合国高级官员马上将过来开发布会。可是,过了半个小时,联合国官员还没有来。丹麦官员来道歉了,说大家先走吧。

来不及等联合国了。

一小时后,当77国集团主席卢蒙巴走进媒体区,所有人都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

卢蒙巴是当天晚上站出来反对协议的第一人。他一向很高调,当天他显然很生气,虽然很疲惫,但目光炯炯,这是几天来他主动走进媒体区。他配合着记者们说话大声一点的要求,把嗓门提到最大,包围他的记者实在太多了,里三层外三层,后面的不得不站到板凳上,站到桌子上。

他保持着通常的语速抗议这个协议,他显然感觉,被抛出在这个协议公示的核心群体之外了。他说,NoDeal,这个协议不是联合国协议,是几个国家之间的协议。联合国大会由190多个国家组成,只要有一个国家不同意,这个协议就不能称之为联合国协议。

他说完的时候,已经快夜11时了。

会场开始被一种悲壮的气氛所笼罩,对美国宣布的哥本哈根协议的不信任迅速弥散。 WWF、乐施会、绿色和平等5个NGO迅速在夜11时之后,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WWF的全球气候总监K IM说,他们告诉我们结束了,但是没有,放在桌面上的承诺仅仅能够控制温度升高到3℃。最大的挑战留给了下一届主办国墨西哥,KIM说,法律的约束也留给了墨西哥。

遥相呼应,墨西哥的新闻发布会马上召开,墨西哥代表显然也对这个“哥本哈根协议”不满,他们悲壮地表示,要扛住这杆CO P大旗。

传花
这似乎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协议。

现在是每个国家作出选择的时候了。

英国首相布朗首先在媒体中心的电视上露面了,他说,我们支持这个协议,提供资金支持。他没有说更多,虽然英国是欧盟成员,但显然不能代表欧盟。

击鼓传花的游戏在继续。

中国并没有开新闻发布会,但在19日凌晨2时,国家气象局副局长、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在大厅接受澳大利亚记者采访时说,讨论的协议有很多国家不满意。大会主办方已经考虑到最坏的打算。如果这个协议不被接受,就将这次《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专项工作组在这两周开会形成的文件,算做本次大会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留到下一阶段继续讨论。

19凌晨2时,广播里传来了欧盟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欧盟轮值主席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坐在台上,表情很复杂,有点疲惫,但又像松了口气。在打翻了一杯水之后,他翻来覆去拨弄手里的眼镜。

他说,这虽然不是一个很有雄心的协议,但我们总算有了一个成果,可以带到下一届墨西哥,继续讨论。而且这是第一次,在透明的问题上有了进步。欧盟认可这个协议,也认为其他国家认可这个协议。他说,极其个别和少数的国家除外。

19日凌晨2时,哥本哈根协议仍然生死未卜。

显然,欧盟虽然是推进气候谈判的旗手,但却不能代表所有的国家。但欧盟的态度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谈判的主力已经在协议上达成一致。剩下的,这个协议是否能从集团协议上升到联合国协议,就要看77国集团、小岛屿国家的态度。

最后表态的时候到了!

站队
19日凌晨4时,延时近12小时的大会总结发言终于姗姗来迟。

媒体大厅已经变得空旷,大多数记者选择离开,显然他们不再抱有希望。少数记者和NGO成员盯着大屏幕,不时为代表的发言鼓掌敲桌子,仿佛在看一场悲情的大戏。

丹麦首相拉斯姆森坐在主席台上,再也不是那个神采奕奕、左顾右盼的小胖子,他神情憔悴。他说,现在大会有了一项新的协议,发到各位代表手上了,请大家仔细看,一小时后再表决。

说完后他就走出了会场,去接受丹麦媒体的采访。本报记者也赶到现场。拉斯姆森用丹麦语对丹麦媒体承认,获得这样一个文件的好处只是比什么都没有更好些。丹麦记者转告本报记者,拉斯姆森非常地失望。

但拉斯姆森马上又被叫回去了。非洲国家有意见,他们已经来不及等待一小时。

首先动怒的是图瓦卢的代表,图瓦卢是正在消失的岛国,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他们对大会达成的控制升温2℃非常不满,他说,科学告诉我们真相,我们对自己的生存处境非常着急。他说,我们不会接受这个协议。当他说到我们要的不只是钱,还要未来的时候,大厅里出现了稀稀落落的掌声。

巴基斯坦趁热打铁说,主席向桌上抛了份文件,但这个是你的决定,不是我们的决定,我们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负面的情绪集中爆发,玻利维亚代表说,我们太吃惊了,要我们用60分钟来决定,我们甚至没有时间阅读再决定是否接受文件。

这时,美国代表乔纳森在台下坐不住了,他试图要求发言,马上得到了拉斯姆森的许可。但坐在旁边的古巴代表开始挥小旗,抗议美国人发言,要求取而代之,发言权不得不转移给古巴人。古巴代表说,这个协议没有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是一次令人叹息的气候大会。

越说到后面,台上主席拉斯姆森的脸色越难看,最后快要变成绛紫色的时候,他宣布,大会暂停。

现实
大会开始像马拉松一样漫长,拉斯姆森多次要求暂停,他的压力也许已经超过极限了。

正在他快要宣布草案不通过的时候,小岛国联盟的女代表急了。她说,我们支持这个协议,虽然它还不够好,但毕竟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我们要在上面签字。

太激烈了!要签字的,不签字的,不同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77国集团主席卢蒙巴发言时,言必说我们非洲认为如何如何。他的语气非常强烈。他说,没有人能够摧毁非洲,主席你不行,奥巴马也不行。

虽然到了发言后期有更多代表担心谈判流产话语松动,但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马尔代夫代表得到了19日凌晨的一个发言机会,他说,我知道这个协议并不完美,但是我乞求所有国家通过这个文件。

或许沙特的发言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他们在19日清晨7点半左右第一次发言。沙特代表说,刚才自己手机上的定时闹铃响了,这提醒他已经持续工作了48个小时。他并没有反对协议,他说,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很不幸,这个文件并没有能够达成共识,但这是现实。

这个时候,丹麦首相拉斯姆森已经很疲惫了,他的颧骨开始发亮。三天前,他刚接替康妮担任气候大会的主席,会见世界各国的元首,这可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啊。但现在,一切都快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12-2009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牛牛好累

諞子的承諾也好相信?在國際上承諾會減40%碳排放。卻對沙巴人說建燃煤發電廠是解決停電唯一的好辦法,決不退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09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拉,只要气温再升一两度,农作物必定歉收,粮食价钱大涨,到时经济崩溃工厂倒闭,排碳自然减少。。。只是这个代价可能不止300亿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昨曲终 明年墨西哥继续谈判

2009年12月20日   北京晚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日下午闭幕,其间数度几近“崩盘”。各方代表最后经过马拉松式辩论终于取得广泛共识,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上午解读这份协议时说,协议将采取自愿加入原则,这份文件虽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开始”。 这也迫使人们将拯救地球的希望寄予下一个冬天——2010年底在墨西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

协议

采取自愿加入原则
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与包括中国、印度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达成一项非约束力的“5国协议”,其后获逾20国支持。奥巴马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及巴西领袖开会后宣布,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并指“如果各国都坚持等待达成一项既全面又具约束力的协议,结果可能会一点进展都没有,会出现‘走一步,退两步’的情况。”

潘基文19日临近中午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等待许久、已经熬红眼睛的媒体记者们宣布,《哥本哈根协议》将采取自愿加入原则吸收缔约国。

潘基文说:“这份《哥本哈根协议》或许并不能满足我们所有人全部的希望,但这一决定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开始。”

《哥本哈根协议》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设立发达国家强制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国家展开自主减缓行动。协议内容还包括,发达国家于2010年至2012年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亿美元资金援助,至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援助。

潘基文敦促发达国家信守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帮助它们应对气候变化。他说,明年1月1日,《哥本哈根协议》将“立即实行”。

花絮

潘基文24小时没睡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这次会议给予了一定肯定。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将尽力推动在2010年实现这一点。潘基文当天告诉媒体记者,过去13天的谈判相当复杂,进展也相当艰难,为劝说各方达成文件,过去24小时中,他既没有睡觉,也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丹麦首相当众道歉
新协议推出后,全体会议从昨日凌晨3点持续到早上8点多,谈判曾一度濒临难产。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希望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进行议案决议,遭到一些国家代表的斥责。拉斯穆森只能当众道歉,竟表示自己并不熟悉联合国的有关会议章程,显然这位临时接任的大会主席已经失去了对大会的掌控。

奥巴马“不请自来”?
一名美国官员透露,急于交出外交成绩单的奥巴马,决定与主要新兴国领导人进行直接对话。美国工作人员寻找会议室,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才知道温总理、卢拉、辛格和祖马正在里面开会。据称,奥巴马大跨步往会议室方向走,还未走进房间就大声询问:“总理先生,你准备好见我了吗?你准备好了吗?”最后,这几位领导人达成共识。不过,美国官员坚称,奥巴马並非不请自来。

反应

不可能完全满意
奥巴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满意,但是这已经是历史性的一步,为以后奠定了基础,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代表穆罕默德·纳希德说,草案内容让他“不高兴”,但可能最终带来“富有成效的结果”。“我请求所有国家,不要让这些谈判失败,”纳希德说。

一直要求美国等作出更大减排承诺的欧盟虽然勉强同意协议,但多名领袖均认为条文内容不足。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坦言失望,德国总理默克尔亦认为减排水平未达欧盟要求。英国首相布朗则认为应向前看,争取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成果。

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和苏丹的代表公开抵制这份文件,称协议缺少足够的资金和减少二氧化碳的目标。协议中的资金数目与他们此前要求的4000亿美元相距甚远。

“77国集团”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代表卢蒙巴·迪亚平宣布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这份文件并没有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他认为,这份最终文件草案并不是通过“民主的程序”得出的,仅仅是一些国家达成的协议。 本报综合消息

解读

往前走了一小步
据《东方早报》报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薄燕指出,会议“谈不上失败,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它“确实是一次意义非常有限的大会。往前走了一小步,但远未达到预期”。

薄燕表示,协议中表明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计划,这与以前的政治承诺相比,显得更加具体和细化,朝能够真正执行援助又迈进了一步。

其次,协议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排目标列了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和发达国家的义务性目标不一样,但是它具有国内约束力。这体现了签署协议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责任感。

但意义有限之处在于,这不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最关键是没有对发达国家提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义务减排目标。这才是本次气候大会最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巴厘岛路线图中明确写入的目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倒退,令人失望。

大会使分歧复杂化
由美国和“基础四国”共同签署的“哥本哈根协定”遭到了77国集团和一些南美国家的抵制。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内部已经出现了决裂。但薄燕指出,应该强调的是,中国一直把自己当作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同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当作出自身的积极姿态。中国的身份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不能说分裂了,只能说在发展中大国与小岛国以及落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分歧。实际上这种分歧在《京都议定书》时代就有了,只不过在这次气候大会上显得更加复杂。”

各国利益诉求更明确
对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前景,薄燕认为自从20世纪80年代该议题被提上日程以来,总是伴随着分歧和争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诞生都是如此。

“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一谈判确实是一步步在朝前走的。各国对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更加明确了,各国领导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政治意愿是有的。”薄燕说,“所以大家还是会继续往前走。乐观估计的话,也许在2010年能够通过一份拥有法律约束力的、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协议。”(吴佳俊王国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9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协议全文

2009年12月20日   第一财经日报

各国领导人、政府首脑、官员以及其他出席本次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2009年气候变化会议的代表:

为最终达成本协议第二款所述的会议目标,在会议原则和愿景的指引下,考虑到两个特别工作组的工作成果,我们同意特别工作组关于长期合作行动的x/CP.15号决议,以及继续按照特别工作组x/CMP.5号决议要求,履行附录I根据京都议定书列出的各方义务。

我们同意此哥本哈根协议,并立即开始执行。

1. 我们强调,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我们强调对抗气候变化的强烈政治意愿,以及“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原则。为最终达成最终的会议目标,稳定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以及防止全球气候继续恶化,我们必须在认识到每年全球气候升幅不应超过2摄氏度的科学观点后,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长期合作以对抗气候变化。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一些受害尤其严重的国家的应对措施的潜在影响,并强调建立一个全面的应对计划并争取国际支持的重要性。

2. 我们同意,从科学角度出发,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并应当依照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所述愿景,将每年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行动起来以达成上述基于科学研究的目标。我们应该合作起来以尽快实现全球和各国碳排放峰值,我们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框架可能较长,并且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消除贫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首要的以及更为重要的目标,不过低碳排放的发展战略对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3. 所有国家均面临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此应当支持并实行旨在降低发展中国家受害程度并加强其应对能力的行动,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位于小岛屿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国家,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应当提供充足的、可预测的和持续的资金资源、技术以及经验,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行对抗气候变化举措。

4. 附录I各缔约方将在2010年1月31日之前向秘书处提交经济层面量化的2020年排放目标,并承诺单独或者联合执行这些目标。这些目标的格式如附录I所示。附录I国家中,属于《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的都将进一步加强该议定书提出的碳减排。碳减排和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的衡量、报告和核实工作,都将根据现存的或者缔约方大会所采纳的任何进一步的方针进行,并将确保这些目标和融资的计算是严格、健全、透明的。

5. 附录I非缔约方将根据第四条第一款和第四条第七款、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行延缓气候变化举措,包括在2010年1月31日之前按照附录II所列格式向秘书处递交的举措。最不发达国家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得到扶持的情况下,自愿采取行动。

附录I非缔约方采取的和计划采取的减排措施应根据第十二条第一款(b),以缔约方大会采纳的方针为前提,每两年通过国家间沟通来交流。这些通过国家间沟通或者向秘书处报告的减排措施将被添加进附录II的列表中。

附录I非缔约方采取的减排措施将需要对每两年通过国家间沟通进行报告结果在国内进行衡量、报告和审核。附录I非缔约方将根据那些将确保国家主权得到的尊重的、明确界定的方针,通过国家间沟通,交流各国减排措施实施的相关信息,为国际会议和分析做好准备。寻求国际支持的合适的国家减排措施将与相关的技术和能力扶持一起登记在案。那些获得扶持的措施将被添加进附录II的列表中。

这些得到扶持的合适的国家减排措施将有待根据缔约方大会采纳的方针进行国际衡量、报告和审核。

6. 我们认识到,减少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提高森林对温室气体的清除量,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立即建立包括REDD+在内的机制,为这类举措提供正面激励,促进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资金的流动。

7. 我们决定采取各种方法,包括使用碳交易市场的机会,来提高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促进减排措施的实行;应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激励,以促使发展中国家实行低排放发展战略。

8. 在符合大会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新的、额外的以及可预测的和充足的资金,并且令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获取资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延缓气候变化的举措,包括提供大量资金以减少滥砍滥伐和森林退化产生的碳排放(REDD+)、支持技术开发和转让、提高减排能力等,从而提高该协定的执行力。

发达国家所作出的广泛承诺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包括通过国际机构进行的林业保护和投资、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提供300亿美元。对于那些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发展中国家如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国家而言,为该协定的采用提供融资支持将是最优先的任务。

在实际延缓气候变化举措和实行减排措施透明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以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求。这些资金将有多种来源,包括政府资金和私人资金、双边和多边筹资,以及另类资金来源。多边资金的发放将通过实际和高效的资金安排,以及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平等代表权的治理架构来实现。此类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将通过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Copenhagen Green Climate Fund)来发放。

9. 最后,为达成这一目标,一个高水准的工作小组将在缔约方会议的指导下建立并对会议负责,以研究潜在资金资源的贡献度,包括另类资金来源。

10. 我们决定,应该建立哥本哈根气候基金,并将该基金作为缔约方协议的金融机制的运作实体,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包括REDD+、适应性行动、产能建设以及技术研发和转让等用于延缓气候变化的方案、项目、政策及其他活动。

11. 为了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我们决定建立技术机制(Technology MEchanISm),以加快技术研发和转让,支持适应和延缓气候变化的行动。这些行动将由各国主动实行,并基于各国国情确定优先顺序。

12. 我们呼吁,在2015年结束以前完成对该协议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估,包括该协议的最终目标。这一评估还应包括加强长期目标,比如将每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等。(据公开资料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2009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拉,只要气温再升一两度,农作物必定歉收,粮食价钱大涨,到时经济崩溃工厂倒闭,排碳自然减少。。。只是 ...
NamGnir 发表于 20-12-2009 07:03 PM



   
到时候只有一条路...战争.
先进富国为了保持其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2009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galman 于 21-12-2009 01:59 PM 编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最最让人看到有火的言论







大家看清楚这些人的面目了吧 ?
各工业国, 发达国家都承诺了自己的减排计划 (虽然还不理想),
但是这些都以牺牲经济增长作为前提,
昨天的报导说中国减排 40 - 45% 估计会损失达 3000 亿马币之多.
只有这些产油国, 连人们去发展清洁能源导致石油价下跌还敢要求世界各国赔偿.
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最最最最最最最自私的言论了.
最好可再生能源可以在短期内研发出来,
让这些自私鬼去吃草吧 :@

难怪免费能源的文章里常常会出现阴谋论, 原来是有道理的.
有些人在竭尽所能阻止人们使用其它的能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2009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哥本哈根最爽了! 发展中国家终于醒了,给贪婪狡猾的富国和其天真活泼的洋奴狠狠记个耳光. OH! Y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2009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群贪婪的败类

减碳何须口口声声要钱、要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2009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mangalman

我记得老夫子里说过一句话。
“我们产糧国应该停止供应粮食给他们!
给他们喝汽油
以前还小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和笑点,长大后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尔代夫给哥本哈根峰会带来的启示

本帖最后由 牛牛好累 于 26-12-2009 09:46 AM 编辑

2009-12-11 08:46   南方都市报   作者:徐贲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本周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美国各电视台晚间新闻对会议报道都非常简略,几乎都是老一套的“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反倒是会场外的抗议者和民间绿色运动组织积极表现对废气排放毁灭人类生存环境的焦虑和愤怒。世界主要排废大国的政要们虽然大声表示诚意、允诺在未来有减排的成果、要求别国拿出实际可行的措施来,但这些似乎都难以成为真正的“新闻”。反倒是一个只有近30万人口的区区小国,马尔代夫,似乎成了这次国际峰会的新闻主角。

星期一,CBS晚间新闻报道马尔代夫这个岛国如何努力唤起国际社会关注排废和地球气候暖化的问题。马尔代夫总理甚至带领全体内阁成员潜到水下召开内阁会议。无独有偶,网易新闻上也有一则相关的报道。一名来自马尔代夫的示威者在会场外手持“马上行动,拯救生命”的标语,把自己困在一根3米高的有机玻璃管中,污水注入玻璃管内,淹没到他的胸口。

马尔代夫的八成国土,接近1200个岛屿的海拔均不足一米。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很有可能这些岛屿在100年内被彻底淹没。目前,马尔代夫政府正考虑在别处购买新国土,举国搬迁。无论是马尔代夫部长们的“潜水会议”,还是马尔代夫抗议者的“污水自淹”,都是为了提醒各国谈判代表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而哥本哈根大会可能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美国的电视新闻和报纸媒体新闻是有区别的。电视比报纸更偏好于报道所谓的“硬新闻”(Hard News),也就是那种能够吸引一般观众,对他们有刺激效果的故事性新闻。硬新闻往往富有戏剧性、涉及时尚或大众话题、会引起争议和不同意见。卡雷教授 (StephenS .Carey)曾分析归纳过“硬新闻”的一些主要特征,“潜水会议”颇能成为卡雷教授分析的例证,尽管一般中国读者会把它看成“花边”一类的软新闻。

硬新闻是难得一见的、“不平常”的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在哥本哈根华丽、高雅的贝拉中心,各国政要正襟危坐、高谈阔论。除非他们能够做出帮助解决人类问题的实质性决定,否则这样的国际会议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一国部长们的“潜水会议”确实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也就有更高的新闻效应。

硬新闻是“个别性的故事”,而且往往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令人过目难忘”。电视新闻报道中,观众看到马尔代夫妩媚动人的水国风光,看到身穿潜水服、戴着吸气管的国家总理,加上因海水上涨而引发的末日想象,还有比这个更令人目光为之一亮的视觉画面吗?

硬新闻报道的是具体可见的,有面孔的人,不是模模糊糊的“人群”。硬新闻把难以完整再现的事情具体简化为一些“轶事”性的故事。这样的新闻报道突出大事件、大问题对具体个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电视画面无法直接显示排放废气对人类的影响,但却可以展示对马尔代夫人的切实危害。

硬新闻也好,软新闻也罢,运用得好,都是有效的公共传媒手段。但是,就在我们看新闻和有感于新闻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有许许多多真实、重大的事件在深刻地影响着无数具体的个人,这些事件因为不符合“新闻”的传播规律而得不到报道。就在我们看到如画似卷的马尔代夫的时候,难道我们不该问一问:那些生活在小火电排出的黑烟下,或是饱受洪水泛滥、沙尘暴、湖泊见底、田地干涸之苦的人们,他们的那些肮脏、痛苦、煎熬的生活画面和故事又在哪里呢?

(作者系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2021 10: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youtu.be/YAeVvBmwia8 特斯拉 卖碳权 获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1-2024 01:02 PM , Processed in 0.12418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