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禅修营当中,我要为大家详细地解说《大念处经》。这部经是佛陀住在俱卢国(Kuru)的剑磨瑟昙城(Kammasadhamma)时所开示的。据说,在剑磨瑟昙城里没有适合世尊居住的处所,但在城外则有一处水源充足、风景宜人的大树林,世尊就住在那个树林里,并且以剑磨瑟昙城作为他托钵的地方。
俱卢国受到宜人的气候及其它各种舒适条件的庇荫,例如维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优良食物与饮水,因此那里的居民身心健康,智慧力强,能够接受深奥的教理;所以世尊对他们开示这部含义深奥的经,教导二十一种证悟阿罗汉果的修行方法[1]。就像一个人得到金色的宝盒之后,会将此宝盒装满各种香花或七宝;同样地,得到俱卢国人民这样的听众之后,世尊开示深奥的佛法。基于同样的理由,世尊在那里还开示了其它深奥的经,如《大因缘经》(Mahanidana Sutta)、《心材喻经》(Saropama Sutta)、《树譬喻经》(Rukkhupama Sutta)、《护国经》(Ratthapala Sutta)《摩犍地耶经》(Magandiya Sutta)及《不动适应经》(Anebjasappaya Sutta)等。
再者,在那个国度里的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通常都精勤地运用正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连奴隶、工人、仆人也都谈论正念的修行法。在水井旁边或纺织房里,听不到任何人在谈论闲言闲语。如果有女人问另一个女人说:「大姊,妳修行那一种念处?」而得到的答案是:「我不修行任何念处。」那么问的人会批评回答的人说:「妳的生命是可耻的,虽然妳活着,却像死人一样。」然后她会教导后者某一种念处的修行方法。然而,如果她得到的答案是后者正在修行某一种念处,那么她会称赞后者说:「善哉,善哉!妳的生命是可敬的,妳不枉费出生为人。正是为了像妳这样的人,正等正觉佛陀才出现于世间。」因此,在获得许多深具智能的听众之下,佛陀开示了含义深奥的《大念处经》。这部经的开头是如此:
总说(uddeso)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俱卢国的一个市镇,名为剑磨瑟昙。那时世尊称呼诸比丘说:「诸比丘。」诸比丘回答说:「世尊。」世尊如此开示:
「诸比丘,这是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愁与悲伤、灭除痛苦与忧恼、成就正道与现证涅盘的单一道路,那就是四念处。」
经文一开始说到「如是我闻」,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呢?这里的「我」是指阿难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灭度之后,在王舍城的七叶窟(sattapannilena)所举行的第一次佛教圣典结集中,经藏就是由阿难尊者背诵出来的。
佛陀在经上说:四念处是单一的道路。何谓「单一的道路」呢?它的意思是指:本质上,这不是一条双向的道路;或者指:这是一条「单独的路」,因为这条路必须自己单独走,没有伴侣同行。所谓「没有伴侣」有两种情况:一、舍离与群众来往之后,独处而没有伙伴。二、透过内心寂静而舍离爱欲。
或者由于这是最上等人之路,因此称为「单一的道路」。在一切众生之中,世尊是最上等之人,因此这条路称为世尊之路。虽然也有其它人走在这条路上,但是由于这条路是由世尊所开创的,因此称为世尊之路;所以有一句话说:「婆罗门,世尊是未创之路的开创者。」这条路只在佛陀的法与律当中才有,是外道所没有的。因此佛陀说:「须跋陀,八圣道分只存在于我的法与律当中。」再者,「单一的道路」指的是它通向单一的目标,意即只通向涅盘。虽然在初步的阶段此法门可透过不同的方法来修行,但是到了后来它只趣向单一的目标,即涅盘。这就是为什么娑婆世界主梵天(BrahmaSahampati)说:
「佛陀充满慈悲,他见到无生的涅盘,并且见到通向涅盘的唯一道路。过去的诸佛与圣者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未来的诸佛与圣者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现在的佛与诸圣者也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此道路就是八圣道分,这是想要证悟涅盘的人必须经历的道路。」
疏钞解释说:由于涅盘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没有爱欲共相伴随,因此称为单一。有一句话说:「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因此八圣道分是唯一的道路。
为什么只有念处被称作「道路」呢?除了正念之外,不是还有其它的圣道分吗?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与正定。当然还有其它的圣道分,但是提到正念时,所有的圣道分都被涵盖在内了,因为它们与正念同在。
注释继续解释说:称为「道路」的含义何在呢?其含义为它是通向涅盘的道路,并且是想要证悟涅盘者必须经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