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42|回复: 11

为什么宇宙会存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8-2010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宙是怎样存在的?佛说由心变出来的~哪么在还没有宇宙之前一切都是空?哪来的心变出来呢?
宇宙的存在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我们的意义何在?
宇宙从何而来?
要追求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为什么要这么苦?目的是什么?

在还没有宇宙前一切为零,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
宇宙存在那一刻开始,时间、空间、能量、物质就开始产生了。
哪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
本来就有大智大慧了解宇宙万事万物~
哪么为什么后来因为妄想和执著就退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8-2010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的目的就是归于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企图找寻世界边缘的赤马仙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在一个天还未亮的清晨,给孤独园来了一位名叫「赤马」的天子,想要拜访佛陀。赤马天子展现着绝妙的容色,身体还泛出柔和的亮光,照亮了整个给孤独园。天子先向佛陀礼拜问讯,然后向佛陀提了一个问题:
  「世尊!到底我们能不能跨过这个世界的边界,到另一个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去?」
  「不能跨越这个世界的边界,到达一个不生、不老、不死的境地。」佛陀明确地回答。
  听到了佛陀这样的回答,赤马天子十分折服地赞叹说:
  「太神奇了,世尊!世尊这样的回答。为什么我会觉得神奇呢?因为我回忆起过去生时,曾经是一位名叫赤马的外道仙人(修行人)。那时的赤马仙,练就一身了得的神足神通,能够快速地腾空飞行。有多快呢?就像一位熟练的弓箭手,在他射出的箭通过树影宽距离的短暂时间中,赤马仙就能从东海跨过西海。那时的赤马仙心想:以我这样了得的神通能力,应当可以飞到这个世界的边缘。不仅心想,赤马仙还真的付诸了行动,除了吃东西、少少的睡眠时间、大小便之外,每天不停地展现神通,快速地往这个世界的边缘腾空奔去。就这样不停地飞了百余年,还是到不了这个世界的边缘,就死在路途中了。真是稀有啊!世尊作了这样的回答。」
  佛陀接着告诉赤马天子说:
  「现在,我就以我们七尺的身躯,来告诉你什么是世界,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止息的,以及止息的方法。
  赤马天子!什么是世间呢?世间就是染着的五类聚集(五受阴)。哪五类呢?是带有爱染的物质类、情感类、思考想象类、意志类,以及辨识了别类。
  什么是世间形成的根本因素呢?是爱染;包括表现于现在与未来,对自我、以及自以为我所拥有的各种形式的爱。
  什么是世间的止息呢?对各种形式爱染的断除、舍离、灭尽、无欲、息没,就是世间的止息。
  世间止息的方法呢?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赤马!应当了知世间苦迫的真相,断除世间所有的忧苦;应当了知形成世间的真正根源并断除它;应当了知世间的寂灭并体证它;应当了知世间寂灭之道,修学这世间寂灭之道。赤马!如果能够这样,才是真正的跨越了世间的边缘,渡过了世间的爱染。」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三○七经》、《增支部第四集第四五经》、《相应部第二相应第二六经》,另参考《增壹阿含第四三品第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三○六经》。
  二、赤马天子所说的不生、不老、不死之处,其实就是指涅槃的境界。赤马天子一开始之所以会向佛陀提那样的问题,表示了他以为另有一个实在的涅槃之处,有别于这个生老病死的世间。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哪有在这个生老病死的世间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涅槃的世界呢!所以佛陀会明确地予以否定。这就让我们联想到龙树菩萨在《中论》〈观涅槃品〉中说的:「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涅槃与世间的舞台(范围;际),是一样的,都是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我们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该句偈颂的前一颂:「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就是「烦恼即菩提」这样的说法,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三、「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世间,是找不到起头与结尾的,当然也就无所谓边界可得,即使神通了得的赤马仙,也只是白费了百年的岁月,得到了累死在途中的结局,哪里到得了世间的边缘呢!不仅实体的宇宙世间找不到边缘,就是生死流转,也找不到起头。所以经中都以「无始」来形容,而说:「众生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系其颈,长夜生死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杂阿含第九三七经》等)《中论》〈观本际品〉中也说:「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
  四、宇宙世间有多大呢?这是一个不能成立的问题;没有答案的戏论!佛法关注的重心,是人生的苦迫,以及苦迫的彻底解决,佛陀一向是扣紧这个重心来教化的。就苦迫的人生来说,世间的范围,就是我们的五蕴身心。对我们有意义的世间并没有太大,以感官与意识所建构出来的经验世界,就是我们实际的世间,《杂阿含第二三一经》间接地表示了这样的意涵。
  五、本则故事也隐含了一个深意:不具正见的神通,再了得也没有益处,就像赤马仙的枉费力气做白工,终究与佛法的修学无关。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4809

希望这个故事可以帮到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犯了所谓的十四无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0-8-2010 11:29 AM 编辑

宇宙的存在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我们的意义何在?
宇宙从何而来?
要追求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为什么要这么苦?目的是什么?



实际上从大乘(天台)的观点来讲,
i) 如果是从宇宙的本质(中观)来看, 如法身观一样,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无始无终的, 恒常, 没有时空的。
我们所知的‘宇宙‘,是存在更大宇宙们之内。

心智和维境的不二观,无始无终宇宙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无碍 , 一念三千是我们俗观思想的不可思议的。

iii) 如果是从宇宙的物质来看(假观 / 俗观),我们看到所知的‘宇宙万物缘生‘是有生有灭, 没有恒常的。

在不同有维度缘生合物也是假相幻象- 所以感到时苦谛的原点, 好像感到宇宙生灭是没有意事的。

iii) 如果是从宇宙的性质来看 (空观 / 真观),我们看到所知的‘宇宙万物‘的空谛谓诸法空无自性,

体不可得, 但是流就是它的生命活力义意所在。

所以要真正不偏的观的诸法实相,就要用一心三观(即:空谛、假谛、中谛等三谛- 三谛一起观)方能观到三谛圆融的宇宙实相 / 一切法实相



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
本来就有大智大慧了解宇宙万事万物~
哪么为什么后来因为妄想和执著就退佛了??

你要用三谛来想,方有道理

成佛-我们自身的小宇宙
从物质来看
(假观),- 化身
从性质来看
(空观),- 报身
从本质来看
(中观),- 法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10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的目的就是归于零....
uncopyrightable 发表于 9-8-2010 06:48 PM

我喜欢这个答案~
因为我从小到大都这么认为~~这世界里~没有什么世界~一切都是无~都是空的~没有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的存在~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我们会存在~一切都空不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8-2010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企图找寻世界边缘的赤马仙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
山野草夫 发表于 9-8-2010 08:30 PM


那么这篇,就是显示了佛陀已经不在这个宇宙的任何一个所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0 0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我哪天吃饱饭没事做了再来思考这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8-2010 03: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chew2293


因緣和合條件為主因 .

你可以存在 ,難道就不允許宇宙存在嗎 ?

只要搞清楚你的存在 ,就可以解決宇宙存在的問題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0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講,

一切都是因緣條件所造成的"必然中的偶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0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有你就有宇宙.
符合"此有故彼有"
故说五蕴是世间
也说六根是世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0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ror123 于 12-8-2010 12:11 AM 编辑

个人觉得...
生命或宇宙的来源是空。

如果宇宙本来空,现在不空,那么这个看法大概还不是空。
空...可能是过去,现在,未来都空,过去、现在、未来,当下即如。
空不是没有,也不是有;不是又有又没有,是有也没有。
空包括一切一切,但若认为空,就是包括一切一切,也不是空。
总之,空难用凡夫的生灭心去揣摩,更难用言语表达。
虽说难,可是懂的话,又很容易。

或许,文字能方便我们起观照。
万法归宗,将一切的一切归到一个自性,
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虽说同一个自性,但是也不能执着有一个自性...
就是那样把妄念放下,放下,再放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2-2025 06:54 PM , Processed in 0.85054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