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24|回复: 10

也談怎樣選擇你的信仰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8-2010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文. 于 19-8-2010 04:22 PM 编辑

在最近幾年中,玉佛寺不斷的印發煮雲法師所著的《怎樣選擇你的信仰》這本書,這書刊印的目的,是要用來貶損基督信仰的。這本書的書名雖是《怎樣選擇你的信仰》,但從煮雲法師在該書中後記的第126頁之話,我們可以確知,他是針對著「基督信仰」而編的。他明說:


  「本書各篇,是收集名家自敘由耶教改信佛教的經過,執筆人都是中

外的學者碩彥,立論精闢,公正客觀。深信是會獲得讀者們所讚賞的

。」(註一)


這書的著者共有十位,其中有兩位是法師,一位是印順法師,一位是西諦法師,另外的八位是佛教徒。這十位作者在過去都曾經去過教會,有些人甚至也曾受浸而成為加入教會,但其中的一部份,也只是去過教會,參加過主日學,做過崇拜而已。在這書中,他們都以主觀的經歷來說明,他們是怎樣在最後選擇了佛教。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教會中,由佛教徒變成基督徒其數更多,甚至有一些法師也悔改信了耶穌,而成為基督徒的。


確實的,在煮雲法師所舉的這十位作者中,印順法師在佛教界中,可算是一位有頭有臉的人物,但其他的九位,有可能在他們的各自的行業中,真的是碩彥。但以筆者的認知,在他們歸信佛教這件事上,並不是因為真正的認識佛理,因為一個真正認識佛理的人,必不會選擇佛教的。


可能有一些讀者會以為筆者在胡說八道,認為筆者竟敢這麼大膽的批評印順法師,說連他也不認識佛理。事實上,認識「佛法」和認識「佛理」是兩碼事。一個認識「佛法」的人,不一定會認識「佛理」。因為書寫佛經的人,其身份很複雜,只要在其所寫的經前寫著「如果我聞,一時佛在」,就會被收入大藏經中,因此佛經就顯得很雜亂。像《大智度論》就把說佛法的人之標準降得很低:「如佛毘尼中說: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大正廿五)這種說法就等於連國校生都在說博士課,寫士課本一樣,因為佛是境界,其他的人怎能胡說?怎會不出亂子!就以彌勒佛何時會下生為例,在佛經和佛書中,至少可以找到十種答案。那一個說法對?那是人人都有一套,但卻沒有人說對。按佛法,一般法師也只能學效歐陽竟無的作法:「佛學是結論後的研究,不是研究後的結論」。因此。法師只能而從其中挑出自己認為較好的,或合於自己佛法思想的一種作為答案,把其他的答案完全丟棄。


筆者不敢說,我比法師們更認識佛教,更會解說「佛法」;但我敢說,我比法師們更認識「佛理」,因為我曾用心去查考思索,以系統方法研究過佛理,因此知道真正的佛理是什麼?也知道佛法錯在那裡。真的嗎?如果不信,請問:有那一位法師曾正確回答過以下的問題:


阿彌陀佛總共發了少願?

他所發的願,是成佛前應完成的,還是成佛後纔完成?

阿陀佛至今還有多少願未完成?

極樂世界有沒有女人?

彌勒佛能下生成佛嗎?

賢劫千佛真的能成佛嗎?

佛佛真的有卅二相八十種好嗎?

釋迦牟尼的身材和大象那一個比較大?

按佛經的記載,在釋迦牟尼之後成佛的是誰?

凡是看過本文章的人,不管他屬於那一宗教的,是否都可稱為菩薩?


你如果能答對六題,也知道真實答案的出處,你應是一位大師級佛學者了。


當佛教在印度的初期,他們所信的也只有釋迦牟尼佛,但到了公元前後,就出現了一群除了相信釋迦牟尼是佛以外,也認為在宇宙中八方上下中,還有很多的淨土,也有很多的佛。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就一直在爭執。在爭執中,相信在這宇宙中有很多佛的,就批評那些只相信釋迦牟尼是佛的佛教徒,認為他們是「自私自利」的,是不管別人的生死,只顧自己死活的人,所以就貶稱這些只信釋迦牟尼佛的人,是「小乘佛教」;他們更自詡自己好像是開大車的人,是滿有慈悲心的人,認為他們自己不只是要往生淨土,而且也要一路上請人同往淨土,所以認為他們所信所傳的,是「大乘佛教」。而那些只信這世界只一佛的人,因為被貶,所以就回頂他們,認為他們的說法是「非佛說」。這個非佛說的「緊箍咒」,就一直箍在「大乘佛教」的頭上,至今還拿不下來。


後來大小乘佛教也都傳到中國大陸,也一直在指責對方是「小乘」和「非佛說」,不久「小乘佛教」被佛教徒棄絕消滅了,但「小乘」這個名詞卻仍舊掛在「大乘佛教」法師的口上,因為他們一直想把他們頭上的「非佛說」的「緊箍咒」拿下來。只是一直到今天,他們還是拿不下來。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思想,這些「小乘的佛教」真的是「自私自利」的嗎?事實上,他們並不自私自利,如果他們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死活,怎會有「南傳的佛教」存在?他們又怎會把「小乘佛教」也傳到中國大陸?他們又怎會存留到今天?更何況釋迦牟尼也明說他們不自私。像下面的這段連我這位業餘的佛學研究者都會背,而且它又是寫在《大正新修大藏經》的第一冊的前面,只要有心想研究佛經的人,以一天看四十頁的進度,在第七天也就能看到,因為它是記在二百六十三頁。像在佛教中,有很多的法師也都自詡曾閱過佛經,為何他們沒有讀過呢?既然看過,為什麼不說呢?而且還口口聲的說人家是自私自利?為什麼?筆者不知道,如果想知道,就請讀者去問法師們。筆者認為如果他們敢承認下面的這段佛經,今天的「大乘佛教」就更無「立錐」之地了。


「羅漢有二輩,一輩為滅,一輩為護。所謂滅者,自憂得道,即取泥洹

;謢者憂人,渡脫天下。」(註二)


請讀者們想一想,這些小乘的法師,如果他們有「度脫天下」的心志,他們會是「自私自利」的人嗎?會是「只開小車」的人嗎?像佛教的「大乘法師」常說大乘的菩薩,是因為釋迦牟尼看到初期所召的門徒,都很自私自利,所以只好又暗中又召了一批門徒,把另一種佛法告訴他們,他們就是大乘的「菩薩」。會講這種話的人,如果不是因為沒有好好研讀佛經,就是睜著眼睛在說瞎話。請問一下大乘的法師:「有那一本出名的『大乘的佛經』,當釋迦牟尼在講經時,只有『菩薩』在場,而沒有『比丘』或『阿羅漢』也在場的?」你們仔細查過嗎?筆者查過了!


其實大乘的法師並沒有比小乘的法師好,聖嚴法師自己也承認。他說:


「中國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為。」(註三)


聖嚴法師也說:


「近代一位日本的學者木村泰賢,也批評中國的佛教是屬於學問的佛教

,而非實踐的佛教。」(註四)


如果法師們曾努力研讀佛經,相信他們必能看見以下的這段佛經,這段佛經清楚的表明,釋迦牟尼只有小乘阿羅漢門徒,沒有大乘菩薩的門徒:


「世間凡有九十六種道皆不及佛道,佛教天上天下人民作師;佛所教授

諸天人民,皆得阿羅漢泥洹道。」(註五)


我們也常看見很多的法師講過,阿難因為他出家時,是在釋迦牟尼成道後的第六年,當他第一次回家省親時,纔跟隨釋迦牟尼出家的。所以當釋迦牟尼生病時,門徒就選了阿難來充當釋迦牟尼的侍者。那時,阿難曾提出一個要求,希望釋迦牟尼把過去講過,而阿難沒有聽過的佛法都講給他聽;而且以後既使阿難因故不在,釋迦牟尼若有講任何的佛法,也要補講給他聽。因此在釋迦牟尼的門徒中,聽釋迦牟尼所講的佛法最完全的是阿難。而阿難又有一個專長,就是「過耳不忘」,能把釋迦牟尼所說過的經都記在心裡。所以在第一次的結集中,阿難纔擔任「誦經人」。


其實真正的第一次結集,並不是一般法師所說的「五百人結集」,應是記載在長阿含的「四十一人結集」,這次的結集是由大迦葉、阿那律和迦旃延密議發起的,他們怕阿難有貪意,不肯把他從佛所聽的佛法全部說出來,所以就由大迦葉選了四十位羅漢,把阿難放在高床上逼哄,因而從阿難得到四阿含,每一阿含寫了六十疋素。當他經還沒有寫完,在佛宗廟中,就生出四棵名樹來。一樹字迦旃,一樹字迦比延,一樹字阿貨,一樹字尼拘類。因此比丘僧就說:「吾等慈心寫四阿含,自然生四神妙之樹。四阿含佛之道樹也。」(這歷史是記載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一冊P.175頁中,因為文章太長,所以筆者沒有直接引出。有興趣的人請自閱。


像上面的這段歷史,如果是真實的,請問,在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結集有必要嗎?當然是無必要的,既是這樣,為何要造出佛學史上的第一次結集?而把已明記在佛經上的真正第一次結集丟在牆角。那是要人相信,阿難所背出的,是佛四十多年來所說的一切法,而不是單單《四阿含經》。


如果有任何經典,是釋迦牟尼暗中告訴了那些「另召的菩薩」,而沒有告訴阿難,所以阿難纔不知道,所以阿難只能講《四阿含經》。若是這種說法屬真,那就會把釋迦牟尼陷入「不仁不義」中,因為他說話不算話,為人不信實。


釋迦牟尼活著的時候,有沒有偷偷的另召一批菩薩,再暗中把「大乘佛經」偷偷的告訴他們?在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很多證據,表示沒有。從佛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釋迦牟尼在出家時,不但自己把頭髮理光,連所有的門徒也都理光。請問大乘法師:「如果當時真的有『菩薩』,他們會不會理光頭髮?按理應該是會的。他們是否也應該出來沿門托缽?按理也應該是會的。既是這樣,他們生活在那裡?都不會被小乘的比丘和比丘尼碰上?當地的社會也不知道有這一伙的人嗎?


如果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真的有偷偷的又召集了「另一批的門徒」,他們是菩薩,請問這些菩薩是誰?可否請大乘的法師們告訴我們一兩個人名?事實上,在「大乘佛經」中,雖然都曾書列很多的大菩薩的名,但他們都是屬於十地以上的菩薩,都不是當代人。而且這些菩薩也不像佛教所說的那麼大慈大悲。如果在釋迦牟尼成佛之前,他們應已存在,請問大乘的法師們,在人類的歷史上,人類有沒有苦難?不只是有,而且很多。請問:「在釋迦牟尼之前,這些菩薩有沒有行過一件好事?有沒有講過一經一偈?」沒有!請問:「從釋迦牟尼成佛,到大乘佛經出現前,人類依然在苦難中,這些大量的菩薩,又加上釋迦牟尼暗中再召的菩薩們,他們有沒有講過一經一偈,做過任何好事?」沒有,他們沒有講過一經一偈,也沒有行過一件好事!請問讀者,他們是「慈悲」嗎?是「菩薩」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文. 于 19-8-2010 04:23 PM 编辑

從佛經中我們可以看到記有這兩段話,顯示釋迦牟尼並沒有私下再召一批門徒,再偷偷的講給他們聽所謂的大乘佛法。因為佛經明記:



「佛告阿難,我般泥洹後,阿難從佛口受聞經戒師法,阿難當道言,我

從佛口聞是法,當為後比丘僧說之。阿難若不得藏匿佛經,極可列露,

經中無所疑。我般泥洹以後,諸比丘當共持法,其有他比丘,妄欲作師

法,其經中無禁戒者,棄勿持壞佛法。其有他比丘,妄增減佛經戒者,

阿難若當言,我不從佛聞是經法。若可以妄增減佛經戒。當問尊老比丘

阿難,所見佛經戒,所從佛口聞者,為比丘僧說之。必增減。其有欲增

減經戒者,阿難若當正處,非法者棄勿用。阿難若當言,佛不出是語。

」(註六).



在另一處也樣說:



「我從昔來所說法藏,阿難皆悉憶持不忘。(註七)



由以上的這兩段佛經經文,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釋迦牟尼從未偷偷的說佛經給大乘的菩薩聽。因之,我們可以看到,「大乘佛經」至今依舊是「非佛所說經」。而今日的中國佛教,依舊是「非佛教」。



或許有人會說,若是這樣,今日的佛教是什麼?它的正名應是「菩薩教」是一群自認為是菩薩的人,偽託釋迦牟尼的名所寫的佛經。什麼是菩薩?按照佛經的說法,「凡是聽過佛名的人就是菩薩」。(考考你的佛學,這句話記在那裡?)若按照這句話的意思,筆者也是菩薩,讀者們也都是菩薩。既是這樣,當菩薩有什麼好誇口的?難道那些小乘的法師都沒有聽過佛的名?應是聽過,他們是不是菩薩?既是這樣,這世上怎會有「小乘」?



如果你研究過佛經,你就知道,為何佛教的法師會棄釋迦牟尼於不顧?那是釋迦牟尼自己不好,他明明不知道宇宙的真相,但還敢亂蓋。雖然在早期,印度人民智不開,所以他把坐在菩提樹下亂所想到的宇宙論,蓋給當時的印度人聽,當的印度人從未聽見那麼玄巧的宇宙論,大家就信服他,以為他真的是「正遍知」、「天人師」、「世間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但後來民智漸開,就發現,原來釋迦牟尼是在亂蓋。按理,佛是「天人師」,是「世間解」,是「正遍知」,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怎會講錯話,而且又是錯得離了譜。



後來印度教出了一位「商羯羅」阿闍梨,就把釋迦牟尼的佛法駁得四腳朝天,令當時的印度佛教法師無力招架,因此,在印度的佛教就江河日下,每天都有很多的法師跑到印度教去。佛教在印度一直的衰敗,最後不得已就把婆羅門教的教義、世俗的迷信、民間的習俗、甚至連房中術也都收入佛教中,希望能把佛教的墮勢穩住,但佛教的這種雜亂更讓當時的印度人看偏,因此,佛教的改變依舊無法挽其衰敗,最後恰好回教入侵,把佛寺毀了,佛教從此在印度絕跡,終於保住了佛教顏面,讓佛教可以說,是因為回教把所有的佛寺毀了!這件事我們從聖嚴法師的名著中,也約略的可以看到當時佛教的衰敗情形。



「在佛陀入滅後第九第十世紀之間,印度婆羅門教的勢力抬頭,佛教受

到無情的摧殘,佛教徒為了迎合當時的時風,便也採取了婆羅門教(現

稱印度教)的梵天觀念,融攝混合在大乘佛法。那些世俗的迷信、民間

俗、甚至有關男女的房中術等,也都混進了清淨的佛教,這就是神秘化

的大乘密教的應運而生,這也就是印度的第三期佛教。」(註八)



我們不曉得當時的辯論內容,但筆者相信釋迦牟尼的宇宙論一定是商羯羅攻擊的重點。因為如果能證明釋迦牟尼講錯了宇宙論,就可以證明釋迦牟尼尚未成佛,如果能證明他的宇宙論是錯得一蹋糊塗,那就更不用說了。相信佛教徒如果肯研究佛學,只要用一個禮拜去研讀長阿含(《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一冊上半部)就好,你就會驚奇的發現,釋迦牟尼怎會這樣的亂蓋?相信你也會把釋迦牟尼的佛學丟入垃圾桶,對他說:拜拜!你若不信,就去讀看看!因此我們知道,釋迦牟尼的成佛是靠著他的宇宙論,他的失敗,也是因著他的宇宙論。



就因著這緣故,一些比較聰明的法師,喊出了:「唸一聲佛(指阿彌陀佛)勝讀三藏十二部(指釋迦牟尼所說的佛經)」。這口號的喊出,是一種變相的丟棄,雖然沒有明顯的把釋迦牟尼的佛法丟入「垃圾桶」中,卻在無形中,釋迦牟尼的佛學,也就變成了「牆角貨」。也正因著這緣故,像我上文所講的這些事,所引用的這些經文,不只是對一般的佛教徒來說,是很陌生的,甚至對一般的法師來說,也是很陌生的。但如果有法師說:「我們早知道了,何必你來嚕嗦!」那麼法師就變成很可悲了,而且------不說也罷!



在很多人的感受中,佛教是很偉大的宗教,有八萬四千法門,個個法門都是成佛的道路。真的這樣嗎?在過去,也許很多法師都這樣相信,但現在的法師心中卻不這樣相信了。可能有很多法師還會「死鴨仔硬嘴巴」(台灣俗語)。但事實就是事實。當佛教剛到中國時,也興旺過一時,最多時也曾開創過十六宗,後來消失了三個宗,剩下十三宗,後來「小乘佛教」的兩宗,被「大乘佛教」消滅,就剩下十一宗,後來合併成八宗,這八宗就尊「龍樹菩薩」為八宗之祖(非尊釋迦牟尼)。這八宗現在有作用的只剩下三宗,就是「淨土宗」,「禪宗」和「密宗」。但這三宗在「本質上」只乘下一宗,就是「淨土宗」。



為什麼現在的佛教只乘下一宗呢?那是因為密宗的兩個大頭頭,達賴自認是「觀世音菩薩」轉世的,而班禪則是「阿彌陀佛轉世」的。若按《悲華經》的說法,當阿彌陀佛在出家時,是「轉輪聖王」,而「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那時是「轉輪聖王」的「第一太子」和「第二王子」。而「釋迦牟尼」則是當時的「寶海梵志」。當「轉輪聖王」出家後,他的所有兒子也都出家,因此,當「轉輪聖王」成佛後,這兩個兒子就成為「阿彌陀佛」的左右手。(註九)



如果達賴真的是觀世音轉世的,而班禪又是阿彌陀佛轉世的,則其下的法王,活佛,又都是歸屬於他們兩個人。因此,「密宗」在無形中就是「淨土宗」的化身。而禪宗的法師,又十九都是「禪淨雙修」,因此,他們在為人超渡時,所唸的一句話,就是不停的唸:「喃嘸阿彌陀佛」,而佛教徒看到人時,也都口說:「喃嘸阿彌陀佛」。因之,三宗在本質上只剩下一宗了,這是為什麼?那是因為這些佛教的法師在中國開創佛教的初期,以為路有很多條,但實施的結果,卻都發現那些路原來都是「絕路」,所以他們最後就找到了「淨土宗」。其實「淨土宗」亦是一條「絕路.」。



筆者在過去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佛教的宗派會一直的減少呢?後來在《萬行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的一段話,就為我解開了一個大結,這段話是這樣:



「大乘佛教,除了禪宗,把握了佛陀的基本精神,出了不少的聖者之外

,其他的各宗行者,大多是凡夫。發心雖大,度化眾生也不少,而自己

在生死問題上,則不能自主,又如何能成佛呢?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

(筆者按:這是釋迦牟尼所主張的,人自修道到成佛的最短年限)對凡

夫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這是大乘佛教的缺點了。為要彌補這缺點,淨

土法門便應運而生。」(註十)



原來這些宗派的消失,是因為他們努力來努力去,結果卻是凡夫一個,所以,他們纔睜開眼去尋找出路,而找上了西方極樂淨土。事實上慧廣也說錯了一件事,其實禪宗的成就也沒有什麼,所以禪宗的法師也只好「雙腳踩雙船」。以下是聖嚴法師對禪宗的評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文. 于 19-8-2010 04:25 PM 编辑


「其實,開悟並不即是成佛,乃至也不並不即是見道。比如宋朝的高峰

原妙禪師,自稱他一生用功,大悟一十八次,小悟不知其數。可見,開

悟並非成佛,如說開悟即是成佛,乃是成的『理佛』,乃至『相似佛』,

而絕不是『究竟佛』。充其量,禪宗的開悟,相近於『得法眼淨』──

見道──小乘的初果,大乘的初地而已。所以禪宗破了三關──本參、

重關、牢關之後,才是走出生死之流的邊沿。如果以天台圓教的『六種

即佛』來衡量,禪宗破了第二的牢關,也僅同於第四『相似即佛』位。

」(註十一)



也正因為連禪宗也找不了出路,所以禪宗的法師,也只好「雙腳踩雙船」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佛教的宗派會越來越少,最後大家都擠向西方極樂用淨土!在中國的佛教界中,張澄基居士可以說曾為佛教出過大力,但他修來修去,也發現似已沒有路可走了,因此,最後就走向了「西方極樂世界」。以下是他的自白:


「我在寫畢般若之後﹐本書原可收場,但想來想去還是不能不說

幾句關於淨土宗的話﹐因為淨土宗在中國佛教中,可算是一個最普及

、最實用,亦最具影響力的宗派了。淨土宗的道理似淺實深,其行持

似顯實密,其成果似遲實疾速;其目的雖像是死後往生的自利,其作

用卻是現享法樂和濟世益人的二利莊嚴。中國淨土宗的歷史有力的證

實了這幾點。但在討論淨土以前,我有幾句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我寫這篇『淨土今說』﹐感情的成份遠過於理智,主觀的成分遠過

於客觀。坦白的說,我對淨土的看法大部分都是受了個人的經驗和心

情所左右的;因此說出來的話,私見的成份很重,學術的成份極少,

這是先要向讀者聲明的。經過幾乎半世紀的學佛生涯﹐回顧以往,心

中充滿了無限的惆悵。我的感想是﹕在菩提道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

正能得到成佛作祖的成就,又有幾人呢﹖無論你如何努力,但限於天

份及共業,今天你在菩提道上所能得到的成就多半是極有限的。這種

學道不成的苦痛,實百千倍於世事之挫敗,亦惟有親身經歷者才能深

知其痛的。其實,一個人是否能在道上有成就﹐大概皆是命中早就注

定了的吧!白居易有詩云﹕


『人生何所欲﹐所欲惟兩端,中人受富貴﹐

高士慕神仙﹐神仙需有藉,富貴亦在天﹍﹍』


所以一個人是否能『成仙得道』,要看你是否生而有『藉』而定了。

原來求道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此自古皆然,亦何足怪﹖在世事上失

敗的人,可以在佛法中找到希望和慰藉;但是,在佛法中失敗的人,

卻又如之何呢﹖幸虧有一個『淨土宗』,因為任何人都能在『淨土宗』

裡找到他最後的希望和憑仗!」(註十二)



淨土信仰是佛教的最後一條道路,如果阿彌陀佛沒有達成了他的願,那麼他就無法去建造他的極世界。若如此,不管你再怎麼坐禪,再迴向多少功德給阿彌陀佛,也都無濟於事。請問讀者:「你認為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你認為他成佛了沒有?」



註一:印順法師等,《怎樣選擇你信仰》P.126.德州佛教會玉佛寺,德州, 1993,修訂本。.

註二:大正一.P.263.

註三:聖嚴法師,《學佛正信》P.27.圓神出版社.台北巿.1993.1.初版.

註四:同上註

註五:大正一P.869.

註六:大正一P.167.

註七:大正一P.200.

註八:同註三.P.31.

註九:大正三P.182-186.

註十:慧廣,<彌勒淨土的殊勝>,《萬行雜誌》第203,p.9-10.

註十一:同註三P.102.

註十二:張澄基,《佛學今詮》下冊P.360-361.慧炬出版社,台北巿,1983.4.初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0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历史上,南傳的佛教从未有努力傳道进入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0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
如此发言,
如此思考,
颇合道心。

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0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没有错,楼主转贴的这些文章应该是取自一个名叫Christian Center for Buddhism Research的网站吧。
http://www.gotobr.org/

想请问下,楼主转贴这些文章,想要表达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8-2010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z发表的帖子似乎都在批评佛教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8-2010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拿眼屎射你


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8-2010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没有错,楼主转贴的这些文章应该是取自一个名叫Christian Center for Buddhism Research的网站吧。

...
山野草夫 发表于 19-8-2010 11:42 PM

LZ只是转贴机器人。。。他不会回答任何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0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作者忽略了一些很根本的东西,比如说菩萨道的核心等等...
文章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其实只要把握到了佛法核心的内容,就自然知道如何去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0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清池


    现代概念中的“南传佛教”曾经大量的传入中国的...
从汉译大藏经的内容来看,阿含经及阿毗达摩等都传入了..

中国比丘所受戒的戒本也是源于当时的部派佛教(可能跟现在南传佛教不同派系,但是绝对是属于声闻律)

甚至,从禅法来看,现在流行于南传佛教的禅法,其实都曾经完善的传入中国,并继续在中国佛教内发展,只要看看禅宗早期的禅法及天台宗的禅法,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踪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2-2025 05:20 PM , Processed in 0.14962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