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64|回复: 2

也談怎樣選擇你的信仰 <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8-2010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文. 于 19-8-2010 05:28 PM 编辑

看了上一篇<也談怎樣選擇你的宗教信仰>(一)不知你的感受怎樣?相信有很多的讀者會感到不解?為什麼宗教不能和平相處,你傳你的基督信仰,我傳我的佛法,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這樣這世界就會和平相處,不是很好嗎?如果你會這樣想,那就表示你不認識信仰宗教的意義,也不知道宗教設立的主要目的。



首先我們來探討宗教存在的主要目的。在一般人的認知中,都以為宗教存在的目的,都是在勸人為善。因此,凡是會勸人為善的宗教,都是好的宗教。如果宗教存在的主要目的是這樣,那真的可以彼此和平相處,可以像俗語所說的:「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各走各的路。就好像百貨公司在賣東西一樣,你賣你的上衣,我賣我的褲子,他賣他的皮包,各不相干。既使都同樣的在賣香水,或衣服,也因為各有自己喜歡的品牌和設計,各有各的環境,任由購買者按自已心意的挑選,既使要競爭,也不必爭到你死我活。就像中國歷史上的「佛道之爭」,也像近代的「佛教和一貫道的爭」、「佛教和基督教之爭」。



很明顯的,「佛教和一貫道的爭」,是由佛教先惹起的!因為當時佛教感受到信徒大量流失,又無力阻止,所以就想種用政治力量來消滅一貫道!雖然早年的一貫道,曾因著佛教的政治運作,幾乎被消滅!但他們最後也運用政治運作,重新站立!而「佛教和基督教之爭」,可以說是早年煮雲法師個人想出名,而挑起的宗教之爭!煮雲法師把原為宗教間的小事──



據說有基督徒去佛寺分單張,因此,惹火了老和尚,他就環島佈教,指控基督徒欺人太甚,並偽造了一些不實的證據,指控基督徒的不該!也把他的環島佈教稿印成一本書。因此引起了龔天民牧師和吳恩傅牧師等出面辯論,並請按煮雲法師指控,請人實地去調查。結果發現煮雲法師的說法都是出於偽造!因此兩位牧師就設立奬金,請煮雲法師舉出事實來拿。結果煮雲法師偽稱生病,無法出面領奬。因此。基佛之爭也就暫告一段落!



不可否認的,如果宗教的主要目的,只是在勸人為善,甚至在使人生活有依靠!那麼宗教就不必爭論了。但宗教主要的目的卻是在教導人,去尋找那靈性的永恆家鄉,並指示人回歸的道路(方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宗教存在的目的,是在指示人回歸永恆!因之,從事宗教工作者的工作,是一種最神聖,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不是這樣,佛教的法師何苦要離親、別家、棄子、抛棄工作,終身長伴佛燈?像基督教的傳道人,雖沒有像佛教的法師那樣的捨棄一切!但傳道人也大部份都蒙召,捨棄了自己的特長、工作和較高的薪水,有人前往偏遠的地區工作,有人雖留在都市工作,但他的薪水往往都是低於一般的水平;而且每禮拜都要預備幾篇信徒所沒有聽過,又能感動信徒的道,更需要瞭解聖經原義,在幾十分鐘裡要鼓勵、安慰、勸勉、責備信徒;既使在為去世的信徒做追思禮拜,或為人證婚,或其他的聚會,其證道題目、信息和例證也都不能重複!這種繁複的工作,常使傳道人生活在壓力中!但在無形中卻逼使他們不斷地長進!



很多人很不解,宗教界的工作者,各人有各人的宗教領域,何必為爭信徒而不能和平相處!事實上,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宗教大略可以分為高級的宗教和低俗的宗教。低俗的宗教,只是一種宗教的活動,勸戒人行善,並成為人生活的依靠或保護(或指示和醫治)。但高級的宗教,則會教導人,去尋找那靈性的永恆家鄉,並指示人回歸的方法。因此,從這角度來看,基督教,佛教,道教,回教,天主教,東正教,一貫道------,都可算是高級的宗教。



可能讀者會感到很奇怪,既是這樣,為什麼宗教還要爭得你死我活呢?如果我們研究這些高級的宗教,就會發現,這些高級的宗教,雖然都會指示人一個回去的地方,也會指示人回去的道路(事實上道路就是方法)。好比基督信仰教導人藉著悔改信靠耶穌,就可以得永生而回歸「樂園」;而佛教則教導人效法釋迦牟尼的修行,人就可以「成佛」;佛教甚至常向不明佛理的人吹嚧,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每一法門都是路,都可以引導人成佛,可在死後往生各處「淨土」,慢慢修法而成佛!而一貫道也告訴人依賴祖師的金線,靠著三寶,行十條大願,就可往生「理天」;而道教則勸人行善,修行,就可成仙往生「大羅天」;而印度教也勸人行善,修行往生「大梵天」------



或許讀者會覺得很奇怪,既是這樣,人人都有路可走;教教都有可去的地方,那有什麼好爭的?就好像在假日,有些人要到公園玩,有些人要去爬山,有些人要去看瀑布,有些人要去遊湖,各人玩各人的,各有各的去處,各有自己的道路,那有什麼好批評的?又好比人坐火車,有些人在新竹下車,有些人在台中下車,有些人在嘉義或台南,或高雄下車,各人有各人的目的地,各人回各人的家,那又有什麼好批評,有什麼好比的?確實的,如果宗教就像人在假日去旅遊,又如坐火車回家,各人有自己的陽關道或是獨木橋,各人回自己的家。那有什麼好爭的?



但問題是,各宗教的從事工作者,他們都知道也相信,人類雖然很多,但人類的家鄉卻只有一個,而且也相信回去的道路也只有一條時,因此,問題就產生了。如果很多人都不確知這個地方在那裡,也不確定這條路是那一條,就比較好辦;但如果各宗教的工作者,大家都相信自己所傳的,就是那唯一的地方,也深信自己所信的,纔是唯一的方法,是唯一的道路,而且也都把別的宗教看為「左道歧路」;因此,他們也都希望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那些從未謀面的人,都能一齊來相信自己所信所傳的。就因為這樣,宗教和宗教之間,就會互相批評比較,甚至會產生宗教逼迫,更有甚者,有時也會發生宗教爭執。



相信有些讀者會感到很奇怪,也很想知道,為什麼人會有那麼多的人相信宗教,也相信人死後還有生命存在?而且科學越發達,反而相信有神的比例,竟然越來越多,而相信無神論的人,卻相對的急速減少。(註一)我以前也一直在思索這問題,直到有一天,我去圖書館後,我纔領悟,原來是這樣。



註一:主張無神論者自1986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P.338.

所示總人數自220,541,590.佔世界人口比4.5%

(該書自此年起纔有主張無神論者的人數統計)

2009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P.302.

所示總人數已降至 148,322,000.佔世界人口比2.2%.



有一天,我到圖書館去借書,看見我的朋友坐在那裡很用心的在看書,我走過去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他轉過頭來看我。我這時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我認錯了人!這位先生的側面雖然很像我的朋友,但正面卻不是。我很不好意思的告訴他﹕「對不起,我認錯了人。」他對我笑笑的說﹕「不要緊,我們都會認錯人。」我再度的向他說對不起就離開了。



那一天,我一直的在思想這件事,為什麼我們會認錯人 ?甚至從報紙上,我們也常看到有「殺錯人」的報導。那天,我第一次領悟了,原來是因為我心中先有一位朋友,所以我纔會去認錯人。如果我心中沒有「那位朋友」,我就不會伸手去拍人的肩膀,也就不會認錯人。那天,我很高興能有這樣的領悟!



由於有了這樣的領悟,使我連想到人類的宗教信仰。我在想﹕「人為什麼也會拜神﹖」我發現這問題和「人為什麼會認錯人」是同一道理。那是因為「人心中先有神」,所以他纔會去拜神;如果人心中根本沒有神的觀念,你再怎麼勸,他也不會去拜神!正因為「人心中先有神」,所以有的會「拜對神」!有的纔會「拜錯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文. 于 19-8-2010 05:27 PM 编辑


為什麼人的心中知道有神,而想去拜神呢?那是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愛心!當祂在創造人類時,曾把有神的觀念放在人的心中,成為人類的本性,正如聖經所說的:


「上帝的事情,人所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

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羅馬書一章19節)


正因為這位真神為使人知道祂的存在,他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就把有神的觀念和意念存放在人類的心中,使人類會去尋找祂,並且認識祂。就因為人有這種本性,就好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當嬰兒肚子餓了,他的本能就會哭,就會歪著嘴想吸奶一樣。這位創造者,除了賜人「本性」之外,又把祂「存在的證據」安放在他所創造的宇宙萬有中,使人類可以藉著宇宙萬有的結構、規律、奇妙、精密和複雜,使人知道一定有一位全能的真神存在。除了這些,祂還在聖經啟示人,使人知道怎樣來認識祂。正如聖經所啟示的: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雖是眼不能見,但籍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一章20節)



因此,「心中有神」就成為人類的「本性」之一,使人會去尋找這位真神,這也是人類會設立宗教的第一因素。雖然有些人找對了這位真神,但也有些人拜錯了神。正如我們會認錯人一樣。


後來我繼續的追查,人會去拜神,還有三個很重要的因素在影響著人類。這三個因素,也是這位真神為使人能認識祂,所以把這三個「本性」,也放在人類的心中。這四個本性,也是所有宗教設立的共同要點;也是人類會找尋神的原因。(其他的生物沒有!


宗教設立的第二個因素是﹕人還知道,人有一天都會死,但人不是死了就完了,也從此生命就煙消雲散,如燈滅一樣。這個人的第二本性,乃是使人知道,雖然人有一天會死,但他還是會繼續存在著,只是存在於另外的一個時空中。正如聖經所說的: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傳道書一章3節)



就因為這兩個因素,也是中國新興宗教原始創教者。清朝「羅以」,其思想的主要因素。他雖一直追索人類的生命來源,他追到造物主,而且也為這位造物主取名為「無生父母」,也為人類追尋到一個「真空的家鄉」!但很可惜的,他因為受了早期道教的影響,而又走入了歧途,無法突破。



宗教設立的第三個因素是﹕使人知道,人有一天都會死,但死後還要面對審判。而這個審判將會影響自己未來生命的福禍!若能通過這次的審判,就會得到幸福,得著永生 ;若通不過這次的審判,就會落在地獄中受苦。這也是各個宗教中,都有天堂或類似天堂的地方或境界,也都有地獄或類似地獄的死後審判。正如聖經所說的: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九章27節)



正因為人有這本性,所以一神教主張人人都要經歷最後的大審判;而多神教因為相信輪迴,大部份也都主張眾生死後都要接受閻王的審判。


宗教設立的第四個因素是﹕人還知道,自己在這一生中,做了多少好事和多少壞事。也知道在冥冥之中,這位看不見的神,都在暗中鑒察。有些人知道自己可能通不過審判的,所以就會想去做一些好事來「將功補罪」或「以功贖罪」。希望在那一天能通過審判而得到幸福。就因為上帝曾把律法的功能,存放在人類的本性中,因此,各國的律法大略都是很類似的。正如聖經羅馬書第二章所說的:



  「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馬書二章14-16


也就因為在人性中有這四個本性存在,因此,一些智者,他就根據這四個「本性」,去思索,為自己的未來去尋找出路,也希望把自己所想到的分享給別人,因而產生了宗教。也正因為這緣故,這四個因素就成為每一般宗教的「信仰基礎」。


由於宗教設立的目的,乃是要滿足人類靈性的需要,因此,一些比較高級的宗教,都多多少少的要滿足人性中的上述「四個需要」。因此,除了設立各種神或佛之外,也告訴人一些有關死後的情形,比如回歸的地方,回歸的方法(即道路),並且教導人如何解決罪的問題,來面對未來的審判。


就因為各個宗教都是根據「人類四個本性」來創立,因此,幾乎一些比較有規模的宗教,都會指出一條回歸的道路(方法),也會指出一個以上的回歸家鄉。也指示人怎樣解決罪的問題!因為各宗教各說各的,所以給人有條條道路都通羅馬!條條道路都是正道的感受。也正因著這樣,給人有:「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我要去那裡,是我的自由,和你有什麼關係?也因此,在無形中就產生「各人信各人的,何必你來干涉」的態度!



  事實上,如果回歸的道路不只一條。而是有很多條,恰如俗語所說的:「條條道路通羅馬」,那樣,每一個人都可以回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那宗教界就不必爭論誰對誰非了。就好比前面所說的放假日,有的要去公園玩,有的要去動物園看動物,有的要去瀑布玩,有的要去爬山。各人玩各人的,何必互相批評?又如過年,有的要留在台北,有的要回去新竹,有的回台中,有的回台南,有的回高雄,有的回屏東,各人走各人的道路,各人有各人的家!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家在台中,就批評那些家住別的地方的人說:「你怎麼可以去那裡,你應在台中下車纔對!」若有人這樣做。他就不對了,因為他人要回去那地方,是因為他的家住在那裡。



  但反觀今日的宗教界,大家會比,會爭,會批評,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回去的地方都是同一個地方,我們都好像在大樹林中迷路的人一樣,大家都在尋找那可以出離的路,走在前面的那個人,就是某一宗教的創始人,跟在他後面的人是信徒。當這些宗教的創始人在尋找的過程中,都曾留下了他尋找道路的心得,每一個宗教的工作者,都像那些讀過他的心得的人,大家忙了一段時日後,又回到群聚的地方,各個發表心得,也互相交換祖師的心得,讀後都覺得自己所讀的纔是真,別人所得的都不對。但漸漸的,也會比出一些門道來,有的由原屬這群的,跑到那群裡去;有的原屬那群,也跑到這群來。問題是:跑到那一群都無關緊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到出路,回到家鄉。


如果有人指出你所屬的那群,所找的路錯了,該怎麼辦?生氣是沒有用的?如果他說得對,更該感謝他,因為他的指點,使我們不必在無尾巷中迷失,終死外地,不能歸回故鄉。


但如果我們能打開心胸,虛心來探討一下人生的「歸途」,可能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嚴重的事實,這個事實,可能會讓你汗流夾背,會使人輾轉難眠。請看第一圖﹕

第一圖是從現今世界的總人口數六十七億多,往早期的人類史回朔,回朔到最初的一男一女。這時回歸的地方有多少個?應是一個,回歸的路(應是方法)有多少條?應是只有一條。請看第二圖:

第二圖恰和第一圖相反。人類由一男一女增長至現今的六十七億多的人口。在增長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宗教。請問讀者如果這宇宙只有一位真神,會不會因為宗教的產生,因此就出或變成了各種神、神明或佛,也因而增多了許多回歸的道路(道路。應是回歸的方法)而回歸的地方,也不斷的增多,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家鄉?按理應該都不會!既使因為回去的人太多,而使家鄉變得很擠,需要再開闢新的地方,按理也應由這位宇宙的創造者來開闢,而不是由某某神明,或是由某某佛來開闢

若筆者的這種推論沒有錯,就會產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正如智者所羅門王所說的: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  十四12;十六25

如果人類回歸的道路,始終都只有一條,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嚴重的事實,就是大部份的人都走錯了路,其結局是大部份的人都要走向滅亡。我們大部份的人,原先都很有把握,以為自己為著將來,已做了妥善的預備,以為自己這一生已花了很多錢去行善,花了很多的時間為自己的將來做了預備,卻沒有想到,原來自己走錯了路,結局卻是白忙一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文. 于 19-8-2010 05:06 PM 编辑

請問你,如果你確實知道那是一條正路,你看見你的親人、朋友、同事在走錯了路,其結局是死亡時,若你真的愛他們,真的關心他的死活,你會不會開口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走錯路了,也為他們指出正道來?還是你會任憑他們滅亡!你是否覺得:「我走我的陽關道,他過他的獨木橋」﹖會不會認為「各人走各人的路,和我沒有什麼關係。」我相信你不會這樣「袖手旁觀」、「閉口不言」的。


比方,你的親人或朋友得了絕症,而你手中有一種「特效藥」,你相信吃了一定會好,你好心的想拿給他吃。但他卻一直拒絕你的好意。因為他手中也有一種藥,他相信它也是一種「特效藥」,吃了也一定會好。而你明知他手上的藥實是一種「假藥」。如果你真的愛他,真的關心他,你會怎麼做?你會不會想盡各種辦法去告訴他,讓他知道他手中的藥是無用的。我相信你一定會這樣做的。


筆者回應玉佛寺這本《怎樣選擇你的信仰》,也是因為我有很多的親友都是佛教徒,他們也誤以為佛教真好,而不肯相信上帝,不願接受救恩,因此,筆者只好把自己所知的,陳述出來,希望我的親友,以及有心尋找正道的人,能回頭歸向正道!


宗教就像一條路,也像一種藥,罪是生命中的絕症。這世界有各種不同的宗教,它們提示的道路,提示的贖罪方法,正像一劑劑的藥方,一條條的道路。但真正的道路實際只有「一條」;真正的藥方也只有「一劑」。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所走的是「正路」,也以為自己所吃的是「特效藥」,但可能都走上了「錯路」,都在吃「無效的藥」,結局會怎樣?那是不難想像的。


如果我們所面對的事實是:「宗教道路雖多,但真正的道路卻只有一個;藥方雖多,但真正的特效藥卻只有一劑」時,我們是否該為這「嚴肅的事實」,讓信徒來研究一下,想一想﹕「我所走的道路是正道嗎?我所吃的是真的特效藥嗎?」


人信仰宗教最主要的目的,主要是為著「永生」,不只是為著使今生得到心寧的平靜,或著使自己的人生找著了信靠的對象。如果我們把信仰的本末倒置,那是很不幸的事。


在聖經中有一卷書叫做《傳道書》,也是智者所羅門王所寫的,他是人類中最有智慧的人!當他活著的時候,不但聚積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也收集了世界各國所進貢的美女,他的智慧至今無人超越。單單在傳道書中,他在三千年前就寫下了「風的循環」(
第一章6),水的循環(第一章 7 ),在第三章寫下了「質能守恆」(
第三章14節)他一生追求財富,祈求智慧,追求靈巧、權力、名譽、正直、尋找機運,生養眾多兒女,而且所獲得的,都很豐富。但他卻在晚年回想自己一生所做的事,他覺得他做錯了,所以他在《傳道書》的開頭就寫下了這樣的話﹕


「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

  道書一2


像他這樣有成就,其成就也為萬人所羨慕的,怎會寫下那麼令人感傷的話﹖我曾讀過一則故事,這故事很能說明所羅門王的心境。這故事是這樣﹕有一個國王,他養了一個弄臣,傻傻的,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會傻到令聞者噴飯。這個國王很喜歡這個弄臣,因為這個弄臣能使他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笑聲和歡樂。


有一天國王就打造了一頂很特別的帽子送給他,要他天天帶著,並且告訴他,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有人比你更傻,你就把這頂帽子送給他。過了很久!有一天,這個國王生病了,他病到快死了,就把這個弄臣叫到身邊,告訴他﹕「我要走了,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不能夠再和你生活在一起了!」這個弄臣聽了就心裡很難過的哭了,哭完,他就問國王﹕「你要去的地方在那裡﹖」國王說﹕「我不知道。」他又問國王﹕「你去那裡要住在那裡﹖」國王又回答他﹕「我也不知道。」那弄臣又問國王﹕「你去那裡會吃什麼﹖」國王說﹕「我也不知道。」弄臣又問國王﹕「那你有沒有帶吃的去﹖」國王又回他﹕「沒有。」弄臣越問心裡越急,就又問國王:「那你有沒有帶錢去那裡買東西吃﹖」國王又說:「沒有!
」他又問了很多問題,國王不是說沒有,就是回答說不知道,也都沒有預備。這時那位弄臣就停口不再問了。他伸手到頭上,把頭頂上那一項帽子取下來,把它戴在國王的頭上。因為他發現國王要出遠門,卻完全沒有預備,對所要去的地方,也一問三不知。這時最難過的是國王,他在過去都以為自己很聰明,也一直以為最傻的人就是弄臣!直到這時,他纔發現:原來自己竟比弄臣還傻!


如果我們仔細的研讀所羅門王的一生,就會發現,所羅門王在晚年的時候會那麼難過,那是因為他就像那位自以為很屛聰明國王一樣。他一生都以為自己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因為世界各國的人,都從很遠的地方來,要聽他智慧的話。但到了晚年,他卻發現自己一生所做的事,都是次要的,把最重要的事放在一邊,沒有先做,所以他纔寫下了那段話;也在傳道書的後面,寫下了他自己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在所羅門王的心目中,他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到到,就是你所說﹕

  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

  的主。」(傳十二1


因此所羅門王提醒年青人﹕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

  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

  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你。所以你當從

  心中除去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

  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傳道書十一9-10


所羅門王也提醒年青人﹕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

  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

  主。」(傳道書十二章9


筆者相信,在讀者中一定有很多人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好的成就,而且也為自己的晚年做了各樣準備──投資,保險,積蓄。但請你們想一想,如果人的一生,不只是這世上的一個小點,而是一條永恆的長線。我想請問一下,你今天所做的預備夠嗎?你覺得自己的計劃和預備,是一種智舉嗎?


筆者想再請教你們,如果這宇宙中真的有一位創造者,那麼這個真宗教,應是什麼樣的宗教?它會是只存在過去的某一段時候而已的嗎?應該不是!如果只存在於過去,而未存在於現在或未來,像我們這些活在現在的人,和將要活在這世界上的人都要滅亡!如果這真宗教,只存在現在,那麼活在過去的人類,和活在未來的人類也都會滅亡;這個宗教也一定不會只存於未來,若是只存在於未來,則過去的人和存在在現在的人也都要滅亡。因此,這宗教應是存在過去,也存在在現在,更會存在在未來。若筆者的推論沒錯,則這個宗教,應是基督信仰。因舊約聖經所記,指出了人類的過去,人類的始祖一開始就認識神,敬拜神,而在未來也會一直存在。其他的宗教都不合。


正因為這樣,筆者想懇請你,可否暫時放下那些次要的事情,想想那與你息息相關的永恆大事?若今天你走了,你會去那裡?有可能你也曾為你未來的人生付過很大的代價,但你所以為的那條路,真的是一條永生的真路嗎?你真的認為自己所做的,就能使你走回「真正的老家」嗎?請你再想想所羅門王所講的那一段話: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十四12;十六25


親愛的朋友?什麼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事業?學業?愛情?兒女?婚姻?嗜好?運動?財富?學問?地位?名譽?權力?旅行?下棋?股票?網路?﹍﹍這些真的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嗎?當你呼出最後一口氣,兩腳一蹬,兩手一鬆,上述的這些東西中,有什麼是你還可緊抓住的?是最重要的?有什麼是你能帶走的?你要去那裡?你為這「永生生命」的第二階段,曾預備了什麼?有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片空白;有可能你對這生命的第二階段,就和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國王一樣的無知;有可能那弄臣頭上的小帽子,必需移到你的頭上;有可能你也會像所羅門王一樣的感到:「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請問你:「你所認為的那條正路,真的是一條正路嗎?」請問:「這條路是自古就有的嗎?還是後來纔有的?或是最近纔有的?」可能你會說:「我所走的這條路,人類已有兩、三千年了。」但請你想一想:「在四、五千年以前的人,他們所走的是否就是這條路?」再請問:「你現在所走的這條路,是我們最早的老祖宗所走的路嗎?」如果不是,你可能就走錯了路了!你要好好的想一想!人生時間不多!也常有意外!你自己的永生要自己去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2-2025 04:52 PM , Processed in 0.31474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