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1-10-2010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1-10-2010 12:37 PM 编辑
奇了, 内修法是要成佛, 内求法是要成佛, 何有不同?
可能是你的语文有限, 这'求'字- 探求/追求之义
求 (康熙字典)
(1)(动)请求:~救|~教。 (2)(动)要求:精益~精。 (3)(动)追求;探求;寻求:~学问|实事~是|刻舟~剑|不~名利。 (4)(动)需求;需要:供~关系|供过于~。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10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清池
明白的人会明白!
不明白的人继续找一堆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观点!
你continue 内求吧!没人阻止你!
祝福你!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0-2010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2-10-2010 04:49 PM 编辑
回cks123
但雖云持正法,
「若思己心之外有法,則全非妙法,而是粗法矣!
而是粗法矣! 粗法不是今經 (法华圆教)﹐既非今經﹐則是方便﹑是權門。
若是方便權門之教﹐則非成佛之直道﹐既非成佛直道,
雖經多生曠劫之修行,不得成佛,故難期一生成佛。」
(日蓮御書P404, 《一生成佛抄》) |
|
|
|
|
|
|
|
发表于 22-10-2010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0-2010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2-10-2010 05:36 PM 编辑
回cks123
这是大乘显教和大乘密教的一生成佛法门之要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0-2010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3-10-2010 10:21 AM 编辑
佛光教科书《宗教概说》第二课 印度外道种种 :
[ 外道,指的是佛教以外的道,总称为外道;佛陀所说的教法,则为内道,盖心外求法是为外道,心内求法是为内道。
佛教自古以来,统称异教徒为外道,此一名称并非轻侮之意,因为佛陀在各经论中,都说佛法在自己心中,不向外求;
中国禅门也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可见佛法即自己的真心自性,若在此以外谈法论议,都是心外求法,故被视为“外道”。
在佛陀千百万弟子中,大多数是从外道转投佛陀座下,如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等,都是外道;乃至佛陀在即将涅盘时,最后皈依三宝的须跋陀罗也是外道。其实,揆诸佛教历史,初信外道的人,更易进入佛教之门,而且一旦理解悟入佛教的真谛之后,就坚信不移。即使佛陀在证悟佛道之前所精通的科学“五明”及哲学“四吠陀”,也都是外道之学。]
佛学辞典:
外道:梵语tirthaka 或 tirthika,巴利语titthiya。音译作底体迦。又作外教、外法、外学。指佛教以外之一切宗教。与儒家所谓‘异端’一语相当。梵语之原义系指神圣而应受尊敬之隐遁者,初为佛教称其他教派之语,意为正说者、苦行者;
对此而自称内道,称佛教经典为内典,称佛教以外之经典为外典。至后世,渐附加异见、邪说之义,外道遂成为侮蔑排斥之贬称,意为真理以外之邪法者。三论玄义卷上(大四五•一中)载:‘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
內道:「外道」之對稱。佛教對於其他教門而稱自教之教法為內道。有關內外道之分別,各家說法不一。據北本涅槃經卷十七載,道有常、無常二種,內道之道稱為常,外道之道稱為無常。同經卷三十五載,有說佛性即是內道,蓋因菩薩雖於無量劫中修習外道,若離內道,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道安於所著二教論中主張,凡救形之教稱為外,濟神之典稱為內,以釋教為內,儒教為外。
佛教一般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三法印為內外二道之分域,然無相大乘不侷限此說,如十二門論疏謂道無內外,隨行人之道乃成內外分別,即於所得中道之立場,顯示不執著於內外一異之差別相 |
|
|
|
|
|
|
|
发表于 4-9-2011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清池
这概念很像道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三位一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9-2011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7# kkk_0
从学术的客观来说, 大乘佛教的教义在公元前就有了,各考古文献都有清楚的作证
而你说的那两个外道文献都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谁抄谁,很清楚。。 |
|
|
|
|
|
|
|
发表于 4-9-2011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9-2011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9-2011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cks123
123兄 那你内修什么啊 |
|
|
|
|
|
|
|
发表于 4-9-2011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清池
内修法要成佛,那你要成什么佛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