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6|回复: 2
|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马车 于 21-10-2010 08:47 PM 编辑
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尤其是中国浙江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观音菩萨,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即使是美国人,知道有"Happy Buddha"的人不少,但知道有观音"Kwan-yin"的人更多。可是观音菩萨,却是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生补处菩萨。现正在辅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无量劫后,阿弥陀佛于上半夜入灭,观音菩萨,即于下半夜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佛。
其实,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因大悲心切,愍物长迷,故带果行因,现菩萨身,助佛转轮,何止辅助阿弥陀佛,亦助十方一切诸佛。释尊降籎娑婆,观音菩萨亦于娑婆世界,印度南部的普陀洛伽山,示现道场,助释尊转法轮,度众生(见华严经)。
及佛法东来,观音菩萨又在中国浙江南海普陀山,建立行化道场。
据说南北朝时代,大约梁明贞年间,日本有一位名慧谔和尚,到中国求佛法,于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 时,看见一尊观音菩萨圣像,清净庄严,非常喜欢,欲请回日本供养,又恐主持不允,结果不与而取,立即买舟东渡,欲回日本。当船行至浙江舟山群岛,新罗礁附近,忽见海中出现无数铁莲华,阻挡船只,不能前进。如是三日三夜,船只不能通过,因此祷告菩萨说:‘假使日本众生,无缘见您,当随所向,弟子即于该处,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祷毕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停下。当时慧谔和尚,弃舟登山,见一渔翁,说明来意,渔翁大受感动,将房舍让出,供奉观音,名‘不肯去观音院’。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由是可知,观音菩萨大有来历,何止是一生补处菩萨,而且是佛道中再来的菩萨。何来籍贯之有?
转载自:
http://www.guanyinting.com/site/content/view/1/6/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1)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无·阿唎耶。(2)
ná mó ·ā lì yē。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3)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菩提萨埵婆耶。(4)
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萨埵婆耶。(5)
mó hē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迦卢尼迦耶。(6)
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唵。(7)
ōng。
萨皤啰罚曳。(8)
sà pó là fá yì。
数怛那怛写。(9)
shù dá nā dá xià。
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10)
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
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11)
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南无·那啰谨墀。(12)
ná mó·nā là jǐn chí。
醯唎摩诃皤哆沙咩。(13)
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
萨婆阿他·豆输朋。(14)
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阿逝孕。(15)
ā shì yùn。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多·那摩婆伽。(16)
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摩罚特豆。(17)
mó fá tè dòu。
怛侄他。(18)
dá zhí tuō。
唵·阿婆卢醯。(19)
ōng。·ā pó lú xī。
卢迦帝。(20)
lú jiā dì。
迦罗帝。(21)
jiā luó dì
夷醯唎。(22)
yí xī lì。
摩诃菩提萨埵。(23)
mó hē pú tí sà duǒ
萨婆萨婆。(24)
sà pó sà pó。
摩啰摩啰。(25)
mó là mó là。
摩醯摩醯·唎驮孕。(26)
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
俱卢俱卢·羯蒙。(27)
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28)
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
摩诃罚阇耶帝。(29)
mó hē fá shé yē dì。
陀啰陀啰。(30)
tuó là tuó là。
地唎尼。(31)
dì lì ní。
室佛啰耶。(32)
shì fó là yē。
遮啰遮啰。(33)
zhē là zhē là。
么么·罚摩啰。(34)
mó mó·fá mó là。
穆帝隶。(35)
mù dì lì。
伊醯伊醯。(36)
yī xī yī xī。
室那室那。(37)
shì nā shì nā。
阿啰嘇·佛啰舍利。(38)
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
罚娑罚嘇。(39)
fá suō fá shēn。
佛啰舍耶。(40)
fó là shě yē。
呼卢呼卢摩啰。(41)
hū lú hū lú mó là。
呼卢呼卢醯利。(42)
hū lú hū lú xī lì。
娑啰娑啰。(43)
suō là suō là。
悉唎悉唎。(44)
xī lì xī lì。
苏嚧苏嚧。(45)
sū lú sū lú。
菩提夜·菩提夜。(46)
pú tí yè·pú tí yè。
菩驮夜·菩驮夜。(47)
pú tuó yè·pú tuó yè。
弥帝利夜。(48)
mí dì lì yè。
那啰谨墀。(49)
nā là jǐn chí。
地利瑟尼那。(50)
dì lì sè ní nā。
婆夜摩那。(51)
pó yè mó nā。
娑婆诃。(52)
sā pó hē。
悉陀夜。(53)
xī tuó yè。
娑婆诃。(54)
sā pó hē。
摩诃悉陀夜。(55)
mó hē xī tuó yè。
娑婆诃。(56)
sā pó hē。
悉陀喻艺。(57)
xī tuó yù yì。
室皤啰耶。(58)
shì pó là yē。
娑婆诃。(59)
sā pó hē。
那啰谨墀。(60)
nā là jǐn chí。
娑婆诃。(61)
sā pó hē。
摩啰那啰。(62)
mó là nā là。
娑婆诃。(63)
sā pó hē。
悉啰僧·阿穆佉耶。(64)
xī là sēng·ā mù qié yē。
娑婆诃。(65)
sā pó hē。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66)
sā pó mó hē·ā xī tuó yè。
娑婆诃。(67)
sā pó hē。
者吉啰·阿悉陀夜。(68)
zhě jí là·ā xī tuó yè。
娑婆诃。(69)
sā pó hē。
波陀摩·羯悉陀夜。(70)
bō tuó mó·jié xī tuó yè。
娑婆诃。(71)
sā pó hē。
那啰谨墀·皤伽啰耶。(72)
nā là jǐn chí·pó qié là yē。
娑婆诃。(73)
sā pó hē。
摩婆利·胜羯啰夜。(74)
mó pó lì·shèng jié là yè。
娑婆诃。(75)
sā pó hē。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76)
ná mó hé là dá nā·duō là yè yē。
南无阿利耶。(77)
ná mó ā lì yē。
婆嚧吉帝。(78)
pó lú jí dì。
烁皤啰夜。(79)
shuò pó là yè。
娑婆诃。(80)
sā pó hē。
唵·悉殿都。(81)
ōng·xī diàn dū。
漫多啰。(82)
màn duō là
跋陀耶。(83)
bá tuó yě。
娑婆诃。(84)
sā pó hē。
此咒係過去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所說,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 時觀世音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 心生歡喜,發誓弘布,安樂眾生,即時應願,身生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頌持大悲神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辨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不果遂者,誓不成正覺. 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觀世音復白佛言:『持此咒者,得十五種善生:
(1) 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2) 常生善國.
(3) 常值好時.
(4) 常逢善友.
(5) 身根常得俱足.
(6) 道心純熟.
(7) 不犯禁戒.
(8) 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9) 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10) 恆得他人恭敬扶接.
(11) 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12) 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13) 龍天善神恆常擁衛.
(14) 所生之處,見聞佛法.
(15) 所聞正法,悟甚深意。
不受十五種惡死:
(1) 不為饑餓困苦死.
(2) 不為枷禁杖楚死.
(3) 不為冤家仇懟死.
(4) 不為軍陣相殺死.
(5) 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6) 不為毒蛇玩蠍所中死.
(7) 不為水活焚漂死.
(8) 不為毒藥所中死.
(9) 不為蠱毒害死.
(10) 不為狂亂失念死.
(11) 山樹崖岸墜落死.
(12) 惡人靨魅
(13) 邪神惡鬼得便死.
(14) 惡病纏身
(15) 非分自害死。
能信受此咒,宿世必有善因緣。 |
|
|
|
|
|
|
|
发表于 22-10-2010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观音的intro,不是来历 |
|
|
|
|
|
|
|
发表于 22-10-2010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2-10-2010 01:17 PM 编辑
观世音菩萨是妙法莲华经在古代迹门教法的圖像用戶介面-
因为当时有很多没读书的人们,他们的基根无法去了解法华经深博的哲理。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简):
妙法莲华经,是一经的总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一品之别目。(之义是说那是法华经在古代的别教方便法)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是译题。先讲总题,次释别目,再讲译题。
。现所讲经,是微妙之法,难遭难遇,不轻容易听到的。诸位很踊跃的来听,这是很好的,
但听时,无论懂与不懂,都应当恭敬寂静,诚意的听。懂固然得到妙法的益处,即是不懂,亦只要具至诚恭敬心,亦可得莫大之利益。
因听经功德不可量故,所以大家要发慈悲心、殷重心,于寂静中听经,必能领受其中妙道,而津津有味。
否则,就领会不到了!普门品,虽是法华经中之一品,然可代表全经,因皆是不可思议的妙法故。
。既欲讲经,必先释题。兹先讲"妙法莲华经"五字,妙法莲华经,以法喻立题
。法喻,如妙法莲华经。具足一者:。。本经属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因妙法难解,借莲华为喻。
妙法者,其法妙不可言。法是什么呢?所谓山河大地,世界国土,依正果报,世出世法,色法心法,虽万象森严,然要言之,
不外(是)佛法、心法、众生法三种。这三种法,原无差别,故称妙法。
。常人不明,恒将胸腔内的心,指为吾人之心,其实这是五脏之心,非真心呀!因这种心,是肉团心,又是集起心、分别心、妄想心。一旦死后腐化,就不能思量分别,是缘虑心故,不是我人的真心。
须知我人的真心,是遍虚空,包法界。楞严所谓十方虚空,在我心内,如同片云点太清。
。故释迦弥陀,皆我心造;三乘圣人,亦我心造;六道众生,亦莫不皆然。所以众生,是十方诸佛心内的众生;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内的诸佛。观音,是众生心内的观音;众生,是观音心内的众生。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
只要有修有作,皆可成佛成菩萨了,故曰心妙。
。众生身口意三业,无非烦恼作业,以致受生死轮回之果报。然烦恼本空,即是了因佛性。烦恼原是智慧,因错用其心,将智慧翻作烦恼。智慧从何而来?烦恼之体,即是智慧,不须外求。身口意可造十恶,亦可做十善。
。故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时,即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由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是知众生心中具佛三德,故曰众生法妙。心法众生法既妙,则五住究竟、二死永亡之佛更妙。
众生是佛心中的众生,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佛心中的物,无有差别,故曰佛法妙。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无差别法是妙法;此妙法人人本具,各各不无。本经普门即是无差别之妙法。
宝静法师讲述(一九三六年在南通唐闸居士林讲)
http://baike.baidu.com/view/16034.htm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