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iwi82

一位修行人臨終前淚眼婆娑的告言。文章轉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9-2011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一实相印

不要忘了, 可能是你在扭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11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争论没有结果,不如找出原因更好。。。

比如说,在否认菩萨道之前,是否想过为何要修菩萨道。
还有,为何会有佛牌的出现?

仔细的想想,找出这原因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实相印 于 15-9-2011 01:12 AM 编辑

回复 40# 三法印

您看不出被推翻是因为您没有系统性地去看学术。Paul Williams 的书看完了吗?可能还因为主观执着,看到反证就当看不到。还把一代佛学大师诽谤成偏见。一个不学无术之人,没有受过学术训练,别人的著作只在网上google个片段,然后就毁谤学术大师,魔化菩萨道。

经典之差异在于各自都有演变。部派时侯,每一个部派的阿含或尼柯耶都有差异。有些的差异还很大,如上座部就有过“有我论”的犊子部。现在的南传的分派也不少,派别间互相批评也常发生。所以常以为自己的宗派是原宗,别人就是魔说,是一种没有常识、不文明的攻击。

佛经是佛因时因地对不同的人说的。再加上语言的古雅,所以整个大系统靠阿毗达磨的整理。南传的阿毗达磨依经把阿罗汉道法的系统整理出來,大乘的阿毗达磨依经把菩萨道的系统整理出來。是您的主观执着觉得没有菩萨道。更嗔心诽谤菩萨道为魔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三法印

您没受过学术训练,断章取义,引首不引尾,符合自己目的就取,不符合就舍,不公不正,没有时代前后,没有逻辑系统,google东西来攻击佛法,还没悟道就诽谤佛法,以盲导盲。。。

请问您知道中国四维“礼义廉耻”的意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08: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一实相印


你说经典之差异在于各自都有演变。部派时侯,每一个部派的阿含或尼柯耶都有差异。有些的差异还很大,
这样说应该每个部派都有自己的不同版本的佛经, 但事实是没有, 看起来每个部派都有各别多出来的论, 有过“有我论”的犊子部, 出的还是论, 他所依的佛经并没有与其它的部派有何分别.

大乘和南传的大涅盘经几乎是不同版本的经, 请问谁是改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5-9-2011 04:21 PM 编辑

大乘和南传的大涅盘经几乎是不同版本的经, 请问谁是改篇的??

1。大乘和阿含/南传的大涅盘经 - 其实是两部不同的经,只是两者用相近的名字


2。大乘的大涅盘经 - 是属于佛陀开讲达成大乘的圆教的后结篇,其圆教义理是从法华经开教以来一脉相通的,
   讲的是:
    1。 佛身是常住不灭的,

    2。 涅盘四德是常乐我净,
    3。 宣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4。 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 - 他们最终能引导入修大乘得成佛,
    5。 末法时要如何布教

    6。 末法时要如何护教

3。阿含/南传的大涅盘经,其实严格来说不大算是佛陀正式开讲的经,

       而是一部记录佛陀在在圆寂入灭时前之数小时的事情,和佛陀在在圆寂灭后-各地国王如何分佛陀的骨舍利。

   在佛陀将去世前之数小时,他曾以下列数事告诫其弟子,实际上可说是他的遗嘱:
    1。僧伽对于妇女的态度,甚至不应当与她们交谈及宜自警惕。
    2。外道皈依佛教欲出家者应试习四月。
    3。于佛去世后,弟子们应以彼所说之佛法与戒律为导师。
    4。比丘间应有适当的称呼––长幼有序,各得其体。
    5。应向强那比丘施行梵罚。
    6。有疑当问,免致后悔。- 当时没人问
    7。「诸因缘法含固有毁坏,应自精勤证取道果。」-这第七项是佛陀的「最后遗教」,因其后金口缄默,

            一代大师遂告圆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9-2011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争论没有结果,不如找出原因更好。。。

比如说,在否认菩萨道之前,是否想过为何要修菩萨道。
还有 ...
佛祖 发表于 14-9-2011 10:15 PM



    对啊。。。。
本没佛法,因行而法,大家为法争辩,不知法为度人工具。
佛说:我说法多年,期实我什么也没说。。。
参此话能知期奥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5-9-2011 11:57 AM 编辑

「佛法/Buddha Dharma」,为佛与法的结合词。佛为觉者。法是不变的轨律。

佛与法的缀合语,应改解释为- 佛的法。觉者的法。

本来,法是宇宙自然定律的;是有其,本然性、安定性、普遍性,所以称为「法性、法住、法界」。

这常遍的宇宙法轨,何以要称为佛法?因为这是佛陀的创见,而后才能流行人间的;

「佛为法本,法由佛出」,所以称之为佛法。


「佛的法」而引申,就有两个解说:
一、「诸佛常法」:谁能创觉此常遍宇宙实相者的常衡轨律,谁就是佛。佛陀的法,与一切诸佛的法平等。 所以说一切诸佛共一法身。

二、「入佛法相名为佛法」:佛弟子依佛觉证而流出的教法去修行,同样的觉证佛所觉证的,传布佛所传布的,在佛法的流行中,解说、抉择、阐发了佛的法,使佛法的甚深广大,能充分的表达出来。这佛弟子所觉所说的,当然也就是佛法。佛弟子所觉所说的只要付合三法印(无常,无我,涅磐(空性))- 就是佛说的佛法。

所以佛陀也说:
1。:「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升摄波经)
2。「一切世间微妙善语,皆是佛法」(增壹阿含经)。


从佛法一味,大小异解的观点去观察,对于菩萨行的慈悲,利他的积极性等,也有所理会。深深的觉得:
初期佛法的时代适应性,是不能充分表达释尊的真谛的。大乘的应运而盛行,虽带来新的方便适应。「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但大乘的真精神,是能「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从法华经所说)的,确有他独到的长处!佛法的流行人间,不能没有方便适应,但不能刻舟求剑而停滞于古代的。

原来,释尊时代的印度宗教,旧有沙门与婆罗门二大类。应机设教,
1。古代的声闻法,主要是适应于苦行,厌世的沙门根性;
2。古代的菩萨法,主要是适应于乐行,事神的婆罗门根性。


佛陀的智慧根本就是中道, 苦乐行都是遍边,断常见都是遍边,


佛法,是理智的高尚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而达到深奥与究竟的。
佛法的本质,不只是抽象的概念,也不只是以学术说明为目的。

佛法的「正解」,是离不开「信」和「行」的。
「法」为佛法的根本问题,[ 信 解 行 证 ],都是学佛者倾向于法,体现于法的实践。

(本文借用部分印顺法师的佛法概论的前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9-2011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修行人的心中乃是大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三法印

您觉的每个部派没有自己不同版本的佛经是您想“维护原宗”的主观。

学界共识是:现在南传尼柯耶是铜牒部、长阿含是法藏部、中/杂阿含是有部 。增一阿含出处还没有定论,但因为有学者判它为大众部,很多像您一样的人视之为粪土。

犊子部出“有我论”,他们的经典可能有不同。但因为散佚,无从考查。

两部经如果非常不同,很可能就是两部不同的经。不能因经名相似而附会。

我们读古论时还发现,很多古版的阿含尼柯耶有一些内容是现在的版本没有的。所以很多时侯,南传佛教删减佛经是有的。不一定就是大乘人加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11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佛,阅读佛门书集,主要是当有所争论时,能辨赢对方。那时佛陀就会对你另眼相看,加持于你,让你更容易成佛菩萨。善哉!悲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11 03: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highlander1979

还有就是有外道来毁坏佛法时,佛教徒应即时显正,以让正法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7:58 AM , Processed in 0.10344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