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6|回复: 1
|
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wiwi82 于 21-9-2011 05:19 PM 编辑
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唐朝延載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來了一個女人,自稱是聖菩薩,此人為求名聞利養,顯現各種神異,尤其具有他心通, 可知道對方心事,一時之間轟動了京城。
消息傳到武則天耳中, 女皇便召見她,且試驗其各種神通皆有靈驗,因此便請這位聖 菩薩住在宮中接受供養。此時亦有一位大安大師來到京城, 武則天也恭迎他入宮問道,並令那位自稱聖菩薩的神通者,與 大安大師見面,武則天更親自介紹她的神通事蹟給大安大師知曉。
大安大師就問那位神通女人:『聽聞妳有神通,且擅長他心通, 妳知道我的心現在在那裡嗎?』
女人即時答道:『你的心現在在 塔頭相輪的鈴中。』
稍待一會又問她說:『我的心在那裡呢?』
其又答道:『你的心在兜率陀天內院,聽彌勒菩薩說法。』
等一下 大安大師又問她說:『我的心現在在那裡?』
她又答道:『現在在 非想非非想處天中。』
三次都被答對,武則天非常高興,並讚嘆 她真是一位聖菩薩。
過了一會兒,大安大師又再問她:『我的心此刻在那裡?』
這位自稱是聖菩薩的女人,竟毫無所知而答不出來。
大安大師 厲聲呵斥她說:『妳還敢自稱是聖菩薩!我的心安置在阿羅漢地, 妳就已無法知道了,如果在菩薩地,或者在諸佛地,妳又如何能 知道呢?』
這位自稱是聖菩薩的女人,終於在大安大師的銳言下現出原形--野狐精,倉皇慚愧而去。
神通常是行者熱衷追求的,且喜好以神通大小,來評斷所拜 師父能力的高低,唯由上可知,若以此為擇師條件,您就有可 能已拜到擅長使用魔通、鬼通的外道邪師為師,而不知呢?
學佛有正知見還是不夠的,尚要有「對境不被迷惑」的定力 才行,晚節不保、功虧一簧,更是遺憾終身,行者不可不慎!
寶藏論云:神通有五種。
一曰妖通:如狐狸老變,木石精靈依附之類。
二日報通;如鬼神逆知,神龍隱變,或夙世所修天眼未成,今世童年視聽特異者之類。
三日依通;如乘符往來,藥餌咒水,以及放光引神,必有所依藉 等類。此三者假名曰通,實非通也。以不究竟,且必退轉故。
四曰神通;計有五,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神足、 六漏盡通,此雖名通,有究竟不究竟二種。無道者,不究竟, 終必退轉,並有危險,顛狂成魔,墮大地獄。
由上可知所謂「有神通」的人,不一定是成就聖者,更可能妖魔鬼 怪附身而不自知呢!佛陀於法華經中說:「未得謂得,是大妄語業。」
「未得謂得」亦即自己尚未得道,但是為貪供養,便告訴他人說自己 已得道,說法時自已身上會放光,天龍八部都會來聽,會驚天動地 ....殊不知佛陀嚴厲地教導我們,不可顯異惑眾。
佛陀曾說:
[苾芻]即比丘(不應於俗人前現其神力,若顯現者,得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二)另律攝卷九則說:「若對俗人現 神通者,得惡作罪。....無犯者,為顯聖教,現希有事,自陳 已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雖現無罪。」
唯行者須注意 [心調伏]三字之意義;亦即顯現神通者,若無法讓對方[內心清淨無染]就是不合乎戒律,得越法罪。
由此點可知學佛行者,若因見其 師父顯現異能、神通,或聽推薦者言其師父神通廣大方進去者, 不妨退一步想,因這樣的因緣而皈依學佛,我內心有多一層的平靜 否!?
若沒有,甚而熱衷於追求各項感應、神通,那就表示自己所皈依 的並非明師,反而有可能就是佛陀所云:「末法時代,外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數。」行者能不慎之!
佛陀設教,是為了教導眾生「離惑証真」、「回歸本性」、「詐現異象、神通」來吸引眾生,便會使初學者因不解道理, 而鑄下[道未得,神先亂]的後果。所以縱然已得宿命通或其他神通 者,還是要隱藏這種凡人所無法理解的境界....比如賓頭盧尊 者,為了得到一隻掛在半空中的缽,在俗人面前現了神通,便被 佛陀喝斥一頓。另蓮花色比丘尼,在佛前現作轉輪王身, 也被佛陀呵責了一頓呢!
「矜誇無德」拜師學佛不可不慎啊!
http://www.bgvpr.org/aff/0/aff_03.htm |
|
|
|
|
|
|
|
发表于 22-9-2011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有「對境不被迷惑」的定力 才行。哈哈,这句不容易,现代时代五彩缤纷,不止要防外在,更要看好自己的心。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