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慈师讲授五念门20110526(四月二十四)上
因为每天都会跟出家师父、居士私下里有些交流,我感觉到大部分我们比较麻烦、比较失意的恰恰是我们对我们的现状如实的认识不够。此“如实”就是不回避我们的状态,你是个什么样子——是个出家人,持戒也好犯戒也好,得戒也好不得戒也好;是个居士,如法也好不如法也好,有修行也好没修行也好——我们先如实地认知它。
认知什么呢?并不是要把自己套在某个壳子里,(而是)先认识劫数:我们是在减劫中,我们在人寿百岁以里的时代,我们的现状、每个人的现状,或者这时代的社会现状是什么呢?这五千年以来的变化没有我们近一百年的变化大,从人的物质享受、物质开发、大量的信息、科研成就,我们这一百年远超过去五千年。过去五千年人的福报,从觉悟的角度,是慢慢享用,我们这一百年是快速享用的。那么这急切的背后我们看到多变的不适应性、多变与劳累。我们从大的体相来分析——平时我们很少去具体地分析我们的劫数,不去分析我们群体的状态,只是泛泛地在自己的见闻觉知狭隘的感受中当真当假,不能从整个依正二报中去认知——这急切和劳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逼迫。
我们大家会感觉到的,每天的生活状态,——若是出家人不能从容处置,他就会感觉到功课啊、早晚殿等的逼迫;假使一个出家师父要承担某些东西,他就会感觉到应酬、接待、作为上的逼迫;一个居士会感觉到不适应的逼迫;一个世俗人会感觉到物质不能满足、亲人不能满足、交流不能满足的逼迫等等——这是十分复杂的,这成分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都在感觉它。那我们怎么来认知它呢?所以我感觉共业的认知十分重要。
今天跟几个出家师父、居士谈了国情问题的话题,每个国家,像东南亚国家、中国乃至其它国家的一些状态,这共业对我们的逼迫的影响是最大的。往往我们认为我生活在这个状态我可以不顾及这些,那是不可能的。
所谓减劫人,就是自制力越来越差。好比说彭祖活了八百岁,汉族人有记载以来他是长寿者,大家就比较认取他,感到荣耀。实际他不过是在减劫的共业中稍微与大家不一样,那我们通常人不能活几百年,你跟大家都一样,在共业中把你带到这样子了。那我们就荣耀彭祖活了八百岁、娶了七十二个妻子等等。但是共业中大家还都是一样的,千千万万人还是活在平常的状态下。所以百分之百的人还是在共业的影响下——一个冒出格的人大家就称他为祖了——关键是我们要认知不了这个超常的东西,那我们只能虽住减劫大家要如实面对了。不面对、不认知,那你就会生活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一辈子浑浑噩噩过去了,生活没有主题。
今天跟一个做翻译工作的居士谈了一个主题,就是生活的主题怎么来解决。人对主题的认知是十分少的,我们生活在没有主题的状态就会浑浑噩噩的。
为什么我这样笼统地引导大家呢?是希望大家要认知到我们减劫人的共业,你才能方便来处理自己的现缘,要不然我们没法处理,下不得手。
我们在讲经中往往会念这样的话“不念自他共业,唯佛是念,是为方便”,只是个修行方便罢了。这自他共业中,——本来那天要留作业的,结果每个话题一谈时间没有了,我们还要从容地做事情,所以作业就不留了,但是我想了一想,还……,下面谈的主题:自他共业中的善业供养是可以的,恶业怎么能供养呢?大家说善来可以供养啊,因为是善的东西嘛,恶的不能供养。
我们都知道有三个业:善、恶、无记。有的出家师父、居士说恶业怎么能供养呢?实际我们的善恶无记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
一个是妄想,主要是由分别心所显现,分别就会有善、恶、无记。第二个是执著。执著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七识所成,就是个任务,妄想就分出来善恶无记,那你说善是不是妄想呢?大家一定要知道善不过是个分别执着的妄想的结果罢了。在色界天人眼里,我们欲界的善恶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看都不看,就像你在粪池子里分析:这块儿粪是善良的,这块儿粪是罪恶的,这块儿粪是无记的,不过都是粪坑里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是欲界有情所分别,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看一下就否认了,都是业、欲界业。
你说“我欲界好的业供养佛吧,坏的我留着吧,或者另外处理吧。”那都是你的分别罢了,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往往我们认为自己的善有价值,所以我们就会把善收到自己身上,把恶推给别人。所以很多人做人就不负责任,好事儿都是自己的,坏事儿就是别人造成的、环境造成的。为什么呢?以为善、妄想——我们再用执着加上一个力量——认为这就是我了,所以出现了伪善。这“伪善”不是骂人的话,是色界有情所审观:欲界有情的执着都是伪善,不管你装得再认真还是伪善, 因为它是无常的、无我的,不过是你的执着的一种装裱、设置罢了,对他们(天人)来说是没有用的。
这一点希望诸位善知识有一个认知,因为下面谈到“我们把善业恶业无记业都供养给阿弥陀佛了”,有人说“不行,我要把善业给阿弥陀佛,恶业不要给”。这里面不过是一个分别的巧妙罢了,就是分别做了个伪装,什么伪装呢?就是我供养也要分别一下,大大方方地放下一次分别执着这样一刻清静的愿望也不愿意做,还要找个理由,说不行,供养的时候我也要伪装一下,好的东西给佛,坏的不要给。说的是很慈悲很善良,但是没有离开分别和执著。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才知道我们自他共业,不管是善恶无记,都是我们的分别执着所显现。其他智者……根本没有这些东西。稍有禅定的在这个世间,大家在说善恶是非的时候,他们只能笑笑,因为在他们禅定的一如心智中这是……的,因为这种对待不可建立,它没有建立的空间,他远离了妄想与执著、善恶无记造作的环境与心理状态,他的意识法界是空明的,他没有这个物件。所以你说什么呢,他只能笑一笑,说“这个人在安立妄想与执着”,在干净的法界中安立了妄想与执着。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像大画布一样,佛举一例子:“心如画工师”,我们世间的生命、意识都在自己作画,在描述着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一点诸位善知识要善于审观。
我们还接着前天的课程来学习。
接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