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46|回复: 0

宗教是教育 應回歸教學(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11-2011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教」二字是「宗門教下」的略稱,這是佛門的專用名詞。中國佛教有十個宗派,「宗」是指禪宗,「教」是指禪宗以外的其它九個派別。
  宗教二字,「宗」,有主要、重要、尊崇的意思;「教」,有教育、教學、教化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世間,你不能不學習,宗教二字沒有任何迷信,跟迷信毫不相干,它是破迷開悟的教學,是以智慧求解脫的教育。
  追本溯源,宗教這兩個字是從外文翻譯過來的,中國古代語文本來沒有這個名詞,中國人用這兩個字來翻譯,太妙了!這是大智慧,是真學問。他為什麼不翻譯成別的名詞,而翻譯成宗教二字?因為在中國古人看來,世界上一切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值得尊崇的,他們的經典都是好東西。從宗教一詞的翻譯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心量很大,對一切優秀文化所持的是讚許和肯定的態度。
  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學佛的人要有使命感、責任感,要為佛教正名,也要為一切宗教正名,要把這個名詞的真正意思講清楚、講明白。
  釋迦牟尼佛王子出身,他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是王位的唯一繼承人。但是他覺悟了,毅然捨棄了王位,出家求道。他開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講學,「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天天教學,無一日中斷,樂此不疲。用現在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一位社會義務教育工作者,是我們最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佛弟子,佛弟子就是佛的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哪裡有半點迷信?跟現在所謂的宗教哪裡有半點瓜葛?可是現在人偏偏把它異化為宗教,這實在是愚癡到了極點!
  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教學活動,沒有固定的道場,佛一生沒有建過道場。當時的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主動贈送場所給他,他都不接受,他只是借用一段時間,在裡面講經教學。教學活動一結束,這些場所就歸還人家。他到處講學,足跡遍及五印度,南面他到過錫蘭島(現在的斯里蘭卡)。佛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用四十九年的時間、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佛教是教學,普度眾生絕對不離開教學。教學在佛教就在,教學不在佛教就消亡。所以我們要真正了解宗教,就會懂得它確實是最好的教育,對我們大有裨益。我們展開佛經,無論大乘小乘,它裡面講哲學、講科學、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這五個方面佛教都講到了登峰造極,究竟圓滿。許多哲學、科學的難題,學術界無法解決,但是在佛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很透徹。
  佛當年教學是口述,你聽明白了、聽清楚了,就照著去做,這叫依教奉行。所以,所有經典的最後一句話,都有——信受奉行。這四個字,就是對老師所講的話要堅信不疑,身體力行,把它貫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才叫學佛;如果光念經,不落實經教義理,只圖形式,搞盲目的偶像崇拜,搞名聞利養,那就叫迷信。
  據史載,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接受漢朝的聘請正式傳入中國。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跟中國朝野一接觸,立刻受到歡迎。因為佛教與本土傳統文化非常契機,跟儒家教育在基礎上非常相似。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而佛法教學也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從此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就遠遠超過了印度。
  佛教在唐朝形成了正規教育,這就是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叢林講就是現在的佛教大學。叢林的主席就是大學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監院相當於總務長,十個宗派就好像十個院系,它的教學分工跟現代的大學完全相同,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所以它是一個完整的學術機構,與宗教迷信完全不相干。
  在中國,寺院庵堂就是佛教的學校。寺的本來意思是什麼?寺是中國古代政府的辦事機關,這個機關在政府裡地位是最高的,是國家一級政權部門,直接歸皇帝掌管,而且永久設立,不能變更。宰相所管轄的稱部,部是可以撤換的,可以增設,也可以取消,而寺不可以,寺是永久性的國家機構。譬如我們在歷史書上念到的鴻臚寺,鴻臚寺管什麼?管外交。從前宰相不管外交,外交是皇上管的。寺的長官叫卿,所謂三公九卿,他們都是直接為皇上辦事的。三公是皇上的顧問,九卿是他底下辦事的九個長官。古代皇上治理國家,最初設有九個寺,佛教傳入中國後,皇帝特別重視,再增加一個佛寺,一共十個,非常圓滿。佛寺裡有執事方丈(或者稱住持),方丈是校長,他下面有三個部門:首座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你看跟我們現在的學校編制是不是一樣!名稱不同,事實完全一樣,所以佛寺是國家級的教育機構。
  由於皇上帶頭,老百姓尊敬皇上,所以佛教在中國比儒道的教育普及得更快更廣,影響更大。一直到清朝初年寺院都是教學場所,歷代高人輩出,真的有學問、有德行。從前出家不容易,要參加國家考試,比考進士還難,為什麼?這個考試最後一關要通過皇上面試。出家人被尊為人天師,皇上要考察你有沒有資格?他要是覺得你不錯,你的德行、學問可以做我的老師,他才發文憑給你,這個文憑叫度牒。拿到度牒後你才能出家,沒有度牒出家是犯法的。從前出家人除了在一般學問方面要跟進士平等外,還要加考佛教的經典,所以出家人素質高,在社會上的地位受到尊重。可惜這個制度被順治皇帝廢棄了。這一廢棄之後,流弊就產生了,什麼人都可以出家,素質一落千丈。所以印光大師對順治皇帝所做的這樁事情,永遠不原諒,斥之為大錯特錯。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10:58 PM , Processed in 0.10190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