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7|回复: 15
|
信佛 / 二元论
[复制链接]
|
|
不少信佛者都是二元论者,坐在电脑前时,他们皈依科学,当他们遇到不可解决的疑难时,他们求佛拜神,此时他们希望有一种外界力量给他们解决难题。
归根到底,这种信佛者是怀着一种侥幸得利的心理,一种取巧的心理,他们认为随缘信神拜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其实只要有这种侥幸、取巧的心理,对你的人生就有莫大的害处,因为你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对外界“无可奈何”和“无所作为”的被动地位上了。 |
|
|
|
|
|
|
|
发表于 4-12-2011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佛法有信心,我不是二元论者。我例外的。
"真正佛法"(能导致人们生起正见的)还存在,只是很多佛教徒不懂的欣赏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4-12-2011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12-2011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12-2011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元論非佛說
hawmes 发表于 4-12-2011 10:10 PM 
LZ 又沒說是佛說,他說的是狡幸的人以為可以左右的利。 |
|
|
|
|
|
|
|
发表于 4-12-2011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12-2011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hawmes
此言差已,比比皆是,我也是如此心態。你能。。。。。。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二元论非佛说,那么是不二论吗?
轮回,涅槃。
烦恼,解脱。
污染,清净。
迷,悟
以上这些是二元论吗?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求佛拜神不是二元论,而是心外求法,LZ 描述错误了。
号称接近原始佛法的上座部恰恰就是倾向于主张二元论,反对不二论。
而大乘确实则认为二元论不是究竟说,中观的不二论才是(注意这有别吠檀多的不二论)。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12-2011 07:25 PM 编辑
回复 8# Svaha
如果二元论非佛说,那么是不二论吗?
轮回,涅槃。
烦恼,解脱。
污染,清净。
迷,悟
以上这些是二元论吗?
煩惱即菩提,生死(轮回)即涅槃; 心,佛与众生无异; 染净不二、真妄和合的思想 都是大乘的观点,
应该说- 佛法只讲 中道 ,
若学佛但还落入二元论,那只是俗谛观(假谛观)- 还是在方便权益的不了义教中
在佛教就算是 偏空假二谛之说 (持空贬假,或 持假贬空),也是属落入二元论
真谛(空谛)、俗谛(假谛)、中道谛(中谛)叫做 三谛;
此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的,所以叫圆融三谛。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清池
是的,佛法讲中道,最终形态是不落二元论,大乘思想的主张。
不过部派佛教则有倾向于主张二元论,反对不二论。
http://cforum6.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573105&highlight=%B2%BB%B6%FE%C2%DB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12-2011 05:04 PM 编辑
回复 11# Svaha
是的,佛法讲中道,最终形态是不落二元论,大乘思想的主张。
不过部派佛教则有倾向于主张二元论,反对不二论。
部派佛教其实的刻心教义也是在在说中道, 只是在讲时有点粗法,普通的大众无法领会出来,
讲心才是佛法的细法, 因为佛法讲的全是修心的过程,这心就是没有二元论的,无明或涅磐,十法界的心境全都是在一心里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12-2011 05:00 PM 编辑
◎ 染淨不二門 《三藏法數》
無明之用為染,法性之用為淨。無明、法性,體本不二,用乃有殊。迷則全法性而為無明,全起無明之用,以在纏心,變造諸法,念念住著,名之為染。悟則全無明而為法性,全起法性之用,以離障心,應赴眾緣,念念捨離,名之為淨。
然在纏,染心本具妙理,與淨不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在纏心者,纏即纏縛,謂眾生心識為惑業之所纏縛也。離障心者 障即障礙,謂佛心想惑業淨盡,離乎障礙也。)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清池
确实如此,主张二元论就已经脱离中道了。
南传的菩提比丘:
大乘各派虽有很大的分歧,但都同意要坚持一个论点,那就是声称:生死轮回与涅盘、污染与清净、迷与悟等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分别的。但从上座部的角度来看,这是荒诞不经的。对大乘来说,实现佛教修道所要达至的觉悟,正是要唤醒此不二论的观点。大乘否决传统的、对立的二元论,因为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由於缺乏任何内在的实质或本质,因此在共性之「空」中,所有主流佛教所安立之各式各样明显相反的现象终於不谋而合:“诸法(现象)皆有一性(One nature),那就是「空性或无性(No-nature)」
当我们如实地审查当下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它贯穿著许多极为重要的二元性,对灵修的追求上有深刻的含义。佛陀在巴利文经藏中教导我们,坚定不移地专注著这些相对现象,并且确认它们,才是忠实地寻找解脱智慧所必须的。正是这些对立(善与恶、苦与乐、智与痴)的存在,使追求觉悟与解脱成为那麼一个极其重要的关注。
因此,上座部以轮回与涅盘的对立为全面追求解脱的出发点,更有甚者,它把这种对立作为达至最终目标的决定因素,那正是超越轮回与实现解脱的涅盘。上座部与大乘还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大乘仅把轮回与涅盘的对立视为专为钝根众生而设的初步教导,最终要由较高层次的实现不二论所替代;但上座部并不同意,因为,从巴利文的藏经来看,即使是佛陀与阿罗汉,他们的苦与苦的止息、轮回与涅盘等仍然是不同的。
然而,这种假设正是我想挑战的。我想宣称:参照佛陀的原本教义,那种深刻与完整不必以差别的代价来取得,就以成熟的世间反思,已能表露无遗的那些二元的对立面与其多样性,就足可达至最高尚的成就了。此外,我想补充一点,此种坚持确认真正的二元对立面的教导,最终会比较令人满意。它比较令人满意的原因是,尽管它拒绝内心的渴望全面统一,它需要考虑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要保持立足於现实。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开讲中道观-就是用来破世人的二元论的错误观念,
因为世人的二元论的错误观念才会造成他们自己很多错误的行为,无谓的战争,错误的分别,也是各恶业的根源
但 医学,科学,管理 等都是属于入世的教理-也是俗谛的一种
而佛法的中道 - 就是 入世(俗谛) 和 出世(真谛) 的不二
所以学佛人是不会排斥 入世的学说的 (医学,科学,管理 等)
而是要有其佛智把他们善用在利益众生和佛法的规律上 。。。 |
|
|
|
|
|
|
|
发表于 5-12-2011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顺导师:
(二)部派佛教傾向於世間與涅槃之對立,大乘則說「世間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佛教導眾生,要脫離生死輪迴之苦,應修戒、定、慧,斷除煩惱,才能得解脫涅槃。然而,部派佛教卻漸漸地將「煩惱與菩提」、「世間與涅槃」、「有為與無為」對立了起來,而對立的結果,很容易傾向於厭離世間,而急求涅槃。但「大乘佛法」卻說「世間即涅槃」、「煩惱即菩提」,能不厭世間、不樂涅槃,也就是能常在生死當中度眾生。
聲聞、辟支佛法中,不說世間即是涅槃。何以故?智慧不深入諸法故。菩薩法中,說世間即是涅槃,智慧深入諸法故。如佛告須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中論》中亦說:「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涅槃。涅槃際、世間際,一際無有異故。」菩薩摩訶薩得是實相故,不厭世間,不樂涅槃。
在聲聞、辟支佛法中,不說世間即是涅槃,因為他們將世間與涅槃作差別觀;而菩薩智慧深入,能觀「世間即涅槃」。《大智度論》在此引《般若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加以說明時,色等五蘊代表世間,空即是涅槃,菩薩知色等五蘊當體即是空,不是離開世間另求空性,也就能觀「世間即涅槃」。
其实是根性和智慧有别,声闻、辟支根性不能领会大乘的不二法门。就如声闻、辟支佛只能我空,障于法空。所以才会出现质疑大乘的「世間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