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传歼31战机转正:一举中标舰载机等四个机型项目军迷圈01月28日 15:18[size=0.24][url=][size=0.2]关注[/url][size=0.34]文|战略吐槽秀
[size=0.34] [size=0.34]近日,网上传闻FC-31“鹘鹰”一举夺得海军舰载型(或将被命名为歼-25)、海军陆基型(或将被命名为歼-21H或歼-22)、空军型(或将被命名为歼-21)和外贸出口型四个子型号的立项。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意味着我国将像美国一样成为世界上第二个采购和装备两型隐身战斗机的国家。FC-31“鹘鹰”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代表着该机是外贸出口型,这是因为其研制方——中航工业沈阳飞机研究所的四代机方案在竞标中未能获得中国军方认可,考虑到研究所未来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锻炼队伍和培养人才必须下决心掌握新技术,于是沈阳所决定自筹资金开发一个新的项目,这就是“鹘鹰”。 [size=0.34] [size=0.34]在定位上,“鹘鹰”是中型,因为国际市场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买得起重型隐身战斗机,中型的竞争力更强。由于初始设计是出口,所以该机从研发到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再到亮相的路子与中国自用型战斗机的发展道路完全不一样,显得很高调,而且多次在珠海航展、北京航展、阿联酋迪拜航展上展出过模型,并有比较详细的性能参数介绍。 [size=0.34] [size=0.34]而在实机方面,第一架原型机在2012年首飞,然后沉寂了4年,直到2016年底才出现第二架原型机。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没有金主,毕竟隐身战斗机是资金高度密集的项目,单纯靠一个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发展是很难为继的。沈阳所之所以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坚持发展“鹘鹰”,可能不止是为了努力开拓外贸市场、锻炼队伍,努力赢得中国军方的认可估计是沈阳所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在我军航空装备中,不乏“出口转内销”的例子。像教练8最初就是出口用的K-8教练机、轰6K轰炸机最初也是西飞自筹资金发展、用于出口的项目,这也是该机当时采用BC-1名称的重要原因。 [size=0.34] [size=0.34]沈阳所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回报。在2017年5月4日中国军网发布的征兵宣传片《中国力量》中,1分30秒时出现了“鹘鹰”的身影。而在之前的4月26日,就有资深军迷爆料,“鹘鹰”获得中国军方认可,已得到资金支持。随后,4月27、28日,“鹘鹰”二号原型机在歼11B战斗机是伴飞下进行了连续试飞。可以说,中国军网发布的征兵宣传片似乎为“鹘鹰”被军方认可提供了一定依据。 [size=0.34] [size=0.34]从实际需求来讲,歼20虽然整体性能更出色,重型机的航程、作战半径、探测能力、载弹能力等等都强于中型机,但其价格也更高,而且生产率相对较低,要想满足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较多的数量需求,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在美国F-35A/B开始大量服役,并且越来越多的部署到中国周边,加之日韩等国也在大量采购F-35,在未来中国周边将会出现数百架F-35。如果美国空军再将已经装备多年的F-22A部署到东北亚地区,那么将会对中国构成巨大的空中威胁,仅靠歼20应对起来比较吃力。 [size=0.34] [size=0.34]在航母舰载机方面,美国海军型F-35C即将正式服役,以中国海军现役歼15舰载战斗机的能力要想应对F-35C很困难,必须要有一款先进的隐身舰载战斗机才行。而在周边威胁日益增加、歼20产能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的情况下,“鹘鹰”获得中国军方的认可是完全可能的。 [size=0.34] [size=0.34]从设计上来看,“鹘鹰”二号原型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垂尾将原先的梯形垂尾改为后掠垂尾,并在垂尾后缘进行了切尖处理,同时该机换装了整体座舱盖并优化了内置弹舱结构。这些改进,进一步提升了“鹘鹰”的机动性、隐身性及载弹量。在生产工艺上,“鹘鹰”是中国第一架采用3D打印制造一体化机翼与机身中部的战斗机。沈飞副总设计师王向明透露,新的制造方法使得“鹘鹰”的零件数量只有传统工艺的50%,且工装及模具数量仅为国产三代机的46%,制造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沈飞代表也曾在央视访谈节目中表示,“鹘鹰”的性价比优于美国的F-35,且在设计过程中已将在战场上与F-35交战的情况考虑进去,有信心取胜。因此,“鹘鹰”转正,未来进入中国空军和海军服役的可能性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