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这个实力,但胆儿都没那么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时候,飞机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东西,世界各国的军队都尝试着将这款会飞的新玩意改造成一种潜在的战争工具,而仅仅过了四年,当一战结束时,飞机就已经成为了军队中重要的侦查工具。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飞机早已成为了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它在战场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传统的步兵和炮兵,它终结了战舰的海上霸权地位,成为海军首选的作战武器,也是从那时起,制空权正式成为了新的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追求的制空权也开始变的越来越高,当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传回“哔哔哔哔哔”的信号时,就已经预示着一个新军事时代的到来——太空战时代。
技术领先的美国和苏联在太空竞赛时率先开发出了大载荷的火箭,凭借着火箭,两大霸主都将各自的卫星送到了越来越高的轨道位置,并最终创造出了一个足以涵盖整个地球的卫星通讯群。卫星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军方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像美国这个喜欢到处煽风放火的国家来说,让自己的军队在地球上任一角落都能保持不间断地通信,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
既然美国和苏联都有实力将各种无线电和摄像机都送入太空,那当时他们为何不直接将导弹送入太空呢?姑且先不谈那些令人畏惧的化学武器和各种威力巨大的核弹,单单从太空中扔下一台电脑大小的金属块就足以击沉美国的航母,这种既环保又极具威慑性的打击方式为何都没被这两大霸主采纳呢?
原因很简单,双方都无法承担由此引发的风险,若一方将自己的导弹送入太空并让它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那么另一方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将自己的导弹送入太空。而一旦开战,这些在太空中飘荡的导弹卫星毫无疑问会成为首先打击的目标,不管是从地面发射导弹摧毁还是通过卫星相撞的方式,总之它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葬身于太空中。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旦太空中的卫星被击毁,那么卫星的碎片就会迅速在太空中扩散开来,这些卫星碎片将会以比步枪子弹快十倍的速度移动,任何航天器或者卫星,哪怕是只被沙粒大小的碎片击中,都会瞬间毁于一旦。
金属碎片以超音速在地球表面盘旋是一个非常糟糕结果,虽然大多数碎片将最终进入地球大气层烧毁,但是在坠入大气层之前,这些碎片会在地球轨道上盘旋少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任何在地球轨道中绕行的卫星或者空间站都有可能会随时被击毁。
想象一下,若GPS、电信和天气预报卫星都被击毁了的话,那么当我们去旅行时将不得不使用纸质地图来导航,当我们出国时也无法使用信用卡和手机漫游功能,并且我们也将无法预知明天是会下雨还是出太阳,整个世界都将陷入一片混乱中。
若想取得制太空空权,其实根本没必要将导弹送入太空,各个国家也不可能像星球大战电影里那样对敌方卫星无脑乱射,相反,各国更多的会采用非动能武器来损坏敌方卫星,以此来达到他们的制空目的,例如美国就在2000年测试了一款专门用于反卫星的微型卫星系统,该卫星系统可以粘附在目标卫星上并摧毁它们的通信和操控系统,从而让目标卫星失控坠入地球大气层内。
除了劫持卫星以外,世界各国还开发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手段来对付卫星,列如:利用轨道激光武器或者短程微波烧毁敌方卫星的传感器、将虚假指令输入敌方卫星网络,或者直接接入敌方卫星,窃听敌人的通信并获得有价值作战信息。
采用轨道激光武器和网络技术手段来破坏敌方卫星显然要比用动能武器破坏实惠的多,虽然这种手段少了几分心潮澎湃的爆炸和火光,但也总比让人类回到电报时代强,实际上网络武器的威力丝毫不亚于黑火药的威力,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刀光血影不再成为战争中的唯一手段,而兵家的必争之地也开始慢慢地从看得见的高空转移至看不见的虚拟网络中去。
*参考资料
[1] InspieringEpicVideos: Space War, 2012.11.04 [2] Arrow Of Videos: A Star Wars Story - Space & Aerial Battle of Scarif Supercut 2018.02.08 [3] The Infographics Show: What Would Space War Look Like Today, 2018.12.23 [4] BRYAN BENDER and JACQUELINE KLIMAS: Space war is coming — and the U.S. is not ready,2018.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