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打孩子,可謂是家常便飯。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就是積極引導,用言語感化孩子。切勿使用暴力,因爲這樣的妥協都是短暫的。 即便理論知識我們都能侃侃而談,但等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卻沒有幾個家長能夠說到。 家長打孩子,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總會反複強調一個問題:你下次還敢不敢了!請注意,這句話透露出家長的願望是,孩子不重蹈覆轍的原因是恐懼,而不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樣的話也在無形之中引導孩子,你必須要害怕我。因爲我動手打你你害怕我,因爲你打不過我不能還手而害怕我。 最後,孩子只是一時地委曲求全也就變成了一種常態。並且在家長眼中,屈打成招的孩子更聰明一些,也能讓自己馬上消氣。 暴力行爲就像是一種負能量的傳遞 如果孩子具有暴力行爲的話,在他的家中一定也會有一位家長經常打人,就算不是打孩子,也會打媳婦、打寵物等等。 每次孩子看見家長施暴的時候,內心都是非常矛盾,既害怕又好奇。害怕是因爲家長的表情和情緒很可怕,就像是動畫片中的怪獸一樣惡狠狠。 好奇是這種行爲到底是什麽樣的感覺。是痛苦還是暢快,甚至是威武的。只要孩子在施暴行爲中感受到一次快感,就會演變成成瘾性行爲。 羊駝媽有話說: 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非常強的,家長以爲孩子什麽都不懂,思想單純,記吃不記打,但實際上,你每次揮動拳頭的角度,他們都能記得清清楚楚。 等到和同齡人獨自相處的時候,就會拿周圍的人進行嘗試。一旦別人出現了害怕的神情,就會激發他們更多的興趣和表現欲望。 並且,這種習慣養成之後,想要改掉是非常困難的。因爲控制脾氣的難度,絲毫不比登天難,這種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也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孩子被打時如果出現以下反應,暗示心理不太健康,家長要懂得收手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目的從來都不是把孩子打死,打殘,就算是家長口裏放著狠話,心理自然也不是這麽想的。就算是孩子犯了天大的錯誤,也不致死吧! 所以,家長只不過就是想要親耳聽到孩子成人錯誤,並且保證下次再也不犯了。雖然家長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孩子還會故技重施,但現階段,就是想要孩子折服自己的威嚴。 面對這樣的情況,識時務的孩子就會滿足家長的欲望,說一說軟話,哄好家長自己也可免受一些皮外之苦。但有一部分孩子就是“甯死不屈”。 他們被打時的心理活動就是不甘心,積攢著自己的醜惡。現在不還手不是因爲害怕,而是因爲自己的能力不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早晚有一天會如數奉還的。 這樣一來,家長們是不是覺得後背發涼呢?與其說糾結于孩子現在犯的錯誤,不如馬上針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進行施救! 每次別打之後,都把自己躲起來 家長打孩子的行爲不僅有行爲習慣的影響,還有情緒的推波助瀾。就算是他們本想要心平氣和地進行說教,但是看見孩子的臉之後,就會氣不打一處來。 並且,等到打完孩子之後,也會覺得愧疚,自己怎麽又一次沒有安耐住情緒,孩子的錯誤也沒有那麽嚴重吧! 但是,打人這個行爲就已經是覆水難收了。落在孩子身上的巴掌,就像是割在他們心上的刀痕,很難愈合。有些孩子也會陷入深深地恐慌當中,把自己隱藏起來。 他們躲起來不是因爲記恨父母,而是覺得沒有安全感。他們不理父母爲什麽打自己,如果真的愛自己,爲什麽要這麽狠心呢?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封閉起自己,逐漸變得自閉,回到家之後刻意地躲避父母,對待父母也像是陌生人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