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5|回复: 1
|
“关税大棒”下,美国民众开始过苦日子:后悔给特朗普投票
[复制链接]
|
|
"赶紧囤货!能买多少买多少!"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库班的一条推特让全美超市瞬间炸开了锅。这位平时稳重的投资大佬急得直跳脚,连牙膏肥皂都让老百姓赶紧往家里搬。这可不是什么末日电影情节,而是2024年美国人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
西雅图街头,五十岁的卡车司机汤姆举着抗议牌的手在发抖,牌子上写着"寡头吃牛排,我们啃账单"。这位去年还给特朗普投票的蓝领工人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他算了一笔账:自从关税政策实施后,他们家每个月的生活开支多了将近三百美元,相当于白干了两天活。超市里的主妇丽莎对着购物小票直瞪眼:"一罐奶粉贵了五美元?这日子还怎么过?"
物价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牛奶涨了,汽油涨了,连孩子用的铅笔都涨了。耶鲁大学那帮经济学家算得清清楚楚,关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普通家庭一年就要多掏三千八百美元。这笔钱对华尔街大佬们来说可能不算啥,但对汤姆这样的蓝领工人来说,那可是两个月起早贪黑的零工钱。
白宫那边倒是赚得盆满钵满,两千多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进了国库。可老百姓的腰包却越来越瘪,平均每个美国人的税后收入缩水了将近两个百分点。这哪是什么"美国优先",分明是"钱包优先瘦身"。底特律的汽车工人杰克看着手里的裁员通知直发愣,他记得特朗普说过要保护美国工人的饭碗,可现在工厂引进了更多机器人,因为机器比人便宜多了。
经济学家们在电视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这关税政策就像往自己油箱里灌糖,车没跑多远发动机就先报废了。钢铁关税本来是要拯救锈带工业区的,结果桥梁维修费用翻着跟头往上涨。智库的报告写得明明白白,就算别的国家不报复,美国人的收入也得往下掉。
抗议活动从东海岸蔓延到西海岸,五十个州几十座城市的老百姓都走上了街头。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跌到了百分之四十三,创下就任以来的新低。那些曾经相信"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的选民们现在满肚子怨气,他们发现伟大没见着,物价倒是先"伟大"起来了。
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标签换得比翻书还快,收银台前排队的顾客一个个愁眉苦脸。家庭主妇们开始精打细算,连买卷卫生纸都要货比三家。中产阶级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年下来得多花五千多美元,相当于平白无故少了一个月的工资。那些靠固定收入生活的退休老人更是苦不堪言,他们发现养老金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经济学家在电台节目里争论不休,有人提议学学中国搞基建拉动经济。可现实是美国的公路桥梁年久失修,国会山那帮老爷们整天就知道打嘴仗。林肯总统说过"分裂之家无可站立",现在美国分裂的不是南北,而是老百姓的钱包。当自由女神像手里的火炬变成了涨价标签,这个自诩为世界灯塔的国家,正经历着一场由自己发动的经济风暴。
关税大棒挥起来容易,可挨打的却是普通老百姓。工厂主可以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农场主可以把损失转嫁给纳税人,唯独工薪阶层没处转嫁,只能硬着头皮接招。特朗普的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制造业回流没见着几个,物价上涨倒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的耐心就像被不断吹大的气球,终有一天会"砰"的一声炸开。
抗议人群里有人烧掉了购物小票,这可比烧国旗更有象征意义。当"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变成"让我能吃饱饭"的呐喊,这场由关税引发的经济闹剧,正在改写美国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超市里抢购的人群,加油站前排队的长龙,还有街头此起彼伏的抗议声,都在诉说着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政策不是电子游戏,按错键了不能重来,老百姓的日子经不起这么折腾。 |
|
|
|
|
|
|
|
发表于 14-4-2025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