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股市大跌,你们对大众信托的基金经理还有信心吗?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9-3-2007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3-2007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3-2007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复杂,不过大家都是为了投资者好。
那请问lsk大大,关于信托基金,您有什么介绍和建议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3-2007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3-2007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akumi 于 7-3-2007 02:28 AM 发表
在3月21日前投资任何大众信托的股票型/平衡型基金才会有这个优惠。(PITTIKAL除外)
如果该基金的发售价是RM0.25的话。
你投资RM1K的话,就得到4000的单位。
不过因为免费1% 的单位。
所以你的总单位是 ...
1k=4000单位是怎么算的? |
|
|
|
|
|
|
|
发表于 18-3-2007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两个差那么远的,bf跌那么低的?
[ 本帖最后由 CuTe^CaT 于 18-3-2007 01:44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8-3-2007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uTe^CaT 于 18-3-2007 11:09 AM 发表
1k=4000单位是怎么算的?
1k/0.25=4000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3-2007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3-2007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3-2007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龙 于 18-3-2007 06:54 PM 发表
基本上,自己卖基金,最好不要自己买。
客户卖了自己代理的基金,已经有了风险,如果自己还买,那么又增加风险。
我目前持有三个大众信托的海外投资为主的股票型基金。
PRSEC,PFES与PFEDF。
其他资金放在我看中的股票。
朋友!满意了吗?
|
|
|
|
|
|
|
|
发表于 18-3-2007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我们在讨论如何分散风险,并不是讨论你买了什么基金。
这是基本的风险管理知识,比如说信托基金不可以买进太多A公司的股票,万一A公司倒闭,亏损就很大了。通常你会看见基金会买进同样领域的不同的公司,比如说电讯公司,买进DIGI,他们同时也买进MAXIS。
基金代理是买卖基金单位,顾客买进基金已经有一定的风险,如果顾客亏损,那么你的生意可能会有影响。
如果你买同样的基金,基金亏损的话,那么你的风险又增加了。
记住,顾客的风险,也就是你的风险,顾客没有赚钱,你的生意可能会影响,也可能不会(看你顾客的经济状况而定)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7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7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3-2007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Takumi 的帖子
我想問一下你大概知道找agent
買會有抽佣金嗎??
我是新手在考慮跟agent買
還是去銀行問??
可是我又不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3-2007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是超級無敵 于 23-3-2007 11:16 AM 发表
我想問一下你大概知道找agent
買會有抽佣金嗎??
我是新手在考慮跟agent買
還是去銀行問??
可是我又不會!!
我们在MSN/SKYPE或者电话里交流吧!
共勉之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7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5-2007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5-2007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8-2007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的阴影再笼罩 07年会否再现股灾?
http://bbs.cnstock.com/dispbbs.asp?boardid=844&id=57641&star=1&page=1
1987、1997都是发生股灾的年份,2007年自然极度敏感了。适逢近日环球股市大跌,“7”的阴影又再笼罩。事实上,股灾随时都会发生,若要发生的话,也不需在“7”的年份,1967年、1977年便没有股灾发生。因此,正确的逻辑是1987年、1997年碰巧发生了股灾,但股灾不一定在“7”的年份发生。
从理性角度而言,让我们分析现在是否具备股灾的条件。但在分析股灾会否出现前,必先探讨下1987及1997年的股灾成因。1987年股灾的成因实际上众说纷纭,有人归咎股市和期货市场之间的电脑程式买卖盘是罪魁祸首;亦有人认为是经济因素使然,因为美国经济早在1986年年底已疲不能兴,美元汇价拾级而下;加上联储局在1987年8月起掉头加息,投资者惊觉通胀威胁及经济放缓迫在眉睫,市场情绪逆转,股市大跌是迟早的事。
至于1997年的股灾,风眼主要在亚洲,当时美国及欧洲的经济情况及股市表现仍相当不俗。然而,当时大量国际资金流入亚洲——世界工厂,为亚洲提供充裕的外汇;加上亚洲国家ZF透过举债从事基建发展及转贷给有官商关系的企业作为扩张之用等,造成消费及投资的浪费。大量外资流入令亚洲经济增长加快,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令区内的房地产市道炽热。区内经济蓬勃发展,国内货币需求亦不断上升。当时外国的金融机构一方面不断将国外低成本的美金兑成亚洲货币借给亚洲企业,赚取息差,一方面亦因看好亚洲企业的增长而不断投资。
与此同时,亚洲各国ZF为维持出口竞争力,钉住美元汇率,竞相将本国货币贬值;国外投机者的热钱则不顾经济的基本面,进出亚洲各国金融市场短期获利。在这种情况下,亚洲的房地产及股市泡沫形成。更重要的是,当时许多东南亚国家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加上中国自1994年把人民币贬值4成,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更大,亚洲各国的出口也影响深远;ZF亦没有致力改革经济结构,贸易赤字上升或盈余减少,外滙储备薄弱,偏高的滙率加上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挂钩,提供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狙击的机会,因此引发亚洲的金融风暴,以至股灾。
次按成股市调整催化剂
环顾今天的投资环境,亚洲国家大多已成为债权国,并已累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单就中国而言,其外汇储备就已超过了1.2亿美元,南韩、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储备亦是当年的数以十倍计,经济实力与当年不能相提并论。今天在大多数亚洲的经济体系中,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为4比1或5比1。
亚洲国家现在发生1997年般金融风暴的机会极微,与1987年股灾形成前的情况却有相近之处。在楼市降温下,美国经济已疲态毕露,美元今年以来的走势亦是拾级而下。最近公布的数据虽然显示美国通胀温和,但近日油价重上每桶78美元的历史高位,农产品价格也连连急升,再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为美国带来入口通胀;在最坏情况下,难保联储局不会加息。
与当年不同的是,美国面对的次按危机,已蔓延到整个信贷市场,联储局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加息;相反,市场预期年底前联储局会减息救市,情况就像1998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LTCM)出事后,美国用减息刺激经济的情况一样。
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当中亦有不同的变数。介绍了1987、1997年股灾的成因,亦认为目前的情况与1987年有相近之处,但并不代表今年一定会发生1987年般的股灾,只指出当中的风险而已。现在环球经济已不是只有美国一个龙头,中国的影响力亦举足轻重,两个国家微妙的互动更可能完全改变整个形势。
事实上,美国次按危机衍生的CDO债灾已牵涉了环球的资金流向,这可能造成信贷收缩的问题。美国财长再度访华,为一年内第四度到访,市场便有传言指背后的目的是美国要求中国运用庞大的储备为债市注入资金,压低美债孳息,挽救美国的信贷危机。
投资者可以预见,随着过去一年环球股市在资金的推动下录得庞大升幅,美国次按问题已蔓延到整个信贷趋势,面对这样的市况,后市将极其波动,但完全离开股市却是不明智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管理风险得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8-2007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股灾幽灵或重现?
http://www.chinaqw.com.cn/hqhr/hrsj/200707/12/79389.shtml
2007年07月12日 16:51 来源:中国侨网
亚洲市场刚刚在无风无浪的情况下渡过金融风暴10周年,但一些经济师马上便联想到,今年正是1987年股灾20周年,当年像狂风扫落叶那样席卷全球的股市风暴,是否会再度重演?经济师的理由是,当年震动全球股市的诸多征兆,似乎又在目前的市场上出现。
美国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双赤字依然居高不下,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政策则使之更为恶化;美元的疲弱走势也依然未改,同1987年的情况相似;美国房地产泡沫涨破后,资产价格至今仍走下坡,也给抵押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股市,经历了四到五年的上升周期之后,已经接近“瓜熟蒂落”的阶段。这些因素,虽然已经是老掉牙的故事,但却不能不说是所有股灾的先兆。
1987与1929有如孪生兄弟
发生在1987年10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股市大崩溃,至今仍让人余悸犹存,其震撼力量是难以估计的。这场风暴之所以成为金融史上最典型的股灾,最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几个特点:
一、美国道琼斯工商指数在一日内狂跌23%,幅度之大,除了稍逊于1914年的跌幅之外,几乎无可匹敌,即使是1929年经济大恐慌前夕的一场暴跌也望尘莫及;
二、这场股灾的爆发力,都在10月19日当天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说是一场“一日表演”;
三、这场从华尔街传出的风暴威力迅猛,全球股市都毫无例外的受到沉重的打击,几乎哀鸿遍野;
四、在风暴到来之前,市场竟然毫无警惕讯号,全球投资者基本上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受困,所以投资者的表现也格外恐慌,再加上跌势太急,电脑止损盘一一触及,加快了崩盘的速度和幅度。
当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后并入新加坡交易所)的日经指数期货,便受到美国和日本股市暴跌的影响而发生了一场戏剧性的事件。
那一天,在交易场内买卖日经指数期货的交易员之中,许多持有多头买盘者事实上在开盘不久便已经成为负资产,可是由于当时的交易条例和机制仍有漏洞,许多交易员“趁火打劫”,大买特买,作最坏的打算,准备同市场一起“埋葬”。
没想到尾盘时峰回路转,股市大幅回升,那些在理论上已经“破产”的交易员,竟然在一日内反败为胜,成为百万富翁。
自从这场股灾发生后,已有不少市场分析员将之同1929年的股灾相提并论。这主要是因为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在暴跌出现之前的几个月,两者的走势也可说是亦步亦趋,好像是孪生兄弟。这种不谋而合的走势,至今还令人感到不解。
亚洲的集体繁荣史无前例
现在的问题是,这场风暴是否会在近期内重演?基于目前全球各类资产几乎全面上扬,投资者的顾虑不是毫无道理。
衡诸过去30年来的金融市场,我们现在可说是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普遍繁荣的时代。向来对市场悲观、有“末日博士”之称的投资专家麦嘉华就指出,目前五种最重要的资产类别,即房地产、股票、公债、商品和艺术品,自2002年以来几乎无一下跌。
其中有些资产类别表现优异,有些稍为滞后,但基本上都欣欣向荣。而这种一致上扬的盛况,可能史无前例,往后也可能不易出现。
在20世纪70年代,当石油、黄金、白银等商品相继腾涨时,股市、房地产显然表现不足。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黄金、白银的鼎盛期已过,股市和房地产才开始耀武扬威。
就股市的表现而言,过去也很少出现全球股市集体上升的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都突飞猛进时,美国和全球其他股市的表现都不可同日而语。到1990年当日本泡沫涨破时,美国的科技股却高歌挺进,成为全球的焦点,夺去所有市场的光彩。
然而,美国科技股在2000年崩盘,却给亚洲股市带来新的机会,之后也为中国股市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而目前这种全球股市一致乐观的现象,可能也是金融史上的首例。
无可否认,随着全球各地资产升值,通货膨胀已经是全球的普遍现象。但我们不要忘记,全球经济目前也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繁荣。
中国和印度这两大经济体的崛起,再加上日本经济在衰退10年后走向复苏,都给全球经济基本面增加不少乐观的因素。而集体的繁荣,也加强了亚洲股市面对风浪的承受力。
此外,许多经济师也认为,1987年的股灾已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监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全球财经官员在监管市场方面的技术也提升不少。未来如果发生类似当年的风暴,金融监管者的应付能力、市场的承受能力和投资者的反应能力,都会远比当年成熟。
传统上,股市的高风险期都出现在8、9和10月份,而历史上的股灾也多在这三个月内出现,所以我们也正一步一步走向险境。但只要投资者提高警惕,知道市场风险,避免买高抢高,不抱投机心理,正常的市场调整应该不致成为灾难。(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郑英豪)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