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晨空

佛教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8-11-2007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1.佛子能拜鬼神嗎?

聖嚴法師 著

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分的佛教徒,如果嚴格地說,他們不是佛教徒,而是神教徒。不過他們之有宗教的信仰,仍是根源於佛教的關係,所以他們本身,不會否認他們信的是佛。

既然神佛不分,他們所崇拜的對象,也就很複雜了,凡是泥塑木雕油漆墨畫的偶像,不論什麼名目的偶像,都在他們的崇拜之列。一般淺知者批評佛教的「滿天神佛」者,也就是指的這一現象。

事實上,他們並不是佛教的正信弟子,他們也沒有歸依三寶,如果歸依了三寶之後,他們就不會如此的「迷信」了!因在三歸之中,就有三項規定:

(1) 盡形壽歸依佛,不歸依天魔外道。
(2) 盡形壽歸依法,不歸依外道邪說。
(3) 盡形壽歸依僧,不歸依外道邪眾。

既然不得歸依外道,自也不會再去崇拜外道的神像了。再說,一般人所拜的鬼神,都是低級的,都是不辨善惡的,敬他者未必得福,逆他者必定招禍,其實那些鬼神,多半是厲鬼之類的邪靈所化。

但是邪不敵正,祇要我們歸依了三寶,這些邪靈,自會歛跡,在《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中說,歸依三寶之後,即有三十六位鬼神之王,隨逐護助。如能再受五戒,每持一戒,即有五位護戒天神,隨逐護身。因此,在《佛說消災經》中又說,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可見凡是歸依了三寶的佛弟子,一般的邪靈鬼神,不唯不敢受禮,並且還會遙遙地逃避哩!

不過依照《優婆塞戒經》中說,在家的佛弟子們,為了護持舍宅與身命,可以祭祀諸神,如果為了恭敬諸天擁護佛法的功德,供養禮拜,也是可以的,並也可以禮拜世間國王、長者、貴人、老者、有德之人,但那僅為恭敬,而非歸依。在家人,在俗隨俗,但卻不得因隨俗而流俗,而去敬信外道,宣說邪法。同時,禮拜天神,也僅限於擁護正法的天神。否則的話,便要失去歸依三寶的身份了。

至於出家人,無論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絕對不可禮拜任何鬼神,寺院內雖然莊飾護法伽藍的神像,僧人也不得禮拜,否則便是犯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11-2007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2.佛教對神秘現象的看法如何?

神秘現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會發生,只不過他們把神秘現象當做幻覺來處理。至於一般人對於鬼神的現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認為其無,實際是有;認為其有,難得採證。至於宗教徒,不論是什麼層次,只要信之虔誠,行之得法,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應和通靈的經驗發生,從佛教的立場而言,從來也不否定,可是並不重視。

如果有人有了少許的神秘感應,就以為是得了神通或以為是佛菩薩的顯聖,那是不正確的。佛與菩薩有應而無相,無相而有力,那就是隨機應化的感應作用。但是他們不會採取一定的模式和特定的人做為他們的使者和代表,神應無方,感而遂通,怎麼可能有特定的人做為佛菩薩的代表?雖然有佛菩薩的力量通過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現,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視為佛菩薩的自身。

假若有人,不論僧俗、不論佛教徒或外道徒眾,自稱是佛菩薩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語來搏取利養、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顯異惑眾。他們雖然也有若干百分比的靈驗,但於信仰者的禍褔無補,所以,正信的佛教徒不該表現這種身分,也不得信賴表現這種現象的人。

從佛教的史傳所見,只有釋迦世尊是佛,尚沒有第二人自稱是佛的例子。如果自稱是佛,不論是佛的什麼身,都是大妄語,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現象。表面看,他們是行道救人,事實上是惑亂人心,鼓勵社會大眾不從事實際的努力,只求倖致的褔佑。

至於菩薩也是一樣,歷史上的菩薩,在佛的時候,只有彌勒,說他是在五十六億萬萬年之後,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其他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並非歷史人物,而是由佛介紹而知的大菩薩。另外如馬鳴、龍樹、無著、世親等印度的大乘論師,也是後人依據他們的大乘言行,尊敬他們為菩薩。又如中國的天台智者大師,被後人稱為東土小釋迦,但他自稱尚是信位的凡夫;永明延壽禪師,被稱是阿彌陀佛化身,那也不是他個人的自述;九華山的地藏,是新羅的王子出家,法名為地藏,後人認為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亦非他自稱是地藏菩薩。所以,正信的三寶弟子應該看所有的眾生都是未來的佛菩薩,也都是佛菩薩的化現,但他們是凡夫的身分。

如果這些自稱是佛菩薩化現的人,能說出你的過去,指示你的未來,甚至於知道你和你的關係人的歷史背景,並預言你們未來的發展,也不應為其所惑。鬼神都有這種力量,如果你自己以持咒、修定的努力,也會達到這種目的,但那也不是神通,而是咒力、鬼神的感應,或是差遣鬼神所得的結果,最多是定力的現象。因此,這種人談未來未必正確,說過去也不會比你自己知道的更為清楚,對過去世那就更渺茫了,準確性到什麼程度,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凡事不能違背因果,一定要發生的事,鬼神幫不了忙,預知於事無補,只有善惡勤惰的因緣可以改變;若非大善大惡,不能改變定業、定果,只要盡心盡力,為善去惡,行佛所行,言佛所言,學菩薩所學,未來的命運就操之在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07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類的一千個人之中,大概有數人,由於過去世的修行力和由於他們是來自有褔德的神道,所以有與生俱來的預知力及回憶力,知未來、知過去,在兒童時代特別顯著;成年之後,如果生活繁忙和不加理會,這種異能就會漸漸退失;如果蓄意培養和順其自然,也會成為感通鬼神的媒體,而被稱為靈媒或巫者。

現代人由於知識的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神秘能力的人,現在多半能夠運用邏輯和似是而非的科學觀點,來說明他們的原理。運用佛學知識、佛教名相,向大眾訴說他們神秘力量的實質,而且以神鬼的涺示所得的所謂修行方法,稱為密法、大法、無上法,用以教導他人修行,也能獲得神秘的感應,的確也產生若干的效用。

不過有個共通的後遺症︰所謂請鬼容易送鬼難,一旦使用類似的方法且產生反應之後,就必須受神鬼力量的控制,失去自己的自由意志;輕者從表面看還如常人,重者就會變成精神不穩,心態不正,從言語、談吐和眼神都能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情態。如果希望脫離控制,往往心不由己,身不由己。如果意志力強,發覺已經誤入歧途而想抽身,也會經歷一番精神和肉體的煎熬,往往延續到一年、兩年才能恢復正常。所以要那些相當深入而沈醉於神秘經驗的人脫離歧途,回向正信的佛教,不是不可能,卻是相當不容易,這是非常不幸的。

有人雖不自稱是某佛菩薩的再來,卻宣稱直接傳承於某佛菩薩的教導和印證,這有三種可能︰一種是修行禪定,在定中顯現神秘境界;第二種是在夢中顯現的夢境;第三種是在清醒狀態聽到或見到的降神現象。

如果是在定中,一定不是深定,深定非有心、非無心、非有境界、非無境界,不會有佛菩薩出現的情境;這種定境,應於屬於類似做夢的狀態。人在睡熟而將醒未醒之際會做夢,將要入睡之前也會做夢,但兩種夢的性質不一樣,前者比較清醒、清楚,後者比較混亂。同樣地,定中所見境界則是在散亂心未除、統一心未現,但已經失去現前境界的覺受之時,內心的妄念所造成的一種反射作用。所以,定中所現和夢中所現的佛菩薩,往往並不是來自心外。

另一種類似靈媒所見的降靈現象,是神鬼幻現為佛菩薩形象或者自稱是佛菩薩的聲音,以光影和音感的幻境當做佛菩薩的示現,如果不具佛法的正知正見,極容易受到這些鬼神的愚弄,而成為鬼神表現靈力的工具。雖然佛經中也說,佛法可由鬼神、天仙等說,如果不與三法印相應,那就不是佛法而是外道。一般的鬼神,假借佛菩薩的名號,所說的種種,雖然也用若干佛學的名詞,他們的層次仍不能脫離欲界鬼神的範圍。所以,是否屬於佛法,應該用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印證,這是除煩惱、去執著的。

在《楞嚴經》、《摩訶止觀》等都曾詳細地講到什麼是魔境而非正境。這就是為什麼禪宗重視傳承的原因了,從達磨祖師開始,代代以心傳心,而戒律也強調戒體的師師相承;雖然後代有無師而自證,但至少應該與經教相應,與正統的佛法不相違背。有明師求師證,不遇明師則當求經證。否則,縱然自稱是佛的弟子,或自己認為是佛教的一支,本質上,還是附佛法的外道。

所謂鬼神,如果他們傳播的是正信的佛法,那就是護法神,也可以說是佛菩薩的化現。所以,是否合乎正統的佛法,不在於用鬼神的名字或佛菩薩的名字來說法,而是在於他的知見是否正確,也就是不因人廢言,也不因名而不辨邪正。

[聖嚴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07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23. 佛教重视神迹吗?

神迹,在佛教称为神通。

佛教承认神通的事实,也承认神通的功用,并且,佛教的神通境界,远在其它的一切宗教之上。

佛教将神通分为六大类,那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佛教相信一切神鬼多有由果报而得的神通,一切凡夫仙人,也可以有由修禅定而得到神通(耶教的祈祷,至其心力完全统一集中时,也是定)。但是,凡夫及神鬼,只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前五通,唯有佛教已经解脱了生死的大小乘圣者,才能另加一通,称为漏尽通,那就是六通具足了。

可是,佛教并不以为神通是万能的,在因果律的原则下,众生的生死祸福,都是出于善恶业力的自作自受,神通的功用虽大,却不能破坏因果的律则,凡是决定性的重大业报,纵然以佛陀的神通,也不能把局势全部扭转,否则,因果业报的理论,便将无从成立。因此佛陀在世,虽曾现过不少的神通,但不轻易现神通;佛陀座下的许多罗汉大弟子,也多有相当神通的,佛陀却不许他们当著俗人现神通(《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二及《律摄》卷九)。因为佛陀知道,神通虽可使人轰动一时,如果现得不能恰到好处,便会招致相反的恶果!

[聖嚴法師著]

[ 本帖最后由 晨空 于 10-11-2007 10:0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7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24. 佛教是主张焚烧纸库锡箔的吗?

不,佛教中没有这一项迷信的规定。

中国人用纸钱焚烧的习俗,是自汉朝以后开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这是说从汉朝开始,人死之后,丧葬之时,要用钱币与死人同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以为人死之后便是鬼,所以《说文解字》也说「人所归为鬼」,人死既为鬼,拟想鬼的世界也同人间一样,只是阴阳两界不同而已,故以为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钱,所以就用钱币殉葬。后来有人觉得用真的钱币太可惜了,便用纸来剪成钱的形状,以火烧了给鬼用。到近代,由于纸币的流通,「冥国银行」的冥币,也大量发行了!

这种低级的迷信,几乎是各原始民族宗教的共同信仰,以物器、钱财、珠宝、布帛,乃至还有用人及畜牲来殉葬的。

至于用火焚烧,可能与拜火教有关,相信火神能将所烧的东西传达给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  
         
中国民间,用纸钱、用锡箔,当作钱币、当作金银,又有用纸糊篾紮的家具、杂物、房屋乃至现代的汽车、飞机、轮船等等,以为焚烧之后,就被鬼去受用了。

事实上,佛教不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做鬼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经过焚烧之后的纸库锡箔能够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亲属可以用布施、供佛、斋僧的功德,回向亡灵、超度亡灵。其它的一切,都是毫无用途的迷信。佛教不唯不主张以物品殉葬,佛教更主张人死之后,不可用贵重的棺木、不可穿高价的衣服、不可动用过多的人力与物力;应该换上日常所穿的干净旧衣服,将好的新的衣物全部布施给贫苦人家,如果有钱,应该多做布施贫穷及供奉三宝的功德。唯有如此,亡灵才能得到真正的益处。否则把好好的东西埋了烧了,那是最愚痴的行为,更不是一个正信佛教徒的作为。

可惜的是,今日的许多僧尼,并不懂得这一层道理,甚至从大陆到了台湾的佛教徒,还发明了另一种叫作往生钱的纸钱,在一小张的黄纸上,用红水印上梵文字母的〈往生咒〉,就当作鬼用的钱了。其实诵咒的功效,与烧纸的作用,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根据佛经来说,印好的经是烧不得的,烧了是有罪的。

再有,现时的僧尼们为人家诵经、拜忏、放焰口乃至打水陆,都要写文疏,宣读之后,即予焚化,这是学了符籙派的道教向其所崇奉的神只们奏疏及化符驱鬼等的迷信,于佛教教理毫无根据。佛教一切都主张虔诚心的感应,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有用,否则的话,纵然焚化了千百张的字纸,又有什么用处?

[聖嚴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7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25. 神道設教也是佛教嗎?

不!不是的。但是,很多人由於神佛不分,把民間信仰視為佛教信仰的同類,而且佛教信仰中,也摻雜了民間信仰的現象,以致佛教被誤為是神道設教的亞流。

考察「神道設教」的原意有兩種︰一是《易經》所說的,君主順應自然之理以教化人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惑,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此如孟子所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在位的君主稱為天子,順應天命而治理國家,都是神道設教之意。二是利用鬼神以統治並教育人民,這是《後漢書》所說︰「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前者的神道,即是代表自然法則的運行;後者的神道,是以特定的鬼神信仰,給予人類的啟示和指導。前者尚是理性的,後者即屬於盲從的迷信了。

中國的宗教,始終是在理性和迷信的交雜之中,繼續发展下來,所以從未產生過像基督教那樣的一神信仰,也沒有出現過理性主義的宗教,如印度傳來的佛教之被全面接受。雖然孔子主張「不語怪力亂神」,中國的民間,乃至於士大夫階級和許多的君主,還會或多或少地接受鬼神信仰。所以,本文所謂的干竦涝O教」,是指鬼神以神仙佛祖等名目,通過鸞壇的迎鬼降神、靈媒的鬼神附體所謂仙佛借竅等現象,而形成的民間信仰。但它的信從者,不一定僅是一般的庶民。

神道設教,常被稱為淫祠的原因,是它能夠泛濫成災、惑亂人心,這種現象可能是真有鬼神的降靈,也可能僅是出於靈媒、乩童等巫師、術士的操縰。即使真有鬼神降靈,也會由於各類鬼神的褔德、智慧的大小不同,善惡不定,而使同一個鸞壇或同一位靈媒,在不同的時候,接收到不同鬼神的降靈,而得到不同的指示。他們沒有統一的、穩定的所謂常經、常理、常法,所以,不能做為知識理論的標準和社會道德的依據。如果是出於靈媒、術士的操縰,那情況更為嚴重。他們能夠翻雲覆雨、顛倒黑白,也能夠救世濟人、益物利生,信從者越多,他們的「靈力」越強。若為野心家所用,即成為亂世的禍種;清平之世,若為治世者所用,也可成為造褔人群的力量。因此,自古以來對於神道設教的認識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神道設教雖能助人,亦能毀人,所以明智之士,都應抱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鬼神如小人,既不可以得罪,也不可以親近;鬼神出爾反爾、喜怒無常、善惡不定、邪正難辨。信之者雖然有若干的靈驗可觀,卻不是絕對的可靠;如果是出於靈媒、術士的蓄意安排,那就更為可怕。歷史上所謂妖邪亂黨、妖言惑眾者,就是出於如此的神道設教。

靈媒、術士的第一代,多係得之於偶然的降靈;他們的繼承者則需經過訓練,多半是選用兒童和少年,給予特定的技術訓練。從訓練過程中,使他們學會如何接受鬼神附體,在日積月累之後就會形成一種自然的習慣和反應。到時是不是真有鬼神的降靈和鬼神附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降靈時的儀式、氣氛和心理反應。在一定的儀式、氣氛之下,就有特定的心理反應,所以能夠接受操縱者的暗示,而以為是神的意志。靈媒若係成年人,他想什麼就會出現什麼;若係兒童,他會接受操縱者的暗示和平素訓練的灌輸而有所反應。所以這些現象可能是鬼神的降靈,也可能是精神病的患者,或者出於巫師、術士的安排。

巫者、術士、靈媒可能是讀過一些詩書的,也可能沒有受過教育。但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的第一代,很少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出於突然的鬼靈附體,即所謂仙佛借竅,為一些無名鬼神,冒替某一民間熟悉的神靈之名,用他們來做為表現靈力的工具。他們也真的能夠知道一些過去的事,並預言未發生的事件;能夠為人治病、勸人行善、教人免難,這就是為什麼一般人會「信巫不信醫」、「信神不信人」的原因所在。但在這種靈驗似是而非,可靠率很低,大概是百分之五十,最多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可是只要少數人經驗到受用,便會口口相傳,而造成香火鼎盛、信者蜂湧的現象。

靈驗的可靠率,多半也與求神者的心理有關。求助心切,便可從降靈的儀式和氣氛中得到「靈力」的反應。靈媒、術士,也會在那些無名鬼神的指導下進修,進修越久,所知有關的宗教、倫理、道德、星相、醫卜等常識也越多。所以,他們能夠寫詩句、開藥方,也能說出各宗教雜陳的倫理觀及宗教觀,能夠使人信以為那是什麼大神降壇。其實,凡是鬼神都有一些報得的神通和感應的靈力。鬼神不需要經過學習,就能攝取當時現場中人們的觀念、知識、技術和學問,就地取材、隨取隨用。他們並沒有自己的理想,他們所要表現的,只是自大、自尊、我慢等態度。

如果是第二代的靈媒、術士傳承者,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從青少年和兒童中選擇而予以訓練。這些人多少要帶點神經質、敏感、多幻想等特性,經過一定技術的訓練、學習,再經過特定觀念的傳授、灌輸之後,就是沒有真的鬼神降靈,他們也能夠出口成章、落筆成文、看病處方、批示命相、預言凶吉等,這類的可靠率就更低了。唯因信仰者已經習慣了依賴這種降靈的所謂神示,也就很難以客觀的態度加以考察和追究。同樣的,類似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靈媒等,在儀式進行時的神智恍惚,多半也無法分辨那些降靈運作的現象,是出於他們自己的意志,還是真的來自所謂仙佛借竅的鬼神靈力。

當然,如果是和他們自身的名、利、物慾、瞋愛等有關的話,他們必然知道是在藉口仙佛借竅,而說他們自己想說的話。正由於這種原因,神道設教雖有其作用,卻不足以信賴。

[聖嚴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7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6. 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

佛教承認有神通的事實,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聖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

所谓五通:

1。能知過去世,叫宿命通;
2。能知未來世及現在的遠處和細微處,叫天眼通;
3。能知他人的心念活動,叫做他心通;
4。能用耳朵聽遠距離的聲音,叫天耳通;
5。能飛行自在,有無變化,來無蹤、去無影,瞬息千里,取物如探囊等,這叫做神足通。

此由於功力的深淺,使得所達範圍的大小和保持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是屬於有為、有漏、有執著的,跟解脫道無關,當然,也不是菩薩道,所以聖人必須另得漏盡通。

所謂漏盡,即去我執而證涅槃,小乘就是阿羅漢,大乘是初地乃至七地以上的菩薩。唯有佛得三明,即六通之中的天眼、宿命、漏盡的三通稱為明,那是因為唯有佛的神通力,是徹底、究竟、圓滿、無礙,是度眾生的方便,不执異能異術的表現。一般外道得到了一些神鬼的感應,能差遣鬼神或被鬼神所差遣,就以為得到了三明六道,是非常幼稚和危險的事。

神通有一定的修法,有的是以習定而發通,有的是以持咒而發通。修定得通,首先是注意力集中,心力增強,用心念把自己身體的官能接通宇宙的磁力和電波,再對於波長的選擇性和接收力的訓練、溝通到達某一種程度,自然產生神通的功用。這都是在物質範圍之內,沒有物質的條件,神通無法表現,也無從訓練。故以基礎的道理而言,唯物論者也能練成神通。

關於用咒力達成神通的目的,則是以特定的某一種或幾種咒語來感通鬼神或差遣鬼神,被鬼神所役使或役使鬼神。咒的力量,是代表特定鬼神的符號和威力,所以,有感應特定鬼神的作用。

這兩種比較,前者如定力退失,則通力也退失;後者如鬼神遠離或犯了禁忌,通力也會退失。鬼神的力量,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表現︰一是載附於人的神經官能而出現;一種是從耳根的耳語得到消息。附載式的神通和傳話式的神通,實際屬於感應的範圍,還沒有到達神通的程度;可是附載式的感應,很容易被以為是他們自己修成的神通,因為不自覺有鬼神附體的感受。

因為神通不能違背因果,不能改變既成的事實,只能夠預先得到消息或從遠距離得到消息,而做暫時的迴避和阻擋。神通也是自然現象之一,他不能跟自然的軌律相違背。所以,好顯神通的人,除了顯異惑眾之外,對於亂世的大局無補,對於混亂的社會無益,對於徬徨的人心無助,反而沈迷於神通現象越深的人,脫離正常的生活越遠。

因此,佛世時代,佛不許弟子濫用神通,阿羅漢的弟子們,也並不是都有神通。相反的,若用神通,雖能感化眾生於一時,不能攝化眾生於長久。而且,善用神通如比丘之中的大目犍連,比丘尼之中的蓮花色,分別為羅漢、羅漢尼的神通第一,結果,大目犍連死於鹿杖外道的亂棒,蓮花色死於提婆達多的鐵拳。故歷代祖師從印度到中國,使用神通來傳播佛教的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這些人,如果在使用神通之後,大概會離開當地,或者捨報往生他界。如果常顯神通而不收斂,必然遭致殺身之禍、枉死之災和凶死之難;捨壽於非時,這都是由於違背因果,抗拒自然的結果。

如眾人所知,西藏地處高原,崇山峻嶺之中,潛修密行,苦修禪定,精練神通之士不少,其中有人能夠呼風喚雨、灑豆成兵,以飛劍殺人於千里之外;可是西藏的佛教史上,也有過幾次的法難,也就是佛法遭受惡王的摧毀和消滅之時,神通即失效。

又據說臺灣本島,現在也有不少已得所謂三明六通的異能之士,可是臺灣本島,幾乎年年都有颱風、地震、水患,以及擾亂大眾安寧的黑社會流氓、地痞、強盜、土匪,那些具有神通的人士為何變成了無能無力而不問不聞?

可見得業力不可思議,共業和別業,該受的仍然要受,迷信鬼神的神通救濟,只有增加更多的困擾,損失更多的財產,消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怪力亂神是孔子所不語,識者所不取。在今天社會文明、知識普遍的時代,凡事應以正信的佛法,從事於智慧的開發和努力,不應迷信所謂神通的奇蹪,因為,那實際上不過是鬼神現象的幻術罷了。

[聖嚴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7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7.西方三圣的特征



1。阿弥陀佛手持金莲花:

通常所见阿弥陀佛的像约有三种:

(a) 说法像:

两手分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各以拇指拈著食指(左第二指),及无名指(右第四指),站立对众说法的姿势。

(b) 接引像:

左手持金莲花,平胸而立,右手下垂,作接引众生状。

(c) 坐像:

跏趺而坐七宝莲花台上,双手揲弥陀印,手上所持法物,有种种不同,总之以合乎《十六观经》者为是。

2。观音顶戴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头顶天冠,冠上有一位立佛,即是阿弥陀佛。

(一)《大日经》偈云:“此方大精进,观音自在者,光色如浩月,髻现无量寿。”

(二)龙树菩萨〈十二礼〉曰:“观音顶戴冠中住,种种妙相宝庄严,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顶礼弥陀尊。”

(三)善导大师〈般舟赞〉曰:“天冠化佛高千里,念报佛恩常顶戴。”

(四)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曰:“西方阿弥陀佛,观音顶戴冠中住。”


3。大势至菩萨顶上宝瓶:

大势至菩萨顶上有一个宝瓶,不知瓶内盛的什么东西?

《观无量寿佛经》观大势至菩萨节内云:“于内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要知专就事相上讲,西方三圣显现的特征,特令众生容易观想,容易忆念。譬如我们对于父母和兄弟姊妹,无论相距若干里,相隔若干年,每一闭目忆想,他们的面型毛发皆现,如在目前。何以故?久习熟知其特征,且天性相关,深印识田。

若就理性上讲,则含义广大深远。如阿弥陀佛手托金莲花,因莲具众德,出污泥而不染,表示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咸收。若观音菩萨顶戴弥陀,一手执甘露瓶,一手执杨柳枝,洒遍大千世界,皆是表示大悲。大势至菩萨顶戴光明宝瓶,手持莲花,招致众生,皆是表示大智,光明为智慧故,所以称为‘无边光炽身’。佛度众生,以大悲为本,以方便为门。左辅表慈悲,右弼表智慧,正是象征阿弥陀佛的悲智双运,普度众生。诸如此类,殊难枚举。他如西方三圣之手持金刚台、紫金台、金莲华、七宝莲花等。都详载《观经》,特征昭著。

[律航法师著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7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8.大雄殿



这尊二十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圣像面容端正庄严,身着大红袈裟,衣褶线条简敛,目光慈祥,静穆安详,镇坐于大殿中央,流露出佛陀慈悲的圣德,摄受和接引前来参拜的善信。手结触地印,双脚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体现出佛陀悲智双运,福慧具足。触地印又作触地契、破魔印、惊发地神印、能摧伏印,乃表降魔之印契。其印相为左手或敛作拳,置于脐上,右手下垂,手掌向内,五指并伸触地,或覆于膝上;或谓以左手五指执袈裟之衣角。金刚顶莲花部心念诵仪轨:「左拳安于脐,右羽垂触地。」膝为地大之意,在深秘表本有大菩提心坚固不动之义。触地则表惊发本有之心。据大唐西域记卷八载,释尊成道时,天魔前来娆乱,释尊以此印按地,即有地神踊出,证明释尊之福业胜德,天魔为之退散,故此印又称证成印、证诚印。又以此印能令诸魔鬼神、一切烦恼悉皆不动,故又称能灭毗那夜迦诸恶鬼神印。

金刚座是指佛陀成道时所坐之座,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之菩提树下。以其犹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称金刚座。佛像胸前有卍字,眉间有白毫,顶上有螺发肉髻,面如满月,目若青莲,一一皆能显现出佛陀的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种好。佛像的背后有背光和火焰,象征佛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背光中有七尊小佛像,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七佛。

佛像的两旁是十尺高的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立像。迦叶尊者,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盘。禅宗以迦叶尊者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一般佛菩萨的侍者多为合掌的姿势,唯独迦叶尊者是双手握拳,这是因为迦叶尊者在过去生曾燃灯供佛,并以紫金光庄严佛像,仗此功德,使他世世生于富贵人家,且身上常有大光明。握拳是为了将手中的光明遮住,表示尊者的谦逊,不与佛争辉。于灵山会上,尊者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西天付法藏第一祖。

阿难尊者,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故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阿难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阿难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巨。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入寂前,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尊像中阿难尊者双手合十,以示对佛法恭敬受持之心。佛灭度后,尊者于首次经典结集中诵出经藏,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为西天付法藏第二祖。

「大雄」为伟大之英雄之意,是佛之德号。因佛具有大智力,能降伏魔障,故称大雄。法华经从地踊出品:「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所以各国寺院大殿之供奉佛陀者,即称大雄宝殿。

[摘自檀香电子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7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9.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

所謂靈媒,在古代,男的稱為覡(wizard),女的稱為巫(witch)。宗教學上稱禁厭師(sorcerer)、醫巫(medicine man)、術士(magician)。西伯利亞和北亞洲以及阿拉斯加等地,則稱為薩滿(shamans)。是指一些能夠通神、通靈、通鬼的人。他們能夠差遣某些鬼神來驅除另一些鬼神;或者是請示某一些鬼神來協助求助的人們,指導人們如何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以及滿足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欲望。所以,他們和人類的心理、生理上的弱點有著與生俱來的供需關係,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他們活動的蹤跡。

高級的靈媒被稱為祭師、先知、天使或聖者,而成為一般宗教徒信仰的中心。一般的靈媒,沒有公是公非,故在基督教教勢擴張之後的歐洲,便對異教的巫、覡,趕盡殺絕。在中國,巫覡往往也成為妖言惑眾的禍源,所以,孔子主張不語怪力亂神。為何稱靈媒為「怪力亂神」?因為他們的靈力來得沒有理由,那些神鬼世界也沒有一定的秩序和道德準繩;通常是會教人為善,但一旦和這些巫覡本身的權益衝突、矛盾時,就會散布謠言、顛倒是非、惑亂人心。故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宗教的靈媒信仰,雖然起起滅滅,但都未能豋入大雅之堂。

從佛教立場看,修善積褔是以持戒、布施而得人天褔報。以因果的觀點來說,教化大眾、種善因、得善報;種惡因、受苦報。如果遭受到災難、貧病等情事,最好的方法是懺悔、積德、存善心、說好話、做好事,所謂吉人自有天相,這是由於自修善法而得到護法神的惠助,以及諸佛菩薩的庇佑,不需要通過靈媒的關係來以善鬼趕惡鬼、以正神驅邪神。

靈媒確實有其作用,而這種作用的幫助,不過是挖肉補瘡式的臨時救濟,無法真的解決問題。其後必須繼續地挖肉、補瘡,傷口永遠在起滅交替著。求助於靈媒,粗看問題彷彿已經解決了,實質上是問題在連鎖著,越陷越深;類似吸食鴉片、注射嗎啡,越醉越沈。但是一般民眾很難有此自覺。就像海裏的章魚,找不到食物時,可用它自己的觸角充饑,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長此以往,就只有死路一條。因其違背了因果原則,也違背了自然律的秩序。

雖然,通過靈媒的幫助,有時也真的能夠得到一時的意外之褔;但是,那只是一種假相的告貸,是一種幻覺的滿足而已。所以,學佛的人,不許說神弄鬼地自作靈媒,也不得親近靈媒,應該依據佛法的指導,自求多褔,努力開創明日的前途。

靈媒的力量既然來自鬼神的靈力,而且因為鬼神來去無蹤、飄忽不定,所以任何一個靈媒,都可輪番接受到許多不同的靈體附身。一旦靈體離身,做靈媒的人,可能變成比常人還要軟弱無能的人。如果經常為人趕鬼、治病、禳災、袪厄,當靈體離身之後,靈媒自己本身就會遭受到惡報的懲罰。因此,凡是靈媒,經常都會恐懼靈體離身而失去靈力。故需常設法請鬼、迎鬼、供鬼、養鬼,保持與鬼靈接觸,以達役使鬼神且保護靈媒本身的目的。

[聖嚴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7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30.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命相、星相以及風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傳說,可以推到太古以前,天地始成之時,也就是當宇宙存在的同時,就已形成了他們的原理。

以佛教的觀點看來,對於命相、風水之術,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因為他們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絕對的真理,可信但不足以迷信,可不信,不信亦無大患;所以,釋迦世尊禁止弟子們從事星相、風水、卜筮等的行為,但也沒有反對他們的存在。

星相,就是天體的運行和我們所處地球位置的關係,彼此間有其一定的軌道,而產生了氣候季節的變化、地理位置的配置和人物居住的環境。若配合了出生的時日年分,予以相加、相乘和相除,便成了生辰八字的命理原則。比如馬年生於冬天的北方,命不會好,因為馬在冬天的北方,沒有草吃。可是從佛家的立場說,人的禍褔吉凶,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而感得今生的果報,這是先天的;如果加上後天的努力或懈怠,就會改變或影響這生的命運,這是後天的因素加上先天的條件,而構成所謂命運的好壞。

因為過去世所造不同的業因,所以感受到今生不同的環境。所謂環境,包括父母的遺傳,文化和文明的背景,養育和教育,乃至兄弟等親戚、師長、朋友、同事、同學,都會影響一生的命運。如果前生的業因雖壞,感得今生的環境也壞,那也未必是決定的壞;只要注意內心的修養,身體的健康,知識的增長和智慧的開發,就會改變原有的命運。所以,僅僅根據生辰八字的命理,來判斷人一生的運道,對中下等人不無道理,對中上等人,特別是上上等人,是無法掌握的。

命理和相理應該分開來說︰命理是到出生為止的所謂生辰八字,屬於先天的。相理是從出生之後,一方面接收了父母遺傳的身相,包括面相、骨相、聲相、手相;另一方面由於後天的鍛鍊或糟蹋,健康或殘障以及心理的是否正常平衡,而會使得出生時的身相隨著生命的過程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這才是相理的總和。所以,命理不能轉,相理隨時變、隨心變,因此相無定相,命無定命,當然是可信可不信。

至於風水、地理是依據天體的方位和地理的形貌而決定它對於人的影響力的好壞利弊,這是屬於自然,也是屬於常識的。順乎自然即可以得天時之正、獲山川之利;背乎自然,則相反。這從哲學上講,是屬於形而下的應用哲學或自然科學。近代的人又以磁場、磁力的科學依據來說明風水、地理的原理;磁力集中點,磁場的順方位,對於人體有益,也對於人的心情有助;否則,也是相反。

所謂風水,風是空氣,是來自空中的活力;水是萬物生長之必需,是來自地下的活力。有了這兩種活力的配合,再加上能夠吸收充分陽光的地理位置,那不等於近人所說的生命三要素︰陽光、空氣、水嗎?

可是有名地理學家李易濃先生說︰要有積功累德、生辰八字、地理風水,三個條件都配合得好,才能夠富貴壽考。所謂生辰八字,就是先天的命理;所謂積功累德,就是後天的努力修養;地理、風水只佔其中三分之一。如果命壞而又心惡、行為不正,不會找到好的風水;縰然已得好的風水,也會遭受水災、地震等的自然災變所破壞。而且他又說︰「三分風水七分做。」也就是風水必須加上人為的努力,去改善環境。因此,從佛教的立場說,風水、地理雖然有其道理,但也未必是決定的道理。

古來祖師都能在高地峻嶺,深山大澤,闢草莽,建叢林,安眾養道,成為後來的名山。既是名山,必佔好的風水、地理,歷千年而不墬,經萬世而不敗,這是多麼好的風水、地理;但是他們都沒有風水、地理的專業知識,而且往往還能夠改變地理,不假以人工而有自然變化的現象。像民國二十五年虛雲老和尚復興曹溪門庭南華寺的時候,就發生了大雨築堤,河流改道的事實。

反觀,職業的星相士或被譽為卓越的星相家,很少能為他們自己找到好的風水、地理,也很少有星相學家用他們自己的學理和經驗來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因此,佛教徒應該以學佛為根本,以佛法來化導眾生為根本,若以命理、星相、風水為專業,則是本末倒置。上智者不妨涉略,中下之人若研究此等雜書、外術,浪費時間,妨礙正修,宜予設限。

[聖嚴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1-2007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31.烧戒疤的由来

过去,出家人头顶上是不烧戒疤的;烧戒疤是清朝玩的玩艺儿,到现在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满清入主中国,以外族身份统治了中国,一般汉人当然不服气。清朝遂与汉人约好五个条件,即‘生投死不投’、‘俗投僧不投’、‘男投女不投’等,新娘子穿戴的凤冠霞披仍是明朝服装,显示男投女不投。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现在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那是明朝的款式。

满清政府一看反抗的知识份子都跑去当和尚、道士了,怎么办呢?那时又没有身份证或护照,如果在民间造反不得了,于是提倡身布施、身供养,开始烧戒疤。烧戒疤在身体其他部位看不见,总不好意思剥开衣服检查吧!和尚光头,又不能戴帽子,烧在头顶上,一看就知是真是假,就算还俗也逃不了。烧戒疤的律俗,是在这么一个政治清净下产生。

过去,中国人因为受到孝经的影响,头发、胡子向来不剃的;所以,三国演义说关公三十多岁已是一脸长须。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出了家才能剃发。因此,光头就是护照、身份证;满人怕汉人造反,才在头上加个记号。

[摘自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先生讲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7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32.钟的由来

‘钟’是佛教的‘犍椎’之一,当初仅仅是作为集众之用的,所以也称为‘信鼓’。—印度在还没有‘钟’的时期,多半是敲击木制的犍椎集众。

‘钟’也是报时之器。‘钟’本来只有‘梵钟’和‘半钟’两种;‘梵钟’就是所谓的‘大钟’,又称为‘钓(吊)钟、撞钟、洪钟、鲸钟’等等。‘半钟’的体积只有‘梵钟’的一半高度,所以称为‘半钟’。

‘钟’的体积大小,有它一定的标准。古代的大型‘梵钟’,据广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记载:京师西明寺(唐高宗敕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之‘钟’,用铜一万斤。又日本京都方广寺之‘钟’,高一丈五尺,径九尺二寸,厚九寸二分,重二万二千贯(一贯为三.七五公斤)。普通的‘梵钟’,高约四.五尺,径约二尺左右。(上述的尺码,不知道是不是现今的中国尺寸。)

‘钟’的质料:‘梵钟’多用青铜铸造,‘半钟’多用真钰铸造。‘真钰’也叫‘钰石’是一铜属的矿物;炼冶之后,视之如金,赤而不黑。近世以来,已见有铁造的‘钟’了。

‘梵钟’悬挂在‘钟楼’顶层,‘半钟’则吊在佛堂后门檐下。寺院中置有专司‘晓钟、昏钟、斋钟、定钟’四时鸣钟的‘执事僧’—‘钟头’,按时敲叩。

古昔时代,除了已经知道印度有‘钟’之外,在当时我国似乎也有‘钟’,只是缺少足资考证的文献而已。据广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说:有‘大周二教钟铭’(周武帝制)、‘大唐兴善寺钟铭’、‘京都西明寺钟铭’(唐麟德二年造)。

又洛阳伽蓝记序有说:‘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落,钟声罕闻。’

又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有‘文殊菩萨曾在五台山钟楼谷化现“金钟宝楼”之记事。’

根据以上所引述的许多资料显示:后周以降,我国历代人士曾经不断铸‘钟’。

‘钟’对于修道,有大功德。据敕修清规法器章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又经典中说:‘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

又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

又付法藏传卷五说:‘古月支国王,因与安息国战,杀人九亿。因恶报故,死后化为千头大鱼,剑轮绕身砍头。随砍复生,极痛难忍。往求罗汉僧长(常)击钟声,以息其苦。’

又高僧传(智兴传)说:‘有一亡者,通梦其妻曰:“我病死,生于地狱,幸赖禅定寺僧智兴鸣钟,响震幽冥,同受苦者,一时解脱。”’

又大唐西域记卷一说:‘迦腻色迦王受恶龙请,建寺鸣钟,息其嗔心。’

俱舍论及佛祖统记(智者传)也说:‘人命将终,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

又祇园图经大略说:‘祇园精舍无常院中,有银钟、颇梨钟(可能是‘琉璃钟’或‘水晶钟’)各四座(台)。银钟放置无常堂内,此堂乃病僧所住。僧病垂危,钟即自鸣,音中宣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僧闻音已,苦恼即除,如入三昧,得生净土。银钟为忉利天王释提桓因所造,颇梨钟则是月宫天子所造。及至佛灭度后,二钟各自归还天界。’

因为‘钟’有这许多的功德,所以佛教徒应该尊重它。因此,凡是敲钟的人必先默诵‘愿偈’(即‘钟声偈’)。杂喻经‘偈’云:‘所在闻钟声,卧者必须起。’古德也说:‘闻钟卧不起,护法善神嗔;现前减福慧,后世堕蛇身。’

敲钟用的‘钟椎’又称做‘杵’。‘钟’的敲击板眼,随著‘门派’及‘方域’的不同,佛教界没有统一的规定。就是常见的‘百八钟’的义解,也是不尽一致的。据我国的世典群谈采余说:‘钟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数。’这个说法乃世俗所杜撰,与佛教无关。又有佛门中人说:‘鸣钟一百八下,以醒一百八烦恼之睡也。’此说也不见经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07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33.六字真言

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故称六字真言。多用梵文或藏文字母(蒙古地区庙宇还有用八思巴字)书写、描画、雕刻在建筑物檐枋、天花板、门框、大小宗教器具、山岩、石板上。

仅从字面上解释,不过是“如意宝啊,莲花哟!”一句感叹语句,是一句未念完的佛经,或是仅表现出赞美观世音、憧憬幸福的心情。

“唵”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时要身、口、意与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二字,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又叫嘛呢宝。据说此宝隐藏在海龙王的脑袋里,有了此宝,各种宝贝都会来聚会,故又叫“聚宝”。“叭、吽”二字,梵文意是“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法像莲花一样纯洁。“咪”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成达到“正觉”成就一切、普度众生、最后成佛的境界。藏传佛教将这六字视为一切根源,循环往复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

在广大藏区,六字真言随处可见,充分表现现藏族人民对幸福的憧憬,对佛的虔诚和他们美好善良的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11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赞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1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那么多??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2-2025 07:41 AM , Processed in 0.11089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