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83|回复: 52

如何修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1-2009 0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佛教派别,百家齐鸣。我心里倒有个疑问,请各位佛友回答一下。

成为佛不是像佛陀一样,了悟世间的变化,从而明白世界其实也是空。那么人就不该那么执著。对事物也是这样,对于自己的欲望也是如此,明白快乐也是从痛苦而来,痛苦从快乐而来,没有太多的快乐就不会有太多的痛苦。这关于欲望是有一个法师开示说的。

佛陀证悟万法实像,这个万法实像是不是了悟万法唯心造,终极的实像乃是空无??

只是,为什么现在佛法还要什么礼佛,拜佛,念经等等。坐禅不就好咯??坐禅让自己参悟,而礼佛拜佛有点......念经会不会成为一种赚取功德的途径......
还有像一贯道的就不必说了。

到底,释迦摩尼佛当初怎么教导的?是不是只要做到了悟四谛 缘起 十一义 无我 无常 涅槃 六度 四摄就好?法王也是开示要注重心灵,放下嗔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而非靠礼佛,拜佛,念经等这些外表功夫。

你们说,该如何修佛??

[ 本帖最后由 0000 于 18-11-2009 03: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1-2009 03: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佛祖建立关系。
爱佛祖第一 ^^
去了解四圣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9 03: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只要对四圣谛修行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09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09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教导你的老师,是否要恭敬?
佛陀就是我们的老师,拜佛就像在对老师行礼,诵经就是在提醒自己老师说过的话,然后依教奉行。

佛法教导我们中道。
虽然佛陀说万法皆空,但那是针对众生以为的“有”而说的。
如果众生没有执着“有”,那说“空”又有何意义?
万法不有不空,不执着“空”与“有”,就连这个“不执着”也不执着,就是中道。

“四谛、缘起、十一义、无我、无常、涅槃、六度、四摄”,只是佛陀不得已的说法,是针对众生的毛病而说的,也是我们按部就班的方法。
但是,当到了要成佛时,就必须跳脱与超越这些义理,才能入佛的境界。

其实,修佛是方便说。并没有佛可以修,佛道不是修回来的,众生本来就具足。

[ 本帖最后由 文字主义者 于 18-11-2009 12:0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9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字主义者 于 18-11-2009 11:59 AM 发表
你对教导你的老师,是否要恭敬?
佛陀就是我们的老师,拜佛就像在对老师行礼,诵经就是在提醒自己老师说过的话,然后依教奉行。

佛法教导我们中道。
虽然佛陀说万法皆空,但那是针对众生以为的“有”而说的。
...
对人本来就要恭敬,不必单指老师。如是这样,那么身为佛教徒就不必特地去拜佛咯!
诵经就是提醒老师说过的话,只是现在诵经变成有法力那样,超度放生什么种种法事都来诵经,感觉上跟道教没有两样。如果诵经真的就是提醒老师说过的话,那么现在佛教是不是用错诵经这个东西了呢?
没错,没有“有”,也没有“空”。但是真正的放下之后,是否就不必管那么多什么经,什么礼仪,什么道,什么佛了呢?我有种感觉,如果心里还挂念这些外在的,恐怕无法令人真正放下,就连四圣谛也难修行。


我有时在想,当我们如佛陀那样万法皆空时,需不需要连四圣谛也要放下??因为八正道令人心中便成“有”,有思想有意念等让人还是无法脱离某个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11-2009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楼主所谓的修佛是指以成佛为目标的话,那么以下是我的看法。

经典说菩萨有两种,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哪种菩萨是备受鼓励的? 出家菩萨是也。所谓出家修行就是做出家人应该做的事,这是以古印度出家人或现代的南传出家人行为标准。出家不是搞在家事业,这点必须弄清楚。大乘经所鼓励的出家菩萨修行并非是现代大乘人那种入世干一番事业,这点必须弄清楚。

另外在家修功德福报与禅修所获得的功德福报比较,后者远远超越前者。比如给孤独长者捐出园林给世尊做为精舍,死后生忉利天。可是禅修者证初二三禅,可生往梵天。一些人所谓修行,可是心里就想干一番事业,说这叫福慧双修。其实禅修本身就具备福与慧,出家修行者福慧双修。

说到这里,经典赞叹出家菩萨,我素还真也是赞叹出家菩萨。

另外在家菩萨行也是不易行,看佛陀的本生经,菩萨舍生喂虎,把全部财产捐献出来不留给自己,捐骨髓器官等,不是常人所能为也。

现代人贪图名利,借所谓事业满足自己,实在无法与做大布施的在家菩萨相比。

还有现代人自视甚高,喜欢谈玄说理,自以为悟道者随处可见。我说学习菩萨道,谦虚心第一。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8-11-2009 11:4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09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以佛果为目标,心里就要准备长时间轮转在生死,而且菩萨愿学一切法门,不偷工减料的。

假如以念佛为主,则一生终了念佛。反正这一生比较三大阿僧诋劫无边无数生算得了什么?

可是现代人就是不要!要走捷径的,最好即刻跟佛果平起平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9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8-11-2009 11:40 PM 发表
假如楼主所谓的修佛是指以成佛为目标的话,那么以下是我的看法。

经典说菩萨有两种,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哪种菩萨是备受鼓励的? 出家菩萨是也。所谓出家修行就是做出家人应该做的事,这是以古印度出家人或现代的 ...
可生往梵天......只是如果看破了这个的话呢?如果真正的放下,是不是连梵天也是不存在的呢?
我不是说想要去哪里,因为真正是虚空的,可能连虚空也不存在的。
不管出家在家,重要的不是修行的结果。功德或许也是不存在的,地狱也是虚空的。执著于功德地狱,怎么还能放下?我这就很不明白,您可以对此解释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9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8-11-2009 11:50 PM 发表
假如以佛果为目标,心里就要准备长时间轮转在生死,而且菩萨愿学一切法门,不偷工减料的。

假如以念佛为主,则一生终了念佛。反正这一生比较三大阿僧诋劫无边无数生算得了什么?

可是现代人就是不要!要走捷径 ...
念佛如果没有办法明白世间因果,又何用处?念完后还不是回来继续做个普通人?
看破红尘,并非为了佛果。其实可以这样说,释迦摩尼佛不是为了成佛而成佛。今天,我也对佛果没有兴趣。只是,我看到,世间哪来实在?不是梵天,也不是什么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9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0000 于 18-11-2009 11:50 PM 发表
可生往梵天......只是如果看破了这个的话呢?如果真正的放下,是不是连梵天也是不存在的呢?
我不是说想要去哪里,因为真正是虚空的,可能连虚空也不存在的。
不管出家在家,重要的不是修行的结果。功德或许也是不 ...


现代人喜欢谈佛理,尤其谈玄奥的佛理就越显得自己鹤立鸡群,智慧出众。以前我在中国佛教聊天室就常见到现代人谈空性,说观察者与被观察的现象本来就是一,没有分彼此。以为心里没有起任何念头就是无念就是禅。之前还有人信仰南怀瑾的说法,说念念之间的空无即是空性。另一派以为想象中破有,破空,破非空非有,即是证得道。为什么会如此?急功近利,不懂得虚心求道,沉迷在玄理。

大乘佛教没有破空破有。看破梵天,真正放下梵天,梵天就不存在这是很耐人寻味的说法。

假如这样说,了知法性,放下执着,没有去否定有梵天没有梵天,这样说比上述说法好。不过了知法性没有这么容易办得到。就算我这样说了,我也没有办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9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0000 于 18-11-2009 11:54 PM 发表
念佛如果没有办法明白世间因果,又何用处?念完后还不是回来继续做个普通人?
看破红尘,并非为了佛果。其实可以这样说,释迦摩尼佛不是为了成佛而成佛。今天,我也对佛果没有兴趣。只是,我看到,世间哪来实在?不 ...


说世间不实,有离开世间了吗?有脱离了世间的束缚,超越了恩爱?

没有吧?

现代人的神奇修行法不应该追随的。他们只是在想象虚幻的世间,不是证知世间的实相。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2:1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9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2:10 AM 发表


现代人喜欢谈佛理,尤其谈玄奥的佛理就越显得自己鹤立鸡群,智慧出众。以前我在中国佛教聊天室就常见到现代人谈空性,说观察者与被观察的现象本来就是一,没有分彼此。以为心里没有起任何念头就是无念就是禅。之 ...
梵天其实是印度教的。佛陀本身应该也放下梵天的存在。如果相信梵天,相信因果,我们又如何能够跳出因果?那岂不是永远还在轮回?佛陀就是不相信因果,要注意当时的因果是印度教说的前世今生。如果佛陀接受这样的理论,早就成不了佛了。


这是玄理吗?很玄吗?

无念就无苦,有念就有苦。因为正念与邪念相反,邪念与正念相反。如果还没有办法跳出念,恐怕还在纠缠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9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0000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8-1-2010 02:10 PM 编辑

不如一步一步来...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9-11-2009 03:5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9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或许四圣谛也是帮助我们明白世间,但是不是最终的依归。

难道就真的需要“念”吗?好像也不要放下。念产生欲。

梵天是四面佛。既然如此,也要把梵天放下。

一切有为法,皆无所得。万法皆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9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0000 的帖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众生皆具真如自性,发智慧光明作指引。

深入禅定,得大快乐。虽为途径,非真如自性,如求石镜。

唯有"不二",直指人心。

您说四圣谛也是帮助我们明白世间,但是不是最终的依归。放下束缚,必能了解四圣谛的真意,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悲痛莫名,日夜悲泣,无法制止。自此,必会痛改前非,不欲重犯。众生没有分别,平等待之,不使其烦恼,而给予安稳。

出家修行,待因缘成熟。家有双亲和亲友,一定要他们同意和理解,不忍心让他们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9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2:12 AM 发表


说世间不实,有离开世间了吗?有脱离了世间的束缚,超越了恩爱?

没有吧?

现代人的神奇修行法不应该追随的。他们只是在想象虚幻的世间,不是证知世间的实相。
世间的实相不是非空非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9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洁净清新 于 19-11-2009 10:26 AM 发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众生皆具真如自性,发智慧光明作指引。

深入禅定,得大快乐。虽为途径,非真如自性,如求石镜。

唯有"不二",直指人心。

您说四圣谛也是帮助我们明白世间,但是不是最终的依归 ...
我觉得,学佛到最后,其实就是自在。何必去管那么多?哈哈!就好像济公那样,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9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以前所学的玄理统统丢掉,重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9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19-11-2009 11:45 AM 发表
把以前所学的玄理统统丢掉,重新学习
??????
丢掉?学四谛吗?担心又是同样问题的讨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03:52 PM , Processed in 0.13397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