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8886|回复: 356

理财及规划,355 楼,多次MCO,你是否学会理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0-2013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2-6-2022 04:14 PM 编辑

最近修读专业理财师课程,有网友要求分享课程内容,

但是,内容大部分都是枯燥无味,具高度专业性,并不合适公开予大众人士。

在此,尽量把简单、趣味性的内容分享,

=======================

另外,

退休讨论, http://cforum3.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4340&extra=page%3D1

理财讨论,http://cforum3.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1455&extra=page%3D1

看见两个旧帖,把链接放这儿,方便他日阅读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19-8-2014 03:54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sasa_tan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3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规划5大部分

1-INVESTMENT PLANNING ( 投资 )

2-INSURANCE PLANNING  ( 风险规划--保险 )

3-RETIREMENT PLANNING ( 退休规划 )

4-ESTATE PLANNING ( 遗产规划 )

5-TAX PLANNING  ( 税务规划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3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统计,经过40年的努力工作及人生奋斗,在65岁阶段,

每 100人,只有一人富裕, 4 人达到财富自由 , 5 人还在工作 , 12人 破产 , 29人离世 ,49 人依赖其他(DEPENDING ON OTHERS)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22-10-2013 11:06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13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单身的,65岁后该如何达到财富自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3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lverbird 发表于 22-10-2013 08:43 PM
若是单身的,65岁后该如何达到财富自由呢?

单身与否,与达到财富自由没有太大关系,

反而与投资态度,消费观,有非常直接关系,

虽然如此,单身没有后代抚养及照顾,需要作出更多的财务准备(依赖下一代的抚养及照顾虽然不可靠,但也有几成的机会)。

在理财规划,拨备10至15%收入做储蓄是必须的动作,对单身人士,个人建议拨备15至20%收入.

紧接的思考,是寻找理想的投资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13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保险算理财?如:保险储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3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YASHIRO54 发表于 22-10-2013 11:48 PM
规划保险算理财?如:保险储蓄。

保障当然算是理财,当人们发生问题而无保险赔偿,就出现财务问题,这是理财问题。

西方理财学,保障与投资是两个分开的部分。

对我来说,保险是保障,投资是投资,分开处理对投资者及保客比较划算,

当然,划不划算还有争论性,保险公司或会把两者相加然后提供折扣,就像是家庭集体保单提供折价一样。

我个人还是坚持两者分开,毕竟保险及单纯基金投资的费用差别太大。

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业绩,跨入投资行业,把投资加入保险,两者掺杂,普通保客是不容易分辨好坏,回酬高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3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富管理≠投资
  2013-10-21 13:31 http://www.nanyang.com/node/573151?tid=687

财富管理不等于投资,财富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里面涉及到经济、金融、财务、法律、生活等方面。

财富管理范围包括:现金储蓄及管理、债务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其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制定及达成财务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债务重整,可以是子女教育经费,可以是购买汽车或房屋,也可以是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

通过财富管理,不单止可以增加我们的投资收入,而且更可以累积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大保障,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素。而投资却只是财富管理的工具之一。

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中,也许真的还很难一句话将财富管理与投资完全区分清楚,甚至于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客户、投资机构,大家也没有真正的觉得财富管理与投资有什么不同,好像财富管理机构就是给客户推荐投资产品的,产品业绩表现好坏与否,决定财富管理机构品质的优劣。

建立正确财富观念


在我的心里,财富管理与投资,的确是两个不同的行业,涉及不同范畴的专业领域。

巴菲特的全球代言人罗伯特‧迈尔斯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您想快速致富,请不要学习巴菲特;如果您要真正拥有财富,请好好研究并跟随巴菲特”。

虽然这句话并不能完全涵盖投资与财富管理的区别,加上巴菲特本人是职业投资人,所以也可能让您混淆,但是它确实从一定的角度表明了一次或几次投资成功与长期拥有财富的不同。

两个范畴相互联动


也可以这么说,专业投资人是与专业会计师、律师相类似的一种职业,成为投资人需要您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财富管理,是无论您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您拥有一定数量的财富或者想拥有财富,就必须要建立的财富观念,其中虽然包括一些简单的投资判断能力,但自身设定的财富目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等等,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两者是两个范畴,但又相互联动。

举个例子,我们曾谈到了一个观点,随着我们拥有财富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令吉所带来快乐感是不断降低的。虽然在积累财富之初,都是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利,但是随着财富积累而增加,是不是需要停下来思考持续这样做的必要性呢?

用巴菲特一个观点来说明:不要用属于您,并且您也需要的钱去赚那些不属于您,您也不需要的钱。用本属于自己的钱去赚一些并不很需要的钱,即用最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赢得的是对您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即使您成功的比例是100:1或者1000:1。

快乐的拥有财富


有时候我会觉得,从事财富管理工作,有60%是理念沟通,20%是客户教育;投资产品的选择只占20%。
全球的高净值富人,70%以上的财富源自他们从事的行业,财富管理,更应该帮助客户的是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做好财富传承规划,让自己及家族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长期稳健获利。

财富管理与单一的投资概念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即财富管理注重的是总体最优,投资更注重每一步最优。
而每一步最优加在一起并不总是总体最优。

提高生活品质


投资是一门专业技术,而财富管理就好像是一个总体最优的策略,有时候为了保持从容的生活状态,不得不选择放弃一些好的投资(降低负债率),从长远的角度去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的品质。

财富管理它需要我们在打理自己资产时,更多的考虑自身的财富目标、生活品质、年龄阶段,甚至于身体状况。
当我们一旦拥有了这样全面的思考,就会更关注目标与方向的正确性,而减少对于短期波动的关注。

财富管理不是简单的投资,拥有好的财富管理观念,让我们更有时间与空间追求充实、精彩的生活,也是家庭生活稳固和安全的基础。
我常常与客户沟通,不同的财富管理观念,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

我们要快乐的拥有财富,向真正有钱人一样生活,而不能穷得只剩下“钱”了。
当您和您的家庭拥有了好的财富观,就好像是一位充满优雅喜乐气质的女人,优雅喜乐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虽然她的脸不一定是最美的。

富是中性的,用正确的方式拥有并使用,会为我们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文:罗凤琴 金融系硕士/合格财务规划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pang89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0-2013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boontan 发表于 23-10-2013 12:15 PM
财富管理≠投资
  • 理财专栏

  • 谢谢,长知识了,希望您能分享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3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大大在开贴, 我也本来想开贴 搜集所有理财贴 , 分享给网友, 让网友有更多的理财知识。

    支持楼主多放 理财帖 。。。 我本身也是看多了Cari 理财帖才学会什么是理财精神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3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boontan 发表于 22-10-2013 11:00 PM
    单身与否,与达到财富自由没有太大关系,

    反而与投资态度,消费观,有非常直接关系,

    但你的建议和单身与否看来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13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行: 40%大马人没投保
    79%人储蓄挨不过3个月
      2013-11-01 07:54

    (八打灵再也31日讯)国行最新调查显示,1000名大马受访者中,79%没有足够储蓄维持三个月生活。

    国行助理总裁周清莲说,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增加至75岁,是否拥有足够存款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成为关键。

    “雇员公积金局在2011年的调查显示,超过70%会员在54岁时,公积金存款只有5万令吉,或逐渐减少,只有30%54岁会员继续工作。”

    她说,马来西亚人的理财知识水平仍然很低,尤其是如何减少及分散风险,及了解利用金融工具有效升值的重要性。“超过40%大马人仍然没有投保。”

    周清莲今日为马来西亚理财顾问公会第二届研讨会开幕时,这么说。

    提升理财顾问素质

    周清莲说,随着保健及教育费不断上涨,家庭在管理财务上面对很大挑战,理财顾问服务越来越重要。

    她说,随着2013年金融服务法令及2013年回教金融服务法令于今年6月落实,国行旨在确保消费者能获得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而非仅被推销各种金融产品。

    她补充,国行也拟定数项策略重点,推动理财顾问领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及提高人民的投保率。

    “这四大策略重点包括,确保理财顾问的专业、探讨进军此行业面对的挑战、平衡理财顾问及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及通过监督工作,了解理财顾问的素质。”

    周清莲表示,国行将继续与大马理财顾问公会合作,提升理财顾问的素质,推动此行业的发展。

    理财顾问公会:解决人才短缺 应扩大理财顾问资格

    马来西亚理财顾问公会会长石海朝建议,国行检讨现有注册理财顾问最低入职资格要求,以解决此领域人才短缺问题。

    他说,目前要成为合格的理财顾问必须取得合格财务规划师(CFP)或注册财务规划师(RFP)或特许理财顾问师(ChFC)认证。

    “不管你是金融系或经济系学士,甚至是博士,要成为理财顾问都必须获得上述其中一项认证。”他说,目前全国仅有20家理财顾问公司及280名注册理财顾问。

    石海朝出席研讨会后,在记者会上这么说;出席者包括筹委会主席陈建强。

    石海朝强调,公会并非要求降低成为理财资格,而是以更灵活的方式包括承认其他拥有相同资格者注册成为理财顾问。他已向国行提出这项建议,并希望今年内能制定新的条规。

    该会放眼未来大马每个州属至少有两家理财顾问公司,以方便民众寻求咨询。

    石海朝建议政府给予寻求理财顾问咨询者税务回扣,以便鼓励更多人向理财顾问咨询。

    马来西亚理财顾问公会第二届研讨会主题是“理财行业的前景,崛起的新浪潮”。

    理财顾问公会研讨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3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和我一样没有买保险的人大有人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13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分三投资者有信心可负担
    逾半国人没规划退休
      2013-11-14 07:21 http://www.nanyang.com/node/578565?tid=643

    (吉隆坡13日讯)根据2013年宏利亚洲投资者意向指数(Manulife Investment Sentiment Index)第三季度调查显示,少过一半的大马人着手为退休做好规划。
    每五名大马人中,少于一人认为类似规划是他们的第一或第二个优先考虑的财政事项,超过四分之三的投资者有信心,他们能负担得起理想的退休生活。

    平均储蓄仅维持12年

    这次的调查显示,大马人平均会面对5年的退休资金不足。这是基于马来西亚投资者预料退休时期长达17年,但是平均储蓄却只能维持12年,这还未考虑通胀因素。

    与其他受调查的亚洲市场相比,优先考虑退休规划的大马人比率来得较低。大马拥有最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即60岁。

    调查显示,政府或雇主为员工缴纳的退休金预计只占退休收入的18%。虽然投资者也期望能依赖储蓄和其他收入方式来应付退休生活,惟最近公布的2014年财政预算案却反映,政府对于大马人民退休储蓄不足的问题感到担忧。

    宏利控股有限公司的集团首席执行员麦克(Mark O’Dell)指出,调查结果发现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努力教育与提高投资者的醒觉,以避免退休时面对痛苦财政问题。
    他补充,现实情况是雇员公积金局所缴付的一次性退休金,平均只够用三年,因此政府的这项措施是及时且非常重要的。

    月存11%薪水
    本区域第二低
    麦克说,大马投资者只储蓄每月收入的11%作为退休金,这个数字在本区域属于第二低。

    “退休后的花费占他们目前每月收入的大约一半,而投资者预计储蓄将占退休后收入的30%,是本区域的最高比例。”

    在受访者当中,现金储蓄占了资产分配的48%(不包括主要住所)。

    60%受访者认为,所持有的现金不足够。而有趣的是,大马人进入一年里第三个季度时,平均现金储蓄只相等于他们4个月的收入,远远低于本区域22个月的平均水平。

    受访者认为,增加工作量来增加收入是弥补退休储蓄不足的主要方法之一。

    另外,全职或兼职工作以及个人保险产品,各占他们退休收入的14%。

    42%期待养儿防老
    仅38%孩子愿奉养

    调查显示,在马来西亚,42%48岁以上的受访者期待在他们退休时,能依靠他们的孩子提供财务支持,但却只有38%48岁或以下的投资者计划照顾他们的父母。
    纵观本区域的整体趋势,平均只有18%的受访者打算依靠孩子,以及42%受访者准备支援他们的父母。

    受访者没有提早规划退休的最常见原因是他们“还很年轻“,特别是那些25至39岁的受访者;其次原因为负担孩子的教育费,选择这个原因的主要是那些年龄介于30至49岁的人士。
    麦克说,大马不是唯一面对这种现象的国家,本区域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里,也观察到缺乏退休规划的现象。

    “统计数字显示了这一代人被夹在负担孩子教育费和奉养退休父母之间,让他们难以真正落实退休规划。”

    大幅领先其他国家
    国人积极看待金融市场
    从马来西亚受访者对于退休的态度和期望可以看出,他们对金融市场的整体情绪是正面积极的,指数为+49,这也是区域内最高指数,大幅领先其他国家。
    印尼是第二高指数的国家(+38),反观邻国新加坡的指数只有+13。

    调查显示大马投资者看好所有的资产种类,但是他们对股票和住所的乐观程度出现滑落,对于固定收入和现金反而更加乐观。至于投资产业及信托基金的看法则保持不变。

    相较于区域内其他国家,大马投资者对于现金抱持更正面的看法,原因在于现金是波动幅度较小的资产(55%),方便周转。他们认为目前股市波动太大,担心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

    调查也发现,在退休后获得雇员公积金局一次性发放退休金的人士当中,过半(53%)会将这笔钱存入银行,而另外的17%受访者则用这笔钱购买房地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13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仅17%受访者了解金融服务
    银行教育客户空间大
      2013-11-14 10:30 http://www.nanyang.com/node/578632?tid=460

    (吉隆坡13日讯)SunGard的消费者研究结果显示,仅有17%的大马受访者表示充分了解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显示,银行拥有教育客户及为客户提供建议的空间和机会,以改善客户服务的传递,并主导业务敏捷增长。

    研究结果指出,银行并不是客户首选的金融顾问。

    比起选择银行作为金融顾问,东南亚和中东有将近两倍的客户,更倾向于向家人寻求意见,协助他们在个人财务上作出决定。

    此外,37%受访者表示,对金融知识的认识浅薄,甚至毫无头绪。

    银行须聆听客户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也显示,新兴市场的银行仍无法符合客户的预期。

    Sungard认为这将影响客户体验,同时会导致客户倾向于选择多重银行关系,影响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增长。

    通过调查,SunGard发现,信任并不是忠诚度的保证,因此,银行在聆听和教育客户一环仍须下功夫。

    超过75%的中东和东南亚受访者表示相信他们的银行,惟只有少于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银行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

    这足以解释大众逐渐倾向于选择多重银行关系的趋势,部分是由个性化服务的高涨需求所主导。

    此研究乃是针对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10个国家,对消费者银行关系的期望和态度展开调查,受访者超过1000名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2013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中,最可怕的日子  2013-12-16 13:33 http://www.nanyang.com/node/586303?tid=687

    大多数人的主要财务目标是确保他们的资产可以至少维持足够长时间。

    在遇到最大风险而不能让你达成目标的这一天,就是你退休的那天。

    我们在制定财务计划时要面对诸多风险,长寿风险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或至少被低估了的。

    然而,对于许多个人来说,它却可能是带来最大风险的。

    一对55岁的夫妻则有一半的几率其中一个人活到75岁。

    这就意味着55岁的夫妻将有其中一人将再活超过20年。

    因为没有财政资源以支撑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或者实在是太痛苦了,我们必须为比预期活的更久的可能性做好计划。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更久来降低长寿的风险,延迟提出公积金并购买人寿保险(以派息年金的形式)。

    我们退休时另一个增长的风险是通货膨胀,因为我们不能再要靠我们的工资--工资通常不会与通货膨胀一起增长。

    我们进入退休年龄后还会有另一种风险增加:医疗费用增长的风险,考虑以上情况。规避这种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购买长期医疗保险。

    即使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投资计划也会因为没有考虑到上述一些无关投资的风险而被破坏。

    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计划需要整合到整体的财务计划的重要性。

    退休规划面临关键问题


    ●你需要多少钱才能退休?

    ●你什么时候可以退休?

    ●你如何从你的储蓄中获得可靠的收入,并以此来维持你的余生呢?

    ●我怎样才能防止预期寿命比实际寿命短?

    ●我怎样才能防止意外的通货膨胀?

    我需要多少财富?


    为了确定这一点,你需要知道自己实际上会花费多少钱以及实际上购买了些什么。你还需要能够将基本需求和生活方式的欲望(比如,旅游、娱乐、俱乐部会员资格,以及,当然,一个人的欲望有可能是别人的需要)分离开来。

    第三个分类是遗产支出--将财富留给继承人或不论是在有生之年还是在死后给慈善机构捐款的欲望。

    你必须拥有足够的金融资产以购买将会满足你的所有基本需求的养老金。

    一旦实现这一目标,你就可以用剩余资本来制订你的投资策略。

    我的钱能维持多久?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只需要知道你是否有足够的资产来购买能为你的需求提供资金的养老金。然而,即使是这样,这也并非一个完美的答案,因为你

    即使有养老金也仍然会面临着通货膨胀和信贷风险。你也会失去一些财务上的灵活性。

    我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你还没有达到100%的资金储备水平,你将需要考虑延长退休年限,推迟提出公积金,存更多的钱或降低你的消费目标。

    好的消息是你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控制。

    另一种替代选择就不像上述那样谨慎了,因为它涉及到了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而你对其结果却无法进行控制。

    那些已经取得了100%的自己储备水平的人们有着更好的选择。

    一个完善的理财计划将不仅仅会确定支出和储蓄的需求,而且能够防范可能会破坏你的目标的风险。未能解决你需要多少的生命、残疾、健康、责任和长期护理保险可能会毁掉甚至是最好的投资计划。

    此外,投资计划必须受到持续地监控以应对突发事件--高于或低于预期的生活事件和投资回报率。投资计划持续更新以反映当前的现实是很重要的。甚至仅仅是简单的时间流逝也会影响投资计划。

    例如,在财富积累阶段,你的人力资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你的长寿风险在财富消耗阶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如果你目前拥有一名财务顾问或是正在考虑聘请一位的话,确定你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意见的方式。

    首先,它应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来制定,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其次,它应不仅包括了投资,而且还包括整体的理财规划、生活方式规划和退休规划。

    最后,它应该是策略性和适应性的,因为情况可能会变化而需要调整。

    最后,提供3个的“3千万”退休投资策略:

    1.千万不要投资风险过高商品。

    2.投资金额千万不要过大,更不可融资。

    3.千万不要在活着的时候,就将资产全数分给儿女。

    总结


    有时你只比别人多思考了一点,多走了一小步,收获的就可能是一个大回报。

    罗凤琴 金融系硕士/合格财务规划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2014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务自由的投资心态  2014-01-13 12:26 http://www.nanyang.com/node/592611?tid=687

    如果我说“投资”从古至今,都是让人们又爱又恨的活动,相信各位读者都不会反对。

    当行情看涨,闹得满城风雨时,投资者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爱恨交错的矛盾心理。

    眼见自己的投资步步高升,自然是喜爱都来不及。

    这本是好事一桩,但问题是不能让投资者得知还有别人的回酬比他来的更“壮观”,否则人性中喜好比较的心态便油然而生,心中开始埋怨为什么自己的回酬没有别人的高?为什么当初进场投资这么少?

    因此,同样是在投资,有的人不论市场如何变动却可以显得神态自若,悠哉闲哉,似乎事事皆在掌控之中。

    反之,也有的投资人一开始投资后也得马上“转行”,全神投入关注市场的走势,生怕错过稍纵即逝的获利机会。

    其中的差别并不是前者掌握了什么鲜为人知的股票投资秘笈,又或是后者拥有令人敬佩的“专业”精神,关键在于投资者心态的不同。

    许多市场上的投资人因为贪婪的弱点,投资的目的为了是赚钱,更对于自己的投资永不感到满意又要经常和别人比较的怕输心态。

    让我们来探讨究竟这两种不同心态的投资方式,会对投资者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1.投资只是为了赚钱!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又或是曾经目睹这样的情景。某些人不投资还好,开始投资后便判若两人。

    原本的正业成了副业,每天股市开市前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以便第一时间得知行情的变动,甚至在交投织热时,不愿离开座位,生怕错过任何能获利的买卖良机。

    由此可见,市场的每秒起落都牵动着他的神经线,以致我们不需透过报章或电视,只要由这位投资人的神情就能得知行情的走势。

    市场起落牵动神经如果我们有机会问一问他的投资心得,则多半会得到类似的答复:“我对自己的投资回酬还不满意,之前错过了多次的机会。”

    接着,又能如数家珍般和我们分享在过去某某股票卖得太早,卖出后该股出乎预料地一飞冲天,因此少赚多少钱,又或是某股项卖得太迟,价格回落后又赚少了多少钱等等令人听之可惜,闻之后悔的投资经历。

    当我们还想再问下去时,这位朋友看了看手表却和我们说声:“时间到,下次再谈。”原来是股市午休后又开市了,他又如往常那样到电脑行情表前“报到”去了。

    各师各法投资亦然所谓:“各师各法”,投资亦如此,世上当然不会有一种适用于每个人的方式。只是,若投资只是为了赚钱,哪有人会嫌钱多?在贪婪的驱逐下就算是赚了钱,也不会就此罢休。非让手上的三几万元,在最短的时间内赚个一百几十万不罢休。

    由于过于专注在透过投资多赚一些而导致忽略了正常的作息及付上了与家人相处的珍贵时光,又把自己弄得终日紧张兮兮,纵使能赚得多一点的钱,

    那又算得是什么?

    若是人算不如天算,阴沟里翻了船,不赚反亏又劳心费神的话,岂非亏了夫人又折兵?试问这样的生活值得吗?是你要的吗?

    2.投资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投资抱着平常心看待?


    也许有读者会想,若投资时抱着平常心,不那么投入时,表现不会大打折扣吗?

    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又得老调重弹,请问各位的投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纯粹为了赚钱,则可能把焦点放在市场的波动及赚钱的多寡,而完全忽略了那笔钱能如何让自己完成如孩子教育费或个人退休金等财务目标。

    若是为完成人生各阶段财务目标的话,则根本不会与市场的波动有显着关系。

    财务目标明确举例说,陈先生通过投资信托基金的方式,欲为孩子筹备5万令吉的大专教育费。

    当陈先生所投资项目的价值,在多年的增值累积下达到5万令吉后,他便将钱转移到风险较低的银行定存,以便孩子在几年后用于支付其教育费,完成了他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的财务目标。

    他这有明确财务目标的做法,让他能在不被市场牵制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目标。

    也许他这样“被动”的投资法让他少赚了一些钱,但更为重要的是,陈先生不须终日费神杀进杀出,也可空下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让我们来看看,若是陈先生投资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会有什么后果?

    若他卖出基金后股市大涨,他会后悔莫及,为什么卖得那么早。反之,为了多赚一些而贪心等着股市再涨时才卖,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要是股市不“听话”,偏偏在这时毫无预告地下挫,那么陈先生孩子的教育费恐怕要泡汤了。

    这岂不是落得钱又少赚了,目标又不能达到,心情又不好受的局面。

    总结:坚守正确心态


    只要坚守正确的投资心态与原则,做个轻松投资、自在生活的投资人,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投资的目的本是为了财务自由,许多人却因为贪婪,使简单变复杂,轻松变沉重,最终可能多了一些财富,却赔上了自由,甚至金钱与自由两者都赔上。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014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下脚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14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顶1顶,顺便也留下脚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2-2014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被通胀冲昏了头(上) 通胀周期是生活一部分  2014-01-27 13:05 http://www.nanyang.com/node/595726?tid=687

    “加,加,加,加……,屋加,租加……糖又加,盐又加……”,对于六字辈的人来说,这首许冠杰七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肯定不会陌生吧!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重温这首旧曲,我想是最适合不过了,因为它正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说中了我们的环境。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百物通涨水深火热的情况,在几十年前已经发生过。

    其实,对于更年长的长辈来说(如果记忆还好的话),这种状况早已习空见惯。你放心,如果我们够长命的话,类似的情况也将不会是我们这世人最后一次的经验!

    换句话说,这种经济的周期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你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就必定无法幸免七十年代的经济不景,八十年代的经济衰退,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甚至2008年的全球经济风暴。

    那些还未曾经历这种环境煎熬的,必定是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或是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有“rasa”—不是正常的人。
    而这种人也根本没有必要为现在的百物通涨感到操心。

    直接了当地说,凡是必须面对这“非常”时刻的,个个都是身经百战,被环境磨练出来的人。
    然而为什么事到如今,通货膨涨的问题,还是那么的深具影响力和杀伤力?难道我们就是不能经一事,长一智?

    媒体大肆报道

    这种非常时期往往会为各媒体带来一个互相抢出位的平台,大肆报道各式各样的负面新闻。

    同时,各种“伟论”也往往会在这个时刻应运而生:教我们如何省油、省电,怎样选便宜的鱼和菜等等,而且越有“创意”的就会越吃香。就最近的“蕹菜论”也被大马全民上上下下的炒个不亦乐乎不!

    此外,许多政客和“好心人”,也在这时刻挺身而出,为老百姓的“利益”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你一言,我一语,各出奇招的大展拳脚,可真是百花齐放,好不热闹!

    热烈讨论加剧恐慌

    所有的话题都无法不环绕在“通胀”和“恐慌”上(最终连我也无法幸免,写了有关通胀的文章,加剧了恐慌的气氛,罪过,罪过!)。

    试想想,原本就已经被这些问题搞到意志薄弱的平民百姓,现在又终日被笼罩在通胀的话题当中,难道不会加剧社会的恐慌吗?

    难怪每次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有排长龙添油这种局面发生。其实,我也真的很不明白这种种的动作,除了会加剧一个人的负面情绪之外,还会有什么好处?

    你的车能装下多少的油?难道用完了这些油后,你就不需要再添了吗?
    这种动作能够让你省下多少钱?说不定大排长龙添油的时候,所浪费的时间及消耗的燃油,比你所能省回的还要多呢!

    别把责任全推给政府

    此外,这种社会问题既然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为什么还要怨天尤人的,在愤怒之余又期待更多的补贴?

    其实,这些都是贫穷的思想。不是吗?只有贫穷的人,才需要别人补贴。

    国有国的问题,家有家的烦恼,难道问题的发生,我们个人就没有责任去面对,而必须把它全推卸给政府吗?
    (当我在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并不站在任何政治立场。当然,如果你认为政府没有能力改变社会,5年后你绝对有权力改变政府!)

    如果我们还是这样继续的把焦点环绕在通胀、补贴、恐慌等这些既负面又消极的课题上,我们不更是活在极度消极和贫穷的思想和情绪中?难道这种思想和情绪,能够带来给我们突破和改变吗?

    逃离消极贫穷思维

    其实,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选择。假如你认为埋怨、愤怒、期待被帮助对你比较舒服的话,Yes,you are right!继续享受这负面的情绪吧!

    但是,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财务上的突破,你首先所必须做的,是逃出这些消极、贫穷的思维!
    其实,假如你冷静的想一想,通胀真的这么恐怖吗?之前通胀没有这么严重之际,我就真的活得很富足吗?现在百物通胀,我就真的无法应对吗?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分析下去,我相信很多人会发现,不管有没有通胀的影响,日子还是一样的过,现在钱不够用的人,之前也不见得钱很够用,就算通胀缓和下来,以后的日子也未必钱会够用!

    说穿了,对许多人来说,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外在的物价,而是内在的消费习惯。
    再说,难道你一生中所要看到的财务成果,就只是没有通胀的日子吗?难道你不期待自己能达到经济独立的退休生活吗?

    也许当你看到这里,你已忍不住满肚子“api”了,这家伙搞什么的,现在我已经面对财务问题了,还讲什么经济独立?

    文: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12-2024 01:00 AM , Processed in 0.23997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