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445|回复: 180

藏品-中国历代古币 (春秋战国 - 唐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3-2006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10-1-2011 06:32 AM 编辑

中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文明古国,其金属铸币出现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开始是铜制的仿铲形农具的铲币,随着年代的推移,至商代进化到刀币、布币。布币脱胎于农具铲,刀币又与日用刀具相仿佛。后来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无角、无棱,便利于携带的钱币,即一种外圆,穿孔圆形的钱币,称圆钱。后又为了方便铸造和修正外部(即外径),将中心穿孔改为方形,于是便成了在中国流通了几千年的方孔圆钱。

中国货币的起源大体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在中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中已可以追寻到实物货币的痕迹。中华文明历史上牲畜、海贝、布帛、粮食、皮毛等物品都充当过货币使用。至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贝币已基本取代其它实物货币,贝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了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及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贝作为自然物体本身无变化,但在其穿孔的人工钻凿方面,孔径的大小及形状则前后有明显的差异。在殷墟发现青铜仿贝、石贝、骨贝,为天然贝的替代品,它可能具有两方面的功用,即作为装饰品存在,或随同天然货贝一同进入流通领域。

如果您对中国历代古钱也产生兴趣,可继续跟帖,我将根据年代将它(从商周到清末)呈现与您.(被注:文摘的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网页,但贴的所有古钱币图片都是本人的藏品)


贝币

“贝作”为历史货币,不仅为中国的古代经济立了丰功而且还对中国文化,风俗,具有深刻的影响。从现行的中国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与钱币发生关联的事物或行为都有贝旁,如:货、贡、贸、贾、贿、财、贪、贫、费、赔、赎等等。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家长将贝佩挂于孩童的身上以期望健康成长,驱邪生财,更有父母干脆把儿女直呼为“宝贝”,“贝币”虽小确集经济历史,文化多重含义于一身,颇受钱币收藏爱好者们的青睐,进而成为当今收藏的一大门类。

天然贝币 (左边2枚)


备注:右边1枚-骨贝.


骨贝-山东出土的商周骨贝
用动物骨刻出作贝型的贝币,也可能是用作装饰或随葬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3-2009 07:32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shonesansgod + 5 谢谢分享
nicole_tee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楚国) 蚁鼻钱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17-12-2014 07:37 AM 编辑

蚁鼻币又称蚁鼻钱、鬼脸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地区流通的铜币,高约18mm,重约3克,形似海贝,是从贝币演变而来的。其名称乃因其形象而得。钱币的正面有阴文,下端有孔,但大多未穿透。最普通的为人脸形,文字多见为“紊”(有“昏垫水”、“各六朱”及“五朱”等多种诠释),其他较罕见,有咒、安、君、忻、金、行、匋、贝、三等铭文,共11种。近年来还不断有新品发现。


左起第一枚 - 咒
左起第二枚 - 各六朱
左起第三枚 - 君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4-7-2006 09: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6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币

春秋时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的齐国,得渔盐之利,出现了商品交流的繁荣景象。伴随着经济往来的不断发展,齐国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铸行了一种形状像刀削(青铜刀)的青铜铸币,称之为“刀币”。“刀币”最初是在齐国行用,到了战国时期在燕赵等地也与“布币”并行流通。它是由手工业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刀削演变过来的。

“刀币”正式称谓是“刀化(货)刀币”,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刀之缘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所说凹背凸刃,刀首近于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两个长方形,刀环呈圆形,这几种几何形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平稳周正、丰满、圆润的形象美和和谐美。据实际测量,刀环的直径与刀首的长度是1:7.5,恰好是人的头部与身高的比例。而整个“刀币”的长度(一般为18厘米左右)又几乎是人手的长度,如果将6枚刀币首尾相接,可组成一个圆环,这就是《周礼۰考工记》中所说的“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面成规”。这些精确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想,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体现。以后随着齐国疆土的扩大和与邻国交战,齐国的刀币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燕、赵地区。此时的刀币因为铸地不同、形体各异而形成了“齐刀”、“燕刀”、“赵刀”三大系列。

燕刀系列-燕国早期的尖首刀

燕刀系列-燕国中晚期的明刀

赵刀系列-直刀(白人)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4-7-2006 03: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06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的吗?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06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劲哦。。。。现在才发现原来你很早就已经贴上你的收藏了
ericsiew,这些古币的市价应该会很高吗? 看到你收藏的历代古币,不简单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06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venja 于 23-5-2006 08:17 PM 发表
劲哦。。。。现在才发现原来你很早就已经贴上你的收藏了
ericsiew,这些古币的市价应该会很高吗? 看到你收藏的历代古币,不简单咧

这类的钱币收藏,在这里似乎很冷门,同好的寥寥无几。。
价格方面,没有想象的那麽高,普品一般都还好,有些人会说:干吗花钱买旧铜烂铁。。。只是个人的价值观问题
。方足,尖足,刀币,桥币,各朝代的方孔和花钱都有些,我会再陆续发上。。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4-5-2006 11:3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5-2006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ricsiew 于 24-5-2006 08:10 AM 发表
这类的钱币收藏,在这里似乎很冷门,同好的寥寥无几。。
价格方面,没有想象的那麽高,普品一般都还好,有些人会说:干吗花钱买旧铜烂铁。。。只是个人的价值观问题
。方足,尖足,刀币,桥币,各朝代的方孔和 ...

是啊,像你收集的这类钱币真的很少见。每个人的爱好及收藏价值观不同,来到这里的收集论坛,没有人会说你"干吗花钱买旧铜烂铁"的,因为我们都是收集"垃圾"的同类

期待你接下来的宝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6-2006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磬币

泉界又称之“桥币”或“铜璜”的一种像珙桥形的小青铜器物。

目前发现的磬币有两种:一种整体为磬币或桥状平板,无纹饰一种两端作兽头状,有图案纹饰或文字。其宽度约为20—30毫米,两端直线距离约为70—110毫米,大量出土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墓葬或窖藏,出土时一般是成摞压叠放置,或与钱币位置相连。近年陕西曾出土数批。

磬币到底是不是货币,泉界就有过争论。《金石索》指出:“此钱如磬,相传为压胜钱。”《古今钱略》称其为“奇品钱”。而一些家认为考无实据,未予认可。近人丁福保先生在《古钱大辞典》中,将磬币与良金钱牌等并列为“古代铜器”、谓其“非币也,不宜收入钱谱,今存之欲明其非币耳。”究竟孰说为是,难以定论。近年又出现了新的争论,笔者以为,还是多观察,多研究为好,不要轻易下结论,即使要下结论,也应当使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

近年来,中国内地磬币的成批出土,也给“磬币非币说”带来很大的冲击。有关报告中的磬币成摞压叠在一起与钱币位置相连,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一些文章将磬币称之为“铜璜”,因为其形状与玉器相像。而璜是一种礼品,也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的随身饰物。既然如此,它就应当悬挂或佩带在墓主的身体某部位或贴身放之。而不应当单独放置。压叠成摞与钱币放在一起,正是古代人以钱币陪葬的一种礼俗。

主张磬币非币者提出的另一理由是:古代钱币应有文字,无文字即非货币。此说当然有一定道理。但需知磬币是一种早期货币,早期货币中铜贝、玉贝均无文字。从生产工具向货币过渡时的无文大布,(空首布),其钱币功能也是泉界公认的,那么,磬币因无文而被排出币的行列,似乎不太公平。

况且《金石索》等古籍中指出:磬币为古之太原市胜币。最少也应肯定它作为冥币的功能,而冥币又往往是世间货币的对应物,和当时流通的货币肯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战国初期的 虎头桥型币 -长100mm

(虎头鼻一端已断裂,币身另一端有铜锈化的硬化布料碎片)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3-6-2006 09: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6-2006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磬币(桥布)

战国-带简单纹饰,币面鎏金的桥布(宽100mm/厚1.2mm)


战国-无纹饰,罐藏桥布(宽119mm/厚1.4mm)


战国-无纹饰,罐藏桥布(宽122mm/厚1.7mm)


战国-无纹饰,异版桥布(宽125mm/厚2mm)


战国-无纹饰,异版桥布(宽120mm/厚1.5mm)


战国-无纹饰,桥布(宽113mm/厚4mm)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8-6-2006 02: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足布

战国时期三晋地区的重要货币形式。早期方足布弧裆体大厚重,布面铭文纪城邑也纪重,标出     “钅斤”,故也称“布”。分为“二钅斤”、“一钅斤”、“半钅斤”三等制,有“安邑二钅斤”布、“安邑一钅斤”布、“安邑半钅斤”布、“甫反一钅斤”布、“共半钅斤”布等,二布重约28克;一布重13克多;半布重6克多,可见这种布是“子母相权制”。这种弧裆布在芮城、侯马、万荣、夏县、高平等地都有出土,布面铭文铸地多在山西境内,如安邑在今夏县,甫反在今永济。

方足布用的较多的是平首平肩方足布,相当于较小的“半布”故称“方足小布”,为三晋时期韩、赵、魏所铸,布面多铸有城邑文字,如“平阳”、“郅”、“屯留”、“同是”、“垣”、“高都”、“祁”、“奇氏”、“土匀”、“阳邑”、“榆即”、“兹氏”、“北屈”、“涅”、“莆子”、“城”等。这些方足小布流通广泛,山西境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普遍出土,如山西阳高天桥一次就出土平首方足布13000枚之多。
《原文摘自-山西之窗》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3-6-2006 11: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方足布-郅子(长子)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4-7-2006 05: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方足布-绶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方足布-中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方足布-皮氏




这两枚方足布原本是北京民俗钱币收藏家齐庚老师的藏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1-7-2008 03:3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大耳方足布-公


这枚公字布,原本是北京民俗钱币收藏家齐庚老师的藏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1-7-2008 03: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方足布-蔺 (一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 方足布-齐贝 (版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足布-平阳(版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06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足布-宅阳(版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06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eric..原来你对这些东东酱有研究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1-2024 12:51 PM , Processed in 0.14674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