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茶莊 发表于 04-10-15, 18:06
從2000年開始台灣普洱茶市場的風潮,筆者立即警覺到普洱資訊隨著網路擴展與傳遞之快速,有關於年份與倉儲_顟B都將有被探討的空間,而不再是神秘未知。再者,以普洱老茶快速被大陸與國外市場消化,老茶將迅速消失於市場;加上對食品衛生的要求,可預見在未來普洱茶市場,消費者對於年份與倉儲_顟B的辨識將會有高度求知慾。本文將針對「餅茶」入倉與否的辨識方式作一簡略說明。
入倉的定義
將茶品儲存於某一倉儲環境,而企圖以人工方式改變自然環境,例如增濕、增溫、不通風、添加藥劑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陳化,此即『入倉茶』。
未入倉定義
儲存於一般人可以長期居住之環境,沒有經過人工方式控制環境,隨著四季溫溼度轉變陳化,則屬於『未入倉茶』。
辨識方式
筒身
一般而言,未入倉茶品因儲存環境都較為單純而量少,筒身較少碰撞,且較為乾淨、無水渍,雲南七子餅固定筒身之鐵絲也不容易鏽蝕。反之,入倉茶筒身則較無法保持完整潔淨。
外包紙
外包紙張如果有水渍,通常已經進過倉,尤其第一餅與最後一餅最容易發現水渍。而未進倉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四年,依茶質、環境而定),會出現油漬,且茶質越佳者越明顯;但有時儲存環境溫度過高,也會快速出現油漬。
年份與紙張完整性無關,保存良好的老茶紙張可能完整沒有受損;反而入倉茶,在短時間內因潮濕與茶蟲因素而毀損。蠹蟲(銀魚)無論是在任何環境都可能存在,所以紙張被蠹蟲咬食而破損,以此無法推測儲存環境。
餅身
在一定年份,大約七年以上相同茶品比較;入倉茶的餅身邊緣因濕氣而較骭散,但也因為濕氣與壓力,越往中心點越硬。而沒有入倉茶因為通常儲存量少,整簡重疊重壓的機會相對少,加上正常發酵與氧化,是整餅均勻的骭散開。
茶菁色澤
以生茶餅來說,四年以上沒有入倉茶菁的色澤油亮光潔,餅身內外顏色相同或是差異不大。入倉茶菁顏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紅(入倉重),且通常內外顏色不一、色差大。若茶菁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為高溫退倉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會噴茶油,如此會出現茶餅內外色差大的_顟B。
熟茶品的辨識,未入倉的好熟茶品紅棕色而有輕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則屬於渥堆不當造成,茶質會受影響。入倉茶品通常略帶白霜,或是紅黑色而無光澤。
茶菁味道
以生茶品來辨識,未入倉茶的茶品有如凍頂烏龍或鉄觀音老茶香氣,淡淡的陳香、微酸、帶蜜味。入倉茶,有所謂的倉味;廣東茶倉較悶,香港老茶倉通常陳味濃,味道明顯差異;稍有年份支香港倉茶餅會有所謂樟香,或是蔘樟香。入倉茶品倉未退完倉前,常能從外包紙就能嗅的到倉味。
判斷熟茶品,輕度入倉之輕發酵芽葉熟散茶特有香氣,有如乾荷葉香,如白針金蓮。輕發酵之熟老葉,有年份之未入倉茶,或是輕度入倉茶品。有紅棗香與熟棗香之分,如7581、棗香磚。入濕倉較重之青壯葉熟茶,或輕度濕倉之老熟茶,然二者香氣差異大,主要香氣來源為茶葉木質化香氣,如8592、7562。
湯色
未入倉生茶,湯色從金黃、黃紅、淺琥珀色、透亮琥珀紅...依年份與製程、品種不同而有所變化;共同特色與關鍵在於湯色清亮,且泛油光。入倉茶湯色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倉度非常輕、老茶或退倉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從另一角度來說,湯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優質茶的特徵。
新熟茶,入倉茶較為入倉茶湯色深而不清亮;老茶,若退倉完整,二者湯色差異不大,但還是未入倉茶較為清亮。
口感
未入倉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膩、回甘強,茶韻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級茶,如果沒有入倉,以重手浸泡仍微帶苦澀味。同期入倉茶則湯滑水甜,口感飽滿;適度入倉,時常會有超越未入倉茶的表現。但最大缺點,就是不管怎麼退倉,永遠都有倉味。
未入倉熟茶,則雖口感清爽、茶韻足,但水薄而質輕,泡水短。輕度入倉熟茶,湯滑水甜,香氣足、口感佳,多方面表現都略盛未入倉熟茶一籌。在熟茶方面,個人較偏愛輕度入倉。
转自三醉斋
[ 本帖最后由 kenleong 于 21-8-2006 03:37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8-2006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茶莊 发表于 04-10-15, 18:09
鬥茶
『鬥茶』,在民間流傳已久,切確年代筆者尚無考證,在此僅將此法用於檢測二種茶品優劣與倉味。二種茶在相同客觀條件下,使用相同茶具、相同的水沖泡水、相同置茶量、相同水溫、相同沖泡時間、相同泡數、相同杯子等等,二種茶交替喝,如果出現其中一泡茶的滋味出現大變化,比如滋味變淡、出現雜味、苦澀味增加...等等,則此泡茶質相較劣於另一泡茶品。
鬥茶的情形下會將較劣質的茶品缺點表現出來,而當明顯入倉茶碰到沒有入倉茶時,「倉味」它會成為缺點,如同雜味般被突顯出來。然,明顯入倉茶(較悶的茶)單獨喝的時候,不會有此感覺,主要是因為茶內的浸出物質中許多活性物質會成為對比物質。入倉茶,在增濕、增溫、不通風的環境下,基本上與熟茶洒水渥堆過程有些類似。若將入倉茶或是熟茶以120度以上的高溫烘焙,所排出的味道,二者十分相近。
通常鑑定有無入倉,筆者以新製栽培型野生茶為對照組。為何使用新製栽培型野生茶?如前文所提「鬥茶」是以茶品互相比較,如果對照組不夠乾淨、浸出物含量不高,也就是茶質不好或倉儲_顟B不夠明確,將無法明確突顯對方的缺點。茶園茶(台地茶)茶質如果不夠好,以內涵物質不及對方時,在口感上可能會略遜一籌;此時,對照組茶質輸了如果出現雜味,將無法確認是倉儲的雜味,還是茶質的雜味?
最後使用栽培型野生茶鑑定茶質與倉儲_顟B的主要因素,可能再幾年後容易被推翻。1956-1996年之間(古董茶品之後)的茶品,坊間量產茶品少有純野生茶。直至1996年以後,尤其1999年以後的茶品出現大量栽培型野生入倉茶;如果倉度輕、茶質好,以新製栽培型野生茶做對照組,如果茶質不夠厚重,可能無法將入倉茶的雜味比較出來。
結語
此文探討如何辨識入倉茶品,並非表示筆者完全排斥入倉茶。筆者品茗普洱茶十八年來,所品飲茶品,尤其印級古董茶都是入倉茶為主。適度的調控提高溫溼度能令茶品快速陳化,以及提升香氣口感。但其風險太高,在衛生安全上也有所顧慮,所以並非一般消費者儲存茶品所能做到。撰寫本文,除了引導消費者選購好茶品以外,另一目的是因為目前坊間只要標榜「未入倉茶」「乾倉茶」就能提高售價,因為少見而供不應求,市場價格自然提高數倍。簡略提供視覺、嗅覺、味覺來辨識倉儲_顟B,即本文最終訴求!
转自三醉斋
[ 本帖最后由 kenleong 于 21-8-2006 03:38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1-8-2006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8-2006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06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8-2006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8-2006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bololo 于 22-8-2006 09:55 PM 发表
谢谢楼主让我今天好睡-.-太多看到眼睛都=.=了
bobololo 你也喜欢盆栽吗?我刚刚在园艺那里看到你的阽。
是否一边品茶,一边赏盆栽?
如果是,有空来分享一下你的心得。 |
|
|
|
|
|
|
|
发表于 23-8-2006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23-8-2006 15:13 发表
bobololo 你也喜欢盆栽吗?我刚刚在园艺那里看到你的阽。
是否一边品茶,一边赏盆栽?
如果是,有空来分享一下你的心得。
他喜欢灌水,盆栽他当然不会放过的 |
|
|
|
|
|
|
|
发表于 23-8-2006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meshook 于 23-8-2006 07:50 PM 发表
他喜欢灌水,盆栽他当然不会放过的
不知jameshook 兄你喜不喜歡呢? |
|
|
|
|
|
|
|
发表于 23-8-2006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23-8-2006 20:29 发表
不知jameshook 兄你喜不喜歡呢?
喜欢阿。。。不然我灌水做么? |
|
|
|
|
|
|
|
发表于 23-8-2006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8-2006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bololo 于 23-8-2006 09:50 PM 发表
盆栽?我没有哦-.-我想玩...
去園藝那里看看有一盆給。。。。。。。。。。。你看 |
|
|
|
|
|
|
|
发表于 25-8-2006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24-8-2006 12:14 AM 发表
去園藝那里看看有一盆給。。。。。。。。。。。你看
离题了哦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6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很多人都分不清陳香與倉味,但是一但喝過干倉的美,再回來喝濕倉造假的茶…您可能會聞到就想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8-2006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石昆牧老师对马耒西亚仓茶品的评语
转自:T4U网页
18-29日在馬來西亞
應邀講座
在這幾天品飲許多好茶
由其一開始就儲存在馬來西亞的茶品
特別誘人
以前
我沒有喝過的不屬於港倉系統的乾倉老茶
這次喝到許多
只有一個字形容
靓!!!
敬昌號
後期陽春宋聘
七子黃印(頻果綠,七子黃)
七子鐵(高全發鐵餅)
六零-七零-八零年代六堡六安
還有鐵觀音單欉十幾種!!
真是開了眼界
馬來西亞茶商茶友
因為十分認同個人理念
所以
也送了一些老茶給我
做為七月份雲南官方品普洱老茶活動的"大馬倉"代表!!
馬來西亞大部分茶人鐘愛馬式純干倉,
馬來西亞四季如夏,一年也只有干、雨兩季
雖說是干雨季,但室內相對濕度也只在五十至八十出頭變化,
一般馬國室內濕度約為二十五至二十八度,溫度來說沒什麼大變化
但是相對濕度變化就比較大,馬國不會有很潮濕的時候,干燥劑及除濕機對於馬國人來說是有點陌生的,至少,我從來沒用過,衣櫃從來也不會有霉味。
在這種天然條件之下,只需要注重些小細節,不難存出好茶品^_^
個人經驗,入倉之後的茶,只要不太嚴重,在馬國退倉也可以得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我會寫一二篇專文來介紹馬來西亞之行
現在有些想要.......邀幾個茶友來品嘗一下大馬倉茶品的魅力!!!
下面引用由九龍茶人在 2006/05/31 05:30pm 發表的內容:
今次小老石馬來之行應該收穫甚豐呵!
是在知識上的突破!
我不習慣在我講座會場買賣茶品
所以沒有買到茶
有二餅是雲南官方活動要用的
並非私人購買
但是
茶商茶有贈予的茶品數量與價值驚人
這些贈予的茶品
多數是茶樣(二十餘種)
有二餅完整"馬黃"
我打算在官方活動中拍賣
所得希望作為雲南或馬來西亞教育基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6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說到鬥茶我就怕。
兩只手都不夠用,
唉!顧到左來顧不到右。 |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6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3-10-2006 10:56 PM 发表
哈!說到鬥茶我就怕。
兩只手都不夠用,
唉!顧到左來顧不到右。
怎么突然这么说? |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6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6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野十狼 于 13-10-2006 11:09 PM 发表
你看了斗茶編就明白了。
不好意思哈哈~太长~ |
|
|
|
|
|
|
|
发表于 14-10-2006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