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03|回复: 26

[8月25日和26日][HELP大学学院] 杨德昌电影回顾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2007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温杨德昌的光影世界 杨德昌电影回顾展



知名台灣電影導演楊德昌,星期五因為結腸癌在洛杉磯病逝,享年六十歲。楊德昌與台灣知名歌手蔡琴曾有過婚姻,兩人在1995年結束10年婚姻關係,現任妻子是知名女鋼琴家彭鎧立,。理工背景出身的楊德昌,1980年代是台灣新銳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雖然在19年執導生涯中,只拍過八部電影,但幾乎每部都獲得重要成就,拿下不少大獎。

建中畢業之後,考上交大控制工程,到美國留學拿到電腦碩士學位,在美國作了七年的電腦工程師,成為科技新貴,投身美國矽谷的台灣知名導演楊德昌,最後卻選擇回到台灣,投身年輕時的最愛:電影,進入電影圈之前,曾經參加台視劇展:11個女人系列:「浮萍」一劇的拍攝,隔年參與了四組新銳導演的共作:光陰的故事,同片的其他三位導演分別是張毅,柯一正,陶德辰。

楊德昌在隨後的18年的執導生涯中,一共只拍了七部電影,獲獎無數。1984年,「海灘的一天」獲得亞太影展最佳攝影,休士頓影展金牌獎,青梅竹馬一片獲得盧卡諾影展國際影評人協會獎,「恐怖份子」一片,獲得1986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亞太影展最佳編劇,英國國家編劇獎,倫敦影展,義大利畢沙諾影展,法國盧卡諾影展都獲不同獎項(最具創意想像力影片,最佳導演,銀豹獎)。恐怖份子也被影評人協會選為80年代十大國片的第一名。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楊德昌拍攝的影片中,獲獎數量最多的一部:包括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作劇本,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東京影展最佳評審團大獎,南特影展最佳導演,新加坡影展最佳導演等等。至於獨立時代一片,則是獲得1994年金馬獎最佳原作劇本,「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一一」這部電影則是為楊德昌拿到了身為導演的最高榮譽之一:2000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同時也獲得美國影評人協會當年度的最佳外語片。
(中國廣播公司)

[ 本帖最后由 KyleMichelleGo 于 5-8-2007 07:0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2007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est In Pea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07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以前就听过他的名字,可惜他的电影我一部都没看过。。。
最记得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虽然没看过,可是印象中那好多奖,那时候还有另外一部讲述少年叛逆的影片叫做《青少年哪吒》,是蔡明亮的成名作。
都没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布莱恩街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3-7-2007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才看到这消息。。。!

虽然只看过他的《恐怖分子》,但就凭这部戏我就把他视为大师了。。。

台湾电影界失去一位重要导演。。。请安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布莱恩街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3-7-2007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一篇新浪网的文章 -


名导杨德昌因癌症去世 八部影片描摹台湾众生相

新浪娱乐讯 曾凭《一一》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的台湾导演杨德昌,与结肠癌缠斗7年后,于当地时间周五晚病逝于美国洛杉矶比佛利山庄住处,享年60岁。杨德昌跟著名女歌手蔡琴有过一段婚姻,现任妻子是知名女钢琴家彭铠立,并育有一子一女。

  尽管杨德昌一生只导演过8部电影,身后还留有一部未完成的动画影片《追风》,但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年轻是一种品质,而不是数量,一旦拥有就不会失去。”这小小几部献给“永远”的影片,通过个人对现代社会的疏离经验和孤寂对话,在光阴的故事和青春的事故里,咀嚼“失败”的人生体验与社会观察,对中国年代一代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杨德昌去世的消息今天中午在华语电影圈传开后,王小帅、陆川(blog)、张震等人均悲痛失去大师,回顾自己得益于杨德昌的成长过程,几位电影人语调低沉,感恩并且怀念他对华语电影做过的贡献。担任今年台湾金马奖主席的焦雄屏女士向新浪娱乐表示,在征得杨德昌家人许可的前提下,今年的金马奖还将特别设立向杨德昌致敬的环节。

  一段感情风波:

  和蔡琴10年婚姻“一片空白”

  “不实际,活在幻想世界里。”这是早年感情生活中,女生对杨德昌的评价。在他和蔡琴的婚姻中,更体现为饱受外界争议的“无性婚姻”――1984年,杨德昌力邀蔡琴主演《青梅竹马》,两人随即开始恋情,一年后,在杨德昌提议“不加入杂质的柏拉图式爱情”后,蔡琴依然接受了他的求婚。

  之后10年间,两人合拍电视广告,为洗衣粉代言,配合默契看似幸福,细心的影迷还可以在杨德昌作品里发现蔡琴的影子,从《恐怖分子》结尾的歌声到《独立时代》的美工。1995年8月5日,蔡琴和杨德昌结束10年婚姻,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的钢琴家彭铠立走进人们视线,后又爆出二人无性婚姻的事实,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蔡琴此后多次声言“这辈子不再给男人做太太”,而杨德昌对这段婚姻的结论是“10年感情,一片空白。”

  2000年,杨德昌和彭铠立的儿子出生,作为古典音乐迷的彭铠立在电影《一一》中,也给杨德昌在电影音乐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影片中的钢琴曲目多数出自她手。在纽约一个座谈会上,被问及私生活的杨德昌表示,要维持一段长久的婚姻很不容易,他不反对婚姻制度,不过维持婚姻也要靠运气,他觉得自己运气很好,也很爱他的妻子。

  一生批判社会:

  8部影片描摹台湾众生相和全景图

  在杨德昌最出名的电影《一一》里,他曾借洋洋之口说,“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他拍摄电影的初衷,为观众揭示看不到的真相,因此在个人的创作理念中,“我一直相信,你希望走长远的路的话,‘真’这个东西是最重要的。”

  受新德国电影导演赫尔措格启迪,拍完《光阴的故事?指望》(1982)、《海滩的一天》(1983)、《青梅竹马》(1985)、《恐怖分子》(1986)几部早期作品后,杨德昌走上独立制片道路,于1989年成立了个人公司。在独立的视角中,他完成了一幅幅台湾社会的众生相和全景图,少年人成长的困惑、现代人精神的空虚、城市生活的伦理道德危机、人类贪欲丑陋的面目、灵肉分裂和金钱陷阱……而这些,又都和台湾的整体社会环境有关,在《独立时代》中,杨德昌用漫画式的讽刺、嘲弄、夸张等手法,对台北这座现代大都市中各种病态、丑恶、畸形、荒诞的人事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自己说:“我觉得知识分子本来就应该批判社会,就是要对社会有见解。若你只说好话,不说难听话,不会让我感到你有思想,你有思想的话一定是双面的,所有事情都有双面。”

  《中国电影百年》一书中,佐藤忠男对杨德昌如此评价:“杨德昌的另类之处,在于他创造出了不仅台湾罕见、而且除日本外整个亚洲都前所未见的西方化的冷静的知识空间。”藏身于此冷静的知识空间,他读解着社会的变幻方程式,却过早地遭遇了阴阳人世的变幻。陈旧/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7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臺灣又走了一個大師級的導演。可惜。
想想client eastwood也80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7-2007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杨德昌专号 Edward Yang1947—2007

2007年,杨德昌走了,告别了他的人生与电影舞台,留下他永令人难忘,冷酷但令人省思的作品。

把镜头当手术刀的杨德昌 影像化尖刀, 解剖人性的电影大师 2007/07/15
策划●心然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15&pg=224&ac=750603

杨德昌第一次接触电影,是在1981年春天开拍的《1905年的冬天》中,不过当的不是导演而是编剧和演员。这是部讲述弘一大师李叔同在日本读书时心路历程的影片,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越南旧侨徐克也参演此片,饰演一个绝食请愿的学生领袖。

在美国11年,33岁时,杨德昌的生命有了重大转变。1981年,杨德昌回台湾的这一年,台湾电影正酝酿着某些改变,功夫电影和琼瑶爱情电影正在退烧。这时,香港电影新浪潮由电视打到电影圈的模式刺激了台湾,演而优则导的张艾嘉以个人影响力在台视推出《十一个女人》电视剧场,杨德昌也应邀执导了其中一集。当时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明骥在小野、吴念真等人的敦促下,放手让杨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张毅4位新导演合导一部《光阴的故事》,杨德昌执导的《指望》一段,备受影坛瞩目。

杨德昌下来的两部电影《海滩的一天》和《青梅竹马》,都创下了台湾影坛的某些纪录,《海滩的一天》坚持用2小时45分长的放映版本,《青梅竹马》4天匆匆下片。为了杨德昌拍《青梅竹马》,侯孝贤慨然押房子投资,并出任男主角,结果落到戏院4天下片,血本无归。不过杨德昌的《恐怖份子》却扳回了所有的劣势。他以那精确自觉的美学态度,反省台北这个大都市的社会及人际关系,有如外科手术般冰冷而仔细地为都市文化诊疗,赢得了国际影评界的敬重,拿下1986年金马奖最佳影片,不但票房突破千万台币大关,更在瑞士卢卡诺影展勇夺“银豹奖”。

《恐怖份子》之后,一向以冷静的电影语言观照当代社会的杨德昌,把镜头的时空座标停留在1960年,台北市牯岭街发生一起骇人的少年情杀事件,一名14岁男孩持刀杀死一名14岁的少女。费时3年完成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就是以这个社会事件为本。这部电影在当时引起相当多的讨论。

影像非常台北

以影像论导演风格,杨德昌的作品大多描准都会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台北”的导演。杨德昌表示,之所以选择拍摄台北,因为在台北拍片,符合经济效益,成本较低,也因为这是他最了解的地方。

分析杨德昌的作品,台湾影评人黄建业表示他对社会角度的切入确实锋芒毕露,从《海滩的一天》到《青梅竹马》,令观众看到台湾的经济面貌,原来台湾社会是这样走过来的。到《独立时代》、《麻将》,他讽刺的刀锋更利。有些西方影评认为,杨德昌后期的作品很有美国导演活地阿伦的味道,两人对都市现代人的孤寂、无力、背叛、欺瞒、暴力和潜在的恐怖都详细揣摩。但黄建业认为,两人处理都会问题的态度仍有差异。活地阿伦有着非常曼哈顿的世故,总能从嬉笑怒骂中超越,透过电影试图解脱人生的种种不可能性和限制。但杨德昌的电影并没有寻找出路,反而让人更清楚面对台湾本身不可解决的事实,这些弊病就残酷地裸露在你面前,你能不能和他一样怀恨?何况对这种恨意,他又有着非常严厉的道德性批判,”

电影界的瑜亮

杨德昌的电影语言、在台湾电影界的地位,也常被拿来和侯孝贤相提并论。80年代初,一群年轻导演投入台湾电影圈,他们勇于突破台湾的拍片传统,在台湾掀起一阵新电影浪潮,经过掏洗沉淀,最后以最能掌握本土影像的侯孝贤和擅长以冷调处理城市中产阶级的杨德昌脱颖而出。

侯孝贤重视整体,对人性有很浓厚的同情心,杨德昌并不完全同情笔下的角色,甚至有恨世的意味。尤其后期的作品中,他挖掘社会如何摧残人性本质、糟蹋年轻生命,对生命纯洁的消逝,是他作品中不断哀悼的重点,两人的个性取向明显不同,可以说是“一软一冷,一感性一知性”。


侯孝贤日前对媒体报道杨德昌有所感触,而喊出“别再消费杨德昌”的口号,不过以上的“杨德昌特辑”无消费意图,而是对他的一份怀念与致敬……


本文是杨德昌1994年4月携《独立时代》一片赴康城国际影展竞赛之前的一段自述。现节录以下的这段文字,令读者可了解这位华人导演的心路历程。(题为编者自拟)

我们都属于同样的人类——杨德昌的电影宣言

2千500年之久的历史里,甚至近期的一些中国电影之中,苦难、穷困似是我们文化中最明显的特征。在儒教教条之中,人民的富裕从来就不是一切训令的终极目标,儒教教条从道德出发,用同流、服从、纪律、个人对群体的牺牲以保障社会的和谐及团体的安全为由,极力包装中央权力核心的正常合法性。

在我们强调整齐划一性的同流文化中,每个人最主要的生活目标就是“人缘”。若没有人缘,就可能有遭受到被别人摒弃及孤立的危险。然而,同流也暗示了一种虚伪。从小我们的教育就不断地灌输我们如何做才是“正确”,任何个人独特的想像力及创意,都会遭受强大的排斥及否定,以致每个人都需要戴上假面具扮演一个别人熟悉的角色,来隐瞒内心的许多感触,以免被怀疑为“与众不同”。因此,我们同时更相信别人都同样时时刻刻在装出同一副样子,隐瞒着他深藏不露的城府,使我们无法真正在群众之间建立最基本的相互信任。

没有个人想像力及创意的启发,一个社会的人性绝对无法透过艺术来得到肯定。因此,儒教社会中的艺术,除了有加强肯定中央集权核心的政治合法性的功能之外,别无他图,何况中央权力才是判决“人性”为何的终极主审。因此,在我们的文化里,艺术和政治宣传之间从来就没有明显的区分。这种偏颇的现象,被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伟大的圆饰。换言之,一切疑虑的解答,都能在每个人周遭的大自然中寻获,简言之,这一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这种没有问题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忽略所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为此,我们也同时放弃了一切自己未来的可能性。没有了帝王,我们推出一个独裁者来取代帝王;没有了独裁者,我们找个意识形态完全相同的国会来取代独裁者;政治宣传无效了,我们用商业广告取而代之。反正,无论如何,任何不经反省,不经检讨即能维持我们原有的相同外貌,及相同思想的标准答案都行。

这部电影(《独立时代》)的主题是“我们”,迄今西方尚未有缘一识的我们那最隐私的一面。这部电影谈的是我的信念,不论最后我们赋予“人”这个名词是何等的定义,我都深信我们都属于同样的人类。如果不然,我们又何必拍电影?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能在共同的基础上交流,国际影展还有什么意义?

喜欢漫画的杨德昌

杨德昌从小就喜欢漫画,他崇拜过贝聿铭,迷恋过手冢治虫的漫画书,最关注的人物是罗大佑的《童年》提到的抢夺宝剑的诸葛四郎,比较喜欢的电影是《沙漠枭雄》和《八部半》。

《一一》之后杨德昌曾宣布将以成龙为原型人物,把成龙的肖像拓展为包括动画电影、电视、电玩等一系列产品。由于整个项目预计投资70亿新台币,首个作品动画电影《追风》计划投资也要2亿美元,筹资过程并不轻松。

直到2005年与动画公司投资方拆伙,杨德昌才赴美全力治病,《追风》计划也随之搁浅。2006年癌细胞已转移至骨头,但是杨德昌还积极与好友张毅导演构思新的动画电影《小朋友》,直到去世前3天,他还在为分镜头作画。从曝光的《小朋友》手稿来看,故事的主人公似乎是一个流浪卖艺的小女孩,对生活也充满了积极的态度,而且陪伴在她身边的流浪狗,也会让人联想起手冢治虫创作的《森林大帝》中的小狮子雷欧。

杨德昌作品年表:

2000 1.《一一》(康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美国影评人协会年度票选最佳影片、纽约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96 2. 《麻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4 3. 《独立时代》 (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奖)

1991 4.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东京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

1986 5. 《恐怖份子》 (金马奖最佳电影奖、洛迦诺电影节银豹奖、英国国家电影奖)

1985 6. 《青梅竹马》(洛迦诺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1982 7. 《海滩的一天》(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

1981 8. 《光阴的故事》

第二段 《指望》 (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9.《1905年的冬天》(1981)(拍摄,任编剧及演员)

10.电视单元剧《十一个女人》中的《浮萍》(1981)

男演员

1 《初恋无限Touch》 1997 演阿嗒继夫

2 《冬冬的假期 》1984演冬冬父亲

美术指导

1 《独立时代》 1994

2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

作曲

1 《青梅竹马》 1985

2 《冬冬的假期 》1984

服装设计

1 《独立时代》 19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7-2007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書名: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 makers)
作者:作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      
出版:台灣.麥田

2007年6月29日,知名導演楊德昌病逝美國加州,享年59歲。2002年12月17日,楊德昌在台北辦公室接受電影研究者白睿文訪談,這是他最后公開且完整談論其電影的文字紀錄。訪談全文收錄于2007年7月麥田出版的新書《光影言語》,本文是其中精彩摘要。


書摘1:台灣新電影
問:另外一個台灣新電影興起的關鍵,就是你們這群電影人之間的團隊精神。

對,我們很容易就形成了一個團體。並不是像國際運動賽事,也沒人會說:“好!我們要像洛杉磯湖人隊把其他隊伍打得落花流水!”(笑)大家就是喜歡做同樣的事情、對彼此很了解,一見面就有很多事情可以聊。

做完《光陰的故事》,柯一正就等于住在我那裡了(笑)!我那時候一個人,住一個破房子,那裡很方便,大家常常來。來的人想睡覺就睡覺、想洗澡就洗澡、想喝水就喝水,很好玩的。

問:《海灘的一天》被認為是台灣新電影第一部長片。這部電影有著新穎的敘事結構,而且長度上也推到了當時台灣電影所能接受的極限。

拍的時候我也沒想到會那么長(笑)!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事情我都想要用最新的角度去嘗試。不過如果說《海灘的一天》是台灣新電影第一部長片,倒也不完全。有趣的是我跟孝賢變成好朋友,就是我在剪接《海灘的一天》的時候。他當時拍《風櫃來的人》,那時我們常常在剪接室碰頭,看互相的東西都覺得很新鮮,就變成好朋友。許多人現在都只注意到《光陰的故事》跟《兒子的大玩偶》,不過我覺得《風櫃來的人》是台灣新電影運動早期非常關鍵、很重要的一部片子。


書摘2:每部電影都像第一部作品
問:您拍了8部劇情片,是否有特別偏愛的作品?

倒不會偏愛,因為在台灣,能拍到一部片子已經很幸運了,所以你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上面。現在回頭看,我會覺得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每次拍一部電影,都像是第一部電影。

現在跟以前最不一樣的是,這個事業已經地域化了,不再存在所謂的國家電影。我一直認為,電影或藝術本身,其實並不關聯到國族性,只關聯一件事,就是人性。只要是人,電影是最好的生活經驗。就像《一一》裡小胖引用他舅舅的話說:“電影發明了以后,我們的生命延長了3倍。”我的感覺就像這樣。


書摘3:未完成的動畫
問:最近您與成龍合作多項計畫,包括動畫以及一部劇情片。我們要期待的是“楊德昌所執導的成龍電影”或是“由成龍主演的楊德昌電影”?

比較接近后者(笑)…我覺得有很多成龍他們這個團隊在武術中“藝術”的部份,透過動畫可以做得更為有趣。並不是因為動畫什么都可以做,或是它“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怎么運用技術更強調武術的美與藝術性。那是用藝術性的方式,但不是高尚藝術。不過會聚焦他作品中的體型與體態,所以我們在做的幾乎是編舞。這對我來講是動畫這個領域最吸引我的地方。

問:出道二十幾年,回頭看當時對電影的希望、幻想與理想,您覺得有什么變化?

其實最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幸運地不幸”(笑)。因為我在這個環境,為了完成工作我必須做許多事。如果我在另一個比較輕鬆的環境,可能會變懶,或是成為一個不那么完整的電影人。另外,因為拍電影是我喜歡做的事,所以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在“工作”,我一直覺得自己在玩!


http://chinapress.com.my/topic/s ... =20070715book01.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7-2007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i.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7-2007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温杨德昌的光影世界 两场杨德昌电影回顾展8月开锣
整理●黎家响

台湾导演杨德昌于6月30日病逝。大马观众或许对杨德昌和他的电影并不太熟悉,现随着两场向这位大师致敬的“杨德昌电影回顾”,提供了观赏杨德昌电影的难得机缘。《南洋商报》与Ai FM 8月5日举行的“安全走影地带”将一口气播放杨德昌的4部作品,免费入场,欢迎读者前来观赏。另一场“杨德昌电影回顾”则由大马电影协会于8月25日和8月26日举办,一连两天放映杨德昌的6部作品,不过该电影回顾仅供会员观赏,但观众可于现场即时申请成为会员。


《恐怖分子》(1986年)

主演:缪骞人、李立群、金士杰

电影简介:

台北的清晨,警官老顾率领武装警察,突袭一栋公寓,逮捕枪击要犯。逃家的少女淑安受伤脱逃,被路过男孩小强送往医院。淑安返家被母亲禁足,在家中乱打电话,其中一通打给了一个叫周郁芬的女人,假冒是她先生李立中在外面的女友,要周出来谈判。李非常苦恼,求助他的童年玩伴,警官老顾,终于寻得淑安……

光阴的故事之《指望》(1982年)

主演:石安妮、张盈真

电影简介:

《指望》是电影《光阴的故事》4部短片中的其中一部,电影讲述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女生小芬她与守寡的母亲和大几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后来,她家的房间租给了一个大学生。渐渐地,小芬发现自己暗恋上了他。一个晚上,小芬发现这位大学生成了姐姐的情人……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



主演:张震、张国柱、杨静怡

电影简介: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故事依据60年代初发生在台北的少年杀人事件改编而成。台北建国中学夜间部男生小四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

《一一》(2000年)

主演:吴婕、吴念真、张扬洋

电影简介:

人到中年的简南俊是个不太成功的生意人,拥有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以及岳母住在台北一间普通公寓房子里。妻子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因为母亲的病而心力交瘁。小儿子只有10岁却非常早熟,喜欢拍摄人的背影和提问哲学问题。大女儿是一个音乐学生,因陷入了错误的爱情而开始尝到人生的苦涩。一次在小舅子的婚礼上,简南俊遇到了年轻时的女友,重新燃起了久违的爱情。他想要和她重新开始,但却在这个依然美丽的女人面前而感到自惭形秽,对家庭的责任感更使他却步。最终,他决定飞赴日本,去寻找情人,开始新的生活……

杨德昌凭此片荣获2000年康城影展最佳导演。本片也是杨德昌最后的遗作。

《独立时代》(1994年)

主演:陈湘琪、倪淑君、 王维明

电影简介:

本片正如其英文片名(A Confucian Confusion )所表达的那样,本片描述了儒学社会的困惑。故事的主角们互相间关系非常复杂,要么因血缘,要么因友情和恋情彼此熟识。Birdy是个先锋剧作家,正在排演他的第一部商业戏剧。出身优越的Molly在富裕的男友阿钦的支持下掌管着一家公关公司。Molly的助手兼好友琪琪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她将要嫁给她原来的同学小明……当Molly因意见不合解雇了下属小凤后,她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所有的事情也开始往下发展。人们陷入困惑中,但有人最终走出了困惑……

《麻将》(1996年)

主演:金燕玲、张震、张国柱

电影简介:影片的叙事围绕着绰号“红鱼”的富豪公子发展。红鱼隐喻着90年代利欲熏心的台北:大家都在动别人的脑筋,却毫无感情。从影片开始,在都市里红鱼与同伙便为了赚钱或是其它原因一个接一个地去诈骗别人(Jay、爱丽森、马特拉与安琪拉)。透个几个角色重复的欺诈与剥削行为,强调现代台北在商业化与国际都市化的过程中逐日加剧的人性沦丧。他们成功的不二法门就是红鱼自号称台湾第一号大骗子的父亲处得来的秘诀:动脑筋,不要动感情。观众会讶异于这群青少年竟然可以将一个人的感情与身体视之如无物,随意欺骗玩弄。整个台北都市的危险与诡诈性质,在影片中表露无遗。影片中不断类似的诈骗的重复情节,让《麻将》打破台湾新电影以来的不讲求戏剧性的写实风格,令观众清楚地感受到导演传达的讯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7-2007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看<一一>

刚刚看到新闻,
Ingmar Bergman也去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7-2007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再天映看过《指望》,
不过不知道是他导的。
如果8月5号有空的话,
应该会出席。
好想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07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pace 于 30-7-2007 07:31 PM 发表
好想看

刚刚看到新闻,
Ingmar Bergman也去世了



  谢谢告知!

Ingmar Bergman年纪也不小了...
R.I.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07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空飞鱼 于 30-7-2007 10:37 PM 发表
好想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嗯嗯,绝不能错过
青春的残酷
华人导演当中
没有人拍得比杨德昌更好!

何宇恒导演当天也会在现场为观众导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07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ghosuto,请问这两场回顾展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布莱恩街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31-7-2007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得看真气人。。。我要搬去 K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7-2007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space 的帖子

我不是ghosuto,
不过可以回答你
第一场,8月5号
在南洋视听室。
第二场,8月25日和8月26日
在吉隆坡 HELP UNIVERSITY COLLE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7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飞鱼,
我也没得看,
我也要搬去K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007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space 的帖子

不客气。
虽然我在KL
不过,还是没得看。
要做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007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我学校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2-2025 10:37 PM , Processed in 0.15028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