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eggy_str

论法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7-2008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6-7-2008 09:03 AM 发表

南传说的证果是证四果阿罗汗的意思。阿罗汗是证悟者的意思。

你说不是这样?请指教~


原来如此。那么南北的看法是不同的。禅宗里说开悟,是未必证果的。有点像是入了四禅,也未必是证果那样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7-2008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5-7-2008 06:22 PM 发表


功德不是巴拉蜜,功德也不是福报。很奇怪您竟然把功德看成如同巴拉蜜或福报。
为什么? 您认为佛陀在菩萨位时的事迹是佛功德?忆念佛功德包括忆念这些事迹?

不管您如何想,请记住,佛的功德 - 四无畏,十力 ...


那么佛陀的功德如何来的呢?

你是大乘的,我们就以大乘经来看看吧。

无量寿经

积功累德第八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法藏不就是积功累德来成就的吗?不然的话,你说他的功德是那里来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08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5-7-2008 08:19 PM 发表


在无余涅盘,佛陀和阿拉汉没有分别。可是在有余涅盘,佛与阿拉汉都活着的时候,两者就有差别。佛已经灭尽烦恼障与所知障,阿拉汉却还有残余的障未除。菩萨在经历无数生死轮回之中,以大悲愿力利益众生,度众生出 ...


小心!你说阿拉汉还有残余的障未除,可能是对于圣者不实的说法。

在经典里,佛陀一再强调阿拉汉是已经把该作的都完成了。他可没有说阿拉汉还有残余的障。至于你说的大乘经典可能如印顺法师说的是后世人对于佛陀的敬仰特意用来拉开佛陀和阿拉汉弟子的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0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2# 德源 的帖子 六祖云功德二字: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
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
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
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
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
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
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宝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
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08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劝勉在家弟子的修行法则: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和小吉祥经某段类似,这也是为了解除南传对北传的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08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7-2008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008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28-7-2008 09:34 AM 发表

那么佛陀的功德如何来的呢?
你是大乘的,我们就以大乘经来看看吧。
法藏不就是积功累德来成就的吗?不然的话,你说他的功德是那里来的呢?


菩萨有四无畏,十力等佛陀的功德吗?没有!

凡夫有阿罗汉的功德与梵行吗?没有!

那么入地菩萨有入地菩萨的功德吗?有!

所以德源兄,成佛后才有佛陀的功德。

行菩萨道的菩萨,只有菩萨功德,没有世尊的功德。

所以别这样想, 菩萨在行菩萨道时 累积佛的功德,而最终成为佛。

我的意思很简单,要在没有佛法的世界开展三乘佛法,就要成佛。成佛,就是具备了佛陀的功德,才叫成佛。

不是具备了阿罗汉功德,还是大菩萨的功德,就叫佛。

法藏比丘累积菩萨德行,最终成佛。

不是法藏比丘累积佛陀的四无畏,一切知智等功德,最终成佛。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8-2008 04: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2008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28-7-2008 09:41 AM 发表


小心!你说阿拉汉还有残余的障未除,可能是对于圣者不实的说法。

在经典里,佛陀一再强调阿拉汉是已经把该作的都完成了。他可没有说阿拉汉还有残余的障。至于你说的大乘经典可能如印顺法师说的是后世人对于佛 ...


依据【大乘佛经】,阿罗汉断烦恼障,却有所知障未断。

我问师兄一个问题,阿罗汉具备一切知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008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9# 素还真 的帖子

阿拉汉具备出世间的解脱智, 有三明六通大阿拉汗, 所知障已断, 除了没有一切知的能力, 能知过去, 未来, 万事万物的一百巴仙的能力, 但也可以达到九十巴仙,
想回来除了解脱智, 知道了那样多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益处.

或许说一切知对很多人来讲那是一种"荣誉"吧.  为了追求这种"荣誉"和能力所以才想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08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0# 三法印 的帖子

单是看【阿含经】,会看到很多你以为 “知道了那样多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益处”,却被佛陀鼓励的法住。

比较论坛的众人,我只信佛陀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08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28-7-2008 09:41 AM 发表
小心!你说阿拉汉还有残余的障未除,可能是对于圣者不实的说法。

在经典里,佛陀一再强调阿拉汉是已经把该作的都完成了。他可没有说阿拉汉还有残余的障。至于你说的大乘经典可能如印顺法师说的是后世人对于佛 ...

神通第一的目建连都已是罗汉,为什么还会被外道所杀? 是不是残余的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0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2# justdoit77 的帖子

佛陀被小石头打伤脚指是不是有残余的障?
提婆达多要杀害佛陀,佛陀是不是有残余的障?
佛陀头痛三天,佛陀是否有残余的障?
佛陀吃马的食物,佛陀是否有残余的障?

神通第一的目建连都已是罗汉,为什么还会被外道所杀? 是不是残余的障?
用因明的方式回答就是不周遍,被外道所杀并不等于有残余的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08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1# 素还真 的帖子

阿含经的法住是出世间, 佛陀说他只教掌中叶, 可是人们切想去拥有林中叶. 这种心念是什么?
信佛陀之言是好的, 若信后期的"假佛陀"的法那就另当别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08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3# 第二 的帖子

是的我们都可以看的出佛陀和阿罗汗都会因过去的业而在最后一世的五蕴上产生作用...  业不可思意.

不知那些大乘人认为佛陀被小石头打伤脚指等等是不是有残余的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08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3-8-2008 03:47 PM 发表
神通第一的目建连都已是罗汉,为什么还会被外道所杀? 是不是残余的障?
用因明的方式回答就是不周遍,被外道所杀并不等于有残余的障。

被外道所杀不是残余的障,那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8-2008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3-8-2008 05:40 PM 发表
是的我们都可以看的出佛陀和阿罗汗都会因过去的业而在最后一世的五蕴上产生作用...  业不可思意.
不知那些大乘人认为佛陀被小石头打伤脚指等等是不是有残余的障?

我不知道,你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8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3-8-2008 05:33 PM 发表
阿含经的法住是出世间, 佛陀说他只教掌中叶, 可是人们切想去拥有林中叶. 这种心念是什么?
信佛陀之言是好的, 若信后期的"假佛陀"的法那就另当别论了....


重复的说,单是看【阿含经】,会看到很多你以为 “知道了那样多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益处”,却被佛陀鼓励的法住。

就算是成佛之道,比较整个园林的叶子还不是掌中哪几片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8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stdoit77 于 3-8-2008 09:27 PM 发表

被外道所杀不是残余的障,那是什么?


所知障 不是恶业果报。

所知障也不是残余烦恼 如贪,嗔,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8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8-2008 04:11 PM 发表


菩萨有四无畏,十力等佛陀的功德吗?没有!

凡夫有阿罗汉的功德与梵行吗?没有!

那么入地菩萨有入地菩萨的功德吗?有!

所以德源兄,成佛后才有佛陀的功德。

行菩萨道的菩萨,只有菩萨功德,没有世 ...


那么这些功德从何处来的?是一成佛就突然跑出来的吗?

为什么又叫做“积功累德”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4-8-2008 02:3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10:14 AM , Processed in 0.14575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