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面包说

srO 顶礼佛经一部 Or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0 07: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面包将于诸位再续前缘,一起来学习这部佛经。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从这部经典中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烦恼日日减少,福慧日日增长。

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诸位同修大德能够不吝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0 07: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无智诸菩萨等。亦复如是。"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就已经是佛法的末法时代了。根据一般的说法,佛灭度后的第一个五百年属于正法时期,这个时代的人善根福德还很深厚,所以佛法还保留着原貌。过了正法以后,属于像法时期,为期一千年。这个时期,佛法已经开始改变了。而过了像法以后,就是为期一万年的末法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期,众生的根性已经变得很恶劣了,学习佛法充满了障碍。这个障碍要是我们冷静下来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障碍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对于佛法的恭敬心没有了,总觉得自己超过古代人,超过法师大德,甚至于还超过释迦牟尼佛。

所以,释迦牟尼佛似乎早已经预见了我们这个时代众生所犯的毛病,所以他老人家真的是大慈大悲,希望我们末法这些还有一点点善根缘分的同学,能够放下自己的骄傲自大,来读这部经典,他老人家希望我们从这部经典中好好的来改正我们自己最容易犯的错误,然后才能在学佛的路上安安稳稳的走下去。否则的话,说句老实话,我们现代人连“人”的本分都做不好了,哪有什么资格学习出世间的觉悟之法呢?

所以今天这一句经文,面包读了十分感触,也感恩世尊大慈大悲,为我们指出我们的缺点,所以希望诸位同修大德,能够好好的一起来学习,就不枉了前人辛辛苦苦为我们传下来了那么好的经典,希望大家共同来努力学习与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0-2010 07: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彼正法。及持法者。生诽谤已。复于是人。听受法味。"

。。。待续

面包小语:

读了这句经文,我们自己的确要深深的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正在干这件事情呢?

我们要很清楚,我们自己是毛病习气很多的末法众生,对于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我们通常都是混混噩噩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别人稍微煽动一下,我们自己觉得好玩啊、凑热闹,也就跟着一起去做。这个里面最明显的莫过于对法师的毁谤。

前面经文有提到,无论法师有没有过失,我们绝对不能够举露出来,也就是说出法师的过失。这个道理前面面包也提过了,一旦我们对于法师都是毁谤的多,不但被毁谤的法师名誉会受影响,外面大众对于整个佛教界的形象一定都会有所损坏。就算我们赞叹自己所跟随的法师,社会大众一定会觉得,佛教界只是一个自赞毁他的团体,有了这个观念,社会大众来学习佛法的意愿就会受影响,也就断了社会大众的脱离苦难的机缘,这个罪过我们试问自己可以担当得起吗?

而经文里面所提到的这个毁谤法师的人,他在毁谤法师之后还要偷偷来学习被他毁谤的法师所说的佛法。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毁谤法师的人都是怎么样呢?都是逞一时之快啊!在毁谤的时候没有仔细的思考对错与后果,所以在毁谤了以后还希望从法师身上学习到佛法。那么这些毁谤法师的人学不学得到呢?我们下次继续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0-2010 05: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彼人自失。都不觉知。以疑惑过。污染意根。"

。。。待续

面包小语:

昨天说到毁谤法师的这些人,毁谤了法师之后呢,又想从法师身上学习佛法。我们要知道,一个好的法师,对于别人的侮辱、批评、毁谤等等的恶行绝对不会放在心上。就算我们今天无礼对待法师,法师还是会真诚恳切的教导我们,希望我们断恶修善,做一个好人。

但是这些毁谤的人就算去听法师的教导,他们能不能听得懂呢?这一句经文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些人都会把意思曲解、听错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毁谤佛法的缘故,他们自己对于佛法已经生了疑惑,所以对于佛法已经有坚固的成见,污染了他们的意根,因此对于佛法就不能很深入的了解。所以问题不是别人不肯教导,而是这个人自己障碍自己学习佛法,并不是别人害他不能学习佛法。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自己要好好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犯下这个错误。读了这一句,我们要对自己学佛的机缘负责任,要好好的把握自己这一生学佛的因缘。我们但能好好的跟着自己的老师来学习佛法,对于别人的毁谤批评我们千万不要去留意留心,这个是个人的因缘果报,我们但能做好自己,就是对于佛法以及众生最好的报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0-2010 06: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彼持法者。当被戏弄。或受讥笑。"

"乃至叹言。奇哉此法。为诸过失。之所染污。"

"彼无智人。于此正法。及是法师。不能听受。伺求其短。谤言。污辱。生厌离心。舍之而去。"

。。。待续

面包小语:

今天看的这一句经文,主要是戏弄讥笑法师,而且还怪罪于佛法里面存在种种的过失。而有这些做法想法的人都是一些什么人呢?佛在经文里面为我们形容了,这些人都是缺乏智慧的人。

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一些行为呢?主要可以说都是一时之气,人云亦云的毁谤法师,毁谤佛法。我们要知道,佛陀在前面已经很清楚很明白的告诫我们绝对不可以找别人的过失,挑别人的毛病,尤其是在我们佛门里面。如果我们不遵守佛陀在本经的教诲,我们等于是在破坏佛法,身为佛弟子,我们怎么忍心来看佛法就这么毁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呢?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我们自己能否预言一个月后整个佛教界的情况?就面包自己本身而言,面包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啊!就算是一个星期,要面包预测可以说也是无能为力。那么我们冷静的想想,佛陀在几千年前为我们说了这部经,里面已经很清楚的描述了我们目前社会状况,这个的确是十分令人惊讶的事情。如果要有人说这部经是伪造的,那么伪造的人也不简单啊!因为这部经是在唐朝时候翻译的,距离现在都有一千多年了,那么我们自己要知道,是要相信别人的片面之词还是相信祖祖相传的经典了。

所以佛陀以及过去流传这部经典的法师大德都是大慈大悲,希望我们依照这部经典好好得来学习佛法。我们要知道,这部经典的状况在正法或者像法的时代都没有很大的作用,因为众生的善根福德都很深厚,都不会违背这部经的教诲。而弥勒菩萨大慈大悲,知道了我们这个时代众生的毛病,他老人家就为我们末法这些缺少善根的人请教佛陀如何在我们这个时代安稳无恼而得解脱,所以我们读了之后感动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句经文,我们要知道自己智慧并不高,对于我们眼前的各种情况我们总要守住这部经典的教诲,否则我们很容易就在佛门里面犯下严重的错误。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做一个选择,就是要相信祖师大德几千年
辛辛苦苦流传下来的佛经呢还是相信别人的片面之词?这一点希望我们自己都能够认真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0-2010 06: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

"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

。。。待续

面包小语:

当弥勒菩萨说完了这个比喻的时候,佛陀称赞弥勒菩萨这个比喻说得太好了!

我们看了这一句,我们心里面要明白啊!佛陀教育是一种高度艺术的教育。

前面佛陀为我们说出了不找出别人的过失,那么这个德行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呢?不只是不说别人的过失,我们看到别人做正确了我们要给予肯定!那么肯定最直接的行动就是赞叹啊!

所以我们读经,也要细心观察佛陀的一举一动,千万不可以疏忽了!那么这个赞叹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呢?不只是被赞叹的人受到鼓励,我们这些旁观的观众也可以认知到原来这个说法做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会好好的来学习!

反过来呢?如果我们天天都贬低别人、挑别人的毛病,那么我们自己首先会被烦恼所污染!这个怎么说呢?我们仔细冷静观察,一个天天说别人闲话、说别人是非、挑别人毛病的人一定充满了烦恼,这样子的行为首先就已经毒害了自己的清净心。那么对外面的话,被挑毛病的人心里一定不高兴,这样子是和别人结冤仇!而在旁边的这些观众纵然知道了某个人的过失,那么又怎么样呢?就算这些观众相信了这些话,那么对于观众本身并没有任何利益,反而还会被影响了他们的情绪。

所以,我们读经,一定要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行为上。底下的经文佛陀也为我们提供了标准,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的来遵守,真正的做一个如法的佛陀弟子,好好的来传承佛陀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0 06: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这时候又叫着弥勒菩萨,然后告诉弥勒菩萨说:“你应该要知道,有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又另外有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所禁止的。”

其实佛陀与弥勒菩萨这段对话是说给谁听的呢?是故意说给我们听的啊!

我们知道,弥勒菩萨将来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佛,他老人家的神通道力或者说知识学问已经是十分的高深,对于佛陀所说的这些席话,面包相信弥勒菩萨是明白的。

那么佛陀难道不知道弥勒菩萨明白这件事情,还要说给他听吗?其实这就是佛陀和弥勒菩萨的一番用心啊!这是他们故意说给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听的,希望我们听了之后能够分辨什么是佛所宣说,什么是佛所遮止的,否则我们在这个混乱且言论自由的时代根本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所以希望我们同学们都能好好的来学习这段经文,以不负佛陀及弥勒菩萨对于我们的一番苦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0 05: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他老人家首先就为我们说出,什么是正确的辩才。

第一个就是佛所宣说的,绝对是利益我们大众的,而且并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要我们生生世世都得利益。举一个明显又简单的例子,佛陀绝对不会要我们去欺诈别人的财物,因为纵然眼前骗得一点利益,但是来生后世一定会得到贫穷的果报,这样的话就与利益不相应了。

这个财物上的例子大家很容易懂,面包再举一个生活规范上的例子。譬如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学习佛法前日子还过得很轻松自在,而且对人也恭敬礼貌,但是学佛之后却怎么样呢?学佛之后拿着佛法的标准来看待别人,结果周围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坏人,尤其是自己佛门里面的同修都变成了非法,所以不但自己的烦恼没有减轻,而且还增加了许许多多对别人的成见以及批评之下所结的冤家。那么这样子看的话我们知道,这样子来学佛对不对呢?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话绝对与利益不相应,因为眼前没有利益,而且将来也不会有利益。

而这部经里面确确实实能够带给我们真实的利益。怎么说呢?如果我们照着前面经文里面的教诲,常常把自己放在比别人低的地位,而且不说也不去看别人的过失,那么我们现前就得到安乐自在,而且照这个方法去生活,学习佛法绝对一帆风顺,所以将来必定也得到利益。

所以正确的佛法绝对是帮助我们现前就得到真实的利益,并不是要等到来生来世,但是我们绝对要依照佛经里面的教诲来生活,这样我们才会体会佛法的真实利益。

所以今天读了这句经文,我们要慢慢体会“利益”这两个字,千万不要误会我们读颂几遍经文来世就能得利益,这样的话不但现前的利益得不到,来生也很难说。所以希望我们都能依教奉行,好好得来实践佛法,这样的话不但我们自己得利益,别人看到了仰慕我们的道德学问也会来学习佛法,那么就连别人也会在佛法中得到利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0-2010 06: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待续

面包小语:

这一句是说,佛所赞叹所宣说的绝对与法相应,而不会与法不相应。

这里的法指的是佛经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这一点就是佛所说的,依法不依人。一个人无论说得怎么样的厉害巧妙,如果与佛经里面的记载不相应,那么我们就不能听他的。

一切诸佛所赞叹的绝对是与佛经所记载的相应,这一点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所应该要知道的。所以在听别人解说佛法时候如果都没有依照经典来说,或者说佛经过时了,不合时宜了,或者说自己的境界比佛经来的高,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个人敬而远之,尊敬但是不跟他学习。我们学佛还是要自己老老实实的读经开始,那么才不至于给人欺骗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也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自己认识的佛法是不是依照佛经里面的理论方法来解读。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我们要好好反省,然后从今天起放下自己的妄想成见,好好的来读佛经,也无须去跟别人辩论比较,因为个人的生死还是个人自己的责任。我们如果有缘有机会能够帮助别人那么很好,如果没有缘分或者别人不相信我们,那么我们也随缘,希望来世自己有成就了再来帮助他。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努力成就自己,否则我们自己能不能够得渡都是一个问号了,怎么还有资格去帮助别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0-2010 06: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待续

面包小语:

我们学佛常常呢会自己迷失在一堆玄妙的佛理里面而自己却没有发现。所以今天这一句就很明确地教导及指示我们,佛陀说宣说的法绝对是帮助灭我们的烦恼而不会增长我们的烦恼,能够灭烦恼的“辩才”才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

所以我们自己要好好想想啊!我们自己学佛到底有没有成就呢?最容易观察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的烦恼是一天天减少还是一天天增加!最明显的例子就在于我们对于别人的平等心有没有生起来!因为我们知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能成佛。假如我们学佛了之后对于其他宗教徒并没有生气平等的心,反而天天在那边批评贬低别人,那么我们学佛可以说是已经违背了“平等”这个原则,而且也违背了“烦恼灭尽”这个道理。

也许有人要问了,我是为了维护佛陀的教育而这么做的啊!有什么错呢?
有一点我们就要认知的是,佛陀教育是以什么为中心呢?佛陀教育是以帮助一切众生为中心。假如今天我们的批评指责并不是以为着对方能够脱离苦难而说的话,我们就做错了。纵然我们说的是真正的佛法,正确的佛法,那么我们还是等于在破坏佛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但增长了别人的烦恼,而且也增长了我们自己的烦恼,这样就已经与佛陀的教育相违背了,那又何苦呢?

更加严重的情况是我们学佛不但连其他宗教都看不起,到了更严重的地步的时候我们连佛门里面的同参道友也看不起,那个就真的是所谓的学佛学到着魔了!为什么说着魔呢?因为已经与佛陀的教诲相违背了,所以等于是学成魔了!魔的教育就是希望我们烦恼日日增长,永远留在六道,这个叫着魔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自己心里面要明白,自己学佛到底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还是错误的方向。如果错误了,就应该马上改正自己的方向,好好的重新来学习佛法,这样学佛我们才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06: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待续

面包小语:

第四种佛所赞叹宣说的辩才就是与涅槃功德相应的辩才。涅槃我们在佛门里面常常听到,意思是不生不灭,也是我们学佛的人最终的目标。功德是所谓的因功而有所得,就是自己努力而得到的就叫做功德,换句话说,也就是靠自己努力而得到的。

那么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六道轮回的原因在什么地方了。

天道是修善业,人道是遵守五戒,阿修罗是以好胜心修福,畜牲道是愚痴,饿鬼道是贪心,地狱道是嗔恚心!

那么今天假如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还离不开这些业因,那么以后我们一定往这几条路上去。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如果我们在佛法里面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对方一定要听我的,那么其实我们在争论不休的当儿,已经与地狱道的业因相感应了,这一点就完全与这一句经文相违背了!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希望我们能够认真的反省自己的说话行为心念是与涅槃功德相应还是与生死过漏相应。如果发现自己真的错了那么就应该赶快回过头来,那么我们这一生学习佛法就真的没有浪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06: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待续

面包小语:

这时候,佛陀又再一次提醒弥勒菩萨,提醒弥勒菩萨也就等于是提醒我们,以上这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之所宣说赞叹的。

我们读了这一句,还是要冷静的观察,自己为人说佛法的时候,是不是遵守这四个原则,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我们从今天起马上就要改过。

我们要知道,佛法是不定法,所以佛所说的法都是根据当时个人的情况来宣说劝导,但是无论如何,佛所说的法虽然不一样,但是一定依照以上四种辩才来宣说。虽然依照这个四种辩才,但是因为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所说出来的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千万不能够搞乱了其中的道理,这样学佛才不会死于句下,就是一般所谓的读死书。

就拿阿罗汉来做例子。在正法时期,阿罗汉个个都在佛法上面勇猛精进,每个人守戒律都很严格,而佛陀知道这样已经偏离了中道,就如同琴弦一样,阿罗汉太紧了,所以佛陀开示阿罗汉对于戒律要松一些。但是我们这个时期不同!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大家都是好逸恶劳,而且都沉迷于欲望娱乐之中。如果我们把佛陀对阿罗汉的忠告套在自己身上,那个是大大的不合时宜。就好像拿治肚子痛的药来医头痛一样。

所以我们读经要小心谨慎,绝对不妄自尊大,还是要依照前面经文所说的,把自己当作狗一样那么低微的身份,那么我们在这个末法时代学佛才能真正得到安稳,得到利益。否则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地位放的太高,那么邪魔外道看到了就利用这一点再尽量恭维我们几句,把我们往上面推,久而久之我们自己就开始我慢心生起,我们学佛就得不到利益了。所以佛陀慈悲,为我们末法佛弟子宣说这部经,希望我们同学好好的来学习,以报答佛陀的恩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06: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接着又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出家的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居士以及在家女居士,如果要宣说佛法的话,那么应该要依照这四个标准来说。

我们要知道,佛门里面的四众弟子,我们也包括在里面了。如果今天我们想要为别人谈论佛法的话呢,我们一定要紧记佛所说的这四种辩才。

就拿第一个标准来说:“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第一个标准已经可以过滤掉我们自己许许多多没有用处的言论了。比如我们今天批评影射别人,那么虽然我们好像也用的是佛法,说的是佛学术语,那么请问我们自己是不是在演说佛法呢?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前面说过,减少烦恼的是佛法,增加烦恼的是魔法。今天我们引用佛学术语来批评影射别人,不但被批评的人烦恼,而且连我们自己批评别人时候也陷入了烦恼之中,而且我们引用佛学术语来批评影射,别人看到了会觉得佛法并不是和谐的,那么我们等于是在破坏佛法,毁灭佛法,这个罪过就严重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善护口业,尤其是在讨论佛法的时候,应该要以对方和别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只为自己的“行侠仗义”或者“不吐不快”而发言,否则我们违背了佛陀教诲还很可能自己一点都不晓得,这样来学佛就冤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0 05: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

。。。待续

面包小语:

接着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有相信顺从的心,就应该对于遵守这四种辩才的人当作佛或者老师一样来看待,而且应该对于遵守这四种辩才的人虚心的来学习。

这一句里面,首先佛先说出了对象是谁,是“善”男子及女人。那么善的标准是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有善的标准佛才劝他要这么做呢?

我们要知道,我们普通人最基本的根本就是佛门里面的五戒以及十善,由于篇幅太长,面包就拿里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十善里面的不嗔恚。我们仔细自己细细观察自己一天的起心动念,有没有讨厌一个人,不爽一件事。如果有的话,那么我们就已经不属于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了。

那么为什么这句话是对善男子善女人说呢?因为如果不是善男子善女人,相信这个人根本不会有信顺心,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遵守五戒十善的人,心肯定不能安定下来。一个人天天被烦恼所侵害,那么这个人就不能了解佛法里面所说的道理了。

而下面佛劝导我们要对于遵守上面所说四种辩才的人要存像对佛一样的恭敬心,为什么呢?那么下面面包就引用一个故事,希望大家看了能够了解到恭敬心的重要性!

有一个女人,那一个女人她非常虔诚的供养这个三宝。佛世的时候那个供养都是请出家人到家里边应供。那么她常常请一个老比丘,那个老比丘确实不懂得什么,吃的时候是蛮好吃的,吃过了这个开示是讲不出来的,但是那个女人对他是非常的恭敬,一再的请。要我们现在的话,你能够开示都不一定恭敬你,何况你根本的哑羊的一个,要我们看见了;她不,她非常恭敬。那么在这里请完以后求他说法,可是因为这个老比丘自己都不懂,他总推三阻四,总是推掉,她是一面恭敬的请,一面老推;他是愈推,她是愈恭敬。

  有一次以最好的这样恭敬请来,请来以后,请完了以后又请他说法,他这一下实在是难受得不得了,结果他想来想去想不出一句话,不晓得要教他说什么,结果看见那个女的,在那个地方下面跪在那听,而那个女的呢,因为她心里面没有一点点慢,愈来愈恭敬,总觉得我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她没有一点点用反方向去想,所以她跪在那里,头都不敢抬起来,心里面一直至诚恭敬的,一方面想自己那里不对,一方面缘想佛法。

结果那个老比丘看见那个人坐在那里,那个优婆夷这么虔诚的跪在那里,正好趁她看不见,偷偷地、轻轻的座上下来溜掉了,溜掉了以后,这个女居士还没注意到,她还是至诚恭敬的,只是觉得他为什么还不讲呀?总还有原因,她就是自己想,一再的想想,想的以前世间固然苦,现在求取佛法还是这么苦,还是毫无意义,愈想愈想跟法深入,越想深入。本来佛告诉我们什么?苦谛。平常是肤浅的一面,因为她的信心慢慢的清净了,所以跟烦恼不相应,愈来愈自己净化了内心,结果,开悟了!证了初果。

  她欢喜得不得了,再抬起头来一看,那个老比丘跑掉了,她感激,然后她就跑到僧团里面找那个老比丘,她要感谢他;结果那个老比丘根本不晓得这件事情,他逃回来了以后又见不得人,关起来就不愿意出去。

那个女人跑著去感谢他,他以为是他吃过以后不告而别有什么问题,她愈找他愈害怕,结果这个女人却是一定要找到他,结果后来找到了,找到了以后就说那个公案,那个老比丘听了以后无比的惭愧,发了大惭愧,结果那个老比丘也证果了。


那么我们可能要说了,我只尊敬自己的导师而不尊敬其他人的导师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的心对于一个人不尊敬却对另外一个人尊敬的时候,那么我们要想想,自己的尊敬是不是真的?这个里面有一个道理在,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自己细细去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10 07: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

。。。待续

面包小语: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些依照四种辩才(利益相应、法相应、烦恼灭尽相应、涅磐功德相应)的人当作佛一样的来恭敬学习呢?佛陀告诉我们了,因为这些人依照除了依照经典的教诲以外,而且也配合时机来帮助一切众生来脱离苦难,这个就等于是佛所要说的诚实之语。

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人说佛法,如果没有配合时机,那么对于我们说法的对象绝对没有好处,因为他都不能接受,那么我们说了不就等于白说吗?所以佛陀老人家都不能渡“无缘之人”,那么自己怎么会有能力来作这件事呢?

所以佛陀也十分有耐性,这一世你不相信,那么就等下一世,可是前提是什么呢?在这一世我们要培养善的缘分啊!你总不能这一世跟别人吵得面红耳赤了之后还期望下一世见面的时候人家会听我们的,这个道理我们自己要了解啊!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总是真诚恭敬的对待一切人,如果这一世有缘分,我们总希望每个人个个都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如果没有缘分呢,我们也希望这一世我们也结个善缘,下一世见面了,我们再一次学习佛法,见面了才能欢欢喜喜的一起学习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希望大家都能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学习佛法、讲解佛法的态度是不是有依照这四个标准。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共同来努力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1-2010 06: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又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人毁谤这四种辩才,说这不是佛所说的,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当然也不会尊重,而且也不恭敬。

我们读了这一句,我们要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这种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自己回首自己还没开始学佛之前,入佛门之前,可以说对佛法可以说是十分的恭敬,对于一切学佛的人都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点傲慢心。这一点我们可以观察一个虔诚拜佛的老人,尤其是教育程度不高的老人身上可以看到,虽然他们可能什么都不懂,佛经也不会看,但是他们对于一切佛经都是恭恭敬敬,对于一切法师居士也是恭敬,就好像前面经文所说的,当作佛和老师一样的看待。但是我们自己学了佛之后呢,这种恭敬的心逐渐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学越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别人不如自己,更严重的是还觉得别人是错的,只有自己是正法,是对的。

其实我们要知道,佛在觉悟之后说了一句话,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要保持着平等恭敬的心。当我们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已经陷入了烦恼之中。就拿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今天我们的心情不好,那么我们一定看什么都不顺眼,容易生气,反之,如果今天我们心情很好,那么相信一切事物在我们眼睛里面看,都变得顺眼了,也不容易生气。

所以无论正法邪法,我们都不去批评毁谤。因为批评毁谤正法或邪法,对我们和别人都没有好处,只有增加别人和自己的烦恼而已。如果不去批评指责,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别人接触邪法而不知道呢?

所以佛陀十分慈悲也有智慧,佛陀为我们说了这四种辩才,依照这四个标准,我们就能分辨出正邪,那么只要我们为大众说出这四个标准,相信大家都能分辨邪正,自己来做一个选择。如果他们还是相信邪法,那么也是个人的因缘,我们也不批评指责,也应该结个善缘,希望下次见面的时候,大家欢欢喜喜的,这个才有机会得到佛法的利益啊!

所以今天我们读了这一句,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佛陀的用心,希望大家都能断除烦恼,福慧日日增长,好好的学习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11-2010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这些人不但毁谤佛所赞叹的四种辩才,而且还以埋怨憎恨的心,对于一切诸佛所说的都要毁谤。因为毁谤,就把整个佛法破坏掉了。因为这个缘故,将来就往三恶道去了。

从这里我们要仔细的思考,自己是不是这种人啊!因为这部经是佛陀他老人家特别为我们这个时代众生所开示的佛经,我们要仔细的看,以免自己犯错了还不知道啊!

首先我们看“怨憎”这两个字,就是什么意思呢?埋怨憎恨。埋怨什么憎恨什么呢?其实埋怨憎恨的这个对象并不是重点啊!这句话我们要看清楚,佛陀告诉我们,“是人以怨憎故”,佛陀没有告诉我们埋怨憎恨的对象是谁,而是告诉我们,这个人因为埋怨憎恨这个情绪,所以才会毁谤佛法。所以我们要很冷静的观察,自己是不是有“怨憎”这个情绪,否则我们就很容易造下毁谤之罪。所以这一句话如果搞清楚了,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怨憎”这个情绪,因为如果有这个情绪了,心就不可能会定下来,心定不下来我们看事情就不会客观也不会冷静,那么我们毁谤别人的机会就十分的高了。就算我们是依照佛经来与对方争论,这个时候佛法也变成邪法,这里面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好好的去思考。

而因为埋怨憎恨的这个情绪主导我们造下了毁谤之罪以后,整个佛法就被我们破坏掉了,而破坏佛法这个罪绝对是三恶道的罪,这个绝对不是佛陀用来吓唬我们的。

我们知道世间的正人君子尚且都不会欺骗人,更何况是出世间的圣人。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过的是世间最底物质水平的生活,一天只吃一餐,晚上就在树下过夜,生活到最后终老临终的时候,还是在树下。假如说佛陀要欺骗人,那么他的目的何在呢?而且佛陀如果在四十九年说法说了一句谎话,那么大家对于整个佛法就会有疑问,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佛陀所说的话我们要相信啊!如果还是有疑问,我们也不要逼自己去信,我们可以抱着科学的态度,不要先去否定,我们可以存疑,然后慢慢去证实,这个是学习任何知识都应该具有的态度。并不是说我不认同,那么一句偏见的话就带过去了,这个对于我们自己的学习就成了一个大障碍了。

而为什么毁谤破坏佛法会堕三恶道呢?是不是佛陀要处罚我们呢?
我们要知道,就算我们伤害佛陀,甚至杀害佛陀,佛陀都不会忍心处罚我们的。而破坏佛法这个也不是佛陀要处罚我们而设的刑法,而是因果的道理在里面。因为佛法教导人的无不是希望我们断恶修善,来世能够到好的地方,至少在六道轮回里面不会到三恶道去受苦难。那么假如今天我们毁谤破坏佛法,就等于说断了一切众生学习佛法的这个机会,如果没有机会学习佛法,很多人就不明白因果道理而作恶,都到三恶道受苦去了。所以破坏佛法堕三恶道的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希望我们生起警惕之心,因为我们一个不小心就很可能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希望同修道友们小心谨慎,好好的来学习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1-2010 05: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告诉接着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善男子相信了前面经文所说的,而且想要从毁谤这个罪解脱出来,佛陀慈悲的开示,这些人不可以憎嫉人而对他所说的法也憎嫉,不可以人有过失,而对于他所说的法也觉得有过失,不可以讨厌一个人而对于他所说的法也一并讨厌。

这一点我们自己要十分注意啊!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我们一定要放下自己,总把自己摆在最低的位置,别人侮辱我们、欺负我们,我们都要忍耐,都要知道是自己的智慧能力修养不够,不能够感动别人。知道了这一点以后,我们怎么还会有讨厌别人、憎恨别人的这个心态呢?

佛陀十分慈悲的开示我们,为什么我们会很容易造下毁谤佛法的罪业呢?在这里就十分的清楚了!我们往往都是感情用事,因为讨厌一个人,所以无论这个人说什么,我们都不相信,都讨厌,都想尽办法来跟他作对。而往往我们讨厌的这些人所说的也不完全是错的,怎么样说不完全是错的呢?他们往往也引用佛经或者古大德所说的佛法,可是我们因为一时之气,总想跟他们作对,所以也想尽办法来跟他辩论,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容易上当了!就因为如此,造下了毁谤的罪业自己却还不知道,这个就冤枉了!原本想要护持正法却落得个毁谤正法,你说冤枉不冤枉呢?

我们知道现在这个时代充满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团体与宗教,他们都喜欢盗取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那么我们对于这些人要如何应对呢?其实这些人也十分可怜啊!他们自己也想做善,学习佛法,只是缘分不好,遇不到正确的佛法。他们已经很可怜了,我们怎么还忍心来责备他们呢?如果他们肯听我们的劝告,我们当然希望他们来学习佛法,但是如果他们已经迷惑在其中了,我们只能在心里面祝福他们,千万不要和他们起冲突。而且他们常常引用佛教的教诲,我们也不要意气用事与他们辩论。

我们要知道自己还是生死凡夫,我们的智慧还没达到佛菩萨阿罗汉圣者的地位,如果我们与之辩论,常常会自己造下毁谤佛法的罪业,所以我们只能够提供辨别佛法的标准,希望诸位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能够读到,那么样我们的责任也就完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10 05: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待续

面包小语:

佛陀接着又告诉弥勒菩萨,有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所不用的。第一个就是与“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我们要知道,佛陀的眼光看得远,佛陀他老人家总希望我们生生世世都过着好日子,所以佛陀所说的法是希望我们生生世世都得到利益,这个才是真实的利益。

打个比方,我们同学应该都有听过“三世怨”这个词。就好像有一个人以为,我平时多做善事,那么我学佛来做什么呢?反正我都是在做善事就对了啊?这样听起来是没错,但是我们如果细细观察人世间的富贵人家,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危险啊!怎么危险呢?我们仔细看看富贵人家如果不学佛,往往都会十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地位,而且更甚的是有些人会利用不法的手段来得到或者维持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在享福的时候不但不继续造福反而造作罪业。那么一旦福报享完了,那么下一世就堕到恶道里面去受苦了!

所以“三世怨”简单的说就是第一世修善,第二世享福不修福,第三世就堕恶道了。所以佛陀教诲就十分重要了,依照佛陀教诲,我们才能分辨善恶,知道因果。所以要是没有圣贤和宗教的教诲,谁能够自己分辨善恶呢?就拿中国的黑心食品来说,就是因为近代中国抛弃了古老圣贤的教诲,所以人才会自私自利,谋财害命啊!那么这些人都是属于有钱的生意人啊!可以说是有福报的人,但是就是缺少了圣贤教育,结果这一世不会修福才会干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多么可怕呢!

所以佛陀的教诲不但是要我们这一世得利益,而是生生世世都得利益,生生世世得利益,这个才是真实的利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应该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利益,也希望我们自己不会犯下“非利益”相应这个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0 06: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待续

面包小语:

第二个违背佛陀教诲的辩才就是与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我们自己要十分冷静清楚的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不但是人心已经开始不善良,而且我们的智慧也是十分的愚钝,这个是佛经上面都有提到的,佛经上都说末法时期的人善根福德都开始减低,这个是身在末法时期的我们要注意了解到的一桩事情。

所以我们读经要不要直接去读颂深奥难懂的经典呢?
相信大家都听过百喻经里面建三层楼的故事,有一个富翁看到别人的三层楼十分漂亮,所以就叫工匠建筑三层楼。但是这个富翁告诉工匠,我第一第二层不要了,我只要第三层!我们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可能会哈哈大笑,但是笑完了之后我们要知道,我们很可能自己就是这种人啊!

故事里的第三层楼指的是深奥的佛法境界,但是这个境界一定建立在基础的佛法上面。基础的佛法是什么呢?断恶修善,持戒啊!如果没有这个做基础,老实说,我们学一些深奥的佛法等于是直接在建第三层楼,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此地讲的基础并不是“我看过这些五戒十善基本的经典就可以了”!我们要真正的把他们落实了,当我们因为实践戒律以后,我们的心自然就定了,这个时候才慢慢能从比较深的佛经里面得到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三学啊!如果佛经只是当作世间学问来读,那么我们永远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就好像读了很多烹饪的书却从来没有下过厨一样,顶多与别人讨论两句,也是得不到利益。

所以我们读经,千万不要自比佛菩萨境界,以为戒律不重要了,还可以辱骂佛菩萨了,这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这里的与法相应绝对是与佛门的基本法为准则,否则我们就沦为只要第三层楼不要第一第二层楼的愚人了。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学习与实践佛经的基础法,因为这个是我们凡夫学佛到佛菩萨境界都应该遵守的法则,绝对不能因为自以为是而疏忽了,这个基本法是我们待人处事重要的方法,希望我们共同来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3:55 PM , Processed in 0.20010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