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fcthow

创价学会(SOKA GAKKAI)算是佛教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0-2007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凯子 于 12-10-2007 10:14 AM 发表
日莲法师十六岁在清澄寺(天台宗寺院)出家,至三十二岁为止,往来于日本当时的政治中心镰仓,以及文化学术中心的京都等地,访遍延历寺、园城寺、金刚峰寺、天王寺等各大寺院,读尽所有经典,而立日莲宗。

请 ...

那些基督教的牧师也说他们读完整部大藏经,以认真看待圣经的方式看到大藏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0-2007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2-10-2007 05:42 PM 发表
经历十界只是述说心念的转变。修行深厚的话,应该只有经历五界了吧?


看你要怎样想

五界?

哪五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7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12-10-2007 06:10 PM 发表


1)你们的教育是否提倡:无我,无常,苦?
2)你们是否把佛法当成一艘筏?
3)你们是否认同四圣谛,缘起法?
4)你们的修行是否导向减少对五蕴的贪欲?
.


1.可以解释"无我,无常,苦" 的定义吗?
2. 请问你对"一艘筏"的定义是什么呢?
3. 请问你对这"四圣谛,缘起法"的定义是什么?
4. 请问"对五蕴的贪欲"是指达到什么镜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7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陈 于 12-10-2007 11:20 AM 发表


谁闻法华成佛?

法华经是否示成佛之道?三藏圣典是否示成佛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7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ene258 于 10-10-2007 01:45 PM 发表

创价学会会员每天早晚2次的勤行,都会为祖先们做出最高的回向。
而不只是形式化的上上香。

华人文化中的上香 被说成形式化,这个正是一神教批评我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7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12-10-2007 07:49 PM 发表

华人文化中的上香 被说成形式化,这个正是一神教批评我们的。


好久不见,在其他版位的。

谁批评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10-2007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ene258 于 5-10-2007 02:18 PM 发表


嘻嘻,

其实日莲大圣人对创价学会会员的意义,
和其他佛教徒对佛陀的意义,
是有很大的分别。

大致上,一般佛教徒认为膜拜佛像就是修行佛法的一种方法,
希望膜拜后佛陀能够保佑。

但创价学会会员是不会膜拜日莲大圣人的圣像,也不会祈求日莲大圣人保佑。
基本上,创价学会会员只是把日莲大圣人当作老师,
学习的是日莲大圣人的佛法教义和他的精神。

所以学会和一般佛教徒最大的分别是
创价学会不拜佛,学会没有崇拜佛像,
没有拿佛陀,日莲或任何佛像来膜拜。

简单来说,
创价学会强调学习,修行佛法。
就是信,行,学。


在佛像前礼拜被称为“膜拜佛像”,一般上,有正知的佛教徒不会认为自己在拜佛像,偶像。外道就常说佛教徒拜偶像。
佛像的设立,是象征。礼拜是尊敬。日本人向其他人鞠躬,我们不会说他在膜拜那个人。国庆庆典的升旗礼,我们站立表示尊敬,我们不会说我们在膜拜国旗。偏偏佛教徒在佛像前礼拜,却变成膜拜佛像。
法华经。普门品中,称名求救,是否是祈求?
我还记得很久以前这里有位SGM 会友,说她害怕考试不及格,唱题祈求御本尊希望及格。
在佛像前献供礼拜,是很多大乘经典的内容。包括法华经,也提及立佛像。
日莲系的信徒在于御本尊前献供,我们可以说你们在给纸张毛笔字吃东西,闻香,光明吗?

献供礼拜,是情感上的表达。
将一般华人信仰的求佛拜神心态当成其他佛教宗派的心态,是不明白还是认为根本就是一样的?
南传的礼拜-以最高贵的额触脏的地面,以双掌触“佛之脚”,是尊敬。印度人认为额头高贵,脚是脏的。以手以额触脏的地和脚,是印度人表示最高尊敬的方式。现在还有印度人这样触父母长辈的教。

北传-伏地后翻掌,表示以双掌接佛之足

藏传-五体投地,表示完全的皈依

礼拜是修行的一种方法,不过不是每个人都会在礼拜时有你的那一句“希望膜拜后佛陀能保佑”。

佛教徒也没有将佛变成神或什么,我们念的还是南无本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7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tin_268 于 12-10-2007 07:56 PM 发表


好久不见,在其他版位的。

谁批评你们?

这里的你们是指 上香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0-2007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12-10-2007 08:16 PM 发表


在佛像前礼拜被称为“膜拜佛像”,一般上,有正知的佛教徒不会认为自己在拜佛像,偶像。外道就常说佛教徒拜偶像。
佛像的设立,是象征。礼拜是尊敬。日本人向其他人鞠躬,我们不会说他在膜拜那个人。国庆庆典的升旗礼,我们站立表示尊敬,我们不会说我们在膜拜国旗。偏偏佛教徒在佛像前礼拜,却变成膜拜佛像。
法华经。普门品中,称名求救,是否是祈求?
我还记得很久以前这里有位SGM 会友,说她害怕考试不及格,唱题祈求御本尊希望及格。
在佛像前献供礼拜,是很多大乘经典的内容。包括法华经,也提及立佛像。
日莲系的信徒在于御本尊前献供,我们可以说你们在给纸张毛笔字吃东西,闻香,光明吗?

献供礼拜,是情感上的表达。
将一般华人信仰的求佛拜神心态当成其他佛教宗派的心态,是不明白还是认为根本就是一样的?
南传的礼拜-以最高贵的额触脏的地面,以双掌触“佛之脚”,是尊敬。印度人认为额头高贵,脚是脏的。以手以额触脏的地和脚,是印度人表示最高尊敬的方式。现在还有印度人这样触父母长辈的教。


赞同这一段

我不会说你是拜偶像

以常理来解释,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0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tin_268 于 12-10-2007 07:45 PM 发表


1.可以解释"无我,无常,苦" 的定义吗?
2. 请问你对"一艘筏"的定义是什么呢?
3. 请问你对这"四圣谛,缘起法"的定义是什么?
4. 请问"对五蕴的贪欲"是指达到什么镜界呢?


1) 可以解释"无我,无常,苦" 的定义吗?
五蕴不断变化,所以无常,
五蕴无常,所以苦,
五蕴无常及苦,所以非我,无我。

2. 请问你对"一艘筏"的定义是什么呢?
凡夫因为执著五蕴,贪爱五蕴,所以被五蕴牵着鼻子走,因而掉入无止境的生死轮回,
佛法就是一艘筏,让众生解脱被五蕴牵着鼻子走,解脱无止境的生死轮回,
如果解脱了被五蕴的影响,不再对五蕴生起贪欲,就应该舍弃佛法,因为佛法也是五蕴的一部分。

3. 请问你对这"四圣谛,缘起法"的定义是什么?
苦:五蕴无常,所以苦,
集:对五蕴产生无明贪欲,所以缘起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灭:解脱了无明,不再认为五蕴有我,常,乐,
    见苦,知苦,也能离我见,离苦
    因此,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道:知道如何断无明贪欲的方法,也就是灭苦之道,
    只要对五蕴生厌,时时刻刻不放逆,离我见,就是在灭苦之道。

缘起法:此生故彼生

4. 请问"对五蕴的贪欲"是指达到什么镜界呢?
五蕴包含了:
色:物质,四大等
受:感受,包括了身受和心受
想:头脑所能了解的思想,有些是自己控制的思想,有些是惯性的思想,有些是无法控制的思想
行:行动意识,包括了身行意和心行意等
识:所有能够被了解的,眼识,耳识,鼻识,。。意识,观念,哲理,佛法,魔法等

你们是否也是针对断五蕴的贪欲而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13-10-2007 02:19 AM 发表


你们是否也是针对断五蕴的贪欲而修行?


明白

我們的修行是一樣的。。。

心裏的富足與領悟是很重要的。

你贊同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3 ktin_268 的帖子

心中存有什么心念就去什么界,修行深厚的,就时常光顾他想要去的地方。
心灵的富足的确重要,但是我们怎么去判断心灵是否富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3-10-2007 08:33 PM 发表
心中存有什么心念就去什么界,修行深厚的,就时常光顾他想要去的地方。
心灵的富足的确重要,但是我们怎么去判断心灵是否富足呢


你心中有答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tin_268 于 13-10-2007 03:48 PM 发表


明白

我們的修行是一樣的。。。

心裏的富足與領悟是很重要的。

你贊同嗎?


不管我们修习那一种法门,我们都要把五蕴看成非我的,执著五蕴不放,就会轮回。

如果我们的修行是一样的,代表我们都是努力对治对五蕴的贪欲。

以上这一点很重要,接下来就是搞清楚什么是五蕴,
只要了解了一切法相都是五蕴所幻化,本性不实,空的,我们就容易办了,
因为知道敌人的藏身处。

您问我赞同:心裏的富足與領悟是很重要的。

我只看到心只是五蕴的产物,一个能想,能思考,能意行的精神体而已,
既然心只是五蕴的一部分,心不管多富足與領悟多少知见,都是五蕴的想和识而已,
如果您贪爱这些心裏的富足與領悟的知见,就是执著五蕴不放,
最终还是逃不出五蕴的影响,受它迷惑而不自知,千万要小心。

所以,如果要解脱轮回,成佛菩萨或是阿罗汉,心里的富足與領悟,并不重要,也不能究竟,
最重要是能抓紧法住智,也就是能帮助断五蕴贪欲的思考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14-10-2007 01:00 AM 发表


.


仓之财不如身之财,身之财不如心之财。

外面的钱财不如身体健康来得重要,身体的健康不如心里的富足重要。
累积心之财才是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4 ktin_268 的帖子

如果,都说心中有答案,那么答案总要让众人有所依循,那么到底如何衡量心中是否富足呢?
富足也未必是喜悦。

愿闻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0-2007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说过一种比较简单的辨别方法:
心中富足的,能够于一切恐惧中,安然自在,于一切困境中,冷静判断,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喜悦快乐,于很多人相处的时候,欢喜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8 o1j2m3 的帖子

我赞同你的想法

我也赞同,在面对种种人生的苦难,解决了苦难后,当下,感恩所有
感谢,因为这种种的喜、怒、哀、乐,我成长了。

这,也是喜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9 ktin_268 的帖子

这是很好的观念,不过也要记得,法华经的翻译也必须要正确。
因为看到许多人乱翻译法华经,连文言文的排法也没有考究就注释了,就只是不太认同这一点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4-10-2007 02:28 PM 发表
这是很好的观念,不过也要记得,法华经的翻译也必须要正确。
因为看到许多人乱翻译法华经,连文言文的排法也没有考究就注释了,就只是不太认同这一点而已。


哈哈哈。。

这就是, 很多人, 不鼓励, 在看不见对方的情形下,解释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2-2025 07:49 PM , Processed in 0.11411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