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anfo

《净业三福》,大家做到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0-2014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因力緣力是學佛的第一門

《淨影疏》,就是說這本疏上所說的,「因力緣力,為第一門,起修所依。過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為因力。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名為緣力」,這個解釋得很清楚。

什麼叫因力?因力緣力是學佛的第一門,也就是第一個依據。沒有因力、緣力你就不能入佛法,凡是入佛門的,都有因、都有緣。

因,過去生中所造的,你看過去所修一切善行,這一生遇到了,你歡喜,你能接受,這是因力。

過去生中沒有學過,他根本就不相信,你怎麼勸他,他也不會接受,他說這是迷信。對於這樣的人,這樣人他沒有因,我們給他種因。

種因怎麼種法?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聽進去,這就是因,落在他心裡頭就變成種子。不要看輕這個種子,這個種子到來生後世他就入門了,他就真肯修,就靠這個。

所以,對一切沒有善根福德的人,我們要給他下種子,他看到佛像、聽到佛號,都是有種子。   

所以我在早年,那時候剛出家沒多久,參加李老師的大專佛學講座,認識很多這些大學生,他們學佛的。那個時候學佛還不好意思,偷偷的學,怕人家說他是迷信。

我就勸他,自行化他功德無量,不要怕人,應該叫同學們知道你們在學佛。用什麼方法?手上戴個念珠。同學一看,你學佛的。你看,那個佛印象不就下去了嗎?你度多少人!

我說你們的課本,書本上,不都寫個名字嗎?別寫名字,寫阿彌陀佛。你擺在書桌上,同學一看,阿彌陀佛。你看,他又看到了,又還念一聲。要知道你做的真的好事,你幫助那個人種了善根,將來這個善根就幫助他成佛。他將來生生世世修行證果,因在你這裡種的。怕什麼?這個方法教了很有效果,所以學校將來學佛的人是愈來愈多。   

我們這些年能夠在全世界展開旅遊講經教學,都是靠這批學生,沒有這批學生,我們在哪裡認識人?跟哪一屆都不往來,沒人認識。李老師大專佛學講座辦了十幾屆,我參加了十一屆,以後繼續還有辦,我就沒參加了。這十一屆裡頭,就認識了好幾千人。

道安法師在台北辦了個大專佛學講座,北部的,請我去做總主講,我教了四年,又認識了一大批學生。這兩個講座合起來,十年大概我認識的學生總有將近一萬人。

這些學生當中,很多以後畢業了到國外留學,在國外拿到學位,在國外工作,分散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那什麼?那就是我的緣分,他們一知道我到國外去了,都跟我聯絡,請我去講經。要沒有這個緣,我到哪裡去找?出家隨緣不攀緣。這個同學知道了,他會跟那個同學聯繫,所以我就周遊列國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一九集) 2012/7/10  檔名:02-037-0419
http://edu.hwadzan.com/yplay/7jsX2sYQ-bI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10-2014 12:22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1-2014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什麼是真正的自愛?

【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對於這個事情要看破,人與人之間業力不一樣,夫妻有時候還吵架。現在離婚很平常的事情,古時候沒有聽說過離婚,離婚那是非常大的大事,說明什麼?說明那個家家教有問題,怎麼會出現這種事情!

婚姻是非常隆重的,人生第一樁大事情,考慮非常慎重,結合在一起就是百年和合,哪有分離這樁事情!

現在的婚姻是兒戲,人對於人倫完全喪失掉,所以現在最嚴重問題是什麼?人不知道自愛,不自愛就決定不會愛人,人自愛決定會愛別人。

早年我跟方東美老師,他常常告訴我,學哲學的人,這個哲學你能夠到達什麼程度,完全看你的愛心。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沒有愛心的人不能學哲學。

愛自己,愛自己實在是為了愛別人,為別人做出愛的榜樣。所以什麼都得從自己著手,幫助別人先愛自己,愛自己才能夠發憤,佛家講的精進,求智慧、求道德、求能力,為什麼?為大眾服務,這服務是無條件的,這個服務是不求回報的,這真正自愛。

人與人的關係,大乘佛法講是一體,比一家還要親,是一體。

人要自愛,他的生活一定謹慎,他要保養他的身體,為什麼?每個器官都要愛護。暴飲暴食傷害身體,傷害腸胃,這就是不自愛。

中國古人講,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為什麼?睡眠的時候,讓你的腸胃有休息的時間;晚上吃太多,它還得工作消化,你就不愛惜它。所以對我們五臟六腑都要愛惜,不能讓它有過分的工作,現在的人不懂這個道理。

古人說的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語不慎,不知不覺得罪別人,結下冤仇不知道,到知道的時候來不及了;飲食不懂得節制,傷害身體。

現在這些沒人教,在從前家庭老人都教,老人經驗豐富,所以家人在一起都學會了,都懂得,這養生的一些知識都有,現在沒有了。

現在人可憐沒有家,從前有家有教,家沒有,教也沒有了,人真的是自由、解放。人到自由解放的時候,最後跟禽獸差不多,禽獸沒有家,自由解放。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是人接受教育,禽獸沒有接受過教育。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六集) 2012/7/18  檔名:02-037-0436
http://edu.hwadzan.com/yplay/WMC9mNwMOo0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1-2014 12:5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牽著我的手
我們都像小孩般,很容易迷路
走在娑婆的旅途,總看不清楚
一直跟著輪迴轉,感到很無助
娑婆世界的迷惑,何時才能擺脫
  佛陀誕生在娑婆,是來度眾生
指引迷惑的眾生,走出這迷霧
如今佛陀雖不在,佛法依然在
奉行佛陀的教誨 就像佛陀牽著我的手
  讓佛陀牽著我的手
為我指引迷路
有佛陀明燈伴著我
不再感到無助
  讓佛陀牽著我的手
帶我走出迷霧
有佛陀明燈照著我
走向那彼岸的路
讓佛陀牽著我們的手
走完人生的旅途
慈悲的佛陀微笑著
在那彼岸等著我
唱:李佳寧 詞/曲/編曲:許俊華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2014 12:32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14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會夢醒

世間紅塵夢,幾人能看透。漂泊輪迴路,浮沉在夢中。
人生似夢,夢似人生,難分清。這場夢不知何年何月才甦醒。
六道輪迴苦,佛陀最清楚。唯有離六道,才是得解脫。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得覺悟。這場夢唯有勤修佛法能覺醒。
有一天夢會醒,不再徘徊夢幻中。學佛之路有成果,這就是真解脫。
有一天夢會醒,不再輪迴六道中。往生淨土了生死,這才是真解脫。

李文發監製,許俊華、李志東製作
新加坡淨宗學會 2006年出版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12-2014 12:1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14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12-2014 01:05 AM 编辑

知足是幸福

多少人在今天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殘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對饑荒,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還活著是種幸福,有健康是份禮物。飽暖時要懂知足,有家歸應感滿足。
要知足才會幸福,會隨緣路更好走。順境時不起貪念,逆境時不起憎恚。
多少人在今天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殘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對饑荒,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人生本來就是苦,不知足只會增加痛苦。最後總會發現,原來平凡就是幸福。
還活著是種幸福,有健康是份禮物。飽暖時要懂知足,有家歸應感滿足。
要知足才會幸福,會隨緣路更好走。果報現隨遇而安,種善果念彌陀。
知足就是幸福。

詞/曲/編曲:許俊華 唱:李佳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2014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4-12-2014 12:35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真正學習的祕訣

真正學習的祕訣,中國人知道,外國人不知道,外國人是廣學多聞,中國人是一門深入。乍看好像一門深入比不上廣學多聞,但是到後來的結果你才曉得,原來一門深入超過廣學多聞太多太多了。


廣學多聞,他所沒有聞的他不知道,他一生所學、所聞都有限。可是一門深入開悟了,他沒有學過的東西他都知道。他悟了,他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沒有一樣不知道。

真的是上帝的智慧他得到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這是什麼?聖人,轉凡成聖。

人人都可以轉凡成聖,為什麼?心性是本有的,大徹大悟是本能,不是說某個人有、某個人沒有,不是的,一切眾生平等平等。

問題,總在遇緣不同,你要是遇到聖人,你就成聖,遇到佛菩薩,你就成佛菩薩,都在遇緣。

所以佛法,因、緣、果、報四樁事情,它只講一樁,講緣,它不講因。講得好,緣太重要了,緣可遇不可求。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四一集) 2012/7/23  檔名:02-037-0441
http://edu.hwadzan.com/yplay/BV_lpQJmoi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2-2014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12-2014 06:20 P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福從哪裡修?

《觀經》中講的,「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為勸也」,這一句完全肯定了學佛是求慧、求福。


福慧兩者,先求福,後求慧,沒有福,哪來的慧?中國古諺語有所謂「福至心靈」,這個人福報現前,聰明了,不糊塗了,福報現前了。所以不能不重視修福。

福從哪裡修?孝親尊師,福的根。世出世間福報的根在孝親尊師。現在沒有了,沒有人教了,變成全世界人都沒有福報,都沒有智慧,所以才有動亂,才有災難。

古聖先王稱聖、稱明,明君、聖帝,他明在哪裡?聖在哪裡?他知道福慧,他教化人民修福、修慧,這個人就是聖君、就是明王,這是好皇帝。

不知道教人孝親、不知道教人尊師,這個問題嚴重了。這個到最後的結果,不但國家被消滅了,這種族都滅掉了,叫亡國滅種,這多可怕。   

我們這一生可以說是最幸運,最有福慧。這個福慧與世間的富貴沒有關係,這是大福、大善,我們遇到佛法,我們遇到經典。

我們在經典上花了很多的時間,用了很多的功夫,搞清楚、搞明白,我真相信了,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法身遍虛空法界,阿彌陀佛的報身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應化身無處不在,有緣就現身。

我們盡有生之年,一心一意修淨土,我們這一生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

輪迴,十法界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想再搞了,到此為止,不再搞這個。萬緣放下,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所以《觀經》最後第三福,第三是大乘。大乘裡頭第一句,發菩提心。第二句,深信因果。

這個因果是什麼?不是普通因果,專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講別的。

信願持名是因,往生淨土是果,對這個深信不疑。這樣的人就是大乘教上常說的根熟眾生,這個人根熟了。根熟,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沒有不成佛的道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二集) 2012/8/16  檔名:02-037-0472

http://edu.hwadzan.com/yplay/bXA5Ncoh3G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015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1-2015 12:22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要求六和敬,先從自身做起。

這個和,簡單的說就是六和。不要求別人跟我和,我要跟別人和,六和敬就現前了;要求別人跟我和,永遠不會和。


聯合國調停這個世界的爭端,幾十年沒有辦法調得好,原因是什麼?都是認為對方不跟我和,從來沒有想到是我要跟對方和,和平才能實現。對方不跟我和,我跟他和,和平就能實現了。他不跟我和,我也不跟他和,這就對立了,永遠不可能有和平實現。

中國古聖先賢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都沒有做反求諸己的功夫。

我們想和諧,有沒有反省我有沒有跟他和的這個心願?先有心願,然後有方法。打我不還手,罵我不還口,和平就降臨了。

這個裡頭真正的道理世間人看不懂,佛菩薩懂,佛菩薩有能力看三世因果。

所以有人說佛不能學,佛太軟弱了,學了佛人都會吃虧了,這能學嗎?打我、殺我都不還手,隨他打、隨他殺,哪有這種事情?這不太懦弱了嗎?如果看到三世因果,你就明白了,他這個心慈悲。受別人毀謗的,受別人羞辱的,受別人陷害的,受別人障難的,菩薩知道那是消業障。

你被人殺了,業障全消了,來生怎麼樣?來生你的福報更大,智慧更大。到哪裡來?可能就到那個富貴人家去投胎,他經營一生,到最後全部給你。這是看到因果的人明瞭,沒有奪去,他最後全部給你。

他經營得更好,到最後他死了,他死了墮三途,為什麼?他造的罪業重。你死了之後,做他的兒子、孫子,他家那個產業全部給你了。有沒有搶去?沒有。

這個深的事實真相一般人看不懂,一般人要抵抗、要對打,對打兩面都造罪業。所以你真正了解,佛菩薩高明。也就是說,這個財命裡頭是你的,別人搶不去,你放心。你被他殺了,他還沒有搶去。除非你自己捨了,你自己要沒有捨,它就是你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八七集) 2012/8/24  檔名:02-037
-0487
http://edu.hwadzan.com/yplay/__f4ZjVIws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015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1-2015 12:54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專精修善

這段經文「乃如來普勸聞經之人專精修善」,我們先看這個文的大意。


佛叫著大眾,『汝等』,這個汝等包括我們現在在內,我們今天展開經卷讀到經文,都是這一大會的聽眾。

『得佛經語』,這專指《無量壽經》。得人身,聞佛法,能夠聽到《無量壽經》,這是無比殊勝的緣分。就像佛在《彌陀經》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

縱然像張善和那樣的往生,他這一生當中沒修善,殺牛為業,屠戶,臨命終時一念回心,你看,地獄相就消失了,看到佛來接引。好像這太容易了,世間哪有這等的事情?其實我們肉眼凡夫不知道,佛在大乘經上說過,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皆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只是這一生沒有遇到佛緣

張善和在臨終最後那一念遇到了,就把他無量劫的這個善根引發出來,還是得到無量諸佛的加持,生生世世修積的善根起作用了,他能往生。

我們今天知道有這麼回事情,一定要『尊聖敬善』,這四個字非常重要。

我們一定要知道,佛經上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話,沒有一個字是假話,我們要珍惜。

對於這個經要『熟思惟之』,怎麼「熟思惟」?多讀,多讀自然明白。不明白的地方不要去想,愈想都想錯了。我們去想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

我們不想它,只讀它,一遍一遍的讀,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意思自己跑出來了,這是真的。這是感應,我們用真誠心去讀它就會有感應。

從感應當中可以知道自己善根的厚薄,有人讀三、四十遍就有悟處,意思就出現了;有人要讀二、三百遍,意思才出來。這就是各人善根不一樣,善根厚的,二、三十遍就明白了,善根薄的要念三、四百遍,都不錯,都能把善根念出來。

古人定的一般標準,普通人的標準,千遍。明白了,意思明白了,就要『各自端守』,這佛說每個人,每個人應當要端守,端是端正,把它守住,依教奉行,終身不能懈怠。   

我們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心態決定是尊聖敬善,所以孔夫子求學的心態是我們的榜樣。夫子一生求學,「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個態度好,這就是老實。

你說什麼叫老實?孔老夫子這就是老實。老實人守本分,沒有創造、沒有發明,這就老老實實。對古聖先賢東西信,這個信就是敬善,你要不尊敬,你就不會相信,你真正相信,一定是敬。內心有這敬,對人尊重,尊重聖賢,禮敬一切善行,看到人行善生歡喜心。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七集) 2012/8/19  檔名:02-037-0477
http://edu.hwadzan.com/yplay/DqiTWfPrsG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15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2-2015 12:29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疑惑是菩薩最嚴重的障礙

我們今天遇到了,今天遇到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是疑惑。

大乘經教上佛說,疑惑是菩薩最嚴重的障礙,精進是菩薩第一善根。我們有障礙,善根不現前,所以這信多重要。

中國古德說信,信是五常德行的基礎,如果人到沒有信,不講信用了,前面全都沒有了,就是仁義禮智全沒有了。

仁義禮智信好比是五層大樓,最下面一層是信,最下頭沒有,上面統統毀掉了。

這個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要常常謹慎,不要認為騙人有什麼關係,這也沒什麼大傷害。隨隨便便欺騙別人,五常沒有了,那你是什麼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

雖然是個人的樣子,佛菩薩不認為你是個人,諸天不認為你是個人,鬼神也不認為你是人,你只是有人的軀殼,沒有人的資格,你說這多嚴重!   

修行從哪裡學起?從不妄語始,這是真正的實德,真實的道德。

五個字都是道德,心裡頭有五個字,這叫道,行為上有五個字這是德。你真正得到什麼?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五個字都具足。

這五個字就是五戒,跟五戒應對,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淫欲,智不飲酒,信不妄語。所以五戒是做人的基礎,一個人一生都能守住五戒,來生不失人身,來生必定又到人道來了。也就是說明,五戒跟中國的五常是六道裡頭取得人道的條件,這個業叫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這五個沒有了,人道資格就失掉了。

那你得想想,貪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傲慢懷疑是阿修羅、是羅剎。

我們學佛,高等的、深一層的我們不了解,沒有那麼大的智慧,這個淺顯的清楚。清楚就常常想,我來生到哪裡去?換句話說,我想求生極樂世界,這五個條件要不要具足?真正具足仁義禮智信,念佛求生淨土,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

可不可能往上提升?有可能,但不一定。為什麼?因為我們人不是這一生,有過去世,過去生生世世累積善根福德因緣很深厚,到極樂世界就提升了。

這個我相信一般人是大有可能,你聽到這個法生歡喜心,就證明你有善根福德因緣,大有可能。

所以基本的這個五條叫根本戒,沒有這個不是佛弟子,沒有這個不是聖賢之徒,徒就是學生。

中國古時候念書人都以自己作聖之徒,聖是指孔孟,我做聖人的徒弟、聖人的學生,如來弟子、彌陀弟子,這五個字沒做到,這行嗎?這五個字沒有做到,換句話說,人身喪失掉了,那就要看你哪個煩惱重,貪瞋痴慢疑。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一0集) 2012/9/12 檔名:02-037-0510
http://edu.hwadzan.com/yplay/YYq2bGvmAl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2015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2-2015 12:46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和尚慈悲開示:每天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三次,看作是《無量壽經》的總結。

海賢老和尚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我們非常尊重他 、禮敬他。


他走,去年走的,一百一十二歲。一生修苦行,持戒念佛,沒有讀過書,出家之後師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像鍋漏匠一樣,這句阿彌陀佛沒有任何障礙,工作的 時候可以念。

他的工作是苦工,開墾耕地,他一生開墾耕地有一百多畝,每天都在田裡面工作,所以一面挖土一面耕種一面念佛,他說於念佛不妨礙。

一百一十二歲還上樹,爬到樹上 去摘柿子。有信徒到他的小廟來,他就取水果,自己用個小樓梯爬到樹頂上,一百一十二歲 。

一生沒有人照顧,自己洗衣服,自己燒飯,自己照顧自己,一百一十二歲。對這個世間絲毫不沾染,吃的是苦,穿的是補,那衣服都是補丁補出來的,一般人不能忍受他的生活,他過了一輩子。走的時候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自在往生。往生之後,給他入殮的時候全身柔軟,比活的時候還要柔軟。

看了這個光碟,就曉得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老人一生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也不知道。


一句佛號原來就是一切諸佛的名號,一句佛號也就是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 一切經教,全在這一句佛號中。

這句佛號必定得生淨剎,圓滿無上菩提,真正不可思議。他是我們現代人,給我們做模範的、做榜樣的,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

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 ,他表現在外面一副歡喜相、喜悅相。他的勞作一天不休息,相是歡喜相,沒有覺得很累,沒有覺得很痛苦。


為什麼?工作的時候他沒有我,忘我、無我。有我就累;無我,工作再多 誰累?沒有人累。所以他工作再多,工作量再大,時間再長,絕對沒有疲倦。

人家讚歎他身體好,從外表看,不知道身體為什麼好,不知道,那個好就是萬緣都放下就好。你的身體不好,你萬緣一樣也沒放下,道理在此地。

老和尚一生沒有特別保養,沒有吃補的東西,沒有 ,所吃的都是自己種的。我們要細心觀察,要多多的去看,慢慢你就會覺悟,你會體會到。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示現,給淨宗學人做最好的榜樣 ,給誰?給我,不是給別人,我們看了直下承當,這就是教我的,與別人不相干。誰看到誰能夠直下承當,他就得利益。


我不想別的,我只想往生。世間生活苦一點好,為什麼?沒有留戀,如果生活太好了不想走。情執很重,財色名利都能夠留住眾生在娑婆世界、在六道輪迴,你能夠擺脫你才能夠離開,你才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我們在這光碟上看到信息,我們得到很大的安慰,從這個光碟上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固我們的願心。這個碟要看,跟普通往生的人不一樣,別人往生都有病,都有助念,他是什麼都沒有。

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所念的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 。不能包容,不能容忍,喜歡批評,所以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


海賢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念佛,他是累積沒有流失掉,這個功德多大。

我們是一面念一面丟掉了。貪瞋痴慢疑五毒具足,起心動念很容易、很自然的都想到損人利己,這就壞了,這就造三惡道的業,自己不曉得,有意無意天天在造,功德累積不住。

念佛的時間少,造業的時間長;念佛的力量薄弱, 造惡的力量渾厚,你怎麼能離開三途?說得不好聽的話,你怎麼能離開地獄?全都造的地獄業。

經有沒有聽懂?沒有聽懂,聽的遍數不夠。為什麼不夠?是用散亂心來聽的,佛是用散亂心去念的,所以聽經、念佛得不到效果。

我們現在改個方法,把海賢老和尚這片光碟看作是《 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總結。

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看一年。看你們華藏衛視肯不肯發心做這點好事,一天播三遍,早晨播一遍,中午播一遍,晚上播一遍。
提倡一年,一天看三遍,一年就一千遍;一天能念一萬聲佛號,那就三百六十五萬聲佛號,這一年下來決定不一樣,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如果三年不斷你決定得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5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2-2015 01:03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淨宗修行的五條規範

我給淨宗學會寫了個緣起,緣起裡面提出修行五樁事情。不要搞多,多了大家記不住,愈簡單愈好,我們修行修什麼?就修這五樣東西。


第一個,最高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觀無量壽佛經》上佛說的,三條。

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法,這不是佛法,做人要做到這樣子;人做好了才能學佛,人沒有做好,不能學佛,所以這第一條。

第一條我們就落實到三個根,這是最近十年,落實到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叫儒釋道的三個根,從這兒來的。

有這個根才可以學佛,所以第二條是佛法,小乘。第二條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你看,你要不是具足十善,你沒有條件去接受三皈。現在的三皈都是名字三皈、結緣三皈,三皈傳授你做不到,沒人做到。結個緣吧,阿賴耶識落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那難說了,可能不在這一生。

第三條是大乘,菩薩,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化他。

你看一共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度,最後自己成就了要教別人,勸進行者是要教別人。這是我們最高指導原則,得真幹才行,不真幹沒用。   

真正將儒釋道三個根落實,從哪裡做起?從六和做起,修六和敬。

六和敬裡頭的見和同解,這就是建立共識,共識就是用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我們的共識。換句話說,共識落實在生活,一定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到。

真正做到了就是戒和同修,這個戒就是六和敬,這個六條,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統統可以做到。

所以要懂得跟大眾相處,跟大眾相處不和,這不是佛法,你縱然學得再多,所學非所用,你沒用上。

和,要記住,我跟別人和,不要求別人跟我和,六和敬慢慢能感化別人,要用時間、要用真誠心去感化。如果要求別人,強別人的時候這做不到的,別人起反感。   

再就三學,三學是修學佛法的最高指導原則,決定不能疏忽,「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不能躐等。所有不能成就的,都是沒有按照這個順序,把戒律丟掉了,專門去學習經典。

經典講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自己沒做到。變成什麼?變成學術,就是佛學。本來學佛,最後走上佛學的道路,偏差了,這一偏差,跟名利掛勾了。

這種修學,學得再好出不了六道輪迴,行善積德也是人天福報,不能往生,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三學絕對不可以疏忽。   

再提升,六度。最後六度都能做到了,學普賢菩薩十願,把自己的心量拓開,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普賢十願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濃縮就是十大願王,展開,十大願王展開就是四十八願。

淨宗跟普賢關係非常密切,本經第二品「德遵普賢」,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

我還聽到有人說,夏蓮居老居士普賢菩薩再來,不是佛菩薩再來,不可能會集成這樣圓滿的一個經本。這是末法眾生還是有福,才能得到這個本子,沒有福得不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一五集) 2012/9/15  檔名:02-037-0515
http://edu.hwadzan.com/yplay/VKsrZagplW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3-2015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15 12:17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佛法的修學要做到才算數

佛法的修學要做到才算數,所以信受奉行,受是受持,就真做到,叫真幹,那算數。


不是真幹,你說我懂得很多,佛說你不懂。不要說佛說,章嘉大師那一關就通不過,他說你沒懂。懂了,你哪有不做的道理!

譬如念佛,這佛號功德你不懂,你要真懂了,你肯浪費一秒鐘時間嗎?我這一秒鐘,我要修跟佛同樣的善根福德,我怎麼會跟你講閒話?還有哪個比這個更重要的!所以真正懂得了,你的佛號就不中斷。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雖然不是天天在一起,一個禮拜見一次面,可是我很小心觀察他,他教給我們,他是不是真幹?他真幹,他口裡頭金剛持,應該是念咒。無論在什麼時候碰到他,他都在念,他沒有休息,他嘴唇動,沒有聲音。跟我們說話的時候,他念誦就放下來跟我們談話,話一談完之後,他就接上了。我們跟他談話,他在聽,他口裡頭念。我這一生就見到這麼一個人,那真是我們今天講的分秒必爭。   

大師圓寂燒出舍利一萬多顆,在台灣做出最大的震撼。因為在世的時候,一般人沒瞧得起他,認為他是政治和尚,一萬多顆舍利出現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講話了。多少人後悔,有機會親近他沒有接觸他,包括懺雲法師。懺雲法師,這是真正大德,可惜沒有機會親近,以為他是政治和尚。大的,像綠豆那麼大的舍利兩千多顆,像米粒那麼大的有七、八千顆,還有舍利花,這個讓人看了沒話講。

你接觸他,他那個磁場非常柔和,進入他居住的大門,你就感覺得磁場不一樣。所以我禮拜天不到別的地方去,到他那裡去享受他的磁場,我們中國人講氛圍。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四0集) 2012/9/30 檔名:02-037-0540
http://edu.hwadzan.com/yplay/4pBbPWZsWU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3-2015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3-2015 12:31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用戒定慧的修學,成就涅槃果德。

等覺菩薩將一念生相無明放下,他就證妙覺果位。妙覺才是真正無上正等正覺,上頭再沒有了,等覺上面還有妙覺,妙覺上頭沒有了。
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出現了,常寂光出現了。

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常寂光就是清淨寂滅相,這裡頭什麼都沒有,但是什麼都不缺。它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科學、數學也推測不到,再精密的儀器也觀察不到。   

怎麼才見到?佛說了,唯證方知,這個證就是你自己用禪定功夫去親證它。用戒定慧的方法,不是用科學方法,用戒定慧。

戒定慧的修學,我們今天的人把戒看輕了,認為這個東西無所謂,不知道它是根。沒有它,定慧都會落空,所修的定叫邪定,智慧發出來叫邪慧。像種樹一樣,根重要,如何去栽培這個根,全心全力栽培這個根重要。

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一定要看清楚。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統統是假的,要真正把它放下,知道這個東西是障礙,障礙眾生不能得定,不能開慧,不能出離六道輪迴,不能成就涅槃果德。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一集) 2012/9/25  檔名:02-037-0531
http://edu.hwadzan.com/yplay/Qk66NqMJX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3-2015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3-2015 06:50 P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輪迴無盡,什麼時候才能出來?

輪迴無盡,什麼時候才能夠出得來?這個與善知識關係太大了。


從這二十一種比喻來看,善知識對我們恩德超過父母,父母給我們的是肉身,善知識幫助我們得到法身,法身比肉身難,善知識不容易遇到。

第八「善知識者是汝財寶,救攝汝等離貧苦故」,這應該是個離,離貧苦故。

這個地方的貧苦是沒有智慧、沒有道德,沒有能力辨別善惡,心行不善,我們向三惡道去了,這真正叫貧苦。善知識能夠救我們,能夠攝受我們離開惡道,貧苦是比喻惡道。

「善知識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離黑闇故」。黑暗是無明,黑暗的果是地獄。善知識代表的是光明、是智慧,他能幫助我們獲得智慧光明,所以我們對善知識要重視。

第十「善知識者是汝身命,護惜汝等無有時故」。善知識跟父母一樣,不但照顧你的法身慧命,對你的身命也是無微不至,希望你有個健康的身心,你才真正能夠學到智慧。

所以善知識的教誨,當然要百分之百的依從。可是真正找到一個百分之百依從的學生,不容易,這什麼原因?誠敬心不足。

為什麼不足?疑結沒有斷乾淨,他有疑惑,不能沒有疑惑,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我們自己反省,我們對老師有沒有做到百分之一百?沒有。能夠有百分之三、四十就不錯了,實在說老師就非常器重你。

什麼原因?現在人對老師的誠敬心,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四,怎麼教?沒法子教。真正好老師,不是不想教,不是不願教,而是學生不肯學

學生縱然想學也很有限,想學是一回事情,要具足學習的條件,這就有問題,我們今天學佛,我們對佛有幾成的信心?

我曾經舉過惠能大師跟神秀的例子,我說神秀對禪宗、對老師有一百分的誠敬,而惠能大師,這個不認識字,一天經沒有學過,禪堂一支香也沒有坐過,他對於禪宗、他對於五祖有萬分誠敬,一絲毫的疑結都沒有,五祖有慧眼認出來了,衣缽傳給他。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五0集) 2012/10/6  檔名:02-037-0550
http://edu.hwadzan.com/yplay/2GkudTTKfk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5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4-2015 06:39 P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佛怎麼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佛怎麼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知道,那要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了;開悟了,樂就來了,就得到了。


用什麼方法?用教學,落實在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辦學,開始辦小學。

教人覺悟不是那麼簡單的,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你跟他講真話,他不懂,諸法實相不能跟一般人講,只有恆順眾生,隨順你的常識來教你,佛所證得那種真相不跟你講。

像科學家發現的這個道理,道理講一般人不懂,造成機器,教你怎麼操作、怎麼運動,這個你懂。

造一個車,你懂得開車,你就能用它,這個車什麼原理造的不知道。他知道。知道,那是少數人,但是製造出這些機器一般人都會運用,都懂得用,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先辦阿含,十二年,佛教的小學。教你什麼?教你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

小乘教落實在三皈、五戒、十善,跟中國老祖宗教學,對一般群眾教育,社會教育,落實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像蓋房子一樣,這打地基。地基堅固了,可以造一百層的高樓大廈,沒有問題,基礎打得好。

佛法的基礎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你看也是四科。

釋迦牟尼佛十二年教什麼?就教這四個科目,把人全教好了。然後再提升,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學,是大學的預備班,準備進大學的,八年,方等講了八年。

方等教學的內容,前面通阿含,後面通般若。八年之後,就正式辦大學,大學是般若,完全講智慧。

這就說明,整個佛法,你要問它,它中心課程是什麼?是般若,般若是真實智慧。唯有真實智慧才能夠證真實之際,才能讓一切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的經過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八集) 2012/9/29  檔名:02-037-0538
http://edu.hwadzan.com/yplay/hHo2HWuhrT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4-2015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4-2015 12:23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最麻煩的就是情執

情是什麼?情的根就是起心動念,那是情的根。從起心動念裡面,生起分別、生起執著,叫情執。


我們今天執著裡頭,最麻煩的就是情執,別的還好放下,這個東西太難!

為什麼太難?這個東西不是真的,假的,他以假當真,已經養成習慣。佛講假的,他也點頭,但是就是放不下。

我們講親情,親情就是愛。那這樣學佛是不是無情?不是的,學佛給你說的,學了佛之後那個情、情愛變成了真情,那不是假的,為什麼?從自性流出來的。

今天凡夫這個情愛,是從阿賴耶流出來的,不是自性。

自性的真愛叫慈悲,你看慈悲上頭加了兩個字,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同體就是無上菩提。

無緣是沒有因緣,用現在話說沒有條件,就是一片真心、一片真愛,沒有理由的。同體說得更清楚,一切眾生跟我是同一個體,同一個自性流出來的,能不愛嗎?哪有這個道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五八集) 2012/10/10  檔名:02-037-0558
http://edu.hwadzan.com/yplay/5E0hB2G9N-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15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4-2015 12:54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真誠恭敬心才能得真實利益。

中國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話是真的。不斷重複一千遍,印象就不一樣了,才能夠引起注意。
這部經要念多少遍?一般標準的數量是三千遍。

我見到有個同修,他念了六千遍才能背誦,真的把這部經背下來了。五、六十歲的年齡,用了四、五年的時間,把它念了六千遍,不能說沒有恆心,不能說他沒有毅力。但是經是能背了,意思不懂,聽經他沒有聽三千遍。所以習氣、毛病改不掉,而且不好的習氣非常堅固,依舊還造業,很可惜!像這樣的人,能夠把《無量壽經》念六千遍也不是簡單事情。這就是什麼?真誠心、恭敬心沒有。

如果有真誠恭敬,不必去求解經義,念熟了之後,經義自然會起來。為什麼?智慧現前。一心專念,心清淨,得定,定能夠發慧,道理在此地。

六千遍念得是很熟了,我們相信他六千遍裡面都有雜念在裡頭,不是清淨心,不是真誠恭敬心,真誠恭敬心決定得利益。

他什麼毛病?傲慢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好強好勝的心重,這沒辦法,改不掉。樣樣都是要走第一,都是把別人壓下去。這個毛病應該也是無始劫以來薰習而成的,所以改不掉,對他學佛造成嚴重障礙。

這個人還在,能不能往生?我們在旁邊側面旁觀,他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他不肯認錯,他不通懺悔,不能改過自新。這什麼?面子問題,錯了也不承認。

真正懺悔改過,有救!經文上這些話我們要記住,這非常非常重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六七集) 2012/10/15  檔名:02-037-0567
http://edu.hwadzan.com/yplay/0wSwKr-v7Z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15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5-2015 12:58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人身難得佛難值。】 『值』就是遇到,六道裡頭,人的壽命最短,其他的五道,任何一道壽命都比人長。


畜生道,我們看小飛蟲、水上蜉蝣,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不是比我們短嗎?不是。

牠的壽命雖然短,死了以後又投胎,又是蜉蝣。牠在牠那個階段裡頭,所謂一日一夜,萬死萬生,那是講更微細的微生物,牠執著,牠離不開。

當年佛在世,祇樹給孤獨園有工程,佛看到地上有一窩螞蟻,佛看了很久在那裡笑。弟子們向佛請教,為什麼笑這些螞蟻?佛就說,七尊佛過去了,牠還在受螞蟻身。一尊佛我們說三個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還沒有離螞蟻身。

為什麼?牠只執著那個是牠身,螞蟻死了又到這一窩投胎,小螞蟻又生了,不容易離開畜生身。只要有這個情執,牠就很難擺脫,煩惱裡頭最嚴重的、最可怕的是情執。

佛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真的,千萬不可以留戀,留戀就錯了。

這首先告訴我們,就是『人身難得』,真難得。註解裡頭說,「人身難得者」,解釋這一句,為什麼人身難得?「《梵網經序》云:一失人身,萬劫不復」。這可就難,人身不好得,得到之後曉得,人身太可貴了,為什麼?六道裡頭只有人身聞佛法容易。

天人聞佛法不相信,為什麼?天人快樂,他不苦,他沒想到修行重要,他認為這個不重要,他日子過得很快樂。所以人間,富貴學道難,他不願意;第二個是貧窮學道難,他一天三餐飯都吃不飽,哪有時間來修學?貧賤好比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他們比人難,他們太苦了。

天上太樂了。只有人,苦樂是苦多樂少,小康之家,容易覺悟,太苦了不容易覺悟,太快樂也不容易覺悟。

所以,佛自己給我們做榜樣,一生修苦行,於生活不貪著,一生都是嚴守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過這樣的生活,一生沒改變。這是做榜樣給我們後世人看的。

我們今天享受超過佛太多了,我們所修學這一點功德比佛差太遠了。

我們學了佛,將來到哪裡去?不是到極樂世界,是到極苦世界,極苦世界是地獄。學了佛,走反方向,這是迷惑到所以然處。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七一集) 2012/10/17  檔名:02-037-0571
http://edu.hwadzan.com/yplay/SZJZyFNiM5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5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5-2015 12:14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學什麼?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學什麼?練,練不起心、不動念。


怎麼個練法?把這個世間看成是電視螢幕,睜開眼睛我在看電視,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就不會起心動念了。別當真,真的是假的。

你再想想,它在我們這兒演出,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頻率在波動,它怎麼會是真的?我們過去看電影,在我們面前,銀幕上的畫面一秒鐘二十四個頻率,二十四;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是一千六百兆,十秒鐘一萬六千兆。不是真的,全是假的。

能常常作如是觀,對我們的好 處太大了,慢慢慢慢的我們把這個看破了,事實真相看出來了,對於這一切法不再留戀。

你行善我沒有動心,你造惡我也沒動心,決定不能動念頭。先學,學不執著、學不分別,這還是菩薩,管用。

真正能夠學到不執著,臨終佛光注照,把你提升了,提升到菩薩境界,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距離實報土很近;換句話說,你很快就能證得。

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心,沒有一絲毫欺騙。煩惱、無明習氣要斷掉,不要認真,無論是善、是惡都隨他去吧。
用一個慈悲心來對待,真誠的慈悲,沒有分別的慈悲;行善,慈悲心對你 ,造惡也是慈悲心對你。

常常想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看到這個樣子,阿彌陀佛怎麼個想法 ?阿彌陀佛沒想法,一片慈悲。很有耐心,等你回頭,什麼時候能接受,佛就來示現,為你說法,就來度你。你不接受,佛不來,佛來了你也不知道。

佛總是不捨眾生,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捨眾生的不是佛菩薩。阿羅漢會捨棄,眾生太難度、太麻煩,他退心了,他不度你了;菩薩不會,菩薩你給他怎麼樣的難看、折磨,他還是來度你。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集) 2012/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6-2024 02:19 AM , Processed in 0.08494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