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歸一(All is one)
一切都有神性(All is God)
人即是神(Humanity is God)
世界與人均會產生一種意識的大改變(A change in consciousness)
一切宗教最終會歸於一統(All religious are One)
相信宇宙的進化,包括意識人性的進化,進化使世界最終是樂觀的(Cosmic evolutionary optimism)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are creating your own reality)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歸一(All is one)
一切都有神性(All is God)
人即是神(Humanity is God)
世界與人均會產生一種意識的大改變(A change in consciousness)
一切宗教最終會歸於一統(All religious are One)
相信宇宙的進化,包括意識人性的進化,進化使世界最終是樂觀的(Cosmic evolutionary optimism)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are creating your own reality)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歸一(All is one)
一切都有神性(All is God)
人即是神(Humanity is God)
世界與人均會產生一種意識的大改變(A change in consciousness)
一切宗教最終會歸於一統(All religious are One)
相信宇宙的進化,包括意識人性的進化,進化使世界最終是樂觀的(Cosmic evolutionary optimism)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are creating your own reality)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歸一(All is one)
一切都有神性(All is God)
人即是神(Humanity is God)
世界與人均會產生一種意識的大改變(A change in consciousness)
一切宗教最終會歸於一統(All religious are One)
相信宇宙的進化,包括意識人性的進化,進化使世界最終是樂觀的(Cosmic evolutionary optimism)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are creating your own reality)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佛教网站来解释New Age,就像佛教谈基督教,基督教谈佛教。
我觉得....“New Age“可不是“一个宗教”的招牌,去概括出他们的思想体系就像在用佛教“需要体系”的眼光来衡量别人而已。
New Age说穿了...就只是“接受未知事物”的新思想潮,所以类似研究时光机,灵魂出窍,超心理学的都可归类为New Age学说。
如果要贴切的形容New Age,有位研究时光机的科学家说过(那位提出控制重力的理论的,名字忘记了~) ,如果几十年前你说要研究时光机,你会被同业取笑,并被穿白袍的巫师抓去忏悔,但现在...不只没人取笑你,还有人会资助你研究,人类已经度过那段迷信,并骄傲于自己文明的时期,人类开始体认到自己的渺小,开始去接受未知事物的可能性。
好笑的是....其实有些“宗教人士”会取笑“灵魂出窍”的研究,却不懂他们的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其实一早就有研究显示用电击刺激大脑的“角回”就会产生灵魂出窍的现象,但整个研究并没有因为一句“都是大脑作怪”而打断,也没有立刻宣布没有“灵魂”。
New Age的精华在于,重新发现,不把已知的事情当成是真理。
ROY TANTRA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7: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EW AGE 是新时代文化,用在宗教,当然就是NEW AGE宗教。没有任何一种新新文化可以完全脱离旧文化的束缚。。。NEW AGE宗教当然 也如此,未来会怎样,说不清。不过现有阶段,她只是东方宗教文明+西方科学文明。谈宗教,不出东方现有宗教的体系,谈科学文明,不出席方现代文化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7: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歸一(All is one)
一切都有神性(All is God)
人即是神(Humanity is God)
世界與人均會產生一種意識的大改變(A change in consciousness)
一切宗教最終會歸於一統(All religious are One)
相信宇宙的進化,包括意識人性的進化,進化使世界最終是樂觀的(Cosmic evolutionary optimism)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are creating your own reality)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歸一(All is one)
一切都有神性(All is God)
人即是神(Humanity is God)
世界與人均會產生一種意識的大改變(A change in consciousness)
一切宗教最終會歸於一統(All religious are One)
相信宇宙的進化,包括意識人性的進化,進化使世界最終是樂觀的(Cosmic evolutionary optimism)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are creating your own reality)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歸一(All is one)
一切都有神性(All is God)
人即是神(Humanity is God)
世界與人均會產生一種意識的大改變(A change in consciousness)
一切宗教最終會歸於一統(All religious are One)
相信宇宙的進化,包括意識人性的進化,進化使世界最終是樂觀的(Cosmic evolutionary optimism)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are creating your own reality)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NEW AGE 宗教,其实是上个世纪西方人在接触东方宗教和神秘文化(尤其是禅宗和印度教)而对自身的宗教信仰,提出改革。而这种思潮后来又传回东方.NEW AGE 宗教,主菜是现代西方文化(科学,民主,人权,女权。。。)+ 东方神秘宗教文化。对西方人来讲,冲击他们的是宗教内涵。宗教是从二元,神人严格阶级转向一元论,所以NEW AGE 宗教都倾向于萬物歸一,一切都有神性, 人即是神这种典型的东方神秘宗教观。代表性的是印度教的梵我和一,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佛教来讲,就是真常唯心派系如禅宗。对于科学,民主,人权,女权,个人主义等等现有西方文化,反而比较容易吸收。。。相反的,当NEW AGE 宗教传回东方时,东方传统宗教对于这种NEW AGE一元论的思想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这本来就是东方文化的特色。比较冲击传统宗教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宗教体系消化现代西方文化如科学,民主,人权,男女平等,个人主义等等。。。NEW AGE 是新时代文化,用在宗教,当然就是NEW AGE宗教。没有任何一种新新文化可以完全脱离旧文化的束缚。。。NEW AGE宗教当然 也如此,未来会怎样,说不清。不过现有阶段,她只是东方宗教文明+西方科学文明。谈宗教,不出东方现有宗教的体系,谈科学文明,不出西方现代科学文明。
东方传统宗教如佛教在面对NEW AGE 文化,冲击们的是如何去消化现代文化如科学,民主,人权,女权,个人主义等等。有些传统宗教尝试做出回应,有些不满于传统宗教而另立山头,自己当老板-新兴宗教。单单是日本,就有上千个新宗教,创价学会是最成功的一个,会员据说单在日本也有整1750万信徒(http://www.taoism.org.hk/religious-studies/0102/gb/art16.htm)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18-6-2009 07:21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9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 他空见和自空见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2-7-2009 11:37 PM 发表 ![](http://images/common/back.gif)
应成派中观学必然导向自空见吗
阿木:據我所知,是覺囊派的達啦那他開始提出自空見和他空見的,所以在他以前的中觀是沒有分所謂的自空或他空。但是,如果按中觀的根本概念來說,他是屬於自空見那邊的。
引用:原帖由 upatissa 于 12-7-2009 11:53 PM 发表 ![](http://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分享。宗薩仁波切深入浅出的佛法很棒,不过对于繩子和蛇的例子,我是有些皱眉头。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吠檀多的商卡拉也借用了佛教繩子和蛇对于空的比喻,对于吠檀多来讲,轮回根源于无明,无明就是不认识梵。一切万物都由梵生出,所以万物包括了轮回都是虚幻空的,只有梵是真实,其他的事物都是空,只有梵是真实,这不就很像他空见的立场吗?。。。
轮回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就像暗室中的蛇一样。凡夫由于不知道繩子是繩子(自我就是梵),误会以为繩子是蛇(无明),所以才会有轮回,苦的现象。只要认识了梵/我就是梵(知道繩子是繩子),轮回/苦的现象自然消除。而且凭心而论,用繩子和蛇的例子来比喻吠檀多真实的梵和虚幻的轮回万物,似乎更贴切。除非我们认为繩子固然不是如蛇一样龟毛兔角的无,不过也是缘起假有,如幻如梦的空。我是误会了仁波切的立场吗?
阿木:在藏地,有學者認為他空見其實不屬於中觀的,因為這樣才會出現很多的辯論。古時候,格舉派的一些他空見者認為本性是實有的然後本性以外的都是空的概念其實對持戒方面是帶來了很多問題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近乎佛教徒 ---宗薩仁波切
领带与情绪的圈套"“蛇与绳索”是佛教说明空性的经典例子。假设有一个胆小鬼叫杰克,他对蛇有恐惧症。杰克走进一个幽暗的房间,看见一条蛇蜷曲在墙角,顿时惊吓不已。事实上他看到的是一条花纹的亚曼尼领带,但是由于惊慌,他误认所见的东西,严重到可能把他吓死的程度--被一条不真实存在的蛇给吓死。当他认为那是一条蛇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和焦虑,就是佛教徒所说的轮回(samsara),那是一种心理陷阱。幸运地,杰克的朋友姬儿走进了房间。姬儿沉稳、正常而且知道杰克以为自己看到一条蛇。她可以开灯,跟他解释这儿并没有蛇,事实上只是一条领带。当杰克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这种解放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涅磐(nirvana)--解脱与自由。但杰克的解放是根基于一个谬误威胁的消除。本来就没有蛇,本来就没有任何会造成他受苦的东西。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当姬儿开了灯,指出这儿并没有蛇的时候,她同时也说明了并没有“蛇之消失”。如果她诚实的话,她不能说蛇现在走了,因为从来就没有蛇在那儿。她也没有把蛇变不见,正如悉达多并没有制造空性一般。这就是悉达多坚持他不能挥挥手就把别人的痛苦祛除的原因。他自己的解脱也不能像某种奖品,分块赠送或与人共享。他所能做的只是解释他的经验,告诉大家其实从头就没有痛苦,就好像为我们开灯一般。
当姬儿见到杰克吓呆时,她有一些选择。她可以直接地指出这儿并没有蛇,或者她也可以用善巧方便,将“蛇”引出这个房间。但是假如杰克已经惊吓到无法分辨蛇和领带,即使开了灯,而姬儿不善巧的话,她也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如果她拿了领带在杰克面前摇晃,他可能心脏病发作而死。但如果姬儿够善巧,知道杰克被迷惑了,她可以说,是的,我看到蛇了,然后小心地将领带取出房间,让杰克暂时感到安全。也许过了一会儿,当他稍事放松后,再温柔地带他去了解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蛇。
如果杰克根本就没有进去这个房间,如果根本就没发生过误解,那么整个看见或没看见蛇的景象就毫无意义了。然而因为他看见了一条蛇,陷于此景象之中;而且由于他被恐惧所瘫痪,就想要有逃离的方法。悉达多的教法就是这种解脱的方式,而他的开示就叫做“法”。“法”有时被称为一条“神圣”的道路,然而严格而说,在佛教中并不存在神性。一条道路就是一个方法或工具,带领我们从一处到达另一处;在此,“法”就是带领我们走出无明,抵达无无明的道路。我们用“神圣”或“崇高”的字眼来形容,是因为法的智慧能让我们从恐惧和痛苦中解脱,而这一般而言,是神的角色。
我们的日常经验充满了不确定性,偶尔的欢乐、焦虑,以及似蛇一般缠卷着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期待、恐惧、野心,以及普遍的歇斯底里创造了黑暗和阴影,因而让这条蛇的幻相更加生动。如同胆小鬼杰克般,我们在黑暗房间的各个角落搜寻解答。悉达多教法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胆小鬼,了解我们的痛苦和妄想都只是基于幻相而来的。
希望以及本初清静 我们的本性就好比玻璃酒杯,而我们的染污和蔽障就好比污秽和指印一般。当我们买杯子时,它并没有本具存在的指印,当它被弄脏了,这习性的心认为杯子是脏的,而不是杯子上有污秽。杯不是脏的,它只是一个上面有污秽和指印的杯子而已。这些不净物可以被清除。如果杯子是脏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杯子丢了,因为污秽和杯子就会结合成一个东西;脏杯子。但事实并非如。污秽、指印和其它显现在杯子上的东西是缘自某些状况而来的。它们是暂时的,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污秽洗掉。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河里、水槽里或洗碗机里去洗,或者叫佣人把它清干净。但不论我们用什么办法,目的是去除污秽,而不是去除杯子。洗杯子和洗污秽之间,有个极大的分别。也许我们会争论那只是语意的。但如果我们认为那个杯子和原有的不太一样,那就是一个谬见。因为杯子没有本具的指印,当你去除了污秽,杯子并没有转化----它还是你在店里买的那个同样的杯子。。。。
(乌巴:这样的说法和吠檀多讲我们的本性是梵,原本清静,不生不灭。而轮回等苦痛的现象界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虚幻不存在如同蛇一样,本来存在的只是绳子(梵),只是凡夫无明,不认识绳子(梵),这才会把绳子(梵)当成蛇(轮回中的自我,万物)一样看待,而产生恐惧等感觉觉。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本性是愤怒或愚痴的,而对自己达到证悟的能力有怀疑时,我们事实上是认为自己的本性是恒常不净而染污的。但如同杯子上的指印,这些情绪并非我们真实本性的一部分,我们只是从各种不利的情况之中,诸如不善的人相处,或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等,集结了这些污染物而已。这个本初无污染的、自己清净的本性,常被称为佛性。但这引起染污和它所带来的情绪已经存在太久了,它强大到成为我们的第二性,不时地覆盖着我们。难怪我们认为没有希望。
要重燃希望,在佛教道路上的人可以开始这么想,我的酒杯可以洗干净,或我可以净除我的负面情绪。这和杰克认为蛇应该被移除是类似而稍微幼稚的看法。然而,能够见到事物的本初真性之前,有时候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不能够觉受一切现象本来具有的清净,至少,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清静的状态,能帮助我们往前努力。正如杰克认为蛇应该被移除是类似而稍微幼稚的看法。然而,能够见到事物的本初真性之前,有时候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不能够觉受一切现象本来具有的清净,至少,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清静的状态。能帮助我们往前努力。正如杰克想要弄掉那蛇一般,我们想要去除蔽障,而且有勇气去尝试,是因为我们知道那是可能的。我们只须应用对治方法,来减弱造成污染的因缘,或强化与它相反的因缘,譬如说,生起慈悲心来征服嗔恨。我们热切地洗杯子,是因为相信我们可有个干净的杯子;同样的,我们热切地想办法去除蔽障,是因为相信我们有佛性。我们有信心把脏盘子放进洗碗机,是因为知道食物的残渣是可以被清除的。如果有人要我们把木炭洗白,我们就不会有相同的热心和信心了。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5# 大 中 小 发表于 13-7-2009 11:32 PM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帖由 upatissa 于 13-7-2009 11:11 A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是近乎佛教徒 ---
领带与情绪的圈套"“蛇与绳索”是佛教说明空性的经典例子。假设有一个胆小鬼叫杰克,他对蛇有恐惧症。杰克走进一个幽暗的房间,看见一条蛇蜷曲在墙角,顿时惊吓不已。事实上他看到的是一条花纹的亚曼尼领带,但是由于惊慌,他误认所见的东西,严重到可能把他吓死的程度--被一条不真实存在的蛇给吓死。当他认为那是一条蛇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和焦虑,就是佛教徒所说的轮回(samsara),那是一种心理陷阱。幸运地,杰克的朋友姬儿走进了房间。姬儿沉稳、正常而且知道杰克以为自己看到一条蛇。她可以开灯,跟他解释这儿并没有蛇,事实上只是一条领带。当杰克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这种解放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涅磐(nirvana)--解脱与自由。但杰克的解放是根基于一个谬误威胁的消除。本来就没有蛇,本来就没有任何会造成他受苦的东西。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当姬儿开了灯,指出这儿并没有蛇的时候,她同时也说明了并没有“蛇之消失”。如果她诚实的话,她不能说蛇现在走了,因为从来就没有蛇在那儿。她也没有把蛇变不见,正如悉达多并没有制造空性一般。这就是悉达多坚持他不能挥挥手就把别人的痛苦祛除的原因。他自己的解脱也不能像某种奖品,分块赠送或与人共享。他所能做的只是解释他的经验,告诉大家其实从头就没有痛苦,就好像为我们开灯一般。
当姬儿见到杰克吓呆时,她有一些选择。她可以直接地指出这儿并没有蛇,或者她也可以用善巧方便,将“蛇”引出这个房间。但是假如杰克已经惊吓到无法分辨蛇和领带,即使开了灯,而姬儿不善巧的话,她也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如果她拿了领带在杰克面前摇晃,他可能心脏病发作而死。但如果姬儿够善巧,知道杰克被迷惑了,她可以说,是的,我看到蛇了,然后小心地将领带取出房间,让杰克暂时感到安全。也许过了一会儿,当他稍事放松后,再温柔地带他去了解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蛇。
如果杰克根本就没有进去这个房间,如果根本就没发生过误解,那么整个看见或没看见蛇的景象就毫无意义了。然而因为他看见了一条蛇,陷于此景象之中;而且由于他被恐惧所瘫痪,就想要有逃离的方法。悉达多的教法就是这种解脱的方式,而他的开示就叫做“法”。“法”有时被称为一条“神圣”的道路,然而严格而说,在佛教中并不存在神性。一条道路就是一个方法或工具,带领我们从一处到达另一处;在此,“法”就是带领我们走出无明,抵达无无明的道路。我们用“神圣”或“崇高”的字眼来形容,是因为法的智慧能让我们从恐惧和痛苦中解脱,而这一般而言,是神的角色。
我们的日常经验充满了不确定性,偶尔的欢乐、焦虑,以及似蛇一般缠卷着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期待、恐惧、野心,以及普遍的歇斯底里创造了黑暗和阴影,因而让这条蛇的幻相更加生动。如同胆小鬼杰克般,我们在黑暗房间的各个角落搜寻解答。悉达多教法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胆小鬼,了解我们的痛苦和妄想都只是基于幻相而来的。
引用:谢谢分享。宗薩仁波切深入浅出的佛法很棒,不过对于繩子和蛇的例子,我是有些皱眉头。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吠檀多的商卡拉也借用了佛教繩子和蛇对于空的比喻,对于吠檀多来讲,轮回根源于无明,无明就是不认识梵。一切万物都由梵生出,所以万物包括了轮回都是虚幻空的,只有梵是真实,其他的事物都是空,只有梵是真实,这不就很像他空见的立场吗?。。。
轮回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就像暗室中的蛇一样。凡夫由于不知道繩子是繩子(自我就是梵),误会以为繩子是蛇(无明),所以才会有轮回,苦的现象。只要认识了梵/我就是梵(知道繩子是繩子),轮回/苦的现象自然消除。而且凭心而论,用繩子和蛇的例子来比喻吠檀多真实的梵和虚幻的轮回万物,似乎更贴切。除非我们认为繩子固然不是如蛇一样龟毛兔角的无,不过也是缘起假有,如幻如梦的空。我是误会了仁波切的立场吗?
阿木:按你所提出的,梵是生出萬物的源,但是空並沒有生出萬物。
他空見裡是說因為別的東西所以他空,而這空的東西不是像梵那種,而是遠離二邊的空。他空見裡面的空沒有或不會創造任何的東西,所以沒有生,同時也不會有滅。
他空見者認為心本來是佛,只要把煩惱業障清除後,佛性自然展現。而這佛性並不是像梵那樣生出萬物的。如果還有生滅,那麼依然會有所謂的輪迴。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同一本书,
希望以及本初清静 我们的本性就好比玻璃酒杯,而我们的染污和蔽障就好比污秽和指印一般。当我们买杯子时,它并没有本具存在的指印,当它被弄脏了,这习性的心认为杯子是脏的,而不是杯子上有污秽。杯不是脏的,它只是一个上面有污秽和指印的杯子而已。这些不净物可以被清除。如果杯子是脏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杯子丢了,因为污秽和杯子就会结合成一个东西;脏杯子。但事实并非如。污秽、指印和其它显现在杯子上的东西是缘自某些状况而来的。它们是暂时的,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污秽洗掉。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河里、水槽里或洗碗机里去洗,或者叫佣人把它清干净。但不论我们用什么办法,目的是去除污秽,而不是去除杯子。洗杯子和洗污秽之间,有个极大的分别。也许我们会争论那只是语意的。但如果我们认为那个杯子和原有的不太一样,那就是一个谬见。因为杯子没有本具的指印,当你去除了污秽,杯子并没有转化----它还是你在店里买的那个同样的杯子。。。。
(乌巴:这样的说法和吠檀多讲我们的本性是梵,原本清静,不生不灭。而轮回等苦痛的现象界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虚幻不存在如同蛇一样,本来存在的只是绳子(梵),只是凡夫无明,不认识绳子(梵),这才会把绳子(梵)当成蛇(轮回中的自我,万物)一样看待,而产生恐惧等感觉觉。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本性是愤怒或愚痴的,而对自己达到证悟的能力有怀疑时,我们事实上是认为自己的本性是恒常不净而染污的。但如同杯子上的指印,这些情绪并非我们真实本性的一部分,我们只是从各种不利的情况之中,诸如不善的人相处,或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等,集结了这些污染物而已。这个本初无污染的、自己清净的本性,常被称为佛性。但这引起染污和它所带来的情绪已经存在太久了,它强大到成为我们的第二性,不时地覆盖着我们。难怪我们认为没有希望。
要重燃希望,在佛教道路上的人可以开始这么想,我的酒杯可以洗干净,或我可以净除我的负面情绪。这和杰克认为蛇应该被移除是类似而稍微幼稚的看法。然而,能够见到事物的本初真性之前,有时候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不能够觉受一切现象本来具有的清净,至少,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清静的状态,能帮助我们往前努力。正如杰克认为蛇应该被移除是类似而稍微幼稚的看法。然而,能够见到事物的本初真性之前,有时候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不能够觉受一切现象本来具有的清净,至少,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清静的状态。能帮助我们往前努力。正如杰克想要弄掉那蛇一般,我们想要去除蔽障,而且有勇气去尝试,是因为我们知道那是可能的。我们只须应用对治方法,来减弱造成污染的因缘,或强化与它相反的因缘,譬如说,生起慈悲心来征服嗔恨。我们热切地洗杯子,是因为相信我们可有个干净的杯子;同样的,我们热切地想办法去除蔽障,是因为相信我们有佛性。我们有信心把脏盘子放进洗碗机,是因为知道食物的残渣是可以被清除的。如果有人要我们把木炭洗白,我们就不会有相同的热心和信心了。
梵會生萬物,但是空性是不會生或長出東西的,所以佛性也沒有生萬物。
如果把仁波切講的蛇和繩子放入他空見來看:
因為無明(他) , 蛇(他),所以你恐懼然後逃避(空─因為離開了蛇)
因為無明(他) , 在暗室裡(他),因為誤認繩子(他)為蛇(他)「輪迴」,你恐懼然後逃避(空─因為離開了誤以為是蛇的繩子)
因為無明(他) , 開燈照亮暗室(他),你看到繩子(他)而沒有看到蛇(他),你不恐懼(空─因為繩子不是蛇)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9# 123木頭人 的帖子按你所提出的,梵是生出萬物的源,但是空並沒有生出萬物。
他空見裡是說因為別的東西所以他空,而這空的東西不是像梵那種,而是遠離二邊的空。他空見裡面的空沒有或不會創造任何的東西,所以沒有生,同時也不會有滅。
后期吠檀多意识到了不生不灭的梵生出生灭的现象界的矛盾性,提出了幻说MAYA,MAYA只是付托在梵,MAYA幻现了现象界。这样意义的梵说又和他空见更接近。。。他空見裡面的空沒有或不會創造任何的東西,不过万物是由不空的自性生起吧![](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有其真实体性,这个体性是固有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但是,由于人们思维活动的偏执或错误,把本来就存在的体性完全否定,认定其“空”,所以空并不是事物自身本有的空,而是错误的认识强加在事物本体之上的空,是“他空”而不是“自空”。“ ( 乌巴:这 应该是她空的定义吧)他空”和“自空”的区别,是认识主体造成的,如果以错误的认识作为依据或者标准,就可以把本来“有”的世俗诸法说成是空,所以这种空只能称作他空。但胜义法性和世俗法性是真实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因错误的主观认识而使其成为空。正如觉囊派说的那样: “自己本身不空者,则为胜义有,加在胜义上的东西如其他世俗二执离戏等皆空,则名为他空。” 觉囊派并没有否定世界的空性,而是主张法空而法性不能空。
...
所以一切空都是他空而不是自空,都是法空而不是法性空。他指出:如果诸法自性空,除非事物现象不存在,只要事物存在,其本体永远不能空。所谓空性是“无法的自性空,而非无法空性。生灭空性是自空,即无法空性,他空无法的空性是未生的空性...
觉囊派认为宇宙万有刹那生灭变化无端而,有空了剩下来空不了的就是真如法性。法性具备佛的一切功法,是法性胜义。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说空、说有或说真如自性,万有都必须有个统一体作为其归属之处,这个统一体就是不生不灭、无为、无变化、永恒真实存在之体,它就是胜义有,胜义有自体不空而是他空,真性不动而是心动,它不随万有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种永恒的东西。人们正是为了摆脱世俗所有生灭变化规律和因果支配,才追求这个不生不灭的法性,如果法性是生灭变化暂时的东西,人们就不会去追求它了。所以,法性是觉囊派宗教信仰的最高境界。
|
以上如果正确描述觉囊派她空见的话,坦白讲,很难将其和吠檀多的梵幻思想分开。觉囊派所谓的胜义有就是吠檀多的梵;所谓一切现象界皆空,就是檀多的幻说。现象轮回是幻,可以讲她空,不过不生不灭、无为、无变化、永恒真实存在之本体梵,不能讲他是没有,空。
但是假设不是站在哲学角度来看她空说,她空见从修行来看,还是有其善巧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取自 孙晶 《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
幻现说”认为,作为原因的梵是真实的,作为结果的世界却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现”。“幻”(摩耶)这一概念在吠檀多哲学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梨俱吠陀》中,摩耶被看作是一种超自然的幻力,是至上之神“原人”用来创造宇宙三界十方的神奇工具。到了梵书-奥义书时代,摩耶在保持它作为神奇工具的同时,又被赋予了哲学上的“幻”的涵义,形成了一种“幻论”,一种观察事物的根本原则,或基本方法。从“幻论”出发,事物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被认为是虚幻的,因而是无常的、变化的、痛苦的,最终会消亡的。“幻现说”往往会使用一些比喻来描述事物的虚幻性,例如用把绳误认为蛇、把贝壳误认为银片,或者海市唇楼一类的说法。商羯罗虽然也使用这些例子,但他发明了一个更为准确的哲学概念——“附托”,意即“把A的性质在头脑中显现到B的身上”。
商羯罗因此认为,现象世界是由无明所产生的,本来并非实在,只是一种幻现。从本体论上来看,也即从真实的精神性的梵来看世界,世界只是一种幻现。无明就是一种虚妄的认识,它误把幻相当真,就犹如把绳误认为蛇那样,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因和果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因只是假象地非真实地转化成了果,但其本性是不变的。
绳尽管被人误认为蛇,但绳的本性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为蛇。商羯罗把摩耶等同于无明,把它作为现象世界产生的力量,说明为世界开展的原理。他是执因中有果论,他认为结果早已潜藏于原因之中,由纯精神的梵通过摩耶创造出物质世界来。纯精神的梵是因,物质世界是果,两者在实在性上是相异的,并非同质的。
从上述可以总结出,商羯罗认为只有梵是唯一真实的,经验世界是虚妄的。他认为,经验事物是不可能永久存在的,终究是会消亡的,借用佛教的术语叫“无常”。他认为经验世界犹如梦中的经验一样,只是幻觉而已。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9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与附托
“无明”一词在吠檀多哲学中它的含义就是缺乏对真理的认识,或者是一种“误认”;而商羯罗对无明有一种特殊的定义:“附托”(adhyAsa)。商羯罗在《梵经注》中对附托有一个解释:在记忆或回忆中,把以前曾知觉过的A以B的形相显现出来。举例来说,就如看见了一条绳,却把以前曾知觉过的蛇的形相附托在绳的身上,以为这条绳就是一条蛇。无明从理论上讲,也就是在阿特曼与非阿特曼之间的相互附托。问题是,无明的基体,也就是相互附托的主体,到底是身体一类的物质性的集合体呢,还是阿特曼呢?商羯罗的回答是:身体一类的物质集合体,或称非阿特曼,他们是无明的结果,是非实在之物。在《示教千则》中,弟子曾向先生提问:无明的基体,到底是身体等的集合体(含感觉器官、内官等)呢,还是阿特曼呢?或者说身体与阿特曼的相互附托,是否是由于身体的原因还是别的什么?(参见本书下编II、2、62~64)无明就是把阿特曼与非阿特曼作相互附托,以为身体等集合体是“我”,否定了“我”的纯粹精神性。
关于无明的基体,商羯罗在《薄伽梵歌》的注解中用一些对话来加以解释。
在《示教千则》一书中,商羯罗对“无明”的性质有一个说明:
弟子问:
“这个无明是什么呢?它的对象是什么呢?并且,通过知识虽然能够恢复我的自我本性,,但知识又是什么呢?”
导师答道:
“你就是最高我,是不轮回的。然而你所说的‘我是轮回的’,其理解正好相反。另外,虽然不是行为主体你却说‘(我是)行为的主体’,虽然不是经验的主体你却说‘(我是)经验的主体’,虽然是常你却说‘(我是)非常的’,(这些都是正相反的理解)——这就是无明。”(参见本书下编II、2、49-50)
从上述的解说来看,商羯罗很显然是认为无明实际上就是阿特曼与那些非阿特曼的东西如身体、感觉器官、内官等的“相互附托”。或者说,就是相反的理解,明明不是行为主体却认为是行为的主体;明明梵我是“常”(永恒的)却认为是非常的(有生灭的),就是把非阿特曼的身体与永恒不灭的阿特曼等同了起来。商羯罗再举例说,晨曦之时,在森林之中把绳误认为蛇;喜把珍珠贝壳误认为银片等等,它们这些例子都是在看到绳或珍珠贝壳时,很自然地就联想起了以前见过的蛇或银片了。换句话说,就是在绳或珍珠贝壳的上面附托了蛇或银片的性质。人们犯的错误就是,在见到的认识对象上,误把别的事物的性质加于其上,从而产生相反的结果。同样,人们在阿特曼的身上附托了非阿特曼之物如身体、感觉器官等的性质,从而认为阿特曼是与梵这一宇宙原理不相同的。这样,因为人们不懂得阿特曼与非阿特曼之间的区别,所以他们不得不沉沦于轮回之中。
商羯罗强调人们一定要分清“我”与“我”的概念的承担者。一般世俗之人把“我”这一概念的承担者同作为“我”的阿特曼等同了起来,这是不正确的。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是,当人们把作为阿特曼的本性的纯粹精神附托于人的内官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感觉:“我就是阿特曼”。其实这个“我”并不是阿特曼的那个“我”,这个“我”是人们把真正的阿特曼的本性,由于无明的缘故,附托在内官之上。或者换句话说,这个“我”是非阿特曼的我,属于下智的认识,或称“误认”,也即无明所造成的。人们产生这种“误认”是由于心理、认识上的欠缺所造成的,或者可以说无明是人们心理上或知觉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因此商羯罗有时把无明也叫作“误认”(mithyAjJAna)(请参阅本书下编I、14),或者称作“误的附托”(adhyAsa)。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