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5-10-2008 06: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汇率和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更多中国企业在劫难逃22008年 10月 24日 星期五 13:24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 文字大小 [+]
1 / 1看大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性产品研究室副主任袁增霆博士表示,由于汇率、利率、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不论外汇投资,还是银行发行的部分理财产品,都有潜在亏损的可能,有的已经爆发,但後续还将不断出现.
最新披露中信泰富(0267.HK: 行情)因投资高风险外汇合约产生的损失,为中国企业投资衍生品失利案例中损失最大的一次.
**爆仓频频**
"我从事外汇交易十几年了,今年的波动,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家位于香港的外资银行衍生品交易员强调,"股市有,但汇率的这种波动,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7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涨至6.81元的汇改以来最高,涨幅约21%.此後至今,便一直在6.85元左右的窄幅区间内波动;但此期间,美元兑其他货币强势上涨,兑欧元的涨幅近20%;兑澳元的涨幅约30%;兑新西兰元的涨幅也超过23%.因此,7月16日後,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升幅,也不输于美元兑这些货币的升幅.
汇率剧烈波动令企业陷入困境的案例在全球比比皆是.曾几何时,墨西哥第三大零售商Comercial Mexicana(COMEUBC.MX: 行情)业务兴旺,是全球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WMT.N: 行情)在该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但在10月9日,这家令墨西哥人颇为自豪的家族连锁企业申请了破产保护,原因就是高风险外汇交易使其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远离金融海啸中心的中国,悲剧也不断上演.中信泰富公告显示,集团为了澳洲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已引致亏损共8.07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10月17日的公平价定值亏损高达147亿港元.17日,澳元兑美元的汇率还在0.6887,目前已跌至0.6680,损失还在继续.
此外,由于人民币兑所有汇率的上涨,海外上市公司的资本金及与业务相匹配的各类外币,在折合成人民币记帐後,都将产生更大的汇兑损失.
由于受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及全球经济衰退的打击,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也连续暴跌,参与石油、黄金、期铜交易投资的人士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000037.SZ: 行情)(200037.SZ: 行情)周三公告称,与美国高盛集团(GS.N: 行情)子公司签订了的油价期权合约,随着近阶段国际油价高位回落,隐含风险逐步体现.
从事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的袁增霆也表示,今年上半年,挂钩澳元、新西兰元等高利率货币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直都是中外银行的宠儿,销售情况相当的火爆.但随着这些货币下调利率及汇率的大幅下跌,套利、套汇空间已消失殆尽.
待续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08 06: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汇率和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更多中国企业在劫难逃2008年 10月 24日 星期五 13:24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 文字大小 [+]
1 / 1看大图
"客户如果签得是保本协议还好,否则,将跟着银行一起亏."他称,"相对于人民币汇率20%以上的跌幅,损失几乎难免."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2,618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10,692亿元.其中与股票、货币、商品挂钩结构类产品占比近10%.
袁增霆也表示,银行最重要的是信誉,销售理财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销售的信誉."可惜的是,有的银行在过渡使用这种信誉,希望这次危机後,银行能吸取教训."
**痛定思痛**
回看历史,从中航油到国储铜,中资企业因投资期货,衍生品而兵败的事例并非少数.但为何这类事件还屡屡发生呢?香港知名策略员第一上海证券的叶尚志就表示,企业经营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投资,但一定要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许多企业却是因为内部管理混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他称.
中信泰富目前被投资者置疑最多的问题也是,按其在澳洲的项目需求计算,仅需16亿澳元的资金,但该合约目前的价值却逾90亿澳元,公司管理并表示对该笔投资事前并不知情.全球主要投资银行都在事件公布後,给予该股"卖出"的建议,公司股价一个月来一暴跌近80%.除外汇投资的损失外,不约而同提到的一点就是,公司的内部管理能力让人信心尽失.
"近期是有许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有的是因为成本上升导致经营亏损,难以为继.但其中不乏投资股票、汇率、大宗商品失利的企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一家中资银行香港分行的管理人员称,"企业主营业务没问题,银行还有可能提供流动资金.但投资亏损是个无底洞,银行绝对不会救的."
前中国银行国际部外汇专家谭雅玲则指出,损失已经产生了,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取经验.
根据深南电披露,该公司与高盛子公司签署的一份协议显示,双方将合约期权价定在62-63.5美元/每桶的水平,只有在此价格水平之下,高盛才可从这份合约上盈利.而该协议签署时的3月份,油价已突破100美元/桶以上.今年5月5日,在油价创出120美元/桶的新高时,高盛研究部门发表报告称,坚持2008年底油价将涨至149美元/桶的观点,更称2009年底前将涨至每桶150到200美元.(完)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08 07: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代价
转嫁给人民
转贴---
美元對韓元匯率升值造成物價上升促使韓國經濟難上加難
2008/10/24 21:40 中央社
資產價值大幅下滑之際,油價調降,物價卻仍高漲,促使韓國經濟雪上加霜。8月中東產杜拜油價1桶112.99美元調降至60美元,但油價下降並未反映至韓國物價。據韓國統計廳報告顯示,9月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月上漲5.1%,6月進入5.5%以來一直保持5%以上的高物價。據分析美元對韓元匯率升值造成物價上升,美元對韓元匯率上漲1%時,消費者物價年平均上升0.07%。若油價保持穩定且匯率下降,物價情況會好轉,但消費者的感覺物價仍難以承受。總之,美元對韓元匯率較油價對韓國經濟影響更大。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08 07: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很可悲的贴
多权威的国际代表
最大的自私,是救自已
放了一些话,让国际的人跟风,当他人有难时,抽手旁观
自已解救自已,最好的方法。。
〈分析〉美資本主義淌血 亞洲受到衝擊 仍不見統籌性處理
2008/10/24 20:59 鉅亨網
【鉅亨網程宜華.外電報導】 金融風暴殃及全球,美國向來引以為豪的自由市場 ,受到了嚴重的質疑與責備。與美國素來不合的一些拉丁美洲國家此時帶著些許諷刺的眼光。而10年前爆發金 融風暴的亞洲,現在雖然並沒有跟著一起幸災樂禍,但現在他們面對風暴所做的準備,似乎還是停留在10年前 的原點。
馬來西亞前首相Mahathir Mohamad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著: 「1997-1998年,美國避險基金狙擊貧窮國家 的貨幣,釀成亞洲金融危機,奪去數百萬人的工作,業界也面臨破產的危機,當時政府被告知最好不要介入援 助任何一間銀行或是企業。但到了今天,美國政府卻捧著7000億美元的鈔票準備去拯救銀行、貸款機構與保險 業。」
「我們無法忘記 1997-1998年所發生的事情,當時 美國避險基金狙擊貧窮國家的貨幣,釀成了亞洲金融危 機。」「而到了今天美國政府為了避險經濟走上蕭條一 途,因此決定挽救金融業,美國一貫倡導自由市場的原 則,顯然已經拋諸腦後。」
帶著有點幸災樂禍語調的不只這位馬來西亞前首相。
阿根廷總統Cristina Fernandez日前也曾對所謂的 「美國主義」表示不屑,認為市場不可能完全靠自己解 決所有問題。玻利維亞總統 Evo Morales更明白的說: 「現在全世界反對資本主義經濟模型的聲浪高漲,若沒 有發現資本主義正在摧毀整個地球的話,問題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經濟學人》分析指出,美國資本主義正在淌著血 ,不過亞洲地區並沒有隨著拉丁美洲一起鼓掌叫好。
捲入金融風暴受害甚深的南韓,街頭上並沒有出現 反資本主義的抗議群眾。至於中國,也默默地淡化這一 場西方資本主義的頹敗象徵著自己謹慎開放政策的勝利。
或許,真正的原因在於中國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
本週一時,中國宣佈今年 1-9月的GDP(國內生產總 值) 僅成長9.9%,比起去年同期的 12.2%,任何人看了都知道怎麼回事。也許比較其它國家來說,這樣的成長 數據還是很驚人,但是這個數字表示了中國已經連續 3 季都呈現下滑趨勢,在今年 1-3月的成長率還有 12%, 到了 7-9月就只剩9%。
其它像房地產發展與鋼鐵價格的趨緩,也都是中國 經濟下滑的徵兆。中國官方坦承這場全球金融風暴嚴重 的程度,已經遠超出他們當初的預估。
而且擁有強勁的內需支撐,中國一向被視為最能夠 避免外在衝擊的市場。像南韓可能就沒這麼幸運,前陣 子還推出1300億美元的拯救計畫,堪稱是全亞洲救市規 模最龐大、積極的國家,目前還不知道是否能夠脫離金 融風暴的重擊。
其它像泰國、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等內政不穩的亞洲 國家,一直以來都仰賴出口業甚深,多數的外匯儲備也 皆以美元為單位。隨著他們漸漸地與全球經濟成長腳步 融和,在西方國家的衰退下,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無法倖 免於難。
雖然不像拉丁美洲那樣幸災樂禍,亞洲地區國家之 間的合作卻也有點沒效率。10月24日歐洲與亞洲各領導 人即將於北京召開亞歐會議(ASEM),但是這個到後來很 可能會變成一場鬧劇。
菲律賓總統 Gloria Macapagal Arroyo在日前表示 ,亞洲正在研擬類似美國不良資產救助方案(TARP)的紓 困計畫,不過似乎沒人記得有這回事兒。身為亞洲會議 的主辦國,中國看來比較傾向與歐盟與東協 (ASEAN)國 家進行雙邊會談。
1997-1998 年金融危機過後,當時有批評聲浪認為 亞洲國家真正缺乏了統籌性的反應來抵抗危機。10年過 去後的今天,現在看來似乎仍然沒有改善。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4-10-2008 06:50 PM 发表 ![](http://cforum5.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刚才问完后就出去,可是,一路上,在想生意兄你说的 margin call。
我以为,能源、黄金等价格下跌,所以许多借贷投资被逼 margin-call。因为这些投资是他们要保留的。
后来再看你的回复,原来你说的是高杠杆投资。
我觉得你我对margin call的理解似乎有小小不同。我以为这margin call跟买股票的margin call差不多。
假设一个对冲基金有10B USD的本钱,他们再向银行借300B USD的贷款,买了310B USD的资产。基金将把这资产交给银行,作为抵押品。
资产的价格可高可低。资产的价格涨了,对冲基金的本钱增加,她可以向银行借更多钱。资产的价格跌了,或是银行认为资产的素质不高,或是银行不愿意借这么多钱给银行,银行就会向对冲基金发出margin call,对冲基金或是交出更多现金,或是卖出资产还银行的债务 (其实这过程也是一种去杠杆化的过程)。如果最后对冲基金不能应付margin call,银行就会自行卖出对冲基金的资产。。。形成恶性循环。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08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25-10-2008 11:29 AM 发表 ![](http://cforum1.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你我对margin call的理解似乎有小小不同。我以为这margin call跟买股票的margin call差不多。
假设一个对冲基金有10B USD的本钱,他们再向银行借300B USD的贷款,买了310B USD的资产。基金将把这资产交 ...
不是一样吗?我也以为,这个 margin call 和股票的 margin call 一样。
最近货币萎缩,能源、黄金、股市同时下滑,先前,小弟以为生意兄你说的 margin call,是来自这些投资项目。
生意兄,请读以下这些。虽然之前我不知道 margin call 的严重性,但是黄金、能源、股市真的对美元的走高,的确也有影响。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081&sid=aTJkKKCqOxn0&refer=australia
``We're still seeing margin-call liquidation and the dollar strengthening,''
相信这个 margin call liquidation,是涵盖各种投资项目。
这里也有
http://news.goldseek.com/GoldenJackass/1224791251.php
从 WORSENING US$ FUNDAMENTALS 那边开始。
之前没想到高杠杆投资的 margin call,是因为不知道美元在这些投资的比重。
后来上面的文章有指出,是 75%。如果炒家拿欧元、美元参半来玩高杠杆投资,也许欧元对美元贬值情况没那么深。
另外一点,高杆杆的拯救方法,到今天为止,还是半透明化的,如果不是那几个文章,也不知道究竟这些减低杠杆的方法,是注资、还是卖资产、还是什么其他方法。
所以,小弟明白生意兄说 margin call 对美元造成的需求。但小弟觉得,这个对美元的需求,其实来自各层、各方。
生意兄提到恶性循环,其实是资产的抛售,造成资产价格下滑,然后又再提高杠杆。这个恶性循环,是吗?
欢迎生意兄指点小弟的错误。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8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5-10-2008 03:57 A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货币市场在动荡时期很敏感,要抓准投资方向不容易。我们只能说,货币市场风险高,不能说货币市场是一种灾害投资。
在某个程度来说,外汇投资,更是大型投资避险的最好去处。
尤其当股市、能源、金属市场紧 ...
权力主导权
会迈向中国
或许中国货币,会慢慢升高在未来
转贴---
温家宝:要千方百计防实体经济受损
2008年10月26日 05:17南方都市报【大 中 小】 【打印】
在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说:“我对应对这场危机认为应当做的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那就是‘信心、合作和责任’”。
多国救市措施还不够
温家宝说,所谓信心,就是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当尽快地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金融市场,从而使人们获得信心。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并初步见到了效果,但是现在看来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
温家宝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防止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坚定、勇敢、负责地担当起责任。”
温家宝说,坦率地讲,中国见事还是比较早的,中国在今年6月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部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
中国地区差距大内需潜力大
温家宝指出,中国有广大的农村,有广大的西部,城乡的发展差距和地区发展的差距比较大,因此内需还有很大潜力,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8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26-10-2008 08:07 A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权力主导权
会迈向中国
或许中国货币,会慢慢升高在未来
转贴---
温家宝:要千方百计防实体经济受损
2008年10月26日 05:17南方都市报【大 中 小】 【打印】
在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说:“我对应对 ...
胡锦涛亚欧峰会致辞:坚定信心才能度过难关
2008年10月25日 09:46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这次的亚欧首脑峰会。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大格局下,如何应对国际经济与金融新形势,成了这次会议的首要议题,相关新闻,我们就立刻带您关注亚欧峰会的最新消息。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
谢亚芳: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星期五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致辞。胡锦涛回顾过去几个月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经历的考验,他说在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这一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是比什么都重要。
胡锦涛:坚定信心才能度过难关
胡锦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度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岁月,中国人民既经受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又同国际社会一道共享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欢乐时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欧各国的真诚帮助和有力支持,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亚芳:胡锦涛还说,中国赞赏和支持有关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措施,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才能够共同渡过难关。他强调,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努力,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持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胡锦涛表示,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金融、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8 08: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放任自由 资本主义“患重病”
姜声扬: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现在似乎变成了金融海啸中的一座灯塔,资本主义是不是真的病了?又病的多严重?我们请石先生为资本主义好好的把把脉。
石先生,我们看到在这个金融海啸之下,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现在采取了一些和资本主义有点相违背的做法,注资、干预等等。请问,资本主义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如果是真的,我们现在看到各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分歧,您怎么看?
资本主义的诊断报告
石齐平:首先必须承认,现行的资本主义确实有问题,要不然你不会采取这么急救性的措施,但是要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沉住气,稍微耐心的听我下面的一个分析。我们要分析这么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要先区分两个概念,一个叫做资本主义,一个叫做当代资本主义。
我先讲资本主义,讲完了再讲当代资本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我们暂时把它定为西方国家在过去一、两百年,不断摸索、发展成熟的一套东西。当然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成熟,时间点不妨就拿1776年,英国最著名的亚当斯密写的那本《国富论》做一个起点,然后经过了100年、200年的摸索,到了上个世纪二战前后,我觉得这个已经大致上发展的非常成熟了。
这个发展的非常成熟,大体上得到了下面三个很重要的结论,第一,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尊重市场机制,而且我们必须要采行私有制,这两者是连体婴,不能够把它分割的。在私有制之上采取市场经济,然后经济学家就可以给你充分的、严谨的证明,这样子一套体制,绝对能够把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
换句话说,少数的、有限的资源就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率,带给整个社会和国家最大的财富,这就是市场经济最大的优点,而且是无可取代的优点。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或者这个资本主义也同时告诉大家,这个成果不是凭空来的,要运作这一个私有制之下的市场机制,必须要有两个很重要的前提。
这两个前提一个是内在的要求,一个是外在的要求,内在的要求,你记得我们好几次,每一个礼拜几乎都碰到这个问题,那就是资本主义必须要有它的道德基础,必须要有道德基础,你不能过于贪婪。第二个就是外在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对个人、企业跟政府的行为做上合理的规范,也就是必须要有的一个监管。
这里所谓的内在的道德基础,我可以再多讲几句话,我记得以前提过,一般人都知道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亚当斯密写的最有名的那本书,就是刚才提到的那本《国富论》;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亚当斯密同时写的另外一本重要的书,就是《道德情操论》。
同时我要再指出,在过去一、两个世纪,就是上个世纪中叶以前,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要修的课是法律学的课跟伦理学的课,还包括道德学的课,不像现在近几十年的所谓的经济系,或者是现在所谓的EMBA,他修的经济学变成一个纯数学操作的,那是完全不同的,就是经济学也异化了。
第三个,还有一本还著名的书,那就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一位社会学家写的,你看这个书名就知道,因为当时从欧洲到美国去拓荒的那些,基本上都是信的基督新教。那么他要说明这个基督新教为什么在新大陆展现出这么好的生产力,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伦理基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嘛。
我记得当时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经济系的系主任正好是我们的导师,导师到寒假、暑假会开几本书,等于是课外作业,他开了三本书,我都记得很清楚,一本书你大概会觉得意外,就是一本叫做《鲁滨孙飘流记》。
姜声扬:童话故事。
石齐平:对,通话故事,但是我读完以后,后来学完经济学我才知道,它是很有深意的,因为鲁滨孙是一人在岛上,一个人在岛上有什么经济问题呢?这本书里面就给你很多的一个线索,然后他后来增加了一个土人,叫做礼拜五,对不对?
姜声扬:Friday。
石齐平:两个人的社会又产生什么经济问题呢?这里面可以得到很多启发,第二本书叫做《富兰克林自传》,第三本书就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明在这方面,市场经济跟资本主义绝对有它的道德基础跟外在必须要有的规范。
即便如此,还有第三点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尽管有那个前提了,有道德基础了,有市场规范了,而且市场机制还有私有制了,还要指出,这样的一套体制,还是会有后遗症的,它有它的优点是不错的,但是它也有后遗症。后遗症最重要的集中在两个上面,一个就是经济学家所讲的外部性,就是外部不经济的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会造成环境破坏、污染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叫做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个是市场机制很自然、必然会产生的问题,那么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政府出来了,所以政府不是完全没角色的,包括前面的监督机制,包括后面的外部不经济的处理,包括贫富差距问题,这都需要政府来做。
所以我要说,这个所谓的资本主义在早期,在马克思批评那个时候的资本主义,确实问题很多的,贫富差距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但是经过了200年左右的摸索,到了上个世纪的时候,大体上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实际操作上都已经渐趋成熟了,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了。
姜声扬:那如果这个资本主义这么成熟的话,为什么还出现当下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金融问题?
石齐平:很好,这就是我刚才为什么要区分资本主义跟当代资本主义的差别,这当然是我们在这边暂时这么做的,这个资本主义如果照我刚才讲的,经过了200年从一个不成熟的、早期的资本主义,摸索到了一个逐渐完善、成熟的资本主义,有的问题,有问题他也看出来了,你必须要怎么去解决他也知道了,它的优点你也很清楚了,究竟该怎么做都知道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8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石齐平:金融风暴冲击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走红
姜声扬:紧贴时事,现在开讲,这里是《时事开讲》。
就在世界各国被金融海啸冲击的人仰马翻之际,一本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资本论》,如今变成了书店销售第一。究竟马克思这一套集经济、文学、科学于一体的著作,为何现在如此热卖,我们请石齐平先生来告诉我们原因。
石先生,这本马克思的《资本论》很厚,不好读,原来卖的也不是很好,不过最近红起来了,为什么?
《资本论》咸鱼翻生?
石齐平:因为就像你刚刚讲的,最近金融海啸冲的大家人仰马翻,资本主义灰头土脸,作为资本主义的图腾、象征,也就是华尔街已经被看作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欧美这些国家,过去信奉资本主义的,都在采取一些,要不就是积极的干预市场,这个资本主义的精神就是少干预市场,对不对?要不就是干脆把银行给国有化,资本主义从来是强调私有化的,所以这就让大家觉得资本主义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于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就像你刚才讲的,原本就是严厉批评资本主义,你这个资本主义强调的是剥削,终究会导致自我灭亡,预言这个灭亡,那么这个马克思现在又重新受到大家的关注了。你讲的一点不错,他这本书过去都是比较难读的,哪怕就是读经济学的人恐怕也没几个人真正认真的把它读过或者读懂过,但是最近开始卖的比较多了,也未必是第一名。
姜声扬:刚才讲的比较夸张。
石齐平:比较夸张,卖的比较热了,而且很有趣的,我看到媒体上有这些报导,有人看到萨科齐,就是法国总统,他好像也在翻《资本论》了,不晓得。另外德国的一个财政部长,叫做施泰因布吕克,他这句话是讲了,他说马克思的某些思想还真不错。连那个教宗,你知道教宗是反对无神论的,对不对?他都对于马克思最近说的一些好话,他说这个马克思某些分析技巧相当不错。
姜声扬:本笃十六世。
石齐平:除了这些我们看到有趣的一些反映之外,连马克思的故乡叫做特里尔那个地方,听说最近的观光客也增加了很多。听说还有一些电影导演,听报纸上说的,他现在已经开始在拍《资本论》或者马克思,要拍这些电影。所以我说最近有两个人是咸鱼翻生,一个是小咸鱼翻生,那就是凯恩斯,凯恩斯过去在里根时代以后都已经被忘记了,但是现在大家都重新干预了;第二个大咸鱼翻生,那就是马克思。
姜声扬:马克思,这个让人很好奇,马克思和他所提倡的马克思主义,到底为什么会重新受到关注?
石齐平: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事实印证,一个是理论对照。所谓事实印证就是说,我们就举马克思当年有一个叫做《共产党宣言》,那是非常著名的一篇东西。在这个宣言里面,马克思一早就列出来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十大步骤,其他几个我们不谈,就挑其中第五大步骤,第五大步骤是怎么说呢?
马克思就认为,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五步,就是要通过国家银行,这个国家银行就是国家主导的,因为有国家资本的,垄断性的,通过国家银行,要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中。你仔细再回味这句话,再看看今天各国,西方国家不就是在做这个事儿吗?
姜声扬:对呀。
石齐平:这就叫事实印证,第二个就是叫理论对照,我这边引用一位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叫做曼德尔,他这么说的,他说信用过度扩张的话,就使得资本体系得以销售更多的商品,但是销售更多商品的额度,往往可能会超过现行的生产创造的所得,再加上过去累积到现在为止所累积下来的储蓄。
姜声扬:太复杂了。
石齐平:我把它念完,到头来,这个债务还是要偿还的,可是要偿还这个债务的时候,它已经没有办法再推动现在的生产体系能够自我去偿还了,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就到了崩溃的地步。好了,先不谈这句话,但是前后我的意思大概懂了吧?
姜声扬:懂了。
石齐平:那么现在可以看的出来,欧美各国一方面都在积极的干预市场,二方面又在积极的国有化,三方面似乎马克思当年好像有这个预言,这个信用过度扩张了,中间的过程现在不谈,到最后资本主义可能会自我毁灭,起码会出现麻烦,这方面就可以说马克思也就等于是预言中了。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马克思怎么能不咸鱼翻生呢?这个《资本论》怎么会不引起大家关注,这里面到底有多大学问,值得来读一读呢?这就是我们说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姜声扬:好,马克思现在最近红起来咸鱼翻生,那相对的资本主义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真的病了?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8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5-10-2008 03:57 AM 发表 ![](http://cforum5.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货币市场在动荡时期很敏感,要抓准投资方向不容易。我们只能说,货币市场风险高,不能说货币市场是一种灾害投资。
在某个程度来说,外汇投资,更是大型投资避险的最好去处。
尤其当股市、能源、金属市场紧 ...
过路客友:
你的看法比我好
美元上升是有原因的。。。
未来中国有意抛售美国债券了
转贴-----
美媒称美元因全球金融危机而获益
新华网消息:美国《时代》周刊10月27日(提前出版)一期发表文章,题目是“美元为什么坚挺”,摘要如下。
10月20日,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右)出席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举行的一场关于经济复苏的听证会。伯南克20日表示赞同美国国会考虑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方案,指出经济前景仍然非常地不确定。 新华社/路透
为遏止金融危机而付出的成本继续飙升。美联储已向金融系统注资8000多亿美元;财政部除了出资2000亿美元支撑“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外,还实施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拯救美国国际集团可能耗资1200亿美元以上。目前已十分庞大的预算赤字预计明年将高达1万亿美元,经济衰退也不可避免,你有理由认为,美元也会一蹶不振。
然而,尽管近几个月的事态发展令人震惊,美元却出人意料地日益坚挺。美元对欧元比价自7月初降至低谷以来,已经回升了16%,美元对澳元、韩元及其他货币的比价也大幅攀升。对此有种简单的解释:这不是因为人们希望持有美元,而是他们更不愿意持有其他货币。近期美元对欧元的走强并无奥秘可言。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之间,由于欧洲大陆的经济状况优于美国,美元对欧元比价降低了19%。随着欧洲开始应对自身的银行危机和市场不景气的问题,比价也随之改变,因此美元在遭到大规模抛售后又开始反弹。
另一个不太明显的因素是,全球对冲基金和其他非银行金融实体对美元的支撑作用。这一影子银行系统贷款数万亿美元用于投资。然而,金融危机引发大规模提前还贷,由于这些贷款必须用美元进行偿付,对美元的需求随之增长,由此带动美元升值。受此影响的并非仅有对冲基金。持有1 2万亿美元资产和债务的外国银行也陷入了“去杠杆化”的循环。
这都有助于解释美元近期的走强。然而,随着美联储再次降息、美国铸币局加紧印钞来支持救援计划,美元不会迅速贬值吗?也许不会。随着财政部7000亿美元救援计划的实施,银行应该可以调整资产负债表,并重新以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利率发放贷款。尽管美国的经济衰退似乎不可避免,金融系统的稳定应该可以保证经济在明年开始复苏。这对美元来说也是利好消息。
然而,真正推动美元的是中国,以下几个理由可以充分证明中国有助于美元的稳定: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中国持有约5190亿美元的美国短期国库券(仅次于日本的5930亿美元),且中国不希望看到这些投资由于美元贬值而缩水。除此之外,中国也越来越担心,美欧的经济不景气会遏制本国出口的增长,从而使本国经济遭受重创。为保持出口产品价格的竞争力,中国改变了3年前开始实施的人民币对美元逐渐升值的政策。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增长了6.4%,但7月以来一直保持平稳。
不仅如此,尽管货币市场是套复杂的系统,但中国、日本等国已向美国贷款数万亿,它们似乎不太可能在近期停止购买美国国债。除美元外,它们可用来维持经济正常运行的货币工具寥寥无几。
以目前的金融危机为依据来卖空美元并不可靠。在未来几个月内,美元甚至可能成为全球经济风暴中的避风港。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10-2008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iyen 友,
美元兑换各国货币,非常动荡,波幅很大。其实,根本没有多少人可以预测到它的走势。
我们只能在它的走高或走低之后,找个合理的理由去解释。
所以,大家的看法是平等的。
但是(不是预测,这个是正在发生的变化),美元在未来几个月内,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应该会下跌。现在的美元兑换率价值,算是相当高了。
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会一个接一个,宣布倒闭。因为赎回已经来不及了。银行对这些基金的 margin 率提高。加上它们的资产价值持续下滑。
也许这个是接下来发生的另一波倒闭潮。
“美元的需要”,将会减小。加上加印美元等带来的后果,美元将持续贬值。
可是,也要看其他国家的货币走势如何。
把自己剩下的一点美元,也兑换成马币了。
反而澳币留着不兑换,期待它上涨。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8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5-10-2008 06:15 PM 发表 ![](http://cforum1.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货币萎缩,能源、黄金、股市同时下滑,先前,小弟以为生意兄你说的 margin call,是来自这些投资项目。
生意兄,请读以下这些。虽然之前我不知道 margin call 的严重性,但是黄金、能源、股市真的对美元的走高,的确也有影响。
我以为margin call只是其中一种卖资产的原因。其他原因可能还有:
1. 基金投资者要拿回资金;
2. 银行call back对基金的贷款;
3. 基金在CDS或其它项目上输钱了,现在在找钱;
4. 已经知道别个基金在卖了,所以自己也卖。
5. 等等原因。。。
这里指的资产位于世界各地,也许是黄金现货,黄金期货,石油期货,金属,棕油,股票,股票期货。。。
至于你提的第二篇文章。一些point我同意,不过作者明显有本身的利益和似乎不够客观。我相信美国不会完蛋,可能有好几个国家将因为这次美国危机而破产,而美国却能够生存下去。。。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7-10-2008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26-10-2008 02:01 PM 发表 ![](http://cforum1.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以为margin call只是其中一种卖资产的原因。其他原因可能还有:
1. 基金投资者要拿回资金;
2. 银行call back对基金的贷款;
3. 基金在CDS或其它项目上输钱了,现在在找钱;
4. 已经知道别个基金在卖了,所以自己也卖。
5. 等等原因。。。
1. 私募基金、对冲基金面对的大难题,它们共面对几个大难题。
客户赎回资金、银行 margin call 的比例提高、卖空的变卦、通货紧缩造成的投资下滑。
2. 和 1. 的银行 margin call 一样。
3. 所以之前我问,现在的行情,亏钱就好砍了,为何还不断 margin call?卖资产也好,把 margin 填好了,equity 价值下滑,还是会面对下一个 margin call,不是吗?如果基金把项目砍了,美元的需求一直提高,就不合理。可是,全球货币紧缩,大家都在 margin call,所以这个 margin call 原来很严重。
4.刚好大家都在卖,造成供过于求,价值下滑。equity 下滑。杠杆又再提高。 这个恶性循环,不能再短期内解决。
金融机构过后,下一个,会不会是大量基金倒闭?
虽然这些基金是“无辜”的骨牌效应受害者,但是,如果不是这些基金的高杠杆作风,风险怎么会那么大?恶性循环怎么会那么严重?
现在火已经烧到它们那儿了。
我们等着看戏吧。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7-10-2008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26-10-2008 02:01 PM 发表 ![](http://cforum1.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至于你提的第二篇文章。一些point我同意,不过作者明显有本身的利益和似乎不够客观。我相信美国不会完蛋,可能有好几个国家将因为这次美国危机而破产,而美国却能够生存下去。。。
我们不用完全同意,当作吸取各种看法就好了。
美元走势,高或低,原本就是一种看法而已。它突然走低,也非不可能。我们只是知道,它的风险在哪里而已。
如果集合了很多人的看法,有了基本知识,当美元,各种货币发生激烈波动:
第一、我们懂得哪里去找消息,因为已经有基本概念,只是继续探讨问题的发生
第二、我们懂得分辨,谁说的话是事实、谁说的话是自己的看法。
比如,不知道为什么,Marc Faber 常常都在唱衰美国各种投资。感觉上,他恨不地美国马上破产。常咒美元贬到像 zimbabwe 那样几亿、几兆元来买一餐吃的。
就算债务高到边垃圾卷,美元贬,难道其他国家不会被拖累吗?
明白的人,知道他在说“反话”而已。他的意思大概是,美元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具有价值”。
他演讲时常爱参杂一些笑话的。连正经八百的电视访问,他都笑嘻嘻的。
除了这些个人恩怨的小咒语,他的其他预测、数据,都非常有说服力。
我们懂得分辨,就好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8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6-10-2008 10:10 A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liyen 友,
美元兑换各国货币,非常动荡,波幅很大。其实,根本没有多少人可以预测到它的走势。
我们只能在它的走高或走低之后,找个合理的理由去解释。
所以,大家的看法是平等的。
但是(不是预测,这个 ...
日刊:美元升值只是“昙花一现”
2008年10月27日 09:50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
英国国家统计局24日宣布,第三季度英国GDP比前一季度下降0.5%,这是过去16年来英国经济首次出现收缩。受此影响,24日伦敦汇市英镑对美元继续下挫,1英镑兑换1.5269美元,为2002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这是2008年10月24日在英国首都伦敦拍摄的一张50美元面值的钞票(左) 和一张20英镑面值的钞票。 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消息,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0月21日一期文章,题:美元下跌的短期和中期因素———明年可能跌至1美元兑换80日元的水平
游资在原油与美元资产之间摇摆
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仍未结束,人们对美元的前景感到担忧。
7月中旬,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均呈现放缓迹象,由于市场方面担心需求会下降,过去持续上涨的原油价格在涨至每桶140多美元后,便转而呈现下跌的趋势。
同时,欧元和被称为高利率通货的澳大利亚元和新西兰元也出现贬值,美元保持相对坚挺。一直到8月底为止,原油价格一直呈现跌势,而美元汇率处于上升趋势,两者呈现相反趋势。
9月中旬以后,在美国的金融动荡导致美元汇率下跌的同时,原油成了资金的避风港,此时曾跌到每桶90美元左右的原油价格又急剧反弹至每桶130美元左右。
不过,以上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在原油和美元资产之间摇摆的短期资金造成的。当市场方面对美国金融和经济的担忧加剧导致美元汇率下跌时,原油价格就反而上涨。相反,当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元汇率就出现上扬。
但是,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反映美国金融动荡和经济减速的现状。
多种因素推动美元汇率短期反弹
在世界经济整体减速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随着人们对美国经济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原油和美元的关系正在逐渐地转变成“原油价格下跌和美元贬值”的组合关系。
如果“原油价格下跌和美元贬值”同时出现,那么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初这段时间里,市场环境有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一旦原油价格在低位稳定下来,那么过去因原油价格上涨而造成的物价和生产成本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得到遏制,美国的个人消费和企业经营就有可能逐渐走出低谷。
另一方面,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摆脱减速的趋势,原油价格将会基本保持稳定,通货膨胀也会处于较低水平。这样一来,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就会将政策利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世界范围内的资金供应将处于充裕状态。在这个时候,依然处于低位的美国的股票等美元资产价格就有可能出现回升的迹象。
另外,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继续在欧元区蔓延,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清理和整顿的同时,到2009年,欧元区经济减速的趋势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与美国形成一个时间差。
然而,即使美元汇率像上面预测的那样出现反弹,估计这一趋势也不会长久。从今后一两年来看,由于受库存和价格的影响,美国住宅市场的调整不会结束。不仅如此,美国金融和经济动荡所造成的影响,有可能长期显现,美国经济所具有的结构性缺陷也会暴露无遗。
美国经济结构性缺陷削弱美元实力
首先,美国的公共资金究竟在何时投入,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显然,在布什政府领导下不断膨胀的美国财政赤字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其次,从美国国内市场的现状来看,美国现在的救市最终不得不依赖海外的投资,这不仅会导致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而且会降低美国在海外投资者心目中的信用度。
目前,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美国的制造业。作为美国经济骨干的IT等高新技术跨国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在恶化。由于金融市场动荡,这些企业在资金方面受到了制约,设备投资积极性下降。
这不仅会拖累美国经济的增长,将来还有可能降低美国潜在的增长率。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将导致贸易和经常项目赤字的进一步扩大。
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通过发展IT等高新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从而在短期内改善了财政和经常项目赤字的状况。然而,从现状来看,美国正在走向相反的方向。2009年至2010年,美元汇率有可能会再次下跌到1995年1美元兑换80日元的水平。 |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8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财媒看中国: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影响中国出口
2008年10月27日 08:40中国经济网【大 中 小】 【打印】
美联社: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影响中国出口
据美联社10月26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月26日表示,中国经济情况仍然良好,但由于它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
周小川当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了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对国内银行的监管,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或将产生的任何消极影响。
周小川表示中国央行将保持对国内市场充足的信贷投放。此外央行还将在决定利率、保持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小川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对海外需求依赖很大,并警告称由全球经济减速导致的出口放缓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多年来一直不断应变以满足对其出口品急剧增加的需求。然而随着美国和欧洲陷入抵押贷款危机、消费者大幅削减开支后,中国不得不面临出口放缓局面。
不久前中国政府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为9%。该数据的公布促使政府推出更多举措,对国内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行业提供援助。
周小川还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就在上周中国宣布了出台一系列措施来提振走低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在中国所有经济活动中的比重为10%,它对众多其它行业有重大影响,如钢铁、电器和服务行业。
彭博通讯社:中国免征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税
据彭博社10月26日报道:中国决定对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此举旨在提振中国股票市场。
中国国家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对于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在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财政部表示,此举是“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股市今年表现不佳,政府正在采取一揽子措施来提振股市,上述政策变动即为其中一部分。此外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还包括:通过推出可交换债券来限制国有股销售、简化股票回购流程、以及单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在一份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预计财政部此举将对股市产生部分积极影响。”
《金融时报》:今年中国钢铁产量增幅或为5%至10%
据《金融时报》10月23日报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表示,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增长幅度将非常小。这进一步表明全球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预计今年中国钢铁产量增幅为5%至10%。
此外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由于价格下降、需求放缓,公司将对年铝产能减少约18%。单尚华预计今年中国钢铁产量或为5亿吨,较去年仅增加1000万吨,并远低于先前5.2亿吨至5.5亿吨的预测值。
中国钢铁工业已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拖累。这场危机不仅使出口需求大幅放缓,而且对内需也形成较大冲击。
热轧钢价格已从八月份的每吨822美元跌落至上周的每吨750美元。由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建筑业对钢铁需求减弱,部分钢铁厂减产幅度高达20%。
今年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销售增长一直远低于预期。在经历了数年的两位数增长后,明年汽车销量可能持平。
业内分析师表示,最近中国政府推出的提振房产市场的举措,可能至少得过六个月才能引起钢铁需求的上升。近几个月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
行业咨询公司环球钢讯的亚洲研究主管格雷姆-特莱恩表示:“眼下的需求情形令人震惊,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特莱恩预测今年中国粗钢产量为5.05亿吨至5.1亿吨。
以前钢铁行业陷入低迷时,中国钢铁制造商还能够求助于出口市场。然而特莱恩认为今年就不能这么做了。因为“出口需求正在下滑,并且看似可能在年底前大幅回落”。他预测明年中国钢铁产量或将会低于今年。
单尚华表示在2009年的价格谈判前,中国钢铁商已开始与铁矿石供应商联系。这些钢铁商将向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铁矿石公司寻求统一的价格,以及统一的现货价格和合同价格。
《南华早报》:中国应在全球经济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据《南华早报》10月26日报道:全球金融危机给了富国一个教训:世界并不是它们的私人俱乐部。新兴经济也明白了自家院子在起火。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人是孤岛。因此对新多边主义及金融体制改革进行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10月25日在中国北京闭幕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就是全球达成上述共识的一部分。
对诸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而言,眼下的全球经济困境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使它们能够帮助重塑长期由西方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从而扩大影响力。
当华盛顿、伦敦和布鲁塞尔谈论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球金融体制之必需时,它们却仍然假设自己能够给新兴经济体重写规则并让其遵循。这种情形需要改变。发展中国家应该贡献自己的想法。而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杰出一员,中国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
除了担任本届亚欧首脑会议的东道主之外,中国还被要求担负更大的责任。中国和日本将建立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以应对经济衰退。
法国总统萨科齐已寻求中国支持来重新制定国际金融规则、重新构建多边体制。各国首脑下月将聚集在华盛顿,参加全球金融峰会。届时会上将讨论现任欧盟轮值国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改革方案。
中国认识到它的首要任务必须是使国内经济免受全球衰退拖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更多地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合作。拥有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更有实力抵挡住金融危机的侵袭。中国也必须意识到,让被西方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公平也符合其自身利益。
长久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已占了很大份额,但在多国体制中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举例来说,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多次投票改革,但中国仍只占投票份额的3.66%,不及英国的4.86%以及美国的16.77%。
这是改革时机已经成熟的领域之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需要抓住它。中国必须决定是继续专注于自身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勇气、想法与创造力来抓住时机,坚持要求在引导全球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对中国和其它大多数亚洲国家而言,在重新构建的多国体制中唱主角并行使权力还是个新鲜事。但中国长久以来一直表达着一个愿望,即希望被尊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现在就是抓住机遇、创造更平等的国际经济体制的时机。 |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8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反思这两字--
转贴--=--
反思危机:美国模式出了大纰漏 我们该怎么办
2008年10月27日 08:01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大 中 小】 【打印】
如何从金融层面反思次贷危机
上证观察家
不能因为次贷危机而否定发展资本市场、开展金融创新、积极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潜在好处。在绝大多数时期,直接融资、金融创新与金融全球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美国出了大麻烦后,未来政府实施对金融机构的混业监管已是大势所趋,金融大部制正呼之欲出。
⊙张 明 张 妍
分析为什么华尔街金融体系在次贷危机中会如此迅速、如此严重地崩溃,其实与分析为什么华尔街金融机构在过去10余年间获得如此惊人的利润是一致的。在市场繁荣时期迅速扩张与在市场萧条时期迅速收缩,机理完全一样。这大致可以归结为美国金融机构的三个典型特征:过于依赖短期市场融资、在险价值管理将财务杠杆完全内生化、市值定价的会计准则。
融资短期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显著降低融资成本。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系统性危机爆发导致短期融资市场风险贴水迅速放大,甚至市场停止运转,那么投资银行短期融资的成本将会大幅上升,甚至不能继续获得短期融资。在后一种情况下,同时必须偿还旧融资的本息。投行将不得不抛售自己的账面资产,这将造成投行出现账面亏损。如果短期融资市场陷入较长时期的紧缩(例如本次次贷危机),则为偿还不断到期的商业票据,投行将不得不持续抛售资产,造成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收缩以及大面积的亏损。
目前金融机构流行的以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模式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事实上使得财务杠杆(负债与资本金的比率)内生化。例如,在市场繁荣时期,金融机构普遍认为每单位金融资产上承担的贬值风险较低,从而金融机构可以不断提高财务杠杆。反之,在市场衰退时期,由于金融资产价值不断缩水,金融机构认为每单位金融资产上承担的贬值风险较高,从而金融机构将不得不收缩财务杠杆。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后,美国投行财务杠杆已收缩至20倍,目前仍处于不断收缩的过程中。而金融机构收缩财务杠杆的过程(也被称为去杠杆化)意味着该机构不得不通过抛售风险资产来偿还负债。如果所有机构都启动了去杠杆化过程,则将不断压低资产的市场价值,从而出现新的资产减值与账面亏损,进而又启动新一轮去杠杆化过程。这意味着启动了一个恶性循环。
市值定价也被称为按公允价值定价,是最近十余年来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之一,核心在于,金融机构应定期针对某项资产的市场价格,调整资产负债表上的相应资产价格。市值定价的确有助于让资产负债表更加公允地反映市场价值,但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它使得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在市场繁荣时期同时扩张而放大了进一步的繁荣;它也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在危机时期同时收缩而加剧危机的严重程度。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也将导致金融机构账面利润或亏损的同步变动,从而放大利润或亏损。
总之,如何反思这类“金融加速器”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一大难题。
次贷危机爆发前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家、分析人士、市场舆论都更倾向于美国式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而对欧洲与日本式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颇有微词。而一个核心问题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善于发现新的盈利机会,可以通过创业投资、私人股权投资等机构扶持具有更高生产效率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更加看重抵押品价值,是一个严重偏向大型企业的融资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相对有限。
次贷危机爆发后,市场对于两种金融体系评价颠倒了过来。认为在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即依赖除居民储蓄外的融资来源进行融资的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特别投资载体、管道等)倾向于过度追求风险,监管当局倾向于放松管制,最终导致衍生产品市场过度发达而严重背离了实体经济,最终导致危机。而银行主导的融资体系相对稳健,风险更加可控、政府管制更加严格,因此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实际上,两种金融体系各有优劣。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大起大落的特征比较明显,在市场上升期成长得更快,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正是由于对市场机会的反映较慢,表现相对稳健,在市场动荡期表现更为稳定。
对于中国而言,银行融资占总体融资的比例很高,资本市场发育严重不足,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次贷危机的爆发而否定发展资本市场、开展金融创新、积极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潜在好处。在绝大多数时期,直接融资、金融创新与金融全球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次贷危机的最大教训是,政府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加强而不是显著放松监管。
自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之后,美国政府已经同意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但分业监管的模式并未改变,由此造成更多的政策漏洞。例如,次级抵押贷款本身由美联储监管,但在次级抵押贷款基础上衍生出来的MBS和CDO,从理论上既属于美联储监管,也属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但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金融衍生产品打擦边球,最终美联储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都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财政部提出了美国金融监管新蓝图。方案的主旨就是将多头分业监管的格局收缩为混业综合监管的格局,将授予美联储综合监管金融机构的权力。然而,美联储同时也是货币政策制定者,由美联储来监管金融机构,容易造成利益冲突。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英国监管模式更加科学:由英格兰央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由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混业监管。
中国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沿袭自美国。现在美国出了大麻烦,我们应该怎么办?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政府实施对金融机构的混业监管已是大势所趋。金融大部制正呼之欲出。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首席客户经理) |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8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8# liyen1708 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这些中国新闻好难明白,所以我更喜欢看英文的新闻。 |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27-10-2008 10:49 A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我觉得这些中国新闻好难明白,所以我更喜欢看英文的新闻。
我发觉到
中国新闻的报道
会较实际些,英文的报道,还有些没讲明的。。。
哈。。。
这里又是中文论坛,我不须在做多一些,转中文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