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6-4-2009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讲看到念头、妄想、光色、禅相的人不少,以为看到这些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因为认为我看到而别人看不到,然后我见我慢心不知觉地生起了。
一年两年过去了,在这里讲来讲去还是在讲同样的话题,然后就停顿在这阶段,一点也不再进步。
可悲地,这一停顿足以使人继续堕入轮回里。
光阴似箭,今日不知明日事,能有缘一起聊法是件难得的事,各位如有心要修解脱的,请把握时间及机会好好地修。
愿我所得功德与所有众生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7-4-2009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4-2009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4-2009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3# peggy_str 的帖子
浪得虚名。。
才给人骂不久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7-4-2009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1# peggy_str 的帖子
哈哈。。。善哉!善哉!菩萨慈悲观凭此入门,随喜功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8-2009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默摈-简介
释迦牟尼佛将入涅盘的时候,阿难尊者问佛陀:
「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盘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释迦牟尼佛回答:
「你问我涅盘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默摈-概述
默是「沉默」,不说也。
摈是「排斥」,隔离也。
「沉默的排斥」,是很大很大的学问啊!
默,就是沉默,摈,就是摈弃,默摈的意思是他再怎么捣蛋,都不要理睬他。这也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方法,就是我们的亲戚朋友、邻居,甚至其他跟我们交往的人,如果对我们不好,故意作弄我们,要是跟他吵闹,他更是没完没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睬他,你沉默,他就胡闹不起来。
一个人和一个团体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个人祇有「自我意识」,而无「团队意识」,很容易一个人和多数人造成冲突和悲哀,这是存在的一条鸿沟,不可忽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8-2009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顽倔不驯的车匿 不要结交坏朋友,不要与卑鄙的人来往,应该结交善知识,且与品格高尚的人为友。
车匿是陪伴悉达多(佛陀的俗名)王子离开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时的侍者,当悉达多王子究竟证悟,成为佛陀时,车匿也出家为比库。但尽管身为比库,他却因为自认与佛陀的关系密切而非常顽强、憍慢。他经常说:「佛陀出离世间、出家修行时,只有我一人随侍在旁。但现在,舍利弗和大目犍连(出生为婆罗门)却说他们是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有权指导我们!」
当佛陀纠正他的行为时,他保持缄默,事后却仍然毁谤、揶揄舍利弗和大目犍连两人。佛陀因此几次劝诫他:「车匿!舍利弗和大目犍连两人都是卓越的比库,并且善待你,你应该亲近他们,并友善对待他们!」
虽然佛陀多次劝诫,车匿仍我行我素,继续诟病、毁谤舍利弗与大目犍连。佛陀说车匿无法立即改过,但等到佛陀入灭后,他就会知所变化。
佛陀入灭的前一夜,唤阿难到床边来,并告诉阿难在他入灭后,默摈车匿,也就是说所有的比库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请他参与任何事。
佛陀入灭后,车匿领教到其他比库对他的态度后,深切后悔过去错误的言行举止,因此向僧团认错和致歉。从此以后,他改变言行,并且在禅修时遵照他们的指导,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http://www.dhamma.org.cn/books/dhammapada-stories-dhammanada-06.html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