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三法印

依佛陀所教, 有一个灵魂在轮回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10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9# hamitaichi

猜中才讲啦... 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1-2010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子,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

詮釋:-
一個證果得道的人, 是利用四諦因緣的苦、集、滅、道來看穿本體屬性 Noumenon ,而不是物體表現 Object.

生滅只是緣聚緣散的現象, 有如用海沙建起的積木堡壘,短暫的美麗並非本性實相.

能夠笑看漲潮的海浪帶走辛苦堆砌的堡壘 , 必然產生戒、定、慧的領悟.

原來“能量Energy運動 ,才是不生不滅 ,有相皆妄, 不起心,不動念的定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0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5-11-2010 10:17 PM 编辑

回复 358# 三法印

    无明就是菩提, 菩提就是无明, 你要灭菩提吗??


[ 所谓“根本无明”,就是生命本身具有的根本迷惑,它妨碍佛性的显现,是让人尝尽生死之苦的根本原因。唤起自己这与生俱来的佛性,就可将自身苦于生死流转的迷茫生命,转变为脉动着“常乐我净”四德的生命。]
-池田大作SGI会长在佛教杂志《Tricycle/三轮》的访谈

“烦恼即是菩提”,则当体消融法性与无明、烦恼与菩提的差别相而冥归一如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有无灵魂之前, 须明白有沒有轮回之说!
个人的了解是:

如说有轮迴, 陷入常见!
如说沒有轮迴, 则陷入断见!
请参阅 :
【杂阿含经】第262经
cks123 发表于 15-11-2010 10:51 AM


非陷入常见,非陷入断见,试图保持超然『中道』这种假说,我见过很多了。很多人看到这种假说就被吓住。我倒不会被吓着。
现代学佛人喜欢玩超然文字游戏,模仿古代禅宗似真而非的言论。古代禅宗在彼大环境,时机,人事条件下有其意义。现在人却是鹦鹉学舌。当然你是南传学佛人,上述提到禅宗就无关你事。

我说没有灵魂,没有轮回,是以大乘思想来说。大乘人未看到我写出 keyword之前,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什么是没有灵魂,没有轮回。他们要马后炮,目前还未是时候。

我写出keyword后,很多大乘人就会马后炮。这个论坛就是这样,完全是建立在文字游戏上。既然如此,我也玩一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4# 素还真


   
现在人却是鹦鹉学舌。当然你是南传学佛人,上述提到禅宗就无关你事。


只可以说: 学佛人把自己分类是件很可悲的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5# 清池


佛咜说 : 诸法因缘生!

后世人 : 万法唯心造!

两者相差十万八千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11-2010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6-11-2010 11:47 AM 编辑

回复 366# cks123

  
   佛咜说 : 诸法因缘生!
    后世人 : 万法唯心造!
    两者相差十万八千哩!


因为你不懂得佛陀所教的十二因缘法,在那里已经清楚地说明万法是由众生心中的无名而起的。
心质也是因缘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五蕴/五阴中的‘色受想行识‘。- 除了‘色‘是属物质外,其余的‘受想行识‘都是属质的东西。
那你说说看这心质在因缘法中有多么的重要

你只懂粗法,不知细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6-11-2010 12:02 PM 编辑

再说
你不知细法 就不会用这佛陀所教的因缘法去改化自身的宿命,所以你很怕听到有轮回是真实这件事,你就要佛教是如你想像的如外道的断见法之说,那人死后就能一了白了。没有涅磐,没有生死,没有我识,全都是虚幻的。。
不然 那样你会觉的佛法修行是很辛苦的,你会感到很无助很彷徨
你是属于那些不想知道宇宙实相的那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1-2010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8# 清池


   
你不知细法 就不会用这佛陀所教的因缘法去改化自身的宿命


可见你是那种乱讲话的人,  你爰说一些我沒讲的话, 随你吧!
就如把level=truth , 当今论坛非你莫属!
现在又有宿命的说法.
看来真的看不明杂阿含262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只可以说: 学佛人把自己分类是件很可悲的亊!
cks123 发表于 16-11-2010 11:09 AM


有什么好可悲呢?你会为佛门多派别而痛哭么?现在佛门的确是各派别,那些出家人很可悲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7# 清池


在五蕴/五阴中的‘色受想行识‘。- 除了‘色‘是属物质外,其余的‘受想行识‘都是属心质的东西。
那你说说看这心质在因缘法中有多么的重要



有多么的重要并不代表是唯一的, 也不是单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7# 清池


  请参阅杂阿含39经,
你会明白"万法唯心造"是错误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6-11-2010 01:54 PM 编辑

回复 371# cks123

    [有多么的重要并不代表是唯一的, 也不是单独的!]

因为只有心是你能控制的,外色只是相应你的心质。
你若没有了心质,那连[你](心:受想行识)和整个[宇宙](相应的色)都没有了,整个五蕴/五阴的生命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
所以从人的角度看,心是最重要的,要涅磐也是从心去修来的。
你在六道轮回,也是你的心质的所为。
没有你的心去学佛习佛,你以为你能有何作为呢?

你要讲何事,就直接拿出来引用,请别再指来指去,在这里公开的论, 以全读者为公证。

我也不习阿含,而是以大乘藏为究竟的。
我只是在改你的误点,方才以借你的经藏来指正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3# 清池


   
因为只有心是你能控制


典型的我见者!

如截不断多罗树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4# cks123


    典型的我见者!


你学习正见,中道,无我 等 - 都是心质的修炼。
若是那没有心质的木头石物,就不能修佛法了,也不能有成就了。
这样简单的道理,你还看不到,真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10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7# 清池

清池 :因为你不懂得佛陀所教的十二因缘法,在那里已经清楚地说明万法是由众生心中的无名而起的。
心质也是因缘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五蕴/五阴中的‘色受想行识‘。- 除了‘色‘是属物质外,其余的‘受想行识‘都是属心质的东西。
那你说说看这心质在因缘法中有多么的重要



1)诸法因缘生, 此生故彼生

在十二因缘环节:
无明—〉行—〉识—〉五蕴(名色)—〉六处—〉触觉—〉感受—〉
—〉爱欲—〉取执—〉有—〉出生—〉老病死(纯大苦聚)


2)万法唯心生, --清池认为五蕴(名色)中的受想行识为心质(心质也是因缘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心质能生诸法??

诸法是指无明,行,识,五蕴(名色),六处,感受,,爱欲,取执,有,出生,老病死(纯大苦聚),
受想行识(名)也是诸法之一, 此法生, 所以彼法生, 彼法生, 所以后彼法生, 有连惯性, 五蕴(名色)心质能生"六处", 但不能直接生感受,
假如当中跳过"触", 五蕴(名色)只能生"六处"而已, 如何生万法???

万法唯心生, 若以清池 的心质观(五蕴(名色)中的受想行识为心质)是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1-2010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6# 三法印


  
1)诸法因缘生, 此生故彼生

在十二因缘环节:
无明—〉行—〉识—〉五蕴(名色)—〉六处—〉触觉—〉感受—〉
—〉爱欲—〉取执—〉有—〉出生—〉老病死(纯大苦聚)


2)万法唯心生, --清池认为五蕴(名色)中的受想行识为心质(心质也是因缘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心质能生诸法??

诸法是指无明,行,识,五蕴(名色),六处,感受,,爱欲,取执,有,出生,老病死(纯大苦聚),
受想行识(名)也是诸法之一, 此法生, 所以彼法生, 彼法生, 所以后彼法生, 有连惯性, 五蕴(名色)心质能生"六处", 但不能直接生感受,
假如当中跳过"触", 五蕴(名色)只能生"六处"而已, 如何生万法???

万法唯心生, 若以清池 的心质观(五蕴(名色)中的受想行识为心质)是错的..



请你就别偷龙转凤拉。你先把无明给解释一下。
无明是在那里的?

比较南北传对十二因缘法的讲解:

a) 两者说说的无明都是指心质的东西
南传達摩難陀長老说无明是貪、嗔、癡等煩惱」(造作諸業)。-那就是指心质的东西
北傳佛教说无明是过去世烦恼带来的惑- 也是指过去世的心质的东西
两者没有不同,

b) 还有两者都同意,名色 就是后来物質與心理現象(大乘更言明那是指指托胎后的成型)

两个心质在无明和名色是指不同的东西
无明的心质是指前世的
名色的心质是指现世的

南传達摩難陀長老还明说,无明的心质是所造作的諸业。  
那现世的孩子都还没生,哪来的作的諸业呢?那不是明说是前世的作的諸业吗?
那不就是承认南传声闻教认同有轮回论之说吗?


1) 引述南传達摩難陀長老:
緣於「無明」(貪、嗔、癡等煩惱)而產生「行」(造作諸業)。
緣於「行」(造作諸業)而產生「識」業識)。
緣於「識」(業識)而產生「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
緣於「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而產生「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
緣於「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而產生「觸」(外境接觸)。
緣於「觸」(外境接觸)而產生「受」(苦、樂的感受)。
緣於「受」(苦、樂的感受)而產生「愛」(對境生愛欲)。
緣於「愛」(對境生愛欲)而產生「取」(追求造作)。
緣於「取」(追求造作)而產生「有」(業因完成)。
緣於「有」(業因完成)而產生「生」(在受於身)。
緣於「生」(在受於身)而產生「老死」(未來身之老死)。



2) 北傳佛教闡述
无明,过去世烦恼带来的惑,蒙蔽了真如本性,所以叫无明
行,过去世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业或者不善业,其中包括身行、口行、心行。
识,其中包括六种。
名色,名即是心,指心只有名相而无形质;色指身体,指托胎后至第五个七日,身体各部分如手脚等都已形成
六入,指在名色之后,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功能都已产生,叫做六入,即六根。(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触,出胎以后,至三四岁时,六根虽能接触六尘,但是未有苦或乐的想法,叫作触。(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受,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六根能分别六尘中的好恶境界,但是未能起贪淫之心,叫作受。
爱,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贪图享乐等境界,但是未能广遍追求,是名为爱。舍受的本性是寧靜的,而這也能成為愛的目標。
取,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到处追求五尘境,叫作取。(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有,因为追求诸境而引起善恶业,积集牵引,产生三有的结果,叫作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生,指因为现世的善恶之业,后世还在六道四生中受生,叫作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
老死,指从来世受生之后,五蕴之身,成熟后又开始败坏,叫作老死。(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10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7# 清池



万法唯心生的心不管你用那一个心, 都不对!!!

万法非心造, 是因缘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6-11-2010 03:24 PM 编辑

回复 378# 三法印

万法唯心生的心不管你用那一个心, 都不对!!!
万法非心造, 是因缘所生...

   

十二因缘论以经讲了很清楚,但你又不肯认同?
好像你所修行的智慧以超过了佛陀和你的南传长老了。。
但你连那十二因缘论的无明都讲的不清不楚,胡理胡涂。。。那能让人信服呢。。。


因缘所生....是粗法
万法心造....是细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0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9# 清池


   
因缘所生....是粗法
              万法心造....是细法



新发明的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03:25 PM , Processed in 0.11237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