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r.Business

【专题讨论】转载香港林行止专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字纍纍經濟衰疲   凱恩斯藥到病未除   2008-01-30

  布殊總統於美東時間周一晚,在國會發表他最後一份─第八份國情咨文,一年後,不論是共和黨繼續執政或民主黨當權,限於總統任期止於二屆的規定,布殊都得下台,現在「論定」他的政績,為時尚早;可以肯定的是,他留給美國一身負債(超逾GDP百分之一百七十)及未完未了的中東亂局,將成為他的接班人的棘手難題……。

  龐大財赤「把美國人壓得喘不過氣」,迫使美國不得不採取低利率政策,即使令美元價長期疲弱不振亦在所不惜,雖然故佛利民於八十年代初期一士諤諤,在官民對貿赤不斷增加憂慮重重之際,提出貿易赤字無害論,認為只要美元保住主要外儲備貨幣地位,即美國有隨心所欲印刷鈔票、而世人又「甘之如飴」的優勢,貿赤何足道哉!事實確是如此。可惜這種情況因歐羅面世及美元不爭氣而漸起質變,那從美元在世界央行儲備中所佔百分比持續萎縮(二十五日本欄)可見。至於中東亂局,並未因為伊拉克「民主化」而好轉,伊拉克表面平定,然而恐怖活動無日無之、「世界頭號通緝犯」拉登仍然「在逃」近日且口出「狂言」,等於美國「使命」未達、「任務」未了,促使布殊重申長期在伊拉克駐軍的政策;不過,現在令局勢「高危」的不是伊拉克而是伊朗,她不僅未因美國的高壓而有讓步之意,反而更進一步,既挑戰在區內執勤的美艦、復高姿態強調不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這在美國看來,等同伺機發展核武進而威脅區內特別是以色列的安全,布殊因此再次指斥伊朗是「極端主義化身」(the forces of extremism),擺出隨時會動武的架勢。

  布殊在選情對共和黨不利的環境下卸任在即,加上經濟衰退看來甚難避免,「海外有事」因此是唯一轉移國人視線(周一公布《華郵》與《ABC電視》合作的民調,顯示布殊政府支持率百分之二十二,伊拉克政策支持率百分之三十而經濟政策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以扭轉劣勢的辦法。在多國退休將領建議美國必要時使用核武(二十五日本欄)、西方世界戰意甚濃的氣氛下,看來二○○八年情勢比○七年嚴峻!

  美元在國際間仍有需求,是美國財政在貿赤山積下不致破產的根本因素;基於同一理由,疲態畢呈的美元仍是國際最重要的結算貨幣,才能使窮根已現的美國有財力打這場向中東輸出民主和全球搜捕圍剿恐怖分子的戰爭。美軍無意「短期內」從伊拉克撤走,但布殊在國情咨文中沒有提及的是美國軍費何來?軍隊不可能打無錢之仗,因此白宮已同時向國會要求追加額外撥款七百億(美元.下同),作為未來二年駐伊拉克維持秩序及打擊恐怖活動的經費;五角大樓發言人指出目前美軍每月的作戰(Combat)開支為一百二十億,其中用於伊拉克駐軍(不是「戰場」)為九十二億(包括補充、更換軍事設備,醫療及傷殘軍人特支等);迄去年底,美國這個窮光蛋在伊拉克身上已花掉一萬億。

  二○○六年初,美國在伊拉克每月的軍事開銷「只有」五十億,當時經濟學家史狄格列茲(○一年諾獎得主之一)和哈佛公共政策講師琳達.比姆絲,根據他們的研究,預測美國非花上二萬億不能擺平伊拉亂局;過去二年,美軍費用激增,使他們合撰、將於三月出版論「伊拉克衝突」的著作,書名已改為《三萬億戰爭》(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顧書名思內容,史狄格列茲已認為軍費非增百分之五十不為功!

  對經濟學有興趣的人一定會問,美國在軍事上投入以萬億計資金,加上二○○一和○三年包括退稅的稅務寬免,對經濟體系注入這麼巨額的資金,為什麼美國經濟還會出現或面對衰退?這是否意味美國經濟比論者和百姓所理解的更虛弱?按照常理─凱恩斯學說的學理(見《通論》第三卷第十章第六節〈邊際消費傾向與乘數〉)─在大炮上花的錢,與用於民生甚至於修路毀路、建橋拆橋的錢,對經濟比如創造就業及因此衍生的乘數作用的影響,無分軒輊,俱有刺激增長使經濟免於衰退的效用;可是,如今美國政府在經濟上用了以萬億計的錢,經濟卻依然有待「救亡」,問題又出在哪裏?財政政策認為對經濟體系注資便大吉,但要注多少資金才有效?以美國的「大花筒」,相信起凱恩斯爵爺於地下,亦無法提供答案!筆者只能說,經過這麼多年入不敷出,先使未來沒有的錢,美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這大增美國政府鋌而走險在國際上用兵的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經濟必然政治需要   衰退來臨利貝南奇   2008-01-31

  一如凱恩斯所說:「長期而言,我們都一命嗚呼?」對投資投機者而言,這句話是真理。當前世事紛亂,值得關注的事象多的是,然而,一般人關心的是本身財富的厚薄,他們什麼都不管,只把心思留於正在議息的公開市場會議上(在本文截稿後本報截稿前即周四凌晨二時十五分才有結果)。在愈來愈多論者和民意認定衰退必然來臨(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封面專題是〈通往衰退之路〉,注意標題罕見地未加上問號)及大部分論者預測利率必降(接受彭博查詢的八十五人中,只有十五名認為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萬眾期待聯儲局再減息,是很自然的。 

 一向以來,衰退的定義是兩季GDP持續負增長,這只是針對美國經濟,對於環球經濟,這種定義已嫌太鬆。由於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經濟佔去一半世界經濟增長率(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半數來自這三大國),而她們的增長率依次為百分之十一點二、八點五和七,有些經濟學家因此認為環球經濟增長率若低至百分之二點五,不必等待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的確認,已可視為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花旗銀行預期今年世界GDP增長百分之三點二、國基會則把預測由百分之四點八降至四點一(五年來最低),這些數字離衰退的百分之二點五還有一段距離,可是,由於日本、英國、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以至新加坡的增長都倒退,世界經濟增幅「滑向」百分之二點五的可能性在增強中。

  為了挽救經濟頹勢,美國貨幣及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減息之餘尚有一千五百億(美元.下同)的退、減稅計劃(國會全盤通過指日可待),然而,相對於十五萬億的經濟,這是車水杯薪,因此必須其他國家有相配合的政策才能起敝振衰;這即是說,「金磚四國」在世界經濟上比重日重,她們若不採取相應措施,單憑美國之力,很難阻遏衰退出現;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那些有巨額貿易盈餘的國家如中國、德國及中東諸油國,大力刺激國內消費、增加入口。換句話說,經過多年低利率(藉口是「九一一」後人心惶惶為振奮人心恢復經濟元氣以至科網泡沫爆破後挽救經濟於垂危)引致的盲目擴張,當前美國經濟情況嚴峻,在經濟環球化的條件下,僅靠美國的刺激已難竟全功,國際有財力的國家應多購美國貨,美國經濟雖走下坡,但她仍佔全球GDP三成,亦為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因此惟有各貿盈國「同心同德」,改善美國的外貿劣勢,才有機會令美國進而世界經濟再度步入欣欣增長期。

  可是,在各國未有共識或有刺激內銷的共識卻無法貫徹之前,美國唯有再減息才能使經濟增長不致急速下挫,但作為一位有成的學者,即使有「直升機」綽號的貝南奇,不可能不考慮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設」(請參考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本欄),對負利率的「道德風險」當然更瞭然於胸;利率再減確是華爾街和次按苦主的心聲,然而,貝南奇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兼顧。

  假設貝南奇認同衰退必至的主流看法,他要盤算的便是待其出現後或現在先發制人地採取更有效措施對抗之;目前這場經濟擴張已達七十二個月,除了越戰期間因政治需要(據說詹森總統把當時聯儲局主席W.馬田請到他在達拉斯的農場,然後摒退左右,厲言疾色地說:「老馬,我的子弟兵在越南出生入死,你卻不肯開動印鈔機印刷我需要的鈔票,你是什麼居心!」結果馬田從「善」如流,通脹率亦馬上升至當年的新高百分之六(見一月二十日《周日紐約時報雜誌》的長文:〈教育貝南奇〉〔〈The Education of Ben Bernanke〉〕)而有長達九年的膨脹擴張期,這一次是最長的了,因此,現在來一次衰退─當然最好是輕微的─「史家無話可說」;如果目前落重藥阻遏衰退出現,下任總統二○○九年甫上台便面對更大困難,財赤、伊戰、醫療保險改革以至環保問題之外,還有衰退這頭怪獸在旁虎視眈眈,伺機肆虐;二○一○年貝南奇「合約」屆滿,若經濟環境健康比如通脹低、股市漲,經濟進入上升周期,他獲「續約」的機會當然較經濟一團糟高!

  上述的推理,令筆者以為即使今天再減息,幅度不會大(零點二五厘吧),聯儲局的聲明可能提醒市場別對再減息有太大期待。一再減息既令人感到貝南奇已盡「人事」,但打消市場對還會再減的憧憬,股市可能掉頭再瀉,而昨天公布去年第四季GDP增長只有百分之零點六,必然強化衰退快臨的看法,事實上衰退亦會於瞬間浮現。對擴張已久的經濟,衰退是應有的、不可免的,而衰退過後,另一次擴張期又開始,屆時正好是新總統上任不久,面對經濟欣欣向榮的環境,他便能集中精神處理其他諸如中東局勢等要務,貝南奇亦不必重回校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減息何時停   黃金是首選    2008-02-01

  筆者對聯儲局的「預測」大錯,公開市場會議不僅以九比一的絕大多數(雖然很多時是全票)通過減息半厘─在出奇不意減零點七五厘後九天再大幅減息,大出筆者意外─而且在聲明中除指出已盡力「做到最好」之外,尚留下日後如有必要仍會「採取行動」的尾巴,這條尾巴,揆諸當前的經濟景況,是經濟若奄奄一息次按苦主仍「嗷嗷」待救,不理會美元礇價及通脹,再減息是必然的舉措。從華爾街股市先揚後挫的反應看,眾「大鱷」和投資者期待聯儲局「再伸援手」之情,彰彰明甚,換句話說,他們希望三月十八日的公開市場會議再減息(最好是在會期前再「出奇不意」地減息),在年內把聯邦基金利率降至二厘二五甚至二厘,是他們的共同願望!

  聯儲局再接再厲減息,理由是經濟增長已失動力(昨天公布去年第四季GDP增幅百分之零點六,全年增幅百分之二點二),希望藉減息配合一千億美元的退減稅,即一方面減輕分期置業業主的負擔,一方面則把「天降橫財」直接交到他們手裏,如此這般,消費者應該有財力和意欲入市消費;而退減稅計劃的其餘五百億是對資本性投資的稅務寬免(包括加速折舊率),等於商家投資成本較輕回報較佳,有消費者需求增加的條件,可望刺激工商業投資。如果市場的反應一如預期,美國經濟便會走出衰退的陰影,慢慢又是欣欣向榮之勢。

  可是,這種想法也許是一廂情願,因為第一、物業價格持續下挫,打破了根深蒂固認為「不動產」(bricks and mortar)最保值最安全的傳統想法(這種情況與香港回歸初期相似,當時在亞洲金融危機及「八萬五」的雙重打擊促致平均樓價跌七成左右、令大部分港人一反傳統,對投資物業有戒心),換句話說,數以百萬計美國低中入息家庭已因所持物價貶值而失安全感,加上由是產生的負財富效應,還有他們的實質收入和二 ○○○年差不多但核心通脹以至糧油價格俱升了不少,在在蠶食他們的購物力,在這種情形下,要他們和過去般不顧後果地消費,恐怕不易。第二、稅務寬免可刺激資本性投資,是供應方面經濟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投資成本下降投資額增加─這種看法與「供應創造需求」的「賽伊定律」(Say's Law)一脈相應,可是,正如「第一」的陳述,如果消費不振而投資續增,其生產的物品何處覓買家?二○○二年布殊政府曾作過類似的稅務寬免,學者的研究顯示工商界不為所動,理由很簡單,此為進口貨價廉物美,消費者對本土出品興趣不大,生產商了解需求有限,因此即使有稅務優待亦不敢盲目擴充。目前的情況亦可能如此。

  從GDP增長幅度看,美國經濟徘徊於衰退邊緣,然而,看消費者物價指數,則通貨膨脹這個怪獸正蠢蠢欲動,消費者核心(不包括糧油)指數去年第四季為百分之二點七,遠遠高於聯儲局的目標指數百分之一至二,而三十日公布今年一月的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增十三萬三千多個職位,更可視為「通脹上升的壓力」。令筆者愈寫愈有「無力感」的是,既然衰退已成威脅(不然聯儲局不會連續減息),何以盎斯黃金美元價格昂然在九百元以上不肯下來。一向以來,金價是經濟「再景氣」(reflation)的最佳指標,這即是說,黃金居高不下,意味投資者對接近負利率─昨天減息後實質利率已低至百分之零點六─的金融工具沒有興趣。

  金價在一月十四日見九百零四元,其後急速回順但又馬上反彈,寫稿時已是九百二十八元八角。筆者以為金價可以繼續看好,直至聯儲局改變以減息作為重新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即令實質利率遠離負數為止。

  在這個時局緊張世事紛亂的時代,有閒錢者的投資組合有一定比重的黃金,是穩健和可以令人心安的做法。鼓吹社會主義不遺餘力(主張和平革命實行社會主義式福利的費邊社始創人之一)的英國文豪蕭伯納(G.B. Shaw, 1856-1950),在距今整整八十年前出版那本「前輩」讀書人必「翻」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醒目女性指南》(內子說她有一本一九三○年上海開明書店周容譯本:《社會主義資本之義》,寫稿時遍找不獲),便說「假如你必須在天賦穩定(natural stability)的黃金和正直聰穎(honesty and Intelligence)的政府要員中作一選擇,我的建議是,只要資本主義制度仍在,黃金才是首選」。一九二八年版頁二六三;筆者試譯)。八十年後,這句話仍是「真理」。

  截稿時歐洲股市如食瀉藥,道瓊斯亦挫約一百三十點,市場人士仍嫌利率不夠低?如果貝南奇以穩定股市為己任(聯儲局的二大官定任務是「促進就業和保持美元購買力」),只有再徇市場之請減息!如果未來的發展果其如此,投資者要怎麼辦?「黃金才是首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為南美佳餚亦是實驗寵兒   2008-02-04

一、  過幾天便進入鼠年,一如往年,今年戊子談鼠。鼠雖為常見動物,一看資料卻是千頭萬緒,有不知如何落筆之苦;根據「古老傳說」,戊子之鼠為「倉內之鼠」,即老廣所說「食穀種之鼠」,對「投機事業」來說,並非好時年!

  在動物學分類上,鼠屬哺乳類囓齒目(Rodentia)動物,牠們多達一千五百餘種,佔總數約四千種哺乳動物的五分之二。囓齒目動物,英文統稱源自拉丁文 Rodere,其意為「咬」,事實上是,此類動物長有一對門牙(incisors),鋒利尖銳,而且在其有生之年,持續增長,因此必須不斷咬物,這固然是鼠輩什麼都吃的「指定動作」,因此咬之不息;同樣重要的是,若不咬物磨其鋒,門牙便會因為不斷生長(不囓物門牙一年長五吋左右)貫穿上下鄂骨而「封嘴」,最終因無法進食而一命嗚呼。老鼠善囓,最生動的描寫見錢文忠的《玄裝西遊記》(上海書店),下卷三十一講記玄裝(唐三藏)從印度回國,途經于闐(今新疆和田),看到大如刺汢的金銀毛大老鼠;又聽聞一則傳說,言該地國王為抵抗匈奴入侵,苦於兵員不足,急切中要「拿老鼠來湊,於是焚香祈禱」,老鼠果然幫忙,把敵人的「馬鞍、衣服、弓弦,只要是繩狀的東西都咬斷……」。老鼠自此被供養在廟宇和祠堂……。

  牙和齒(tooth),現代人的理解與古人似有不同。明朝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卷七引草木子葉世傑的話:「術家以十二肖記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齒……。」大概現在要改為「鼠無齒、牛無牙」才恰可(葉世傑認為「鼠無牙」,也許是引伸《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齒……」而來)。同條引曾三異《因話錄》,則說十二生肖的動物「……其體皆有虧,鼠無膽……」又「或曰」:「鼠膽在首,非無也。」前說是正確的,rats do not have gall bladders,「無膽鼠輩」顯然是有事實根據的形容詞。

  除了有膽無膽之外,大體而言,鼠與人的器官類同,加以體小易麻醉、繁殖極快(母鼠一胎生六至二十二隻小鼠,產後馬上可以交配,母鼠最多年產三百八十一隻小鼠;二月大的老鼠便可生產;老鼠的平均壽命十五個月,人類豢養的老鼠生存期可達五年八個月〔等於人壽二百〕),且其生物性固定,因此「鼠輩」如小鼠(Mouse,成年鼠體長短於五吋)、大鼠(Rat,成年鼠體長五吋以上)、倉鼠(Hamster,又稱磘利亞金鼠;一八三九年由英國動物學家發現,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色列希伯萊大學成功培育)、沙鼠(Gerbil,原產蒙古,一九三五年日本科學家在鴨綠江發現)、豚鼠(Guinea Pig,又稱為荷蘭豬和天竺鼠,料古人以為來自荷蘭及印度,因名;十六世紀由歐洲水手從圭亞那帶回,十八世紀成為英國人的寵物)及兔子(Rabbit),成為最佳的實驗品。

二、  在眾多實驗鼠中,在近萬年前已為南美印加族人(Incas)豢養的豚鼠最為「大眾化」,何以牠有個很易誤導讀者的英文名?一說在其原產地為南美法屬圭亞那(Guiana),土人稱之為「小豬」,以這種長頭圓頸厚背短尾小動物體型及叫聲與豬相似,如今南美人仍稱之為 cuy 或 cavy (小豬),科學家才稱guinea pig,非常明顯,英文 guinea 為法文 guiana 的訛誤;至於何以稱「豬」,上述的解說並非「共識」。

  顧小培博士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康和健」欄的〈心衰竭〉,提及以「鼠輩」為實驗品的種切:「在做藥物研究的過程中,免不了要將一些尚屬『概念』的藥,在動物身上先作測試,待測試證實無礙,才加諸人體,開始做所謂『臨床實驗』。一般可供測試的動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小豬、羊和猴子;其中最常用的是小鼠。原因是牠們的體積小,相應耗用的藥量也可維持在低水平,無形中減輕了研發成本。須知做藥物研究十分昂貴,單是實驗用的動物,所耗已是不菲。縱是小鼠,也不是隨便拈來即可,用的全須是純種,而且各有獨特之處,適用於不同的測試。有一種叫C57BI╱6的小鼠,是專門用來研究抗炎藥的,售價是二十美元一隻。貴一些的,例如裸鼠(Nude Mice),以其全身光禿禿、沒有一根毛而得名,是測試抗癌藥的好幫手,售價要五十美元一隻。」  豚鼠十六世紀傳入歐洲後,或為食物或為寵物,至一八九五年,成立於一八八七年的美國麻省克拉克大學,首先利用牠作「動物生理學」研究,百餘年後,豚鼠已成為世界的實驗室的「寵兒」,比其他「可測試動物」更受歡迎;其作為美食—如今仍為南美尤其是秘魯人的主要肉食—的「功能」已在「高度文明社會」淡出,其作為寵物地位則方興未艾,巴隆氏出版社二○○○年還出過一本《訓練你的寵物鼠》(《Training Your Pet Rat》),圖文並茂,白色和褐色小鼠十分「趣怪」可愛;美國的「老鼠俱樂部」、「老鼠鑑賞家」(Rat & Mouse Fanciers for Excellence)及「美國奇珍鼠協會」(American Fancy Rat & Mouse Association)共有約五十萬會員,可見飼養寵物鼠之風之盛,相關行業因此是一門大生意。

  作為實驗品,豚鼠必須符合嚴格的缳生標準,因此要在無菌無毒無污染環境下培養,因為帶有任何病毒、病菌和寄生蟲等,都會影響研究結果。在這種前提下,令「試驗鼠工業」大興,以美國為例,傑克遜實驗室(Jackson Laboratries)和查理士河(Charles River)實驗室均為年營業額四、五億美元的企業,而它們的主要產品是徇客戶要求培育不同特徵的豚鼠(及其他鼠類)。傑克遜公司擁有近三千種落鼠類基因,為六十三國的一萬二千餘家實驗室提供豚鼠;查理士河則專攻生物及藥物研究用實驗豚鼠……。

  培育豚鼠供科學實驗,等於「漠視鼠類生存權」,保護動物權益人士當然不能容忍,我們因此經常看到示威者在實驗室門前抗議的新聞,二○○五年八月甚至迫使位於英國 Stafforshiie的豚鼠培育公司達利橡樹農場(Darley Oaks Farm)宣布結束有關業務,「改種農作物」。吉鼠在倉 食有餘糧.六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2-06

鼠輩貪而畏人中古上演鬧劇  

五、  老鼠成為「人民公敵」,與偷吃、毀壞農業社會最寶貴亦是農民唯一賴以為活的糧食有關。成書於三四千年前的《詩經》,便以鼠形容「蠶食於民,不脩其政,貪而畏人」的貪黷自肥官吏;而衣冠禽獸、敗壞社會風氣而為「道德大多數」鄙視的人,百姓亦以鼠相稱。這些都清楚地寫在〈碩鼠〉和〈相鼠〉之中。前者說「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碩鼠碩鼠,無食我苗……」。「碩鼠」是指大老鼠,其所以肚滿腸肥,皆因不勞而獲,偷食農家的忝、麥和苗,時人以之形容貪官污吏,妙絕。

  鼠竊、鼠摸的小偷行徑,使老鼠人人喊打,大多數人視殺鼠滅鼠為天職;可是,非我族類的歐洲人,卻把所有「破壞人類社會秩序的動物」告上法庭,勝訴才把老鼠(和包括昆蟲的其他動物)繩之以法;在人類法院控告動物雖然駭人聽聞、匪夷所思,卻是千真萬確的歷史事實。伊凡思於一九○六年出版的《對動物的刑事起訴及極刑》(E. P. Evans:《The Criminal Prosecution and Capital Punishment of Animals》),對此考據甚詳,這本去年才由 Kessinger Publishing「再刷」出版的專書,認為歐洲人對犯事動物格殺勿論,大有所本,《聖經.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八及二十九節這樣說:「牛觸(gore,牴)若死男人或女人,總要用石頭打死那牛……,倘若那牛素來是觸人的,有人報告了牛主,他竟不把牛捨棄……,就要用石頭打死那牛,牛主也必治死……。」耶和華既有此指示,後之基督徒便不得不遵行了;然而,直接把犯事動物打死,不太「文明」,且亦不公道,因此要假法律之名、法官之手,即由法官行使「主」意。據上書記載,歷史上第一宗動物官司是公元八六X年德國西部小鎮 Worms 的議會通過議案,裁決把那窩螫死一名農夫的蜜蜂「燻死」!

六、  鼠輩橫行,為禍民間,牠們攻擊人類、盜竊私人財物及毀壞公物被告上法庭,因此並非新聞,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法國律師巴托洛繆.沙斯尼(Bartholomew Chassenee,生於一四八○年,死年不詳)認為動物不具法律常識,沒有(或無錢聘請)辯護律師,被告上法庭等於被判死罪,這對動物太不公平,上帝造萬物、物物平等,包括老鼠的所有動物都享有一定權利,他因此鼓吹應公平對待動物,且自告奮勇,願當被告動物的義務辯護律師。據伊凡思所寫,沙斯尼於一五二一年接受法國中部城鎮 Autun 市政廳的聘請,為被控偷食盜竊糧食的群鼠辯護!

  根據當年的法例,糧食被鼠群「消耗」的主人,可向市政廳提出控告,後者若受理,會向匿藏於受害者家中的鼠輩發出傳票(summons),限令牠們定期向市政廳報告。別說現在,早在十七世紀科學革命(因牛頓發現地心吸力而引起的科學運動)及稍後的啟蒙時期之前,有識之士已知道這完全是一齣荒謬劇,可是當時的執法者煞有介事,照足人類社會的法律辦事,派「執達吏」至老鼠出沒之地宣讀傳票內容,非常明顯,即使犯事的老鼠仍在,其多疑的天性,一聞人聲便逃之夭夭(「掉頭鼠竄」便是老鼠見有異動便溜之大吉的成語),因此宣讀傳票,鬧劇而已;而不管疑鼠是否知道已成被告,其不會在法定時間出庭,不言而喻;在這種情形下,市政廳委任的審判官只有作「缺席審判」。被告代表律師沙斯尼在「庭」上滔滔雄辯,指這種審判方式不合理、不公平,被告不現身法庭,是因為怕貓而不是畏罪;審判官認為所言甚是,遂下令開審期內貓主必須約束貓兒活動,不准牠們在鎮上「自由行」,再由「制服部隊」保護全城老鼠,保證不為貓兒所噬。結果當然是無蹤無影的老鼠被判有罪,在有些罪行較輕的案件,牠們被判「不得再在本鎮出現」,而在上引例子是被判死刑,「制服部隊」於是展開一場滅鼠行動。沙斯尼曾於一五四○年任「司法總長」(Judicial assembly),有關這位動物權益辯護士的行狀包括為群鼠辯護的紀錄,見伊凡思書第一章(集中在頁十八至三十八)!上網找沙斯尼的資料,所見甚少,卻意外知道英國導演L. Megahey一九九三年拍了一部英、法合作的電影《辯護士》(法)或《豬的光輝時刻》(The Hour of the Pig,英),主角便以沙斯尼為原型。電影主題是律師為一隻被控害死一名猶太兒童的豬辯護!

  農耕時代老鼠為患,國人因此逢鼠必殺,當然不會訴之有司,而是殺無赦,不過,在老鼠未成寵物的唐代,我國出現一位「鼠癡」,其愛鼠之心甚於沙斯尼,現代寵鼠豢養者應捧之為「寵鼠之神」;這位「鼠神」便是柳宗元筆下〈永某氏之鼠〉中的某先生。某氏對老鼠放任自由,積極不干預,其家中的群鼠,是天之驕子。永某氏是永州(今湖南零陵縣)一位仕紳,文章說他「拘忌異甚」,因鼠年出生,遂「愛鼠不畜貓犬」,且「禁僮勿擊鼠」,老鼠因此肆無忌憚,「倉廩庖廚」,自由去來,「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家,飽食而無禍」(在某氏之家如入無人之境,主人吃什麼牠們便吃什麼,老鼠奔走相告,因此附近的老鼠都集某氏家「歎世界」;現在的研究人員指老鼠之間會通風報信,「鼠相告」因此是寫實之句),結果「某氏室無完器,椸(衣架)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餘(主人吃老鼠的殘羹剩飯)也」。某氏待為上賓,群鼠「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鬥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唯某氏「終不厭」。後來某氏他遷(徙居他州),新主人「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殺鼠如丘……」。柳宗元這個寓言,現代文學大家鄭振鐸高度評價,認為「在中古時代而見這種作品(按指「永氏鼠、黔驢之類……」),有如在北地見幾株翠柳綠竹臨風擺搖,至可珍貴」。

吉鼠在倉 食有餘糧.六之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2-11

細菌電梯瘟疫倉庫鼠疫肆虐三四百年

七、  老鼠特別是棲身於洞穴陰溝的褐鼠(最常見的家鼠),所以人人皆曰可殺,除了對人類世界有破壞無建設並經常偷吃食物及囓咬一切「就口」的物品令人憎惡外,更重要的還是傳播病菌,傳染病理學家給老鼠取個「細菌電梯」(germ elevators)的綽號,便是因為老鼠把微生物由下而上─從地下帶至高樓高山─擴散。老鼠真是疾病溫床,病菌和病毒附生其體內,而蚤、虱、蜱(ticks)和蟎(mites)這些啜吸血液、無翅膀而後足發達擅於跳躍的細小(大小有如本文的標點符號)蛛形網節足類動物,則寄生在宿主毛髮之中,老鼠因此是多種疾病的帶菌帶毒媒體,由是有「瘟疫儲藏所」(reservoir of plague)之別稱。

  其實,老鼠本身亦是瘟疫的受害者,因為寄生在其毛髮中最常見的印度鼠蚤(Xenopsylla cheopis,原產印度的跳蚤,學名印鼠客蚤)雖然小至肉眼難見,惟其有比例如象鼻的蚤鼻,它深入鼠皮吸血的同時,把病菌送進老鼠體內,而印度鼠蚤吸入帶菌血液,令牠的腸線栓塞,不能再吸取養分,很快便會餓死;這些跳蚤在生時經常「過主」,把病菌輸入其他被其吸血的老鼠,更多老鼠遂成帶菌帶毒者;最嚴重的是,當老鼠因此死亡時,寄生其體內體外的蛛形網節足類動物會因死鼠體溫驟降而迅速「跳槽」至熱血的活鼠身上,如此周而復始地傳播,幾乎所有老鼠都成為瘟疫的病原體!

  鼠傳鼠的瘟疫把老鼠殺死,「為民除害」,本是人類喜訊,問題出在鼠傳人上─當老鼠四腳朝天時,鼠蚤固然要找尋新宿主,跳至其他老鼠身上,亦會跳上人體啜吸人血,一場「流感」(epidemics)便可能變成一場「大流感」(pandemics)。《聖經》之外,歷史上有紀錄的第一場「大流感」發生於公元六世紀東羅馬帝國賈士丁尼安(Justinian)大帝在位(五二七─五六五)期內,令約五成人民「死得不明不白」;歐洲第二次殺傷力強的「大流感」,便是開始於一三三八年的大鼠疫─這一年,在現今土耳其中亞地區發現土撥鼠(tarbagan)大量死亡後導致多個城鎮居民死精光,由於患病者死前皮膚變深暗色,後人因此稱之為「黑死病」(The Black Death)。

  在此後三、四百年,「黑死病」在歐洲間歇出現,直至一七三二年才「痊癒」,惟其突然消失的理由,醫家迄今仍無定論。

八、  「黑死病」亦有「建設性」的一面,不過這只能說是無心之得(Unintended Consequences),它促成意大利作家兼外交家薄伽丘寫成名著《十日談》(Giovanni Boccaciol ﹝1313-1375﹞ :《Decameron》;此字為希臘文「十日」),便是一例。該書成書之期在瘟疫高潮剛過的一三五八年,內容則是講述七女三男避瘟疫至佛羅倫斯郊區「隱居」,於無聊中每人每天講一故事的結集。

  《十日談》故事來源廣泛,取材於意大利中世紀的《金驢記》、法國中世紀的寓言、阿拉伯的民間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以至於宮廷傳聞、街談巷議,兼容並蓄,熔鑄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於一爐。這些故事中除了對歌頌愛情、彰揚商人智慧和才幹之外,同時對於當時的帝王、貴族、教會等等勢力的黑暗面加以揭露諷刺;《十日談》的〈第三日〉描述了一位壯男馬賽多(Maseto)如何以肉體滿足修道院的修女們,薄伽丘因此受教會勢力的咒罵攻擊,這些打擊使他一度想燒燬自己的著作。《十日談》的寫實主義文學風格,對後來西方文學發展影響甚大,開啟歐洲短篇小說的藝術形式之先河。意大利評論家將《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相提並論,稱之為「人曲」。後來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國馬格里特.德.納瓦爾的《七日談》,都是摹仿《十日談》的作品。

  英國大作家、蘇格蘭場創立者狄福(D. Defoe, 1660-1731)以一六六五年「黑死病」在倫敦肆虐為背景,於一七二二年寫成《瘟疫年紀事》(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雖是小說,唯論者認為從中可看出當年倫敦的災情及這場瘟疫所以被史家稱為「窮人的瘟疫」的原因。原來當鼠疫來襲時,富裕階級紛紛收拾細軟避居鄉間(頗類數年前禽流感及沙士襲港時富裕階級飛海外避禍),逃過一場災難,窮人沒有交通工具(當年沒有公共交通工具),不能遠行,病死的大多正是此輩……。筆者沒讀過這本被譽為狄福三巨著(另為《魯賓遜漂流記》及《The Fortunes and Misfortunes of Moll Flanders》;一九六五年拍攝的電影港譯《弄情記》、一九九六年的譯《鳳舞紅塵》)之一的小說,他的傳記《小說大師狄福》(M. E. Novak : 《Daniel Defoe : Master of Fictions》, 2001)則讀了幾年尚未讀完。筆者何以對狄福有興趣?除了《魯賓遜》與經濟學有點關係,主要是他對英國商貿的研究(《保爾格萊夫經濟學辭典》因此為他立傳─但不提他的投機生涯)……。狄福一生充滿傳奇,他是倫敦股市(一六九三年開始在咖啡館買賣)第一代投機者,用他自己的話,其投機事業十三次起伏(狄福寫下一首感懷詩,有句云:「誰比我知甘苦,十三次嘗富貧」〔no man has taste differing fortune more , and thirteen times I have been rich and poor !〕),他二度破產,其中一次負債一萬七千鎊(三百多年前是大數目),為還債被迫賣文(小說及評論),但仍籌不足款項,因而要坐「錢債監」。他對股市內幕炒作感受良深,於一七一九年出版題為《後巷交易所剖析》(The Anatomy of Exchange-Alley;當時股票在設於橫街陋巷的咖啡館交易)的小冊子,內收〈股市騙術〉《On the private cheats used to deceive one another》一文(見C.D. Ellis編輯的《投資者經典文選》第二卷〔AIMR, 1991〕),為世上第一篇揭發投機倒把劣行的文章。狄福還是英國第一間諜(Spy),一生多姿多采,其行狀雖與筆者「正業」無關,亦令筆者把其傳記置之「案頭」(寫字枱後的書架),有時間便擇要翻幾頁。《傳記》對十七世紀倫敦「鼠疫為患」有具體生動且對窮人富同情心的描寫,可惜與本文無關,只好略提而不多寫了。

吉鼠在倉 食有餘糧.六之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2-12

以鼠疫為武器意人揚帆逃遁

九、  一三四八至一三五二年間,「黑死病」在歐陸肆虐,疫區死亡人口達七、八成,中古時期沒有完整的統計,只能根據地方教堂的零碎紀錄,專家估計死亡人數在五、六千萬之譜,若把「病源國」中國計算在內,死亡人數當過億;史學家的數據顯示,在一二○○至一三九三年近二百年內,中國人口從一億二千三百萬減縮至六千五百萬,便是直接死於「黑死病」者眾及受疫情打擊農作物失收引致餓殍遍野所致。

  「黑死病」的源頭,是蒙古草原,時間在一三四六年前後,亦有史家指出較早前發生於土耳其斯坦(Turkestan,裏海以東中亞地區)。不論中亞或蒙古,鼠疫的發生頗富傳奇色彩。歷史上遊牧民族從未爆發鼠疫,原因是帶虱帶菌的老鼠(土撥鼠)受不了馬匹的體味而不願接近牧人,即馬匹有辟鼠之功,連帶牧人受惠。鼠疫的傳播因此很可能是受地震的影響令土撥鼠四處逃竄,從大草原進入城鎮,亦有一說指絲綢貿易令歐亞商貿頻仍,土撥鼠混在行商的行李和貨物中,從陸路和海路進入歐洲。美國中古史學家許利希(D. Herlihy, 1930-1991)在其論文結集《黑死病與西方的質變》(The Black Deat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st;哈佛)中引述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指元朝的「金帳汗軍」(Golden Horde,成吉思汗之孫拔都的帳篷為金色,故名)進軍伏爾加流域,其時軍中發生「流感」,造成不少傷亡,「流感」病源是藏身於軍中駱駝運輸隊的帶菌老鼠;一三四七年攻打意大利熱那亞商人和亞洲貿易的中途站、位於黑海之濱的卡化城(Kaffa,現今烏克蘭的Feodosiya市),「金帳汗軍」擁有先進武器弩炮(彈射器),當疫症死者為「大殺傷力武器」,把帶菌屍體拋入城內,卡化土著幾乎全部死於鼠疫,意大利人亦傷亡枕藉,生還者從海路逃回熱那亞,同船的除了貨品,還有帶菌染病的老鼠!

  一三四八年,熱那亞是歐洲航運中心,鼠疫便從這裏向所有和其通商的海港散播,內陸市鎮亦因貨運而無一倖免……。巧合的是,距今整整六百六十年前的這一年正是戊子鼠年。

  在十四世紀,「黃綠」醫生和巫婆對這種令病者發熱、嘔吐、淋巴結炎最後全身呈黑斑(因皮下出血而變黑)一命嗚呼的疾病束手無策;而打後數百年,歐洲即使經過科學革命和啟蒙時期,醫學研究獲得一定成就,惟對此種間歇性爆發、令人口大幅萎縮、改變了社會結構甚至動搖了羅馬天主教教會地位的疫症,仍然束手無策,連其傳染媒體是老鼠亦懵然無知;直至一八九四年,香港發生鼠疫,瑞士裔法籍細菌學家耶爾辛(Alexandie Yersin, 1863-1943)在顯微鏡下發現寄生於多種鼠類體內的芽胞桿菌是元兇禍首,這方面的研究才有大突破。和所有的細菌一樣,這種狀似細桿(thin rods)的病菌繁殖極速,一「個」在宿主體內的細菌可不斷作幾何式衍生而達億數,這種現代醫家稱為「耶爾辛鼠疫」(Yersin's Plague 〔瘟疫〕,拉丁文為Yersinia Pestis〔鼠疫〕)的細菌,通過吸血的跳蚤而傳遍鼠世界,與鼠輩居於同一屋簷下的人類便劫數難逃!

十、  老鼠和人類的關係遠比其他動物複雜,與中共過去對付臭老九知識分子「又利用又打壓」的態度,庶幾近之;人類之於老鼠,是「又撲殺又利用」-利用是指作為肉食和試驗品,而近二十年來,在利用老鼠上已有所突破,此為軍事科學家發現老鼠的嗅覺可以察覺炸藥進而發現地雷。原來非洲有一種體長三呎左右、體重約三磅的甘比亞(Gambia)大袋鼠(其袋的功用與澳洲袋鼠不同,它生於兩頰用以貯存食物)對炸藥氣味極度敏感,掃雷人員如牽狗散步,把牠套以繩索,讓牠在地雷陣「聞地雷」;由於體輕,即使踩中地雷亦不發生爆炸,當牠發覺地雷時,會用前爪扒撥覆蓋地雷的泥土,然後靜候主人以儀器取出地雷,其最佳「報酬」竟是香蕉或如加之寵狗般輕撫其背。老鼠不僅嗅覺靈敏,味覺的敏感度亦無與倫比,坦桑尼亞的醫生現在已能利用受訓練老鼠從人類的唾液中偵知肺病患者—化驗人員一天才能辯認二十宗樣本,老鼠半小時辯認的樣本可達一百五十,而且準確度「不比化驗差」。

  一如前述,鼠類尤其是豚鼠是最佳實驗鼠,所以如此,皆因鼠類和人類生活結構以至飲食習慣相似。人鼠的飲食物品幾乎雷同,不過人類一日三餐而鼠類以夜食 ─不停地食為主;困擾人類的慢性病如糖尿、白內瘴、高血壓、脫髮(毛)、皺紋、心臟病以至肌肉萎縮症等,亦一一在老鼠短促一生中發生。老鼠這些特徵,正是牠成為最佳實驗動物的根本原因!

吉鼠在倉 食有餘糧.六之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2-05

求生意願極強   黠鼠詐死逃逸  

三、  鼠前加老,始於何時,似不可改,《辭源》亦說不出所以然。筆者猜度老鼠的「老」,是經常出現之意,如指重複問題是「『老』問這個問題」、重複某件則是「『老』說這些」。由於有人類的地方便有鼠,「老是出現」,因此而有「老」名,亦說不定;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周延,以不能解釋不常見的「老虎」之得名(《辭源》只說「虎通稱老虎」而不加說明)。

  姑勿論其名從何而來,老鼠存在地球上,比人類更久遠,是彰彰可考的事實;人類最多有百萬年歷史,但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世界」已有鼠蹤,恐龍早已絕種,老鼠卻愈來愈多,那顯示其適應性強、不揀飲擇食因而很少會餓死,加以繁殖能力驚人,才能與視之為仇讎的人類並存「共榮」。

  老鼠什麼都吃,沒有糧食時鋼管水泥亦可充飢,牠還有咬食生豬的「豬腩」及嚙咬象趾的紀錄(柏林動物園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不得不把三頭因此不良於行的「大笨象」人道毀滅),牠還有食人的劣行!去年十一月中旬寫「大戶狂炒百姓觀望」系列,參考高德嘉女士的《鬱金香狂潮、金錢、榮譽和黃金年代荷蘭人的識見》(原名見十一月十六日本欄),該書〈導論〉有這幾句令人吃驚、足以反映十七世紀歐洲鼠患嚴重情況:「梅恩斯市(Mainz)主教樓老鼠成災,主教為了逃避鼠患,加建高樓(built a tower)居住,可是群鼠聯群而至,最後把他吃掉。」高德嘉所寫不是小說、神話,而是有文獻根據的事實。可見老鼠飢餓時真的連人都吃!

  老鼠的豐盛大餐當然是五穀、魚、肉和各種蛋,動物學家指出起碼有十八種鳥類因為其蛋為野生老鼠吃清而絕種,而另有四十多種成為瀕臨絕種鳥類;除此之外,老鼠亦可在垃圾堆中找生活,加上經常在陰溝活動,因此被視為骯髒污穢之物,但老鼠專家曾拍下其生活紀錄片,顯示「醒後伸懶腰、舐爪、以前肢之爪擦面及耳後、舐背、腹及尾……」。「盥洗」完畢後才開始覓食,誰說老鼠不講究缳生。

四、  老鼠是群體動物,牠們以家庭為生活中心,一家鼠蜷擠在一起,而且經常互相以鼻推壓「廝磨」對方,原來鼠類是喜歡互相觸摸(Thigmophilic)的動物。令研究者大開眼界的是,在動物世界,老弱傷病的通常都被遺棄甚且被咬死、吃掉,但老鼠的家庭觀念甚重、同胞親情極濃,不幸者都受照顧,當同類的尾巴被捕鼠機夾住時,家族成員會合力咬斷其尾巴使之逃脫;教研究員驚奇的是,明眼老鼠會口啣枝條帶引盲眼老鼠,沒有「工具」時則會讓盲鼠咬住其尾巴,這真是前所未見的發現;而有活動能力的老鼠會帶足夠食物回藏身洞穴,令那些傷殘無法外出覓食的老鼠苟延殘喘,安度餘生。同樣令研究人員不理解的是,群居老鼠領袖會趕跑、咬死外來鼠,如果鼠穴遇襲不能藏身必須遷居,領袖鼠會把尚在襁褓中的嬰鼠咬死,以免為貓兒所噬、死於毒藥或棍下。這種「鼠情」是動物世界罕見的。

  老鼠千方百計「偷食」,成功率頗高,專家估計亞洲老鼠每年吃掉的稻米高達四百八十萬噸;美國農業部指出二○○○年被老鼠吃掉或因在其上大小便而報廢(spoil)的五穀為四十多萬噸,世界平均數更達總糧食產出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在人類高度設防之下,老鼠的「工作效率」仍這麼高,皆因其狡猾多詐;從另一角度考慮,亦可說老鼠非常機智多計謀,傳為白玉昆所作的傳奇小說《七俠五義》中數位足智多謀的俠義之士皆以鼠為綽號—如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及錦毛鼠白玉堂;施耐庵的《水滸傳》則有白日鼠白勝。可見鼠的「江湖」地位。

  在網上見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比人類還狡猾—人、鼠的社會史》一書,無現貨,本可向舊書商購之,唯轉念一想,無此必要,因為有什麼比蘇東坡筆下的黠鼠更狡猾!蘇東坡的〈黠鼠賦〉生動地描述一隻「黠鼠」如何「偷食」及使計逃逸的經過,文筆洗練,寓意甚深、發人猛省。原文甚短,錄之如下:「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之(擊床板便寂靜),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老鼠囓東西的聲音),聲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耶(剛才仍咬物發聲,怎會突然死亡)?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被倒出的死鼠覑地急逃),雖有敏者,莫措其手。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於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於人。攏龍伐蛟,登龜狩麟(人能降龍伏蛟,用龜殼占卜和狩獵麒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於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於處女,烏在其為智也。坐而假寐(坐下冥想),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不一於汝,而二於物,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人能搏殺猛虎,遇蜂蝎卻大驚);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覺。使童子執筆,記余之作。」  老鼠不僅充滿溫情,有很高的模仿能力,而且慧黠機靈,這正是狄士尼在一九二八年創作卡通動畫以米奇老鼠(Mickey Mouse)為主角大受小孩歡迎以至飼養寵物鼠已蔚成風尚的原因;可惜一般人因家中食物受家鼠偷吃、咬壞,加以老鼠因身上寄生蟲虱甚多而成為病菌病毒的傳播媒體,因而欲除之而後快,再加上長期受數以十計「中傷」老鼠成語(亦是「傳統智慧」)的潛移默化,對老鼠有同情以至有好感的人,可說百中無一。

吉鼠在倉 食有餘糧.六之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2-13此物不上神老饕讚口不絕

十一、

  和世界各地人民一樣,國人亦以鼠肉為佳餚,雖然鼠肉不能作為敬神的食物,據《禮記.曲禮下第二》,拜神的祭品是牛、豬(豕)、乳豬(豚)、羊、雞、野雞(雉)、狗、兔、肉乾、魚乾和鮮魚……;家居常見禽類獨缺貓、鼠;尚秉和的《歷史社會風俗事物考》記古人飲食甚詳,如對雞、犬、羊、豬等烹調之法均有具體而微的紀載,於鼠則不隻字;筆者無意亦欠缺考證我國古代鼠肉食制的功力,但知國人食鼠尤其是田鼠,古已有之於今亦然。紐約Yeshiva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馬連在《老鼠與人的關係》(A. Marrin:《Oh, Rats! The Story of Rats & People》, Dutton, 2006)一書,說中國人叫老鼠為「家鹿」(household deer),這是筆者未之前聞的,其所以有「鹿」名,皆因其肉鮮美若鹿肉;馬連說今天內地仍有人吃鼠肉,他在上海市場見有「肉鼠」(專門飼養供食用)出售,價格比雞、牛、豬還貴;馬連又說有餐館店東之女向他推介「經常吃鼠肉不但白髮會變黑,而且禿頭會生髮……」。詢之上海「高等華人」,眾皆搖頭。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小木子在本報文化版的「觀自在」欄寫〈唐番餐飲文化大比拚〉,資料豐富,可讀性強,其中提及「鹿腱、開煲香肉、鼠肉餅皆上品菜餚……」。「鼠肉餅」的做法大概與「豬肉餅」和「牛肉餅」同;又引盧萬記文集第六十八條(68th Volume of Low-Man-Ke)的「燉小貓,配以鼠肉,宜熱食」。小君指出引文來自亨特一九一一年出版的《舊中國雜記》(W. Hunter:《Bits of Old China》),這是小君所譯抑或本書已有中譯本,則非筆者所知。筆者手上有這本書(二○○五年Adamant Media翻印),小君所記大體無誤(頁三十七至四十),well-prepared pup 譯為「開煲香肉」-盛狗肉的器皿揭開蓋子,香噴噴,令人想起「香肉滾幾滾,神仙企唔(站不)穩」,真是神來之譯。順便一提,小君在上文還提及福布斯在日記中記一八三八年在廣州聖誕的飲宴,所寫亦生動傳神,唯據筆者所知,資料來源並非福布斯的日記而是福布斯寫回老家的信函;這些信函,一九九六年由其後人編彙成精美有配圖的巨冊出版(Letter From China-The Canton-Boston Correspondence of Robert B. Forbes, 1838-1840;Mystic Seaport Museum 出版);小君提及的內容見該書頁七十九至八十三。上述這二本書,記述不少十九世紀廣州、香港和澳門的社會實況,有趣且具參考價值,未知是否已有中譯本?對筆者來說,有譯本頗重要,因為這二本書雖清晰可讀,但一些如伙頭(廚師)直譯為Fire-Head,教人楞了半天,有中文本參照可省下不少時間。

十二、

  外國人嗜鼠肉的程度,較諸國人,不遑多讓。據馬連的說法,羅馬的國宴必有蜜餞燒小鼠(roasted dormice)或釀(豬肉)焗小鼠,均為食家回味不已的肉食;十八世紀美國西部開荒期,負鼠(possum)和松鼠俱為上品肉食,時人主張就地捉鼠食之,是補充蛋白質價廉物美的方法,「而且世上各地皆食鼠」,美國人因此不必自疚以為食鼠不文明;事實上,至今不少美國州份的人民仍食鼠不疲,現在不必藉之吸收蛋白質,而是有鹿肉香味的鼠肉確是美食,令老饕食指大動;真是巧合,一月二十五日Slate v.com的「包教曉(影視)(Explainer)」欄聲容並茂介紹目前美國人以炆〔雜燴煲〕及炸的方式吃松鼠的情況。至於「和中國人一樣什麼都吃」的法國人,當然不會放過鼠肉,法普戰爭(1870/71)巴黎被圍時食物短缺,法國人便以鼠肉當美食(「味如豬肉」),Prosper Montagne編輯的《拉魯斯食譜》(《Larousse Gastronomique》; Clarkson Potter,2001出版),鼠肉烹調有四款之多,其中的「波爾多燒鼠」看來頗可一試;波爾多是法國「酒都」,而陰暗清涼人罕至的酒窖正是鼠輩寄居的好地方,近酒者飲,波爾多老鼠舐慣紅酒,上了酒癮,成為「劉伶鼠」(alcoholic rats;筆者戲譯),不僅肉質「鬆化」,而且肉味有絲微醇酒香,是當地的名食;這道菜做起來可不簡單,因為剝除鼠皮頗費工夫,之後還要清淨內臟,再搽上厚厚的橄欖油、加搗碎洋頭,腌上一、二小時,然後以破酒桶帶酒香的廢木文火燒熟(或半熟?),據說其味勝兔近鹿。友輩中不少是法國餐忠心不貳之輩,久不久便召眾往彼邦覓食,但無人吃過「波爾多燒鼠」,料這種地方佳餚只有當地酒莊主人及與之相諗者才能享用!

    鼠輩繁殖力強,因此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便宜肉食,而非洲以加納為最,據舒華比在《怵目驚心的菜餚》(C. W. Schwabe:《Unmentionabe Cuisine》,維珍尼亞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一書的紀錄(頁二○四),聯合國農糧組織數據顯示該國首都Accra的中央食物市場,僅在一九六八至七○年間一共賣出二十五萬八千磅蔗鼠肉(cane-rat),加納人吃鼠的資料,此後似無統計。加納的「國食」是把鼠肉炸至焦黃,加牛油、花生油、蕃茄、辣椒炆至稔,上碟時配以米飯,聽來不錯;順便一提,舒華比(1927-2006)長期在加州大學大斯校區任教,有動物流行病之父(father of veterinary epidemiology)的稱號,他這本書近五百頁,紀錄了全球各地五花八門的風土食譜,唯老鼠項下所記貧乏,比本文所寫還精簡。另有一本《千奇百怪食物》(P.L. Simmonds:《The Curiosities of Food》,1859年初版,2001年Ten Speed Press再版)對「鼠菜」亦有介紹,說「鼠湯在中國有如牛尾湯於英國」,又說一八五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位史密斯的家書提及中國盛宴有鼠肉……(均見頁六十六)。看來十九世紀國人吃鼠仍很流行。

  當鼠為主食肉的,不是加納而是秘魯,聯合國生組織(WHO)二○○五年的報告顯示,秘魯人是年吃掉七百多萬隻俗稱白老鼠的豚鼠(guinea pigs),真是天助我也,去年聖誕新年假期把平素所見「鼠料」集時,十二月二十三日在賓州Drexel大學網站smartset.com 見〈如何吃寵物〉(〈How to Eat a Pet〉)一文,細讀竟然是詳論秘魯人吃豚鼠(牠提供了秘魯人所需的一半蛋白質),烹調之法不少,唯以街邊檔出售的串燒豚鼠(看圖如新馬的沙爹串燒)最熱門,文章還介紹了一些豚鼠菜式繁多的餐館,並附有餐單……。五、六年來筆者二度遊秘魯,踏遍(?)利馬大街而未進小巷,因此無法窺探當地民食情況,當然亦未見鼠食專門店,下次再去,當「深入民間」看個真切,如果內子眼開眼閉眾遊伴不掉頭狂奔,當叫一客嘗新。順便一提,一月十七日《蘋果日報》報道APM商場從南美引入兩對無毛天竺鼠應節(賀農曆新年),看相片知是「豚鼠」。

  「先富起來」的人有太多的選擇,不屑食鼠肉,對窮人來說,牠卻是價廉物美且富營養之肉。

  戊子之鼠雖說是「倉內之鼠」,但古人(可能是南宋儒生集先賢嘉言的五言詩,「耕牛無宿食」亦作「耕牛無宿草」)有云:「耕牛無宿食,倉鼠有餘糧;萬事份已定,浮生空自忙!」有榖種可吃且吃不完,戊子年不應是壞年頭!

吉鼠在倉 食有餘糧.六之六

本欄二月十八日周一恢復刊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制價格津貼用戶扭曲供求遺害愈甚
信報財經新聞  時事評論  林行止專欄  By 林行止   2008-02-20
一、 

 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上漲,是普世現象,其理由過去本欄已多有闡述。對付這種趨勢的辦法,先進國家在「價格市場決定」的前提下,政府只會看情況輔以貨幣或財政政策,在發展中國家,則大部分政府採取較直接即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其辦法不外是津貼生產商(不准產品加價)、補助消費者(提高種種福利甚至現金津貼)或規限價格升幅;這種情況不僅內地為然,墨西哥且親由總統下令不准玉米餅(tortillas,如白飯、饅頭及麵條等主食)加價,俄羅斯則為牛奶及麵包價設上限,至於阿根廷、埃及、厄瓜多爾、泰國和委內瑞拉,亦有種種壓低民生用品價格的措施,向來靠出口食米賺取外礇的越南和印度,本月初相繼宣布暫停食米出口,沙地阿拉伯、科威特及也門,為保持麵粉價格,去周先後公布每噸進口麵粉津貼六十五美元,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政府去年十月開始囤積主食物……。

  政府設法維持物價穩定令人民生活「無憂」,目的在平息民眾因生活費上升引發的怨氣和騷亂,可說是營造太平景象的手段,這樣做在短期內確可生效,可是,簡單的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物價處於低水平會刺激需求,人人負擔得起,很少人會在節約及減少消耗上動腦筋,結果是潛伏性通脹壓力愈大;令經濟學家憂慮最深的是,生產商如農場主人會因此不願在基建如灌溉系統上投資,在足以提高生產力的新科技上投資當然更不消提,這等於說有關商品產量在政府微調下,最樂觀的估計是原地踏步,應付不斷增加的要求因而唯有求諸進口一途,而消費國在國際市場「搶」購令價格進一步揚升,奉行市場經濟的出口國消費者因此得支付更高的價格,其消費者物價指數無可避免上升。非常明顯,上述這種物價「循環」,便是通貨膨脹必然變本加厲的根本因素。

  對於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來說,供應青果蔬菜的大都是「超市」而非「街市」,那意味他們消耗的不是鮮果和鮮菜而是冷凍物品,而這些「凍品」可能在一年前已被收購、處理、冷藏,然後運往各地(超市遍布全國的市場),罐頭蔬果的「入貨期」更可能長達三、四年。急凍及入罐期不論短長,只要在「有效期限」之內,均不致對食用者帶來健康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入貨期」價格尚未上升,換句話說,「超市」供應的急凍蔬果及罐頭價格,稍後亦會因為原材料價格增加而上揚。

二、  所有以行政手段控制物價的方法,俱可收短期成效但有預期以外的效果(所謂unintended consequences),中國政府去年初限制汽油價格升幅,在原油價格上升之下,油公司不願擴充煉油設施,結果是柴油供應短缺,這便是十月間大家在電視上看見貨車在加油站前大排長龍、不少油站甚且沒有供應的底因。價格管制是為了使通脹率不致因物價騰貴而上升,但產量因此停滯以至下跌令潛在通脹比前更甚;在無法限制原油進口價的情形下限制汽油價格還會吃掉公司利潤,雖然作為大股東的國家毫不在乎,但對上市公司的小股東並不公平,因為這樣做等於要他們和政府一樣津貼消費者,這是投資者不必亦不應承擔的義務與責任。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今年一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升百分之七點一(十二月為百分之六點五),為一九九七年以來新高;內地專家把之歸因於突如其來的雪雨令「大面積農地減產」有以致之,這應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雪雨對一月的打擊只有數天,且其影響不會那麼快便全面反映在價格上,二月以至三月的通脹率相信還再進一步;筆者認為內地糧食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國際價格升個不停,因此雪雨過後內地格價難望明顯下跌。國際價格上升的理由,簡單地看,是環球存糧降至三十年來新低、肥料及油價不斷上升及生化能源(乙醇)消耗大量(今年美國用於提煉乙醇的玉米約三千萬噸)玉米;玉米有價農夫紛紛加種,結果是其他農產品產量減少價格上升……。

  政府津貼、補助,不但並非治本之計,而且是政府的重大財政負擔,中國政府為此付出多少代價,大概是國家機密,不提也罷;唯人口四千萬的阿根廷,為了管制電力價格,在二○○三至○七年一共由財政部直接撥款四十億美元;阿根廷的電費比鄰國巴西和智利低約百分之八十,但由於電力公司無利可圖(津貼僅堪支付不斷上升的發電原材料石油和煤價),不思擴充及改善發電設備,其停電時間則比鄰國頻仍。

  中國管制物價,希望只是短期措施,不然後果很嚴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2-21

中國經濟升級帶動全球通脹

  一位前廠家的友人在「評論」〈羊城招工起薪升百分之十三創新高〉新聞時,指出這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開始,他說,當廠商尤其是勞工密集的工廠賺大錢時,經濟表象即使蓬勃豐盛,經濟本質仍屬艱難期;只有廠商面臨工人難求、盈利倒退的大環境,才是經濟升級的徵象。這種情況香港人應該非常清楚,愈來愈多空置廠廈說明低檔工業已無可為,但香港經濟確是比前更上層樓!看來中國經濟亦將如此。

  上述那段刊於本報十八日的消息,指出「七千個空缺崗位,進場求職人員不過四千人次。上周末廣州節後首場招聘會呈現企業招工難、勞動者找工易現象。為了搶到心水員工,平均起薪點增幅達百分之十三」。這種增幅,是建立在「外地民工」二○○五年薪金平均升百分之六點五、○六年升百分之十一點五、○七年升百分之二十的基礎上,薪金連年增加,具體地反映了內地勞工市場「人求事」的情況已徹底改觀,經過三十年的「艱苦奮鬥」及充分利用政府給予的種種優惠條件(包括漠視勞工權益),經營有術、避稅有方的資本家早已「先富起來」。另一方面,這數年來,中國取消農業稅、貫徹九年免費教育、津貼糧價、實施農村保健措施,大部分國人的收入有所增加,勞工階級開始行使其工作選擇權,是大勢所趨,他們當然會和昨天羅耕在「財經DNA」所寫一樣:〈人望高處〉。羅氏這樣寫道:「港商北上的歷史,起碼有二十年。當時大陸有的是賤命,無的是技術,工人任勞任怨,隨時因工傷殘。相反,港商有的是資本,無的是人力,於是各取所需,達成雙贏貿易。不過,既然深知珠三角不外是滯後二十年的香港,理應不會料不到有二十年後的今天。港商們,二十年來你們有未雨綢繆嗎?二十年前政策『傾斜』(共產黨語)到你們一邊,目的就是以剝削(也是共產黨語)當地工人來換取你們設廠,你取便宜,他取技術。如今他們已有相當技術,工資亦不再便宜,設廠模式瓦解亦自然不過。難道大陸要無了期地以剝削、污染政策來優惠你們?」別說羅耕「犬儒」,實情確是如此。

  不管港商能否適應新的經濟生態,內地營商環境已變,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薪金上升、原材料及能源價格飛漲、更嚴格的環保措施出台、數以百項出口貨退稅政策取消、今年一月一日落實的新《勞動合同法》(有廠商在《金融時報》指出當局推出多項保障權益的措施,內地勞工成本今年將增百分之四十,廠商「生意維艱」,難怪張五常在《壹週刊》的「南風窗」一連數周予此新法以惡評;練乙錚在本報「香島論叢」則細說其利〔抽象的〕少弊〔具體的〕多之病)以至人民幣礇價只有上升未見下降,在在增加生產成本,於不動聲色間把「中國製造」和低價產品中間的等號摘除!

  中國經濟蓬勃,對電力需求日趨殷切,內地電力能源主要是煤(煤產生了百分之七十八的電力),而其價格去年增百分之七十三(據「紐卡素環球煤價指數〔Global Coal New Castle Index〕」),中國本來是產煤和出口煤的大國,但去年第一季開始成為煤的淨入口國(去年進口煤為五千一百多萬噸,比二○○六年增百分之三十四),從南非大停電礦區無法運作令礦產供應抽緊的情況看,加上惡性通脹駸駸然有捲土重來之勢,煤價今年有升無已,似屬必然。顯而易見,內地廠商經營成本上漲,是全面性而非地區性,換句話說,即使廠商棄高成本地區如珠三角向較偏遠地區遷徙,並不等同搬往低成本地區。

  生產成本上漲令物價上升這種轉變,不僅對廠商帶來衝擊,對消費者的影響亦非常深廣。迄今為止,中國低價貨出口,等於向進口其貨物的市場輸出通縮,這種情況不僅令消費者開顏,亦使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平把利率降低至絕對足以誘發通脹的一厘但通脹不至;低利率刺激了美國經濟長期增長,然而,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美國開始要為長期繁榮付出經濟代價了。統計顯示「中國製造」佔美國百分之七點五的消費品市場,比例不算太大,但那已褫奪其競爭者的定價能力,令美國赤字山積、利率似有若無、消費者大事舉債消費而通脹人間蒸發。這種好景將因中國輸出的不再是通縮反可能是通脹而全面改觀。「中國製造」價格因成本上漲而上升,亦予其競爭對手以加價的機會,結果自然是環球性通脹升勢變本加厲!

  中國出口貨價上升的後果,可能是中國外貿順差及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收窄,對美國經濟也許有意外的刺激,而中國「家底」已厚,加上有香港這隻生鑽石蛋的肥鵝,順差下降外礇收入萎縮的影響不大。由於有較佳的基建、高技術勞工隊伍、高科技效率以至美元礇價疲不能興等優勢,美國未來成為多項低價產品出口國,是不足為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2-22

滯脹將至能源看升  

  和股市冷熱交侵升降無常一樣(如果升降有一定規律,股市便很「沒趣」!),經濟發展亦陰陽怪氣,一方面是成本推動的物價上升─通貨膨脹躍躍欲升,一方面則是經濟增長似有若無、衰退在門外徘徊。這種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同時物價不斷上升(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象,便是「滯脹」(stagflation,此字為一九六五年英國財相麥克里奧所創〔見是年十一月十七日國會發言紀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令美國以至西方經濟癱瘓,七○年至七八年任聯儲局主局的「煙斗」伯恩斯(A.F. Burns, 一九○四─一九八七),配合尼克遜總統自以為得計採納凱恩斯舉債大幅增加開支(應付國外越戰及國內「大社會」)的財政政策,不斷調低利率,商民皆大歡喜的寬鬆信貸,令尼克遜於七二年獲選連任,卻導致通貨膨脹率在七四年底高達百分之十二;七九年「雪茄」伏爾克接任(任期一九七九─一九八七),以收伏通脹為己任,不斷提高利率,把通脹率從八一年「新高紀錄」的百分之十三點五,壓低至一九八三年的百分之三點二。一九七○年至八○年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滯脹的十年!

  美國勞工部前天公布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升百分之零點四,雖較預期稍高,然而不算嚴重,唯升幅已是二○○六年六月以來最大;美國物價有較大增幅,主因是中國貨進口價升百分之零點八,這是中國包括礇價在內的成本上升的必然結果。不過,令經濟學家對美國通脹有所憂慮的是不包括在所謂核心指數內的食物及能源價格,去年漲幅驚人。換句話說,美國消費者的實際開銷增幅遠遠在百分之零點四─過去十二個月百分之四點三─以上;在糧油價格繼續攀升的情形下,如果今年的GDP增長一如預測只有百分之一點六,滯脹重臨,無可避免。

  過去三天,筆者強調指出多項商品因為產銷出現「瓶頸」令價格上升會誘發惡性通脹肆虐的經濟狀況,今天集中談談筆者「長期看好」的石油。油價去年八月下旬在七十元(美元.下同)水平「反彈」,至十一月底見九十九點二九元,在經濟有衰退陰影、產油國可能增產的傳言下,油價無法上叩百元大關;幾經反覆之後,油價終於周一初見百元,雖然「後勁乏力」,昨天企於九十九元之下,「無大作為」,唯無論從產銷以至政治石油(petropolitics)形勢看,即使經濟增長放緩將成事實,油價在現水平仍是易升難跌。

  筆者不想細舉油產供不應求的情況,僅指出下述幾項「大數」已足─美國商用存油比一年減少二千一百萬桶、經合組織國家去年下半年存油下降至○四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只夠供應五十點七天的消耗,與六十天左右的正常存量頗有差距。石油出口國組織去年三、四季間,利用「閑置設備」,每日多產一百二十萬桶石油,但期內世界需求增一百七十萬桶(○四年以來為高)。大部分增加的需求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如中國、拉美、中東及非洲諸國。以中國為例,今年尤其是八月奧運後即使經濟發展放緩,石油消耗亦難望萎縮,因為多用途汽車(SUV)近年在內地大量增加─○五年增百分之二十二點三、○六年增百分之十三點三、去年增近百分之五十,達三十四萬二千輛,雖然離美國汽車消耗七成多進口石油的情況尚遠,但內地汽車大增,將抵銷經濟輕微放緩而少用的能源。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在「石油政治」上,墨菲定律(Murphy's Law,可能出問題的事必然出差錯)正在發揮作用。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反美會限制石油輸美的預期,果不其然,現在已有成為事實的可能,埃克森美孚因委內瑞拉政府未能履行承諾有意入稟法庭申請凍結該國在美的一百二十億元資產,查維斯以牙還牙,宣布隨時中止石油輸美(美國目前每日進口二十六萬桶委國石油);委內瑞拉糧食短缺,政府管制價格,農人棄耕,令糧荒嚴重糧價飛升(去年十二月通脹率百分之二十四),社會不安,查維斯已失民心,這是去年修憲公投(令其合法地當終身總統)失敗的底因。在這種無形,過去十年已減產百分之二十五的委國油產可能回升無望(《洛杉磯時報》指委國以未來油產為抵押向北京貸款四十億美元作為國營油公司的資本性投資,令區內政治情勢愈形複雜)。

  尼日利亞油產下降,伊朗日產四百萬桶而不能自給。前者的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海運及碼頭工人工會)可能發動大罷工,若成事實,區內石油出口將受重挫;後者今年大寒,因能源供應不足人民沒有足夠燃料取暖而怨聲載道,看來今年會進口更多燃油,扯緊國際供應。

  能源大國俄羅斯的情況更不樂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剛宣布放棄在白令海開發天然氣計劃,令天然氣供應前景看淡;該公司最近與埃克森美孚簽約承銷其所開發的沙哈林計劃第一號的全部天然氣,令埃克森美孚本來擬把之賣給中國的計劃出問題;此外,俄羅斯和烏克蘭交惡,亦令俄羅斯天然氣輸歐可能又生變數;而哈薩克總理去年底發出「外國公司若無法履行合約的承諾政府將無條件把未開採的能源收歸國有」,同時擬徵收石油出口稅以保障國內用油;伊拉克的油產亦未恢復舊觀……。委內瑞拉、尼日利亞、伊朗、伊拉克和俄羅斯一共供應去年百分之二十七的世界能源,能源專家寄望她們今年增產四十萬桶以稍紓需求壓力,但現在的情況是減產的可能大於增產。

  無論從供求及政治上覑眼,短期內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即使經濟出現和緩衰退,亦很難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專欄  |  林行止  2008-02-25
  
遠祖選股成績斐然  

  機會均等、公平競爭,即使立法保障,亦與「投資事業」兩不相關;在股市和其他投資市場,參與其間者都心知肚明,「機會均等」和「公平競爭」基本上並不存在。

  要在股市中出人頭地,有所收穫,掌握充分資訊和精通各種分析工具,是基本條件;但是,由於股市的漲跌純粹由「人的行為」─股民的買賣所造成,而「人的行為」受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所影響,變幻莫測,因此,說到底,股市的升降是很難準確預測的。在這種情形下,許多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測市方法層出不窮,數之不盡,即使它們看起來非常無稽,荒唐可笑,對於股民來說,只要它們曾於某時某地,發生過一定作用,或巧合地與股市升降扯上關係,這些測市方法一樣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多年前,筆者寫過一篇題為〈望天打股學〉的評論,題目的意思是「望天象打股市的主意」。此說看似不可能,但由於天象的變化以至潮汐的起落,會影響人的情緒,因此,它們之間─自然現象與股市之間有一定關係,勉強是可說得通的。比如氣象學家研究公元六百年迄今的資料,指出乾旱與經濟衰退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事實上,大旱令糧食及淡水供應不足,經濟掙扎向前,誰說氣候與經濟進而股市和股市無關!

  「裙襬短長測市法」,過不了多久便有論者作觀察入微的評論,筆者亦數度提及,對此讀者應心中有數。此說初看甚難令人入信,唯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衣裙下襬離地高度,反映了一般人的心境─離地愈高即裙腳愈短,反映人們心情輕鬆舒暢勇往直前,股市因此看漲;反之顯示人們情緒消沉保守,股市下跌,就理所當然了。

  以女裙裙腳高低測市,雖是不可思議,然而不算匪夷所思。令筆者吃驚不已的是,現在有些股市分析家竟以人妖衣覑作為指標。據說當這些穿高跟鞋的人妖濃妝艷抹穿名牌女裝招搖過市的時候,股市必升,反之例跌。至於此中道理何在,以至一般人何處可獲有關資料,筆者認為並不重要,因為人妖在港屬「落後行業」,它不足以構成對股市的影響,因此不必理會。

  阿士匹靈的銷量,長期來與股市有反比例關係,即其銷量愈多,股市愈乏善足陳,這應是許多股民的共識;至於何以如此,據說是股民手風不順導致「頭痛」當阿士匹靈為「便飯」所致;不過,現在華爾街已有新指標,這就是所謂「咳藥水反應」(Robitussin Reaction),咳藥水銷量升跌與股市成正比,即銷量上升股市看漲。至於何以如此,據說是股市上升人人興奮莫名,說話既多且大聲,弄得咳嗽不止,咳藥水需求自然上升。不過,究竟是咳藥水銷量增加後股市才上升抑或股市上升後咳藥水需求才趨殷切,有待股市史家考證。

  長久以來,華爾街有當領帶橫度日寬之際,股市必跌的迷信(既屬迷信,自然不必解釋);八十年度的測市指標是「領帶骯髒程度」,而它與股市關係是成正比的,這即是說,領帶愈髒股市愈軟。據說,領帶橫度愈寬,受污程度愈易,因為無論湯水肉汁咖啡或茶,受其阻擋,都不會污染逷衫,而人們無心情慢慢進食,以致弄污領帶,正是股市疲軟股民心情不佳的明證。事實上,「領帶骯髒程度」其實是領帶寬度測市的「變種」而已。

  上面種種,都是在不同時期的「流行測市法」,不過,筆者以為作為談佐之資或作為參考,無傷大雅,若以之作為測市指標,無異和自己的資金開玩笑。

  經驗告訴我們,投資專家雖然絞盡腦汁,試圖找出必贏之術,但除了巧合,一切都歸徒然;而這正是「隨機漫步派」(Random Walk亦譯「擲鏢派」)崛興的底因。這種理論的基本命題是否定股市走勢可以預測(不管用什麼方法),這一派的理論家說:「股價沒有記憶,而且今天和明天之間根本沒有半點關係。」他們引證說,如果你擲一百次硬幣,每次都是人頭向上,但若再擲一次,並不保證會和過去一百次得到同樣效果,這第一百零一次的結果,可能是人頭向上,亦可能是圖案向上,總之一切是未知之數,人頭與圖案向上的機會是均等的。六十年代中期,美國國會討論立例管制互惠基金的時候,有一天參議院議員湯瑪斯.麥因泰帶覑一塊上面貼滿股票名字的擲鏢靶子,走進會場,然後他開始在通常的距離擲鏢,再將擲鏢所中的股票名字抄下來,結果如何呢?被麥因泰議員的「亂鏢」所中股票,比互惠基金的投資專家精選股的成績更好。麥因泰因此進一步推翻股市可以預測的傳統理論,證明「隨機漫步派」理論家的「過去的價位走勢與未來股價並無任何關係」的正確性。對於精研股市走勢的專家或投資者,「隨機漫步派」的理論十分不中聽,但不少經濟學財政學學者都曾為文闡揚這種理論,以反證走勢預測之不可靠。這些學者,包括著名的保羅.薩繆爾森教授,但信從者恐怕不會太多,不然,數以萬計的股票分析員都會失業。

  不過,「隨機漫步派」的飛鏢選股已嫌落後,《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 Sun-Times)二○○三年開始,以一隻名叫阿當.蒙克(Mr. Adam Monk)的寵物猴選股,工作人員攤開股市行情版,讓蒙克先生用「箱頭筆」剔下牠的「投資首選」,結果成績輝煌,○三年升百分之三十七、○四年升三十六、 ○五年升三、○六年升三十六,「跑贏指數」猶其餘事,還比大部分華爾街大行的成績優異。在投資界網羅了眾多「火箭專家」、投資銀行濟濟多士、財經演員多如牛毛的現在,以猴子在電視機鏡頭前選股,具諷世味道,亦有現實意義,因為這樣做可省下不少投資顧問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專欄  |   林行止  2008-02-26

政府囤糧糧價續升  

  有讀者問何以稱農作物為期貨,趁此農作物價格升個不停─去周期貨指數升百分之四點一(金價升百分之四點六、油價升百分之三點五)─之際,也許是稍作說明的適當時機。

  一八三一年,美國發明家麥可密(C.H.McCormick,1809-1884)發明機械收割機,大大提高小麥收成,產量增加後,大湖區及中西部農民無法就地賣清出產,遂把收成運至鐵路及電報中心、已成為貨物集散地的芝加哥,商人收買後利用先進通訊設備及鐵路網把之運銷全國各地。一八四八年,芝加哥貿易公所(CBOT)成立,作為農民與商人買賣場所。可是,農作物價格在收成時才決定,農民肯定處於劣勢,因為在這種情形下,收購糧食的商人必然會壓價,農民若嫌價低不賣,農作物不是堆滿車站、穀倉,便是在地裏爛掉,這對必須以收成交換現金的農民極為不利;另一方面,在歉收以至出現糧荒的季節,農民卻可能因奇貨可居而坐地起價,結果令糧價提升增加消費者負擔。

  這種令出產者和消費者可能蒙受不利的「現貨交易」,導致期貨合約的「發明」,世上第一份期貨─玉米合約於一八五一年三月十三日成交,此後期貨交易細節包括商品標準化不斷完善,於一八七四年成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PE,一八九八年改現名CME),自此農民與商人可以在交易所買賣期貨,這便是大家熟知的「期貨合約」(futures contracts)。在收成前數月達成交易,等於保證農民可以固定價格賣出未來出產的作物,後者則在合約屆期之日可獲得某種作物定量定價的供應。可是,天災(包括蟲害)人禍(包括去周美國農業部因懷疑牛隻患軟蹄症決定「牛肉回收」可能使一億四千三百多萬磅牛肉被銷毀)影響了供應,出產者交不出合約中的商品,價格自然上漲,禍延消費者,得益的是持有合約的買家。今年春節前內地雪雨肆虐,電視機前的觀眾關心的大概只是回不了家過節民工的苦況,但農作物期貨買家包括政府則因為預期天災必會摧殘農作物令其價格上漲,大手購進稍後交貨的農作物合約,令小麥價格在三個主要市場(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堪薩斯市貿易公所及芝加哥期市)均創下歷史性新高(芝加哥三月期貨成交價最高見十九點八八元〔美元.下同〕)─期市隨後公布日本政府購進十九萬噸、埃及政府購進二十三萬五千噸小麥……。

  天災令中國農作物失收,必須在海外購糧,其價急升,期貨買家因此購進期貨合約,希望從中取利(合約到期時價格更高);日本和埃及政府購進期價的目的當然不在「賺價」,而在保障國內供應並穩定食物價格進而安定民心,唯她們的行動大增農作物價格繼續揚升的壓力,期貨買家相信這是無可避免的後果。然而,「世事無絕對」,投機市場並無「一定賺」的交易,如果中國存糧充裕毌須從海外購糧,期貨價格便會回瀉……。

  非常明顯,目前的形勢對「期貨好友」有利,因為多項因素均展示糧價升勢未止,油價在九十九元水平徘徊且隱然作勢再升,大增農作物尤其是那些必須靠海運進口國家的糧食價格;農業機械化意味從播種、施肥至收割,在在消耗能源,油價居高難下自然增加農業營運成本;而玉米的主要肥料為天然氣的副產品磷肥(diammonium phosphate),其售價因能源價格去年升逾六成而飛漲─從去年低價每噸三百元升至去周五的七百九十二元!

  礦物能源石油天然氣價格上升,市場對生化能源乙醇的期待愈甚,由於美國政府定下未來數年乙醇佔汽油消耗量百分之十五,為了達成指標,政府大事津貼乙醇提煉商(至二○一二年,津貼數額達六百三十億元,為屆時乙醇產量總價的百分之六十五),提煉乙醇已成為「新興行業」,乙醇原料玉米的種植土地今年增至史無前例的八千六百七十萬英畝,令大豆及其他作物耕地減少產量下降價格齊飛,這些作物俱為家禽家畜飼料,肉食價格因此上升,不在話下。

  主食品和副食品價格漲升,不能自給自足的人口大國如中國和印度都面臨重大困難,中國政府已限制出口、降低進口關稅,希望緩和價格升勢;印度政府則宣布取締囤積小麥托高價格的糧商,但在今年糧產比去年低百分之四至六的前提下,糧商即使現買現賣,糧價亦難望下挫。

  在百物騰貴惡性通脹浮現聲中,去周末聯儲局公布一月底公開市場會議的紀錄,顯示與會者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長放緩(從增長百分之一點八至二點五降低至百分之一點三至二)、對「天然資源」的利用會減少(slack in resource utilisation),如此可能紓緩價格升勢;事實上,官民同憂的經濟衰退如果真的來臨,滯脹雖不可免,但需求萎縮遏阻通脹升勢,是理所當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專欄  |   林行止  2008-02-27

光明正大公開機密  

一、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天上午將公布他的「處女」財政預算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多」庸廚亦能煮出好菜,何況曾氏絕非庸手,期待一個皆大歡喜全民受惠的預算案,應該不是非理性預期。

  未談預算案之前,有一事橫勤胸臆,不寫不快,此為「財兄」(年紀太輕不稱「財爺」了)去年九月上旬斥資二十四億四千萬以平均價一百五十四元四角四仙增持百分之一點四七港交所股票(一千五百七十一萬九千五百股),令政府持有量增至六千二百九十一萬九千五百股,佔港交所股權百分之五點八八;九月份吸購的股票目前賬面已有虧損,唯整體而言,相信利潤仍豐。然而,正如當時「財兄」所說,持有「三八八」並非為了投資增值,而是要配合「十一.五規劃峰會」金融服務小組「加強兩地交易所的夥伴合作和市場融合」的建議,當然亦可能有增強政府實力以排拒「外資收購」的深層含意。不過,不論此次增持是基於政治或經濟動機,俱欠說服力。就政治層次,港交所主席及董事會近半數董事以至管理高層俱為官委,與內地股市或其他機構(比如國企)合作,理應暢通無礙,當局持股量多寡關係不大;在經濟層面,即使持股量增至近百分之六,亦無法抗衡「外資機構的一致行動」(去年九月十日「投資者日記」的分析)。財政司司長何以會達致增持港交所股票的決定,對筆者仍是謎團!

  令關心香港前途尤其是香港能否被國際人士肯定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人「懸念」不已的是,當局迄今仍沒有公布「入市經過」,外人對堅守公開公平公正─這句流行口號,不過是我國千餘年前已有的「光明正大」的現代版─辦事原則的特區政府,難免會引起諸多揣測,在金錢掛帥的社會,以「小人」之心度「大官」之荷包,自亦難免。

  眾所周知,根據交易所條例,持有上市公司少於百分之五股票,持股情況毌須公布,因此,去年在九月九日之前,外礇基金從什麼時候以什麼價錢吸購百分之四點四一港交所股票,納稅人都有興趣了解;而在漫長(?)買入過程中,有多少人參與其事,這些人(包括官員、政客和經辦人士)有否「搭順風車」自肥,沒有港人不想知道。種種疑點關係決策官員的廉潔與誠信,如今增持港交所股票已告一段落,財政司司長也許應該考慮把入貨細節告知港人─金管局為其屬下部門,他有權有責任這樣做!

  財政司司長親自拍板購進港交所股票,令股市大幅揚升;配合稍前內地資金自由行來港投資港股的傳聞言之鑿鑿,是香港股民熱火朝天令港股一度有上九重天之勢的根本原因。現在港股已回復常態─O從「偏高」的二十四點五倍(指數三萬一千六百三十八點二二)回落至「合理」的十七點五八倍(指數二萬三千二百六十九點一四)─那些受兩地政府的「搞作」而入市者若有損失,該向誰申訴呢?

二、  股市交投暢旺、巨型內地公司排隊上市以至官地有價,令特區政府庫房錄得前所罕見的巨額進賬,財政出現大量盈餘,還富於民、減輕稅民負擔之說遂囂塵上;怎麼退法還法?眾說紛紜。不過,「財兄」早有指引,財盈之來多為非經常性收益,因此部分將作為非經常性開支。這種理念絕對正確,因為非經常性收入作經常性支出,萬一稍後收入不繼而經常性支出無法裁削,政府豈非陷入財政困局。「財兄」本於穩健理財的意念,才有此明智決定。

  不過,如果減酒稅、減入息稅率、退稅、提高免稅額及寬免差餉以至增加煙草稅及種種福利開支成為事實,則筆者不免有二問─第一是,種種消息的事先張揚,難道不是機密外洩?第二是,除了這些討一般市民歡心的消息,決策者有否把若干討資本家歡心的消息,選擇性地告知一些和政府關係密切的商人?

  在政府無法絕對保守秘密的情形下,把「秘密」公布,才不會使某階層、某些人得益,而是全民都有公平機會「與聞機要」,佛利民數年前接受訪問時指出把公司不論好壞的消息,盡早通知市場,令投資者買入與賣出的機會均等,不是壞事(見二月十八日「香島論叢」);事實上,大約在九十年代初期,倫敦《金融時報》曾發表社評,指出如果政府無法絕對保守秘密,與其讓內幕人士或因近水樓台或因有門路捷足先登而獲得政府「機密」牟利,不如當局主動把「機密」公開讓公眾受惠(筆者曾在「政經短評」引述)……。假如稍後宣讀的預算案的關鍵內容早已是「公開秘密」,在無法守秘的大環境下,筆者建議政府必須嚴刑峻法,處罰把機密外洩的官員和政客,把機密外洩的機會降至最低;如果無法這樣做,所有決策便應在拍板後馬上公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2-28

慷慨周到「派糖」的遠憂  

  本覑「承擔、持續、務實」的信念,在「庫房水浸」的情形下,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編制的新年度(二○○八╱○九)財政預算案,作雨露均霑式的「派糖」,落實了「藏富於民共享成果」的願景。由於大部分關鍵項目「事先張揚」,因此沒有帶來什麼驚喜。然而,若干「派糖」方式還是頗有創意,舉其犖犖大者,有對領取高齡津貼的長者一次過發放三千元而不是「徇眾要求」提高每月生果金,而一次過為月薪不過萬元者的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真正是「藏」富於民,手法值得讚賞;其他一些可稱為「新猷」的積極措施,包括考慮把灣仔海旁三座政府辦公大廈遷往其他地區(啟德機場及九龍灣),既擴大了港島的商業地帶,是中區商業中心的伸延,亦令未來政府總部新廈落成後處於港島心臟地帶─一邊是已成熟發展的中環、一邊是迅速興起的灣仔─更重要的是把一些不必在昂貴地段運作的部門,遷至比較上廉宜偏僻地區,節省租金之外,尚有帶動「新區」商業活動的效應……。

  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是財政司司長的「福利觀」,他對弱勢社群不可謂不慷慨不周到(如「為低收入家庭代繳一個月公屋租金」以至「成立四個支援服務中心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傳譯及語言課程服務」),但他的頭腦是清醒的,他明確指出「不應以高稅收高福利的方式,為縮窄貧富差距而進行財富再分配!」在貧富兩極化導致「左傾福利主義」於西方社會有抬頭之勢及香港貧富鴻溝日闊的情形下,曾氏這種理念,正是香港未來能夠持續興旺的根本!有論者批評新年度預算案令「富者愈富」(Rich get Richer),那確是事實,只要不是「貧者愈貧」(Poor get Poorer),有何不可;香港政府致力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商業、就業和社會環境,令向上移動的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暢通無阻,「富者愈富」是鼓勵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奮發向上的動力!

  不過,新財政預算案遠離無懈可擊,其明顯缺失是把盈餘派盡。特區政府不是企業,財政司司長把去年度的「飛來橫財」用在大部分只有短期效應卻有長期負面後遺症的開支上,是思想不周延且未深思熟慮有以致之。商業機構把意外盈利作為特別股息派給股東,「東家」大喜、股價必升;然而,特區政府並非企業,今年「盡派」,明年無以為繼怎麼辦?企業股東可以拋售股票,但作為「持份者」的市民,唯一能做的是上街要求政府動用儲備繼續滿足他們的物質要求。數十年來,本報全力反對政府派發成本昂貴的「免費午餐」,其中一項理由便是吃慣「免費午餐」的市民,在貪婪自利人性未改─共產黨人最清楚,根本不可改─的前提下,必然會要求甚且無理需索更多福利,絕不會因為政府財政緊絀而手軟;換句話說,今年政府代交電費、代繳租金,明年他們只會更進一步而不會滿足於「舊例」。財政司司長會說,政府財盈沒去年那麼多、完全沒有甚至出現赤字,政府何來「派糖」的錢。明理的理性人都會支持當局在「免費午餐」中削減前菜、咖啡或茶的做法,但在爭取選票的政客鼓動下,你以為那些吃慣「免費午餐」的人會怎樣做?要知道,上街遊行以至採取更激烈行動,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機會成本的。

  事實上,「弱勢社群」尤其是那些在香港捱了數十年的港人,要求政府在沒有盈餘的年度亦得「派糖」,並非完全沒道理,因為作為「持份者」,他們有權利要求政府撥出外礇基金可動用部分,作為福利派發的。把二百七十六億撥入政府賬目後,去年外礇基金進賬仍達一千零九十餘億,令外礇基金滾存的數字高達六千一百七十多億;這筆與維持港礇無關的錢屬於全體香港人,然而,一入金管局便深似海,而且是沉入海底,輕易拿不出來。筆者當然知道政府何以如此「保守」的理由,但「嗷嗷待哺」的一群會這麼想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以筆者之見,財政司司長最有效運用千億「橫財」─不在預期之中,稱「橫財」並無貶意─的辦法,是只「略施小惠」,而把其中部分加上外礇基金每年撥餘,另設投資戶口,成立「特區基金」,宗旨在賺錢、目的在把盈利用作福利用途。這樣做肯定會招來只顧眼前利益者的罵聲,但總教現在「亂派糖」更具「持續性」。年年有糖派遠勝今年大派以後望天打卦為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2-29

北京為錢太多發愁  

  美國經濟面臨二個必須即時解決的重大難題。其一是通脹率又處上升軌,其一是經濟增長放緩,這便是大家知道的所謂滯脹─經濟不前物價向前。哪個問題應優先處理?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各有大都言之成理的說法。關鍵人物聯儲局主席貝南奇怎麼看呢?從近日他和其他聯儲局「高官」的言論看,聯儲局是傾向優先把經濟搞活搞旺的。眾所周知,要刺激經濟增速,最便捷有效的短期方法莫如降低利率(一月十五日本欄:〈刺激經濟宜減息〉),尤其是一月底減息半厘後,配合貨幣政策,國會「乖乖地」通過布殊總統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這意味府會對必須令經濟恢復生氣、提高活力有共識且已出了力!在這種情形下,聯儲局若改弦易轍,收韁不放,便成人民公敵,因此,這幾天市場期待聯儲局在三月十八日公開市場會議再減息,而且一不做二不休,減幅仍是半厘,便非奢想……;認為聯儲局在上半年把聯邦基金利率減至二厘在今年內減至一厘(這次減息是從五厘二五開始),似是目前大部分華爾街炒家及分析員的共識。

  在仍有減息餘地的氣氛下,華爾街股市「強力反彈」,雖然有論者指出這是「傻佬反彈」(Suckers Rally),意謂知情者趁機炒高讓「精人」沽貨「蠢人」入貨;不過,這種說法未必完全正確,因為目前美企存貨量企於低水平、非金融類企業財政並無問題、出口增長不錯,減息對企業盈利有利;更重要的是,一再減息令美元出現負利率,美元礇價跌勢銳不可遏,弱美元對美國以至世界經濟有重大衝擊,亦使美企業的海外美元利潤相應增加;而美國本土的投資,無論動產或不動產,對持有強勢貨幣的投資者來說,吸引力增強,流入美國市場的外資上升,理所當然。近傳有財團欲以三十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紐約曼哈頓的地標巨廈「通用汽車大樓」,大股東便是持有強勢貨幣的加拿大和中東財閥……。港元隨美元而跌個不亦樂乎,香港的藍籌投資項目亦會為持有強勢貨幣投資者垂涎;港元礇價積弱,在港人看來價格很貴很高的物品,不論其為股票或物業,其價格與那些反映了強貨幣礇價的進口消費品不同,在外人看來可能不算偏高……。弱港元是強貨幣流入香港的誘因之一,目前的礇價走勢有利香港投資市場!

  美元礇價江河日下,已持有美元投資項目尤其是現金或近現金(如債券)的投資者大歎倒霉,不過,對香港人來說,由於兩地貨幣「聯繫」,現在是共患難期,美元投資折成港元並無礇價損失,美礇下跌對香港的美元投資者沒有影響;但那些貨幣對美元升值的國家,不論是私人或政府,持有美元資產便其頭甚大;私人投資者可視情況而決定去留,但政府特別是持有值一萬五千三百多億美元外礇儲備(其中大部分為美元)的中國政府應怎麼辦,便費思量。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余雲輝在一篇網上(?)文章〈中國決不能成為美元洩洪的重災區〉,正確地指出「從人民幣升值的那一天起,中國財富就開始了國際化轉移,從中國本土轉移到海外,主要是美國」。中國龐大的「外儲已成為美國的獵物」。儘管余教授提出了不少解困的辦法,但問題並不那麼簡單(所有解困的方法都有不良後遺症及「意想不到後果」)。從本質看,大量資金湧入(或因外貿順差或因直接投資)均有消極效果(亦可說先甜後苦),二位美國學者(包括哈佛大名鼎鼎的 D. Rodrik)二月二十五日在《金融時報》撰文高呼〈我們必須阻遏國際資金流轉〉(we must curb international flows of capital),據他們的分析,富國資金流入窮國或反是,莫不以雙輸之局收場;富國資金八十年代流入拉美國家、九十年代湧進亞洲市場,是導致二地區先後爆發金融危機的元兇,中國如今成為吸納國際游資最強的國家,但外礇太多的麻煩已開始浮現。

  在當前這場「礇價戰」中,其先是美國硬軟兼施迫使人民幣升值,中國口上不為所動,實際上有所行動,部署有秩序地升值,但美國並不滿意已成為其貿易逆差代罪羔羊的人民幣的升幅,現在便趁刺激經濟增長,採用持續減息的策略,坐視美元「自由下降」。美礇下降與之無形掛鹇的人民幣升值,美國曲線發功,達致目的!

  巨額外礇儲備現在反成負累,真的意想不到。如何在不致招致重大損失之下紓困,並非易事。如果人民銀行停止在市場上吸購美元,人民幣礇價升勢「失序」,當非北京樂見,在外貿順差仍巨的情形下,北京手上的美儲因此仍會增加;如果拋售手上的美元或美元債券,美礇跌勢愈甚,招致的礇價虧損相應增大(道理與大股東拋股票令身家驟減的道理如出一轍),假設拋售太多太急,引致美元崩潰美國經濟大衰退,中國亦討不了便宜,可能得不償失。持強勢貨幣在弱勢國投資,本可佔盡優勢,但目前美國經濟保護主義情緒高漲,投資價值較高的項目均被歸為戰略性敏感企業,不容外資沾手,外資可以入股的公司,即使持有相當份額股權,亦不得與聞公司決策,風險大增。事實上,在標榜自由的美國,對外資處處設限非自今日始,亦非針對中國,而是對外國公司一視同仁,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日本企業因為貿易順差大及「圓高」在美國的「豪氣投資」,結果莫不蝕本離場……。中國如何善用手上那些美國政府隨印隨有的鈔票,的確傷神。和所有大富一樣,中國政府亦要為「銀紙」太多煩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3-03

沽中石油獲巨利   畢非德細說因由

  巴郡哈撒韋的年度股東大會已於昨天召開,由於時差關係,大會的「盛況」(股東購買附屬機構的有形及無形產品以至畢非德和其拍檔蒙格的答股東問)在寫稿時尚未見諸外電,因此「無話可說」;不過,公司主席畢非德致股東書,則於去周五上網─網絡未流行時每本五美元,如今人人可於同名免費網上讀之。一如往年,致股東書長二十頁,內容詳細具體且平實如閒話家常,與一般公司年報中的主席報告如黃色小說(見天地版《閒在心上》的〈公司年報與色情小說〉),完全不同。

  畢非德致股東書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對宏觀經濟作泛泛不切實際之論,而是劍及屨及,開始便見「戲肉」,加上穿插不少與實際業務有關的趣事逸聞,可讀性高又有益有建設性,因此值得向大家推薦。

  筆者相信讀者興趣較大的是畢非德如何解釋其投資中石油的「心路歷程」。賣出中石油是該公司去年的最大一宗沽售。在二○○二至○三年間,巴郡以四億四千四百萬(美元.下同)購進百分之一點三中石油,以此價推算,當時該公司總值約三百七十億,較畢非德和蒙格估計其值一千億,相去遠甚,這項投資決策明智,不在話下;由於管理得法,油價節節上升及該公司在石油及天然氣儲藏上積極進取,二○○七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市值已達二千七百五十億,遠遠超出他們的估值,遂獲利回吐,分批沽之。這項投資的稅後盈利在二十八億左右,其所納約十二億稅金,看似一筆巨款,但畢非德說只夠美國政府四小時的開銷!

  畢非德有「股聖」之名,從該公司一九六五至二○○七年間每年的複利增幅百分之二十一點一(標普僅百分之十點三),可見並非浪得虛名,確是股票投資的一流高手,惟他在外礇上大有斬獲,似乎並未廣為人知;致股東書所舉二例,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選貨幣的功力不在選股票之下的眼光。其一是二○○二年於歐羅只值九十五美仙時,購進屬垃圾級的阿馬遜(Amazon.com)二○一○年到期、孳息不足七厘的債券,售價為票面值的百分之五十七(票面百元、市價五十七元;屆期公司以面值贖回),代價三億一千萬歐羅,約為一億六千九百萬美元;二○○五和○六年公司提早贖回部分債券,巴郡收二億五千三百億美元;現在該債券已有溢價,為面值百分之一百零二元而歐羅兌一點四七美元,巴郡手上的「剩餘債券」值一億六千二百萬。在這項投資上,已兌現及未兌現利潤為二億四千六百萬,其中受惠於美元貶值的達一億一千八百萬。其一為該公司去年度的唯一外礇投資是持有巴西貨幣雷阿爾(real),以美元換雷阿爾,十年前會被視為愚行,因為二十世紀巴西雷阿爾五度大幅貶值至接近零,雷阿爾幾乎等同廢紙;但在過去五年,雷阿爾持續對美元升值,巴郡持雷阿爾空美元的毛利達二十三億,難怪畢非德說「貨幣十分重要」(currencies do matter)!

  巴郡目前持有七十二間企業的股票,它們中少數虧蝕,大體均有可觀利潤。畢非德重申他(和蒙格)的「投資哲學」,第一是明白該行業的生意;第二是經濟前景不俗(畢非德說「favorable long-term economics」,若非筆者不理解便是畢非德另有所指);第三是管理階層誠信可靠;第四是價錢合理。他們傾向收購有關企業的八成股權,但當優質公司的小股東亦無所謂,畢非德說擁有藍籌公司的一點股票,遠勝持有貓狗公司的全部股權!生氣勃勃的資本主義社會意味市場競爭劇烈,高利潤行業永遠有人加入,為了保障盈利,畢非德認為公司最好的資產是「低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或擁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如可口可樂、吉列刀片和美國運通),這些其他公司甚難仿效的特點,畢非德稱為「護城河」─競爭對手不易逾越的障礙,令公司利潤得以持續增長。

  香港人熟知的糖果店 See's 是巴郡全資擁有的公司,在人均朱古力消耗低且乏增長的情形下,該公司盈利佔全美朱古力業之半,因此畢非德說得頗為興奮。一九七二年See's 賣出一千六百萬磅糖果,去年增至三千一百萬磅,年增幅百分之二。一九七二年巴郡以二千五百萬的代價購入這家營收三千萬、毛利不足五百萬的家族企業,去年其營收三億八千三百萬、毛利八千二百萬;人均消耗沒有增加下的營收增長,是期間巴郡投入三千二百萬(令資本額增至四千萬)擴張業務(包括在本港開支店)有以致之;這些年來,See's 的總毛利達十三億五千萬。

  畢非德稱 See's 為其「幻夢生意」,言下頗為得意,惟他的投資並非事事遂順,他錯失一些令他後悔的機會,亦持有一些尾大不掉的項目,德思特(Dexter)鞋業便是顯例,一九九三年收購該公司的代價是二萬五千二百零三股巴郡A股,時值四億三千三百萬,以公司有權印刷的股票取代政府有印鈔專利的現金,本來對發股票的公司有利,但在這項收購上是大錯誤;別說德思特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競爭下很快消失,業務「大落後」,這批A股現在已值三十五億,為公司總值二千二百億的百分之一點六,從此角度看,畢非德認為收購這家公司是他最大錯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3-04    美礇拖垮港元港貨相對廉宜

一、

  美元礇價跌個四腳朝天,不少人奔走相問:「何以致此?」對畢非德來說,這真是「一字咁淺」,在致股東書中他這樣分析,美國人購買進口貨的數額,遠遠多於外國人購買美國貨的付出,一入一出之間,美國每天必須礇出二十億美元給世界各國,作為購買她們的產品的淨差額,美國外貿「入不敷出」,出現所謂貿易逆差,資金不斷流出,美元礇價自然疲弱。就憑這點簡單的分析,一如昨天的陳述,畢非德採取適當行動,在外礇上收穫甚豐。

  不斷貶值的美元,令美國貨相對兌美元升值貨幣比較便宜,而進口貨亦因這種關係而相應漲價,按照課本上的說法,這有利美國貨向世界促銷,美國消費會則因貨價上升少購進口貨,結果美國貿易長期錄得逆差的情況可望改善。理論上的解釋可以接受,可是,美元要貶值至什麼水平才有這種效果?事實顯示,去年疲態畢露的美元肯定起不了作用。畢非德指出,二○○二年歐羅較美元弱,平均兌九十四點六美仙(一百歐羅兌九十四點六美元),美國對德國貿易有三百六十億美元赤字;去年歐羅強升至兌一點三七美元,美元跌得甚慘,但美德貿易逆差反而再進一步達四百五十億。同樣情況發生在美加貿易上,○二年一美元兌六角四加元,是年美國對加拿大貿易錄得五百億赤字,○七年加元大幅升值,一加元可換九角三美元,然而,美國對加的外貿逆差增至六百四十億。

  美元礇價跌至什麼水平才能扭轉外貿入超的逆勢?相信沒人能提供準確答案,如果美國政府死心眼地認為其外貿巨額逆差的關鍵在美元礇價仍然太高,那麼,美元礇價真的不知伊於胡底!

二、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當美國出現財赤貿赤令美元礇價滑落時,其盟友循例會出手相助,這些國家也許認為這是她們支持美國作為自由世界盟主應盡的責任,因為強大的美國令她們免受蘇聯集團威脅。六十年代,美國財赤開始令人關注,經濟剛起飛的西德主動伸出援手,支付美國駐德軍事費用,大大減輕美國的財政負擔;美國派駐日本的軍政開銷,因為日本政府的資助,亦比駐紮美國本土便宜。日本及歐洲多國央行,在六十、七十至八十年代,多次在市場大手吸購美元,令美元礇價弱勢不致長期化。一九九一年爆發兩伊戰爭美國介入時,沙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其他海灣小國,均樂於承擔部分美國軍費,以紓美國的財政壓力。

  然而,這種同心合力「義助」美國的情況,在新世紀已不復見。二○○一年美國雙赤(財赤貿赤)再現,其盟邦袖手旁觀,這當然與各西方國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關,不過,和美國在國際上的認受日低更有直接關係。據美國PEW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去年三月的多國民調,顯示美國在世界各地受歡迎程度大跌─一九九九至二○○○年,歡迎美國的英國人有百分之八十三、法國六十二、德國七十八、西班牙五十、印尼七十五、土耳其五十二、日本七十七,其後逐年下挫,至○六年,依次下降至五十六、三十九、三十七、二十三、三十、十二及六十三。認為美國危害世界和平的人則大幅增長(見www.pewglobal.org)。去年初英國BBC在二十五國對二萬六千三百八十一人的調查,顯示認為美國對世界事務有「負面影響」的超過百分之五十二;稍後芝加哥環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f Global Affairs)的十七國調查,亦有百分之五十三被訪者指美國「不可信」(not to be trusted)!

  民情如此,各國即使行有餘力,亦不敢逆民意以實際行動支持美國;這是近來美元持續下跌西方央行無一出手相助的底因。

  英鎊曾是世界第一通貨,然而,隨覑英國經濟盛世褪色、殖民地相繼獨立以至軍力稱雄的地位為美國取代後,英鎊礇價便失去獨佔外礇儲備的優勢;如今美國在雙赤之下會否為「過度帝國野心」即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且於中東用兵虛耗大量財富所拖垮,為當前外礇炒家關注的問題。

三、

  看聯儲局主席貝南奇的言論,聯邦基金利率再調低,似不可免;這意味美國貨幣當局已放棄萦持美元,其礇價續挫,看來事屬必然。

  雖然美礇在下降軌中運行,但預測會跌至什麼水平,不僅沒有意義,亦非筆者能力所及。筆者唯一知道的是和大部分上牌買賣的商品(和股票)一樣,美礇不會直線下挫而是反覆向下,因為美國政制健全、政治安定、法治嚴明(基本上如此)、自由市場根深蒂固,加上軍力強盛及經濟體積世界最大種種優點,持有強勢貨幣的政府和個人,必會經常打美國商界的主意,擇「瘦」(困難浮現價錢「合理」的投資項目)而噬,買家在動手前必須持有美元,意味美元不時有大買家吸納,其礇價便不致一瀉到底,而是反反覆覆向下!

  對強勢貨幣持有者而言,美國投資項目因美元頹弱而相應廉宜,貨幣與美元「聯繫」的香港何嘗沒有此種「優勢」;強貨幣持有者來港撿「便宜貨」,不論藍籌股或高級商住物業的可能性均不容抹煞。因為股市急挫而把香港市場一筆勾銷,絕非理性者所應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3-05


初生嬰兒負債百萬美元   積弱油金俱漲  

 一、

  在通脹率山雨欲來的環境下,儲聯局不僅不加息予以平抑,反而大幅減息,其要員且先後強烈暗示月中公開市場會議召開例會時會考慮再把息率下調,令惡性通脹隨時山洪爆發;為什麼聯儲局不顧美元弱勢、坐視甚至加速通脹惡化,道理甚簡單,因為美國是當今天下第一大債務國,官民總負債近五十萬億(美元.下同)─ 政府的負債在十萬億左右、民間(家庭及工商界)則近四十萬億;這些數字所以不能確定,皆因負債每分鐘都在增加(有興趣者請參考 www.debtclock.com)。以近四十萬億民間負債計,每個美國人(男女老幼)的平均負債在十六萬二千水平,每名初生嬰兒呱呱墜地便負上約合一百二十萬港元債務;平均一家四口計欠債高達六十五萬!

  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但美國官民都在花費未來沒有的錢,哪有財力還債。在這種情形下,最佳的「滅債」辦法莫如惡性通貨膨脹之乾淨俐落。眾所周知,通脹蠶食惡性通脹大口吃掉紙幣購買力,意味債權人吃大虧債務人則借多還少,等於侵吞債權人的利益,比打家劫舍還厲害。換句話說,目前聯儲局減息,對美國這個債務大國絕對有利,受害的是持有美元或美元債券的國家和人民!

  自古以來,黃金便被視為金錢,而古往今來,每逢政治經濟危機或爆發戰爭,黃金都有效地擔當「保存財富」的角色。黃金雖然不會生息,還有倉存成本,惟其具有「世界公認性」、便於攜帶、可以分割鍛鍊以至供應有限種種其他金屬所無的優點,令黃金傳世保值的價值永不磨滅。這正是金價久不久便成為投資市場熱門商品的原因。

  金價近年節節向上,遠的不說,去年盎斯黃金美元價便升百分之三十二,為一九七九年以來單一年度最大升幅,這種升勢,預示通貨膨脹正在惡化;今年來金價更進一步,周一收市企於九百八十五元水平,此看似很高的價格,是所謂名目(nominal)價,作通脹調整(Inflation-adjusted)便所剩無幾,比一九八○年蘇軍入侵阿富汗時創下的「歷史性新高」八百五十元大有不如,因為加上歷來通脹,以二○○七年美元購買力計,當年的八百五十元應在二千一百一十元至二千二百元之間(二○○七年二千一百元只能購買在一九八○年值八百五十元的物品)。顯然易見,目前金價不及高峰之半,在「金甲蟲」看來,金價仍然大有上升餘地,黃金好友因此認為金價衝上千元易如反掌,如果惡性通脹來臨,「不久後」金價可見三千元─當然,這種順勢推測亦不可當真!

  和所有商品一樣,黃金價格亦受供應量多寡、政治氣候以至投機者好淡爭持所左右,因此不可能只會上升不會下跌,換句話說,金價會反覆升沉,但只要是惡性通脹陰影揮之不去,金價反覆上升是理所當然的。

  在聯儲局夥同白宮打債權人主意─明搶債權人的金錢的環境下,投資組合中有一定比重黃金,是立於不敗的部署。


二、

  金價近千元,每桶原油美元價則已衝上百元水平……。聯儲局正在和通縮衰退「決戰」,通脹施施然從後門進來,這對油價升勢有利,不在話下。

  和金價比起來,油價便很「爭氣」;實質金價仍離高峰遠甚,油價則已近高原!一九七八年四月油價創下三十九點五元高價,以「(消費者物價)指數順應」計算,值目前的一百零三點七六元─和紐約期交所周一四月期貨收市價只有「一馬鼻」之差。

  期油是期市的大生意,既為期貨,買賣未來的商品,不可知因素多的是,投機便免不了,而投機可好可淡,當前好友明顯佔上風,理由是筆者過去說之已屢的事實,有利油價向上;這些事實不外是世界經濟不斷向前發展、能源消耗有增無已;另一項事實是油產已近甚至可能已經見頂。一增一減,油價自然攀升。

  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今天在維也納召開例會,部分市場人士對增產的期待恐怕會落空,據紀錄油管輸油、地庫存油、石油化工及油輪運油情況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石油後勤服務公司(petrologistics)二月中旬的報告,OPEC預期二月每天產量比一月少二十五萬桶;而國際能源局(IFA)二月初的〈油市展望〉,指出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OPEC油產原地踏步,並無增加。非OPEC成員、世界最大原油出產國俄羅斯,去年油產雖然略有增加,惟去年十月開始徵收百分之三十三的原油出口稅,顯示當局加大在國內煉油供國內需求的力度(計劃今年每天增產十三萬桶汽油),加上西伯利亞西部油田及沙哈林第一號計劃(Sakhalin-1 Project)油產俱降,令業界擔心俄羅斯石油出口將收縮。此外,委內瑞拉、尼日利亞以及墨西哥,油產均因天災人禍而減少,還有專家列舉眾多歷史悠久的大油田已進入「全面維修期」,期內產量萎縮復修後能否恢復舊觀均成疑問。在經濟衰退尚未橫掃全球各國對能源需求並無放緩跡象的情況下,再考慮美元積弱,以美元定價的油價反覆創新高的可能不容抹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2025 01:04 PM , Processed in 0.42081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