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咖啡豆

内忧外患,异论纷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8-2008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o1j2m3 的帖子

这样举例也是不恰当的,我不相信你这种对禅宗的立论是符合事实的。

禅宗与人辩道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其形式有所特殊。达摩如果没与人辩道,根本不能在中国弘法。

你所谓的“分享”,不过是近代行销的一种积极策略,除了适用于其它宗教,当然也适用于佛教弘法。但绝对不是佛教古代弘法的模式。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0-8-2008 12: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8-2008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沧浪澈 的帖子

梁武帝觉得福报就是功德,达摩没有辩论,反而是六祖解说。
神光不认识达摩,达摩就走了;神光终于认识达摩,达摩才说了。
即使有人问六祖,不认识文字怎么会佛法,六祖不曾说“不认识文字怎样可以会佛法”,反而他是说“文字就像手指指着月亮,文字就是手指,但是手指不是月亮”。六祖只说事实,并没有辩驳。

唐僧在印度论佛,都是慢慢深究琢磨,说的佛理都是任何逻辑妄想都无法变更的。无法变更的事物,实在没有辩论的需要,不过可以有探讨研究学习的需要。

至于,辩道是否变相的辩论,端看在座者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08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0-8-2008 09:35 AM 发表
問題的癥結不止在信不信的方面而已,而是有更深的牽扯,所以批判才不會是問題的解套。

原帖由 我又又来啦 于 20-8-2008 09:55 AM 发表

真正的问题不在这里.

或许我更应该说:"真正的诊结不在这里".


这些我当然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0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longines 的帖子

知道就好,你要好好加油,要精進修持解脫證果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08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0-8-2008 10:57 PM 发表
知道就好,你要好好加油,要精進修持解脫證果咯。。。


好的
(虽然不知你是什么派)大家一样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08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longines 的帖子

甚麼派都好,最終大家的目的都是嚮往解脫證果脫離這個輪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8-2008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o1j2m3 的帖子

哈哈。。你敢这样三言两语论断禅宗发展因缘与辩论无关,我实在不敢苟同。话说回来,禅宗也不是学佛者该唯一学习的对象,你对“辩论无关佛教”一说所举的论证,未免有所偏颇,佛教的传承都有通过辩论来辩证真理的,这点绝对不容否定,尽管你有自己一套意见说法。

那个辩道就是辩论真道理。如果照你这样说的话,那橙是不是变相的柑橘类,还得端看在座者的心态了。若学佛学到如斯地步,我实在无话可说。好了,且打住!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0-8-2008 11: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沧浪澈 的帖子

你还处于初学,这些对你来说很难明白。

佛教的传承都有通过辩论来辩证真理的,这句话不是事实,可以仔细去考究;犹记得,佛陀传承给大迦叶尊者的时候,并不是通过辩论的,难道这个传承是个错误吗?所以,“都有”不是真的。

辩论,是佛陀离开后,五百年后,才开始的。

心念,是行为的最初状态,修行者应该明白。心念少许偏差,就是天堂地狱。
一切事物,必须回到本来,就可以看清实相。每一个文字,都必须问自己:“这是否最初的我所想的”,最初的我,也许是前一天或前几个月,甚至是十年前的我。
从这个地方深思维,就知道,每一个执著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甚至于每一个性格和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甚至于每一个念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甚至于每一个动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甚至于每一个开始,你都会深深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8-2008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20-8-2008 11:00 AM 发表
辩论是双刃刀,可伤人,可助人。

豆非常赞同,而且良性的辩论是佛陀所认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沧浪澈 的帖子

讨论到以证量来大你,我问你死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第二 的帖子

有證量的就不會大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佐竹 的帖子

这是变相的'大',
以论据来说明是以理折人,
以自己的修行经验,以己上人下说人家是beginner要某人认同那就是压人'大'人。
好la,离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众生执着吧!
你看真理就是真理,
你看真理是歪里就歪里!
放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大大大,好吧,别吵,小弟自己对号入座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20-8-2008 11:19 PM 发表
哈哈。。你敢这样三言两语论断禅宗发展因缘与辩论无关,我实在不敢苟同。话说回来,禅宗也不是学佛者该唯一学习的对象,你对“辩论无关佛教”一说所举的论证,未免有所偏颇,佛教的传承都有通过辩论来辩证真理的,这 ...


玄奘法师,阿底夏尊者,在西藏宣讲禅宗的“大乘和尚”

前二位都是胜利者,最后一位输了。。。


我们也可以来看看藏传佛教的辨经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8-2008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真正的佛教修学者,可以不执著于任何宗派地去奉行佛教。

佛陀教诲弟子要认真的看待佛法,只有在真正的了解佛法时,才能自由的实践它。但是,总的来说,上座部和大乘部都隶属于尊贵的佛陀。

从以下数点,可以看出两个部派都能达到共识:
一、两个部派都是以释迦牟尼佛为导师。
二、两个部派都同样的尊崇四圣谛。
三、两个部派都同样实践八正道。
四、两个部派同样以因缘法为基本教义。
五、两个部派同样反对有超自然的造物者缔造世界和统治世界。
六、两个部派所接受的无常、苦、无我和戒、定、慧的观念完全一致。

资料来源:已故达摩难陀长老著 《佛教徒的信仰》 - 佛教的两大部派 - 第65、66页

豆在此与大家分享达摩难陀长老在 《佛教徒的信仰》 里的话。感谢沧浪澈把这本书传给我, 希望大家就以上简短的段落能够明白长老的初衷与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8-2008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论坛里很多人,总要拿[佛教]跟其他宗教比

其实不用比的。
其他宗教的教义,有很多都是导人向善的和佛教没冲突。
所以我们佛教徒,没必要去跟他们做比较。
也没必要去评论他们的好坏。
做好自己就够了。
在心想渡众生当儿,那也使得我们起了[执着]心。
此心一起,就会想他为什么不相信我,不相信佛。就开始起“痴“念。
心想我一定要他相信佛法。又起了“贪“念
说不服他,就开始起了“嗔“念。

所以一切随缘。

比起其他宗教的教义,佛法是圆满的。(这句话说给佛教弟子听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8-2008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能够帮助我们认清双方真相。
我自己在了解佛教与基督教之后,将双方进行了“比较”,这才更深的认识到佛教与基督教的教义。
同样的,将南北传佛教进行比较后,也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南北传佛教的重点。
“比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获得知识,认识真相的好方法。

但是,在没有真正了解双方的情况下,进行以维护自己贬低他人为目的而进行的“比较”,就没有意义了。因为那不是为了“了解”“认识”而进行的,只会模糊焦点。
所以我自己不太喜欢看某个宗教批评另一个宗教的东西,因为很少人能真正客观的来评论,都是断章取义的进行论述,很无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8-2008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8-2008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蓝袍术士 的帖子

诚如善者所说,对一个只会比较而不肯了解的人去辩论是艰难的,不过稍微宏观的看,这其中的因缘不可思议,不要我执法执,随缘谈谈就好,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5-8-2008 06:5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2-2025 09:16 PM , Processed in 0.14248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