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30到了。
我们也睡了一下午觉,时间也很准时的在酒店lobby等我们。
司机先带我们去找另一间旅店,下定后就往洞里萨湖出发了。从市区去差不多需要半小时吧。
船票是25美金,怎样算法我不知道,只知道当时那艘船就只有我与我友人,所以1人12.5美金。
我问了我的司机,到底船票是怎样算的,司机笑笑跟我说,是由那些人根据季节而自己定的。
所以那里并没有任何贴上任何的票价,都是他们用口说出的价钱。
洞里萨湖简介:
如果说,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吴哥奇迹滋润了柬埔寨人的心灵文化。那么,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的洞里萨湖,便是孕育柬埔寨人的衣食父母。柬埔寨四季如夏,没有台风、没有地震,人民随着自然的韵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翻开中年半岛的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流经越南、柬埔寨、寮国、泰国、和缅甸,最后注入南海;而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就是湄公河的天然水量调节器。 关于洞里萨湖,这儿也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湖底住着一位NAGA七头蛇神,蛇神的女儿要嫁给印度王子,于是他便大嘴一张,把所有的湖水给吸干。转眼间,变出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成为女儿的嫁妆。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提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个个是大地之子,早已融入自然。 在洞里萨湖可见到一艘艘的水上商店,有卖饮料的、卖蔬果的、卖木柴的,他们载满货物,划着船到处做生意,服务到家的买卖方式,倒也成了洞里萨湖特有的景观。 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水上人家以船维生,发展出高机动性的买卖市场,自成方圆的组成了水上社区。他们家家户户和乐融融,大人小孩的脸上时时挂着笑容。洞里萨湖所孕育的不仅是丰富的水中生物,同时也饱满了水上人家的生活乐趣。
东南亚最大淡水湖。又称金边湖。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柬埔寨西部。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枯水季节,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这时湖面长150千米,宽30千米,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每当雨季来临,湄公河暴涨之时,汹涌的河水又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湖中,从而减轻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滥。此时洞里萨湖湖面扩大到 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常10米以上,最深11.5米。干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又倒灌入湄公河,水深仅1米多。除湄公河外,洞里萨湖的补给主要靠周围汇入的河流,其中主要河流有森河、斯伦河、蒙哥博雷河、马德望河、菩萨河等。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其间多沼泽地,且林地茂密,和湄公河三角洲一起组成了柬埔寨“中部大平原”,是柬重要农业区及稻米产地。鱼产丰富,周围还盛产稻。交通便捷,涨水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
柬埔寨湖泊,为该国中部氾滥平原的天然蓄洪库。在乾季时,湖水经洞里萨河(长130公里〔80哩〕)向东南注入湄公河。法国人称它为大湖,有许多流量变化很大的支流及两条来自北方的常流河斯伦(Sreng)河和森(Sen)河注入。1975年後陆续在这些支流上兴建水坝。在6∼11月的季风期间,高涨的湄公河水倒流注入洞里萨河中,使洞里萨河的流域面积从约2,700平方公里(1,050平方哩)增加到约10,360平方公里(4,000平方哩),深度也由0.9∼3公尺(3∼10呎)增为9∼14公尺(30∼45呎),可供吃水3公尺(9呎)的船只溯至各支流,到达各支流畔的城市,如金磅同(KampongThum)、暹粒(Diemreab)、马德望(Batdambang)及菩萨(Pouthisat)等。雨季时,该湖宽度由约35公里(22哩)增为105公里(65哩)。低水位时和芦苇沼泽差不多,有供渔船用的水道。该湖为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供应许多水上渔村从事大量的鲤鱼饲养和捞捕业。发酵及盐渍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食。
----------------------------------------------------------------------------------------------------------------------------------------------------
以下是一些风景照片。
由于5月正逢旱季刚结束,因此洞里萨河流还是处于搁浅状况,水也比较污浊。
水上人家
养鱼池
从船下来,司机就把我们带到湖旁的一个小山,豬山 (Phnom Krom)看日落。
其实当时我们是可以选择在洞里萨湖看日落的。
不过司机却说这里看得比较清楚。
在山脚,肚子饿了,司机就介绍我们吃一些街边食物。
感觉不错下。好像面粉糕那种的。
不知什么来的,司机买给我们吃的。
啊,对,是好像虾饼那种味道的。不过我觉得味道怪怪,所以吃了一口,就不吃了。不喜欢吃。
豬山 (Phnom Krom)简介:
『Phnom』是高棉語『山丘』的意思,『Krom』是高棉語『豬』的意思,『Phnom Krom』就是『豬山』之意。豬山在洞里薩湖邊,神廟位於豬山的山頂,山高 87 米,是吳哥周圍的三個制高點之一。另外兩個是山高67米的巴肯山(Phnom Bakheng)和山高 97 米的貝克山(Phnom Bak)。在豬山山頂可以俯瞰洞里薩湖,是看洞里薩湖日出日落的好地方,山上的遺跡規模不大。
話說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在西元 889 年時加冕,王宮往西北移 15 公里,變到巴肯山 (Phnom Bakeng),建立了第一個吳哥城。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建立蓄水池可以供應農作物的用水,就是現在的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並且在羅洛世 (Rolous) 區域建立了羅蕾寺(Lolei),及兩座山頂上的廟,巴肯山 (Phnom Bakeng) 和豬山 (Phnom Krom),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最後死於910年。
抵達豬山時看到那直達天聽的階梯,真的兩眼發直。大約爬十餘分鐘的階梯後,接著是碎石子路,這時的視野變的相當寬廣,最後再爬上一段繼而再上幾十級的樓梯,就到達了寺廟入口,總共爬了約二十分鐘左右。三座好像用亂石堆積出來的神廟,就是豬山 (Phnom Krom)。豬山神廟是在吳哥遺址中歷史較長久的一座,同時期有巴肯山 (Phnom Bakeng)的神廟。豬山神廟有點像廢墟,磚塔上的彫刻幾乎已經灰飛煙滅了,其歷史大約於9世紀末與10世紀初,由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所建,三座主要的磚塔主要祭祀的神祇,是用來供奉 Vishnu、Shiva、和 Brahma,不過神殿內都已被封閉。
在山上可以俯瞰洞里薩湖,蜿蜒的黃土路變得跟蚯蚓一樣,沼澤如綠地毯上不經意濺出的水窪,矮房臨著馬路排列延伸至遠方的天際,車子全成了移動中的黑甲蟲。山上下來後可以去洞里薩湖邊走走,看看水邊人家的生活,還有遊湖的遊艇可坐。然而這座寺廟還有個相當重要的景點,即是觀看吳哥日落。吳哥鋪成的畫稿,任一抹夕陽用彩筆描繪,用盡了所有的色彩,難以描繪豬山的聖殿,於是選擇獨伴頃圮的神廟旁,沐浴著清幽的梵唱而歸。
——————————————————————————————————————————————
虽说是小山,不过要怕上去也不简单。
爬到山顶,也够累了。
没什么人上来,应该跟这个地方不出名有关吧。。。
但是,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
虽然是炎热,但是多云。这跟柬埔寨旱季刚结束有关,雨季就要来临。
所以,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却什么也看不见。
就下山了。
之前在LCCT时,遇到了两个中国的朋友。一对堂姐弟。
虽然我们走的路线不同,但是我们也交换了彼此的住宿酒店。
晚上时,就相约一起吃晚餐。
他们只来暹粒3天罢了。所以,我们只和他们吃了两天的晚餐。
今晚,我们4人去了Khmer Kitchen。
我们都是走路去的。因为暹粒市区不是很大罢了。。
又点了amok鸡肉,南瓜炒虾,烤鸡腿,还有一个咖哩豆腐。
4人把食物吃了清光。。
一人吃了4.5美金,加水。
过后就到附近逛逛。去了pub street,看到了The Blue Pumpkin店。
那里的面包,过了晚上8点一律5折。
因此,又买了两粒面包当明天的早餐。
过后我们4人又去了按摩。(够力,真厉害享受)
一人4美金一小时。感觉普通而已。
可能那里的按摩师手艺还不够吧。。。
就回酒店休息了。
回酒店途中,看见了
第1天行程就这样结束。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31-5-2009 09:36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