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风之骄

吴哥-金边-西哈努克市11天游之遗失相机记(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5-2009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将会在11月3日出发去暹粒,然后会去金边和西哈努克港。
楼主可以分享多点关于西哈努克吗?
从金边去要多久?每天有几趟巴士?车费多少?
有什么便宜的GH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s_lee 于 16-5-2009 07:10 PM 发表
楼主怎么这么不小心??
还是新相机呢~
期待你的游记..我七月去angkor wat..不懂到时H1N1受控制了没...


唉。。讲起来,心还是那么痛。。。
可能他们的国家穷吧。。唉。。。就当作做善事吧。。。唉。。。。。

我去旅行之前,有到医院去质询院方的看法。。
他们只告诉我,还没有任何的vacine。。。只要保持清洁,常洗手,不要常用手摸口或鼻子,喝多点水,足够的休息。。就有足够的体抗力了。。。
谢谢你的支持。。。

原帖由 763092 于 17-5-2009 03:32 PM 发表
本人将会在11月3日出发去暹粒,然后会去金边和西哈努克港。
楼主可以分享多点关于西哈努克吗?
从金边去要多久?每天有几趟巴士?车费多少?
有什么便宜的GH推荐?


你好。
我会尽量在近期内赶完我的游记。。
请敬请期待。。
好吗?那时你看了我的游记后,有问题欢迎随时发问。。
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5-2009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5:

昨晚就坐了从槟城的最后班机抵达LCCT。。因为我从吉隆坡到暹粒的班机是今天早上7点。
因此必须在机场过夜。
就这样躺在椅子上小睡。因为去旅行,还是必须有足够的睡眠的。


好不容易,终于等到大约5点,counter终于开了。与友人就跑去check in,然后去mcd吃早餐。


飞机在7点多开始起飞,也算是迟了一点点。
乘坐亚航的人都必须习惯这个问题。迟了大概10分钟已经算是很好了的。
以下是在飞机上拍到的一些照片。








经过两小时的飞行。
终于抵达暹粒国际机场。当地时间才8点,因为他们时间慢我们的时间1小时。




由于之前已经在网上预订好了一间酒店。
通常都是会有免费的接机服务(free pick up)到酒店。
因为这些免费的接机服务司机,会在过后向你极力推荐自己成为接下来的导游司机。
这位司机就带我们到我们预定的酒店,待我们办完手续后,我们就开始与这位司机讨论讨论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也顺便听听看他的意见。
我之前也没预订任何的司机,所以当接我们机的这位司机,开的价钱还蛮合理,所以我们就接受了。
第3贴的行程就是过后我们决定好的。

我们的司机。


第1晚的旅店。
5美金一晚,没有冷气,房间很小。
叫做Rosy Guesthouse。。
不是很满意,所以我们也打算只住一晚,叫司机介绍我们其他的旅店。

房间就那么大罢了。一张双人床,旁边就一条小小的通道。


床前就一个小小的桌子,+风扇,还好有电视。不过也无所谓,反正我们都打算搬了。


对了,这间房间没有厕所,厕所要到外面一起共用的。。


由于搞到来,都已经中午(其实才当地时间11点)时分了。肚子也饿到扁了,就叫我们司机带我们去附近便宜的地方吃午餐。
我们在暹粒的第1餐,就直接点了出名的amok鱼来吃。


3道菜,跟司机一起吃。饭可以免费任加。


这餐午餐,6美金,一人3美金,我们帮司机还。
由于时间还早,由于昨晚都不够睡,司机就建议我们先回房休息梳洗,约了2.30一起去找新酒店,和往
洞里萨湖出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5-2009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2.30到了。
我们也睡了一下午觉,时间也很准时的在酒店lobby等我们。
司机先带我们去找另一间旅店,下定后就往洞里萨湖出发了。从市区去差不多需要半小时吧。
船票是25美金,怎样算法我不知道,只知道当时那艘船就只有我与我友人,所以1人12.5美金。
我问了我的司机,到底船票是怎样算的,司机笑笑跟我说,是由那些人根据季节而自己定的。
所以那里并没有任何贴上任何的票价,都是他们用口说出的价钱。

洞里萨湖简介:
    如果说,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吴哥奇迹滋润了柬埔寨人的心灵文化。那么,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的洞里萨湖,便是孕育柬埔寨人的衣食父母。柬埔寨四季如夏,没有台风、没有地震,人民随着自然的韵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翻开中年半岛的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流经越南、柬埔寨、寮国、泰国、和缅甸,最后注入南海;而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就是湄公河的天然水量调节器。
   关于洞里萨湖,这儿也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湖底住着一位NAGA七头蛇神,蛇神的女儿要嫁给印度王子,于是他便大嘴一张,把所有的湖水给吸干。转眼间,变出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成为女儿的嫁妆。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提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个个是大地之子,早已融入自然。
    在洞里萨湖可见到一艘艘的水上商店,有卖饮料的、卖蔬果的、卖木柴的,他们载满货物,划着船到处做生意,服务到家的买卖方式,倒也成了洞里萨湖特有的景观。
    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水上人家以船维生,发展出高机动性的买卖市场,自成方圆的组成了水上社区。他们家家户户和乐融融,大人小孩的脸上时时挂着笑容。洞里萨湖所孕育的不仅是丰富的水中生物,同时也饱满了水上人家的生活乐趣。

        东南亚最大淡水湖。又称金边湖。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柬埔寨西部。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枯水季节,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这时湖面长150千米,宽30千米,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每当雨季来临,湄公河暴涨之时,汹涌的河水又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湖中,从而减轻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滥。此时洞里萨湖湖面扩大到 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常10米以上,最深11.5米。干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又倒灌入湄公河,水深仅1米多。除湄公河外,洞里萨湖的补给主要靠周围汇入的河流,其中主要河流有森河、斯伦河、蒙哥博雷河、马德望河、菩萨河等。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其间多沼泽地,且林地茂密,和湄公河三角洲一起组成了柬埔寨“中部大平原”,是柬重要农业区及稻米产地。鱼产丰富,周围还盛产稻。交通便捷,涨水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
  柬埔寨湖泊,为该国中部氾滥平原的天然蓄洪库。在乾季时,湖水经洞里萨河(长130公里〔80哩〕)向东南注入湄公河。法国人称它为大湖,有许多流量变化很大的支流及两条来自北方的常流河斯伦(Sreng)河和森(Sen)河注入。1975年後陆续在这些支流上兴建水坝。在6∼11月的季风期间,高涨的湄公河水倒流注入洞里萨河中,使洞里萨河的流域面积从约2,700平方公里(1,050平方哩)增加到约10,360平方公里(4,000平方哩),深度也由0.9∼3公尺(3∼10呎)增为9∼14公尺(30∼45呎),可供吃水3公尺(9呎)的船只溯至各支流,到达各支流畔的城市,如金磅同(KampongThum)、暹粒(Diemreab)、马德望(Batdambang)及菩萨(Pouthisat)等。雨季时,该湖宽度由约35公里(22哩)增为105公里(65哩)。低水位时和芦苇沼泽差不多,有供渔船用的水道。该湖为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供应许多水上渔村从事大量的鲤鱼饲养和捞捕业。发酵及盐渍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食。

----------------------------------------------------------------------------------------------------------------------------------------------------

以下是一些风景照片。
由于5月正逢旱季刚结束,因此洞里萨河流还是处于搁浅状况,水也比较污浊。






水上人家




养鱼池






从船下来,司机就把我们带到湖旁的一个小山,豬山 (Phnom Krom)看日落。
其实当时我们是可以选择在洞里萨湖看日落的。
不过司机却说这里看得比较清楚。
在山脚,肚子饿了,司机就介绍我们吃一些街边食物。


感觉不错下。好像面粉糕那种的。


不知什么来的,司机买给我们吃的。


啊,对,是好像虾饼那种味道的。不过我觉得味道怪怪,所以吃了一口,就不吃了。不喜欢吃。


豬山 (Phnom Krom)简介:
『Phnom』是高棉語『山丘』的意思,『Krom』是高棉語『豬』的意思,『Phnom Krom』就是『豬山』之意。豬山在洞里薩湖邊,神廟位於豬山的山頂,山高 87 米,是吳哥周圍的三個制高點之一。另外兩個是山高67米的巴肯山(Phnom Bakheng)和山高 97 米的貝克山(Phnom Bak)。在豬山山頂可以俯瞰洞里薩湖,是看洞里薩湖日出日落的好地方,山上的遺跡規模不大。

話說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在西元 889 年時加冕,王宮往西北移 15 公里,變到巴肯山 (Phnom Bakeng),建立了第一個吳哥城。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建立蓄水池可以供應農作物的用水,就是現在的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並且在羅洛世 (Rolous) 區域建立了羅蕾寺(Lolei),及兩座山頂上的廟,巴肯山 (Phnom Bakeng) 和豬山 (Phnom Krom),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最後死於910年。

抵達豬山時看到那直達天聽的階梯,真的兩眼發直。大約爬十餘分鐘的階梯後,接著是碎石子路,這時的視野變的相當寬廣,最後再爬上一段繼而再上幾十級的樓梯,就到達了寺廟入口,總共爬了約二十分鐘左右。三座好像用亂石堆積出來的神廟,就是豬山 (Phnom Krom)。豬山神廟是在吳哥遺址中歷史較長久的一座,同時期有巴肯山 (Phnom Bakeng)的神廟。豬山神廟有點像廢墟,磚塔上的彫刻幾乎已經灰飛煙滅了,其歷史大約於9世紀末與10世紀初,由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所建,三座主要的磚塔主要祭祀的神祇,是用來供奉 Vishnu、Shiva、和 Brahma,不過神殿內都已被封閉。

在山上可以俯瞰洞里薩湖,蜿蜒的黃土路變得跟蚯蚓一樣,沼澤如綠地毯上不經意濺出的水窪,矮房臨著馬路排列延伸至遠方的天際,車子全成了移動中的黑甲蟲。山上下來後可以去洞里薩湖邊走走,看看水邊人家的生活,還有遊湖的遊艇可坐。然而這座寺廟還有個相當重要的景點,即是觀看吳哥日落。吳哥鋪成的畫稿,任一抹夕陽用彩筆描繪,用盡了所有的色彩,難以描繪豬山的聖殿,於是選擇獨伴頃圮的神廟旁,沐浴著清幽的梵唱而歸。

——————————————————————————————————————————————

虽说是小山,不过要怕上去也不简单。
爬到山顶,也够累了。
没什么人上来,应该跟这个地方不出名有关吧。。。
但是,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
虽然是炎热,但是多云。这跟柬埔寨旱季刚结束有关,雨季就要来临。
所以,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却什么也看不见。
就下山了。

之前在LCCT时,遇到了两个中国的朋友。一对堂姐弟。
虽然我们走的路线不同,但是我们也交换了彼此的住宿酒店。
晚上时,就相约一起吃晚餐。
他们只来暹粒3天罢了。所以,我们只和他们吃了两天的晚餐。
今晚,我们4人去了Khmer Kitchen。
我们都是走路去的。因为暹粒市区不是很大罢了。。
又点了amok鸡肉,南瓜炒虾,烤鸡腿,还有一个咖哩豆腐。




4人把食物吃了清光。。


一人吃了4.5美金,加水。

过后就到附近逛逛。去了pub street,看到了The Blue Pumpkin店。
那里的面包,过了晚上8点一律5折。
因此,又买了两粒面包当明天的早餐。


过后我们4人又去了按摩。(够力,真厉害享受)
一人4美金一小时。感觉普通而已。
可能那里的按摩师手艺还不够吧。。。
就回酒店休息了。
回酒店途中,看见了



第1天行程就这样结束。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31-5-2009 09: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5-2009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天花费篇:

酒店 - 5USD
午餐 - 3USD
洞里洒湖船票 - 12.5USD
买了一支矿泉水(被砍的那种,没办法,那时在那里非常渴) - 1 USD
在山脚下买了点小食 - 3000riel
晚餐 - 4.5USD
按摩 - 4USD
买了2支大瓶矿泉水 - 2500riel
面包 - 3400riel
今日司机收费 - (10USD/2) = 5USD

今日总共花费:37USD + 900riel

注:我用1USD = 4000riel计算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19-5-2009 10:2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9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才从柬埔寨回来不久,我们是在Tonle Sap看日落的,而且个人觉得那边的日落不错啊,可以看完全部的景色,不过楼主的船费好像有点贵呢,我们是一人USD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9-5-2009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t@_@ 于 19-5-2009 04:26 PM 发表
我也才从柬埔寨回来不久,我们是在Tonle Sap看日落的,而且个人觉得那边的日落不错啊,可以看完全部的景色,不过楼主的船费好像有点贵呢,我们是一人USD10。


是咯。。过后向一位当地人,他告诉我们,没人爬上那座山看日落的。。(是很少人)。。
在湖看都很美了。。。
那座山好不容易爬,回到家时脚都不能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09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风之骄 的帖子

你被骗了,在湖上看日落真的是美的喔,可惜你错过了

没关系,最多下次再去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5-2009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t@_@ 于 20-5-2009 08:56 AM 发表
你被骗了,在湖上看日落真的是美的喔,可惜你错过了

没关系,最多下次再去咯


没关系啦。。。也许是因为我们搭的船太早了,他们不要等我们到日落的时候。。
不过,也可以跟其他人分享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5-2009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5:

今日由于时间没排到看日出,所以可以睡到迟点。
司机在9点才来载我们。。
之前吃了昨晚买的The Blue Pumpkin的面包当早餐。
我们先去counter买Angkor Wat的3天入门票。40USD。。
过后就弯去首站。Prasat Kravan喀拉凡寺)。

Prasat Kravan 荳蔻寺 喀拉凡寺)简介:
主要是由紅磚所搭建起來的。中間的主廟是供奉毗濕奴(Vishnu),牆上有精美的雕刻,其中一面牆上雕有毗濕奴神與他的座騎神鳥格魯達(Garuda)。另外一個偏殿中是吉祥天女拉克斯美(Lakshmi)的精美雕刻。

不是实照,因为我的相机不见了。过后会有说明如何不见。


有印着“CA”的代表着砖块不是原来的,而是经过维修后的砖块。


Banteay Kdei(斑蒂喀黛)简介:
班蒂喀黛寺 (Banteay Kdei) 建於 12  世紀末至 13世紀初,又譯作斑黛喀德寺、班提可德寺,和更有名一點的斑蒂絲蕾寺沒有關係。它是由闍耶拔摩七世 (Jayavarman VII)所建,據傳是出於皇家建築師迦維因陀羅梨摩多那 (Kavindrarimathana) 之手,皇家浴池也是這位皇家建築師的傑作。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 時又在擴建班蒂喀黛寺 (BanteayKdei),傳說是國王和皇后泳后小憩的地方,顯現的是有別於吳哥恢弘氣勢之外的玲瓏與精致。
班蒂喀黛寺 (Banteay Kdei)是由砂岩所建造的神廟,穿過小四面佛的門洞,沒有了高高在上的神佛彙聚的殿堂,而只有親切的回廊似的院落,幽深的回廊,似迷宮般穿插著,可以很輕易地從一個門裏看到重重疊疊地許多門,透過這些門,可以看到遙遠的景致,彷彿時空隧道一般,踏入那個世紀的繁華與永恒。斑戴喀蒂寺很安靜,闍耶拔摩七世微笑吳哥的人面塔給樹木圍繞著,一點點神秘、一點點飄邈。跨進人面塔是有Nagas守候的平台。和稍後去看的寶劍塔一樣,這裡由鳥神負責支撐著屋頂。
班蒂喀黛寺 (Banteay Kdei)踏入塔門後是跳舞大廳,換言之就是有很多跳舞的仙女。左右兩進的蒂娃坦女神很奇妙,是由粉紅色和粉綠色的石塊交錯堆疊雕刻的,還以為是風化還是怎麼了,後來才知這是斑戴喀蒂寺的特色之一。再走過一進,左右各有藏經閣,然後是以往擺放神龕的石窟,不管走到哪往回看,都可以看到遠遠的人面塔在長廊的盡頭。還沒完,往下走又是有 Nagas守護的參道,十字型露台越過昔日的護城河,看到和塔普倫寺一樣,樹和廟互相擁抱著。再走下去,才走到了西塔門。斑戴喀蒂寺沒有高聳的廟塔,而是座平面的建築,集結了吳哥古城的精華。四面佛塔大門與巴戎廟相似,裡面迷宮般深邃的長廊,在廟宇的樑柱上有精美的阿帕莎拉仙女雕像。
班蒂喀黛寺 (Banteay Kdei) 整間寺廟的佔地狹長,通過最外圍的門樓,塔廟中錯綜複雜的走道深邃,且部分建築建築尚稱完整。最外圍門樓所供奉的佛像,其右側的神像上半身已被鋸掉盜走,只留下盤著的雙腿與其下方保護佛陀的蛇。通過門樓後走向班蒂喀黛的正殿,為了防止古蹟崩塌,部分這裡的塔樓頂端石塊都被被繩索綁住。走出班蒂喀黛的東門後,就可以看到皇家浴池 (Sra Srang) 的平台。










Sras Srang(皇家浴池)简介:
皇家浴池 (Srah Srang) 是個 700 乘 300 公尺的水池,Srah是池塘的意思,水池的西邊也就是班蒂喀黛(Banteay Kdei),這是12世紀末 JayavarmanVII時代才建的。班蒂喀黛東入口側有砂岩和磚塊堆砌的大平台,平台有雕刻精美的石造七頭蛇欄杆頭和蛇身構築的圍欄,這個當年可能作為王室人員舉辦活動的看台或是王室的活動舞台。這水池旁的建築是雖然建築是12世紀末建的,不過在 Rajendravarman II 在位時,就挖了這個水池。
從這裡可以望見周圍的翠綠,向東邊看可以看到PreRup幾個小小的尖塔。位於柬埔寨吳哥的皇家浴池,是過去皇家舉行洗浴儀式的地方。皇家浴池和其它大水池一樣,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廟,現在只剩了石基,岸邊仍然有著華麗的平台,讓以前的人可以坐船上岸。一千年後的今日,這裡成為了路邊孩子嬉水暢泳的地方。同周圍各個景點摩肩接踵的喧鬧氣氛相比,這裡顯得靜謐而安詳。天氣晴朗的時候,附近的孩子們常到這裡來戲水玩耍,讓安靜的日子一下子充滿了童趣。
旅游書交代說這裡會是個看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只可惜現在是中午。印象最深的是訓練有素經驗老道的孩子商販,他們在下車的一刻便不離不棄,始終圍繞在四週,展示她們手中的工藝品,嘴裡念念有詞:『One dollar!Onedollar!』流動小商販們都是才幾歲的孩子。你拍照的時候,她們只是尾隨你,保持距離不讓你拍;你坐下來,她們規規矩矩地站在你旁邊,或是坐在你旁邊,吹笛子給你聽,絕對不造次。走動的時候,她們繼續念經:『One dollar!One dollar!』
『One dollar!Onedollar!』回到台灣,那些具備多國語言能力的小朋友,彷彿還在耳邊喊著。每每到生活較辛苦的國家旅行,都有種矛盾。我們總想:你們這兒所得才多少,開這種價?殺殺殺!當地人就想:你們來自那麼富有的國家,多付點又怎樣,坑坑坑!一個不願吃虧,一個不想被佔便宜。是我們太會算計,還是當地人得寸進尺?到底是誰的生活比較辛苦?如果貧窮不是一種幸福,戰亂沒有為誰帶來快樂,那為什麼活在富庶和安穩的台灣人,2007年在全球178個國家的快樂指數Happy Planet Index 排名當中,只佔第84位(快樂指數:43.4)?







Ta Prohm Temple(塔普伦庙)简介:
塔普倫寺 (Ta Prohm)建於12世紀末公元1186年,尊奉婆羅門教及佛教。這個因為古墓奇兵Tombraider電影取景而聲名大噪的神廟,當年是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能的神殿,呈東面建築形式。相傳是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為紀念其母后所建,又稱『母廟』,採巴揚式建築風格,廟內如迷宮一樣,東門進入有舞者長廊。
19世紀被法國人發現後,百年老樹早將神廟緊緊纏著,因此放棄修復,保留了原貌。樹根放肆地不斷延伸,繞著屋簷、探入石縫、將老廟牢牢裹著,幾乎要相信,神廟是從樹根裡蹦出來的,然後它們纏著。就這樣纏著。這裡的樹分作兩種,較大棵的是木棉樹,他比較粗大且呈淡褐色,而且有多癤的樹根。較小棵的則是絞殺榕,他樹根呈灰色也比較細,但是四處糾結纏繞。塔普倫寺,它的許多宮牆、城門為參天的巨樹所盤據,當地人稱為蛇樹 (Kapok)的根莖,穿繞在樑柱、石縫、屋簷、門窗之間。
巨樹在廟的空隙間盤根錯節生長,種子遇水發芽生命力強,鳥類啄食樹的果實將種子分布在神殿各處,樹根深入建築的石縫中向四方擴散,巨根抓緊破廟,這也見證了吳哥文明的衰亡敗落的時光。當年法國人據說就因為樹根盤根錯節的太嚴重,決定放棄整修,只稍加修葺讓他保持原貌。於是形成今日被巨大樹根盤踞的神廟。後來更因為古墓奇兵一片,讓這座神廟聲名大噪。
塔普倫入口處,迎面聳立的是一尊高大的四面佛,進了城門,其實還看不到古蹟,感覺是像走進一片密林之中,順著小路走往塔普倫寺的路旁,有一棵樹身有二、三十公尺高,樹幹上有被燒焦一大塊的怪樹,據說,這是一種當地人稱它為「油樹」的植物,燒它的原因,是要讓它滴出油來當做點燈的燃料,而且只要不過度,它就可以源源不絕,就像是一座天然的加油站。過了油樹及一棵高大的黑檀古木,便可看到隱密在一片密林之中的塔普倫寺。
塔普倫寺除了蔚為奇觀的自然景象外,廟內的各種浮雕也極為精采,而神殿內供奉的則是「智慧女神」,據說是加耶活羅曼七世依據母親的容貌所雕塑。除了特別的「踰城出家」山形牆外,還有不少好看的雕刻,包括佛陀的事蹟,還有大地女神普黛維手握髮瓣的形象。塔普倫寺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建物叫「敲心塔」,最初是特別為國王設立的建言室。特殊的椎狀建築設計使兩旁迴音大,中間迴音小。如果站在塔裡背靠在牆上仰望天空,然後拍打自己的胸膛,整個塔內就會發出宏亮的回音。
不如電影中描寫對於傳說力量的爭奪,塔普倫寺卻隱藏著更巨大的轉換力量。充滿著參天的古樹,霸道無比氣勢雄渾的巨根,和建築物完全糾結在一起,再也分不開。混著樹木、青苔與泥土味,真的讓人有種草木仍在生長,而神廟卻持續著崩塌前的神秘寧靜。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20-5-2009 01: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5-2009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a Keo(塔凯欧寺)简介:

當地華裔導遊小邢指出2007/02/20,相傳塔高寺在當年建造期間遭到雷殛,當時的人们認為這是不吉之地、神不想在這邊,就移到另一個景點建新寺宇,因此才會有未雕刻的石頭,由於可見當時是先用石頭堆砌成塔後再雕刻補飾的。
是未完工的建築 也有陡階梯要爬, 無雕刻。
由於道路的關係,通常遊客是從南面或是西面進入。往中央塔的石梯皆陡峭,建議可以從東面下較為容易。






Chau Say Tevoda(周萨神庙)简介:
周薩神廟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於 1113 年至 1130年間建造。打破傳統設計,建築佔地廣闊,牆面雕刻生動自然,在吳哥古蹟中算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寺廟,與塔瑪儂的建築結構極為相似。周薩神廟由九座主要單體建築組成:四座樓門、兩座藏經殿、中央聖殿、高架通道和東神壇。原本存在的九座單體建築中,除了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其餘八座建築的毀壞情況極為嚴重。2000 年 3 月,中國政府無償援助柬埔寨一千萬元,用於吳哥週薩神廟的修復工程,這也是中國首次參與對外文物古蹟和修復工程。周薩神廟修繕工程從1998 年開始勘察設計,2000 年動工維修,2007 年竣工,歷時八年,施工期近七年。

周薩神廟是吳哥王朝鼎盛時期,所修建的一座印度教寺廟,建築形式與結構都具有鮮明的吳哥古建築特色。由於年久失修,損壞情況極其嚴重,對周薩神廟重修時,缺失的部件允許進行修補,但式需要嚴格控制修補的範圍。一般來說,缺失的部分如果對建築結構的穩定有影響的話,可以用替代的建材進行修補,但是修補部分必須與整體保持和諧,同時又需要與原作能作鑑別。周薩神廟南藏經殿的基座,牆體和屋頂都缺失了很多的部分,為了將塌落下來的部分復原歸位,以保持結構的穩定,該殿的維修中就添配了一些替代的建材,如基座,牆體和下層屋簷缺失的部分,但上層屋頂和大部分裝飾的部分就沒有去修復。

周薩神廟是一間小廟,他是供奉毗濕奴和濕婆神的廟宇。許多觀光團到了這裡,導遊通常以正在整修為由簡單帶過,原因大概是因為他是一間小小的廟而已。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他損壞得相當嚴重。但是儘管如此,這裡的雕刻仍然精美。周薩神廟和塔瑪儂寺的蒂娃妲女神雕像,大概是吳哥古跡中最精美,而且富含特色的地方。女神雕像大多手持蓮花,還裝飾有五花八門的頭飾。

在周薩神廟旁邊的地上看到好多堆在地上的石塊,都是準備重新疊上去的,那些應該本來就是屬於周薩神廟的石塊。深灰色的部分是神廟原本的建築,淺灰色和土黃色的部分則是在修復時才加上去的。雖然整個廟的主體都被修復了,不過不知道這樣的修法會不會過頭了。仔細看看門楣,竟然也加上了類似模仿的雕刻。如果修繕是為了支持原先廟體建築,使他們不致倒蹋,或許還能接受。可是如果為了讓這座廟跟以前一樣,連雕刻也要新加上去的話,就有點太過頭了。至少整修時和吳哥窟一樣,用不同顏色的石塊標定,讓人一眼就看出來。不過被破壞成這樣,能再擺對位置,重新堆疊出來,的確也不容易。

吳哥遺跡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絢麗瑰寶,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座曾經輝煌一時,又歷經戰亂損毀,和自然吞噬的古代都城,多年來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目前以政府名義參與吳哥遺跡保護的國家有法國、印度、日本、德國、義大利、印尼、中國、及瑞士等國家。周薩神廟的修復工作,對於以前屬於周薩神廟的石頭,或是後來才補上去的石頭,其實都有做一些記號以做為區別,這應該是修復工作中很基本的功夫。雖然覺得修過了頭,不過後來想想,如果沒有把這些東西修上去,遊客可能也無從得知以前周薩神廟的樣貌。








Thommanom (托玛侬神庙)简介:
塔瑪儂寺 (Thommanon) 位於吳哥城「Angkor Thom」東側勝利之門外不遠, Suryavarman II(與吳哥寺建造者同,AD 1113-1150) 時的建築,據說與周薩神殿 (Chau Say Tevoda)相似,被稱為姊妹寺廟,看平面圖才發現塔瑪儂寺的藏經閣是單一而未成雙。外圍的人工壕溝早已乾涸,外牆也因年代久遠只殘存紅土期座,四方的入口留南北兩側尚未完成。採取傳統建築形式的包括主殿、前廳及東正門,彼此以突出的門廊相連,東南角有座風格類似前廳的藏經閣。主神殿只建單塔立於2.5公尺高的基座上,內部供奉保護神Vishnu,外牆上有精緻浮雕,特別是女神的服裝和頭飾,具有和吳哥窟「AngkorWat」相同的風格。西門的規格較東門小,不過門楣的浮雕仍值得欣賞,如騎鳥神Garuda作戰的Vishnu、修行中的破壞神Siva、及乳海翻騰的故事。

高棉王朝在 Udayadityavarman II 的弟弟 Harshavarman III繼位後的15年(西元1080年)暫告終止,被來自泰國的勢力入侵,2位外來統治者 Jayavarman VI 和Dharanindravarman 兄弟分別統治了28年和5年,才再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復興了高棉王朝(西元1112年)。跋摩(Varman)是代表「保衛、守護」的字尾,蘇耶跋摩(Suryavarman)就是「被太陽神蘇利耶保護」之意。這位皇帝除了四處征戰擴展疆土,將吳哥王朝的力量帶到最高點外,最重要的,他開始建造現今舉世聞名的吳哥窟 (Angkor Wat) ,在同時期也開始興建了幾座較小的寺廟Thommanon、ChaoSay Tevoda、Banteay Samre和遠達40公里外的Beng Mealea。

塔瑪儂寺 (Thommanon) 是座規模較小的寺廟,現今所見的屋頂是1960年代以混凝土為材料所建的,周薩神殿 (Chau SayTevoda) 似乎也正用相同的工法在進行整修。塔瑪儂寺除了主塔殿和『入寺大廳』(Gopura)外,在東南方還有一座藏經閣。像這樣僅有單一獨立的藏經閣,應該不是故意的,不知道是因為這座寺沒有建造完成的緣故,或是另一座藏經閣雖然本來有,但是早已經灰飛湮滅。

塔瑪儂寺各塔殿的地基,明顯和吳哥早期的寺廟建築比起來高上許多,甚至比一個人都還高。牆上所鑲嵌的眾女神和仙女們的浮雕,有著髮飾、腰鏈、背環等細緻的裝飾,是這座寺廟最著名的藝術傑作。有些眾女神和仙女們的浮雕,雖然已經經過明顯地修繕,卻依然會被女神的美麗頭飾和講究衣著所吸引,也發現尊尊都有不同的造型。那沉甸甸的笨重石塊,經過藝匠的巧手,讓穿著在女神身上的裙擺飄逸了起來。這座神廟裡面隱身著眾女神、仙女們,引領著進入彷彿置身於仙界中的美景,遊走於堅固的石牆圍繞出的寧靜空間之中,如同置身於世外,漫遊於其中,驚訝與喜悅卻隨處可得,一靜與一動,平和而安祥。

眾女神和仙女們的形象,在參觀吳哥的過程中隨處可見。這些女神的意象,其實有那麼一點差異性的存在,並且有其與之對應的用字。apsaras(飛天仙女)與devatas(女神),是有那麼一點差別的。不過這兩個字在英文的文獻上,也漸漸有混用的趨勢。以嚴格的定義來說,apsaras指的是飛天的跳舞女神(飛天仙女),通常裝飾在跳舞大廳(Hall OfDancers),或是出現在浮雕故事殘酷景象中的飛舞女神,也可以指神話故事浮雕中陪襯於背景的可愛飛舞女神。然而近來在一般用語上,apsaras已不僅僅指稱飛天仙女,也用於表達仙界的女神,也就是嚴格定義下的devatas。





然后就在Angkor Thom(吴哥城)里的当口吃午餐。3美金一盘。。


友人的。


就开始走Angkor Thom(吴哥城)包括:
Bayon(巴容)简介:
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建立了以巴戎寺 (Bayon) 為中心的都城,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稱的吳哥城(AngkorThom,又名大吳哥) ,以及若干吳哥城內的建築廟寺和其他大小的建設。這些大規模的建設,一直延續到繼位的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 和闍耶跋摩八世 (Jayavarman VIII) ,因陀羅跋摩二世 (Indravarman II)在位時將國教由印度教改為佛教,而闍耶跋摩八世 (Jayavarman VIII) 在位時,甚至更進一步把像吳哥窟 (Ankgor Wat)和巴孔廟 (Bapuon) 這樣的印度教寺廟改變成佛教寺院。用高棉發音的話,「Ba」是「美麗」之意,「yon」有「塔」之意。

話說蘇耶跋摩二世去逝後,吳哥王國陷入內亂,接著外敵占婆入侵,搜括破壞首都耶輸陀羅補羅。西元 1181 年,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打敗占婆人,也就是那位讓後世永遠忘不了他微笑面容的吳哥國王。和過去的國王完全不同的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非信仰印度教。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奪回淪陷的首都吳哥後,為了紀念這場贏來不易的勝戰,他將原本只是一座小廟的巴戎寺(Bayon),在短時間內擴建成具備聖殿、藏經閣、修道壇等規模的皇家寺廟,並且命令匠師在寺廟迴廊上,雕刻了這次不朽的戰功,銘記著密密麻麻的浮雕歷史,告訴後人這場可歌可泣的戰役。

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迴廊壁畫而著名,因為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篤奉佛教,整個寺廟採用佛教教義的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環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須彌山;四面城牆象徵喜馬拉雅山;城牆與第二層建築之間的環溝空地,代表大海。當時的高棉民眾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圖像以佛教為主,融合印度教,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藉由寬大的宗教政策,讓民心回流國王權力中心的縝密考量。

就當時的國力與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的作為來說,作為國王的廟宇巴戎寺 (Bayon),建材應該是採用最大塊的原石,才能表達最宏偉的氣魄,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巴戎寺 (Bayon)的建築結構,幾乎都用中、小型石塊堆疊而成,這些石頭是取自附近吳哥窟 (Ankor Wat)所剩下的石材。種種跡象顯示闍耶跋摩七世想要快速求建功,在急迫的時間下,沒法尋找及運輸原石,只好就地選擇吳哥窟 (Ankgor Wat)的廢材,用來改建巴戎寺 (Bayon)。即便如此地倉促趕工完成,巴戎寺 (Bayon) 所展現高棉石雕藝術的光彩,依然令人驚歎。

鑑於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慘痛經驗,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將吳哥城城牆築得特別高又厚實,城外建有護城河。吳哥城最外圍是由3公尺的護城河,以及紅土所建的8公尺高的城壁所包圍著。外圍有五座城門:南大門、北大門、西大門、死者門、勝利門。各城門是塔的造型,東西南北四面雕有觀世音菩薩。最有名的當然是「高棉的微笑」,每一座塔四面都刻著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與印度教大梵天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代表的是佛家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微笑面容,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無怪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 (Bayon)建築形式之複雜與象徵意義之強烈,在吳哥經歷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神秘與迷人的宗教聖地之一。身為國廟的巴戎寺 (Bayon)經歷多次建築改變,造成今天所見叢林塔的形式。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原有 49 座,加上 5 座亦是四面佛塔式城門,代表當時鼎盛吳哥王朝所統轄的54 個省份。巴戎寺 (Bayon) 位於吳哥城 (Angkor Thom) 的心臟地帶,距離四座城門皆為 1500公尺。正面面向的代表勝利繁榮的東方,外部被長寬各為 156 及 141 公尺的迴廊包圍,迴廊牆面有浮雕裝飾,以東側南段及南側東段較為精緻。

巴戎寺 (Bayon)的建築材料全是沙岩,據說原先是兩層建築物,用來拜祭濕婆,可是在建築期間,改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層的建築,似是加在兩層之上。而在第二層內牆上的浮雕,仍是有關印度教的神話。從每一個角度觀看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都屬宏偉的傑作,而在宏偉之中顯現均衡與和諧,就更為難得。巴戎寺(Bayon)的浮雕以歷史為主題,尤其著重高棉對抗占婆的戰爭場面,而高棉的藝匠雕刻有幾個特點,其中包括了在一個畫面之中,常常有好幾條相關的故事線在同時進行,所以常會看錯故事線。

從巴戎寺 (Bayon)的東門走入,步上台階往前行,就是壁畫迴廊。牆面浮雕分為高、中、下三大條橫層,分別描繪王室、將領、平民生活,以高度代表社會位階,內容包括行軍出征占婆人、凱旋而歸、當時社會生活等情況。穿過迴廊入內即到達中央主殿區域,然而途中卻有許多迂迂迴迴、上上下下的通道。這裡的浮雕分為內側和外側兩個迴廊,外側是紀錄當年吳哥戰勝占婆的戰爭,以及當時的民生百態。內側則是一些佛教故事,因為建築吳哥城和巴戎寺 (Bayon) 的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這世界上,可能有許多偉大的大型宗教建築,可是很少有像巴戎寺 (Bayon),能夠把百姓生活當作題材,闍耶跋摩七世的確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

在巴戎寺 (Bayon)這場紀錄吳哥和占婆戰爭的浮雕當中,要怎麼分辨吳哥和占婆人呢?耳垂甚長,幾乎碰觸到肩膀的就是吳哥士兵,吳哥士兵除了手拿武器之外,下半身就是穿著丁字褲,看起來較為和藹可親。留著大鬍子、面貌較為醜陋凶惡的,就是占婆士兵了。當時占婆士兵可能是從水路來的,他們不只搭著船,下面還有魚群在游泳呢,整面浮雕非常生動活潑,不只有鱷魚在吃其他的魚,甚至還有可愛的小烏龜。兩軍交戰的場景,吳哥士兵在刺占婆士兵的眼睛,地上還有躺著的屍體呢,其中還有綁著髮髻,騎著馬的中國士兵。然後是與占婆王國的戰爭時後勤補給食物和武器的隊伍,以及於洞里薩湖與占族 (Chams) 在水上戰爭的場景。


巴戎寺 (Bayon)的浮雕包括兩個畫廊,內畫廊所雕的是印度神話,外畫廊所雕的則有日常生活,諸如街市情景、打魚、節日慶祝,有鬥雞、玩魔術等,現在所殘存的浮雕,與其它吳哥古跡有很大的不同。外畫廊描述當時人的日常生活,如送禮、生產、雜耍、建築、拜神、煮飯(也有中國人)等種種生活故事的描述。也有歷史性場面,描述各場戰役的經過。吳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紀錄相當稀少,也難以辨識、了解,巴戎寺 (Bayon)的壁畫,為後代研究吳哥王朝的學者,提供一個相當可貴的歷史線索,巴戎寺迴廊有關描寫當時的市場、打獵景況的浮雕,是得以了解庶民的生活的寶貴資料。















Baphuon(巴本宫殿)简介:
巴普昂寺 (Baphuon) 位於吳哥城內,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濕婆神的國王廟。西元 1050 年,蘇耶跋摩一世 (Suryavarman I) 逝世,兒子繼位成為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建造巴普昂寺(Bapuon)以及西美蓬寺(WestMebon)。在他的統治期間,發生好幾次大規模的國內叛亂,還好都被他的大將 Sangrama 所剿滅平定。 西元 1066年,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其弟曷利沙跋摩三世 (HarshavarmanIII) 繼承王位,但是受到內亂及與 Chams 族的戰爭影響,王權便落入來自 Khorat 高原 (位於現在的泰國境內) 的王族。

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造的另外一個有名的建築物是 The Sdok Kak Thomtemple,位於現今的泰國境內的 Aranyaprathet 鎮,但是 The Sdok Kak Thom temple最有名的發現,是一份詳細列明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之前所有高棉國王排序的碑文,讓現代的考古學家得以進一步了解先前高棉吳哥王朝的歷史。現在的一部分碑文,收集於曼谷的國家博物館保存。

許多旅遊書都強調巴普昂寺 (Baphuon)建成的年代早於吳哥城,其實不能算是不對,不過有點時序上的謬誤,容易讓人認為在吳哥尚未建城時,就先建了巴普昂寺 (Baphuon)。精確點的說法是,老的吳哥城在占婆人入侵時被毀了,但巴普昂寺 (Baphuon) 並沒有被毀掉。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建立了以巴戎寺 (Bayon) 為中心的都城,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稱的吳哥城(Angkor Thom,又名大吳哥),以及若干吳哥城內的建築廟寺和其他大小的建設。闍耶跋摩七世在建了新的吳哥城之後,巴普昂寺 (Baphuon) 就成了城牆內現存最早的遺址。

巴普昂寺 (Baphuon) 是獻給印度教濕婆神的國寺,屬於一座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須彌臺東西方向長 120 米,南北方向長100 米。三層須彌台基總高度為34米。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著於西元 1225年的《諸蕃志》真臘條記載:「西南隅銅臺上列銅塔二十有四,鎮以八銅象」。所指的銅台就是巴普昂寺。於西元 1296 年至 1297年元朝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回國著《真臘風土記》在書中寫道「金塔之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其北一里許國主之廬也」。金塔指巴戎寺,銅塔指當時巴普昂寺中心的銅塔,原先的 24 座銅塔,23座已不知去向。如果真蠟風土記中所說的「銅塔」就是這裡,那麼它應該比當年的「金塔」更高。巴戎寺 (Bayon) 中心的塔高 45米,推測巴普昂銅塔應該是高 50 米,如今也已經不存在了。

15 世紀後期,巴普昂寺 (Baphuon) 改為佛寺,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一尊個 70 多米長 9米高的臥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巴普昂寺的寺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於它的體積龐大,在建立臥佛時可能已經大部分坍塌了。因為改建的建築的幅員之大,達到了當時柬埔寨石建築的極限,在技術仍未完全純熟的狀況之下,佔地廣大的神廟雖然建築完成,但是基礎結構卻是不穩固的。由於先天條件不夠完美,再歷經時間的自然風化,建築的結構漸漸無法支撐石頭本身的重量,再加上神廟的砂岩建材,較容易遭受雨水的侵襲,因而使得神廟的某些部分坍塌毀壞。無論如何,巴普昂寺(Baphuon)是當時吳哥王朝境內面積最大、高度最高的神廟;為之後的吳哥王朝建築,如吳哥窟 (AngkorWat,或是小吳哥),在規模以及技法上奠下了基礎。

巴普昂寺 (Baphuon) 有明顯的雕塑特色,藝術史上稱之為巴普昂風格 (Baphuon style),特別著稱的便是林伽(Linga),的神像雕刻,迴廊上的敘事浮雕以及瞿布羅 (gopura) 的細部雕飾;當然因為有了巴普昂寺 (Baphuon)的經驗累積,才會有現在舉世聞名的吳哥窟 (Angkor Wat,或是小吳哥) 建築規模與浮雕。只可惜巴普昂寺 (Baphuon)細緻的迴廊與精美浮雕,現在只能由斷垣殘壁來看出一些端倪,以及經由書面記載的資料來想像,無法親眼一睹其全貌。巴普昂寺 (Baphuon)到處散落的石塊,有不少上面仍有編號,但原有的圖册檔案都不見了,只能瞎子摸象盡力復原。另外有一橋由矮小石柱組成的長石廊,竄進石橋下,發現小石柱還有石柱上精美的雕刻。

巴普昂寺 (Baphuon)自建成以後,雖然歷經多次戰爭但從沒被完全毀棄。有些專家還根據裡頭的雕刻和神像風格,認為歷代一直有增修和改建的動作。然而到了20世紀,法國遠東學院(EFEO)原想將裡面的一磚一瓦完全拆解後再重新拼裝回去,然而卻因高棉內戰使得這項重點維修項目停頓了25年。內戰也導致了拆解時登記測繪的資料遺失,導致復工後的Baphuon變成一個超大型,無指引的拼圖。有許多手冊說它在2005年重新開放,不過我們看到的仍是維修中的寺廟,只能在外邊遠眺外觀,以及看看散落在外頭,明明上面有編號又不知道如何拼回去的石塊而已。

1960年代為修復工作所拆解下之約三十萬個石塊,卻因為缺乏了戰亂所佚失了的書面資料,而大大增加了修復工作的困難度與挑戰性。除了有已退休之負責監督當時修復工作之主管人員,在修復技法上的歷史還原之外,三十多個曾經在 1960 至 1970 年代親身參與巴普昂寺 (Baphuon)修復工作的柬埔寨工人,也主動出面協助,對於已經拆解下來數量龐大的石塊,進行辨認以及復位的工作。除此之外,從1910年開始,法國遠東學院計畫修復巴普昂寺 (Baphuon),即拍照紀錄,所有的照片除了保存在金邊的國家博物館中,還有一個副本在法國遠東學院的巴黎辦公室。靠著這些影像資料,使得巴普昂寺 (Baphuon) 的復原樣貌,可以構想出一個較為清晰的藍圖。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20-5-2009 01: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5-2009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Elephant Terrace(斗象台)简介:
鬥象台(Terrace of theElephants)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考古學者見平台前後彫刻的都是象,姑且為其取名『象的平台』(Terrace of theElephants) 。鬥象台是蘇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的傑作,平台位於大吳哥城之中央,由巴普昂寺(Baphuon)延伸到癲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長達 300米,包含主要平台及兩個附屬之平台。南面之梯級兩旁飾有3頭之象,正在用象鼻集合蓮花,再往前之 3 米高連續牆身,刻有打獵之大象。中間之梯級,則以Garuda ( 鳥神 )和獅子作為裝飾。在大象台階北端,外牆之後面,有一個極之精美之石刻五頭之馬,從馬頭上之多層皇幡裝飾,應該代表王帝用之馬匹。馬後面圍繞著飛天女,及一些面目恐怖之魔鬼,追趕著一些受驚之人。

鬥象台(Terrace of theElephants) 並不是原來的古名,當然也不是當地旅遊業者典型介紹中所描述,說是什麼當時國王的閱兵台,或是古時國王挑選座騎的地方。比較誇張的說法,會說平台左右兩側雕刻著一些大象,騎在象身上的正是當時的王朝大臣。這個平台是什麼呢﹖這是皇宮房舍的奠基,因為皇宮房舍多為木造,未能保存下來。根據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說明如下:『宫室﹕國宫及官舎府第皆面東。國宫在金塔、金橋之北,近門,周圍可五六里。其正室之瓦以鉛為之,餘皆土瓦。黄色橋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頭壯觀,修廊複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其莅事處有金欞,左右方柱上有鏡,約有四五十面,列放於窗之旁。其下為象形。』另外一段文字則描述著:『國宫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


依照周達觀的這段文字,猜測吳哥城應該除了宗廟之外,還有國宫及官舎府第。『國宫及官舎府第皆面東』,鬥象台正好也面東。『國宫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鬥象台正好在十二生肖塔(Prasats SuorPrat)的對面。『其下為象形』,說明了鬥象台就是國宫及官舎府第的房基。高棉半年為雨季,猜測因為雨量甚巨,所以築屋必須將地墊高,而奠基通常以用石為佳,所以保存了下來。至於原來的國宫及官舎府第,參考現今柬埔寨的建築樣式,猜測應該原為木造建築,至1431年暹羅佔領吳哥後,大肆毀壞吳哥的城市建設,導致原來木造建築蕩然無存,空留石造的房基供後人憑弔。

註:後來去查法國人的網站,人家早就已經把鬥象台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與癩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列明為國宮 (Royal Palace) 的門面部份。







Prasats Suor Prat(12生肖塔)简介:
審判塔 (Prasats Suor Prat)共計有12個石磚做的塔型神殿建築,觀光團習慣稱為「12生肖塔」,其用途一直在爭議之中。在12世紀,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給出一個浪漫但卻又很難令人信服的說法,『國宫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一人各坐一塔中,其外兩家自以親屬互相隄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無理者必獲證候而出,或身上生瘡癤,或咳嗽熱證之類;有理者畧無纎事。以此剖判曲直,謂之天獄,蓋其土地之靈有如此也。』他寫到審判塔是用於公判是非的地方,是用來打官司用的。在昔日當法官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官司難辨的時候,就將兩個人關進去,在那呆上一些日子,看誰先生病就是誰犯罪了,用以論斷是非,也就是所謂的『天判』。
為什麼叫十二生肖塔呢?我想只是因為剛好12個完全相同的塔廟,台灣人就很妙的就叫他十二生肖塔吧。我們一般認為12生肖是中國的產物,但是印度的12生肖來源亦很早。據印度佛教經箱記載,12位元神將各把一獸定爲坐椅,這12種動物後來便衍化爲印度人的生肖。其依次是鼠、牛、獅、兔、龍、蛇、馬、羊、猴、金翅鳥、狗、豬。與中國的12生肖相比,只是以“獅”代替了“虎”,而以“金翅鳥”代替了“雞”。

比起『天判』的說法,另外一種說法比較神奇。相傳古時如果抓到了罪犯,他會被帶到法院由法官進行判決。如果自首處罰就較輕,如果不願承認,法官會把罪犯關到對面的12生肖塔 (Prasats Suor Prat) 中他「所屬的那座生肖」塔裡三天三夜(故又稱審判塔)。如果嫌犯不吃不喝三天仍然健壯如牛,他就獲得無罪釋放;如果他病奄奄,表示他的誠信度禁不起上天的考驗,他會被拖去剁掉一隻手指再釋放。至於累犯,如果拖來法院給法官審判的嫌犯已經少了一指,處罰也非常明快(再砍一指);如果已經少了兩指,就拖出城門永遠流放,永世不得再入城內一步。至於導遊的其它說法,例如說是古時走鋼線賣藝表演的地方,或者另一說法是給頻臨死亡的人在那等待死亡,我想大概比較難以採信了。

吳哥古蹟的塔型神殿建築 prasat 受到印度建築悉卡羅 (sikhara)的影響。,悉卡羅這名詞似乎泛指所有印度建築中的錐形塔頂。但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繁體中文版的翻譯是希訶羅,為北印度寺廟建築中的頂層結構,聳立在神殿的柱郎(門廊或廳堂)頂上。悉卡羅 (sikhara)指的是北印度印度教神廟建築中心神殿的玉米狀錐形屋頂;而南印度則是於印度教神殿的入口處搭高起角錐形山門,稱之為瞿布羅 (gopuram)或是瞿布羅 (gopura)。吳哥古蹟也有稱為 gopura的建築,指的是建築於圍牆中做作為出入口的小亭。以宗廟為例,在正東、正西、正南、正北的四個方位,通常各有一座gopura作為出入口。

審判塔 (Prasats Suor Prat) 共計有12個石磚做的塔型神殿建築,柬埔寨當地稱之為 prasat的塔型神殿建築,像是蓮花含苞待放的樣子,是因為受到當地水生植物蓮花的啟發,吳哥窟前就有蓮池;也有說是因建築工法的關係,此說是當地因盛產筆直的竹子,建築石塊的疊高即是運用竹子,頂端交結的形狀形成尖錐。在印度,塔式建築還有稱為史普塔  (stupa)的佛教寺廟,隨著於印度起源的宗教傳佈,這些高塔式建築影響整各東亞建築甚鉅。





——————————————————————————————————————————————


由于天气很热,所以我们也是快快走完,就躲回刚才吃午餐那里档口避暑了。
也点了一粒椰水来喝消暑。。
由于时间还早,我们就那当口休息下。
大约4点,我们才出发去Phnom Bakheng(巴肯山巅)看日落。


Phnom Bakheng(巴肯山巅)简介:
巴肯山 (Phnom Bakheng) 高棉人稱做『Vnam Kandal』,意思是中央之山,雖然稱之為山,實際上只有60公尺,或許只算得上是一座小丘陵,但在地勢低平的柬埔寨來說,這座小山卻象徵了宇宙的中心,實際的高度也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巴肯山 (Phnom Bakheng) 是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將王都遷往吳哥區域後,城市中心和國王廟的所在地,Phnom(發音為『弄』)就是山的意思,這個都城當時的名稱叫做『Yasodharapura』,而位於巴肯山頂的國王廟則被命名為『Yasodharesvara』,意思是『Lord of who BearsGlory』承擔所有榮耀的王者之意。這座國王廟由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在西元 907 年建造完成,但在西元 928年時被廢棄不用,並於西元 968 年再由當時在位的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重新修建。

巴肯山原本在東、北、西三面都有階梯可供爬上山頂,而且在東面的主要入口還有二尊石獅當守衛,所有的遊客都是由東面的入口上山,但現在東面的入口只有二尊石獅還矗立在那兒。巴肯廟與一般神殿同樣設計為5階層,每個階層又分10個石板階梯,每個階梯約40公分高,而最上層5座,除了中央的主塔勉強用木頭撐住外,其他都是已經毀壞而散落一地了,據說這些石塊曾經在16世紀時被挪用來建造一尊大佛像。

巴肯山也是一個以須彌山概念為主要建築意向的寺廟,底層76m見方,頂層也有47m見方,除了那一層又一層的建築特色外,到處都有一座座小塔殿也是印象深刻。巴肯山這座寺廟最底層有44座塔,然後往上的每一層在每面中央階梯兩側和角落各有一座小塔,每層12座,5層一共60座,最後在頂層上扣除中央祭祀濕婆神的主殿外還有四座塔,總共108座大小塔。108 在印度教和後來的佛教裡都是有重大意義的,傳說裡善於跳舞的濕婆神 Shiva會跳108種舞。

巴肯山是整個吳哥區域視野最好的制高點,所以幾乎所有遊客都是來這兒看日落的。因為上山下山的人潮很多,時間又集中,確實滿擁擠的,但是很值得走一趟。等待日落的時光悄然滑過,悄悄地吞沒著那些浸透了陽光的金色,而自己卻毫無察覺。仍洋溢著希望的熱情,如夢如幻的空間,那是吳哥金色的光陰,有著金色的太陽、金色的田野、金色的土地、金色的湖光、還有許多人和神金色的笑容。


——————————————————————————————————————————————

以下是一些风景照片。

又要爬楼梯上去。


山上的一些风景建筑。











远处可以看到吴哥。








山上人超级多。美女也多。






在看美女。


看中了!!!不知那里的美女。



希望他们不会上佳礼杀掉我。。

听说一直会出现的和尚。


好吧。目标转回来,看日落。
















可惜,漫长的等待,大约两小时的等待,太阳在最后时刻,被云给遮住了。
够力。。
全部人只好下山了。

太阳一下山,天色就暗了。
司机看到竹筒糯米饭,就问我们要不要吃。
图是司机帮我们拔开竹筒。

味道还好,可能是竹筒饭不热了的关系。。

然后我们就回酒店了。
对了,忘了说,我们换了酒店。现在就要去check in。。
新的酒店是Voyage。。类似这样的名字。忘了。。
在old market附近罢了,night market旁边。

过后,如昨晚,我们又约了那两位中国的朋友一起吃晚餐。

Lok Lak 和咖哩。


amok


忘了叫什么菜。

这餐饭,一人才2美金罢了。呵呵。。。
由于这对中国的朋友明日就回了,所以我们就到pub street去喝酒聊天。
由于我们明日必须早醒看日出,所以我们也没聊得太晚。
就回房睡觉了。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20-5-2009 10: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5-2009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天花费:

酒店 - 6.5USD
吴哥3天入门票 - 40USD
午餐 + 椰水 - 3USD + 2000riel
买了一点点手信 - 2USD
过后又喝了椰水 - 2000riel
吃了一点零食 - 1USD
竹筒糯米饭 - 2000riel
晚餐 - 2USD
Angkor beer - 2000riel
矿泉水 - 2000 riel
今日司机收费(12USD / 2) - 6USD

今日总共花费:62.5USD + 2000riel

注:我用1USD = 4000riel计算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20-5-2009 10: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09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t@_@ 于 19-5-2009 04:26 PM 发表
我也才从柬埔寨回来不久,我们是在Tonle Sap看日落的,而且个人觉得那边的日落不错啊,可以看完全部的景色,不过楼主的船费好像有点贵呢,我们是一人USD10。



usd 10..???

我被砍了。。。我们一人20US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09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leongpw 的帖子

嘿嘿,
欧巴桑来看你的游记了。。
你在把肯山有看到日落哦,
我也有上巴肯山看日落,
等了很久, 等不到日落,只等到一场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5-2009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ongpw 于 21-5-2009 11:32 AM 发表



usd 10..???

我被砍了。。。我们一人20USD


哈哈。。所以我前面有说了,价钱是他们自己开的。。。

原帖由 leongpw 于 21-5-2009 11:39 AM 发表
嘿嘿,
欧巴桑来看你的游记了。。
你在把肯山有看到日落哦,
我也有上巴肯山看日落,
等了很久, 等不到日落,只等到一场雨


我只是在最后一分钟,太阳被云遮住了。。
不过之前的景色还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5-2009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字,懒惰看你的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5-2009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oksan 于 22-5-2009 12:44 AM 发表
很多字,懒惰看你的简介。


等你打算去时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09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天 6/5:

今天又是很早起身,因为要到吴哥那里去看日出。。
漆黑到达吴哥,就到著名的湖边那里去等待日出。
人很多。。差不多6点钟,太阳就徐徐升起来。
吴哥的倒影印在湖泊上,特别美丽。













等太阳升得7788时,我们就刚快就去找吃的了。。还没吃早餐。
其实,那里有很多小档,那些小孩子很厉害拉生意。
你可以在草丛那里点早餐,然后那些小孩子会拿椅子给你坐,一边欣赏日出一边吃早餐。
但是价钱就不知道怎样。。
这个早餐用了我们3USD。。。
过后就往吴哥城里走。

吴哥窟
(Angkor Wat)简介:
吳哥地區最主要的寺廟建築吳哥窟(Angkor Wat),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於1113年至1150年間建造。打破傳統設計,吳哥窟是一座獻給毗濕奴神的須彌山寺,也是當時的國寺。以五塔和三層迴廊構成,外有灌水的壕溝做為鹹海,牆面浮雕神話故事與蘇耶跋摩二世個人的皇室生活。建築佔地廣闊,宏偉壯麗,牆面雕刻生動自然,為高棉古典藝術代表作,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築。
吳哥窟的整體佈局,從空中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圍繞一個長方形的滿是鬱鬱蔥蔥樹木的綠洲,綠洲有一道寺廟圍牆環繞。綠洲正中的建築乃是吳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須彌山金字壇。吳哥窟寺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牆西大門。過西大門,又一條較長的道路,穿過翠綠的草地,直達寺廟的西大門。在金字塔式的寺廟的最高層,可見矗立著五座寶塔,如骰子五點梅花,其中四個寶塔較小,排四隅,一個大寶塔巍然矗立正中,與印度金剛寶座式塔佈局相似,但五塔的間距寬闊,寶塔與寶塔之間連接遊遊廊,此外,須彌山金剛壇的每一層都有回廊環繞,乃是吳哥窟建築的特色。

南塔門之下供奉一尊毗濕奴雕像。蘇耶跋摩二世在位時,這尊毗濕奴像原本是供奉在吳哥寺頂層神庵內,在吳哥寺改宗佛教後,由頂層神庵請來此地守護。畫廊內側(東側)是石壁,間以葫蘆欞窗。畫廊壁朝西的一面飾以舞女浮雕;畫廊壁朝東的一面,裝飾著跳舞或騎獸武士和飛天女神。門南的一尊飛天女神浮雕,是寺廟內獨一無二露齒微笑的飛天女神。

畫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細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公尺餘,長近百公尺,全長達七百餘公尺,繞寺一周。浮雕描繪印度兩篇著名梵文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吳哥王朝的歷史。從西北壁角按反時鐘方向,西畫廊展示羅摩衍那中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擊敗羅刹魔王羅波那(Ravana)的場面,和摩訶婆羅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戰爭的故事。南畫廊有幾幅浮雕,和吳哥王朝歷史有關,其中一幅描繪蘇耶跋摩二世頭戴王冠,在寶座上赤足盤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後手靠著寶座扶手,左右侍從各二,手執長扇,為王扇風,身後還有宮女,手持巨型蠟燭,白日點燃。接下去是印度神話中32層地獄和37重天堂。東畫廊描繪古印度神話普拉納斯中一個著名的故事:毗濕奴攪乳海:毗濕奴令92尊阿修羅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蘇吉(Vasuki)充繩索攪動乳海。接著的毗濕奴擊敗阿修羅的場面是16世紀後人所加。北畫廊顯示毗濕奴第八化身黑天戰勝阿修羅班那。西北和西南角廊的畫面較小,多是描述羅摩衍那或黑天的故事。

入第一層迴廊西門,踏入一個名為“千佛閣”的田字閣,四周環繞回廊。田字閣被中央的十字遊廊間隔為四個院落,其地面比十字遊廊和回廊低約一米,原為水池,現不蓄水。田字閣的南北廊,寬約3米,外側封閉,內側立雙排方柱。十字遊廊由兩道遊廊交叉成十字形,每道遊廊由中廊、左偏廊、右偏廊三部分組成,由四行方柱支撐。兩行內方柱支撐中廊,兩行外方柱支撐各自的偏廊。中廊寬約3米,高約4.5米,上半是牆壁下半是方柱。石柱底部有飛天女浮雕,一些柱身和柱牆還殘留深紅色的塗漆,由此可窺見八百多年前吳哥窟全盛時期之輝煌景象。主廊頂呈蛋尖拱形,以陶瓦蓋頂。左右偏廊,寬約2.5米,高約3米。遊廊總寬度約8米。幾世紀來,朝拜者曾在閣內留下許多佛像,不過大部分佛像現在已被挪走。閣內還有不少頌揚朝拜者善行的銘文,多數是高棉語,一些是緬甸語。田字畫閣之外的院子,乃寺廟第一層圍囿的內院,如反匚字形。在第一層圍囿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藏經閣。田字閣的北廊、中廊和西廊各有石階廊西通寺廟的第二層圍囿。

第二層台基又高出第一層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長方形回廊,東西方向長約115米,南北方向寬約100米。回廊沒有石柱,也沒有偏廊,兩壁分佈豎葫蘆欞窗,間以天神浮雕。迴廊共有十座廊門,四隅各一,東南北各一,西邊三座。每座廊門有內外二石階,下通第一圍囿內院,內通第二圍囿內院。西邊的三座廊門,通第一圍囿的田字閣。第二層迴廊四角的塔門,頂部各矗立一座寶塔;因年久失修,四座寶塔的頂部大半缺損,九層寶塔只剩二三層。第二圍囿內院的西南、西北隅各有一座小型的藏經閣。兩座藏經閣之間由一個十字形陽臺的南北道相連,陽臺的東西道連接第二層回廊的西門和第三層回廊的西門。這個十字陽臺也是後人添加的。
寺廟的第三層台基,即最內和最高層台基,稱為巴甘,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但由兩段疊成,巍然拔地而起12米,比一、二層台基高一倍。台基四周有十二道臺階,東南西北每邊各三道,十二道臺階都十分陡峭,必須手腳並用,匍匐攀登,象徵登天之艱辛。臺階之上的田字形重簷畫廊,60米見方,上立五座寶塔,四隅各一塔門,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頂離地65米,主塔比四個角塔高大;五座寶塔,排成五點梅花式。每塔內設神龕。主塔的神龕,最初四通,中供毗濕奴一尊,在改奉上座部佛教後,中供佛像,三面用佛像壁圍攏。

迴廊是吳哥窟另一個突出的建築藝術特色。吳哥窟的迴廊由三個元素組成,內側的牆壁兼朔壁,外向的成排立柱和雙重屋簷的廊頂。這三個元素除去明顯的實用功能之外,對於美感的貢獻,三者缺一不可。長長的畫廊,數十根立柱,一字排開,為吳哥窟的總體外觀,添加橫向空間的節奏感。畫廊的重簷,為吳哥窟的外觀添加縱向節奏感。迴廊首先出現於空中宮殿的頂層台基,而在吳哥窟發展到顛峰,三層台基各有回廊,如同樂曲旋律的重複,步步高,步步增強,最終歸結到主體中心寶塔。吳哥窟的上圓下方的密簷石塔,上層實心,疊澀拱頂,下層和長廊有機地結合成為塔門,塔內設立神盦。圓形寶塔的輪廓,呈抛物線形,圍著八九層美觀的蓮花簷。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

终于看到了吴哥。也是此行的目的地。
由于最上面的3塔已经关闭维修了,因此没办法爬到最高的那3个塔。

其实,世界奇景有很多说法:
希臘哲學家費隆提出的「古世界七大奇景」為:

1. 吉薩大金字塔 Great Pyramid of Giza(埃及吉薩,仍存在)

2. 巴比倫空中花園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伊拉克巴比倫,毀於地震)

3. 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Statue of Zeus at Olympia(希臘奧林匹亞,毀於火災)

4. 亞底米神廟阿提密絲神殿 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us(土耳其以弗所,毀於火災)

5. 摩索拉斯王陵墓 Mausoleum of Maussollos at Halicarnassus(土耳其哈利卡納蘇斯,毀於地震)

6. 羅得斯島太陽神銅像 Colossus of Rhodes(希臘羅得島,毀於地震)

7.
法洛斯亞歷山大燈塔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埃及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法洛斯島上,毀於地震)


因為「古世界七大奇景」,多半在世界上已經毀壞或是消失,於是後來陸續有人提出各種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版本,有以下幾種說法,但是由於各家莫中一是 ,意見分歧,所以只能當做參考來看看。

  

十九世紀英國皇家地理協會命名的「新世界七大奇景」為:

1.
埃及的吉薩金字塔
2.
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3.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

4.
中國的萬里長城

5.
美國的大峽谷

6.
美加邊境的尼加拉瓜瀑布

7.
智利復活島的巨人像群



國家地理雜誌發表評定的「新世界七大奇景」為:
1.
埃及的吉薩金字塔
2.
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3.
中國的萬里長城

4.
柬埔寨的吳哥窟

5.
印尼的婆羅浮屠佛塔

6.
義大利的羅馬鬥獸場

7.義大利的比薩斜塔


十九世紀作家梭羅提出的「世界七大自然奇景」為:
1.
加拿大極光
2.
美國大峽谷

3.
墨西哥巴里庫廷火山

4.
巴西熱內盧港

5.
辛巴威維多利亞瀑布

6.
澳洲大堡礁

7. 中尼邊境的聖母峰


美國作家洛厄爾·托馬斯提出美國版的「世界七大自然奇景」為:
1.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2.
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瑪洞

3.
美國黃石公園

4.
阿拉斯加冰河灣

5.
俄羅斯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

6.
中國和尼泊爾交界的珠穆朗瑪峰(世界的屋脊)

7.   辛巴威和尚比亞交界的非洲維多利亞瀑布

中國大陸也有「世界七大自然奇景」版本,但是紐西蘭螢火蟲洞和懷托摩鐘乳石洞,根本就是同一個地方-Waitoma,所以嚴格來說這個版本只有六大奇景。
1. 大峽谷(美國)
2. 大堡礁(澳大利亞)
3. 紐西蘭螢火蟲洞(紐西蘭北島)
4. 尼加拉瓜大瀑布(在美加邊境,不在尼加拉瓜)
5. 懷托摩鐘乳石洞(紐西蘭北島)
6. 維多利亞瀑布(辛巴威和尚比亞交界)
7. 桌山(南非)
長久以來,由於所謂的「世界七大奇景」不斷發生爭議。所以在2000年時,一個由瑞士非營利組織組成了「新世界七大奇景基金會」,從最初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共同評選的200個提名名單,後來減少到 77個,2005年底,新世界七大奇景基金會再與世界頂尖建築專家遴選出其中的 21項,並且在2006年1月1日公開這份候選名單,之後經由全球近一億的民眾上網或電話票選前七名,經過一年半多的全球票選競賽,最後終於在2007年7月7日選出了最新的「世界七大奇景」。


  
二○○七年「新世界七大奇景基金會」全球票選的「新世界七大奇景」為:
1.

中國的萬里長城 Great Wall of China (China)
2.
墨西哥奇琴伊查的馬雅文明遺址 Chichen Itza (Yucatn, Mexico)
3.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基督像 Christ the Redeemer (Rio de Janeiro, Brazil)  
4.
秘魯庫斯科馬丘比丘的印加帝國古城 Machu Picchu (Cuzco, Peru)

5.
約旦亞喀巴省的佩特拉古城 Petra (Jordan)
6.
義大利羅馬的圓形競技場 Colosseum (Rome, Italy)
7.
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Agra, India)
「榮譽奇觀」:埃及的吉薩金字塔 Great Pyramid of Giza (Egypt)


——————————————————————————————————————————————

國家地理雜誌發表評定的「新世界七大奇景」為:
1.
埃及的吉薩金字塔

2.
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3.
中國的萬里長城

4.
柬埔寨的吳哥窟

5.
印尼的婆羅浮屠佛塔

6.
義大利的羅馬鬥獸場

7.義大利的比薩斜塔

这里的奇景,我倒是去过了前5个。下次目标是去意大利的剩余两个。。呵呵。。。

——————————————————————————————————————————————

过后,大约9点钟,我们就走路去距离吴哥差不多1公里的地点乘坐热气球。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24-5-2009 10:1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09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了差不多20分钟,终于到了。1公里看似很近,其实走起路来还蛮远的。。哈哈。。
整个过程,包括升空和降落前后10分钟,入门票是15USD一个人。还蛮贵的说。
由于天气蛮炎热,天空有很多烟雾,所以视觉不是很棒。
不过还是可以一试。

大约200公尺高。其实还蛮怕怕的。站在上面都不敢动作太大。





操控工人


升空了


吴哥


周围环境


往下看。。哈哈。。


可以看到巴肯山




看不清楚的吴哥


——————————————————————————————————————————————

过后司机就带我们去买去金边的车票。
Mekong Express - 11USD
过后就回房休息。+ 吃午餐。用了5.70USD。

++++++++++++++++++++++++++++++++++++++++++++++++++++++++++++++++++++++++++++++++++

下午3点,司机再倒回来载我们去Rolous Group(罗洛士遗址群),距离暹粒市大概12公里。
我们的首站是Lolai(罗雷寺)。

Lolai(罗雷寺)简介:
西元 889 年,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 駕崩,他的王儲和另外一名兒子開始爭奪王位,沒想到王儲爭輸王位,由另外一名兒子獲得勝利,也就是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在爭奪王位的過程中,羅洛世 (Roluos) 的王宮因此毀壞,再加上為了鞏固這種爭奪來的王位,遷都恐怕是不得不然的選擇。於是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將國都遷往西北方,搬到吳哥地區 (Angkor) 以巴肯山 (Phnom Bakheng) 為中心的國都『Yasodharapura』。

羅洛世 (Roluos) 時期有三座著名的神廟,由北到南分別是羅雷寺 (Lolei)、神牛寺(Preah Ko)、和巴孔寺(Bakong)。最北的羅雷寺 (Lolei)原本是位在一個名叫因陀羅塔塔迦湖『Indratataka Baray』的大蓄水池中,這個大蓄水池是由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的父親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 所興建的。在吳哥時期常常建有大的蓄水池,用途是用來儲存雨季時的大水以供灌溉的時候使用。羅雷寺(Lolei)興建於羅洛士遺址的因陀羅塔塔迦人工湖中央,是吳哥遺址裡第一座該類型的島廟,只不過現在的因陀羅塔塔迦人工湖早就已經乾涸。

根據碑銘記載羅雷寺 (Lolei) 是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在西元 893 年 7 月 12 號所建的祖先廟。889 年遷都,893 年建好祖先廟。用來紀念國王的父母還有祖父母的祖先廟,這裡的建築形式是界於神牛寺 (Preah Ko) 跟之後的巴肯山 (Phnom Bakheng) 之間。『Lolei』這個名稱是語音的訛傳,當地人稱其做『Hariharalya』,『Harihara』高棉話的意思是水,『alay』高棉話的意思是都城,『Hariharalya』合起來是水都的意思。羅雷寺(Lolei)並沒有位在因陀羅塔塔迦湖『Indratataka Baray』這個水池的正中央,而是在偏東北的位置。原本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計畫要將大蓄水池再往東北拓建一部分,使羅雷寺能位於水池的正中央,不過後來沒有做完,可能是因為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將經營重心擺在新的城市,那裡也同時在挖新的大蓄水池:東大人工湖(East Baray),以至於沒有多於力量顧及這裡。

雖然羅雷寺 (Lolei)這裡的雕刻在羅洛世 (Roluos) 遺址中算是最好的,但是畢竟是位在水池中央的廟宇,四個破破的塔就顯的單調許多。塔廟主要以紅磚建造而成,門楣上的雕刻都是在磚上敷泥雕刻而成。四座塔廟的中央有一座林迦,相連的還有四個方向由砂岩製造的排水道。祭祀時,國王澆水於林迦座上,看水流往那個方向,這將指示來年雨季來臨時,豐沛水源的取得處。門楣、石柱、假門、門神浮雕皆為砂岩材質,假門還是以整塊石頭雕成。塔身的外面則全部覆以灰泥浮雕板,但當時以紅糖、糯米、沙和木灰混和成的接著劑黏性不高,因此大部分皆已脫落。快要頹圮的塔廟門楣東側兩塔角落神龕裡為男性門神,西側兩塔為女性,東北神龕塔的東側門楣上為天神『Indra』,騎著三頭象『Airavata』,並有海怪『Makara』由口中吐出三頭蛇怪『Naga』。

羅雷寺 (Lolei)是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為了紀念其父母 (闍耶拔摩二世及其王后) 還有祖父母而建造的寺廟,平台上共有四座磚造的煉瓦塔廟,前兩座獻給父親與祖父,後兩座則獻給母親及祖母。在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選擇遷都至 14 公里遠的吳哥地區 (Angkor) 巴肯山 (Phnom Bakheng) 之後,仍堅持於羅洛世 (Roluos) 此地興建祖先廟,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但是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 ,於其父王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 所興建的水池因陀羅塔塔迦湖『Indratataka Baray』中,建造一座紀念其父的寺廟,卻還是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 本帖最后由 风之骄 于 28-5-2009 06: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2-2024 09:27 PM , Processed in 0.14394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