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旋子思

取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4 04: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axu 于 19-11-2004 06:44 PM  说 :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200574&fpage=1


  謝謝你提供的消息。不過,我在北馬也,走不開。無論如何,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然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004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4 03: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0-11-2004 04:08 AM  说 :

  嗨,謝謝你的意見。只是,我覺得法師未必回答得完全。為何佛教提倡:依法不依人?相信是為了避免虛有其表的領導人敗壞佛教吧?
  實不相瞞,我以前曾經和一位甚有名望的法師來往。最後,他令我對他很失望 ...


要确实做到依法不依人,就得“以戒为师”了。

依自己也算是依人,除非你不是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4 05: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otion 于 21-11-2004 03:46 AM  说 :


要确实做到依法不依人,就得“以戒为师”了。

依自己也算是依人,除非你不是人。

  嘻嘻,謝謝你的意見。由於,我不是佛教徒,所以,沒有需要遵守任何戒律。況且,讓我看到的是,某些出家人表面上遵守戒律,可是暗地裡仍然是自私心態心計,那麼,這種人比真小人還可怕哩。
  當然,我不排斥以戒為師,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道法自然,呵呵。總之,我沒有認為佛陀的佛學是錯的,不然,我也不需要來這裡取經啦。只不過,每個人因緣不同,不是遺傳下來的佛學經典能夠盡善的。因為,當道一限於文字,就已經不完全。所以,某些人需要以戒為師,某些人需要道法自然,某些人需要敬拜上帝了。沒有誰是誰非的吧?畢竟大家都不是在終點啊。不過,利用宗教牟利的人就說不過去了;因為,這種人在破壞宗教的正面價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LR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1-11-2004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1-11-2004 05:24  说 :
嘻嘻,謝謝你的意見。由於,我不是佛教徒,所以,沒有需要遵守任何戒律。況且,讓我看到的是,某些出家人表面上遵守戒律,可是暗地裡仍然是自私心態心計,那麼,這種人比真小人還可怕哩。


佛门的焦芽败种,心寒! 比恐龙还要可怕!
要找位真出家人学习请教,需要花点心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4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LR 于 21-11-2004 12:14 PM  说 :


佛门的焦芽败种,心寒! 比恐龙还要可怕!
要找位真出家人学习请教,需要花点心思了。


WLR 兄 有理!!


子思好兄弟~

别太灰心
人间处处见温情
依法不依人
佛陀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1-2004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1-11-2004 05:24 AM  说 :

  嘻嘻,謝謝你的意見。由於,我不是佛教徒,所以,沒有需要遵守任何戒律。況且,讓我看到的是,某些出家人表面上遵守戒律,可是暗地裡仍然是自私心態心計,那麼,這種人比真小人還可怕哩。
  當然,我 ...


我不知佛经里是否有提到,不过,我最近发觉到,佛陀设定戒律,并教导我们以戒为师,其实是避免人们过度依赖自己的想法,误解和应用错了佛法,还以为自己正在依法修行。

也就是说,当你真的能遵守戒律到一个成熟的阶段时,不用你去推理、感觉、或认为,你就已经是真正的做到了“道法自然”,而不是自以为的“道法自然”。

在这里,我想对你澄清一下。我并没有劝你去授持佛教的戒律。我的意思是,当你不知自己从佛经上看懂的是不是真的懂,还是自以为是的懂时,可以参考一下戒律,看看你所懂的道理,真的应用起来时,在身、口、意方面,是否有认何一方面触犯到戒律。如果有,就得重新俭讨一下自己是否有错误理解了。

当我说以戒律来参考时,当然是指以出家人的二百五十戒来做参考。如果是以基本的五戒来做参考的话,恐怕会出现“法律漏洞”的情形。

当然,我不是在鼓励每个人都以“参考法律”的心态来看待戒律。我只是提出一个在没有出家人引导下自修,不会因自以为是而误解了佛理的方针。如果能有一个严守戒律的出家人来引导是最好,因这出家人在身、口、意方面都如戒修行,自然是深入了解和体会佛法,因此不会错误地引导了你。

当一位出家人表面上遵守戒律,可是暗地裡仍然是自私心態心計,那位出家人其实已经犯戒了。因为戒律包含的是身、口、意三方面。表面上遵守戒律只是在“身”遵守,“口”、“意”还未遵守,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遵守戒律。

其实,从十善戒开始,戒律方面已开始扩展到去对治“身”、“口”、“意”三方面,而不是如基本五戒般,只针对“身”一方。不知你可有发现到?

对于你所提到的出家人,因为你本身不是持十善戒以上的戒律的人,我不能肯定你的话语是否真的正确无误,不能肯定那位出家人是否真的如你所说般“暗地裡仍然是自私心態心計”。

对于有问题的出家人,佛陀的教导是“默默地远离他”。为何是“默默地远离他”,而不是“指出他的问题”呢?我不知佛经上是否有提到,不过我发现到这是避免误解佛理和避免造业的最好方法。当我们觉得一位出家人有问题时,是那出家人真的有问题,还是我们本身有问题?不论是出家人,还是我们,大家都还是个迷惑的众生,所以,难免我们因自身有问题而不自知,而错怪了别人有问题。这不就是在造业吗?所以,我们不需指责、不需浪费时间胡乱推测,只需远离那位我们认为有问题的出家人,另寻我们认为真正的遵守戒律,以德服人,值得追随的出家人做明师就行了。

至于在寻明师方面,你不孤单寂寞,因我也希望能寻到一位值得我追随的明师。可能是缘份还不足吧,所以到目前为止,我都还未遇到我愿意追随的明师,只能自修和到这里向各位师兄姐学习。

[ Last edited by motion on 21-11-2004 at 03:48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4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otion 于 21-11-2004 03:46 PM  说 :


我不知佛经里是否有提到,不过,我最近发觉到,佛陀设定戒律,并教导我们以戒为师,其实是避免人们过度依赖自己的想法,误解和应用错了佛法,还以为自己正在依法修行。

也就是说,当你真的能遵守戒律到一个 ...



motion师兄, 你好,
有消息提供, 是关于你一些佛陀在教化第十二年,因舍利弗问起,然后谈及制定教律的事,

....

第十二年于毗兰贾。
  婆罗门毗兰贾听说佛陀与众弟子住在附近,即来见佛,向佛陀提出了好多有关教化的问题。佛陀一一作了回答。婆罗门感到十分满意,当即皈依了三宝,邀请佛陀及其弟子在那里安度雨季,佛陀默许了他的请求。
  不幸的是,毗兰贾一带此时到处闹饥荒,佛陀和他的弟子不得不以马料为生。途经此地的马贩子友好地把自己的马料提供给他们。佛陀以绝对平等无分别之心食用这些物品。
  一天,舍利弗尊者静坐完毕出定,向佛陀走来,恭敬请问佛陀:“哪些佛陀的教法持续长久,而哪些佛陀的教法不能长久?”
  佛陀回答说,毗婆尸如来,尸充如来和毗舍婆如来的教法没有持续多久,而拘楼孙佛、拘那含佛和迦叶佛的教法却能长久流传(7)。佛陀把这些归结为这样一个事实:有些如来制定了僧伽规范,而有些却虽致力于佛法的教化,但没有为众弟子制定清规戒律。
  舍利弗尊者当即请佛制定僧尼的日常应守大戒,这样僧团的圣洁生活将会长久。
  “不要急,舍利弗,再等一等。”然后,佛陀又说道:
  “如来自己会注意到这样的时间,在不善之法没有生起之时,如来不会为弟子制定戒律,也不会为他们颁布日常清规。只有当不善之法在僧伽内部发生后,如来才制定戒律,为弟子颂布日常清规,以此来清除不净。”
  “舍利弗,当僧团生存长久,发展完善,名闻利养增多,不净之法将生起。其时如来净宣布训导方法,制定根本大戒,以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舍利弗,现在在的僧团没有问题,远离恶习,清净无染,善德兼备,最后的五百弟子也都是预流果,定不退转,决定觉悟。”(8)

....

上面一段文字摘自,佛陀与佛法, 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是谈及佛陀一生教化的事迹去过地方发生那些事等等, 可以点击以下的连接观看,
觉悟之路’又名'佛陀与佛法'- 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
http://www.ebud.net/book/readari.asp?no=26881



在下很建议诸位若有缘, 可以您去看看‘觉悟之路’又名'佛陀与佛法'这本书,在下认为, 这本书所作的介绍,可以补充咱们一般学习上的不足。。。

http://www.ebud.net/book/showbook.asp?no=2709


一切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1-2004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19-11-2004 02:44 AM  说 :

  嗨,謝謝你。要你在百忙中撥冗提供連接,實在不好意思,無任感激啊。我會慢慢把他閱讀完畢,以免辜負你的好意,呵呵。

http://www.geocities.com/suramgama/clas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4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otion 于 21-11-2004 03:46 PM  说 :


 
我不知佛经里是否有提到,不过,我最近发觉到,佛陀设定戒律,并教导我们以戒为师,其实是避免人们过度依赖自己的想法,误解和应用错了佛法,还以为自己正在依法修行。

也就是说,当你真的能遵守戒律到一个成熟的阶段时,不用你去推理、感觉、或认为,你就已经是真正的做到了“道法自然”,而不是自以为的“道法自然”。

在这里,我想对你澄清一下。我并没有劝你去授持佛教的戒律。我的意思是,当你不知自己从佛经上看懂的是不是真的懂,还是自以为是的懂时,可以参考一下戒律,看看你所懂的道理,真的应用起来时,在身、口、意方面,是否有认何一方面触犯到戒律。如果有,就得重新俭讨一下自己是否有错误理解了。

当我说以戒律来参考时,当然是指以出家人的二百五十戒来做参考。如果是以基本的五戒来做参考的话,恐怕会出现“法律漏洞”的情形。

当然,我不是在鼓励每个人都以“参考法律”的心态来看待戒律。我只是提出一个在没有出家人引导下自修,不会因自以为是而误解了佛理的方针。如果能有一个严守戒律的出家人来引导是最好,因这出家人在身、口、意方面都如戒修行,自然是深入了解和体会佛法,因此不会错误地引导了你。

当一位出家人表面上遵守戒律,可是暗地裡仍然是自私心態心計,那位出家人其实已经犯戒了。因为戒律包含的是身、口、意三方面。表面上遵守戒律只是在“身”遵守,“口”、“意”还未遵守,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遵守戒律。

其实,从十善戒开始,戒律方面已开始扩展到去对治“身”、“口”、“意”三方面,而不是如基本五戒般,只针对“身”一方。不知你可有发现到?

对于你所提到的出家人,因为你本身不是持十善戒以上的戒律的人,我不能肯定你的话语是否真的正确无误,不能肯定那位出家人是否真的如你所说般“暗地裡仍然是自私心態心計”。

对于有问题的出家人,佛陀的教导是“默默地远离他”。为何是“默默地远离他”,而不是“指出他的问题”呢?我不知佛经上是否有提到,不过我发现到这是避免误解佛理和避免造业的最好方法。当我们觉得一位出家人有问题时,是那出家人真的有问题,还是我们本身有问题?不论是出家人,还是我们,大家都还是个迷惑的众生,所以,难免我们因自身有问题而不自知,而错怪了别人有问题。这不就是在造业吗?所以,我们不需指责、不需浪费时间胡乱推测,只需远离那位我们认为有问题的出家人,另寻我们认为真正的遵守戒律,以德服人,值得追随的出家人做明师就行了。

至于在寻明师方面,你不孤单寂寞,因我也希望能寻到一位值得我追随的明师。可能是缘份还不足吧,所以到目前为止,我都还未遇到我愿意追随的明师,只能自修和到这里向各位师兄姐学习。

[ Last edited by motion on 21-11-2004 at 03:48 PM ]

 

  嗨,謝謝分享。至於我的看法;在下覺得,戒律有兩種,一種是依戒律可以修證涅盤的戒律。另一種戒律是,藉著戒律能夠把持善心的,以避免造業。而本人認為,廣義的修行不是依戒律硬繃繃地修。只要存在的就是在修行,行住食臥,何時不是在修行?眾生分分秒秒都是在修行。因此,強迫自己遵守戒律反而鬧彆扭。除非,自己守戒律是很自然的,那麼這才有用。若到了這個階段,也沒有所謂戒律與否的吧?所以,在下認為,道法自然不需要戒律,因為,他已經能夠不需要戒律。就是很自然的,沒有半點彆扭。
  其實,在下以前在發心向善時,時常會限制自己這個,限制自己那個。在那個階段,整個人很辛苦。其實,這種以壓制手段來修行是錯誤的。所謂:欲速則不達。做人還是自然些,一些沒有牴觸法律的慾望,若存在,有時候應該讓他渲洩;然後慢慢改進。否則,勢必物極必反。還記的歌星黃舒俊曾唱過一首歌,歌名好像是:雁度寒潭。裡面有一句是這樣:許多人口口聲聲要做個英雄聖賢,最後卻變成魔鬼。為何?因為,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若修行以壓制手段,最後很大可能會經不起現實的考驗。
  另外,謝謝你的意見。不過,我還是喜歡道法自然,不喜歡戒律,呵呵。無論如何,謝謝
  至於,那位出家人是否真的有問題?若站在現實社會來說,他當然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呵呵。我沒有錯怪他,這實在是很確定的事實。當然,我也不想多說他的是非,只是,你們的意見讓我不禁提起他。只是一個借鑑吧?或許他現在已經是個真心修行的人也說不定。每個人都有良心,都會有悔改的一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梦 于 21-11-2004 11:06 PM  说 :

http://www.geocities.com/suramgama/class.html

  再次的謝謝你。這次的活動,你有否告訴其他同門啊?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子 于 21-11-2004 12:44 PM  说 :


WLR 兄 有理!!


子思好兄弟~

别太灰心
人间处处见温情
依法不依人
佛陀遗教

  謝謝。我不會灰心的,因為我相信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LR 于 21-11-2004 12:14 PM  说 :


佛门的焦芽败种,心寒! 比恐龙还要可怕!
要找位真出家人学习请教,需要花点心思了。

  嗨,別灰心啊!我相信不是每個出家人都是這樣的啊。要振作起來,知道嗎?真理需要我們,呵呵。我們也需要真理,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1-11-2004 09:49 PM  说 :

上面一段文字摘自,佛陀与佛法, 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是谈及佛陀一生教化的事迹去过地方发生那些事等等, 可以点击以下的连接观看,
觉悟之路’又名'佛陀与佛法'- 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
http://www.ebud.net/book/readari.asp?no=26881


谢谢师兄分享。以下是我看了后,觉得精彩的片段。

-------------------------------------------

佛陀在柯娑毗时,两派持不同意见的比丘发生了争吵。一派严持戒律,另一派精通经典,他们对在浴室的行为小戒持有不同的看法。


读后感:其实,戒律和经典是应该都同时注重,不该只偏重一方的。只偏重戒律会太拘束,忘了戒律的意义;只偏重经典难免会有误解经典,得不善法的情形。

“阿难陀,你不应如此说。问题在哪里发生了,就要在哪里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到其它地方去。不过,阿难陀,谁在骂你?”佛陀问道。


读后感:佛陀其实有教导过,直接面对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我走了冤枉路才发现到。 ^_^"

一次,佛陀行化在摩揭陀国的一个婆罗门村庄。当时,婆罗门婆罗豆婆遮准备好五百张犁耕田。这天上午,佛陀束衣托钵,来到耕种田间,顺路走到婆罗门跟前,当时婆罗门正在分发食物,佛陀默默地站在一旁。婆罗门知道佛陀是在等待供养,便开口说道:
  “我有得吃,是因为我耕种了田地,你也应耕种。只有劳动后,才有饭吃。”
  “我也耕田种地,只有劳动后,我才享受饭食。”佛陀回答道。
  “你说你是一个耕种者,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尊者你的犁具、牛轭、耕牛及牛鞭。”婆罗门迷惑不解地说道,“请告诉我们,你到底怎样耕田种地?”
  佛陀回答道:
  “信(saddha)为种子,戒(tapo)为雨水,慧(panna)为牛轭,中道(hiri)为犁具,意志(mano)为缰绳,静念(sati)为牛鞭。言行谨慎,饭食适量,以真诚去除杂草,以禅定达到圆满的解脱。精进(viriya)为载物大白牛车,载至苦尽乐生的涅槃之境。如此耕种好了的田地,定会结出不死之果,获得彻底的自在。”


读后感:佛陀以现实中的耕田种地的情形,开示了“信、戒、慧、中道、意志、静念、谨慎言行,适量饭食、真诚、精进”等,都是缺一不可,才能达到脱离生死,获得彻底的自在。


“如来不受因诵经而供养的食物。此乃圣人之道。圣者不接受这样的饭食。这是生活原则。当你心悦诚服地相信,圣者确实已从烦恼中解脱,获证寂静,再行供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认识到圣者是收获功德的福田。此供养才是真供养。”


读后感:出家人不应该靠打斋诵经来获取供养。供养者不应该以出家人讲经或诵经来做为供养的交易条件。真正有功德的供养,应该是来自于内心对出家人的德行和修为心悦诚服。

林主夜叉穷凶极恶。一次,他看见佛陀在自己的宫殿里,大为恼怒,跳到佛陀跟前,大吼起来:“滚开。”
  “很好,朋友。”佛陀一面说着,一面朝外面走去。
  “回来。”他又叫了起来。
  他陀就又走了回来。他如是三次,佛陀全都照办了。但是当他第四次命令时,佛陀拒绝听从,并说他能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


读后感:很有禅意。


佛陀回答道:
  “为人生最珍贵的佣有
  修佛法给人带来快乐
  真理为味中最
  正见是人中最善生。”
.....
.....
“以正信渡过洪流,以正念渡过大海,以精进战胜悲伤,以智慧获得清净。”
.....
.....
“正念、理智、有信之人,以聆听清净者涅槃之法得智慧行应行之事,以精进不息致富以真理得名以布施取友。诚实之士具有上德:真诚、善德、勇团和慷慨,此人死后无悲伤


读后感:原来佛陀曾经直接地指出了正确的个人心态和待人处事的重点,同时也指出了可预见的结果。我可走了好多冤枉路才得到一些答案。 ^_^"

不久,阿怙利玛拉证得阿罗汉果。在谈到有关他具有重大的意义的皈依时,他说:“有的人因武力而屈服,或由铁钩,或由皮鞭,但我却向一个既无棍棒,又无宝剑之人臣服。”


读后感:有同感。我是因佛陀的“自己来看”,没有“信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的教理而臣服。


-------------------------------------------

你们还是把我当着在胡言乱语吧!

[ Last edited by motion on 22-11-2004 at 12:57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1-11-2004 11:58 PM  说 :

  嗨,謝謝分享。至於我的看法;在下覺得,戒律有兩種,一種是依戒律可以修證涅盤的戒律。另一種戒律是,藉著戒律能夠把持善心的,以避免造業。而本人認為,廣義的修行不是依戒律硬繃繃地修。只要存在的就是 ...


子思兄你好,

见到大家谈论的那么畅快, 我再次提供另外一篇吧,
咱们大家互相学习。。。

出处,
第三十五章 涅槃之道——戒



善哉制于身,善哉制于语,善哉制于意,善哉制一切,制一切比丘,解脱一切苦。                   ——《法句经》




中道(majjhima-patipada)为涅槃之道,此中道远离消弱智性的极端自我苦行,以及阻碍道德进步的极端自我纵欲。
  此中道由以下八个内容组成: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前两个被分类为智慧(panna),第三至第六为戒(sila),最后三个为禅定(samadhi)。
  根据发展的顺序,戒定慧是通往涅槃大道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在一优美的古偈中得到体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1)
  我们收割我们的播种。罪恶的结果为苦,善德的结果为乐,我们的痛苦和快乐是我们善恶行为的直接产物。
  具有正见之人认识到这一行为和行为反作用的规律,自觉自愿以自己最大的力量,离恶行善。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他人,他认为成为自己和他人的祈福者是他的义务。
  他明白,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可贵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任何权力剥夺他人的生存。因此,他向一切众生,乃至在自己脚上爬行的微小动物施及慈悲,戒除妄杀,不给任何有情带来伤害。
  没有一生命应被另一生命杀害的条例。但是,强者残忍地屠杀弱者,并以他们的血肉自娱,这是畜牲的本能。畜牲的这种行为也许可能被原谅,因为它们不知道它们的所为。但是,当富有理智和理性者从事了这些残暴行径,就没有什么可以原谅的了。无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味,还是为了消遣,都不应该宰杀,或引起其它有情被屠杀。如果说捕杀动物也是错误的话,那么,屠杀人类又是多么的罪大恶极,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无论是借用残酷的方式还是所谓的文明方式,无论是为了和平、宗教,还是其它类似的美好目的。
  诚实、可信、正直是一个人正见的特性。这种人努力戒除一切公开和秘密形式的偷盗;戒除贬低高贵人性的邪淫,尽力做到纯洁和忠贞;远离妄语、恶语、两舌和绮语,只说真实、甜蜜、善良和有益之语。因为有些酒类和药品促使人丧失正念,心智昏散,故应远离饮酒,永不放逸,澄清见识。
  这些严明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一个人实践通往涅槃之道的根本,它们旨在把握言行。这些言行的违犯就会带来障碍,妨碍一个人在正道上的道德进步。遵循这些规范则意味着沿着正道顺利稳步地前进。
  学佛者逐步向更高层次道德前进,努力把关好自己的感官。
  节制食欲,提高身心的活力,少食或每月至少斋戒一次。这些都值得倡导。简单的生活比奢侈生活更令人向往,因为后者使人成为情欲的奴隶。断欲的独身生活值得赞叹,因为由此而保存的珍贵精力可以被全部倾注在自己和他人的心智和道德福利事业之上。在这种生活中,人们远离不必要的,阻止道德进展的世间牵挂。几乎所有的精神导师,看起来都曾严肃谨慎地调养他们的身体,恪守独身,朴实,自甘清贫,自律。
  精进不息的探索者如此逐渐稳步地前进,言行规范,感念有制,他的业力将迫使他抛弃世间的欲乐,以梵行为生,而生起这样的念头:
  居家如挣扎之巢,
  充满了辛酸和需求;
  出家者的生活,
  如同天空,自在高远。(2)
  如此认识到性爱的虚伪,他自愿放弃一切世间之物,披上梵者的袈裟,努力以清净圣洁的梵行为生。
  但是,不是外面的形象,而是内在的清净和典范生活使人成为一圣者。一个人的变化应来自于心内而不是心外。体证涅槃并不是绝对需要隐居静处,以苦行为生。比丘的生活毫无疑问加快和促进了精神的进步。但是即使是在家居士也可以获证圣果。
  面对一切诱惑而又能果证阿罗汉的在家人,当然要比那些不受外来干扰,潜心修习而获证阿罗汉果的比丘更值得赞叹。
  有一位大臣,当他骑在大象之上,穿戴着上等的衣着,当下就证得阿罗汉果。对此,佛陀说道:
  “寂静,自律,自信,纯洁,
  非伤非害一切有倩,
  此人即为婆罗门,隐者,沙门。”(3)
  有好多在家居士没有抛弃世间生活,而获证涅槃。其中,最为虔诚,最为慷慨的在家信徒给孤独为斯陀含果,释迦族的大名为一来果,陶工甘提柯罗为不还果,净饭王死时证阿罗汉果。
  比丘要遵守四种更高层次的道德,即:
  波罗提木叉--根本道德之典,比丘要遵守的各种各样的戒条。
  有关心智训练方面的戒律--Indriyasamvira si1a。
  有关纯洁生活之道的戒律--Ajivaparisuddhi si1a。
  有关利用生活必需品的戒律一Paccayasanisita sila。
  此四种戒律被共称为净戒(sila--visuddhi),是涅槃之道上七个清净阶段的第一步。
  当一个人出家,并受大戒(upsampda),他被叫做比丘。在英语中没有一个能准确表达巴利语Bhikkhu意思的同义词,乞讨僧可以被认为是意思最为贴近的翻译。但这不是指乞讨之人,而是指依供养为生者。
  比丘没有誓言可言,他自愿成为比丘,甘愿以梵行为生。在任何时候,他都可自由脱离僧团。
  除若干小小戒之外,一个比丘必须坚守二百二十条戒。有关彻底断除淫欲、偷盗、宰杀、末证言证(错误地以为自己有神通)的四大戒必须严格地遵守。如果他违犯了其中任何一条,则他就成为一个败落者(parajika),并自动终止了比丘资格。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作为沙弥(samanera)而重新加入僧团。他若犯了其它过失,则必须根据情节的轻重弥补。
  比丘的显著特点是:清净、戒淫、甘愿贫穷,谦虚、朴质、无私的奉献,自律、忍唇、慈悲和无害。
  换句话说,抛弃世间快乐和欲望的比丘,他的生活是唯一获证圣果的有效方法。但出家本身并不是目的。
  [注]
  (1)《法句经》,第183偈。
  (2)《经集》,第三品,第一经,《出家经》.V406。
  (3)《法句经》,第142偈。





以上文章出自,
觉悟之路 (又名佛陀与佛法)第三十五章 涅槃之道——戒
http://www.ebud.net/book/showbook.asp?no=2709




一切吉祥,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01:06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01:02 PM  说 :


子思兄你好,

见到大家谈论的那么畅快, 我再次提供另外一篇吧,
咱们大家互相学习。。。

出处,
[url=http://www.ebud.net/book/readari.asp?no=26938]第三十五章 涅槃之道—— ...

  嗨,你好。其實,我以前也有終生出家的念頭,也曾經短期出家。曾經在非出家期間自願持素一個月。我為了求真理真相,幾乎甚麼都曾經嘗試了。而且,還想過去當牧師,接觸了課程後(一些基礎神學課程),覺得要我回答違背心理想法的話語,始終不適確,結果取消了。
  輾輾轉轉多年,結果還是獨自進修。雖然,我很敬仰佛陀精神,而且,研究的心得也與佛學非常的接近。不過,出家生活不適合我,因為,太過宗教化。再加上出家人讓我看到的是:其實和現實生活中的人沒有兩樣,一樣活在煩惱,現實。所以,我徹底打消了終生出家的念頭。
  至於,基督信仰,我是非常的敬仰耶穌。但是,我不接受基督信仰。為何?因為,我研究真理多年的心得告訴我,上帝是存在,但是絕對不是基督信仰里所信仰的那樣。我始終無法違背自己的心坎,皈依任何宗教。若要我違背自己,那我為何還追求真理呢(已經沒有執著於追求的追求)?
  唯心論極端了,就變成逃避現實。唯物論極端了,就形成弱肉強食。既然自己活在一個現實世界,總不能逃避了事。難道要俸唯物論為圭臬,和其他人一樣你虞我詐嗎?
  或許,因為我熱衷於真理,上天十分眷顧我。能夠給我一個學習真理的環境。求真理未必須要出家,因為,可能那種環境會更糟。相信真理也未必要敬拜上帝,因為可能因此我們無法突破。
  既然,大家都活在現實世界,那麼,就應該實際點。就為這個世界努力吧。為何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既然現實世界是如此的糟透,我們為何不努力改變它?結果,我選擇了以蝴蝶效應來影響週遭趨向正向發展。雖然,物競天擇沒有錯,但是,我們是人類,是有能力突破這個律的。
  全世界的人都出家也不是辦法。若然,這個社會就不能正常運作了。我們的社會需要甚麼?是需要大家付出愛心來共同建設。
  以上是一些在下的心聲,與大家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1-2004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12:03 AM  说 :

  再次的謝謝你。這次的活動,你有否告訴其他同門啊?呵呵。

明天傍晚到"天后宫"去,
有缘那里见。。。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03:00 PM  说 :

  嗨,你好。其實,我以前也有終生出家的念頭,也曾經短期出家。曾經在非出家期間自願持素一個月。我為了求真理真相,幾乎甚麼都曾經嘗試了。而且,還想過去當牧師,接觸了課程後(一些基礎神學課程),覺得要我 ...



子思师兄你好,

   以前当我读遗教经的时候, 佛陀在即将入涅盘的时候对弟子们作最后的开示,
当我看到一句,佛陀说,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 服与不服, 咎不在医’
  ‘我如善导,导人入善, 行与不行, 过不在导。。。’
   心中真是感慨万分。
   佛陀的教法,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医治众生之病而来,若能深明其大意,不仅自家受益,并且们教导他人,实在是众生的福气。在这,基本上,咱们要学习跟讨论的,其实是。开经偈上所谓‘愿解如来真实意。’。

  至於各大宗教, 对于在成就者来说,(比如广钦老和尚), 就认为基本上所教导的都是一样,只是‘层次’上的不同。 在<大智度论>上,我也曾经见过, 如此说法, 菩萨本着慈悲心, 不忍见众生沉沦于轮回之中, 於是如世教导他们人天善法, 避免他们堕入三恶途中, 但众生奉行善法行久了, 又同样会变成另外一种病,如同把沙子和钻石放到眼睛里, 眼睛同样会受到伤害一样, 於是这时候菩萨再教导他们出世之法。这个例子,是形容把众生一层一层救拔上去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道理, 我认为在学习当中, 正确的学习心态跟择法的智慧,非常之重要,(嗯,其实还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感慨。)
  
  比如佛陀说过,当他的正法放入凡夫的心中时,必然会彻底地败坏无余;但是如果放入圣弟子的心中,必定是真正的纯净和可靠,同时也是不能被抹灭和遮蔽的。若听法的器皿不干净, 你告诉他方法,他不仅不能信受,还会生起毁谤的心, 所以在学习当中,最基本的是有个恭敬的心态,不好轻易犯下毁谤的口业。   如六祖所说,‘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提供您一个有趣的故事,出自   。菡萏逸香。。
  佛有一次到憍萨罗国一个叫做奇舍子的小镇去访问,那镇上居民的族姓是迦摩罗。他们听说佛来了,就去拜见他,向他说:「世尊,有些梵志和出家人来到奇舍子,他们只解说弘扬他们自己的教义,而蔑视、非难、排斥其它教义。然后又来了其它的梵志出家人,他们也同样的只解说弘扬他们自己的教义,而蔑视、非难、排斥其它教义。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一直都在怀疑而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些可敬的梵志方外人中,到底谁说的是真实语,谁说的是妄语。」
  于是佛给了他们如次的教诫,在宗教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是的,迦摩罗人啊!你们的怀疑,你们的迷茫是正当的;因为对于一可疑的事是应当生起怀疑的。迦摩罗人啊!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可依据宗教典籍,也不可单靠论理或推测,也不可单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可溺好由揣测而得的臆见,也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实,也不可作如此想:「他是我们的导师。」迦摩罗人啊!只有在你自己确知某事是不善、错误、邪恶的时候,你才可以革除他们。。。。。。而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受奉行。」
  。。。

  嗯,我也不好意思写太长, 其实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分享, 也许往后再续。
  不知为什么的,我觉得禅宗坦坦荡荡的,也许非常适合你。
  
  今天借花献佛,提供你,一篇阿姜查的以法为赠礼 - 真正的给予
  http://www.ebud.net/book/readari.asp?no=41273

   希望你看了受益。
  这是一九七七年十月十日在国际丛林寺院,阿姜查尊者对聚集的西方僧侣、沙弥和在家弟子所作的开示。这篇开示供养给正好从法国来访的,当中一位比丘的父母。


愿一切吉祥,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05:06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05:05 PM  说 :



子思师兄你好,

   以前当我读遗教经的时候, 佛陀在即将入涅盘的时候对弟子们作最后的开示,
当我看到一句,佛陀说,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 服与不服, 咎不在医’
  ‘我如善导,导人入善, 行 ...

  嗨,你好。謝謝分享。在下的拙見認為:當眼中有沙子,那麼會以之建築住宅,那是好的。當鑽石製造了貪圖私利,那是壞的。現實中,反而沙子的實際用途較廣,反觀,鑽石實際上用處相當有限,反而令人產生貪婪私心。所以,在下認為,每件事物在不同的情況都會產生全然不同的效果。就好像,佛教存在好嗎?若沒有佛陀就沒有佛學,可是,佛教存在就會有外道依附,甚至者藉以佛教名義牟利,甚至間接,直接加害眾生。所謂:智慧一出,必有所偽。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因此,在下認為,一切都是中性的,沒有絕對的黑白對錯。就好像,第二世界大戰是壞嗎?未必。世界能有今天的進步,也是因為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那麼,現代恐怖主義是對的嗎?其實沒有對錯,人類就是在挫折中學習成長的。也當然,那些恐怖主義者是在自作惡緣,他們必須自己承擔因緣果報。
  佛學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為的又是甚麼呢?超脫生死又是為甚麼?涅盤的意義何在?若沒有生死觀,何來生死?沒有痛苦,何來喜悅?這就是人類必須思考的關鍵問題。
  在下的感想是:生有何歡,死有何恐?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塵中塵中塵,何處非塵埃?無所不在,何處不是佛?因此,既來之,則安之,道法自然是也。
  以上只是在下一些淺見,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更深入研究人生課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07: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梦 于 22-11-2004 03:17 PM  说 :

明天傍晚到"天后宫"去,
有缘那里见。。。
呵呵。。。

嗨,看來,我們還沒有緣見面,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01:16 AM , Processed in 0.12082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