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infi001

請問一個永恆的佛祖會覺得無聊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6-2011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infi001


   
是你不懂怎麼聊呢還是你從字面上詮釋你所知道的??


不懂的人才会问这样无聊的问题, 而且是错误的.
懂旳人一看就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6-2011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nfi001 于 22-6-2011 02:30 PM 编辑
回复  infi001


   

不懂的人才会问这样无聊的问题, 而且是错误的.
懂旳人一看就知!
cks123 发表于 22-6-2011 02:16 PM


不懂就應該問  懂了就答人

你是似懂非懂呢還是真的不懂??
如果問題有對錯之分  
哪麼問題到底是出在發問者身上還是看問題的人身上??又或者你在逃避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1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infi001


你的问题是任何一位佛弟子不会问的"问题" !
而且它是有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6-2011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nfi001 于 22-6-2011 02:58 PM 编辑
回复  infi001


你的问题是任何一位佛弟子不会问的"问题" !
而且它是有问题的!!!!
cks123 发表于 22-6-2011 02:40 PM



   不會問不代表這不是個問題?   不會問不代表這個問題不存在阿?
   這個問題如果有問題那麼這就是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不是嗎?
   所以這仍然是個問題!!!      
   你說你懂但是你卻沒有實際的答案  可見你以為你很懂的問題如果繼續深究你還是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1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甚麼這樣的境界就是最高境界呢??
這真是一個難以想像的世界阿.....
就好像從物質狀態變成真空狀態 ...
infi001 发表于 22-6-2011 02:01 PM



    说的也不无道理,你的理论可能已经超越了宗教的真理, 科学也解释不到的...

完全想象不到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1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甚麼這樣的境界就是最高境界呢??
這真是一個難以想像的世界阿.....
就好像從物質狀態變成真空狀態 ...
infi001 发表于 22-6-2011 02:01 PM

你不一定要回歸空性,选择权在你手中
问题是你要回歸空性才能看到那所谓的“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6-2011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一定要回歸空性,选择权在你手中
问题是你要回歸空性才能看到那所谓的“别的”~
夜-Night 发表于 22-6-2011 03:28 PM


但是你我甚至是他, 我們都曾處在空的世界吧也就是說我們都見識過空的本質
為何今日會輪迴然後繼續輪迴

如果我說的是對的
那麼世界本是無中生有
然後這個'有'再繼續擴展成無數個'有'
而這個'無'的存在又是為了甚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6-2011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也不无道理,你的理论可能已经超越了宗教的真理, 科学也解释不到的...

完全想象不到的境界
阿白 发表于 22-6-2011 03:04 PM



   那麼這樣的境界還真的值得探討
   甚至境界之後的境界又是甚麼樣的境界也是一個大問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6-2011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拿..这是我自己的见解啦... 佛教徒们看了一定不认同的:

我所谓的万物归空就是好像死了闭上了眼睛, 一切都 ...
阿白 发表于 22-6-2011 12:48 PM
中道是見一切都是空,也見不空的所在,只見一切皆空就不是中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1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你我甚至是他, 我們都曾處在空的世界吧也就是說我們都見識過空的本質
為何今日會輪迴然後繼續輪迴 ...
infi001 发表于 22-6-2011 03:59 PM

我们几时曾處在空的世界?
哇哦。。。你好可怕
向着这个想就可以了?“而這個'無'的存在又是為了甚麼???”
你最后会得到答案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1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麼這樣的境界還真的值得探討
   甚至境界之後的境界又是甚麼樣的境界也是一個大問號
infi001 发表于 22-6-2011 04:06 PM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可以回答你的这个大问题
上帝再全知也无法知道自己智慧以外的境界
佛陀再悟也无法悟到空性以外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1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个"谁"在覺得無聊吗??
这个覺得無聊会是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1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在这里盲目地发问仍无法满足,倒不如参考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6-2011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nfi001 于 22-6-2011 11:22 PM 编辑
楼主在这里盲目地发问仍无法满足,倒不如参考经典...
傻瓜VIP 发表于 22-6-2011 10:45 PM



     經典跟文言文差不多   看了很辛苦   我是白話文的支持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1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蚂蚁的2D 世界, 永远不会了解3D世界是如何的。

就好象我们现在人类的3D世界, 永远不会了解 4度空间的真相, 也更不用说佛陀所悟到的 N 重空间的世界了。

想要了解佛陀的悟境, 唯有靠自己的修行去实践, 经典中再多的理论, 其实也只不过是理论而已, 就好象你告诉蚂蚁3D世界是多么的精彩,蚂蚁就算听懂了也不会了解3D世界是怎么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1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6-2011 03:28 AM 编辑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毗卢法身。以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不生不灭,非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

佛法乃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于众生心外,了无一法之所增益。以一切众生之心,当体与佛无二无别。但由迷而未悟,起惑造业,随业受苦。《印光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6-2011 03: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6-2011 03:59 AM 编辑


《杂阿含经》卷十六:告诸比丘,如大海中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遇出头,复有浮木,正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得遇此孔。至海东,浮木或至海西,围绕亦尔。虽复差违,或复相得。凡夫漂流五趣之海,还复人身,甚难于此


为了强调这些“难”处,佛经上常常用“盲龟浮木”来作比喻。类似的比喻还有“一眼之龟”。比喻“人身难得”的,例如《菩萨处胎经》说:“盲龟浮木孔 ,时时犹可值;人一失命根,亿劫难复是;海水深广大,  三百三十六;一针投海中 , 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  难得过于。”

《正法念处经·地狱品》说:“难得人身,如龟遇孔。”

《劝发诸王要偈》说:“譬如海盲龟,值偶浮木孔;畜生复人身,难得复过是。如何人道中,不修胜果业?”比喻“佛法难闻”的,例如《大乘同性经》卷上说:“我于是中无量无数时不得闻法,犹如盲龟值浮木孔。是中诸佛及以佛法,人佛境界证佛道者,如是之事倍复最难。”

《大般泥洹经·纯陀品》说:“快哉生世值如来,如海盲龟遇浮木;快哉我今永得离,生死大海盲龟惑。”

《法华经·庄严王品》说“佛难得值如优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一起比喻的,例如《涅槃经》卷二:“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值浮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1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infi001

等你往生的时候,有缘遇见如来时,再问他也不迟。

当你在世时,不如做多一些有意义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1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3-6-2011 10:12 AM 编辑

回复 13# infi001

那是自古,佛陀与各大德们所用的权益比喻方法来讲解这实相给众生入门
这是一种佛陀开经讲课的智慧,借用比喻来讲解众生不能体会的东西,常在经中可以看到,英文称为Metaphor



用科学的语码来说的话

就是那无量无涯的生命力的纯正潜能。
你说它无,它却是存于无所不在
你说它有,它却是无色无形
佛法的最高教义就是以中观来看这宇宙实相

这实相/真理/宇宙法则 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人格化的,  在佛法称为- 如来 或 真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1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3-6-2011 10:28 AM 编辑

回复 37# 念弥陀


    《大般泥洹经·纯陀品》说:“快哉生世值如来,如海盲龟遇浮木;快哉我今永得离,生死大海盲龟惑。”

《法华经·庄严王品》说“佛难得值如优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一起比喻的,例如《涅槃经》卷二:“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值浮孔。”


在法华经和涅槃经的单眼龟遇浮木的比喻,是说生于末法时代,能遇到这两种大乘经,和他们的善知识,再能修行法华经,就是很大的福德造化,要大珍惜

日莲圣僧在他的御书写到 [ 人值遇此经之事,如三千年一开之优曇华,无量无边劫方得值遇浮木之一眼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9:29 AM , Processed in 0.1017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