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boontan

勉励故事----1009次失敗,一次成功 (59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7-2013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人的话听听就好。。。
  如果认真你就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7-2013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故事,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13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一个营销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

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
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
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
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 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
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
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
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   

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
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到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
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1000把梳子。   

第六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
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那人说了些什么呢?
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 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
阿弥陀夫,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 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各位看看:

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   

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 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第三、四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第五人不仅能够然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不会差。   

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有初级销售人员才去卖产品本身,而真正的销售卖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模式。

(网络分享文章,原出处不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13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輕易論斷他人


一艘遊輪遭遇海難,船上有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個位子,這時,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後,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女人站在漸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了一句話……

講到這裡,老師問學生:“你們猜,女人會喊出什麼話?”
... 學生們群情激憤,都說“我恨你”、“我瞎了眼”……

這時老師注意到有個學生一直沒發言,就向他提問。

這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女人會喊——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老師一驚,問:“你聽過這個故事?”

學生搖頭:“沒有,但我母親生病去世前,就是對我父親這樣說的!”
老師感慨道:“回答正確。下面,大家聽我把這個故事講完。”


輪船沉沒了,男人回到家鄉,獨自帶大女兒。
多年後,男人病故,女兒整理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的日記。

原來,父親和母親乘坐遊輪時,母親已患了絕症。

關鍵時刻,父親衝向了那唯一的生機,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我不能。為了女兒,我只能讓你一個人長眠在深深的海底……”


故事講完,教室裡沉默了,老師知道,學生們已經聽懂了這個故事:世間的善與惡,有時錯綜複雜,難以分辨,所以不要,不可輕易論斷他人。


(网络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013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贵人怎么来 ?  2013-07-29 13:11 http://www.nanyang.com/node/552428?tid=721



贵人不一定是前世修来的。

创办了佳礼17年来,有很多贵人帮我。也许真的是因为前世的因缘,可是有些贵人我很肯定不是前世的因缘,而是今世的。

佳礼有一个很大的公司顾客,是主动找佳礼的。惊奇的是我们在沟通如何帮这家公司做网络行销和网络广告时,一直到递交建议书,到拿到合约的整个过程,这家公司的公关部门负责人,很奇怪的非常落力帮忙我们,其热心几乎让我怀疑他有什么特别的目的。签了合同后,我就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么帮我们。他给我的答案让我惊讶不己!

我记得他第一句就问我:“柳,你不记得我是谁了是吗?”。我想不到该记得他什么,所以只能摇头看着他,他笑了笑问我记不记得他的第一任老板周先生。这位周老板我倒记得,因为他曾经接洽过

我说要投资佳礼。可是我还是想不到他和这位周老板有什么关系。

他笑了笑再问我记不记得,当年周老板迟到,我在他公司等了一个小时,与一个员工闲聊过?他说他就是当年那个不经眼的小员工。

我记得我等一个小时,可是我不记得和谁闲聊过!我就问他只是闲聊一个小时而已,而且已经是5、6年前的事,因为这样的小事,你就这样帮我们?

太像电影情节了

他说,那天对他而言不是小事。周老板那里是他的第一份工,那时他对未来很茫然,但一个小时却令他改变了想法,他相信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和任何人聊天,他找到了他的能力和信心。接下来几年,他就专做他最擅长的事,就是———公关,也就是为什么几年之内他就掌管了这家大公司的公关部门。

就因为一个小时的闲聊?这个故事我还是有点不可置信,太像电影情节了!他今天的成就绝对是他自己达成的,我应该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的一个因子。

听完了他的解释,我当然很开心,原来这样一个无意的动作却帮了他。可是接下来想一想,我却开始冒冷汗。想当年我如果因为他老板不在而给他脸色看,我永远都不可能接到这几十万的生意,更不用妄想有什么贵人,他应该已变成仇家了!

珍惜每一个缘分

我们生命中会碰到很多人,有些人永远不会再见面,有些人一定会再见,那是缘分。珍惜每一个碰到的缘分,让每一个缘分都圆满的开始,也圆满的结束。

我们无法确定每一个缘分会的结果,只能尽量不要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不小心的言论,而让这个缘分不圆满。贵人也许就是因为缘分圆满了,缘分圆满了,贵人就来了。

-----柳树吉 佳礼论坛董事经理兼创办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3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料大家分享,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8-2013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销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很多棉花,装满房间的1/2。女孩B买了很多气球,装满房间3/4。女孩C买了蜡烛,让光充满房间。 最终,富翁选了胸部最大的那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非常重要。

搂主,不好意思,这个故事我不大明白。可以解释吗?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13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gelsmagic 发表于 7-8-2013 02:13 PM
【销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很多棉花, ...


根据选项,是女孩C把房间装满,是 C 胜出,可是  C 胸部平平啊

富翁在心底是喜欢胸部大的女孩,结果选了别个,这是他的真实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8-2013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故事,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3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3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故事,多些,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13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聪明,谁傻?

在这个世界,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大家都不傻,谁都是聪明人,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貌似在做一件傻事,那只能是说明你不了解这个人。在他的世界里,还有别的原因支持他坚持做一件别人无法理解的“傻”事。

(转帖语录)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梦之实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13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大錯誤擊沉成長
傳統看法認為,追求成長的最佳途徑,就是在高潛力領域啟動一連串方案、指派前景看好的年輕經理人領導新事業,並讓新事業與既有事業單位保持安全距離,但作者認為這其實是錯誤做法。
本文探討這些高階主管在這個領域常見的六項錯誤:

1. 監督方式不當。執行長應對團隊和潛在顧客真正付出時間。

2. 沒有讓經驗最豐富的一流人才領導新事業。

3. 團隊籌組不當。執行長徵召人選時應該著眼於能力,而不是找有時間的人充數。

4. 績效評估方法不當。建立與新創事業發展階段相稱的階段性目標。

5.不了解新事業的資金融通和治理。

6.沒有利用組織的核心能力。

(转帖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8-2013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972337_567834156608977_2017915651_n.jpg

<<先学做人,再做生意>>

第一章: 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生意人要大方一点.
2.善举带来人气,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
3.胸怀有多广,人气就有多旺.
4.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
5.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6.先赚人心后赚钱.
7.坦诚相见,才能心心相印.

第二章: 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
1.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
2.心平气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态.
3.让一步换来和气,争一步惹来晦气.
4.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5.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6.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7.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8.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第三章: 少抖机灵,多讲信誉.
1.做人要诚实,厚道一些不吃亏.
2.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
3.诚信是立业之本
4.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
5.别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6.诚实做人,诚信经商.
7.讲诚信的人才能把事业做大.
8.诚实是你最好的广告.
9.骗子最终会被欺骗.

第四章: 真情付出,才有回报
1.有付出才有回报.
2.尊重自己的员工.
3.将心比心,多付出一点关爱.
4.投之以桃,报之以梨.
5.对弱小者给予关怀和爱护.
6.最直接的感情投资.
7.有所失必有所得.

第五章:做生意离不开人脉关系
1.人脉决定财脉,左右逢源好赚钱.
2.累积你的“人脉存折”.
3.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意外的财富.
4.朋友多了好办事,利用朋友做生意.
5.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树”
6.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放低身段,结交挚友.
9.借助贵人成大事.
10.做生意必须先学会与人打交道.
11.有人脉就有机遇.

第六章:做人要精明,善于合作才能把生意做大
1.单干干不长,独行行不远.
2.做人要大气,合作不忘双赢.
3.有钱大家赚,做人不要太贪心.
4.强强联手会更强,商人自我发展的战略.
5.合作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
6.注重人品,学会选择合作伙伴.
7.真诚是最好的合作态度.
8.永远不要单打独斗.
9.做人心胸要开阔,互相拆台要不得.

第七章:做人要灵活,死搬硬套没出路.
1.肯动脑筋,善于琢磨.
2.生意人的脑子最值钱16
3.创新也是一种竞争心态.
4.以奇制胜,热门之中爆冷门.
5.争取主动,步步领先.
6.机动灵活,真假难辨.
7.做人要果断,做事要迅速..
8.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9.做人要有新观念,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八章:低调做人,能方能圆
1.低调做人,锋芒毕露必吃亏19
2.能屈能伸,能刚能柔.
3.商海沉浮,做人不能太单纯.
4.讲点情面,不要把事情做绝.
5.机巧做人而不圆滑世故.
6.要顺水而下,不要逆流而上.
7.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8.既要琢磨事,又要琢磨人.

第九章:提高修养,自我修炼
1.人品修炼:人品是立身之本
2.道德修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毅力修炼: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4.意志修炼: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5.自我修炼: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6.性格修炼:在等待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7.品质修炼:想好了就出手,决不优柔寡断
8.心态修炼:胆大心细,不鲁莽不浮躁
9.身心修炼:调养身心,张弛有度
10.美德修炼: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1.能力修炼:做人要有眼光,眼光决定成败
12.凡是人品好的朋友,看了这篇文章都会转载收藏回去。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26-8-2013 10:5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8-2013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手中的荣华富贵





从前,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老板因为年岁大了,无法久站招呼客人,于是就贴条子征店员。

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年轻男子,问老板一个月要用多少钱请他来帮忙,老板笑着说:「我们这小摊子生意,哪里付得出月薪,当然是看你的努力,一天能卖多少水果,收到的钱就给你十分之一,每天领现。年轻人听了,上下打量眼前这个破旧摊子,就臭着脸说不行,这太没保障了,说完掉头就走。

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位小伙子,问老板薪水怎么算,老板又把领日薪的话说了一遍,这位小伙子听了也想了一下,又问:「日领月领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这水果摊一个月收入大概多少啊?」

老板说水果有分季节,生意也有淡旺季,好的话可收一万元,不好的话可能只有一3000元。 小伙子听了破口大骂,说这种生意做一辈子也得不到荣华富贵,只有笨蛋才会来卖水果。 同样的,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位小男孩,问老板薪水怎么算,老板同样是说领日薪。 小男孩听了就笑了笑,对老板说,可不可以在节日和周末时,把日薪的抽成比例调高,领当日收入的十分之二,如果当天收入超过2000元,就领十分之三,如何?

老板哈哈大笑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你真聪明,还知道节日和周末的生意比较好,就按照你所说的去做吧!不过,就算是节日或周末,营业收入要超过2000元,可不容易啊!」

就这样,小男孩开始用清水把水果都洗一遍,然后每天不停地变换水果的位置,节日或周末时,就贴出几张海报,写着消费满100元就送10元的水果,任凭顾客挑选。

想不到第一个月,小男孩就领到了5000元以上的薪水,等于平均日薪160元以上。

水果摊老板虽然付出了不少薪水给小男孩,但他也乐得每天坐在摇椅上,看小男孩跑进跑出的,为他赚进比以前更多的钞票。

几年后,小男孩赚了不少钱,就把老板的水果摊买下来,经过他的巧思,设计出更多促销方案,生意比以前又更好,利润当然也更高,于是他立刻开了第二家店,过几个月又开第三家店,等到小男孩长大成人时,他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不到三十岁就拥有了荣华富贵。

根据调查,全世界的上班族,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不满意老板给的薪水,即使知道老板的生意下滑,收入减少,这些人仍然主张老板要付更多的薪水。

很显然的,这百分之七十的人,就是第一个来应征水果店的年轻人。 他们要的只是一份保障,不管他们是否有全力去工作,或者他们的上班是否真的有帮到老板,他们就是要老板给自己一个稳定且不能打折扣的死薪水。

此外,我们相信,在这百分之七十的上班族中,也有不少是第二个来水果店找工作的小伙子,这类的上班族,都以为天底下的老板,一生下来口袋里就塞着一堆荣华富贵,住豪宅开好车吃美食,如果老板不多分点好处给你,就是小气吝悭,或心胸 狭隘的守财奴,因此,只要工作一段时间,发现老板不是很大方,或者感觉自己从事的产业没有发展前景,就立刻跳船走人,结果就是不停换工作,然后,不停地在新老板面前咒骂旧老板的小气和不是,直到老迈,还是找不到荣华富贵。

天底下没有一个老板,会送你荣华富贵的,老板能给你的只有「机会」,你只有掌握手上的「机会」,为老板增加收入,为公司赚到更多利润,你才能反过来借用公司和老板的资源,让自己的船,因为公司的水涨而跟着高升。

不管你是卖水果或卖计算机,是做热门或冷门产业,只要你能想通这个道理,你就能像小男孩一样,从老板手中接下更多的荣华富贵。

(转帖分享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13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笑笑就好,千万不要有样学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0-2013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故事:一杯天价的咖啡

当你听说一杯咖啡要卖到5000日元(约值马币200多元)时,你肯定会大惊失色。而当你听说这样的咖啡店竟然顾客络绎不绝时,你更会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的。

日本东京一家由一个叫森元二朗的人经营的咖啡店,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店,因为这个咖啡店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即店内的一杯咖啡卖到5000日元。这个令人喘不过气的价格推出后,一下子就传开了。

很多人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有的人认为这明摆着是咖啡店欺骗敲诈顾客。但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卖价如此昂贵,老板却赚不到钱,这是因为这杯咖啡成本太高。

首先,装咖啡的杯子是法国制造的,极其名贵,一个就值4000日元。而当顾客享受用完咖啡后,这个咖啡杯将被包装好随送顾客。

其次,每杯咖啡由名师现场精心调制而成,名师薪酬很高,而咖啡用料独特、原料费很高。再次,这个店服务极尽勤快、周到,在装潢得如宫殿般豪华的咖啡店内,许多打扮成古代宫女模样的服务员侍候在旁,顾客自感飘飘然恍若万人之上的帝王,其意境不可言状。


出于对这杯极昂贵咖啡的好奇心,好奇的顾客竟蜂拥而至想看个究竟,而这些好奇的顾客来过一次,往往就难忘却店内奢华的气氛,不但自己下次还会光临,更会向亲友义务宣传,引来更多的顾客。

也许人们会怀疑,5000日元一杯咖啡,经常去喝岂不要喝成穷光蛋?这正是奥妙所在。5000日元一杯咖啡只不过是一个吸引人的幌子,店内还有许多普通价格的咖啡和其它饮料,而这些正是该店真正的赚钱来源。

大多数顾客喝的都是普通的咖啡和饮料,如果他们都喝那杯世界之最的咖啡,森元二朗也会成为穷光蛋——因为那杯咖啡并不赚钱。


故事的哲理

在同质化越来越"泛滥"的时代,好奇心虽然人人都有,但同时也正在成为稀缺资源。作为服务业,如何能引起顾客的好奇心,给顾客一个光顾你的理由,无疑是获取人气,进而获取利润的关键。这种理由可以是与众不同的气氛,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商品,也可以是某些商品的绝对低价……

(转帖分享故事)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5-10-2013 11:2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0-2013 03: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双旧鞋卖出天价
虽然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智慧的价值”,但是我不苟同以欺诈赚取的利益。
目前的社会有许多老千也是以相同的 "智慧" 来骗钱。
本帖最后由 huionn 于 6-10-2013 03:1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0-2013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gelsmagic 发表于 7-8-2013 02:13 PM
【销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很多棉花, ...


顾客提出的要求,不一定就是他心里面最想要的那一个,营销的高手是会想办法找出顾客真正要的东西,然后做成交易。

其实很多时候如果跟大公司谈交易,你得到的所谓的要求很多时候都被某程度上扭曲了,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绝对少不了,一层层的传达 order , 到了下级或中级的员工再传达给营销人员的时候,50% 以上的都会变了质,在传达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以下的情形,

其中一个接收到命令的人,误会了上面的要求,出来的结果偏了,
其中一个接收到命令的人,没有抓到上面的要求的重点,比如说外形/实用性/耐久度/多功能/价格低等不同的要求, 出来的结果偏了,
其中一个接收到命令的人,故意放大上级要求的某一部分,出来的结果偏了,
其中一个接收到命令的人,漏掉了其中一样要求,比如说漏掉了最高的价格承受范围,出来的结果肯定偏了,
其中一个接收到命令的人,迟了传达到下级,在不够的时间里面要找到好的东西,质量降低不可避免,出来的结果偏了,
其中一个接收到命令的人,某级员工故意耍手段,故意口头传达,或故意误导另一派的下属,出来的结果也不会是最高负责人想要的,偏了,

作为真正的营销高手,在接收到顾客方的要求的时候,在整理资料,准备资料给顾客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分析,到底这些东西是不是他们的要求,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考虑他们可能要的产品/服务,以防出现接收到的要求是一种,结果对方老板要的是另一种,导致了在 present 的时候被顾客的老板难看的拒绝,或被骂,直接导致了营销失败。

那个富豪真正要的是大胸部的女生,但是却想表现自己对智慧的高要求。但是到了决定性的时候人类还是绝大部分时间不会根自己的心过不去的。当然实行起来难度比说的大,但是真正的高手,不会害怕高难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tboontan + 3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賈伯斯完全崩潰!iPhone 誕生內幕大公開
感謝蘋果與三星的專利「核戰」,蘋果才稍微肯讓人知道他們是如何開發產品的——如果你以為在蘋果內部,產品的開發就好像外界傳言般浪漫,這絕對是誤解。在法庭上,蘋果洩露出來 iPhone 原型機的設計就多於 40 款,還有大量 CAD 圖紙,而這些都不過是冰山一角。

現在,Wired的記者 Fred Vogelstein 對蘋果的前員工進行採訪,挖掘更多更深的內幕

已經創業的 Andy Grignon,曾經參與第一代 iPhone 的開發,負責無線電部分,這是多麼重要的一部分,就不必向大家解釋了。而回憶起 2007 年 1 月 8 日,也就是 Steve Jobs 發佈 iPhone 的那一天,他沒有感到興奮,而是覺得「害怕」。

蘋果的粉絲滿心期待 iPod + Phone 變為現實,而 Steve Jobs 也被人不斷地期待著。在這樣的情況下,發佈會出任何一點差錯,都會是一場災難。但糟糕的是,Steve Jobs 在為發佈會而排練的五天時間裡,即便是最後一天,iPhone 仍然偶爾會發生漏接電話,斷掉網路連接,甚至關機。

在排練的時候,Steve Jobs 大聲而嚴厲地說,「如果我們失敗,都是因為你。」但在場的人都知道,如果發佈會上出現這些小差錯,Steve Jobs 不會責怪誰,他是緊張。Grignon 回憶當時的情況,「就好像即便把流程過一百次,每一次都仍會有一些小問題。這感覺可不好。」而當時 Steve Jobs 也很罕見地,讓人看到他完全崩潰的一面。

iPhone 發佈會被視為最高機密。發佈會場地 Moscone 被結結實實地圍了起來。在後台,蘋果建了一個電子實驗室,用來測試手機;此外還為 Steve Jobs 搭建了一間綠色的屋子,裡面放著沙發。門外,保鏢 24 小時不間斷地巡視著。每個人如果要進入房間,必須用自己的 ID 卡打卡,還有跟一份 Steve Jobs 親自通過的主管名單進行核對後,才可放行。

第一代 iPhone 可謂一場豪賭。Steve Jobs 要做的,不僅是引進一個新的產品種類,而且還要發佈一個尚未完美的產品原型,而這款產品要六個月以後才能與公眾見面,但產品線尚未搭建完成。當時只有全世界只有 100 部 iPhone,有的塑膠機身外殼和螢幕之間有明顯的縫隙,軟體部分也有許多 bug 還沒修復。

這款手機原型能夠播放影片和歌曲,不過,還沒等到播放完畢,就一定會當掉。當你發送郵件,然後再瀏覽網路的時候,它的表現則正常;但反過來,先瀏覽網路,再發郵件就會出現問題。因為原型機雖然有如此之多的問題,人們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令它看上去可以正常使用。

但問題是,直到最後一分鐘,誰也不知道這種 iPhone 是否達到了可用的狀態——到發佈會當天,當然軟體要使用手機的無線電的時候,仍然有問題。而且 Steve Jobs 所提出的示範演出要求,沒人保證會不會令問題變得更加糟糕。

他希望他身後有一塊大螢幕,能夠實時顯示他的操作,甚至能夠看到他的手指頭點擊的位置。之前有許多公司展示產品的方法是,用攝影機拍攝,然後視影片傳輸到大螢幕上,然而完美主義的 Steve Jobs 必然無法接受。為了達到理想中的演示效果,Steve Jobs 讓工程師們花幾個星期的時間,改造舞臺的影像傳輸網路,還有 iPhone 的機身後蓋。

由於原型機的 Wi-Fi 信號並不穩定,為此 Grignon 和他的他團隊必須保證無線信號的穩定,而且還必須防止發佈會的觀眾們會使用到 Wi-Fi 信號通道——如果因此出現一丁點差錯就不好了。但 Grignon 意識到,到場的有「5,000 個 Nerd」,如此一來即使隱藏了會場的無線網路 ID 也不定有用。為此,他修改了 AirPort 的軟體,讓它認為自己運行著日本的 Wi-Fi。當時日本的的 Wi-Fi 禁止在美國使用。
Grignon 當時擁有來自 AT&T 的攜帶式無線基站,因此他知道現場的無線信號是強勁的。然後,經由 Steve Jobs 的允許,團隊稍微改變 iPhone 軟體的設置,讓它隨時顯示滿格無線信號強度。由於因為發佈會要持續 90 分鐘,在這麼長時間裡,iPhone 極易出現問題,為了不讓現場的觀眾看出來,工程師們努力改寫程式,讓底部控制欄能夠一直顯示。
不過,這些問題還不是最嚴重的,當時 iPhone 原型機的記憶體只有 128 MB 大小,由於軟體部分尚未成熟,因此系統時不時出現可用記憶體過低,甚至是出現記憶體溢出的情況,導致手機當機或是直接重啟。而 Steve Jobs 在發佈會上卻要示範那麼多東西,包括了打電話、找聯繫人、上網、收發郵件等等——如何保證 iPhone 原型機在演示那麼多軟體的情況下不出問題?Grignon 承認,當時他和他的夥伴們「為此感到緊張」。

雖然 Steve Jobs 通常能夠讓人發揮潛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其實,他常常有所準備,比如 Plan B 什麼的,這樣即便再也沒有時間,他也能繼續下去。但在 iPhone 這裡,他、全蘋果公司上下都沒有這樣的準備。iPhone 是全新的事物。

時間回到過去,2001 年蘋果發佈 iPod 的時候,消費者不得不背上 2、3 部設備,一部用於收發郵件、一部用於打電話,還有一部可能用於聽音樂。而那個時候,Steve Jobs 已經在他的小圈子裡討論開發一部手機的想法。但每次 Steve Jobs 與公司高層主管在電子郵件仔細檢查這個想法的時候,總發現它和自殺無異。那時候,對於瀏覽網路、下載音樂、視頻這樣的任務而言,手機晶片和網路速度都十分緩慢;不 過,當時的手機已經能夠勝任收發電子郵件的任務,但在這方面 RIM 已經穩穩地佔據了市場。

除此之外,Steve Jobs 還不樂意與任何一家無線運營商合作。他無法忍受無線運營商取得控制地位。2003 年,蘋果曾經考慮收購摩托羅拉,但高管很快發現對於當時的蘋果而言,後者太大了。

蘋果曾一度有機會成為「虛擬運營商」。2003 年的秋季,Sprint 開始向協力廠商出售頻寬,如果蘋果購買了,那麼它就有機會成為自己的無線運營商,而不必看其它運營商的臉色了。當時,迪士尼經開始與 Sprint 商談。最終,蘋果與 Cingular 已經經過了一年時間的討論,簽訂了合約(後來該公司被 AT&T 收購)。

2005 年到 2006 年間,蘋果一共有 3 部不同的 iPhone 原型。而當時為這個項目工作的人認為,最終蘋果將製造出 6 款原型,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硬體、軟體以及設計取向。而在第一款手機遭遇到竊賊之後,這些原型很快就被焚燬了。

關於 iPhone 的軟體部分,Steve Jobs 要求它運行經過修改的 OS X——而這是一大挑戰,沒有人知道 OS X 在手機晶片上運行的情況如何。成千上萬行代碼被移除或是改寫。因為實際晶片還不存在,直到 2006 年之前,工程師不得不模擬處理器的速度以及手機的電力情況。

iPhone 是首款實際運用「多點觸摸」技術的消費級電子產品。關於多點觸摸,該技術在 80 年代中期的時候已經開始研發。而蘋果在 2003 年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要利用這項技術——根據最早參與第一代 iPhone 開發的工程師 Joshua Strickon 回憶,「故事是這樣的,Steve Jobs 希望製造一款設備,能夠讓他如廁時閱讀電子郵件的設備——這是該產品要達到的規格配置。然而,你無法製造一款離開了屋子後,電力滿格的設備,而且也沒有圖像晶片,能夠讓設備變得可用。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去辨別應該怎麼去做。」

在 2003 年加入蘋果之前,Strickon 曾經在 MIT 裡製造出利用「多點觸摸」的設備。但因為公司內部缺乏利用多點觸摸技術的一致看法,他認為蘋果不會在這項技術上繼續下去,於是,2004 年他離開了蘋果。Tim Bucher,當時的蘋果高級主管稱,在利用多點觸摸技術的時候,公司所遭遇最大的難題在於軟體部分。OS X 最初的設計是為滑鼠設計的,而非手指。

直到 2005 年,Steve Jobs 才真正開始推動 iPhone 這個想法。Tony Fadell 回憶道,「他說,『Tony,過來。我們正在做這些東西。你覺得怎樣?你覺得我們能夠從這些東西裡搞出一部手機麼?』」Steve Jobs正在示範著什麼,「它非常的大,填滿了空間。天花板上吊著投影機,將 Mac 的螢幕投射到 3、4 英呎大小的螢幕上。然後,你可以觸摸 Mac 的螢幕,移動上面的東西,還有畫畫。」Fadell 意識到,這就是多點觸摸的原型,但細節仍有待考究。然後,Steve Jobs 與他坐下來,一起認真的討論,到底這項技術能做些什麼。

Fadell 十分懷疑,但他知道最好不要對 Steve Jobs說「不」。「我知道該技術能做到什麼。但要將這個裝滿一間房、一次性的設備變為手機大小的版本,而且數量是上百萬台, 還必須符合成本效益、可靠性。」這下子有得忙了!「你得跑到 LCD 的供應商那裡,瞭解如何將該技術嵌入到他們的螢幕中去;你得花時間在他們的生產線上;而你還必須校準顏色,保證每一塊螢幕的表現。」

「整個計劃就是製造一部觸摸螢幕設備。我們嘗試了 2、3 種實際製造的方法,直到我們找到一種可提供足夠數量產品的方法。」

雖然決定製造手機,但一開始蘋果對手機領域所知甚少。之所以對 LCD 領域瞭解比較深,那是因為當時蘋果的產品,不論 Mac 還是 iPod 都需要裝備 LCD 螢幕。不管怎樣,蘋果搭建了測試中心,裡面放了人手的模型,以及裝滿液體的人腦模型,用於測試手機的輻射。一位高管相信,第一代 iPhone 的研發一共花了 1.5 億美元。

即便是 Steve Jobs,2005 年的時候也不知道最終研發需要多長的時間。他找人製作了第一款 iPhone 原型,這部原型的外形和 iPod 一樣,上面有圓形的轉盤,裡面則多了手機無線發射裝置。儘管這樣做能夠讓產品盡快上市,但這樣並不夠酷。

2006 年初,第二款原型製作了處理,比較接近 Steve Jobs 最終發佈的版本。整部機子由鋁鎂合金包裹著,有一塊觸摸螢幕,運行著 OS X。儘管 Steve Jobs 和 Jonathan Ive 都為此感到驕傲,但因為缺乏對無線電的瞭解,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製作了一塊美麗的磚頭。2008 年離開蘋果的 Phil Kearney 說,「我和 Ruben Caballero 不得不上去會議室,向 Steve Jobs 和 Ive 解釋無線電波無法穿透金屬的事實。

而這並不容易。大多數設計師也是藝術家。上次科學測試顯示他們在八年級的水準,然而他們在蘋果有著相當大的權力。因此他們問,『為何不能搞定如此細小的縫隙,好讓無線電波傳出去?』而你得跟他們解釋,為什麼這是行不通的。」

Jon Rubinstein 說,那時候,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討論到底手機尺寸得多大的問題上。「實際上,我被推著做兩種尺寸的 iPhone,一款是正常的 iPhone,而另一款是 iPhone mini,就好像我們在 iPod 系列一樣。我認為,其中一款可以是智慧手機,而另一款則是傻瓜電話。但我們從未推動過小一號版本前進,而為了這些項目,你必須把所有的資源集中在一塊。」

那時候,不少蘋果工程師被要求減少其它方面的工作,而將時間投入到這個項目中去。如果 iPhone 不成功,那麼蘋果就要面臨相當長時間內沒有重大產品發佈的風險。而糟糕的是,因為對該項目的懷疑,公司工程師的領導者離開了。

在 Steve Jobs 的保密主義的要求下,即便上百名工程師、設計師每週工作 80 個小時,也沒辦法向別人透露半個字。如果蘋果知道了某人跟別人提及了該項目,那麼炒魷魚就是唯一的下場。而在經理要求一個人加入該項目之前,必須在他的辦公室上籤署「保密協議」,然後經理才會透露到底要你去幹什麼,但說完之後,你還必須再簽署一份 NDA 協議,保證不會告訴別人。

Scott Forstall 回憶道,「我們在紫色的宿舍面前樹了一個標誌『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因為俱樂部的第一條規則就是不要談論俱樂部本身。」「Steve Jobs 不打算僱傭蘋果以外的人來設計人機交互介面,不過他告訴我,我可以僱傭公司裡的任何人。

於是我把他們帶到我的辦公室,讓他們坐下然後告訴他們,『在你的工作角色上,你表現得十分出色。我有一個項目,你得考慮一下。我們不能告訴你是什麼內容。我只能說,你未來不得不犧牲夜晚以及週末的時光,你會比之前最忙的時候都還要忙碌。」

即便是供應商也蒙在鼓裡。Marvell 提供了 iPhone 的 Wi-Fi 無線電晶片,而 CSR 則提供藍牙無線晶片,他們都還以為自己在為新一代的 iPod 供貨呢。實際上,蘋果的確採用了而用來偽裝的工業設計。而對待無線運營商 Cingular,蘋果更加重視保密的情況。

不過,如此嚴格的保密,讓蘋果公司內部的氣氛變得緊張。當時 Steve Jobs 在公司總部鎖定了一塊區域,Grignon 說,「他喜歡設置區隔,但對於那些沒能參與(iPhone 項目)的人來說,這可是一個大大的『去你媽的』。每個人都知道公司裡的明星人物是誰,而當你看到他們不斷地被拽出來,放進一個被玻璃隔起來、自己無法進去 的大房子裡時,這個感覺可不好受。」

而即便是參與了該項目的人,也不能自由的交流。硬體工程師不允許查看軟體的情況,當他們要在硬體上跑軟體進行測試的時候,他們會給一串 Proxy Code,而不是實物。反過來軟體工程師也一樣,他們用模擬器來測試硬體性能。至於 Ive 所在的實驗室,更是神秘。它的位置就在大堂的旁邊,每個人經過都會看得到,每次大門開啟人們都想伸進腦袋往裡面瞧一瞧,但沒人真的打算這麼做。

Forstall 證明,在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得必須經過四道關卡。

最終,iPhone 即將發佈。Grignon 和夥伴們在大廳裡緊張地坐著,Steve Jobs 用 iPhone 播放了音樂、為了展示手機的螢幕他點來點去,為了讓大家看到重新設計過的電話本他打了通電話,還語音留言。他發了一條短信、一封郵件,向大家展示在虛擬鍵 盤上打字有多麼方便,然後瀏覽了好幾幅圖片,並用雙指放大和縮小。他打開了紐約時報和亞馬遜的網站,讓大家看到 iPhone 的瀏覽器有多棒。他還在 Google Maps 上找到了星巴克咖啡館,並當眾撥打了咖啡館的電話。

發佈會結束後,Grignon 已經喝醉——為了平復自己緊張的情緒,他帶了一大瓶威士忌。在發佈會上,每一個功能展示都順利通過的時候,為展示功能所負責的工程師、經理就會喝上一杯威士忌,而直到最後一個功能也完畢,那瓶威士忌已經被喝乾了。Grignon 回憶,「這是我們見過的,最好的產品展示。」


─本文轉載自「科技新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7:53 PM , Processed in 0.07350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