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leevihua

* 回首人类百年航空史 * 經典戰機介绍 (进入三代战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7-2006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vihua 于 19-7-2006 10:27 AM 发表
干電池動力載人飛機完成首次試飛


  
在日本靜岡縣,東京工業大學的學生們在展示干電池動力載人飛機


2006年4月29日,在日本靜岡縣 ...


嗯,我也有看到新闻报道,是飞行历史的新旅程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ld_spoon 于 21-7-2006 03:01 PM 发表

嗯,我也有看到新闻报道,是飞行历史的新旅程杯吧~



謝謝cold_spoon兄捧場...  如果有新的航空科技突破,一定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6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vihua 于 21-7-2006 06:39 PM 发表



謝謝cold_spoon兄捧場...  如果有新的航空科技突破,一定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


嘿嘿!cold_spoon妹才对!她现在读着中六.她对飞机师的热忱没人比。想不到她酱年轻将来大好前途!
(cool_spoon 你别怪我咯!)

很开心看到 leevihua友 已融入这边了!
航空科技呀!如有关于 aircraft composite,nano tech的 请快快放出来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6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lackbird 于 21-7-2006 07:03 PM 发表

嘿嘿!cold_spoon妹才对!她现在读着中六.她对飞机师的热忱没人比。想不到她酱年轻将来大好前途!
(cool_spoon 你别怪我咯!)


天。。。  天。。。  天哪~ 我是个大笨牛咧~ 大...  啊。。。啊啊啊。。。笨。。。牛咧。。。




很开心看到 leevihua友 已融入这边了!
航空科技呀!如有关于 aircraft composite,nano tech的 请快快放出来咯!


感谢blackbird版主给了提示。。。  回头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6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没有关系啦,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交流
谢谢leevihua提供航空历史的资料

blackbird,你真的太夸张了,我可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我目前还是无名学生一个,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和这里的前辈多多请教的。你们不要介意我整天问太多问题才好

[ 本帖最后由 cold_spoon 于 22-7-2006 10:4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戰鬥機進化史 - 經典戰機分享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1-4-2010 12:10 AM 编辑

換個角度,看看人類戰鬥機的進化過程,看看一些經典戰機的史料,我們會驚覺 - 人類的軍備競賽大大推動了宇航科技的發展!


1909年,美国陆军首先购买和装备了第一架军用飞机,准备用它来参与战场侦察。这架飞机上装有一台30马力的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68千米/小时。同年又制成了1架双座莱特A型飞机,用来训练飞行员。


  最先认识到航空武器的重要的是飞行员。有的飞行人员将步枪、机枪带到飞机上,与敌机遭遇时向敌机射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飞机开始投入战争,除了用机枪对地面目标扫射外,还从飞机上往下投掷手榴弹,这是轰炸机的雏形。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航空阴少尉吉利奥·加沃蒂,从他驾驶的飞机上向敌方部队扔下了4枚各重2000克的炸弹。这些炸弹都放在飞行员的座舱中,需要用手从飞机上往下扔。1914年8月3日,德国派飞机轰炸了法国的一座城市,飞行员用手将数十颗小型炸弹从飞机上扔下去,城市顿时腾起了滚滚浓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飞机对城市进行的轰炸。1914年10月,俄国研制成一种装有4台发动机的轰炸机,机上装有挂弹架和自卫武器。专用炸弹挂在特制的机外挂弹架上,不用靠手往下扔了。它是一种专门用以对地面和水上目标实施轰炸的军用飞机,具有突击力强,航程远等特点。1915年,轰炸机得以迅速发展。投掷炸弹重量由10千克发展到300~500千克。到1917年还使用了1吨重的大炸弹。很快,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都生产出了自己的轰炸机。到1918年,轰炸机已经比较成熟了。最快的轰炸机每小时可飞180千米,飞行高度达6000米,最大的轰炸机可载炸弹2吨。已有了轻型轰炸机和重型轰炸机之分。一些国家开始组建轰炸航空兵部队。



(图)1914年8月,德国军用飞机的飞行员用手投掷小型炸弹轰炸法国一座城市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4-12-2006 12:3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7-2006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1-4-2010 12:20 AM 编辑

1914年9月8日,俄国的飞行员聂斯切洛夫驾驶飞机在空中与一架奥地利侦察机相遇。俄国飞行员拔出手枪向奥地利飞行员打了两枪。有一枪打在侦察机的机身上,但不影响飞机的操纵。俄国飞行员还想射击,手枪却卡了壳。他驾机朝奥地利飞行员冲了过去,机轮撞在了奥地利侦察机的螺旋桨上。奥地利侦察机顿时朝地面坠落下去。不久,一名法国飞行员在自己的飞机上安装了一挺火力很强的霍奇斯基机枪。机枪固定在座舱前的机身上,沿飞行方向射击。他用这挺机枪击落两架德国军机。后来,这位法国人的飞机被德国的防空火力击伤,德国人从迫降的飞机上拆下了机枪装置,着手仿制。在飞机上安装武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子弹避开旋转的螺旋桨叶片。3名工程师为飞机制造了一种机枪射速协调装置,它依靠螺旋桨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桨叶与枪管成一线,桨叶片挡住枪管时,机枪便停止射击。1915年6月,德国人把这种武器安装在福克飞机公司生产的每小时可飞130千米、最高可达3000米的单翼机上。这种装有机枪射速协调装置的“福克”飞机,在空战中击落了多架法国和英国飞机。飞机开始真正进入了空战的时代。



(图)法国人罗朗·加罗斯发明一种偏转机构能避免机枪子弹打在螺旋桨叶上


(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重型机枪成为战机上的主要武器。这是德军战机


  1916年,法国首先在飞机上安装了37毫米的航炮,取代了早期那些随意加装在飞机上的各种机枪。这些航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对地实施扫射和空中格斗的主要武器。1918年8月,英国在索姆河反攻中,首次大规模使用强击机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但这些飞机的速度较慢,有的1小时只能飞几十千米,最快的也只有200千米左右。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于空战的歼击机、用于突击地面目标的轰炸机和用于支援部队作战的强击机,以及用于侦察的飞机都出现了。



(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飞行员手抛炸弹实施轰炸。炸弹有稳定尾翼



  1921年,美国部队专门组织了一次轰炸机轰炸试验。一艘第一次大战中缴获的德国战舰停在一处海湾中,8架轰炸机在米切尔将军的指挥下,分两批对战舰进行轰炸。轰炸机投弹高度在700米左右,每架轰炸机携带8枚炸弹。尽管只有5枚炸弹命中战舰两侧的甲板,这艘战舰还是在25分钟后沉入海底。这次试验使人们认识到了轰炸机的威力。此后,大批轰炸机开始用于战场轰炸和对海面舰船的袭击。



转载自科技之光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4-12-2006 12:3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7-2006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的飞机动力都是活塞式发动机,靠螺旋桨推进。歼击机多为单座发动机,轰炸机多为双座或多座,装两部活塞式发动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单座单发动机歼击机和多座双发动机轰炸机已经大量装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的持续和不断升级,各国极力争夺空中优势,飞机得到飞速的发展。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相继出现并广泛使用,还出现了可长时间在高空飞行、有气密座舱的远程轰炸机。英、德、美等国把雷达装在歼击机上,使飞机第一次具有了夜间起飞投入作战的能力。此外,执行电子侦察或电子干扰任务的电子对抗飞机,以及装有预警雷达的预警机也开始投入使用。到了大战的中、后期,有的活塞式歼击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已达到750千米/小时左右,最大飞行高度约12000米。当各交战国战机的技术性能相近时,新的竞争便又出现了,人们都希望获得一种新的动力装置,以使自己的战机飞得更高、更快和更远,获得更强大的战斗力。


*** 第一代经典战机 ***

1.  英国皇家空军主力战机喷火式战斗机





  提起维克斯-休泼马林公司,人们一定会想起它在20-30年代研制的S系列水上竞速飞机。这些优秀的竞赛飞机曾使英国在施奈德国际飞行锦标赛上荣获三连冠,维克斯-休泼马林公司亦因此而蜚声四海。"喷火"正是该公司的设计师R.J.米歇尔以S系列竞速飞机为基础,按照英国空军的战术,技术要求,于二战前精心设计的活塞螺桨战斗机。其原型机在1936年3月5日试飞时,速度达到554km/h,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立即引起英国皇家空军的注意。

  这种装一台由罗耳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梅林(即"灰背隼")水冷活塞式发动机的流线型飞机很快获得了一批订单。可惜的是它的设计师还未看到飞机投入大批生产就英年早逝,享年仅42岁。此后"喷火"飞机的改进发展,由其助手史密斯完成。

  "喷火"飞机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采用了大功率的活塞式发动机(如梅林63型的功率为1710马力)和良好的气动外形设计。半纺锤形机头,有别于当时大多数飞机的平秃粗大机头,整流效果好,阻力小。发动机安装在支撑架后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后便是半硬壳结构的中后部机身。机翼采用椭圆平面形状的悬臂式下单翼,虽制造工艺复杂,费工费时,但气动特性好,升阻比大。同时是英国第一种成功采用全金属承力蒙皮的作战飞机。"喷火"飞机的全部固定武器、主起落架和冷却器等都装在机翼内,单座座舱视野良好。

  "喷火"战斗机的综合飞行性能,在战时始终居世界一流水平。与同期德国主力机种Bfl09E战斗机相比,除航程和装甲等略有不及外,在最大飞行速度、火力,尤其是机动性方面均略胜一筹。由于"喷火"的翼载荷比较低,因此与常采用"高速接近,一击就跑"战术的德国战斗机格斗时,可通过机动性好的优势夺取攻击主动权。

  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在使用中的经验教训,维克斯-体泼马林公司对"喷火"飞机一方面大量生产,一方面不断进行改进改型。特别是从"喷火"Mkl2型开始换装功率更大的格里丰(即"秃鹰")发动机后,其极限速度突破了700km/h大关,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此后继续对飞机进行改进,主要内容有增加燃油容量、加装20毫米口径机炮、采用先进的低阻翼型、重新设计尾翼等。先后发展了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和舰载战斗机等诸多改型。"喷火"式飞机可算得上二战中作战飞机的大家族,归纳起来可分为陆基型"喷火"和舰载型"海喷火"两大系列,共40余种型别。"喷火"飞机还曾出口或转让生产,成为不少国家的主战机种,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退出现役。

  其中产量最大的有"喷火"Mk5和Mk9两种型别,均超过5000架。"喷火"Mk5于1941年问世,细部改进颇多,装一台1140马力的梅林型发动机,火力加强。可装8挺7.7毫米口径机枪,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Mk5C还将水冷却器移到了机头下方,可带228千克(500磅)炸弹。"喷火"Mk5共生产了6479架,是英国空军的主力。

  "喷火"Mk9是专为抗衡德军的Fwl90战斗机而发展的另一种主要改型,改装梅林61型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为656km/h,高空性能良好,配备有2门机炮和4挺机枪,共生产了5665架。

  战后,"喷火"仍在不断改进,如Mk21型结构上有较大改动,装四门20毫米机炮,可挂炸弹。

  海军使用的舰载型"喷火"一律称作"海喷火",也有近10种改型。开始的"海喷火"只是在"喷火"Mk5的基础上加装着舰钩或加强起落架而成,直到"海喷火"Mk3才采用可人工折叠机翼,改装梅林55M型发动机(1585马力),后又改用功率更大的格里丰15型发动机,而成力二战后期主力舰载战斗机。

  习惯上不分"喷火"和"海喷火"统称为"喷火"式飞机。该机不但在技术性能上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一流的,而且在数量上也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陆基型"喷火"飞机总产量力22907架(一说为22759架),舰载型"海喷火"总产量为2556架(一说为2408架)。"喷火"式飞机连续生产了12年后,在英国本土于1947年10月关闭生产线;在国外,1954年4月1日,马来西亚仿制的最后一架"喷火"Mkl9型飞机出厂。一代名机从此便退出战争历史舞台,成力博物倌的陈列品。


主要技术性能数据

"喷火"式飞机先后发展了40多个型别,各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差别,在这里仅列举"喷火"Mk5C的主要技木性能数据,供参考。

  翼展 11.23米
  机长 9.54米
  机高 3.57米
  机翼面积 22.5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 3629千克
  可带燃油 564升
  装一台梅林63型水冷活塞式发动机
  功率 1710马力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为7620米)
  657km/h
  海平面爬升率 1310米/分
  升限 13100米
  转场航程 1060公里
  固定武器8挺7.7毫米口径机枪
   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


http://jczs.sina.com.cn/2005-05-01/1519285090.html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4-12-2006 12:3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7-2006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5-4-2010 02:47 PM 编辑

2.  德国空军最具传奇性的王牌战机Bf-109







我们可以用一连串的“最”来形容梅塞施密特 Bf 109 战斗机,二战中最著名的战斗机,生产数量最大的战斗机,型号最多的战斗机,等等。从 1935 年试飞到 1967 年正式退役,它成功的证明自己可以胜任所有可能的使命,不管是截击,支援,夜间战斗,或是侦察,护航,地面攻击,Bf 109 是二战德国空军的支柱。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技术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后组建的德国防军空军部(RLM)要求四家德国飞机制造公司按他们的要求分别提出一种新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四家之中,财势最弱的是佛拉辛维克公司,但它的设计指导人是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教授(Messerschmitt),单翼高速战斗机的热心倡导者。当时由于受1912年一份“单翼飞机不全”的研究报告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份德国空军领导人对单翼机持怀疑态度,因此梅氏与军方的关系并不融洽。1934年夏天梅氏组建了设计小组,由精通应力结构学的华特·雷瑟担任设计主任,以轻巧的机体加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作为基本设计导向。由于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太先进了,以至空军技术室负责人乌迪特--一次大战中德国排名第二的王牌飞行员--看到Bf-109的设计蓝图后也说:“这根本就不是一架战斗机。”1935年9月,在大批德国空军技术人员的注视下,首次升空试飞的Bf-109飞向蓝天。在只临时装有一台英制克列斯特里尔发动机的情况下,其飞行时速竟达497公里。最终Bf-109战胜其它竞争对手,被选中担任空军主力战斗机。

  1937年7月,德国派Bf-109参加在苏黎士举行的国际航空展,它的出色性能震惊了出席的各国航空专家。同年夏天,德国空军志愿人员组成的“兀鹰”(Condor)军团投入了西班牙内战,其中的两个战斗机中队就是装备Bf-109B/C两型战机。对方共和政府所辖空军配备的是苏制I-15双翼战斗机和I-16单翼战斗机,性能与Bf-109相差甚远,很快被逐出了西班牙上空,大批德军飞行员也在实战中取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从中创立了较先进的编队队形和空战战法。梅氏根据战斗中反馈回来的意见,不断对Bf-109加以改进。至1939年,已发展出E型,即著名的“Emil”。该型以一台1100马力的DB-601液冷发动机为动力,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武器为机首两挺7·92毫米机枪和机翼上两门20毫米机炮。机身下尚可吊挂250公斤炸弹,具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进攻波兰前夕,德军一线战斗机部队共装备1085架Bf-109,全为E型机。继横扫波兰、挪威天空之后,Bf-109再度扬威西欧战场,催枯拉朽般地击溃了法国空军主力--11个MS-406战斗机大队和少量的D520新式战斗机。英国进驻法国远征军的前进空中打击部队也被击毁了四百余架

  尚属新装备的飓风式战斗机,被迫退出欧洲大陆,退守英伦三岛。

  直到大不列颠之战,Bf-109E才遇到真正的对手--英国刚研制出来的喷火式战斗机。两者性能在伯仲之间,喷火式水平机动性能较佳,Bf-109则具有更高的爬升率、俯冲速度和升限。由于德军飞行员的经验较丰富,战法灵活,总体上而言占了上风。在空战搏斗中,Bf-109的燃油喷射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飞大过载的机动动作,发动机也不会因离心力导致燃油供应不上而熄火。但受制于续航力不足的缺陷,最终令Bf-109抱恨而归:当从法国基地飞至伦敦上空时,Bf-109仅有二十分钟的燃油可供与英军战斗机缠斗。时间一到,即使处于绝对优势也不得不脱离战场返航,留下本应受其保护的轰炸机任由在雷达辅助指引下,以逸待劳的英军战斗机宰割。

  大不列颠空战后,吸收教训,德国继续对Bf-109加以改进,主要改型有专为对付喷火式战斗机而研制的F型和在机体结构强化及适应高空作战方面作了重要改进的G型。其中G型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英美对德国本土实施轰炸的战略轰炸机群。由于其攻击火力炽烈,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也因此成为英美护航战斗机的首要打击目标。仅在1944年,Bf-109G型机的生产总数就达14,212架。

  Bf-109是唯一一种生产过程从从二次大战前持续至大战结束后的战斗机,至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Bf-109共生产了约33,000架,超过了二次大战期间生产的其它任何一种战斗机的产量。战后,还由西班牙和捷克继续仿制多年,直到1958年最后一架Bf-109K型机在西班牙出厂才宣告该机的生产结束。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刚成立的以色列空军,就驾驶着从捷克买进的Bf-109,配合另一批英制喷火式战斗机,大败同样配备喷火式的埃及空军,成为Bf-109的另一段佳话。






http://jczs.sina.com.cn/2005-05-01/1431285070.html
http://mil.jschina.com.cn/afwing/intro/Me109/1.htm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3-12-2006 11: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7-2006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震驚西方世界的日本零式戰機







零式戰機,簡稱零戰,編號A6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海軍航空隊最主要战斗机种,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她的蹤影,同時也是日本海軍產量最大的戰鬥機,由三菱與中島兩家公司共同生產10449架各式零式戰鬥機。

設計需求

零戰一方面代表日本當時航空工業的能力,也是日本帝國海軍侵略的一個象徵。零戰的設計需求於1937年5月19日由日本海軍向三菱與中島兩家公司提出一個名為12試的艦上戰鬥機的設計案,準備取代剛剛進入服役的三菱96式(A5M)艦上戰鬥機。稍後彙整來自於中國戰場的經驗和需求,這架戰機的設計需求為:

最大空速︰270節時的飛行高度為4000公尺(311 m/h,13125英尺)。
爬升率︰爬升到3000公尺(9840英尺)高度花費9分30秒。
滯空時間︰正常出力下可以維持1.5到2小時,經濟巡航速率下加上副油箱可以維持6到8小時。
武裝:兩門20毫米機砲與兩挺7.7毫米機槍,並且能夠攜帶兩枚60公斤(123磅)炸彈。
配備各種無線電設備,包括定向設備。
起飛距離,在17節頂頭風下必須少於70公尺。
運動性能必須和96式(A5M)艦上戰鬥機同級

由於這個需求過於嚴苛,尤其是必須兼顧航程與飛機運動能力這兩項互相衝突的指標,中島公司在這個階段放棄競標的計畫,而由三菱公司單獨進行。第一架原型機於1939年3月完成,4月1日進行第一次試飛。

零戰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產生所謂的零戰神話。這個神話造成來自幾種不同的因素。

西方國家當時普遍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一個東方國家的戰鬥機性能可以達到一個讓超過他們想像的水準。 有關零戰的性能情報未受到重視。 初期與零戰遭遇的時候,飛行員普遍使用錯誤戰術以及受到經驗不足的影響。

零戰主要的優勢包含:
- 非常低的翼負荷,成就零戰極為優異的水平面迴轉能力。
- 比同時期戰機高的航程。
- 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

零戰在作戰中表現出來的主要弱點有:
因為設計上要求低翼負荷,飛機重量必須刻意的降低,導致結構過度強度無法適應高速下大幅度動作產生的應力,機體發生部分結構解體的情形很常見。零戰無法高速俯衝的問題從服役開始就沒有實際上解決過,結構強度不足同時也導致飛機承受戰損的能力不高。

日本的發動機技術不如其他航空先進國家,使得零戰的性能必須以降低機體重量來達到,惡化前一點提到的結構強度問題。

零戰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很難改變角度,導致運動性能嚴重降低,這個情況從大約220英里/時的空速開始出現,超過300英里/時的空速下,操縱桿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動,運動性能比起同速度或是更高速度範圍下的新一代英美戰機要差。

零戰的99式20毫米機砲的砲口初速不高,彈道彎曲,實際上射程比美國的0.50英吋機槍還低,加上彈藥數量少,對經驗較少的一般飛行員來說效果不佳。而7.7毫米機槍無法穿透許多美國戰機的裝甲板。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B6%E5%BC%8F%E6%88%B0%E6%A9%9F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13-1-2007 02: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006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4-4-2010 11:25 PM 编辑

4.  美國在二戰研發的無敵野馬戰機P-51






P-51 野马,二战中盟军最优秀的全能活塞动力战斗机,也是盟军空权的象征,击落了 4,950 架敌机,占 USAAF(美国陆军航空军)在欧洲上空击落总数的 48.9%,并击毁了 4,131 个地面目标,另外还击落了超过 230 枚V-1飞弹,甚至还击落了德国空军最精锐的喷气式战斗机。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欧和西欧进击,与欧陆一海之隔的英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危机。1940年春,英国派出一个飞机采购团向美国订购战斗机。美国北美飞机制造公司答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英国生产一种新式的战斗机。经过120天的研制,10月11日样机制成,10月26日试飞成功。新机服役编号定为P-51。英国人给它取名为“野马”。

美国研制的这批“野马”在英国“骑手”的驾驭下开始竞逐蓝天。英国空军利用P—51战斗机实施“零高度攻击”(在10米高度以下飞机高度表指示为零),猛烈打击德军地面部队和运输线。1943年秋,战斗性能大大超过A型机的P-51B型机问世,它首先装备了美国陆军航空兵第354战斗机大队。1944年3月在著名的柏林大空袭中,P-51战斗机击落德机41架。6月,大批P-51战斗机参加了支援诺曼底登陆作战。1944下半年,P-51已牢牢控制了西欧大陆的制空权。

1943年秋,P-51战斗机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上参战。中印缅战区的第311战斗机大队和中国战场上的中美航空兵部队首批装备了P-51战斗机。在抗日战争最后两年中,中美飞行队的P-51战斗机以广西、湖南西南部地区为依托,发挥其作战半径大的优势,不断深入到湘北、鄂、粤及沪宁一带日军占领区,猛烈袭击日军的机场、运输船队。在P-51等飞机的冲击下,日军失去在中国的制空权。1945年春,P-51战斗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立下了大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51战斗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洲战场上,P-51战斗机就出动13873架次,投弹5668吨,击落敌机4950架,击毁地面敌机4131架,被誉为“歼击机之王”。

战争中美国总计生产了 15,575 架的野马,仅次于 P-47 雷电,另外澳大利亚按许可证生产了 100 架。由于生产数量的庞大以及卓越的设计,野马战后在一些国家一直服役到 1980 年代,并且民间至今还保有 150 余架能飞的野马,使我们能时时看到这种二战名机的身影。


SPECIFICATIONS P-51D
Wing span: 11.29m (37 ft. 0½in)
Length: 9.81m (32 ft. 2.5 in)
    P-51H: 33 ft. 4 in.
Height:    P-51A, A-36, F-6: 3.72m (12 ft. 2in.)
    Other P-51: 4.1m (13 ft. 8 in.)
Armament: Six .50-cal. machine guns and ten 5 in. rockets or 2,000 lbs. of bombs.
Engine: Packard built Rolls-Royce "Merlin" V-1650 of 1,695 hp.
Cost: $54,000

PERFORMANCE

Maximum Speed:
   Early P-51: 390mph (628km/h)
   P-51D: 437mph (703km/h)
   Cavalier,Typical: 457mph (735km/h)
   F-82, Typical: 465mph (750km/h)
Initial climb:
   Early P-51: 2,600 ft. (792m) per minute
   P-51D: 3,475 ft. (1060m) per minute
Service Ceiling:
   Early: 30,000 ft. (9144m)
   P-51D, Cavalier, F-82: 41,900 ft. (12,770m)
Range with maximum fuel:
   Early: 450 miles (724km)
   P-51D: Combat Range 950 miles
      Operational range 1,300 miles with drop tanks and
      absolute range to dry tanks of 2,080 miles.
       750-2,500 miles depending on customer choice
       2,300 miles
       2,504 miles
       2,200 miles




http://mil.jschina.com.cn/afwing/intro/p51/1.htm
http://211.155.23.140/biku/warbirds/usland/us-p51.htm
http://www.wpafb.af.mil/museum/research/p51.htm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3-12-2006 11: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6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5-4-2010 12:02 AM 编辑

5。 代表蘇聯二戰戰機的經典 YAK-9


YAK是雅克列夫設計局生產的一系列戰機,是德蘇戰爭初期俄國抵擋德軍入侵,與日後反攻的主力之一;包括該局首種量產戰機Yak-1、從戰鬥教練機發展而成的Yak-7、生產數最多的Yak-9與大戰末期的高性能Yak-3及各衍生型等。



1939年,蘇聯空軍提出一項新式戰鬥機的研究案.隨後在參與的4個設計案中挑選了亞歷山大,S.雅克列夫的I-26原型機. 1940年10月,本機的先導量產型出廠.並正式更名為Yak-1戰鬥機. 有鑑於俄國的輕合金材料十分稀少,故Yak-1的機身是以空心鋼管構成,外部再附以蒙皮或層板(但這個設計在隨後的衛國戰爭中被證實是一大敗筆,因為它會導致重量過重),機翼則跟蚊式機一樣是以木材構成的. Yak-1採用VK-105PA 1100匹馬力級液冷引擎.武裝則是配備於機首螺旋槳錐中心處的一門20mm機炮及發動機艙上方的兩/U梃7.62mm機槍,翼下還可攜掛6枚12kg空射火箭.

YAK-9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大舉揮軍俄國.不過這對雅克機沒有
太大影響,因為生產線早早就遷往烏拉山區及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工廠了.截至1941年
底,Yak-1一共生產了500架.但是因為先天的不良(重量過重致引擎馬力受限)及後天的失調(飛行員素質低落)所以Yak-1就和MiG-3一樣淪為Bf-109的飼料.

但這種情形到了Yak-3起便獲得改善,儘管機身還是以鋼管來做,但結構已大幅度精簡.同時機翼翼展也縮小,而原本設置於機鼻下方的滑油散熱器則改置於機翼根部,並且把
座艙罩換成具有全週界視野的氣泡式座艙罩.此外引擎也換成VK-107  1650馬力級引擎
.馬力增強,加上機身重量減輕,Yak-3成了德國空軍的一大夢魘.因為它的時速高達720km,同期的德機根本追不上.而輕巧的機身更使Yak-3成為近距離纏鬥的高手,所以德國空軍的飛行員之間都互相告誡:[千萬不要在5000m以下的高度挑戰雅克機!就是那架機鼻下方沒有滑油散熱器的飛機.]'

圖為測試引擎中的YAK-9


1942年6月,Yak-9問世.此機最大的變革是將機翼換成全輕合金製造,使Yak-9能攜帶更多油料執行遠程作戰(Yak-9DD續航力可達2200km)也能用來為美軍的B-17,B-24等重轟炸機護航(由自由法國麾下的諾曼第.奈門大隊負責)武裝也有相當程度的強化(T型換裝37mmu機炮),機槍也換成12.7mm.終戰後,俄國仍以Yak-9為第一線戰機.並大量提供給東歐諸國及北韓。直到名聞遐邇的MiG-15出現,雅克機才功成身退.


Specifications of the YAK-9

Type - Single-seat Fighter

Wings - Low-wing cantilever monoplane.  Two outer wings attached to a centre-section which forms part of the fuselage and floor of cockpit.  Structure consists of two spars of extruded metal, wood ribs, and skin of fabric over plywood, varnished and lacquered.  Fabric-covered ailerons with trim tabs at trailing-edge.

Fuselage - Framework of welded steel tubing, covered by two half-shells of wood attached to tubular framework by webbing bands.  This also fabric-covered and lacquered.

Tail Unit - Cantilever monoplane type.  All-wood tailplane and fin. Fabric-covered elevators and rudder.  Trimming-tabs in elevators.

Landing Gear - Tail-wheel type.  Main wheels retract inwards into wing roots.  Tail wheel retracts into rear of fuselage.  Oleo-pneumatic shock-absorbers.  Messier type brakes on main wheels.

Power Plant - One 1,210 h.p. VK-105PF twelve-cylinder Vee liquid-cooled engine, driving three-blade metal variable pitch airscrew.  Coolant radiator under fuselage just aft of cockpit, and additional air-intake under nose, on cowling.

Accommodation - Pilot in all-round vision cockpit.  Sliding hood.

Armament - One ShVAK 20 mm. motor cannon in nose.  Two Beresin 12.7 mm. machine-guns mounted in cowling.

Dimensions - Span 10 m. (32 ft. 10 in). Length 8.48  m. (27 ft. 10 in.).  


轉載自:尖端科技軍武論譠,Jane's All the World's Aircraft 1950-1951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3-12-2006 11:4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6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不错,其实我也有本书叫:"世界军武发展史之飞机篇"

这里有个建议,既然是回首人类百年航空史,不如以航空发展里程碑加上时间(Timeline)来述说各类飞机的发展吧。

如:人类第一次飞行,世界第一大战,世界第二大战,冷战,后冷战时期.

有时,很多字看到我头晕晕~~哈哈.可以简化就简化但别去掉重要的资料记得要推动这帖的互动性及大家后感。这可是封为精华帖的要求之一哦。

加油!希望在封神榜看到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1-2006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27-3-2010 02:57 PM 编辑

6。  二战美军的“超级飞行堡垒”轰炸机 B-29





B—29是波音公司研制的一种轰炸机,被称作“超级飞行堡垒”。它装有4台发动机。载油量达37277升,载弹量为9000千克,航程近6000千克,可以在1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它还装有4塔,每个炮塔各装两挺机枪,由射击员对这些机枪进行操控。飞机尾部装有一门20毫米航炮。B—29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飞机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用B—29向日本空投了两颗原子弹,使用B—29声名大振。美军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代号为“胖子”。为了携带“胖子”,B—29加大了弹舱,投弹装置也进行了改装。“胖子”在离开弹舱一分钟后爆炸。巨大的气浪使脱离爆炸区的B—29飞机受到冲击,剧烈的抖动把舱内忘系安全带的乘员掀出了座椅。



(图)美国空军装备并一直使用至今的极著名的B—52重型轰炸机可挂弹30多吨进行地毯式轰炸,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援助苏联各种飞机1.5万架,但拒绝向他们提供这种B—29轰炸机。1945年,在战争中美军有4架B—29轰炸机在苏联远东地区迫降,苏联扣留了这些飞机,随后着手仿制,制造出装有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图—4。1947年,图—4重型轰炸机首次出现并用于试验性轰炸机首次出现并用于试验性轰炸,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世界现有的轰炸机多为经过改装的50~60年代的产品,飞行速度大都是亚音速,改装后使用新型激光制导和电视制导炸弹,平均误差不到10米,最小达3—4米。另装备有机载空对地导弹,射程8~700千米,最远的1200千米。普遍装备电子设计,增强了突破对方防空网的能力。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Crew: 11: pilot, co-pilot, flight engineer, bombardier, navigator, radio operator, radar observer, CFC blister gunners (two), CFC upper gunner, and tail gunner
Length: 99 ft 0 in (30.2 m)
Wingspan: 141 ft 3 in (43.1 m)
Height: 27 ft 9 in (8.5 m)
Wing area: 1,736 ft² (161.3 m² )
Empty weight: 74,500 lb (33,800 kg)
Loaded weight: 120,000 lb (54,000 kg)
Max takeoff weight: 133,500 lb (60,560 kg)
Powerplant: 4× Wright R-3350-23 turbosupercharged radial engines, 2,200 hp (1,640 kW) each
Zero-lift drag coefficient: 0.0241
Drag area: 41.16 ft² (3.82 m² )
Aspect ratio: 11.50

Performance
Maximum speed: 357 mph (310 knots, 574 km/h)
Cruise speed: 220 mph (190 knots, 350 km/h)
Stall speed: 105 mph (91 knots, 170 km/h)
Combat radius: 3,250 mi (2,820 nm, 5,230 km)
Ferry range: 5,600 mi (4,900 nm, 9,000 km)
Service ceiling: 33,600 ft (10,200 m)
Rate of climb: 900 ft/min (4.5 m/s)
Wing loading: 69.12 lb/ft² (337 kg/m² )
Power/mass: 0.073 hp/lb (121 W/kg)
Lift-to-drag ratio: 16.8

Armament
Guns:

12× .50 in (12.7 mm) M2 machine guns in remote controlled turrets
1× 20 mm M2 cannon in tail
Bombs: 20,000 lb (9,000 kg)


转载自科技之光,WIKIPEDIA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4-12-2006 12:4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6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lackbird 于 25-11-2006 11:56 AM 发表
这篇不错,其实我也有本书叫:"世界军武发展史之飞机篇"

这里有个建议,既然是回首人类百年航空史,不如以航空发展里程碑加上时间(Timeline)来述说各类飞机的发展吧。

如:人类第一次飞行,世界第一大战 ...



谢谢版主厚爱  我也正想办法如何提高本帖的互动性呢

作了一些调整,加入了一些新资料。。。  接下来还会陆续介绍不同时代的经典战机。。。希望大家喜欢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3-12-2006 11: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6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27-3-2010 02:18 PM 编辑

7。扬威朝鲜战场的 米格-15战斗机

(俄文:МиГ-15,英文:MiG 15)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北约给予的绰号是“柴捆(Fagot)”,是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据统计,米格-15战斗机各型机总产量超过16500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研制过程

米格-15是一种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1946年开始设计,设计受到纳粹德国的 Ta 183(代号:乌鸦) 实验机很深的影响,但是整体设计还是来自于苏联本身[1]。MiG-15 原型机初期发展并不顺利,但受限于发动机技术始终无法试飞,直至英国工党政府同意出售英国制的两款离心式喷射发动机之后,始有突破。1947年6月首次试飞。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就机毁人亡。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947年12月首次试飞成功。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早期生产批次采用英国的尼恩发动机,中后期则改用自制仿尼恩的 RD-45 发动机。

布局与结构

米格-15采用机头进气模式。机身上方为水泡形座舱盖,内容弹射座椅。气流在机头由进气道内的隔板分为左右两股。机翼位于机身中部靠前,后掠角35度,带4枚翼刀,翼下可挂两只副油箱或炸弹。因此,米格-15是苏联第一种实用的后掠翼飞机,已初具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雏形。机翼穿透机身,与进气道内的隔板总计将气流分为4股。在机翼前缘放有一定量的铅,以降低机翼对扭曲刚性的需求。飞机不装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与对手的比较

米格-15投产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给了米格-15一个极好的实战验证机会。在朝鲜战场上,米格-15的主要对手是美制F-86军刀战斗机。米格-15在最高速度,中高度爬升率,加速率以及最大升限等性能方面优于F-86,在回转性能上面比4/3机翼的F-86差,同时高速下的稳定性以及运动性不如F-86,高速下的大幅度运动会进入失速,导致新手无法解出而必须放弃飞机。

米格-15的火力极为强悍,H-37 37毫米机炮与HC-23KM 23毫米的火力远强于F-86的六门12.7毫米机枪。曾有米格-15身负200余发12.7毫米枪弹而安全返航,而被米格-15的37毫米炮击中的F-86几乎难逃重伤或者是被击落的结果。不过这些机炮的射速较慢,加上米格-15只有较为简单的光学瞄准器,配合高速下无法稳定控制的问题,使得米格-15只能在拦截轰炸机的任务表现上较与战斗机空战上出色。

虽然韩战期间米格-15占有地利以及距离的优势,携带副油箱之下也只能停留短暂时间的F-86还是能够有效的压制米格-15的作战。与苏联政治考量的配合下,将米格-15的有效操作地区限制在所谓的米格走廊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3-2010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代经典战斗机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27-3-2010 01:49 PM 编辑

以制空和截击为主要作战任务的战斗机代表了作战飞机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战斗机发展了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正在研制之中。战后至60年代初是第一代战斗机的时代,其主要技术牲是亚跨音速,最大飞行马赫数为0.9~1.3左右,开始采用后掠机翼和涡喷发动机,武器配备以机炮和火箭为主,并开始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光学瞄准器和第一代雷达。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军方的专家对战争中的空战战例进行了总结,对空战理论和战斗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得到了这样一些观点和看法:

1.由于在朝鲜战争中吃尽了米格-15的苦头,所以他们认为飞机的最大速度是决定空中优势的主要因素,为了使飞机具有高速性能,可以牺牲其爬升性能和盘旋性能;
2.对前线战场及敌方机动目标实施战术轰炸,是空军在战争中的重要职能,而轰炸机恶劣的机动性又使它成为敌方最容易对付的目标,因此轰炸任务往往需要大量的护航战斗机,不仅使战争花费大增,而且还是无法避免伤亡。因此专家们主张研制多用途飞机,使飞机兼有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实质上是倾向于研制战斗轰炸机;
3.主张放弃编队空战,截击机的战术是利用速度优势追击目标。截击机实施攻击时,其飞行动作“平直化”,即不需要进行高过载机动,并力求一次攻击结束战斗;
4.自从空空导弹进入服役并取得战绩之后,有人就认为航炮在空战中已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航炮的作用被极大的贬低和忽视,以至在研制战斗机时甚至提出不装航炮;
5.认识到了航空电子设备在提高武器装备效能中的地位,加大了在航空电子设备上的投入。

飞机设计师们就是按照上述这些作战思想和想法研制了第二代战斗机。这一代战斗机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2倍音速。采用大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开始装备独立的航空电子设备系统,如单脉冲雷达、导航计算机、惯性导航系统等等。第二代战斗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装备了中距空空导弹,而且兼顾对地攻击,对地攻击能力较强。第二代战斗机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有了较大改进,飞机的重型化倾向明显。

第二代战斗机参加了越南战争和其它的一些局部战争,接受了实战的考验,结果却发现它们并不能满足实战的要求,因为作战方式和以前预想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空高速并不是空战的主要范围,因此第二代飞机的性能优点并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代战斗机的主要代表机型有前苏联的米格-21和米格-23以及美国的F-104和F-4,它们各自形成了“轻-重”搭配的系列战斗机格局。目前美、俄两国的第二代战斗机早已经退役,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代战斗机仍然在广泛的使用,例如法国的“幻影”III、“幻影”F1和瑞典的Saab-37等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77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10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27-3-2010 01:55 PM 编辑

*** 第二代经典战机 ***


1.  美國二代戰機的經典代表 F-4(Phantom)








F-4 鬼怪II(Phantom II)是一種超音速双发重型戰鬥轟炸機。由美国麦道公司研制,1958年5月首飛,1961年服役,它在美國的服役期長達34年(1961-1995年)。直至現在,其他國家仍有使用。

F-4最初是麥克唐納(後來的與道格拉斯公司合併為麥道)公司自己的研發計畫,在與海軍商討之後,由海軍正式提出發展需求,設計一架艦載攔截機。當麥納馬拉入主美國國防部之後,他要求美國空軍在尋求新的戰鬥機時考慮採用海軍的F-4,以降低整個生產線的成本。空軍與麥克唐納公司討論之後,稍作修改的機型也同時進入美國空軍服役。

作為美國早期只使用导弹的戰鬥機,它起初只裝備了AIM-7“麻雀”雷達導引空對空导弹和AIM-9“响尾蛇”紅外線導引空對空导弹而缺乏了机炮。這種對於导弹的過度信任,加上初期板本的AIM-7/AIM-9妥善率與命中率偏低,導致它於越戰前期的滾雷行動當中無法有效的對付北越少量的MiG-17、MIG-19與MIG-21。這促使美國空軍加裝M61火神机关炮於機首雷達下,這便是F-4E。美國海軍雖然曾經嘗試使用裝在機腹中線的機砲夾囊,評估之後的效果認為不是很好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並未迅速加裝機砲,而是近一步的改良AIM-9導彈,採用新設計,以氣體冷卻的尋標器來提升導彈的性能。

  F-4是美国第二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较好,不但空战性能好,对地攻击能力也很强,是美国空、海军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参加过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也曾经是美国空军的“雷鸟”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F-4采用外翼上反、带犬齿前缘、大根梢比、小展弦比的后掠式低单翼,机头为大型雷达罩,垂尾与下反的平尾之间形成120度的夹角。这些经大量风洞试验选定的特殊外形特征,加上采用了喷气襟翼等措施,使飞机着陆速度低、低速飞行时不易翼尖失速。该机采用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采用了带附面层控制板的侧面进气口,发动机为两台J79-GB-17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5385千克力,加力推力为8120千克力。其主要机载设备包括AN/AJB-7全高度轰炸系统,AN/APQ-120火控雷达,AN/ASA-32自动火力控制系统,AN/ASQ-91武器投放系统,AN/ASG-26前置角计算光学瞄准具,AN/APR-36、37雷达寻的和警戒系统等。F-4的缺点是大迎角机动性能欠佳,高空和超低空性能略差,起降时对跑道要求较高。

  F-4是六十年代以来美国生产数量最多的战斗机,型别众多. 使用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西德、伊朗、希腊、埃及、西班牙、以色列以及韩国等。目前仍有少数的F-4现役。以下内容适合F-4E。


武器装备:  一门M61Al六管机炮。可挂6枚“麻雀”II或4枚“麻雀”II和4枚“响尾蛇”空空导弹,也可挂AGM-12“小斗犬”空地导弹,AGM-62A“白星眼”电视炸弹,AGM-65A“幼畜”电视炸弹,AGM-45、AGM-78B反辐射导弹以及各种常规炸弹和核弹等。最大载弹量7250千克。

尺寸数据:  翼展11.7米,机长19.20米,机高5.02米,机翼面积49.24平方米,机翼后掠角(1/4弦线处)45度,展弦此2.82,机翼平均相对厚度5.1%,主轮距5.46米,前主轮距5.92米。

重量数据:  空重13760千克,作战起飞重量1882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803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20870千克,机内燃油量776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2.27/2410千米/小时,(海平面)M1.1/135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960千米/小时,爬升率(高度9000米)110米/秒,实用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挂副油箱,4枚导弹)1200千米,转场航程3200千米。  



http://kepu.jsinfo.gov.cn/aviation/plane/pla101.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F-4 ... 0%E9%AC%A5%E6%A9%9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10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1-4-2010 06:26 PM 编辑

2。从越战驰骋至今的 米格-21 (中共歼七)

戰鬥機MIG-21(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1)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於二十世紀195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輕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戰機。北約代號為魚床/魚窩(Fishbed)。是前苏联空军 50年代末和60 年代装备的主力制空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高空高速截击、侦察, 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米格-21發展的時代各國努力追求高速,但米高揚吸收了二戰之前米格-1/3一味追求高速導致火力貧脊的教訓,將米格-21設定成為同時可以肩負類似F-104的輕型高速攔截機、又可以符合米格機傳統便宜、簡單、輕巧、善於纏鬥的戰機。高空、高速、轻巧、爬升快,能截击入侵的敌轰炸机和高速目 标, 作为国土防空截击机使用。 针对这一设计思想, 采用了很薄的大后掠角三角翼,全动式增尾,细长机身和带进气锥的头部进气道,使得该机跨、超音速阻力小,高空高速时发动机推力较大,因而得到很大的平飞速度。但由于高速时方向安定性减弱,飞行中严格地限制速度不得大于规定。这种气动布局在当时是新颖的,实现了研制目的,足以与当时西方主力战斗机F-104相抗衡。但该机除了大速度、减速性能好以外,其机动性能不好,加上机载设备过于简单,武器挂载能力过小和航程过短,因而作战能力有限。米格-21价格低廉,对第三世界国家很有吸引力。由于该机轻小、设备简单、操纵灵便,越南战争中越方飞行员曾多次击落名声赫赫的美军F-4“鬼怪”战斗机。越戰是它最廣為人知的戰場,中東地區跟以色列也是頻頻交手,其他如南北葉門戰爭、印巴戰爭也看得到米格-21的蹤影。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仍使用这种战斗机,但终因技术差距过大,且指挥失灵,战术运用不当,不但未建战功,反而被击落多架。

米格-21(包含仿製改良機種)可能是二十世紀產量最多的噴射戰機。米格-21于1953年开始研制,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 部队,米格-21是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飞机。米格-21飞机最大起飞重量9600公斤,装1台P-13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最大/加力)5100/66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1倍音速,实用升限18400米,机内燃油航程1300公里,作战半径270公里。该机机载设备简单,中、后期改型加装了小直径天线火控雷达和自动驾驶仪。早期型号只在机头锥中装雷达测距器。主要武器有1门23毫米G3-23双管机炮,备弹200发,有4个外部挂架,可携带红外制导或雷达制导的近距空空导弹或对空、对地火箭炸弹

米格-21有20余种改型,除几种试验用改型,其余的外形尺寸变化不大,虽然重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换装推力加大的发动机, 因而飞行性能差别不大。 由于机载设备不同和武器不同,各型号的作战能力有明显差别。
大量改进型号主要型别有:米格-21F,白天型截击机,安装一台R11F-300发动机;米格-21PF,有限全天候型,安装一台R11F2-300发动机,去掉机炮,装RP-21雷达,2~4枚空对空导弹;米格-21PFS,PF的改进型;米格-21FL,PF的出口型;米格-21PFM,PFS的改进型;米格-21PFMA, PFM改进的多用途型;米格-21M,印度仿制的PFMA型;米格-21R,PFMA改装的侦察型;米格-21MF,多用途型,1970年开始交付使用,生产数量较多;米格-21SMT,MF的改进型;米格-21BIS,较新的多用途型,安装一台R25发动机,改进机体结构和电子设备,增加塔康导航系统,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0公里;米格-21-93,最新的米格-21-93换装了拥有更大直径天线的新型雷达,并可携带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拥有一定的超视距作战能力。 自60年代起出口至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和印度等国还进行了特许生产。现已停止生产, 总产量超过6000架。仅在60年代,前苏联空军就装备了2500余架。

Mig-21 的生涯主要對手F-4、F-5都即將全面退役,仍然有不少Mig-21活躍在世界上。許多西方國家如美國、以色列,看中米格-21巨大的生產量,紛紛替各國米格-21提出各種延壽、改良甚至性能增強的方案。除了蘇聯製造出口的米格-21以及東歐國家仿製的產品外,中國的米格-21走入了另一條發展道路,一是殲-7(F-7),早期是仿製蘇聯系統,並曾跟美國的U-2交手過,1980年代之後,採用新式航電以纏鬥為主要任務的殲-7M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高度評價,二是殲-8系列(F-8),殲-8-I(F-8I)看起來像是放大的米格-21,殲-8-II(F-8II)則是改成類似米格-23的進器道配置,主要作為本土防空攔截之用。F-8II在美國P-3C撞機事件中聲名大噪。

中国于60年代开始仿制米格-21,国内编号歼七。歼七发展历程异常艰难,因中苏关系恶化,在歼七发展的关键时刻撤走了全部专家,而且图纸和生产设备在在由苏联向国内运输途中运输途中因大雨损坏严重,资料残缺不全,生产设备也严重损坏。中国的设计师们根据苏联专家留下来少得可怜的资料,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墉驾驶,将第一架歼七送上了天空。整个试飞过程中,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最初生产的歼七,安装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1967年苏联授予中国生产许可证后,开始了歼七漫长的生产周期,起初歼七的生产并不顺利,直到80年代初期歼七的生产才逐渐完善。尽管如此,歼七在中国的发展却是大放异彩,改进型号十分丰富,尤其是最新的歼七MF,达到了米格-21所有改型的顶峰。歼七曾向多个国家出口,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资料来自 <百度百科> and <Wikiped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10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5-4-2010 12:31 AM 编辑

3。无尾翼三角翼的法国幻影III战机

法国幻影战斗机家族从幻影Ⅲ开始,先后发展出了幻影5/50,幻影F.1,幻影2000,幻影4000等系列,这些战斗机中除了幻影F.1采用了正常布局外,其他无一例外都采用了无尾三角翼布局,这种布局对法国乃至对幻影系列飞机输出国后期的战斗机设计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些战斗机中,幻影Ⅲ/5/50系列是产量最大也是分布最广的战斗机型号之一。






幻影Ⅲ家族是应法国政府在1952年提出的要求研制,20世纪50年代,一向崇尚自由的法国人已为凭借昔日法兰西帝国的尊严能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法国新政府希望能够积极参与世界事务,重塑法国雄风,借此带领国民走出二战被德国纳粹占领的阴影,但战后华约和北约组织的对阵,冷战军备竞赛的开始迫使戴高乐清楚地看到建立起属于法国自己的完备军事工业的必要性,50年代初,世界各主要空军强国已经进入喷气式时代,为此法国空军迫切希望能装备一种国产战斗机,法国政府要求国内的航空企业能够研制一种全天候的轻型拦截机,空军的要求是新型战斗机能在6分钟内爬升至18000米高度,在此高度飞行速度必须达到1.3马赫。达索参与投标的机型为“神秘-三角550”,是一种小型的战斗机,三角翼,600后略翼,展弦比5%,装备两台阿姆斯壮·西德利MD30R威派尔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9.61千牛,此外该机还装有一具固体火箭助推器,能提供14.7千牛的额外推力。

三角翼飞机在性能上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如起飞滑跑距离过长,着陆时速度过大,而且低空机动性能不好。不过三角翼布局也存在常规布局所没有的优势,即设计制造简单,高速性能好,机翼内空间充足,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油。

“神秘-三角550”的第一架原型机并没有装备加力式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于1955年6月25日首飞,在试飞中发现该机的垂尾过于庞大,影响空中机动性能,遂在后来的机型修改中缩小了垂尾,飞机重量减至5070千克,并在换装了加力式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后改名为幻影I,在试飞中不是用火箭发动机的情况下,幻影I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1.3马赫,而1955年末的试飞中,该机使用火箭助推后飞行速度居然超过了1.6马赫。

首架幻影Ⅲ于1956年11月首飞,在第7次试飞中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1.52马赫。该机的进气道装有可调半锥形中心体,可以在高速飞行中前移以防止气流出现紊乱。后来该机又换装了性能更好的阿塔101G.2发动机,在1957年9月的试飞中最大平飞速度超过了1.9马赫。

法国幻影III战斗机幻影Ⅲ在试飞中表现的优异性能使法国空军欣喜若狂,法国空军立即订购了10架预生产型幻影ⅢA,幻影ⅢA比幻影Ⅲ原型机足足长了2米,机翼面积也为此增加了17.3%,展弦比减小至4.5%,装一台阿塔09B发动机,不开推力43.2千牛,加力推力58.9千牛,保留了SEPR火箭助推器,首架预生产型1958年5月12日首飞,在1958年10月的试飞中首次达到2马赫的最大速度,达索对该机冲刺更高的速度充满信心,在作了充分准备后,该机不负重望,在次年6月的试飞中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成为欧洲第一种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的作战飞机。

幻影Ⅲ的正式生产型号为幻影ⅢC,1960年10月投产,和A型相比,该机机身加长了0.5米左右,装备一台阿塔09B.3发动机,军用推力4250千克,加力推力6000千克。发动机有一个超速系统,在飞机飞行速度超过1.3马赫时,该系统就自动链接。为了延长航程,该机可以吊挂625升、1100升、1300升和1700升的副油箱。固定武器为两门30毫米德发转管炮,每门备弹量125发,机炮位于进气道下方,德发机炮成为幻影Ⅲ的标准装备,后期生产的幻影Ⅲ都保留了德发机炮。早期生产的幻影ⅢC只有3个挂点,机身中心线1个,每侧机翼挂点下1个,后期生产的C型在每个机翼外侧加装了1个挂点,通常用来挂载响尾蛇空空导弹。该机的主要电子设备为机头的西拉诺截击雷达,用于制导机身下的玛特拉R511或者玛特拉R530空空导弹。在执行截击任务时,该机通常的武器挂载方案为两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加一枚马特拉R530。

幻影ⅢC是作为截击机使用的,所以早期其外挂武器只有玛特拉R-530和早期型号的响尾蛇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武器早期则只有无制导炸弹和各型火箭弹;后期生产的玛特拉魔术空空导弹性能明显优于响尾蛇,所以红外制导导弹都换成了魔术。后期又增加了激光制导炸弹,可以发射Durandal反跑道武器,马特尔空地导弹等一系列空对地武器,该机的对地攻击性能也大大增强。

虽然保留推力1680千克的SEPR-841火箭发动机,但在装火箭发动机时就必须去掉机炮,以用来装火箭发动机的燃料TX-2。而且从高空突袭的轰炸机似乎并不受欢迎,加装火箭发动机似乎也没有多少使用价值,如果不用火箭发动机就可以加装副油箱以延长航程。所以后期生产的幻影Ⅲ去掉了火箭发动机,并加装了腹鳍,后来还加装了着陆勾,可以在前线机场实现短距着陆。

该机采用了悬臂式下单翼,机翼装有锥形扭转盒,采用全金属抗扭盒形结构和带加强肋的机架整体壁板,靠近机翼前缘处有铰接在上下翼面上的小型扰流片。可收放式前三点起落架,主轮和前轮均为单轮,座舱盖以铰链形式连接,向后打开,马丁·贝克公司的RM.4零高度弹射座椅。达索认为战斗机在高强度的空战中可靠性将是影响作战性能的最大因素,为此机上的空调系统和液压系统均采用双套备用系统。

1961年开始向法国空军交付,法国空军共接收了95架,该机一直使用到了1988年。由于性能优异,幻影还出口到了瑞士,以色列,南非等国。出口型在细节设计上并没有多少的差异,而只是在型号编号上加上了购买国的首字母,如出口到瑞士的为幻影ⅢCS,以色列为幻影ⅢCJ,南非幻影ⅢCZ。

以色列购得幻影ⅢC后,首开幻影空战纪录,1963年8月以色列空军飞行员驾驶幻影ⅢC在巡逻中击落了2架叙利亚的米格-17,后续战果中还包括2倍音速的米格-21,使幻影ⅢC名声大扬。在1967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把幻影ⅢC的性能发挥到了极限,该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倾巢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炸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空军的机场,以色列飞行员用幻影ⅢC上的机炮和法制反跑道炸弹把三个国家的军用机场炸得千疮百孔,以色列大获全胜。价格低廉的幻影ⅢC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索和幻影也就在这时开始出名。大批的订单开始涌向达索公司,各国空军迫切想感受这种无尾翼三角翼的战斗机带来的优异性能。

法国幻影III战斗机-外形尺寸     

法国幻影III战斗机翼展     8.22米
机翼展弦比  1.94
机长
A     15.50米
B     15.03米
C     14.77米
机高
B     4.50米
C     4.25米
主轮距    3.15米
前主轮距
B     4.87米
机翼面积   35米2
垂尾面积   4.50米2
重量及载荷
空重
A    6600千克
B    7050千克
起飞重量(无外挂)
B    97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A、B   13700千克
最大翼载
A、B   3.86千牛/米2(393.1公斤/米2)
载油量(不带火箭发动机)   2940升
性能数据(IIIE,无外挂)
最大平飞速度      M2.2(高度12000米)
           1390公里/小时(海平面)
C      1370公里/小时(海平面)
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   M0.9
进场速度         340公里/小时
着陆速度         290公里/小时
爬升时间(到11000米,M0.9)   3分
(到15000米,M1.8)     6分50秒
实用升限(M1.8)      17000米
升限(用火箭发动机)      23000米
起飞滑跑距离(最大起飞重量)  700~16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700米
最大航程           3330公里

http://www.hudong.com/wiki/%E6%B ... 8%E6%96%97%E6%9C%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2-2024 05:05 AM , Processed in 0.2066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