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axstudio

帕奥禅林清净之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7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四个条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守持梵行不淫。要找到能一起学佛、又拥有共同目标的另一半已经非常不容易,何况夫妻要一起守梵行不行房事更是难上加难。想投入禅修、努力见法的单身贤友们,愿您们能了解到自己是这世间极少数的幸运者——能出生在正法依然住世的时期,身心健全又只有少许尘垢蒙蔽,年轻有活力并且依然单身。如果您有想要找女友、男友或存有结婚的念头,为了自己长远的益利,请您暂时先把这些念头放下,愿您能够珍惜这稀有难得的因缘,为自己保留一个殊胜的机会。生于正法时期的我们就像处于漫漫的长夜中,突然见到一颗流星快速地闪过这么的短暂可贵,切莫让这因缘白白失去。您一旦被这世间超级的“镣铐”锁住后,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这种无比坚固的枷锁并不是世间一般的凡夫所能够摆脱的。在没有情爱的束缚和家庭的负担之下,修到证悟初果后再考虑谈恋爱或结婚也不迟,到时即使想尽情地享受欲乐也没关系,就像佛陀时代的在家女圣弟子维沙卡(Visàkhà,毘舍佉)一样,这位在七岁时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即证得入流果位的圣者,长大后依然结婚生育子女,而且子孙满堂,并享受着种种感官上的欲乐。即使今生无法证悟圣道圣果,我们也应当努力修到行舍智[14]的阶段,以累积「明」种子,并且籍由布施、持戒与培育定力来累积「行」种子。只有当一位修行人具足了「明」与「行」[15]的种子,才会有机缘与未来佛相遇,并能在未来佛教化的时期证悟圣道圣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行舍智(saṅkhàråpekkhà-ñàṇa):十六种观智的第十一观智,是证悟圣道圣果之前的一个阶段。在这阶段,禅修者照见诸行法的无常、苦、无我, 当中无一物可执取为“我”及“我的”,因此舍弃了怖畏与取乐两者,对一切行法无动于衷而中立。行舍智也是非常重要且具关键性的阶段,这里有几个因素:

1.行舍智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在行菩萨道时所必须达到的最高智慧与平等舍,是行菩萨道最基本的证量,一个要发愿成佛的行者修到这阶段就会不再向上取证。

2.在佛陀教法中,得到四无碍解智的阿拉汉们也曾在过去诸佛的教法中修行止观禅到行舍智,这是自然的法则。

3.如果在过去曾经被过去佛授记将在未来成就全自觉、独觉(pacceka,辟支)菩提、上首弟子菩提、大弟子菩提的行者,无论今生他如何极力地修观,也只能达到行舍智而已,不能再进一步证悟任何圣道圣果,一直到他未来最后一世的巴拉密成熟后才能证悟。通过这点大概可以知道他在过去是否曾被授记。

4.修到行舍智的禅修者,如果今生无法证悟任何圣道圣果,然而,与行舍智相应的正念是强而有力的,来世他将不会投生恶道。如果投生到天界之后,若他自己能够再思维佛法,则他的观智将清楚地透视佛法,将能快速地证悟涅槃。若无法籍着观智思维佛法,则当他有机会听闻到比库、天神说法时,或者有在过去一同修道的善友提醒时,则他可能忆起佛法,并尝试修观禅,他将能迅速地证悟涅槃。

5.如果一个人发愿想要在未来佛的教化时期里证悟圣道圣果,他也必须修行止观到行舍智来累积「明」种子,以便能在未来只是听闻佛陀的开示就能证悟道果。就像佛陀时代有无数的证果圣者们,他们大部分是有家室之人,然而,他们只是透过听闻佛陀的开示后就能证果,这是因为他们过去曾经在佛陀的教法中修行达到了行舍智。从这点可以解释为何在佛陀时代许多没有证得禅那的在家弟子们也可以证悟初果。未来的佛陀也将会在每一天的凌晨时刻应用一切知智(Sabbaññuta-ñàṇa来观看有哪一位众生的巴拉密即将成熟,具有证悟圣道圣果的潜能时,不管那位众生在哪里,无论距离有多远,慈悲的佛陀依然都会不辞劳苦的走去向他开示佛法,帮助那些已经具足了行舍智的众生完成他们的巴拉密。

6.一个行者想要做决定行哪一条菩提道——全自觉、独觉菩提或者声闻菩提,都能在修到行舍智时变得更明澈。若想得到解脱,他可以选择前进到证悟道果;若想成就全自觉可以选择菩萨道,在此不再向上取证。然而可以继续累积成为授记菩萨的相关资粮,可参考帕奥禅师著的《菩提资粮》或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著的《南传菩萨道》。

[15]明(vajjà)是指智证、观禅,即能观照名色法、缘起及五蕴等的智慧,与无明相反;行(caraṇa是指善行,即布施、持戒与止禅的实践修行。明与行对佛弟子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在《三十七菩提分手册》中,雷迪大师譬喻了「明」犹如人的眼睛,而「行」则有如他的四肢;「明」有如鸟的眼睛,而「行」则有如牠的翅膀。具足戒和定,却没有慧的人,就有如四肢健全的人,却少了双眼;有智慧但无善行的人,就有如双眼良好,然而四肢残缺。佛弟子们需要「行」,才能有机会遇到佛陀或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识就是梵行的全部;同时佛弟子们也需要「明」,才能在遇到佛陀或善知识后,听闻佛法,迅速的体证涅槃。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5-2007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以上几点是针对那些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在止观禅修上下苦功的禅修者而言的,我们没有必要在此议论一个人即使谈恋爱、结婚、有家室儿女也能专心修禅之类的话题。我们也有时常听到一些在家佛弟子说即使不出家也能够专心修行,在家修行也能轻易的证悟,就像佛陀时代的许多在家弟子一样。也许对某些现代人来说,结婚、有家庭真的也可以安心修禅的,但究竟有多数字在家佛弟子是那么幸运的呢?身为整天要为生活忙碌的在家佛弟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的例子相当少见,况且每天不用为开门七件事烦恼的家庭也不多。既然组织了家庭,就要对家庭的成员负起责任,但相对的也给自己带来许多忧愁、压力和烦恼,只是为了品尝那刀锋上的一点蜜糖而甘心承受着更多随伴而来的失望、悲哀和痛苦。对于现代一些有家室的佛弟子们来说,即使要持守清净的五戒也相当困难了,更别说要培育深厚的定力及敏锐的观智来证悟圣道圣果。这些例子实在太多了,大家也都应该心知肚明。这是为什么佛陀说:『在家的生活杂乱、不洁;出家的生活宽广无羁。在家要修如光辉真珠般圆满清凈的梵行,何谈容易?』这也是佛陀立下僧团制度的原因之一,让那些想把生命完全投入修习止观禅的在家弟子能出离俗家的困扰。

佛陀时代的在家弟子拥有足够的巴拉密,又具足殊胜的「行」种子,才能让他们遇到非常难得出世的无上调御丈夫佛陀。在佛陀时代的沙瓦提(Sàvatthã,舍卫城)有好几万市民,其中大部分都是佛陀的在家圣弟子,在王舍城也有好几万个在家圣弟子。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准备食物供养僧团。午餐后,在家女弟子去寺院听经与修禅,然后在黄昏时回家;在家男弟子则在黄昏时去寺院听经与修禅,直到隔天清晨才回家。他们是如此尽力地修行佛法,对佛陀与佛法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又时常亲近大善知识们,所以在佛陀时代会有许多的在家弟子可以成就圣道果。

但是,离佛陀时代非常遥远的现代,在家弟子要证悟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帕奥禅师教诫我们不应该尝试成为“现代的在家佛弟子”。什么是“现代的在家佛弟子”呢?所谓的“现代在家佛弟子”就是在一星期当中只有几个小时是忠实的佛弟子,即是在供僧、诵经与听闻佛法的时候,但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却是电视、电影、电脑、音乐、报纸、逛街、购物、美食、谈天等的忠实弟子。因此每当我们以佛陀时代的在家佛弟子来作例子,在说什么结婚、有家室子女也可以修行之类的话之前,我们应当摸摸自己的心,坦诚又如实地反省与检讨自己的素质,是属于哪个时代的忠实弟子?内心很想得到涅槃的快乐,但另一方面却很想享受欲乐;想要证得禅那却又不肯放下感官的欲乐,怎么可能会有这样两全其美的事?

对于已经无奈的有了家室的贤友们,虽然说想要完全投入禅修可不容易,但还是希望您们在生活中尽量实践八圣道。即使再忙也好,都每天尽量抽出一点时间来禅修静坐,就把它当作吃饭一样重要。一个人总不会说他忙得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吧?请记住:食物是身体的能量之源,而禅修是心灵的能量之源。所以无论单身还是已婚,希望大家都能向佛陀时代忠诚的佛弟子学习。

在家的时候应当先学习禅修,例如早上坐一个小时,晚上睡觉前再坐一个小时。如果条件允许,更理想的是早、中、晚各禅坐三次,每次一小时。在还没有真正投入禅修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当开始培养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修行的生活素质。其实我们的性格、习气、待人处世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日后的修行,因为修行不只是在禅坐时,修行就是在修心养性,而修心养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可以落实了。许多禅修者都有这样的经验:过去在日常生活中所累积的许多不以为意的习气如贪欲、我慢、爱胡思乱想等居然成了禅修的障碍。其实这些习气不需要等到投入禅修生活时才要面对,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机会让我们去面对与克服。事实上,修禅、观呼吸与我们平时待人处世的态度是息息相关,就比方说单单“来什么就接什么”的态度就已经很重要了。许多禅修者在禅修时在浪费时间做内心的挣扎,他们一直在乎着呼吸的变化、身体的不适、周围的杂声、气候的干扰等,心做了太多造作的事让心不能够安定下来。虽然禅修指示非常简单,只是把心安住在呼吸,不管呼吸怎么变,我们只需以不变应万变,继续安住在业处,但并不容易做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生活上累积的太多机巧的心,我们又把这些机巧的心带进我们的修行。当我们能够在生活上放弃喜欢机巧的心,以一颗更单纯的心来面对生命,那么有很多时候面对一点苦时,只需忍一忍就会过去了。如果在生活上能够培育这样的态度,在禅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到我们会更有能力发挥单纯的力量去面对专注呼吸时所要遇到的种种考验,我们的忍耐力会大大的增强。

另一个能帮助提升往后修行的心态是多让自己过着轻松,没有压力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的确有很多时候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事情还是无法如我们所愿,那么我们就应当学习好好接受,不要去排斥、埋怨或苦恼,免了徒增生活上的压力。在生活中多学习放下的力量,让身心都能够保持放松,不必等到投入禅修生活时才要学习放下,解除身心的绷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是培养一颗能够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的心。这里所谓的活在当下并不是指不能观照过去和未来,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我们也可以从别人和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只是我们不应该执着过去和未来的五蕴,当我们不再执着过去和未来时,我们就会只是在相关的因缘上下功夫,相关的我们就去做,不相关的我们就不做,不浪费时间。何谓相关的?又何谓不相关的呢?就是指只要说了、想了、做了,结果能够带来好处的话是相关的,反之,若说了、想了、做了,结果并不能带来任何好处,也没有任何作用的话就是不相关的。如果我们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种务实的态度,那么在禅修时,我们也不容易让心被不相关的因缘、因素、考虑干扰。别人要怎样说我们,别人怎样看待我们,这并不相关;我该怎样为自己作出最有效率的凈化,我该怎样为自己的修行注入正确的因,这是相关。有些恶业成熟是我们的掌控之外,这是不相关;我们要得到好的果,就应该只在因上好好下功夫,这是相关。当我们常常有这样务实的思维运用在禅修时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心就不会浪费太多宝贵的能量在不相关的事。这些耗费能量在不相关因缘的思维模式在平时就可以培育,不需等到来禅修时才来克服。

另一点是平时无论做什么善行,都要发愿让善行的功德能帮助自己导向凈化,让所有的善行成为修行的助缘。如果有心愿想要出家,但尚有种种不顺的因缘障碍时,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更应该时常许愿。祈求龙天护法的护持,许愿有一天能让自己出家的因缘早日实现,许愿自己有更多的条件来修行。平时多给别人自由,给众生自由,也常随喜他人给众生自由,这样会一直为自己注入自由的因,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往后的修行所做的事。除了一些适当和有智能的约束,约束的动机只是希望对方没有危险,例如约束不懂事的小孩到马路上玩耍这是适当的,其他时候我们不应阻碍别人的自由,否则,当我们去追求生命理想的时候会有种种的障碍,我们造什么业,这个业会成为果报最终显现在我们自己的生命里。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07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也应该做瑜伽,以舒松筋骨拉一拉身体,尤其是让腿部的经脉能通血气,以便在身心方面都能习惯于坐禅。不过,基于每个人过去的业力和巴拉密的差别,及后天的精进度不同,每个人修行成就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有些禅修者经过多年的修习,连禅相也看不到,更别说证得禅那。可是有些人,尤其是缅甸人则只是闭上眼睛就会出现很光亮的似相。虽然禅师曾经开示过:只要能够正确与透彻地了解禅师的著作及《清净道论》,那么他就可以自修;然而,许多人都不能真正与透彻地了解,在修禅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明的体验和境界,导致对这些禅境产生执着或恐惧、排斥。甚至有些人有了点禅修体验,就到处去向人宣称自己已经证悟,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常见的例子是一些禅修者由于没有能力辨识有分心[16]及其目标,当他们堕入有分时,自称「我知见无所有」或「目标与关照的心都灭尽了」而误以为自己已经证悟涅槃。别说知见圣道圣果及证悟涅槃,这个阶段距离得真实观智(vipassanà)还有如天空离地面般那么遥远呢!所以想要长期学习禅修的贤友们,应当向一位精通止观禅法、有经验而又能善巧教禅的导师学习,况且在禅修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并非依靠阅读书籍就可以解决的。最好不要盲修瞎练,以免修出一身的问题,到时即使有机会亲近善知识和领受业处,也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来解决自身的障碍。

至于禅修到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展的禅修者,或许宿世的善根会在像帕奥禅林这样优良的环境和助缘下茁壮壮成长,又或者被禅林里的善知识们引发出来也说不定呢!应该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到禅林亲近善知识。现在正法依然住世,在禅林依然不乏修证有成的圣贤们、有正见且具有能力的善知识们、有良好的学习机会、有近水楼台的禅修环境,这些都是很难得的禅修助缘。假如自己真的有证悟圣道圣果的潜力而不去修习、培育与开发,那未免太对不起自己了。当死亡降临时,或当种种助缘消失时,才来后悔、懊恼不是可惜吗?先不要去理会自己是否能修,也不去追究最终能修到什么成果,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这即使死了也无遗憾了。再者,依据因果法则,我们每一份正确的努力和付出都不会白费的,即使今生无法证悟,或证得禅那,但禅修的善业也还会存留在名色相续流当中,在未来适当机缘的引发之下,能使我们横渡暴流(ogha),抵达最安稳的彼岸,这就是佛教所谓的「巴拉密」。

禅师一般上会鼓励前来禅林修行的人住上半年到一年以上,当然,如果可以一直住下去,那更加理想。佛教里有一句名言:只要有正确的方法,精进被视为是获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如果有过去所累积的巴拉密支持,再加上精进和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说不定在一年半载内就可修完帕奥禅林的修学课程[17]

由于禅林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的,因此在平时就要学习与孤独共处,适当的远离群居。帕奥禅林一向尊重外国禅修者,给予特别的待遇,所以外国禅修者,无论是出家或在家人,基本上每人可以分配到一间孤邸独住,以便不受干扰地独自禅修,也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闲聊。在禅林不一定要禁语,可依个人的意愿。日常生活中除了向业处导师作禅修报告和一些必要的言语之外,禅修者应当在行、住、坐、卧中保持念住于业处。耽乐于谈话不仅对自己培育定力造成障碍,同时也对其他正在努力的禅修者带来干扰。

在前往帕奥禅林之前应当先办妥世俗的事务,诸如工作、银行债务、保险等能使人牵挂的事务与人事,到了禅林后就应把它们置之脑后,以免日后身在禅林,心在他方,不但修不好,甚至根本住不下去。难得有善根福德因缘前来,就应该好好珍惜且善用这机会培植「明行」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分心(bhavanga)是心的十四种作用之一,属于果报心,主要是为了维持有情一世当中,从一投生到死亡之间的生命之流不会中断。有分心的所缘(目标)是执取有情前一世临死之前的最后一次意门心路过程的所缘。在母胎的婴儿、在人类无梦的酣睡、或者当心不对外界目标作出任何反应、没有任何心路过程在运作时所出现的心都是有分心。一些定力还不够强的初学禅修者也很容易掉入有分心,好像在沉睡一样,心什么也不知晓,却又不是在睡觉,虽然禅坐了好几个小时,但当醒觉时感觉好像是过了短暂的时间而已。

[17]这里所谓修完帕奥禅林的课程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已经修到证悟初果;二是修到行舍智。帕奥禅师说:其实只有证悟阿拉汉道果才能算是真正修完课程。禅师通常会鼓励禅修者最少要修到证悟初果,这才是真正可靠的人寿保险。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07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之旅:
如果打算在禅林出家的男众,无论是长期或短期[18],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只要父母亲依然健在,就必须得到父母的允许,并且记得向父母亲致谢并赞叹他们的智慧,因为这样的父母亲在这世间并不容易找到。大多数为人父母者只是期望自己的儿女读世俗大学、赚大钱、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等,只有少数具有智慧的父母才会知道他们的儿女正在作最明智的选择——上国际「生命大学」——帕奥禅林去‘攻读’生命教育,探讨生命的真实意义。这世间只有少数具足智慧、远见、宽阔心胸和充满慈悲心的父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出家,把自己的儿子奉献给法、奉献给社会人群,让自己的儿子作为佛陀遗产的继承者。再说,我们应当让父母亲知道他们所做的功德是多么的殊胜,让他们生起无限的欢喜心,因为将来如果儿女能够成就菩提道,也会为自己的父母亲、乃至过去多生多世的父母亲们、族亲朋友们及一切众生带来长久的饶益和幸福。

在缅甸有这样的说法:“一人出家,全家沾恩。”如果父母亲在临终时忆起这善业而且充满欣慰和欢喜心,他们将会投生天界,这才是佛陀所说的真正能回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身为子女的即使能够给父母亲几十年皇帝般的生活享受,但是比起至少有九百万年[19]快乐的天界,这区区几十年又算得了什么呢?佛陀甚至以“无可譬喻”来形容天界之乐。当然,如果能够像佛陀一样有能力让自己的父母亲证悟圣道圣果,永恒地解脱轮回所附带的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这才是至高无上的孝顺。其实佛教是最讲究孝道的,讲究的是给予父母亲真正安稳、长久与究竟的幸福快乐,这一点并不是一般眼光短浅的俗人所能了解的。

同时也不要忘记为自己累积恭敬的善业,向父母亲下跪磕头,向他们忏悔过去自己经由身语意、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中所犯的错误和过失,让自己恢复“清净”,并谢谢父母亲多年以来的养育之恩。能以“清净”之身步上清净之旅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去除悔,追悔已造的恶,后悔没有实行的善,追悔是培育定力的障碍之一。准备长期在胜者法律中出家到无家、加入清净僧团的贤友们,就这么一次向自己的父母亲磕头顶礼吧,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日后只有他们向您顶礼。未来他们顶礼的对象已经不是自己的儿子了,而是在顶礼三宝,顶礼正在过着圣洁生活的清净僧伽,顶礼佛法的追随者。僧伽是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佛法的修行人,为了利益自己和众生,僧伽们宛如看管佛陀遗产的继承人,背负着让正法延续五千年的神圣使命。

在此,在学祝各位的清净之旅如顺水行舟,
无论是从大马到缅甸帕奥禅林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在家到出家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戒清净到智见清净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名色识别智到省察智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凡夫蜕变成圣者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无始的生死海洋抵达究竟彼岸的清净之旅
愿大家的清净之旅一路顺风,常遇到善知识与贵人相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上座部佛教传承,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短期出家。一般上短期出家都只是受沙马内拉(sàmaṇera,沙弥)戒。受了比库戒,不论是长期或是短期之后还俗,之前当比库时的瓦萨(vassa,戒龄)也没有了。在佛教国如缅甸,短期出家的习俗很兴盛,在缅甸新年时期,许多人会利用假期到寺院短期出家。

[19]在欲界天最低层的四大王天里的天神也有五百天年的寿元,而他们的一天日等于人间的五十年,依人类的寿命来计算则是人间的九百万年。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7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体悟,
谢谢分享。
应该封为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ubblechew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8-5-2007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难得、少有、用心的文章。
感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5-2007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谢谢分享
師兄真有殊勝的功德!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8-5-2007 01: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1.必需品有需要购买必需品时可有两种选择:
11.如果不急着要用,可以交待为僧团服务的净人(kappiya)购买。他们每逢星期二、星期五会到托钵堂,在角落处一张圆桌为外国僧众们服务。

12.如果是急着要用的必需品,可以亲自到离禅林约15公里(大约9英里)的毛淡棉市(Mawlamyine)购买。在出外之前请先征得专门负责外国人的Ven.U Kuṇḍadhàna(缅甸语U读为「乌」,简称 「乌贡」尊者)的同意。U Kun 尊者精通英语,并懂得一点华语 ,尊者就住在上院的外国住众登记处(Foreigners Registration Office)。

2.毛淡棉市从上院步行到下院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再从下院走到禅林对面的帕奥村。我们可以从帕奥村坐出租车到毛淡棉市。市场上的物品种类繁多,多数是来自中国和泰国的进口货,所以物价与大马差不多。近年来缅甸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在2006年黑市价一美元可兑换11001400 kyats(缅币kyats读音为 chats),1000 kyats 相等于RM 3左右。以1000为计算单位比较简单,譬如某种商品是5000 kyats 的话,大概是马币15块。
缅甸常见的出租车

毛淡棉市的市民一般上不会说英语,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购物是一件很费劲的事:不知哪里可买到必需品,又怕被人敲诈,彼此的语言又不能沟通,只能靠着比手划脚。在学为大家提供一个小秘方:在毛淡棉市的出租车终站不远处有一个卖甘蔗水的档口,档主是一位大约六、七十岁的苏姓长者,我们都称他苏先生。他是缅甸华侨,能说中文和福建话。一般在禅林的华裔禅修者如要在毛淡棉市场买一些东西或兑换缅币时,就会找他帮忙做“导游”,之后可给苏先生1000 kyats 小费(依自己的心意,就当着是布施就好了)。有了他的帮忙,可以省下许多时间与麻烦。出来购物前最好是把需要的东西列在纸条上,这样会比较有效率和省时,因为我们来市场的目的不是为了逛街或观光。

市场上并没有像大马常看到的公共电话,要拨打长途电话必须到提供电话服务的‘文件口’,但也不是每一个电话文件口能顺利接通大马的电话,因此要事先询问。从毛淡棉拨打国际电话到大马的收费是一分钟1800~2000缅币。

毛淡棉市场在星期天是不做买卖的,所以不要在星期天到市场,否则会白走一趟。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3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禅修报告[20]在作禅修报告时应当注意几个事项:
31.来到时先向禅修导师顶礼三拜,然后坐于一旁[21]。轮到自己时只需合掌向导师作报告就行了。报告完毕后,如果后面有禅修者在等着报告的话,就不需立刻顶礼,应当先退到一旁后才顶礼,这样可以让排在后面的人能继续作禅修报告,让导师能在短时间内更有效地为禅修者进行禅修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禅修报告(Interview直译为面谈,也译为「小参」。


[21]这里的「一旁」(ekamantam有特别之意。在经典中常提到比库、国王、婆罗门、近事男upàsaka优婆塞)、近事女upàsikà优婆夷)、外道、天神等在顶礼佛陀后站立或坐于一旁,这里的一旁即不是在佛陀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位置,而是在稍微偏一点的位置。不可离佛陀太远或太近,也不在上风处,以示尊崇。如今,一旁通常是对禅师、导师、法师、长辈表示尊重。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2 退下时不要立刻转身,这样会对导师不恭敬,应当面向着导师往后退几步后才转身,这是一般佛弟子对导师表示恭敬所应有的礼仪。

3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脚伸向佛像、禅师和禅修导师的方向,那是非常不礼貌的事。

34.除非导师讲法时坐在高座,否则禅修者在作禅修报告时不应坐在蒲团、坐垫或小枕头之类的东西上,这样做除了对导师不恭敬以外,也能使导师犯众学法第69「我将不坐在低的座位而对没有生病而坐在高座位上的人说法,应当学。」一个对「法」和导师不恭敬的禅修者是不可能在禅修上取得进展的。

35.如果担心自己会忘记想要发问的问题,可事先写在纸张上或笔记簿上,禅修报告时只须把笔记簿递给禅修导师看就可以了(有的禅修导师会要求禅修者如此做), 过后也不妨把导师的指示与教诲记录下来,或者以mp3 player 录下来。如果能把每一次报告的问题和禅修指示都记录在笔记簿里,这样会为导师和自己带来很多好处:
一、让禅修报告更有效率,避免冗长的陈述;
二、避免构思如何发问而浪费的时间,以及在语言沟通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可以避免重复和发问非重点的问题;
四、导师可以从中检查禅修者的禅修进度;
五、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可再作参考,时时刻刻检讨自己,有必要时也可以温故而知新。

36.如果有额外的问题如佛学知见、戒律的疑惑或者私人的一些问题,可以先让其他禅修者做完报告后才发问,或者另约时间私下请教导师。

37.一颗谦虚受教的心、恭敬心、单纯、善良、正直、忠诚真挚、恒心、耐心,是成就止观禅修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一个好学生的素质也包括:
一、具足六种行相的涅槃意乐:无贪意乐、无嗔意乐、无痴意乐、出离意乐、独处意乐、解脱意乐;
二、具足定(与涅槃)的胜解、定的尊重、定的趋向;
三、将自己贡献予佛世尊;
四、舍施自身予导师;
五、履行学生的大小任务。

「一般的学生往往对老师要求太多,他们期望老师能改变他们、提升他们,但又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成见与执取。许多学生只希望能够快速的看到成果,但又不愿意付出努力的代价。他们只希望拥有一位完美的老师,至于他们自己呢,他们又对三宝与老师付出多少恭敬与努力呢?他们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呢?

我们必须承认,只有佛陀才是最完美的天人导师。假如我们本身的福德是那么好,我们早就应该出生在佛陀的时代,接受佛陀亲身的教导,甚至已经证得圣果了。过去已经有无量诸佛证得无上全自觉,也度化了无量的众生体证涅槃,为何我们依然还无止尽的轮回至今天?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福报尚未达到能够以佛陀作为导师的程度!想要找到良师,就必须先培养自己的德行。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素质,即使再完美的老师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也无法认得,无福消受良师的指导。只有完美的学生才有资格拥有完美的老师。」
——《掌中之叶》



帕奥禅师给予禅修者小参。

U.Revata尊者给予禅修者小参。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孤邸(kuṭi如果被分配到如下图的木质孤邸,有几件事需要注意:

附有浴厕的孤邸。



大禅堂下方密集孤邸区,没有附有浴厕的小孤邸。



41.禅林中有很多松鼠,在离开孤邸前应当把窗关好,不然松鼠会咬破窗户的蚊网进来破坏孤邸里面的东西(尤其是把食物储存在孤邸里的人更要留意了,松鼠的嗅觉是一流的),到时又要费事为窗网补洞了!

42.如果孤邸有篱笆门,离开孤邸或睡觉前记得把门关好,避免狗只跑进来睡觉,对一位比库来说这可能会有犯戒的嫌疑。

43.定期把枕头和被子放在阳光下晒,除了可以消毒,还可以驱除虱子。木床最好以塑料桌布包起来,这样可避免睡觉时被木虱、扁虱、跳蚤等叮咬吸血。

44.如果打算在禅林度过雨季,请记得在雨季来临之前为孤邸的柱脚绑上布条并涂上黑油(黑油可以向Sangha Office U Candimà尊者索取)。这些防范措施是为了防止木质孤邸的敌人——白蚁爬进来做窝‘吃’孤邸。除此之外,还可以防止蚂蚁爬进孤邸,因为雨季来临时也会有许多蚂蚁爬上孤邸“过雨季”。身为一位受持不杀生学处的禅修者,这将带来许多生活上的许多不便。我们身处僧团就有义务维持和保护僧团的常住物,这是为大家长远的福利着想,确保后来的禅修者和学习正法的人们能继续使用这些设备与设施,安心修行,断除烦恼,以成就圣道圣果。

45.在森林里居住,被蚊虫蚂蚁叮咬是免不了的。到来之前最好抱有可能随时会被蛇、蝎子、蜈蚣等蜇咬的心理准备。在禅林居住的禅修者被鼓励每天恭敬地念诵《蕴保护经》[22],并且散播慈爱给一切众生,包括蛇类在内,使他不会遇到危险。若是比库就必须每天念诵此护卫经一遍,否则犯恶作(dukkaṭa)。虽然禅林里有很多蛇,但却很少听说过有人被蛇咬的事件,这是因为念诵《蕴保护经》并散发慈爱给蛇类的缘故。有关《蕴保护经》请参考附录4。在禅林,我们应当学习与森林里的众生共处,它们也在向我们宣示佛法。进入雨季时,禅林里各种各样的昆虫、爬行类等都大量滋生,仅仅是蚂蚁的数量就已经远远超过全世界的总人口量了,而且根本是不成正比的!这些众生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堕落恶道是非常容易的事,正如水自然地从高处流往低处一样,是不需付出任何力量的;又如一个正努力使自己浮在水面的人一样,一旦他不再付出努力,身体就自然地往下沉。有情众生如果放任自心、不加以控制,会很自然地趋向于恶,这就是心的倾向。我们要对恶行感到畏惧啊!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努力持好戒律,谨慎守护自己的身口意业。贤者善友们,大家共勉之。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
《法句经·恶品·116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蕴保护经》(Khandha Paritta)的目的与修习慈心相似,在经中提到散播慈爱给各类众生的方法,要求有伤害性的生类离开,并且忆念三宝的功德,最后以礼敬七位全自觉者作结。这部保护经非常灵验,在缅甸,有些比库为那些被毒蛇咬伤的人念诵这部经多遍,接着让受害者喝下保护水后,毒就慢慢从身上消退,通常他们都会痊愈。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3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出家能来到像佛陀时代的「祗园精舍」修行是非常难得的机缘,因此在渐渐适应禅林的生活后,就应该考虑提升自己持戒的层次,去体验像佛陀时代一般圣洁的出家生活。能有因缘受持阿拉汉圣者所持的圣戒,其功德是难以衡量与估计的。如果在过去没有种下善根福德因缘是不可能有机会在胜者法律下出家的,因为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比库必须具备五项条件[23],而要具足这些条件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应当要好好珍惜这个难逢的机缘。

戒为一切善法之本,就像一切有情和植物都必须依赖着大地而生存一样。禅修者也必须站立于戒地,才能举起由定石磨利的观慧之剑来斩除及摧毁一切导致沉沦的结系。帕奥禅林是注重实修的寺院,其僧团的修行,以遵循佛陀所制立的严谨而戒律而“闻名于世”。打算要在帕奥禅林出家受具足戒的贤友们,最好先大概了解比库的227条戒律,这样才不致于犯了戒也不知道。前来受戒之后,大家即可潜心修持。

有别于斯里兰卡或泰国的某些传承,在缅甸要受具足戒并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受持在家十戒或沙马内拉(sàmaṇera,沙弥)以作为观察和考验。在禅林,如果早上受沙马内拉戒,午斋过后就可以继续受比库戒了。以在学的经验,在学认为先学习做沙马内拉一段日子,让自己逐渐习惯了出家的生活,并且能够守持好沙马内拉的十条学处和75条众学法(sekhiya)后,再受持比库戒会比较理想,这样可以避免在受具足戒后,因太多戒律要学要记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因为比库除了要谨守227条学处之外,还有许多细微的学处要遵守。在禅林,为了让禅修者有更多的时间修禅,通常外国比库都会被免除对戒师或依止师彼此之间应执行的义务和职责,所以受具足戒后必须要自律,自己学好戒律、研究律藏或者主动向戒师、依止师或上座比库请教戒律问题。学戒、知戒、持戒是身为一位比库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学戒、知戒本身也是比库学处之一(巴吉帝亚第7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上座部的戒律,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比库必须具备以下五项条件:

1.有效之事 (vatthu-sampatti——人选必须没有导致他失效的因素,那就是:他不曾杀父、杀母、杀阿拉汉、以恶意使活着的佛陀身上流血、分裂和合的僧团、淫污比库尼bhikkhunã,比丘尼)沙马内莉(sàmaṇerã沙弥尼);他不能执着不信因果的坚固邪见;他必须是自由身份与奉公守法的人,不是囚犯、奴隶,也不是强盗等犯法的人;他必须不欠债务,没有政府公职在身,并且没有麻疯病、痈、疹、结核病、癫痫这些难治的疾病;他的年龄至少达到二十岁而且父母同意他出家;他必须具备三衣一钵;他不是黄门(没有生殖器官或生殖器官异常的人)、两性人或贼住者(曾经冒充比库或沙马内拉的人);他不是犯边罪者(曾经出家为比库并且违犯巴拉基咖pārājika罪的人)或皈外道者(原本在佛教中出家,然后皈依外道,之后再回到佛教来请求出家者);他必须没有畸形、驼背或残缺,不盲、不聋、不哑。

2.有效之僧团(parisa-sampatti)——如果在印度之外受具足戒,包括戒师在内,在传戒时必须有最少五位真正的比库举行甘马;若是在印度之内则需要最少十位。如果其中的某些比库曾经犯了巴拉基咖罪,或者是以前受戒时不如法,致使真正的人数不够,那么传戒的甘马就失效。

3.有效之结界(sãmà-sampatti)——若界是无效的,例如有电线或水管等把界堂和界外的建筑物连接起来,那么传戒的甘马就失效。再者,参加甘马的众比库之间的距离不可超过两个半腕尺。

4.有效之动议(ñatti-sampatti)——其中一位比库必须宣读动议来通知其他比库有关人选请求受具足戒及谁是他的戒师。在动议之后必须再宣读甘马三遍。如果宣读动议及甘马时的次序不正确或不完整,那么传戒的甘马就失效。

5.有效之甘马(kamma-vàca-sampatti)——必须以正确的语法来宣读甘马。若用错语法,则传戒的甘马就失效。在具足这五项条件之下,该甘马就是有效的,而人选就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比库。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具足种种条件而有意在禅林出家的贤友们(功德无量,在学在此先随喜功德SàdhuSàdhuSàdhu),这里有一些步骤、建议和戒律提供参考:

51.先供养自己一套缅甸式三衣和钵。三衣分别为双层外衣桑喀帝(saṅghàtã,僧伽梨)、上衣(uttaràsaṅga)和内衣(antaravàsaka)。这里袈裟的布质分为两种,CYC和棉布(cotton),棉质的会比较贵一些。要注意的是一套袈裟并不包括桑喀帝,只有上衣和下衣两件。桑喀帝则要另外买(如果只是受沙马内拉戒就不需要桑喀帝)。钵分为缅甸钵和泰国钵两种,价钱分别为20,00040,000缅币。缅甸钵较便宜,但不能耐久,用了几年后会生锈。如果考虑终生出家,那么贵一倍的泰国钵(不锈钢)是最佳的选择,只要保养得好,用上整辈子也没问题。

52.出家前须把所有的钱财舍给禅林的专职净人,而在有需要时他们将会如法如律地供养必需品、安排交通、办签证延期、申请FRC等。通常外国比库的资具都由住下院办公室的 U Soe Hlaing长者或是在仰光的朱建媚居士处理。

53.向禅师或 U Kun 尊者请求出家受戒,尊者会安排日子并告知相关的准备工作和程序。

54.受了具足戒后,戒师或教授师将给于新戒比库教诫四种比库终身都不可犯的行为,即是四巴拉基咖法 Pàràjika,波罗夷)。其余的大小戒都必须自己去学习、研究或向上座比库请教。在此,在学也顺便分享一点关于比库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的一些学处:

一、巴拉基咖(Pàràjika,波罗夷)第三条:故意夺取人命学处——比库在为临终者说法时要非常谨慎,切记不可赞叹死亡,或劝说临终者应该放下生命、不要执着于残旧的色身,因为这身体是不能依靠的,自己做了很多的善业,可以往生更好地方去,若临终者听了这番劝导后舍下生存意志而死去,那么该比库就会犯下这条断头戒,当下就不再是比库了。比库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劝导临终者不要执着家人、财富、成就等等。比库也应当赞扬临终者的美德,让他忆念起过去所造过的善业,并让他对自己的善业生起欢喜心。

二、巴拉基咖第四条:大妄语学处——除了只向禅修老师报告个人的禅修体验之外,尽量不要与其他人谈论个人的修行体验,尤其是在还没有证得任何过人法的时候,万一溜口讲错话会构成犯下大妄语戒的危险。在帕奥禅林就曾经发生了一则这样的事故:在帕奥禅林有一些缅甸的比库喜欢讨论有哪位禅修者或比库证得了禅那、有哪位修到了观智、能观照缘起、看过去世,又有谁证了果位等等,这样就形成一种见了面就要问个人的修行境界或体证的风气,例如问他人有没有禅相?有没有证得禅那等等之类的问题。就有一位比库当他被他人问到时,也不知是出自溜口或有意的说了一句:「有了」,但他如实知道自己并没有证得任何的过人法。事后他感到懊恼后悔,就向禅师请示后,禅师确实他已经犯了这条断头戒。所以最保险的是:应该只向禅修导师报告自己的禅修体验。

三、僧始终(Saṅghàdisesa,僧残)第一条:故意出精学处——虽然在梦中遗精并不犯僧始终,但有时会在半梦半醒间有意或无意的触摸到下体或移动身体而导致再流出残留的精液,而且心又有生起乐受,有可能就构成犯僧始终。最好是能保持姿势不动,到确保已经没有什么遗精了,再保持正念的去洗净。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僧始终第二条:身体接触学处——在托钵或接受非时果汁供养时,要小心不要触及女性的手,避免触犯僧始终戒(虽然需要具足几个因素才构成犯戒,但还是要防卫第一关——避免接触),须知要忏除僧始终罪是很麻烦的。


下午五点的非时果汁供养对受持不非时食学处的八戒者、十戒尼、沙马内拉与比库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殊胜的「适时施」,能在适时解除午后的饥与渴。

五、僧始终第三条:淫欲语学处——若比库在为女信徒解说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时,应当点到就好,不应解说得太详细,以免不小心造成犯这条戒。当禅师在为信众们解说时也只是轻轻的带过而已。

六、僧始终第五条:作媒学处——若比库受邀请到婚庆接受居家应供时,不应当以:天作之合、有情眷属、珠联璧合、爱河永浴等一般俗人通用的贺词来祝福这对新人,可以念诵护卫经祝福。

七、尼萨耆亚巴吉帝亚(Nissaggiyà Pàcittiyà,尼萨耆波逸提)第一条:咖提那学处——得到袈裟的供养时,要在十天之内与其他比库作共享或决意受持为杂用布。有关巴利作持文请参考附录3的〈共同拥有〉。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尼萨耆亚巴吉帝亚第二条:离三衣过夜学处——这条戒是新戒比库很容易犯上的。在明相[24]现之前,比库所受持的三衣是不能离开身体超过伸手距离之外的。如果早上要到禅堂共修,最好是把三衣穿上或带在身边。万一接近交替时段才发现三衣不在身边,或者有内急要上厕所,可以先临时决意舍掉,过后才重新受持,不过舍掉应该是最后的选择。有关巴利作持文请参考附录3的〈三衣的受持与取消〉。

九、尼萨耆亚巴吉帝亚第十八条:金银学处——向凈人要求必需品时要如法,不要使用不如法的言辞,如:给、带、买、请,比如以下的方式则不如法:「给我一件袈裟」、「为我带来/购置//请一件袈裟。」也不要指使或规定凈人如何进行买卖或交易。最理想的说法是:「我需要某某物品、某某材料和多少数量」或者「请帮我准备什么」,也可使用「kappi」一词,比如:「请kappi一个钵给我。」

十、巴吉帝亚(Pàcittiya)第四十条:齿木学处——凡是要入口的东西,除了清水和牙刷以外,一律要经过未受具足戒者手授。如果受比库戒后还存有自己带来的成药或维他命丸,在没有手授之前不要碰触,必须经过手授后才可以服用。要留意这些维他命丸是否含有糖份,确定不含糖份就可当终生药,如果含有糖份或不确定则应当视为七日药。

十一、巴吉帝亚第八十五条:入村学处——除了紧急事件,或在当时的界内(寺院道场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比库之外,如果要在非时(包括下午、黄昏或晚上)入村时,必须告知、嘱咐另一位比库。有关巴利作持文请参考附录3的〈非时入村〉。

十二、众学法(Sekhiya)第四十五条:饭团学处——根据帕奥禅师的解释,比库除了不能咬断饭团之外,所有由七谷制成的食物也不能咬断,这包括了面食、米粉、面包、饼干、包点等等,乃至包括了玉蜀黍,当比库在吃这些食物时应当只以手弄成小块而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明相是指在凌晨时段黑夜与日出交替的时刻,又作黎明,破晓;即天刚亮的时候,时间大约在日出前的30-35分钟之间不等。在佛教的胜者律中,明相出现(aruṇuggamana)就是日期的更替点,就像世俗的日期更替时间是在午夜十二点正一样。例如当一位比库已经储存了七日的七日药(sattàha-kàlika)如油、糖或蜜糖等,在第八天的明相出现之前能及时舍弃的话就没有犯尼萨耆亚巴吉帝亚,而并不是在第八天的午夜十二点正之前。在比库戒里,有许多学处与明相有关,所以身为比库应当学习懂得辨别明相是否已经出现。所有受持离非时食学处(vikàla-bhojanà veramaṇã)的沙马内拉、十戒尼以及八戒者也必须要在明相出现后方能进食。在帕奥禅林,明相时间大概是从05:3006:05之间,一年之中不同日期的明相出现时刻并不相同,具体依季节而定。这里有几种方法来观察明相出现,当大自然的光亮度能够:
一、清楚的看到在路上蚂蚁的队伍时;
二、清楚的分辨出树叶的青翠和枯黄的颜色时;
三、在清晨出去托钵已经不需要开着手电筒时。
或四周的天空已经从暗黑色转为蓝白色时,就可以确定明相已经过了。在禅林有一种可称报明相的鸟,当明相出现时就会‘唱歌’,可以多留意这种鸟类的歌声。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5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5.除了227条学处之外,比库还要遵守许多微细的戒。由于微细戒太多,在学在此只是略为列出一些,有时间应当自己研究律藏或勤于请教。

一、受用四事供养应如理省思,若早上未省思,应当在午前、午后、中夜、后夜作之,若明相之前还未省思则犯「欠债受用」,即如欠债般暂借来受用之意。相关取用四资具时的省思文请参阅附录4

二、新戒或未满五戒龄的比库,如果戒师离开禅林,就必须另外寻求长老比库担任依止师,不然每天都犯恶作罪(dukkaṭa)。通常外国比库会向 U Kun 尊者请求依止,时间是每逢U Kun尊者的戒律课之后,大约晚上九点钟在上院的外国住众登记处(Foreigners Registration Office)。如果有事情需要离开上院到中院或下院去,或去下院听闻佛法也必须事先得到戒师或依止师的允许。有关依止文请参考附录3的〈请求依止〉。

三、住在森林的比库如果每天不诵念〈蕴守护经〉一遍,则犯了恶作。

四、有病的比库可吃砂糖,无病的比库只可以喝糖水。

五、除了生病如脸生疮才可照镜子,无病的比库照镜子犯恶作。

六、比库不可把悬挂或以伞挂着钵;洗好钵后应先放在阳光下晒一会儿(如果有日晒);不应把钵放置在床、椅子上;手中持着钵时不可用另一手开门或推门,否则犯恶作。

七、如果赤脚行走,在进入僧团的建筑物之前要先洗脚。

八、赤脚行走而不洗足,不得踏入坐卧处,踏者犯恶作。

九、比库不可礼拜和顶礼瓦萨(vassa)比他小的比库和所有未受具足戒者,否则犯恶作。

十、戒不清净的比库不得听闻巴帝摩卡(pàtimokkha,波罗提木叉)。在缅历的新月(黑月)和月圆日(白月)每半月一次的诵戒日,当比库还没有上大禅堂二楼诵戒或者集会作甘马(kamma,羯磨)之前,一定会先行对首忏,将违犯从土喇咤亚(thullaccaya,偷兰遮)、巴吉帝亚到恶作的诸多罪过一并发露并忏悔,确保自己完全的清净,然后才正式举行诵戒等甘马。关于忏罪法请参考附录3的〈缅甸忏罪方式〉。


正在法界住堂诵戒的清净僧团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6.如果对戒有怀疑,要应该向上座比库请教,相信尊者们都很乐意给于指导与释疑。每逢缅甸历伍波萨他日(Uposatha,布萨,每逢缅历的初八、十五、二十三和月底最后一天)的前一天晚上禅修过后大约在19:45(依情形会有更改),在外国住众登记处就会有U Kun尊者主持的英语戒律班,让外国比库们一起研究和讨论戒律问题,对戒律有疑问的比库或者任何对比库戒有兴趣者均可参与,无论是沙马内拉或在家居士都无任欢迎,佛陀的正法律犹如阳光、月光一样公开照耀给世间的每一个人的,没有丝毫的隐秘。再者,如果在家居士懂得比库的戒律,就更能有效率地护持僧众,这除了能够帮助出家人安心办道之外,同时也能够令三宝继续久住于世。

57.身为一位比库,持戒清净是非常重要的,避免犯‘盗贼受用’。比库的衣、食、住、药四事供养都是由施主供养的,破戒的比库使用他人供养的资具就像盗贼的行为一样。再者,使用施主供养的坏戒比库,他必须承担的恶业会更严重,就比如身在越高处的人,跌下来时所必须承受的痛楚会比处在较低处跌下来的人来得更大的道理一样。一位戒行清净、对微细的罪过都见其怖畏的比库,本身就是一个利益世间的福田,因为他能为供养他的施主们带来大利益和大果报。在禅林禅修的白衣居士也被鼓励受持八戒,持清净戒不仅是对自己慈悲,而且也是对施主慈悲。再说,因为戒的清净而无愧于心,一颗坦荡无愧的心就能带来愉悦,愉悦能带来喜,喜带来轻安,轻安带来乐,有乐就能够专注,有了专注就能有定,有了定就能如实知见法,如实知见就能导向厌离、离欲、解脱、解脱知见,以及最终的无取涅槃。

上座部佛教并没有如某些传承所谓的微细戒可舍或随方毗尼之类的说法,比库们的生活谨遵佛陀所制定的戒律,无论多细微都不得随意取舍,对于任何学处都应正持学习,如此才能保持佛陀正法律的纯洁性和完整性,让后世那些只有少许尘埃覆眼,愿意为自己开启一扇不死之门的佛弟子们对正法依然有迹可循。在此,让我们向两千多年以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面对重重困难的,甚至面对丧失性命的威胁,依然坚持对戒律不舍弃、不败坏、不作任何增删修改的「保守派」长老们表达无限的感恩和敬仰,就像在未来有意跟随佛陀足迹的后人们对现代帕奥禅林这些「保守派」的僧团存着无限的感恩和敬仰一样。小辈再次深深地顶礼清净僧团,顶礼清净的僧伽,顶礼在样样都讲究金钱的时代,却依然坚守不持钱财的僧伽们。

旃檀、莲花或大茉莉,此诸香微小;
持戒者香最上,彼弥漫于诸天;
戒香不但顺风送,也能逆风熏;
唯有戒水能净有情的尘垢;
唯有善护圣戒能使热恼究竟的清凉;
戒为升天之道,入涅槃之城门;
国王虽然盛饰摩尼珠,还不如行者以戒庄严的光辉。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其他

61.在这里还是要一再强调:若以帕奥禅师的担保信领取到禅修签证,就不要辜负禅师对外国人的厚爱和一片苦心,应该于签证期间多在止观禅修方面下功夫,不要到处观光攀缘或一个一个道场跑,旅游是培育定力的十种外在的障碍之一。再者,这样做会不尊重禅师,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也会为禅林带来困扰。为了让外国禅修者能够在禅林安心禅修,帕奥禅师视外国人如贵宾一般,提供了许多特别的优待,我们应当常存感恩之心,持好清净戒行,遵守帕奥禅林规约,并精进努力去成就止观禅修,如此方能报答禅师对我们的恩惠。

62.帕奥禅林典型的禅修道,禅修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全年没有休息,也没有所的假期。在帕奥禅林,除了僧团两星期一次的诵戒日(Pàtimokkha Day)、一年一度的咖提那日(Kathina Day)、一年两次的帕奥村托米日以及二月的三宝日大供养之外,一般日子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禅林的生活可以说是千篇一律的,这有助于把心的外缘降到最低程度。活得单纯是培育定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禅林,晚上只有缅语佛法开示(播放录音)。一般上,帕奥禅师会在诵完戒后给于僧团简短的缅语教诫。如果外国禅修者需要佛法「充电」,可以在图书馆借一些佛法书籍、CDMP3和卡带的开示来自我充实一番。在雨安居期间的三个月,为了让禅修者能够更精进禅修,禅林的图书馆不开放借阅服务。除非是因为禅修上的需要,禅师的书籍仍然可以借出之外,其他的书籍则只能在当场阅读。

如果运气好,可能会遇到帕奥禅师给外国人英语佛学讲座。有时乌·勒瓦答尊者也会在下院开示英语佛法。每逢星期日下午18:00~19:30,玛欣德尊者会在下院的老禅堂用中文讲授《阿毗达摩》(可能会有些变动,依尊者的健康状况而定,有时尊者到外地弘法时会暂停)。除此以外,若是有些华人禅修者在刚受完沙马内拉戒或比库戒之后,玛欣德尊者也会连续几个晚上给他们开讲戒律课程,有时也会讲解巴利语或作其他的佛法开示,这要看您是否能碰上这样的机会。

63.有时在下院会有死尸或火葬提供禅修者修习不净(过去讹作“不净观”,但修习不净不一定是修观)。修习不净是非常有效的断除贪爱和欲望的武器,有兴趣‘现场’观看死尸或火葬的禅修者可以留意贴在托钵堂的缅语通告。下院的坟墓区里也有一具女骷髅,据说她过去曾经是毛淡棉的第一美女呢!在与性欲做拉锯战的男性禅修者,这具骷髅不失为一个如理思维的好物件。

在下院的坟墓区有时也会举行葬礼,长老们会受邀出席为死者家属诵经与开示。当禅修了一段日子后,如果发现内心的悚惧感[25]退失,心开始变得烦躁不安又爱攀外缘,并对努力修行感到厌倦时,可以来观看葬礼并提醒自己:「总有一天,也许只是在明天,也许在后天,也许在一个星期后,也许一个月后,也许一年后……躺在棺材里的死人就是我。死亡何时来临无法确定,但死亡肯定会到来,生命的终点就是死亡,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实。」若能时常如此思维则可激发内心的悚惧感与精进力,藉此提醒自己要努力活在当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悚惧感(saṃvega)是警惕感,因深入观察到世间种种无可避免的不幸和痛苦而引起的情绪。有八事能引发悚惧感,即生、老、病、死、堕恶道之苦、过去轮回的痛苦、未来轮回的痛苦以及在今世为了寻食与财富之苦。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5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4.为了让禅修更顺利,住在森林的禅修者每天应当念诵〈应作慈爱经〉,并修习散播慈爱给森林里的所有众生,无论是可见或不可见的。一个内心充满着慈爱、对一切众生无害、无怨、无恚且努力培育慈心禅的人,住在森林里的夜叉、树神、鬼众等也会喜欢做他的护法。即使只有一个人住在阴深漆黑的森林、墓地里时,内心也能感到安乐自在,没有畏怖而安住。关于〈应作慈爱经〉请参考附录4。修习慈心、佛随念、修习不净和死随念是所有禅修者都应修习的业处,称为四护卫禅,因为它们能保护禅修者在禅修时不会遭遇到厄难,免离种种的危险。

65.日常生活除了禅修,禅修者也应当拨出一些时间,自动自发地向禅修老师、戒师或依止师提出履行学生的义务如打扫孤邸周围的树叶、整理房间、清洗厕所等。如果不擅长于执行这些义务,我们依然可以以供养其他必需品取代,这些都是我们向老师表达感激的方式,同时也能减轻老师在协助我们与他人时的负担。最重要的还是要以恭敬心和慈心并谦虚地履行义务或供养。如此才能累积更好的菩提资粮,以成为增上的助缘。为了在净化的路途上走得更顺利,我们应该积极行善,护持修行者。这不仅能使更多的过去善业成熟,而且当现在的这些善业在未来成熟时,它们将成为禅修的重要助缘。

66.在禅林,有许多热心的施主喜欢供养较多的食物给外国比库众,这时难免会造成食物分配不均衡,导致排在后面的缅甸比库们不能获得足够分量的食物和菜肴。我们应当衡量自己的饭量并且只接受适量的食物,以免拿得太多而造成无谓的浪费。如果您是比库,在还没有开始用斋之前可以把多余的食物放在斋堂二楼一张特定的桌子上,让其他有需要的比库们拿取食用这些食物,但这只限于比库而已。如果未受具足戒者想要供养多余的食物,可以放在斋堂一楼指定的大铁盘里。

67.到森林里散步时要留意山猪、蛇和捕兽器,禅林有许多可怜的野狗因为误踩村民设置的捕兽器而残废。平时走路或活动时要保持正念,尽量避免不小心扭伤筋骨,因为在禅林不容易找到筋络推拿师。

68.比起缅甸的许多道场,帕奥禅林可算是较先进的了。在缅甸,并不是每个地方或道场都有最基本的自来水供应,更别说是电流供应了。许多道场目前依然必需到水井打水呢!为了让禅修者有更多的时间禅修,目前禅林里大多数孤邸都有电和自来水供应。禅林的水源是抽自地下水或来自禅林内的小水库,在热季时会出现水源短缺的现象(有水井作后备),有时停电也会导致用水中断。一旦停水就会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所以身在禅林就有责任爱护水源,平时除了节约用水、看到在滴水的水喉就顺便将它关紧。如果发现有任何水喉损坏或水管破裂,要即刻通知U Kun尊者,以便能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在禅林,我们随处可见到〔Every drops water that you save is a donate to Saïgha 〕“您所省下的每一滴水都是对僧团的供养”的标语,如此简易的动作,何尝不是一种轻而易举却又意义重大的布施呢!

愿大家为僧团省下的每一滴水,都能化成无量的甘露水,下降在遭遇旱灾和饥荒的国土,
愿在那里的有情都能得到甘露水滋润,脱离一切痛苦!
愿诸佛世尊教化的国土、愿有正法僧团住世的世间都风调雨顺!
愿大家为僧团省水的功德,能在未来不会遇到旱灾和饥荒,一直到涅槃为至!

69.记得把每一天布施、持戒、禅修、服务、恭敬、听闻佛法等的功德与佛教的龙天护法、诸天神、当地的守护神、树神、亚卡、鬼道众生、冤亲债主、往生的亲人眷属以及一切众生分享。为了让我们分享或回向的功德更有力量,我们应当使用佛陀当时的语言——巴利语来回向功德。巴利语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世尊的语言,巴利语同时也是梵天界、许多欲界天神们共同的语言。在佛陀时代有许许多多听了佛陀的开示后证果的圣弟子、天神们,还有许多从佛陀的教法中修福修慧的非圣弟子们,他们死后多数都投生到天界,他们多数以巴利语为媒介语。如果我们以巴利语回向功德给所有众生,即表示我们邀请许多证果的圣者们和高级的天神们一起来分享这些功德。有关简单的巴利语回向功德和发愿请参考附录4

610.在还没有离开帕奥禅林之前,应当向老师与僧团恳求忏悔自己过去在身口意上,无论有意或无意的冒犯和过失的地方,让自己以“清净”的身份前来,也以“清净”的身份离去。在上座部佛教圈子里,当师生相处了一段日子后,老师或学生要离开时,学生通常都会主动的向老师告别顶礼,并向老师与僧团请求忏悔和随喜功德。有关随喜功德与请求原谅的巴利文可参考附录3。除此之外,上座与下座、长辈与晚辈、僧与俗、同修善友之间也会互相请求原谅、随喜功德以及祝福,这是非常优良的美德,除了可以学习降服我慢心、培育宽容心、恭敬心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去除修行的障碍,因为在正法流的范畴里,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的身边哪一位是圣者!

611.最后的小叮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收拾行李时,请确定携带护照和FRC(住在缅甸超过一个月的外国人才需要FRC,要留意签证和FRC的有效日期是不一样的)。到机场时还要办理一张Airport Departure Form,需要一张相片,收费为3美元。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09: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7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语:在学深切的感激慈悲的玛欣德尊者能在百忙中抽空来为这篇草文作检阅、修改与补充。谨以此法施的功德回向予帕奥禅师、吉祥尊者与玛欣德尊者,为了世间长久的利益安乐,愿尊贵的帕奥禅师、吉祥尊者与玛欣德尊者健康长寿、吉祥安稳。愿「法」能守护这个圣洁的僧团以及这块美丽纯挚的土地——缅甸。最后在学愿与敬爱的父母、导师、师长、亲戚朋友、所有的读者们以及一切众生共同分享编写此文章之功德。愿他们福慧增上、早日解脱轮回之苦,证得涅槃的至上乐。

愿正法久住于世Ciram tiṭṭhatu Saddhammo愿更多众生能获得至上法义的熏陶。愿一切众生能够释下五蕴的重担,脱离毫无意义的轮回。
Sàdhu! Sàdhu! Sàdhu!

主要参考数据:
《如实知见》Knowing and Seeing众弟子合译。
《智慧之光》Light of Wisdom众弟子合译。
《去尘除垢》Removing the Taints众弟子合译。
《正念之道》The Path of Mindfulness众弟子合译。
《显正法藏》Making Known the True Dhamma众弟子合译。
《观察缘起》Pañicchasamuppàda众弟子合译。
《菩提资粮》Bodhi Sambhàra众弟子合译。
《教法与修行——帕奥禅林》,Moneyya Bhikkhu编著,Dhammagavesaka Bhikkhu中译,2007
《半月僧务》,Santagavesaka Bhikkhu等译,台湾嘉义新雨道场,2002.03
《比库巴帝摩卡》,Mahinda Bhikkhu中译,2007
《沙马内拉学处》,Mahinda Bhikkhu编译,2008.01
《受戒仪规》,Dhammasiri Sāmaṇera等译,台湾嘉义新雨道场,2002.03
《帕奥禅修中心简介》,Santagavesaka Bhikkhu著,1997.11
《缅甸帕奥禅林简介》,Mahinda Bhikkhu著,2007.04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菩提比库英篇,寻法比库中译。
《摄阿毗达摩议论》阿耨楼陀著 叶均译
《掌中之叶》悉达多学院 编译。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8-6-2009 10: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12-2024 01:08 AM , Processed in 0.13909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