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9-10-2008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全球衰退下中国补贴夯实出口优势 全世界获分享22008年 10月 27日 星期一 16:54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 文字大小 [+]
1 / 1看大图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担忧**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刚刚落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担忧"的危机又浮现在眼前.由美国次按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衰退成为全世界必须面对的困境.广交会的出口商表示,鉴于目前这种艰难状况,出口价格下浮已是难免.而政府及时上调出口退税,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毕竟还比较稳定,其他国家的汇率都大幅下跌了,突发的困难要比中国大得多."出口儿童玩具的深圳市金诚信实业有限公司经理陈培深对全球金融市场了如指掌.
他指出,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以美元结算,欧元、澳元、韩圜兑美元汇率的大幅下挫,就意味着这些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要提高许多."这种困难情况下,我们做一点让利拿到更多的订单,也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他称.
人民币兑美元7月16日创出6.81元的汇改以来最高,涨幅约21%.此後至今,便一直在6.85元左右的窄幅区间内波动;但此期间,美元兑其他货币强势上涨,兑欧元的涨幅近20%;兑澳元的涨幅约30%;兑新西兰元的涨幅也超过23%.
一位澳大利亚的采购商对路透表示,澳元大幅贬值,对澳大利亚的进口影响很大,"我们现在得花更多的钱,才能进口跟以前一样多的商品,自然希望中国的出口产品能稍微便宜一些."
德国工商联会(DIHK)近日也表示,中国今年将成为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因为美元升值,使得以美元支付的中国出口商品变得更贵.
**出口优势更获夯实**
今次广交会是首次在新落成的广州琶洲展览馆举行,面积较以前扩大了三倍.偌大的展区,却碰上经济衰退影响采购人数,场面难免显得清冷,订单量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但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肤色的外商、不同口音的英语,却也有让人颇感振奋之处.
待续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8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全球衰退下中国补贴夯实出口优势 全世界获分享32008年 10月 27日 星期一 16:54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 文字大小 [+]
1 / 1看大图
"要挣更多的钱,中国还是第一选择.品质好、价格便宜."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玩具进口商称.
泉州洋洋礼品有限公司的出口部经理陈凯晖也表示,就玩具产业来说,中国已经具备完善的产业链,从设计、加工到材料,都有亚洲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
"中国有从海外回来的优秀的设计师,已经有能力设计符合世界潮流的产品,式样、颜色都属于世界领先."他称,"仅染色这项工艺,以前还要进口材料,现在都自己生产了.越南、印度这些国家,还没有生产这种染料的能力."
而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也指出,中国出口所具备的优势,短期内其他亚洲国家还很难赶上.特别是物流这一出口的关键因素,是许多发达国家都难以比拟的,更别说基础设施相对落後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罗战对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在全球领先的地位也毫不讳言.他称,"日常陶瓷的技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别的国家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也加价30%左右了,完全覆盖了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特别是经过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成本的快速上扬已经造成了出口行业的大洗牌,此前困扰的劳动力紧缺的局面也有所好转."他并乐观地表示,"我们这几天订单量还不错."
根据中国发改委公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
"这一届广交会最大的感受就是外商对加价也没那麽大反映了,相对以前接受程度在增加."表示乐观的出口商也有玩具行业的陈培深,"这是中国出口商品近两年来最大的收获."
他表示,经过了人民币大幅升值、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後,行业困境目前已有所缓解."人民币也基本稳定了,成本的上升也到了平台期,我们已经挺过了最难的时期,至少比上半年乐观."他称.(完)
--审校 林高丽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8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美國若印鈔票救市 專家:全球準備接受通膨"毒"害!
2008/10/29 12:45 鉅亨網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積極鼓吹其救市計劃,並寄望透過增發國 債換取龐大的醫藥費,但如果他國拒絕埋單,美國的這 個如意算盤有可能打不下去!專家認為,美國最後一招 就是開動印鈔機大印鈔票,屆時全球就得忍受通膨的「 毒」害!
《香港文匯報》報導,美國在 G20高峰會上大聲疾 呼,在當前形勢下,各國手上的巨額美元外匯投資不安 全,不如購買美國外債後由美國政府統等安排如何救市。
在美國手上的名單中,有透過出口石油換取大量美 元的國家,如中東各國、俄羅斯。還有透過商品出口手 握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如中國、日本等。
不過,美國大量增發國債勢必降低美國國債的信用 評級,同時縱容美元疲軟。日本、中國等美國最大的債 權國,將試圖阻止美國大量拋售國債,使美元持有國利 益受損。
雖然救市勢在必行,但這些國家不能老為美國提供 免費的午餐。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指 出,美國必須作出讓步,讓債權國獲得相對比較高的回 報,至少匹配此時買入美國債券的高風險,否則美國這 個如意算盤很可能會落空。
如果國債發行行不通,美國政府財政又負債累累, 美國的人均存款量也幾乎為零,那麼,美國1.8兆美元 的救市資金將無法籌措。上海財經大學金學院的路磊說 ,看來唯一的方法就是「開動印鈔機加印鈔票」了。
但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卻指 出,很不幸,上述解決辦法都是有「毒」的,因為美元 的過多發行將加重通貨膨脹的壓力。
事實上,美國在頒布巨額救市方案後,最擔心的就 是大量國際資本離開美國。復旦大學金融專家孫立堅指 出,若貨幣市場對美元的拋售,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金 融危機進一步惡化。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8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29-10-2008 03:36 PM 发表 
转贴--
美國若印鈔票救市 專家:全球準備接受通膨"毒"害!
2008/10/29 12:45 鉅亨網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積極鼓吹其救市 ...
美元走強?原來救市需要美金 發國債比印鈔票划算
2008/10/29 10:35 鉅亨網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美國財政赤字已高達10兆美元之多,最近為了拯救 「二房」、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AIG和參眾兩院 通過的8500億美元救市方案,估算美國政府得動用高達 1.8兆美元資金。同時,市場人士認為,美國的經濟很 可能已經步入衰退。
照理說,在這種情況下,美元應該要走弱才對,但 近期美元卻反不斷走強,令人百思不解?
市場人士認為,美國經濟雖然走弱,但其他地區, 例如歐洲的經濟比美國更差,所以資金還是流向美國, 令美元走強。
對此,《香港文匯報》財經心戰室撰稿人--股壇自 由人認為,這個說法未必成立,因為目前全球一體化, 最近各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可說是「大家都衰退」 ,不見得誰比誰好。
市場人士還認為,因之前日圓被大量借出用於投資 其他高息貨幣,目前因投資人要買回日圓而拋出其他貨 幣平倉,間接推高了美元。
此外,美國的大型對沖基金要拋售其他資產,買回 美金應付贖回潮,因此也助了美元一臂之力。
不過,股壇自由人則另有定見,認為美國為應付 1.8兆美元的救市資金,若是用印鈔票的方法,將會使 美元供應大增,當然會對美元構成壓力;但如果是發行 國債的話,美元就不一定向下,反而有機會走強。
理由是,假如美國用國債換別國的貨幣,最終也要 換回美元應付國內的危機,所以美元最後還是會上升。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8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路客友
以下的资金黑洞。。
不大明白--
转贴---
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世界各国政府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联手救市,出手动辄以千亿美元计。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这笔巨大的负资产,怎样用现实的财富来填补?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
在整个次贷危机中我看不明白,日本、东南亚、欧洲、美国现在都在赔钱,到底谁赚走了这些钱?怎么赚的?这些钱在什么地方
2007年12月,39岁的宋鸿兵从美国华尔街回到北京,在西直门附近的宏源证券[12.69 -8.44%]从事国际金融战略分析和金融创新业务;几个月后,他在美国工作过的两个“单位”“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 c)”,突然成了国际财经新闻的当红明星——这两家后来被美国政府接管的金融机构,引发了一系列信用危机,将“次贷危机”扩张为吞噬华尔街五大投行并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宋鸿兵说,他选择那个时机离开这次金融风暴的中心,并非纯属偶然。如果别人这么说,难免有事后诸葛的嫌疑,但宋鸿兵没有这个顾虑,他于2007年6 月出版的畅销书《货币战争》中,已经预言了具有政府背景的“两房”一系列逆市操作手法将带来一场金融灾难。书中引用了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波尔的警告:“当金融危机出现时,政府特许机构的短期债券会在短短的几个小时、最多几天之内完全丧失流动性。所有投资者同时逃离时,谁也跑不掉。”
《货币战争》刚问世的时候,读者只是把这个预言当成一个跟罗斯柴尔德家族操控拿破仑战争胜负类似的传奇故事, 没料想它转眼就成了现实。
被“瞒报”的风险
一个事关数以亿计的美元、迫在眉睫的预警,只能放在畅销书中,被老百姓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多少有些令人扼腕。为什么全球几万名每天眼睛紧盯着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对这个黑洞却会视而不见?
宋鸿兵认为,对业内人士而言,发现“两房”债券存在的极度风险并不困难,“次贷危机本身是件奇怪的事。我只是个普通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我都能在 2006年预测到这场危机,美林、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以及美联储等金融监管部门,在能够接触到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真会看不出来吗?”
破产和负债本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常情况下个别公司资不抵债,除非出现大的异常,不至于发展成金融风暴。宋鸿兵在“两房”担任咨询顾问期间,就已发现很多异常现象。比如,美联储连续升息17次后,“两房”仍然大笔吃进住房按揭贷款;到2007年底,“两房”核心资本合计为832亿美元,这点资本金竟然支持着5.2万亿美元的债务与担保,杠杆比率高达62.5倍。
比“两房”更异常的,是引发此次金融风暴的次级贷。房贷公司贷款给无收入、无工作、无财产的人(美语称Nin jna)后,为了防范风险,通过将债权证券化以及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设计,让这些“三无人员”按揭购房的风险转移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上。
次级房贷证券化和多级金融衍生工具不断被发明,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衍生品交易将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普遍联系起来;二是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大幅攀升,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世界金融资产总额迅速增值到600万亿美元。
宋鸿兵提出,鉴于世界金融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业已通过衍生品交易形成,保持投资者信心,维持60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至崩盘,成了金融界的一致目标。所以,步步为营,淡化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成为“主流经济学家 ”和“主流财经媒体”的一大任务。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 ation)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主流媒体将危机限定在与次级贷有关的金融机构,称之为“次贷危机”,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发布报告,称次贷坏账规模不会超过200亿美元;紧接着,与次贷无关的IndyMacBank破产,“房利美” 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又将危机限定为房贷危机;而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因无力支付信用违约掉期(CreditDef aultSwap,CDS)保险,前者2小时之内被吞并,后者在48小时内被收购,标志着信贷风险已经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逐渐扩展到整个抵押贷款市场,危及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但导致贝尔斯登和美林产生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信用违约掉期,并未向公众公布。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8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29-10-2008 06:53 PM 发表 
过路客友
以下的资金黑洞。。
不大明白--
转贴---
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世界各国政府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联手救市,出手动辄以 ...
资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2)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就在华尔街投行破产风潮刚刚过去,美国金融局势未定之际,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主权基金“抄底华尔街”的呼声, 就在一些财经媒体上频频响起。但一些金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华尔街金融风暴并未结束,很可能将继续深入。
针对到美国“抄底”一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的评价是:“两个月前就有人忽悠政府去美国抄底,那时候真去抄的话,现在输得裤子都没有了,你敢拿自己的钱去抄吗?”
宋鸿兵预测,这次危机大致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房贷危机(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主要标志是“两房”难以为继;第二阶段是信用违约(CDS)危机(2008年6月到2009年上半年),规模为62万亿美元;第三阶段是利率市场危机,利率掉期市场规模接近600万亿美元;第四阶段是美元地位危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余永定也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次贷进入利率重设阶段,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还会进一步上升,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只要这些金融资产价格继续下降,美国的流动性短缺和信贷收缩就难以避免。
监管缺位有意为之
华尔街银行家不辞辛劳创设金融衍生物,难道真是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创造条件让每一个无收入、无工作、无财产的Ninjna都住上大房子?
资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3)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谁输谁赢 “投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高杠杆率,高杠杆交易可以使投行的年利润达到自有资本的数十倍。”宋鸿兵说, “我回到国内,一个最大的损失就是报酬明显不如在华尔街。国内券商能搞的金融创新太少,杠杆率低,自然挣不到大钱。”
在华尔街,一些对冲基金的经理人可以将操盘利润的10%甚至20%收入自己囊中。美国《交易员月刊》(Tra derMonthly)公布的2007年交易员收入排行显示,纽约保尔森对冲基金创始人约翰·保尔森2007年年收入达到了37亿美元。
杠杆率动辄数十倍的投行业务,为投行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养肥了投行经理人。雷曼兄弟总裁福尔德(Rich ardS.Fuld)在美国国会作证时,遭到加州民主党人魏克斯曼(HenryA.Waxman)的质问:“大多数人难以理解,你过去8年从雷曼拿到5亿美元的收入,为何却把它搞到了破产的田地?”
宋鸿兵的观点是,通过将房贷复杂化,政治家、银行家和普通民众可以各取所需。政治家可以在电视上向选民保证, 你的房子越来越值钱,你按揭的条件越来越宽松;银行家获得了监管当局默许高倍杠杆率和花样翻新的金融创新;民众得到了房子和用房屋抵押的再贷款。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威廉·波尔早在2005年就在演讲中大力批判“两房”这类政府支持企业(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GSE),指出政客们为了讨好某一类选民设置的这类企业,破坏了市场经济原则。此次金融风暴中出问题的信用违约掉期保险和利率违约掉期保险,这两种重要金融衍生工具的出台,都与“ 两房”房贷的固定利率有密切关系。
“两房”身担实现人人有房住的政治目标,以此为要挟,它们不仅可以脱离监管,还可以借助政府信用无限度发行低成本短期债券。
在关于次贷的金融创新上,政治家和银行家实现了双赢,波尔的声音永远成不了主流。直至次贷困扰令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的2007年冬天,为了下一年的总统大选和国会选举不失分,布什政府对相关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延迟住房供给减速、继续放松房贷条件,保证人们不会失去他们的房子。
今日华尔街的“救市英雄”财政部长保尔森,一年前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总裁拜尔(Sheila Bair)女士一起,建议抵押公司冻结200万宗房产抵押的利率, “保持在最初设定的利率上,以帮助贷款者回避困难。
资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3)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谁输谁赢 “投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高杠杆率,高杠杆交易可以使投行的年利润达到自有资本的数十倍。”宋鸿兵说, “我回到国内,一个最大的损失就是报酬明显不如在华尔街。国内券商能搞的金融创新太少,杠杆率低,自然挣不到大钱。”
在华尔街,一些对冲基金的经理人可以将操盘利润的10%甚至20%收入自己囊中。美国《交易员月刊》(Tra derMonthly)公布的2007年交易员收入排行显示,纽约保尔森对冲基金创始人约翰·保尔森2007年年收入达到了37亿美元。
杠杆率动辄数十倍的投行业务,为投行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养肥了投行经理人。雷曼兄弟总裁福尔德(Rich ardS.Fuld)在美国国会作证时,遭到加州民主党人魏克斯曼(HenryA.Waxman)的质问:“大多数人难以理解,你过去8年从雷曼拿到5亿美元的收入,为何却把它搞到了破产的田地?”
[ 本帖最后由 liyen1708 于 29-10-2008 06:5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8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29-10-2008 06:56 PM 发表 
资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2)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就在华尔街投行破产风潮刚刚过去,美国金融局势未定之际,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主权基金“抄底华尔街” ...
资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4)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即便公司破产,华尔街的经理人也不会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输得精光。
以引爆“次贷危机”的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为例,这家公司1995年由三位从事抵押贷款的金融专家组建,公司的资本金来自风险投资基金,1997年在资本市场上市,其唯一特色是,对客户有关贷款申请在12秒内予以答复,开创了抵押贷款行业内的新纪录。依靠这个绝招,新世纪金融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中,排名第12。
2007年初春,新世纪金融公司收到摩根士丹利、花旗和高盛的催债致函后,公司股价短期内跌至87美分,被纽约证交所停牌,企业破产。但由于新世纪金融是有限责任公司,三位创始人损失的仅仅是股权收益,他们在华尔街黄金岁月中得到的丰厚报酬毫发无损。
宋鸿兵有一个疑问,金融市场是有输必有赢,谁赢谁输一目了然。“但在整个次贷危机中我看不明白,日本、东南亚、欧洲、美国现在都在赔钱,到底谁赚走了这些钱?怎么赚的?这些钱在什么地方?”
余永定在研究次贷危机形成的过程时注意到,次贷证券化过程涉及十多个参与机构。其中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经纪人、借款人、消费者信用核查机构、贷款转移人、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评级机构、包销人、分销人保险公司、特别服务提供者、电子登记系统和投资者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特殊目的机构(SPV),余永定介绍说,SPV一般在法律和财务上独立于次贷发起人,但有可能是发起人所设立;SPV是一个壳公司,可以没有任何雇员,在泽西岛(Jersey)或开曼群岛(the Cayman Islands)之类离岸中心注册。
这类积极参与抵押贷款业务的离岸基金,对金融大势的判断相当准确,不光比普通投资者更有眼光,也超过了多数主权基金对形势的把握。
美国财政部网站公布的《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净购买》2008年3至5月月度报告显示,加勒比海地区对美机构债券在2008年3、4、5月连续3月位居全球首位,分别减少334.61亿、198.96亿、100.48亿美元;该地区明显地出现了对美机构债券坚定而快速的减持局面。在加勒比海地区,这三个月减持美国机构债券规模最大的是开曼群岛,减428.0亿美元,按单一国家(地区)分,它是3、4月份全球减持美国债券的冠军,其次是百慕大,减227.26 亿美元,是单一国家(地区)5月份的减持冠军。而一些主权基金则“敞开式”地接盘了它们抛出的美国机构债券。
宋鸿兵的猜想是,离岸基金很可能是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的“后门”,“他们可能已经在冬天到来前将利益尽可能地输送到那些不受监管的加勒比海岛上”。宋鸿兵介绍说,离岸基金是目前唯一不受国际清算银行监控的大笔资金,国际上要求对离岸公司进行监管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得不到这些地区宗主国英、美的支持。2008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希望对海外离岸基金加强监管。此言一出,立刻受到国际金融界的激烈反对。
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风暴,难道真是一场有人导演、有人预谋的大阴谋?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并不支持这种看法。许小年认为,美国政治家有改善低收入者生活状况的迫切需要、华尔街的银行家和经纪人无法克制自己的贪欲、主流财经媒体想要描绘一个欣欣向荣的全球经济,这些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世界上没有谁希望看到全球信用系统瘫痪,进而拖累实体经济下滑。“至少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一切不是技术失误,而是道德邪恶者故意为之。”
资金黑洞相当于7倍全球GDP 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5)
2008年10月29日 16:5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现金换废纸?
布什政府7000亿救市计划,面对华尔街金融精英创造出来的62万亿美元信用违约(CDS)和600万亿美元利率掉期保险合约,不过是杯水车薪。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直率地评价:“7000亿救市计划不过是拿现金换废纸。”
华尔街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将危及美元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这是金融观察人士们的共识。宋鸿兵的观点是,美元迟早会崩溃,伦敦、瑞士、法兰克福都有可能取代纽约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美元崩溃,难道我们就能相信欧元吗?从1971年到现在,世界范围的信用货币体系总共不过37年而已。人类也许是在进行一次空前的货币试验,而试验的效果还有待时间去验证。比起人类实践了数千年的黄金货币而言,信用货币的时间还太短。断定美元这一纯粹信用货币体系一定能维持下去,也许有点过于乐观了。这一切最终还是要由全球金融危机恶化的速度与广度来决定。”
美元之后的下一个货币是什么?“欧元之父”蒙代尔最近建议应该实行供应决定型的货币政策。蒙代尔认为,现在的货币发行是需求拉动型,就是有多少债务发行多少货币,供应决定型则是有多少黄金发多少钞票。
早在1983年,格林斯潘就写文章论证过黄金重拾货币功能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政治意愿。“掌握全球结算货币铸币权的美国当然不会有这个意愿,但问题是全世界都拒收美元它怎么办?到时候它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也认为华尔街整个危机过后,国际货币体系必将产生巨大变化,但不可能再是单一货币的时代。“我把这种变化称之为改善,而这种改善的方向必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汤敏认为,应该对国际货币进行约束,设计自动调节机制,防止这些货币的价值大起大落。但他同时认为,黄金不会成为国际货币,因为如果实行黄金本位,现代国家的货币政策就没有了,一国货币的自主性不复存在,“哪个国家愿意这么做 ?”
“这次危机,战术上说我们显然是损失了。但从战略上讲,这对中国意味着极大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百年未遇的机遇。以前不管是WTO还是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人家制定好规则了我们跟着去玩。现在我们就可以参与到新货币体系规则的制定中去,中国应该在规则的变化中拿到一定的话语权,至少拿出我们的方案来。”
“美元再烂,也没有其他货币形式可以取代它。这一点,只需要认真研究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时,美元并未崩溃的详细原因,就不难得出结论。那时候的诸多因素,现在并没有太多改变。”许小年认为,世界上今后也不会有完美的金融体系,“美国这次的危机既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这就像人类学会了使用火,火灾就从来没有断过。”
至于如何提高美国现有金融体系的“防火灾技术”,许小年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货币供应不能过于放任,不能超过实际经济需要太多;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三是改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改变金融机构经理人的收益和风险不对称的状况。(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卢波、肖强)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08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暗战
像是在看影片
转贴
金融风暴背后的欧盟大国“暗战”
2008年10月29日 18:00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
新华网布鲁塞尔10月28日电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令欧盟各国措手不及。风暴尚未平息,有欧盟经济“三驾马车”之称的德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展开一场“暗战”,三国关系也发生着微妙变化。
作为这场“暗战”当之无愧的主角,法国总统萨科齐近来可谓出尽风头。从当初召集法、德、英、意四国首脑会议到后来促成欧元区国家首次峰会,在外界看来,萨科齐为推动欧盟各国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功不可没。
尽管在欧盟“三巨头”中,法国是经济实力最差的一个,地位面临下滑危险,但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却让萨科齐拥有了“号令”欧盟的主动权。然而,在他一个又一个“提议”的背后正隐藏着法国的“小算盘”。
较之德国和英国,金融危机对于法国的冲击并没有那么严重,但从金融危机当中,法国看到了借题发挥,推行对自己有利政策的机会。
上周,萨科齐在对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意外抛出的两项提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主张,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继首次会晤后,这一机制应当固定下来, 起到“经济政府”的作用,以加强欧元区政策协调。此外,欧盟各国应成立主权基金,及时购入大幅缩水的本国银行股份,避免被外人抄底。
虽然表面上看,萨科齐的两项提议旨在应对金融危机,但背后的意图却挑动着德国的神经,在法德这两个传统盟友之间引起了不合。
所谓欧元区“经济政府”的提议一直是欧盟内部的大忌,因为这一做法恐将欧盟割裂成两大阵营,引起非欧元区成员的不满,并威胁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去年欧元汇率居高不下,令法国出口企业苦不堪言之时,萨科齐就力主成立欧元区“经济政府”,让成员国可以谏言欧元货币政策,意图压欧洲央行降息,避免欧元进一步坚挺。
这触犯了德国的底线,因为按照德国模式成立的欧洲央行享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容任何政治干预,以至于欧盟领导人在公开场合都避谈欧元利率等敏感话题。萨科齐借金融危机再次发力依旧遭到了德国的抵制。
德国《明镜》周刊评价说,德国将萨科齐的提议看作是企图让法国的经济模式在欧洲占上风,较之德国以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法国对经济的政府干预力度要更大一些。正因为如此,萨科齐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主权基金提议同样不能为德国所接受。
实际上,早在金融风暴一开始袭来时,法德就陷入分歧。尽管萨科齐热衷于效仿美国,有意成立一个全欧盟的救市基金,但因为德国反对而不得不作罢。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萨科齐接二连三地发起咄咄逼人的攻势引起了德国的反感,其他一些欧盟成员国只是敢怒不敢言,它们指望德国能够挑头让法国有所收敛。
当法德关系在金融风暴中感受到阵阵寒意时,一度走低的英法关系却呈现出升温的迹象。
金融危机爆发后,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布朗频繁会晤,两人在不少问题上的立场也惊人地相似。本月12日召开首次欧元区成员国峰会时,尽管英国并非欧元区成员,萨科齐还是特意邀请了布朗,并赶在峰会前与布朗举行了短暂会晤,而峰会最终出台的欧元区联合救市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英国。在月中的欧盟峰会上, 萨科齐和布朗又几乎一致地喊出了改革全球金融体系、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的口号。
28日,萨科齐在巴黎郊外的寓所与布朗举行了两人本月以来的第三次会晤,为定于下月7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和1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全球金融峰会作准备。
分析人士指出,萨科齐和布朗借金融危机打得火热可能会给欧洲的力量平衡带来影响,这对德国来说不是个好兆头,但法国从长远利益出发,恐怕还无法舍德国而亲英国。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8 06: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經濟大蕭條 股市也有復甦時
2008/10/30 00:04 鉅亨網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外電】 談起目前的空頭市場,就讓人想起經濟大蕭條。即 使周二大幅的漲勢,也無法完全消除那駭人的陰影。
周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大漲了889點,創下道瓊史 上第六大單日漲幅。但過去五次更大的單日漲幅中,有 四次係出現在1929年至1932年之間。
其實投資人並不希望從那個年代的走勢,推敲這一 波股市可能的反彈時間。因為當時的股市花了超過二十 年時間,才終於收復了由1929年至1933年跌掉的幅度。
亦即,直到1954年11月23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 盤才突破了1929年9月3日收盤高點,算算超過了25年時 間。
如果去年空頭市場的反彈,也需花同樣時間,那麼 道瓊指數要到2032年12月28日,才能突破2007年10月9 日所創的歷史高點14164.53。
其實投資人並無需擔憂,因為歷史資料顯示,股市 反彈的時間,要比這項道瓊數據所顯示的短得多。
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經通貨膨脹調整後, 1936或1937年的美國股市總報酬指數(total return index),便高過了1929年崩盤前高點時的水準,亦即 1929至1933年空頭市場結束後的三或四年。
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第一項主要因素是股利。1930年代,股市的股利率 相當豐厚。在大蕭條最嚴重時期,該股利率達到了二位 數。投資人在不知情中,忽略了股利,導致了錯誤的悲 觀氣氛。
另一項因素則是通貨膨脹,或更正確的說,應是通 貨緊縮。由1929年股市高點至1933年低點期間,消費者 物價指數(CPI)下降了達27%。這四年期間,若一檔股票 的跌幅低於27%,實際應屬獲利。
道瓊花了如此長期間才突破1929年高點的另外一項 原因在於:1939年,IBM遭排除於道瓊成份股之外。直到 數年後,才又重新加入。
研究顯示,若IBM未於1939年遭到排除,則今日的道 瓊指數應可增加一倍。
1929至1933年的空頭市場固然可怕,但絕非世界末 日。甚至可說,股市只是小蕭條。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8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命银元撒不停 IMF"弹药库"能撑多久
徐磊
冰岛20亿美元、乌克兰165亿美元、与匈牙利达成大规模经济救援方案,分析人士估计总额至少100亿美元。短短一周时间不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账面上便将少掉近300亿美元。然而这一切似乎还仅是开始。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将IMF推上了“扶伤济世”的风口浪尖。但随之而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已不容回避——需要救助的国家远不止上述3个,但IMF并不算充裕的“弹药库”还能支撑多久?
如果真如大多数人所言的那样,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刻尚未到来,那么按照上面的花钱速度,难道我们真得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拯救“弹尽粮绝”的IMF?
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尽管金融危机发生前新兴市场相对祥和一片,IMF确实“休养生息”了好几年,但其“囤钱”的速度远赶不上全球资本市场规模的增长。举个例子,受援国通常能从IMF得到的援助金总量不得超过其所交“份钱”的3倍,但实际上乌克兰是8倍,冰岛更是11倍。
目前,IMF可供随时支配的资金在2000亿美元左右,此外还能迅速调集到额外500亿美元,但即便这2500亿美元的总量在IMF前首席经济学家Simon Johnson的眼里仍是“很不经用”。
现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的Johnson表示,或许IMF手上有个2万亿美元,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玩家,“2000亿美元很快就会花完,和乌克兰同等处境的国家很多,只要再来1~2个真正的大国家,那就弹尽粮绝了。”Johnson推断说,未来几个月IMF可能将再花去500亿美元。
另一位IMF前首席经济学家Ken Rogoff也表达了类似观点,“IMF有足够实力在帮助弱小贫穷的新兴市场国家中扮演主要角色,但要其成为如巴西、土耳其或阿根廷这类级别成员的最终诉求就力不从心了,它做不到像美联储救助美国那样独挺危机中的新兴市场。”
事实上,在最近的几次援助中,IMF已不得不与外界力量“合作”,甚至不是最大的出资体。投行分析师预计,乌克兰明年还须再向外筹资550 亿~600亿美元,而其中大部分将求助于私人资本,而不是由各成员政府支持的IMF。冰岛也正在向其北欧邻居寻求比IMF20亿美元更多的贷款。
IMF此前已反复表态,随时准备向需要帮助的国家给予资金援助,并正在考虑给更富裕的新兴市场国家快速提供“流动性交换工具” ,但这只能意味着并不充裕的钱将更快地向外流。
正如Rogoff所说的那样,“IMF是治理新兴市场问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不能够也不应该单枪匹马地冲锋陷阵。”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需要IMF,但更需要各方携起手来共渡难关。
1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0-2008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29-10-2008 06:53 PM 发表 
过路客友
以下的资金黑洞。。
不大明白--
是指文章,还是资金黑洞的意思?
单说“资金黑洞”好了。
先简单说黑洞在物理的意思。
我们知道,在物理学里,质量高的东西,引力越大。
在宇宙里,一种质量非常高的体制,由于发生一种变化,质量更高,高得连光线也逃不过这个物质的引力(光线也是一种物质),所以被吸进去。造成外边看起来,如一个黑色的圈,因此称“黑洞”。
也有一种物理学可以形容这种金融倒塌,叫“流沙”。
说得比较百一些,等于是“空中阁楼”。
由于银行贷款,并不需要实际钞票,所以,就算银行只有 1,000 元,可以贷款出 10,000元,造成一种“假象”,市场多了 10 倍的资金出来流动。
当某种物品的价格不断被炒高,到一种百姓无法承担的地步(收入、生产力等,不能负荷被炒高的价格),市场的价格将塌下。
为了压抑价格不断下滑,一定放入固定数目的资金,才能稳住价格的下滑。
究竟是多少资金才足够?这个问题,就算集合全世界所有精算师、经济大师等的能力,也未必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些顶尖学者,只能给一个大概的数额。到今天为止,各种版本都有,从一兆美元,到五兆美元都有,甚至有人说,就算五兆美元也未必足够。
无论资金是多是少,这些放进去市场作拯救的资金,其效用顶多是稳住市场。这些资金,不能被看作有提高经济效益的资金。
可以尝试这样去想像:
许许多多由木块塔成的高木塔,中间或下面的地方是“空心”的。开始阶段,这些高木塔还可以承担,继续往上建。
可惜,到了某个体积,它不能负荷了,将快倒下。为了防止高木塔倒下,唯有的做法,就是放实质的木块进去“空心”的地方补救。
这些放进空心地方补救的木块,并不会为高木塔的整个体积有影响,它还是一样大。这些多放进去的木块,只是为了托住这个高木塔的原有体积,却没办法增加它的体积。
一些高木塔的空心太多,要救则嫌太浪费木块。不能救,或不应该救的高木塔,就让它倒下吧。
所以,一些人把现在的拯救金融危机的资金,归类成资金黑洞,因为他们觉得无论把多少资金注入,都被金融危机“吸掉”。目的只是为了托住目前市场的体积。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形来看,各国政府正在做的是选择性地拯救最重要的金融机构。这是因为高杠杆的体系实在太大,亏损的数额实在没办法承担,唯有让部分金融系统倒塌,承托住一些可以(或应该)被拯救的主要金融系统。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8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载二哥在别帖说的话。。。
http://cforum2.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386981&pid=50468279&page=6&extra=page%3D1#pid50468279
人家说选股容易选时难,这句话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只是看看你的程度是到了哪里。
如果选股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那选时对你来说是帮你事半功倍。看看 warren buffett 买的 geico,well farco,washington post 等等,看看他买的时机,那一个不是在股价低迷时买的。你敢说他没有选时吗??那些公司过后又继续赚大钱,你敢说他没有选股吗???
当然选股买而不看时机买的,你也可以说 public bank,几时买不重要,只要收长期就是有钱赚。
既然两个方法都可以帮你赚钱,那你是不是要两个都用呢??
多数人对如何选股都有问题,那问题就出现了,你应该注重那一个呢??
我的看法,先学选股,会选股可以立你在不败的基础上。选对股但选错时,长期还是有钱赚,因为熊市不是整天会出现。会选时但选错股,长期不一定有钱赚。
当然最好的机会是在熊市时买入一流的公司。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8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 confident Kissinger
I’ve seen it all before, says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conrad raj in shanghai
editor-at-large
[email protected]:
.
.
Former US Secretary of State Henry Kissinger claims to be quite confident that the world will come out of its present financial malaise in better shape than it was before.
.
He said yesterday in China that the measures being taken by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would be sufficient to manage the crisis.
.
Recalling that he had arrived in the US as a boy just before the Great Depression started with the 1929 Wall Street crash, he said at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Forum that the present turmoil was nothing like that crisis — when more than 5,000 banks had to close and the stock market fell by 25 per cent in a single day.
.
“People will soon have to start worrying about inflation rather than deflation,” he said.
.
Dr Kissinger, who was Secretary of State under Presidents Richard Nixon and Gerald Ford from 1973 to 1977, said the financial system still had to undergo a major restructuring — and the US economy, which has been overspending and overconsuming, will have to get back to the basics.
.
“It will have to return to industrialisation rather than getting into speculative financial products”, he said.
.
And banks will have to ease the credit crunch by starting to lend to industry. “It’s no use for the banks to sleep on their money, they have to put it into good use and start lending,” he said.
.
Dr Kissinger, 85, predicted that the worl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entre of gravity will soon shift from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 the growing economies of China and India.
.
He also felt that coopera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will continue to grow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energy and in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
And on China’s slowing growth rate, Dr Kissinger quipped: “Coming from the US, what can you say about a slowdown to 8, 9 per cent a year? A Chinese official told me that as long as China grows between7.5 per cent and 10 per cent, it will continue to progress.”
.
The other two panellists at the forum — Mr Frank Ning, chairman and president of Cofco, one of China’s largest diversified conglomerates, and Mr Choe Peng Sum, chief executive of Singapore’s Frasers Hospitality — were in complete agreement withDr Kissinger that the world would emerge out of the present crisis stronger than ever.
.
However, they felt that it would take some time, perhaps years, before full recovery could be achieved.
.
Mr Choe also felt that the present crisis was manageable and pointed out that for his industry there were also opportunities so long as there was no depression.
.
“Even during Sars, when hotels in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were having occupancy levels below 20 per cent, with some hotels going into single digits, serviced apartments were having occupancy levels of 60 to 70 per cent,” he said.
[ 本帖最后由 linkinwei 于 30-10-2008 04:2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8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8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工孟:金融风暴未伤美国"筋骨" 对中国影响不大
2008年10月30日 07:06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漫画:金融风暴 中新社发 孙宝欣 摄 中新社合肥十月二十九日电 (记者 吴兰)二十九日,在此间二00八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部创新经济与企业融资论坛上,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说,对美国的实体经济,此次金融风暴未伤其“筋骨”,不会像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0年的大萧条,这次只是虚拟经济的转移。
陈工孟分析说,美国金融体系暂缓的不畅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价格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但这些资本的损失不会对中国造成根本影响,是可以承受的。中国通过增加内需等具体措施,对经济有一定的弥补,相信明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八的速度是可以保持的。
陈工孟说,美国房产连续六年大幅上涨以及银行放松对市民的放贷等产生了巨大的泡沫,进而引起“金融风暴”,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多少影响,只是虚拟经济的转移。同时,随着政府调控能力的增强,国际间协调能力的提升,投资者更加理性的因素,陈工孟个人认为,金融危机对美国未来也可以说会有一定的好处。
他说,金融风暴给美国华尔街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调整,雷曼兄弟虽已破产,但是旗下的业务仍在正常运行。他预计,到年底,美国的金融风暴将平静下来,虚拟金融体系回归正常,但不排除个别银行的危机。因为经济实体“筋骨”没有被伤到,到二0一0年,美国金融体系将恢复正常。
陈工孟表示,在危机中,“危”和“机”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从此次金融风暴中吸取教训,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及时进行引导和疏通。与此同时,金融风暴对美国市场短期内的投资机会等各方面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将使未来几年有更多的国际投资者相对更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应积极利用此次金融风暴所带来的机遇,如把华尔街的华裔人才吸引到中国来。
据了解,此次二00八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部创新经济与企业融资论坛,是以“利用风险投资,促进中部创新经济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风险投资平台,吸引海内外风险资本齐聚合肥,进而投资安徽和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企业。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08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2008 07: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1-11-2008 01:03 AM 发表 
可惜,最近的金融家,拿拯救的资金,当作股息来分被给股东们。(最大受惠者当然是大股东们)
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
先前,美国财长为了“某些”理由(让公司继续运作还是什么理由的),允许金融机构分配股 ...
有时,事情只站在自已想的人
很怪,最后的结果
都会阴沟里翻船。。
守本份的这次危机,或许会逃过此危机
转贴--
中俄进入金融合作新阶段 用卢布挑战美元世界地位
2008年10月31日 11:01中国网【大 中 小】 【打印】
中俄两国的金融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10月30日,俄新社举办了《中俄两国总理举行会晤后签署中俄银行间合作协议》北京—莫斯科视频座谈会。
这个座谈会的背景是,温家宝总理此次访问俄罗斯期间,签署了《中俄两国总理举行会晤后签署中俄银行间合作协议》。
协议提出,在今后的中俄双边贸易上将使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
“这无疑将节省中俄两国的外汇成本。”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郦久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两国进一步合作既是水到渠成,也在情理之中。
中俄金融合作新阶段
“发展中俄银行间合作是目前一个迫切的任务。” 俄罗斯银行协会会长加列金·托苏尼扬说。
相关数据显示,中俄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提升。1998-2007年的十年间,中俄贸易额增长近10倍,2008年将突破500亿美元。双方确定,到2010年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双边贸易的增长向两国提出了加强金融机构合作的要求。
据托苏尼扬介绍,早在2003年俄罗斯已同中国金融协会签订了协议,在中俄边境开展本币结算业务。
本报记者于10月29日通过黑龙江省政府内部人士独家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该协议签署于2003年3月,根据协议,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的银行开展了本币结算试点工作。
之后,黑龙江省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及东宁四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俄罗斯的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中俄双方银行互设账户56个。截止到2007 年,通过这些账户行办理本币结算业务折合达62203万美元,是2003年建立之初的43倍。今年1-8月通过账户行办理本币结算业务折合44588万美元,同比增长67.81%。
据托苏尼扬透露,中俄两国已经有银行进行相互的授权合作,包括国有银行和私人银行,数量近10家。
如此看来,本币结算边境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托苏尼扬表示,为了保证两国不断增加的贸易额和经济需要,两国银行需要进行更积极的合作。
托苏尼扬说,他还关注到目前在俄罗斯生活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卢布进行汇款。他认为,本币结算目前不存在两国政府间原则性的障碍。
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万成才认为,这里存着一个信心问题,信心问题一旦解决,人民币和卢布的结算问题也将会解决。
卢布挑战美元?
俄罗斯在2008年5月宣布,希望卢布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货币之一,莫斯科将争取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在今后的能源贸易中,应使用卢布进行结算,而不是使用第3国货币进行结算。”托苏尼扬表示。
万成才是2006年上半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银行谈判的顾问,他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一,早在2006年,俄罗斯就宣布莫斯科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第二,此次温家宝访俄期间,俄罗斯总理普京和副总理茹科夫均称加快使用本国货币结算的进程,但目前俄方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提出。
问题的症结在于,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和令卢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关键取决与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从目前来看,俄罗斯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国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相关报道:
专题: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8 07: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1-11-2008 07:02 AM 发表 
有时,事情只站在自已想的人
很怪,最后的结果
都会阴沟里翻船。。
守本份的这次危机,或许会逃过此危机
转贴--
中俄进入金融合作新阶段 用卢布挑战美元世界地位
2008年10月31日 11:01中国网【大 中 小】 ...
中俄双边贸易放弃美元结算 卢布挑战美元世界地位(2)
2008年10月31日 11:01中国网【大 中 小】 【打印】
目前俄罗斯的直接损失体现在有价债券上,俄罗斯股票市场从2007年9月—2008年9月下滑了近63%。而普京于近日表示,到2008年年底,俄罗斯外资静流入可能为零,甚至出现净流出的现象。
受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俄罗斯的实体经济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目前俄罗斯房地产业投资停滞;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部分民众不能从银行取款的现象。
实际上,早在9月份,国际评级机构也发出了类似的信号。穆迪曾经在9月26日发布俄罗斯银行体系前景报告指出,资产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升高,加上股市重挫,可能导致俄罗斯银行基本面恶化。穆迪将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展望评级列为“负面”。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中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如果国际石油价格降到50美元以下,俄罗斯将会面临经济衰退的极大挑战。
他表示,目前俄罗斯的社会开支巨大,国家养老金和医疗费用都是按照政府预算来规划,而政府预算一大部分来自石油收入,因此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与俄罗斯的命运直接挂钩。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在座谈会上,俄方表示,中俄两国对世界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世界金融新秩序的建立上,两国应做出更大的努力。
李中海认为,如果中俄两国能够在国际金融秩序上有实质性的合作,将会对以美元为首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挑战。
温家宝总理在俄讲话中提到,一要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发挥其在维护国际和地区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提升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二要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三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努力发挥多种货币的作用,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不过李中海分析,目前中俄双方提出的只是框架性协议,估计中国并不会完全一边倒倾向于俄罗斯提出建立新的世界金融体系。“我们拥有比俄罗斯更多的美元储备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8 07: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掌握金融危机节奏 美元地位短期无法撼动
2008年10月20日 08:47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
有关“美元终结”的预言由来已久且版本众多,你可以买到名为《美元大崩溃》的畅销书,也可以搜到以“dollarcrash”(美元瓦解)、 “dollarcollapse”(美元崩溃)为域名的各色网站。从1971年以“美元中心”为要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开始,美元崩溃论一说就是30多年,但直到今天,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还未被撼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明天早晨起来,美元不会崩溃。但是明天的明天呢?
10月9日下午,“全球联合降息下的股市趋势”研讨会,在北京昆泰嘉华酒店举行。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长城伟业期货公司高级顾问谭雅玲在会上,就“美元地位走势”表达如下观点:虽然大家反感甚至不太赞成美国的霸权,但是如果从机构、市场、战略角度来说,“美国最优”从当前来看不能否认。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虽然报章屡见“流血”、“百年一遇”、“末日”等字眼,但美国始终在动荡中掌握着主动权。谭雅玲认为,利用次贷危机,美国甚至可以让别人比自己更糟,进而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美元靠贬值狙击欧元
目前的华尔街,看似一片混乱。但“貌似失控”并不见得是局面真的失控。追本溯源,次贷的种子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后启动、 “降息马拉松”开始那一刻就埋下了。不断的降息刺激着美国货币流动性充沛而汹涌,美国民众享受这场盛宴的方式包括扫货、买房、买车……总之是花钱。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加剧、国债越发越多,“寅吃卯粮”越来越肆无忌惮。10月9日更发生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架设在纽约曼哈顿的“国债钟”(一座高科技数字钟,用来显示美国债务总额)最高可列出10万亿美元,但美国政府的债务9月已超10万亿,钟面被“撑爆”。据台湾媒体报道,“国债钟”的负责人说,这很简单,将数字钟再增加两位,让显示额达到千万亿就行了。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巨额国债被卖到世界各地,只需要印美钞,美国人就可以坐享中国的鞋袜、日本的汽车和来自欧洲的奢侈品,尽管美国政府常年入不敷出,常年贸易赤字。此等美事,均源于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因为不愁没人买美元。
但1999年诞生的欧元,让美国人看到了天边升起的一片乌云。9年来这种有望挑战美元地位的货币,一直被美国视为心头大患,瓦解欧元的图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2001年底,1欧元仅可兑换约0.89美元,但是到了2007年第三季度,也就是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时,1欧元可以兑换约1.43美元。欧元升值速度惊人,是欧元成为强势货币的可喜兆头吗?
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预计,如欧元升值10%,那么升值第一年的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因此减少0.8个百分点,之后一年中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1个百分点。以德国为例,该国在欧盟以外的贸易大多以美元结算,欧元升值使出口产品价格明显提高。受美元贬值影响最严重的是一些传统出口企业,如汽车、医药和技术产品。以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为例,该公司北京首席代表伍德克曾说,欧元对美元每增值1欧分,该企业就将损失1.2亿欧元销售额。强势欧元还减少了企业利润,使其丧失大量订单。目前德国微弱的经济增长几乎全靠出口带动,欧盟委员会9月10日曾预测,德国经济将因此陷入衰退。而欧元区在美元走弱等因素影响下,各国在经济上并未“齐步走”,掉队的国家越落越远,区内出口受“美元走弱”打压,区内各国争议声越来越大。10月初,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 Charles Goodhart认为,欧元崩溃的可能性为12%。
“第一轮美国人赢了”
经济界部分专家早就认为,美国政府意在通过低价位美元推动美国出口,平衡财政赤字。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学研究所主任Fred Bergsten 说:“(美国财长)保尔森会更愿意看到美元贬值。他上任时面对每年一万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当然愿意看到任何能使贸易赤字减少的因素。”德媒体指出,美国人坚信,以美元低汇率协助解决赤字是可行的。美国需要每天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以支付其巨大贸易赤字和国家财政赤字。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2005年 2月曾公开承认,如果不能降低政府赤字,势必需要美元汇率下跌。
不管怎样,美元走弱,欧元走强已成事实,谭雅玲总结说,美元PK欧元,“第一轮美国人赢了”。
但近几个月美元走强,该怎样解读?谭雅玲认为,美元近期反转,是特殊时期的市场需要。这个需要是,华尔街流动性丧失时,需资本流入“补血”,这是美国出于“战术性”考虑的一步棋。而对美国股市的涨落,美政府掌握得相当“有节奏”。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