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fsyps

追查:双修法的根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6-2009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6#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这正好显露你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不能证明你有能力揭露藏传佛教的真面目。

做功课要全面一些,正负两面的资料要齐全充足,才能通过讨论来结论。
这是为学的基本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6-2009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6-6-2009 02:43 AM 发表
唉,不知您有没有发现,藏传佛教是国际人权对话课题上最为活跃的宗教团体之一?
您是否还记得,不久前被军政府武力镇压的十万缅甸僧众?他们是为了什么而牺牲?
您是否知道昂山素枝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缅甸僧众和昂山素枝是真正為平民爭鬥, 背後沒有自私的目的, 令人尊敬的.  


藏传佛教成為最为活跃的人权对话, 很難令人相信背後不是爲了西藏獨立而鋪路. 私的利益剛好和公的利益一致, 所以看起來好像是在為人權而努力.

既然搞人權, 那一定是很人道了. 他既然組織那麼大, 怎麼不去貧窮國家施藥供教育? 大乘佛教都在做啦, 他西藏流亡政府有美國支持, 財粗氣壯, 怎麼不去搞人道救濟?

搞人道救濟無利可圖, 積極搞人權運動是在牽制中共為首要目的吧? 為了自己的西藏獨立而鋪路吧?


西藏流亡政府的作為很難令人對藏傳佛教毫無保留的信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說起了缅甸僧众和昂山素枝, 他們有平等心的大勇猛的精神.
這裡的佛教徒, 把這個精神跑到哪裡去. 我罵了這麼多, 為了就是要激起你們的這個精神.

這個菩薩精神, 就是在 "三毒"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576313), 我沒有繼續講的第二個原動力. 那就是 "嗔" 的原型力量. 我才講了 "貪" 的原型力量, 就被人暗諷刺了, 要無私的把寶物送給你們都很難.

這第二個原型力量, 當為了自我的時候, 它發出  "嗔" 的. 當它不再是為了自我的時候, 它發出的是平等心的大勇猛, 它是剛烈的, 它是強烈的, 你看錯你還以為他在發脾氣. 你以為緬甸僧衆在發脾氣? 你以為昂山素枝在發脾氣? 沒有, 他們動用了菩薩的大勇猛的精神來達致世界平等. 因為這第二個原型力量是大勇猛的平等心.

你們不明白, ROY 解釋了, 你們還是不明白. 我解釋你們又不要.

這本來就是佛教的東西. 我知道我解釋了, 立刻就會被人罵. 罵吧, 無所謂. 佛教的寶物在佛教裡面看不到了, 我只是從新把它的灰塵擦掉, 讓你從新看到佛教的寶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裡的某些佛教徒(不是全部), 以為這種剛烈的力量是一種執著. 他們為了讓自我不去執著, 而阻止自己的平等心的大勇猛菩薩相的型成.

如果你不是為了要讓自我不去執著, 當你的修為高深了, 你的這個菩薩相是自然會型成. 就是因為你以為勇猛的這種剛烈性是一種執著, 而你就一直為了棄除執著而執著.

所以, 你怕. 你不敢. 你大聲罵人也不敢, 你伸張平等也不敢. 你什麼都不敢. 你看到敢做的人, 你就在那邊罵.

你看到 hamitaichi 敢敢做, 你就罵 hamitaichi, 不用緊, 罵, 儘量罵, 因為罵沒有地位的人你會覺得你是對的.

你看到緬甸僧衆敢敢做, 你就不敢罵了. 你是不敢罵, 不過你還是在怕敢敢做是錯誤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0# 白布飘扬 的帖子

他很明显就是故小不顾大咯。。。不过也难怪他咯,人非圣贤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2# hamitaichi 的帖子

你认为全部藏族都是佛教的阿?不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6-2009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糊塗仙 于 16-6-2009 11:41 AM 发表
他很明显就是故小不顾大咯。。。不过也难怪他咯,人非圣贤嘛


你的意思, 雙修是顧大不顧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0# hamitaichi 的帖子

我的意思是在指你的人权顾虑
咦,很奇怪咧,你作莫每次开口闭口都是双修的?难道,你有在密修? 开玩笑拉,你那麽正直,让人很难相信你有修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6-2009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糊塗仙 于 16-6-2009 11:41 AM 发表
你认为全部藏族都是佛教的阿?不会吧。。。


整個西藏流亡政府都在利用佛教的名譽為私利, 而被佛教界默許. 夠清楚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糊塗仙 于 16-6-2009 11:49 AM 发表
我的意思是在指你的人权顾虑
咦,很奇怪咧,你作莫每次开口闭口都是双修的?难道,你有在密修? 开玩笑拉,你那麽正直,让人很难相信你有修咯。。。


好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mitaichi 于 16-6-2009 11:51 AM 发表


整個西藏流亡政府都在利用佛教的名譽為私利, 而被佛教界默許. 夠清楚了吧?


那你能阻止天主教的孤儿院里面发生的小孩子被X父利用神的爱来对小孩造成身心灵上的损伤的事件吗?
梵帝岗是否有默许这事情的发生呢?这可是事实,不是我乱说的哦。。。你不相信你可以去翻报纸。。

补充一下,反中共的藏人,有说要西藏独立是因为要建立佛教国咩?如果没有,何来的利用佛教的名譽為私利?

[ 本帖最后由 小糊塗仙 于 16-6-2009 12: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mitaichi 于 16-6-2009 11:54 AM 发表


好奇.


就是那麽多人去好奇这些有的没有的事情,那些好奇的人很难免会以身试法的,到时,又来讲别人错的,自己是无辜的了。。。唉,悲剧就是这样演变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6# hamitaichi 的帖子

正确来说,大勇猛的原型动力来自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慈心——愿一切众生快乐;
悲心——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
随喜心——愿一切众生都有所成就;
舍心——愿众生舍去一切自我的贪、嗔、痴。

慈悲喜舍是多面一体的,它们不与三毒共存,
差别就在于三毒以强烈的自我意识为中心,而四无量心则是建立在舍弃自我的基础上。
其中,舍心又有平等心的别名,因为只有舍下了“我”所爱,才能平等对待一切人事物。

三毒有几个看起来和四无量心相似的样貌,是四无量心的间接敌人,它们是:
一、贪爱
二、忧伤
三、兴奋
四、冷漠无情

三毒的这些面貌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的基础上,不为智者所赞叹。

一般人不明白四无量心时,常常会掉入以上三毒的圈套中,使他们的四无量心无法显现。

所以,只有学习远离三毒的人,才能唤起大勇猛、大无畏的四无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6# 白布飘扬 的帖子

謝謝糾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6-6-2009 12:00 PM 发表
差别就在于三毒以强烈的自我意识为中心,而四无量心则是建立在舍弃自我的基础上。


一組有自我, 一組捨棄自我. 不過, 如果把有自我的那組,  自我棄掉, 是不是就變成捨棄自我的那組.
這是我懷疑的, 不知道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6-6-2009 12:00 PM 发表
正确来说,大勇猛的原型动力来自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慈心——愿一切众生快乐;
悲心——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
随喜心——愿一切众生都有所成就;
舍心——愿众生舍去一切自我的贪、嗔、痴。

慈悲喜 ...

善哉!善哉!
如果佛子以四无量心,进而配合六度波罗蜜来,
那就实在是此论坛之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6-2009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5# hamitaichi 的帖子

“自我”又叫“我执”、“我慢”,来自于无明,
无明的表现出来的就是自我、爱染(对“有”的执着、对“无”的执着、对“自我”的执着),无明和爱染的粗略面貌,就是贪、嗔、痴。它们可以说是一体的。

除了已解脱的佛、辟支佛和阿罗汉已彻底断除自我之外,三果、二果、初果、菩萨行者等圣贤都是向着减少自我贪、嗔、痴的目标而前进。而凡夫大都是在贪、嗔、痴中打滚。

在阿含经中,有一篇“以欲爱断欲爱”的故事,

  阿难尊者向前来请教的婆罗门说,佛陀教导比丘们以欲求、精勤、摄心、观照的坚定意志来努力修习禅定,最后以此基础来断除欲贪。
  婆罗门觉得疑惑,以欲爱断欲爱不就进入了无止境的循环了吗?
  阿难尊者以贴身的例子在一问一答告诉婆罗门欲求的有止境:
  “婆罗门,让我来回你,请照实回答。你认为如何?在来这里之前,你是不是先有来这里的欲求,但到了这里之后,这种欲求就不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在来这里之前,你是不是先激起来这里的精勤,但到了这里之后,这种精勤就不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在来这里之前,你起了决定来这里的心念,但到了这里之后,这种心念就不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在来这里之前,你作出要不要来这里的观照,到了这里之后,这种观照就不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同样的道理,婆罗门!一位成就阿罗汉的比丘,他的烦恼已经扫除,清净圣洁的人生已经确立,应该做的都做了,他卸下了烦恼的重担,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全然地摧毁了轮回而生的束缚,而在最后的正觉中解脱了,此时,他先前想要成就阿罗汉的欲求消失了,先前激起要成就阿罗汉的精勤消失了,先前决定要成就阿罗汉的心念消失了, 先前所做要成就阿罗汉的观照,也消失了。“
  ”婆罗门,你说这样会陷入无止境的循环吗?“
  ”阿难道友,这样的情况当然是有止境的,不是无止境的。真是太伟大了,阿难道友,从今日起,请为我的终生归依做见证。“
  ……
                  ——编摘自庄江春《阿含经故事选》
--------------------------
如果要说圣者们和菩萨行者们的欲求和凡夫欲求的分别的话,前者的欲求以减少、最后断除贪、嗔、痴和自我执着为目标,而凡夫的欲求则往往不断地增长自己贪、嗔、痴和我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7# 白布飘扬 的帖子

佛陀教导比丘们以欲求、精勤、摄心、观照的坚定意志来努力修习禅定,最后以此基础来断除欲贪。


謝謝分享. 真棒. 原來是這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的内容,直接贴上来好了。。
----------------------------------
034.以欲爱断欲爱
  有一次,尊者阿难住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有一位婆罗门来园里问他说:
  「阿难道友!你以什么目的,要跟在沙门瞿昙的门下修学呢?」
  「婆罗门!是为了断欲的缘故。」
  「阿难道友!断欲,有方法吗?」
  「婆罗门!是有方法的。」
  「阿难道友!什么方法呢?」
  「婆罗门!比丘以欲求、精勤、摄心、观照之坚定意志努力修行禅定,并且以修得的禅定力为基础,开发超越常人的神通,可以依此为断欲的方法。」
  「阿难道友!照你这样说,岂不是陷入了无止境的循环吗?修学的欲求也是欲,这岂不是想以欲求来断欲爱,这样的说法没道理!」
  「婆罗门!让我来问你,请你照实回答。
  你认为如何?婆罗门!在来这里之前,你是不是先有来这里的欲求?但到了这里以后,这种欲求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在来这里之前,你所激起想来这里的精勤,到了这里以后,这种精勤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在来这里之前,你起了决定来这里的心念,到了这里以后,这种心念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在来这里之前,你所做要不要来这里的观照,到了这里以后,这种观照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吗?」
  「是的,道友!」
  「这道理是完全相同的,婆罗门!一位成就阿罗汉的比丘,他的烦恼已经完全扫除了,清净圣洁的人生已经确立,应该作的都做了,他卸下了烦恼的重担,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全然地摧毁了轮回而生的束缚,而在最后的正觉中解脱了,此时,他先前想要成就阿罗汉的欲求消失了,先前所激起要成就阿罗汉的精勤消失了,先前决心要成就阿罗汉的心念消失了,先前所做要成就阿罗汉的观照,也消失了。
  婆罗门!你说这样会陷入无止境的循环吗?」
  「阿难道友!这样的情况当然是有止境的,不是无止境的。
  真是太伟大了,阿难道友!从今日起,请为我终生的归依作见证。」

      ※        ※        ※

  另一次,尊者阿难住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有一位爱慕尊者阿难的比丘尼,对尊者阿难有裸露身体的性暗示,尊者阿难立即转身避开,以示拒绝。
  尊者阿难即时的断然拒绝,使得比丘尼感到惭愧而向他忏悔。尊者阿难因而对她说:
  「姊妹!我们的身体依赖着食物、爱欲、我慢的支持,但要断除食物的依赖,还得靠食物,断除爱欲的依赖,还得靠爱欲,断除我慢的依赖,还得靠我慢。姊妹!我们的身体从男女的性行为而来,但世尊教导我们,必须断绝任何会导致男女性行为的桥梁。
  姊妹!怎样是依着食物来断除对食物的依赖?当在进食的时候,要这样思惟:进食不是为了享乐,不是为了解瘾,也不是为了身材的丰满迷人、窈窕美丽,而是单纯地为了维持身体,为了活命,为了治疗饥渴之病,为了能达清净圣洁人生的修行之缘故,就像运货的人,以油酯润滑车子,只是为了运货;皮肤病的患者涂药,只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享乐、解瘾、好看与吸引人,所以,在先前的饥饿感消失后,不要再贪佞地制造出想吃的感觉,而导致吃得过饱,应当要自我警觉地保持着不盲目、健康地生活,待日后清净圣洁的修行成就,不必再生死流转时,就断除了对食物的依赖了,这就是依食断食。
  姊妹!怎样是依着爱欲来断除爱欲?当听到某位尊者,或某位尊者的弟子断除了所有的烦恼,成就解脱后,心生向往,爱乐于趣向解脱的修学,因而日后修学成就,断除所有的烦恼而解脱,这就是依爱断爱。
  姊妹!怎样是依着我慢来断除我慢?当听到某位尊者,或某位尊者的弟子断除了所有的烦恼,成就解脱后,心想:那位尊者可以成就解脱,为什么我不能!因而激发趣向解脱的修学,日后终于修学成就,断除所有的烦恼而解脱,这就是依慢断慢。」
  听了尊者阿难的这番教说,这位比丘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起身顶礼尊者阿难之足,对尊者阿难忏悔说:
  「大德!现在,我对自己刚才的愚痴、不入流的举动,真诚地表白忏悔,请求尊者阿难的原谅。」
  尊者阿难见证了她的忏悔,并勉励她应当防护自己的行为,遵守佛陀所订定的戒律。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相应部第五一相应第一五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五六四经》、《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五九经》。另,《增壹阿含第四三品第六经》中佛陀亦有「依骄慢灭骄慢」之语。
  二、前段故事,有助于对后段故事的理解,但北传的《阿含经》无。
  三、依欲断欲、依爱断爱,所依的欲与爱,都是指「善法欲」、「善法爱」,而不包括男女之欲、男女之爱。「必须断绝任何会导致男女性行为的桥梁」,《杂阿含第五六四经》放在「依爱断爱」一段,显得唐突,今依《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五九经》之说,放在尊者阿难一开始教说之处,为尊者阿难引佛陀的教诫,对那位比丘尼表明应当遵守佛陀戒律,断绝任何会导向男女性交的「桥梁」,也就是应该避开任何可能导致发生男女性关系的情境。
  四、男女之欲,是欲界众生的本能,虽不能说是恶,但确实是源于我执、我爱的产物,是不得解脱的障碍之一,所以,印顺法师说:「初果、二果的在家圣者,依然能生男育女。如离欲界烦恼,进得三果,那在家也不再有淫念了。如得四果,虽然年富力壮,女性不再有月经(身体健康正常);男性也不会梦遗不净。出家的可得四果,在家可得三果。在家而得四果,那就不是当下涅盘,就一定出家了。」(《华雨集(五)》第二五一页)
  五、依佛陀律制,出家者在物质上不作私有的蓄集,情感上不作家庭的占有,所以要断除男女欲爱,这样,就断除了男女之间可能有的任何纠纷与困扰,而能专注于解脱的修学了,这是少欲知足的严格标准,同时也暗示了男女之欲对解脱的障碍特性,因此,随顺于佛陀时代教化的纯正佛法,是不能同意以任何形式的男女之欲作为修行方法的。

----------------------
庄江春《阿含经故事选》下载链接:
阿含经故事选.ra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9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mitaichi 于 16-6-2009 01:48 PM 发表
佛陀教导比丘们以欲求、精勤、摄心、观照的坚定意志来努力修习禅定,最后以此基础来断除欲贪。


謝謝分享. 真棒. 原來是這樣的.

Sadhu! Sadhu! Sadhu!(^^,)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Orz……
礼敬世尊所善说的法,……Orz……
礼敬世尊那善行于道的声闻僧众。……Or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10:01 AM , Processed in 0.14259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