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1-3-2011 04: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3-2011 04: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菩萨
面包说 发表于 11-3-2011 04:42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南无弥勒尊菩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3-2011 05: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憍慢及觉观。坏行无戒人。称叹于愦闹。"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很幸运的我们又可以在一起学习这部佛经。我们继续把这首偈颂来学习。
今天这一句偈颂告诉我们,什么人会喜欢凑热闹,喜欢往热闹场合钻,而且还会称叹这种热闹的呢?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哪些人呢?傲慢、烦恼妄念很多的人,还有不持戒的人、不认真修行的人,这些人才会喜欢热闹,欢喜热闹。
谈到这一句呢,我们常常就会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一个佛教道场要是兴旺的话,一定很热闹很多人参与,这个是我们自己错误的观念。
所以今天我们读了这一句,忽然也恍然大悟,为什么古大德常说:“丛林以无事为兴旺”。这些古人这么说,完全是依照佛经里面的道理而说的啊!因为这个热闹绝对是妨害我们的修行啊!所以要办道场的同修大德,我们要牢牢记住佛陀在本经的教诲,远离热闹绝对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增上缘。
读了这句经文,我们不禁也要问,那么真正道场应该要怎么做呢?
其实我们如果看看别人怎么做,那么我们心里面或许会有一些答案。
我们知道,佛法高深,讲到最深最究竟的地方,佛法可以说是没有文字可以解释得了。所以我们看有文字的佛经,可以说都是一种方便说法。所以佛在佛经也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所以在还没有见到真实以前,我们凡夫可以说对于佛法都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而这种情况之下,“热闹”就起来了。热闹在什么地方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结果就热闹了。热闹好不好呢?前面已经介绍过惯闹的二十种过失,大家说好不好呢?
所以我们看看,有些道场一进入之后就要求我们怎么样呢?要求我们止语,这一止以后,大家就不热闹了啊!那么这个规矩好不好呢?好啊!真正的是做到佛陀教诲,远离惯闹啊!
我们自己想想,我们与别人说是非,甚至于谈佛法,能不能定下心呢?不能啊!而今天要是真的不说话了,自己静下心来,我们散乱的心才有机会休息一下啊!休息了以后才有机会得定,才有办法得慧,这才是真正的落实戒定慧三学啊!
所以今天学习了这一句,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佛法是不是拿来研究讨论的呢?其实老实说,佛法虽然允许我们研究讨论,但是我们要真的去做啊!真正做到了,我们自己真的有体会了,这才能得真实利益啊!总而言之,佛法不是拿来研究讨论的,是去奉行的!否则真的不得利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3-2011 05: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2# 笨蛋18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安 |
|
|
|
|
|
|
|
发表于 11-3-2011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安
面包说 发表于 11-3-2011 05:20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南无释迦牟尼佛。。。早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3-2011 05: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5# 笨蛋18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3-2011 06: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愚人乐世论。退失第一义。放逸多觉观。是过不应作。"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昨天我们看到日本发生地震,虽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也要提高警觉,警觉到什么呢?“世间无常,国土微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啊!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什么时候,所以要赶紧的努力修学佛法,这个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否则下一世得人身闻佛法的机会又不知道是多久以后的事情了。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愚人乐世论,退失第一义,佛陀告诉我们,只有愚笨的人,才会欢喜谈论世间言论,而这个谈论的时候,第一义就退失了,就忘记了。
那么我们要问了,什么是第一义?虽然我们佛教里面对于第一义的解释或许有些不一样,但是我们要明白,佛法是什么呢?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导我们明了我们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这个就是第一义。虽然解释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总原则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也就是因缘生法。
因缘生法是什么一个法呢?我们佛门里面有一首偈:“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说明了一切因缘生法都有生灭相。而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不能执著啊!
但是我们看回这句经文,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喜欢研究讨论这些世间言论,就会退失第一义啊!
什么是世间言论呢?就是与我们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没有关系的言论都属于世论。喜欢说这些话,我们就会忘记佛陀对于我们的教诲啊!也就退失第一义了。
而忘记了佛陀的教诲又喜欢谈论世间言论,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放逸还有妄想杂念就生起来了。佛陀说这个过失我们不应该犯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我们学佛要有一个方向,也要知道自己今天学佛为什么那么多年了都好像没有什么进步。所谓的进步是什么呢?烦恼是一年比一年少啊!
而今天假如没有依照这些教诲,我们要断烦恼是很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我们大家都依教奉行,从基础做起。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
|
|
|
|
|
|
|
发表于 12-3-2011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面包说 发表于 12-3-2011 05:48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3-2011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8# 笨蛋18
南无九华山幽冥世界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3-2011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舍多闻。言论不如理。"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一起学习这首偈颂。
“比丘舍多闻”,这里的意思我们要明白,虽然佛陀是说着比丘,那么我们自己要不要听呢?要啊!前面已经跟大家报告过,如果我们读经都觉得说这句话是对别人说的,那么我们自己就得不到佛经的利益啊!
譬如说这句比丘,如果我们想到说,佛是叫着当时出家的学生不是叫我自己,那么我们对于这个利益就得不到了。所以我们读经总要时时想到佛陀的教诲是对我们说的,那么久而久之我们才会把我们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正过来。纵然一时之间我们改不过来,但我们总是要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前进,那么我们才可能越来越进步。
那么接下来看这两句,当我们舍掉了“多闻”以后,言论就不如理了。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多闻”。什么是多闻呢?是不是我读了很多佛经以后就是多闻了?
相信我们同学都有一种经验,就是觉得说佛经是读越多越好,知识虽然越来越丰富了,那么我们觉得自己真的是越来越好吗?
我们自己看看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当我们还没有读那么多佛经的时候比较谦虚还是读了很多佛经以后比较谦虚?当我们戒律知道得越多以后对别人批评越多还是对别人批评越少?如果我们读了很多经文之后的结果是越来越傲慢,越来越喜欢批评别人,那么我们的境界可以说是越来越退步了。面包是依据什么来说的呢?就这一部经前面的标准啊!不说别人过失啊!不可以起傲慢这种烦恼啊!如果说别人过失,批评别人或者说起一个我比较好这种念头,这是属于烦恼啊!
所以真正的多闻是什么呢?听到了以后真做到了,那么才称得上是多闻啊!也就是说我今天读了这部经我做到了,那么我才接着再看另外一部经,这才是正确的多闻方式啊!
假如今天我们对于这部经的教诲都做不到,那么我们又接着看各种各样的经,那么我们称不上是“多闻”了。
那么假如今天这部经还没做到我们要怎样呢?天天读颂,天天接触啊!纵然现在做不到,意思我们要清楚啊!这样我们的观念才能改正过来啊!这才是正确的多闻啊!
那么佛底下又为我们说了,没有多闻或者说天天接触佛陀教诲的人会如何呢?他所说的话就跟佛陀教导的道理相违背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假如我们自己仔细想想,我们学佛的时间长还是学世间学问的时间长?那么假如今天我们没有一直接触佛经,那么我们的思想观念肯定还是照着我们旧有的模式在跑啊!依照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肯定说的就不如理如法了。
所以今天读了这一句,希望我们天天读颂经典,一天没有做到,那么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去追求更多的经典。最后希望我们大家老老实实的学习佛法。 |
|
|
|
|
|
|
|
发表于 13-3-2011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南无九华山幽冥世界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
面包说 发表于 13-3-2011 07:57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南无地藏王菩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3-2011 05: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3-2011 06: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损减诸禅定。常思惟世间。"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接着学习这首偈颂。今天这一句我们要连着昨天的内容来看。昨天我们学习到,如果我们舍弃多闻,或者说没有常常去努力学习佛法,我们的言论乃至于思想行为都会跟佛陀的教诲相违背。
而今天这一句告诉我们,一旦我们言论与思想与佛陀教诲相违背之后,这样肯定会“损减诸禅定”。那么什么是诸禅定呢?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修学哪一种方法都是帮助我们得禅定,就算是同一个宗派,各人修学的方法也会有些不相同,所以这里说“诸禅定”意思是各种修行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言论或者说思想与佛陀教诲不相同,那么这样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会损减或者说破坏我们的禅定。
为什么说不能得定呢?我们要是常常往热闹环境里面钻,那么接触的人就形形色色,思想也是稀奇古怪。或许有人要说了,他是为了要广学多闻才会接触这么多人这么多的学术思想才往热闹环境里面钻的。
老实说,我们今天初学佛法,对于佛法的根基都还没有扎好,我们有什么能力去应付外面五花八门的思想学派呢?甚至于我们善恶的分辨不出来啊!为什么分辨不出来呢?因为前面说了,往热闹环境里面钻都没有时间研究佛经了,那么佛法里面的善恶道理自己都不清楚了,所以怎么会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呢?如果要说有能力分辨善恶的话,那么这个善恶的标准是依据谁的标准呢?自己的标准啊!假如自己的标准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不必学佛了。
而更无奈的是,我们有些人更自以为是,认为佛经是古代的知识,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更高明,所以甚至于对佛经还可以做批评,这种人学佛就完全不得利益了。因为他只接受他认为是对的道理,他认为是不对的道理他不能接受。所以学佛到最后,他自己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也不可能得到学佛的好处了。
而我们回到经文,我们要是喜欢热闹破坏了我们的禅定功夫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常思惟世间”,或者说是胡思乱想了。就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我们看电视连续剧,常常想着电视剧的情节,这个就是常思惟世间的表现了。
所以学佛要从什么地方做起本经已经把原理原则介绍给我们了。那么我们今天要想得利益当然就得老实的做,老实的修。如果我们还是念念不忘舍不得这个热闹,那么佛陀也不会负上责任,因为这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
|
|
|
|
|
|
|
发表于 14-3-2011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面包说 发表于 14-3-2011 05:58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3-2011 06: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4# 笨蛋18
这位师兄您好。其实面包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与回复。也许您发现没有人回复面包这个帖所以每天都来留下一个脚印,这点面包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的确很感谢您的关心。
也许师兄会因为bz扣分而起烦恼,其实师兄也不必要介意,因为所谓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论坛也有版规,面包相信bz是不会针对某一人而特别扣分的。我们要知道bz也不容易做,遇到没有针对主题发言的回复bz也很难做的,如果没有扣分来提醒的话,会害怕别人对于bz的公正会有疑问。所以孔老夫子教导我们“入太庙每事问”,这个就是教导我们要入乡随俗,这样才不会导致别人不方便也导致自己不方便。
最后还是谢谢bz先生以及蛋师兄的支持,谢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3-2011 06: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耽著思惟者。何得于寂静。其心常散逸。永离于正观。" 
。。。待续
面包小语: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
今天这句偈告诉我们,喜欢胡思乱想的人,他的心怎么会定得下来呢?而这种人的心常常都是随着妄念而飘浮不定,结果是就永远离开了正确的观念。
我们知道,佛学会常常会举办各种不同的禅修营,而这类的禅修营最注重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把我们的胡思乱想给停止下来,而往往这种方法也十分见效,参加的同学都从里面得到利益。
当我们这些初学佛的人学习佛法一段时间了以后,也许我们会发现,思考能不能开悟呢?老实说,思考是属于第六意识,思考了以后执着是属于第七识,执着了以后这个印象就用了第八识,所以还是离不开心意识,不离开心意识要想说开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今天要思考佛法的理论道理在佛门里面是绝对许可的。但是因为这些道理思考到了究竟的地方,我们要知道很多东西在我们这个程度上都是虚妄的,所以到了某一个阶段我们就觉得不可思议了。
而不可思议是不是佛陀拿来骗我们的呢?绝对不是啊!不可思议的意思我们要了解,也就是到了一个境界以后,我们要用我们的意识心去思考去议论都不会有结果的。这个诸法的实像绝对不可能用我们的六根去攀缘所能得到的。所以要离开心意识,不要去思考也不要去议论,这样我们才可以见到真相。
虽然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个境界,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才不至于往思考的方向去走,这样的话我们的心绝对就是胡思乱想也定不下来。而胡思乱想的人常常就面对一个问题,明明就静静的坐着但是念头就一个接一个来,但是念头来了,我们绝对不要再随着这个念头去思考,要是随着念头去思考,那么我们的心就散逸了。而散逸的心绝对也就离开了正确的观念。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到了这一句应该怎么做呢?还是要依照佛陀教导来开始力行啊!
我们要知道我们不是圣人,学习佛法一定要老老实实的从基础做起。虽然佛法高深的理论我们都也读过也懂得一些皮毛,但是我们真正要落实还是要从基础做起啊!要知道佛法的高深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没有基础,我们绝对往下堕落啊!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佛法,还是希望我们大家都老老实实,学一句做一句,慢慢的在佛法道路上安稳的走下去。 |
|
|
|
|
|
|
|
发表于 15-3-2011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这位师兄您好。其实面包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与回复。也许您发现没有人回复面包这 ...
面包说 发表于 15-3-2011 06:25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沒關係啦。。。。被扣分。。。沒什麼。。。。。。誰不入地獄, 我入地獄。。。。哈哈哈哈。。。。被扣分是應該的啊。。。哈哈哈哈哈。。。那個bz就別提了。。。哈哈哈哈。。。。你要堅持哦。。。。。不要放棄哦。。。。這裡很多人,需要你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3-2011 05: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7# 笨蛋18
谢谢蛋师兄的鼓励,你也一起加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3-2011 06: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速得非梵行。諠杂无仪检。"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今天这一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所谓是温故知新,如果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还没有做到的话,那么温习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我们知道现代人普遍上缺乏耐性,尤其我们看看大都会里面的车子,前面的车稍微慢一点,后面的车主就拼命的按喇叭了,连等几秒钟的时间都不耐烦。而这个不耐烦恰好是修定的大障碍,一个人要是没有耐心,我们就知道,这个人要修定是很难的。
我们今天学佛了,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因为学佛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今天我们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耐性来学习佛法。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法,一个人要想有成就一定就要有耐性,这个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教诲,忍耐。在北传的忍耐,印度的法师翻译成忍辱,因为看到以前的中国人什么都能忍,就只有侮辱不能忍,所以翻译成忍耐就是为了对治中国人的习气。所以我们要知道,忍辱原本的意思就是忍耐。
那么梵行是什么呢?梵行就是清净行的意思。一个人要是什么都要快,一点耐心都没有,那么这个人修的就不是清净行。
除此之外,要是在这个諠杂的地方,吵吵闹闹,一个人的仪态或者说威仪以及这个谨慎和检点的心都会丧失掉了。这个毛病我们常常犯啊!
打个比方,今天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的不符合自己的意思了,我们就想尽办法要纠正这个人。而偏偏这个人就是不肯听我们的。而这时候我们也火起来了,就什么言语都出来了。这时候就开始吵吵闹闹了。而在这个吵闹里面,我们的仪态都丧失掉了,这个就相当的不幸了。
那么我们觉得,文字跟仪态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文字就是我们心里面所想的,想法透过文字表达出来,头脑清醒的人一看我们写什么,就知道这个人的修养到什么地方了。所以当我们感觉得很烦,要与人吵架的时候,这个时候言语用词都不检点不谨慎了,别人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再回到网络吵闹的例子。今天就算我们吵赢了,请问是吵赢重要还是照顾自己的清净心和威仪重要呢?有没有一个人与别人吵架是越吵越清净,越吵禅定功夫越深的?假如是这样,我们就因小失大了。
所以今天我们学佛,一定要学习佛的行持,而不是去研究讨论佛法,那就会沦为佛学了。学佛的人绝对帮助弘扬佛法,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佛陀教导给我们的好榜样,大家看了心服口服;假如是只是研究佛学自己却都没有做到,这样就会沦为毁谤佛法,因为自己虽然说得很好听,但是都没有做到,别人看到怎么会服气呢?
打个比方,我们在讨论佛法的时候却口出恶言,请问这个恶口是不是佛陀教导我们要断的?在本经里面前面已经也有提过,我们与人说话千万不能用粗恶的言语,这都是佛陀教诲啊!一个人一旦口出恶言,那么他的佛法无论说得再怎么妙,也等于是毁谤佛法啊!
所以说今天我们学佛,一定要从基本的做起。当我们的基本已经作到了,我们才可以往上再提升。这个才是正确的次序。绝对不是说今天我学习高级的佛法,高级的禅定,那么基础就可以不用去理了。这种没有基础的来学佛,我们知道绝对是危险至极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3-2011 06: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亦不曾爱佛。及爱于圣众。弃舍离欲法。耽著非法言。"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
今天这一句佛陀告诉我们,我们要是喜欢凑热闹,喜欢说是非和谈论世间言语,那么我们就等于是不爱佛、法、僧,三宝了。
我们大家能够有缘在这里学习这部经典,相信大家很多是皈依了三宝的同学。但是皈依三宝是不是只是一个形式呢?这个是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检点的地方。像在此地佛陀就为我们说明了,怎么样才叫爱佛爱法爱僧。
我们知道,就算在世间男女情爱里面,爱也不是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假如一个人虽然天天说爱你,但是他却一点爱的表现都没有,乃至于还去关心爱护别人,那么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对你的爱绝对不是真心的。今天这个逻辑我们转而放在爱三宝,我们也会突然发现,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三宝。
我们知道,佛的意思是觉悟的意思,那么我们爱不爱觉悟呢?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骗自己啊!我们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觉悟呢?如果想要觉悟,那么佛陀教导我们的道理我们自己有没有好好的想过,好好的反省自己呢?
圣众的意思是僧宝,僧宝代表的是清净的行持。看到僧宝我们要想到清净的行持。而如果我们想要爱僧宝,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在佛弟子之中要团结和睦啊!而是非八卦要不要去说要不要去想呢?这个是很大的污染!绝对不是清净的行持。
当年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经到各处去拜师学道,到了最后,他把一生所学统统都放下了,而后才在菩提树下成正觉。那么从这里我们看出,佛法总纲领是什么呢?放下啊!而放下什么?放下欲望,所以这里称佛法为离欲法。今天我们为什么还是不肯放下呢?就因为这个欲望我们不肯放下啊!所以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爱佛法啊!
而刚才面包也形容了,世间人嘴巴说爱你,结果却只是嘴巴说爱你没有具体的表现,而另外一方面却对别人特别好,还主动去关心爱护别人,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犯了这种错误呢?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虽然嘴巴说爱三宝,可是却没有具体行动。不但如此,我们还爱别人,别人是谁呢?就是非法言啊!什么是非法言呢?前面经文为大家说了四个标准,今天我们复习一下:(1)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2)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3)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4)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
我们仔细看看自己所说所想,是不是符合这四个标准,假如是的话,那么我们要生惭愧心啊!我们不但不爱三宝,而且还爱非法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