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三法印

依佛陀所教, 有一个灵魂在轮回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0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0# moneyonline


也可能, 因为规律门主说他懂等"动态打坐"(跳神), 就是道教的所谓的"有仙骨", 所以小时后有地仙, 山神和邸神之类和他接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0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9# guilimen

那里, 那里, 外星人不会差啦, 人家可是天外飞仙, 大老远的拜访你可见你也是奇人异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0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limen 于 20-11-2010 01:31 PM 编辑

回复 482# 三法印

輪到我作弄你了.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30106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0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0-11-2010 02:00 PM 编辑

《转法轮经》 (白话文)

   《转法轮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捺斯城近郊的鹿养苑,世尊白五比丘言:
   
   诸比丘,出家人应避两边(anta):

   
   1.沉缅于色声享受,此为卑贱,低下,庸俗,无益。
   
   2.执迷于自我折磨,此为痛苦,荒唐无益。
   
   抛弃此两个极端,如来了悟中道,增长知见,趋向安乐,智慧,菩提和涅槃。
   
   诸比丘,何为如来所悟增长知见,趋向安乐,觉悟,菩提和涅槃之中道?
   
   如来所悟中道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此是苦谛。
   
   生为苦,老为苦,病为苦,死为苦,怨憎会为苦,爱别离为苦,求不得为苦,总之,此五蕴之聚即是苦。
   
   诸比丘,此是集谛。
   
   轮回(ponobhavika)之因即是贪,以情欲执著彼此,贪执感官享受(kamatanha),贪执有生(bhavatanha),贪执无生(vibhavatanha)。
   
   诸比丘,此是灭谛。
   
   彻底远离断除贪欲,舍离,由此得到解脱,无有任何执著。
   
   诸比丘,此是道谛。
   
   此乃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此是苦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应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已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2.此是集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此是苦之因,我应断。
   
   此是苦之因,我应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此是苦之因,我已断。
   
   此是苦之因,我已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3.此是灭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应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已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4.此是道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应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已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佛陀在结束此经时说:)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在我没有真正以此十二种形式,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之智之前,我没有于此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中,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Anuttara sammasambodhi)。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我以十二种形式,真正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智慧之后,我即向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等,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Anuttara sammasambodhi)。
   
   “我生起知见和智观(nanaddassana),得不可退转的解脱。这是我最后一生,今后更无他生。”
   
   世尊如是讲说了此经,欢喜雀跃的比丘们欢呼赞叹世尊之语。


1)生为苦,老为苦,病为苦,死为苦,怨憎会为苦,爱别离为苦,求不得为苦,总之,此五蕴之聚即是苦。

2)轮回(ponobhavika)之因即是贪,以情欲执著彼此,贪执感官享受(kamatanha),贪执有生(bhavatanha),贪执无生(vibhavatanha)。

3)彻底远离断除贪欲,舍离,由此得到解脱,无有任何执著。

4)此乃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真正佛陀的弟子, 一定要把这四圣谛/法语永远记下, 这是解脱道整个修行的基础, 过程和终点.  它们是四不过却是合而为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0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0-11-2010 02:07 PM 编辑

《无我经》

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

“世尊。”众比丘答道。

故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此身(rupa)无我(anatta),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此种可能亦应存在。但是由于此身非我、故受苦,无有‘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这种可能的存在。

“同样的,受(vedana),想(sanna),行(samkhara),识(vinnana)亦无我。”

“诸比丘,此身常或非常?”

“非常(anlcca),世尊。”

“无常为乐为苦?”

“是苦(dukkha),世尊。”

“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之说正确否?”

“当然不正确,世尊。”

“同样的,诸比丘,受,想,行,识亦为无常和痛苦。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恰当否?”

“当然不恰当,世尊。”  

“那么,诸比丘,汝应正智了知一切身之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汝应正智了知一切受想行识之本质,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一切多闻圣弟子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远离恶业,以无著而获解脱,尔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了轮回终止,以梵行为住,所作皆办,更无此界。”

世尊说此经己,众比丘欢喜雀跃,赞叹佛说。

佛陀说此法已,五比丘业从烦恼中获得自在,无有执著。

-------------------------------------------------------
五蕴---色身(rupa),受(vedana),想(sanna),行(samkhara),识(vinnana)是无我, 无常和苦的



三法印来自"无我经"

佛陀讲二部大经后, 世间即有六阿罗汉, 佛陀和五比丘.
《转法轮经》
《无我经》
这两部经包含了所有的法义, 每一句话, 至简至深, 可惜世人不求至简至深之法, 却求博而浅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0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大经.
一切都在燃烧经
Aditta Pariyaya Sutta

我亲耳聆听佛陀说过:

在某个时候,佛陀在离乌鲁维拉(uruvela)不远的伽耶斯萨(gayasisa),为卡萨巴三兄弟(jatila kassapa)及其一千名弟子宣说了这无上的妙法。

“僧众啊!一切都在燃烧。”

“僧众啊!为什么一切都在燃烧呢?”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眼处在燃烧(耳、鼻、舌、身、意、也一样)。由眼生起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在燃烧(耳、鼻、舌、身、意也一样)。为什么燃烧呢?我认为,这是因为:贪、嗔、痴、生、老、死、忧伤、苦恼,把火头给点燃了。”

“于此,僧众啊!一切热爱学习、德行兼备的圣弟子,都应该做如是观想:厌离眼、色、眼识、眼触,厌离一切由眼生起的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厌离耳、声、耳识、耳处,鼻、香、鼻识、鼻处,舌、味、舌识、舌处,身、触、身识、身处,意、法、意识、意处,以及从心中生起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因厌恶而远离,因远离而获得解脱。因此生起正确的知见--我已证悟解脱之道,我已完全明了轮回必须终止,我将以梵行为根本,应该做的都必须去完成,我将不会重生于此世间。”

佛陀开示完毕后,卡萨巴三兄弟及其千名弟子,无所取着,断除了一切烦恼,共证阿罗汉果。


燃燒經            
    如是我聞:當時,世尊住在伽耶的象頭山,在一起的有一千位比丘。世尊對他們說:
    比丘,一切都在燃燒。究竟燒的是什麼呢?
    比丘,眼在燒;可見到的表象在燒;可見到的識覺在燒;可見到的印象在燒。以至由那些因見到的印象而產生的感覺:不管是喜樂的、或是苦惱的、甚或是不喜不苦的,都在燒。因什麼來燒呢?因慾念的火、仇恨的火、妄想的火來燒。我也說是因生、老、死、以至悲戚、哀傷、苦痛、憂鬱、絶望來燒的。
    耳在燒;聲在燒;聽覺在燒;聽到的印象在燒。以至由那些因聽到的印象而產生的感覺:不管是喜樂的、或是苦惱的、甚或是不喜不苦的,都在燒。因什麼來燒呢?因慾念的火、仇恨的火、妄想的火來燒。我也說是因生、老、死、以至悲戚、哀傷、苦痛、憂鬱、絶望來燒的。
    鼻在燒;氣味在燒;嗅覺在燒;嗅到的印象在燒。以至由那些因嗅到的印象而產生的感覺:不管是喜樂的、或是苦惱的、甚或是不喜不苦的,都在燒。因什麼來燒呢?因慾念的火、仇恨的火、妄想的火來燒。我也說是因生、老、死、以至悲戚、哀傷、苦痛、憂鬱、絶望來燒的。
    舌在燒;味道在燒;味覺在燒;嚐到的印象在燒。以至由那些因嚐到的印象而產生的感覺:不管是喜樂的、或是苦惱的、甚或是不喜不苦的,都在燒。因什麼來燒呢?因慾念的火、仇恨的火、妄想的火來燒。我也說是因生、老、死、以至悲戚、哀傷、苦痛、憂鬱、絶望來燒的。
    身在燒;觸感在燒;觸覺在燒;觸到的印象在燒。以至由那些因觸到的印象而產生的感覺:不管是喜樂的、或是苦惱的、甚或是不喜不苦的,都在燒。因什麼來燒呢?因慾念的火、仇恨的火、妄想的火來燒。我也說是因生、老、死、以至悲戚、哀傷、苦痛、憂鬱、絶望來燒的。
    意在燒;意念在燒;意覺在燒;意會到的印象在燒。以至由那些因意會到的印象而產生的感覺:不管是喜樂的、或是苦惱的、甚或是不喜不苦的,都在燒。因什麼來燒呢?因慾念的火、仇恨的火、妄想的火來燒。我也說是因生、老、死、以至悲戚、哀傷、苦痛、憂鬱、絶望來燒的。
    比丘,有學問又高尚的聖弟子看見了這些,便學會對眼不起衝動、對見到的表象不會衝動、對見到的識覺不會衝動、對見到的印印象不會衝動。以至由那些因見到的印象而產生的感覺:不管是喜樂的、或是苦惱的、甚或是不喜不苦的,都不會衝動。聖弟子也對耳不會衝動 … 鼻 … 舌 … 身 … 意 … 。
    既然不會衝動,聖弟子就會疏離情慾。既疏離情慾就解脫了。既解脫了就認識到已解脫。自知所作已作,梵行已立,不再受後有,以至無學。
    這就是聖者所說的。比丘聽了都很高興。為聖者說法感到欣喜。比丘聽聞此法,都從所有妄念解脫出來,變得毫無執取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0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3# guilimen

三法印来自"无我经"

杂阿含, 262经, ....佛般泥恒未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0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limen 于 21-11-2010 12:23 AM 编辑

回复 487# 三法印


闡陀寶貝跟阿難蕃薯說:
如是我聞,我親耳聽到佛祖跟我講的(有證據的謠言)

「三法印」純粹是後人自行歸納而創之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1-2010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8# guilimen

(二六二)如是我闻。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佛般泥洹未久。时。长老阐陀晨朝着衣持鉢。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鉢。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请诸比丘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当如法知.如法观。时。诸比丘语阐陀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阐陀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阐陀复言。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阐陀复言。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shan3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jin4世尊。佛所赞叹。诸梵行者皆悉识知。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时。阐陀过此夜已。晨朝着衣持鉢。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举卧具。摄卧具已。持衣鉢诣拘睒shan3弥国。渐渐游行到拘睒shan3弥国。摄举衣鉢。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时。阐陀语尊者阿难言。一时。诸上座比丘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时。我晨朝着衣持鉢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鉢。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见诸比丘。而请之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时。诸比丘为我说法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我尔时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我尔时作是念。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时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shan3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jin4世尊。佛所赞叹。诸梵行者皆悉知识。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善哉。尊者阿难今当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破虚伪刺。阐陀。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阐陀作是念。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尔时。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着。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无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难言。正应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识教授教诫说法。我今从尊者阿难所。闻如是法。于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心乐正住解脱。不复转还。不复见我。唯见正法。时。阿难语阐陀言。汝今得大善利。于甚深佛法中。得圣慧眼。时。二正士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输屡那三种  无明亦有三
     无间等及灭  富留那.阐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0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12-2010 05:12 PM 编辑

佛陀所教的法, 以种种的说明, 教导种种的修法, 就是让我们知道和明白我们身心的真实情况, 从外面到里面, 从粗到细, 从坏的到好的, 因为明白然后我们就会慢慢或快速的放下,  就是所谓的厌离,  南传很多的师父也说修行其实就是修如何放下, 不是修行去得到什么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0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0# 三法印


    南传很多的师父也说修行其实就是修如何放下, 不是修行去得到什么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0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12-2010 06:15 PM 编辑

回复 490# 三法印


   
佛陀所教的法, 以种种的说明, 教导种种的修法, 就是让知道和明白我们身心的真实情况, 从外面到里面, 从粗到细, 从坏的到好的....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念,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道,      速成就佛身



       (  妙法莲华经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0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12-2010 05:15 PM 编辑

修行是为了得佛果, 阿罗汉果???

这叫"追求", "有所求", 这是一种"无明", 因为不知佛和阿罗汉是什么, 所以执认为是一种身份, 一种能力, 一种荣耀, 把佛(觉悟者)神化成万能的神. 所以拼命的追求这种神化的身份, 这种追求当达到狂热没有理智的程度时, 就会得了"成佛狂想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0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12-2010 05:37 PM 编辑

回复 493# 三法印

你为在家人可不用来提得声闻阿罗汉果, 那只能是出家的声闻道的第子所发愿要追求的目标。
若你去叫南传的出家的声闻道师父不要去追求什么阿罗汉果吧,一定被他们骂的。

但为何他们又叫你不要去追求什么呢?只叫你学放下呢?因为他们知到你们这些在家人的声闻道的第子根本离声闻阿罗汉果很远,要几万万世的修行,还是别难为你们啦。把基本功打好才说吧,别老是去想出家人的阿罗汉果先。

学佛的根本就是要成佛,这是自古以来佛教常识。

佛陀也在他的很多经文中透露,他所要在世间转法轮,所发的本愿就是要众生们也能以他一样得到佛果,得入无上菩提道,速成就佛身。

但你又不是在修大乘的菩萨道,那是给出家和在家的第子同等的机会的修行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0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非佛说, 谁能去分辩?? 佛经皆佛说? 谁能去分辩??
让有智慧的人自己去分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2010 03: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不是很重要,有个“什么”的轮回,什么都没有也是轮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07:49 AM , Processed in 0.10343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