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8-1-2012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峰派丹道祖師:赵避尘
赵避尘,中国道家正宗千峰先天派始祖.为道教内丹流派。尘,道号顺一子,北京昌平阳坊镇人,晚年号千峰老人。生于清咸丰十年 (1860年),光绪初年时得便血之病,遂随母入千峰山桃园观(今西山桃园观),拜刘明瑞道长为师,尽得南派丹法真传。后又于光绪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4月)到金山寺拜了然、了空禅师,学得柳华阳丹法真诀,到民国九年(1920)时开始收徒,传授丹法。弟子赵潜虚,自幼好玄学,遍访名师数十年,此中研究过物质材料学、唯物哲学、唯心哲学、佛学、宋明理学、汉学、训诂学,最后转攻性命学,潜心研究老庄之学,颇多会心,认为这是“安身立命之学 ,终身受用之哉”见赵避尘《性命法诀明旨·序》。由此形成了千峰派,全称千峰先天派。千峰派丹法为北宗清静功法,主讲性命之学,并吸收了佛教禅宗功夫,入手时要求先观两眉之间的祖窍,并看鼻准,方法简单,易于入手。此派丹法属龙门正宗,师传清晰,加之今天尚有传人,为当代学习道教内丹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赵避尘自淮安关由水路至金山寺。人寺拜谒了然、了空二位禅师。见二位禅师像貌出奇,日光如电,炯炯射人,遂跪地求教。了然、了空见其求道心诚,便收为庙外弟子,赐道号一子。并在静室内秘授真功三昼夜,指点性命根蒂,诀破周身关窍。临别时了空禅师再三叮嘱避尘:“汝是俗家,一定要生儿育女留下后代再用大功。”避尘归里后隐于商界。1920年,了空禅师来到避尘家中传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并赐“天命”、“法卷”,同意避尘自立千峰派,开门授徒,接续命脉。
避尘师祖自1928年开门教授至1937年,徒众有二千余人。师祖收徒的原则是不分贵贱,不劝不拽,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重道德品质,不论职位高低,所以虽说徒众二千,其中领天命法卷者不过四十余人。师祖在当时是法继龙门、派衍千峰、龙门派教外秘传的一代宗师。著有《性命法诀明指》、《性理学》流传于世。并为千峰派立40字辈序:“玄妙先天道,自然性体空。悟真圆光现,慧命上昆仑。金丹乾坤大,礼义善养功。虚灵清静意,留名万古春。”
千锋老人把道教龙门派秘外密传的性命双修养生功法四大手,一、下手炼精化气;二、转手炼气化神;三、了手炼神还虚;四、撒手炼虚化无,的传统功法编撰成书,书名《性命法诀明指》流传至今。从此道家秘传的性命双修得以流传于世。作为广大养生爱好者的学习经典书籍,为龙门派的性命双修养生功法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奉师命传人用白话教人为目的,亲创千峰先天派广收弟子2000余众,千峰老人为了弘扬龙门派的道教性命双修养生功法,打破了以往的三口不说六耳不传的规矩,把秦始皇、汉武帝想得也没得到的功夫公布于众,面向社会广招弟子,本着不论富贵贫穷,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自道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祖师之后的又一次高峰,现流传于东南亚地区及欧洲等国家都有千峰老人留下的性命法诀明指一书。但由于当时战争年代乱世之时,没能为千峰老人建碑立传,很多道教龙门派和千峰先天派的后人都向往着这个愿望,能为千峰老人建碑立传感到自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1-2012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女丹功法有何特色?
女丹功法即女子修炼内丹的方法。内丹术是道教修炼的高级法门,其发端于汉代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唐宋之际,出现了托名于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的内丹术,流衍日繁,蔚为大观。但这种内练方法最初并没有形成专门的流派,一直到了宋代的张伯端、金代的王重阳,才开始有了内丹南宗、北宗等门派的创立,提出性命双修、男女双修、单修的修炼方法。但此时的内丹诸派,都只是为男性说法,只有男丹修炼法,没有关于女丹修炼的专论。道教历史上也颇出现过几位著名的女性习道者,例如上清派的始"祖魏华存"祖魏华存夫人、全真七子中的孙不二散人等,但她们都没有专门讲述过女丹的修炼,女丹论著也没有见载于包括明《正统道藏》在内的历代权威道经之中。
明清以来,道教日益衰微,理论上需要别辟蹊径、扩大影响,而且女性在宗教界中的地位有所抬升,在诸多民间秘密宗教中女性能掌握教权、主持教务与参与修持内功,女丹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清代贺龙骧辑的《道藏辑要》中开始收有《女丹合编》,其中包括《壶天性果女丹十则》、《女金丹》、《樵阳经女工修炼》、《女功练己还丹图说》、《西池集》、《女丹诗集前后编》、《女真丹诀》等论述女丹的专著,闵一得《道藏续编》中收有《女修正途》、《女宗双修宝筏》两篇女丹论著,民国八年(1915),五亩园辑有《坤鉴宝镜》一部,后又有女子道学小丛书的编辑出版,1956年台湾开始出萧天石主编的《道藏精华》,其中收有傅金诠《仙佛合宗·女金丹法要》,1989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气功古籍丛书,之一为《伍柳仙宗》,之二即为《女丹集萃》,可谓集清、民国女丹著作之大成。
女丹修炼与男丹修炼的差异在于筑基阶段入手处的不同,这差异主要是源自于男女生理结构、天性禀赋的相异。在《女丹合通俗序》中贺龙骧认为:“男属阳,阳则清;女属阴,阴则浊。男性女性柔。男情急,女情缓。男念杂,女念纯。男主动,动则气易女主静,静则气易敛。男为离,如日,一年一周天;女为坎,如月,一月一周天。男气难伏,女气易伏。此秉性之不同也。男喉有结,女喉无结。男乳无汁,小;女乳有汁,大。男基凸,女基凹。男曰精室,女曰子宫。男命在气穴中,女命在乳房中。男以腰为肾,以血为肾。男为精,其色白,名白虎;女为血,其色赤,名赤龙。情阳中有阴,女血阴中有阳。男精之气充足,女血之气些微。此体之不同也。男先练本元,后练形质。女先练形质,后练本元。阳从下泄,女阳从上升。男修成,不漏精,谓之降白虎;女修成,不漏经,谓之斩赤龙。男精逆行而成仙,女血直腾归心窍。男七莲放易收。女七莲易放难收。男修曰太阳炼气。女修曰太阴炼,男曰胎,女曰息。男白虎降,则茎缩如童体,女赤龙斩,则乳缩如男体。男出神迟,成道亦迟。女出神速,成道亦速。男可自升,女必待度。男必面壁,女少还虚。男成为真人,女成为元君。此工法之不同也。
女丹功法其入手称为斩赤龙,也就是斩断月经。女子是以乳房为气穴,方法是意守于膻中穴(在两乳之间)。根据诸女丹文献,其方法除意守、运气于膻中穴与两乳外,还要按一定的方向、一定的次数和弧度按摩双乳。老年人修炼历时较长,青年人为时较短,在有的功法中,老年人绝了经,还要将月经炼恢复后再进行斩赤龙的功法,儿童未破体时修炼方法同男子一样,不需要经过斩赤龙一关。斩赤龙后,即完成了筑基阶段,其体已由纯阴化为纯阳,余下的步骤就是与男丹功法完全一致了。包括炼液化气即小周天运转、炼气化神即结丹于腹部下丹田中、炼神还虚即将所谓丹胎放入太空中收集自然之气、炼虚合道等。据丹经所载,筑基功一般需要一百天左右,而练液化气为七日七夜,炼气化神需温养怀胎九月,炼神还虚需要将所炼出的金丹婴儿哺乳三年,炼虚合道则需十年面壁的工夫,按照这种说法,只要勤心向道,苦修十几年,即可修成神仙不死不漏之体,遨游人间。而事实上,现实世界中根本没有人能够真的作到这一步,为此,女丹经中也大讲“德”与“有道”,说有德之女子方能有人来度,才有缘成仙,搬出了葛洪时就已有的所谓命属生星则好仙道并能成其仙道的命定说、天赋论等为其少见人成仙做解释。女丹功法修炼了不见得能够成仙,但如果认真修持其斩赤龙之功法,对保健、延年倒是颇有助益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道修煉百問》
01問:修煉強調修德,認為“無德不養道”,試問修煉和修德有何關系?
答: 傳統道家學說認為,人的先天真性,本與太虛同體,清靜潔白,空洞虛無。下生之後,產生種種後天妄心,如雲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礙,念想難除,妨害道修。修德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忘我、不爭的坦蕩胸懷,凈化心靈,去妄歸真,再去下功,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相反,若無修德之熔煉,則心神不清,性地不純,如此心態,去做修煉功夫,無異沙地造廈。所以修煉強調修德,乃與個人的修功息息相關,有德就有道,無德即失道,道以德為基,德高道更高。
從社會意義上來說,提倡修德,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真誠、和睦的關系,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生活環境的安定。
道家修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提倡以好生之德,保護自然環境。
因此道家修煉所提倡的修德,並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修煉,這種廣義的道德觀,體現了真實的道德價值,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個人價值,個人修德有益於社會,利濟他人就是升華自己。《老子》雲:“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學,與入世的為人之道,“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二者並不抵觸,而是互補協調的統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02問: 道家修煉,為何從靜功入手?
答: 道家修煉,貴乎煉炁。《黃帝內經素問》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種種氣的變化,可謂詳明,但是這裏所講的“氣”,均屬後天情誌所生之氣。獨有一句,醫家不知,而為 道家所秘,這就是——“靜則炁生”,這個“炁”,乃是 道家修煉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煉的基本原理。蓋種種內情外感,傷人內炁, 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靜。靜則內炁得養,生機蘊藏,自會再生真炁,而為丹本。真炁發生,自有景象,須親身體驗,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過程之中,一切炁的變化,都要求對境無心,不假人為,方合先天,倘無持靜之訓煉,夾雜後天念想,謂之煉意不凈,功夫難以達到高層次。因此道家修煉,須以靜功入手。
03問:道家修煉,是否就應當盤膝打坐?
答:道家修煉,非必盤坐。因為這是內在的功夫,並不取決於外在的形式。曾見有人盤坐一生,自我標榜道行不淺,結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內在丹訣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於猴子撈月,執形而求,遠道千裏。
道家修煉,不拘外形,行、立、坐、臥、蹲、跪、趴,橫豎均可,而以四大威儀較為常見。丹經雲:“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抱臍下之珠,臥則調丹田之息。”行,可緩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態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或雙手相疊,放於丹田。坐,可以盤坐,盤坐較為穩固;亦可兩腿放下坐於凳上,雙手相疊 (或掐訣),放於丹田,或手撫兩膝亦可。臥,可以平躺,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丹田;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丹田。以上各種姿勢,皆須註意頭脊正直,自然安適,以利氣血流通和放松入靜。
試觀華山“睡仙”陳摶老祖,壽享一百一十八歲高齡,終生以睡功作為修煉手段,至今華山希夷洞內,猶存其臥功睡像。又如“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真人,面對大海站功九年,人稱“鐵腳先生”,而入於大妙,功成道備,大著靈異。皆可證明, 道家修煉之成就,並不取決於一定盤腿打坐。
04問:舌頂上腭的位置在何處?其作用何在?
答:舌頂上腭,是煉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兩個小窩,伸進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稱為“天池”,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煉之關竅。其竅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腦,為神炁會聚之所,其竅不閉,則漏神漏炁,修煉家言“口開神炁散”,即是此義。故須舌尖反卷,上封此竅,抿口合齒,保養神炁。神炁相抱,則津液易滋,隨口咽下,灌溉五臟,如同嬰兒哺乳之狀。另外,舌頂上腭,還有接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丹道術語稱為“上鵲橋”。還丹之時,大丹亦從此竅降下,倘不接通,則易外漏鼻竅而走失,謂之“玉柱雙垂”,毀人性命,不可不慎。
05問:做功的朝向,以何方為宜?
答:方向問題,本與做功關系不大。丹道所煉者混元之炁,純陽之體,超越有形之上,本無方向之可言。丹經雲:“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
若對初學而言,為了容易入門,可以有所分別。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東方,因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面向東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東,以養肝臟,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養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養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養腎,有腎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時面向北方,寅卯二時面向東方,巳午二時面向南方,申酉二時面向西方,辰時面向東南方,戌時面向西北方,醜時面向東北方,未時面向西南方,皆為合法。
06問:做功的時間,應當如何選擇?
答:做功的時間,對於初學者來講,可以有所選擇,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丹道認為子、午、卯、酉四正時,正是陰陽二炁相互消長的特別時機,因為子時純陰生陽,午時純陽生陰,卯、酉二時陰陽相勝。此時做功,便於體察陰陽二炁的動靜,兼又多在工作之余,也便於自我安排。
如果針對專習丹功來講,當以子、醜、寅三個時辰為要,因為子時一陽初升,醜時二陽來臨,寅時三陽開泰,皆為煉炁之特殊時辰。故應於子時做功,以俟陽炁之來復,則效驗易得;醜時乃為二陽來臨,更能得炁;如果子、醜二時不能保證起來煉功,寅時生出三陽,自身陽炁旺盛,這時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 ( 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 ) ,就應當於寅時醒後即起,開始做功,以采取陽炁。否則此時醒而又臥,陽炁即散,不復為我所用,則修煉失去良好時機矣。
07問:據說本人所在地區的太陽位置,正午時的時間比起北京時間遲了一小時零五分,所以當地時辰的正午時應當從北京時間的十二點零五分開始,不知此種說法對否?
答:古人所定時辰與節氣,是以中原地區為標準,如今是以北京時間為標準,這一時間,與其他偏遠地方存在不同的時差。所言你方所在地區的時辰,應以太陽為準,而將時差計算在內,理宜如此,其他時辰,亦應當作相對正確的調整。
但是對於丹道修煉來講,這僅僅只是一個側面,要知所有煉功時辰的確定,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丹書雲:“火候不用時,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虛比。”“不易”之外,尚有“變易”,更有“中易”之“活”時辰,並非死法不變的,應當註意體會之。
08問:盤腿打坐之後,可不可以馬上下坐?
答:盤腿打坐之後,兩腿疲勞,註意不可馬上下坐,最傷筋骨。有人辛辛苦苦坐了一輩子,就在這個關口不知註意,坐完馬上下地,到老落下毛病,筋骨難伸,舉步維艱,悔之遲矣!我們不可重蹈此覆轍。
如果打坐之中,遇到其他事情,只要不是火燒眉毛,就不要勿忙下地,應在收功之後再作處理。因此做功一定要選擇在自己說了算的時間進行,以防碰到其他外來幹擾。過去道家有“三不起”之說,其中有一條就是“打坐不起”,意思是說,打坐之時,無論遇到何人來叫,也不起身招呼。
09問:打坐之後,應當如何收功?
答: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收功的方法很多,隨著師傳不一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坐完之後,須先將舌頭從上腭放下 (因在做功時舌頂上腭),再將掐訣之兩手分開(上坐之時的順序與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訣而後舌頂上腭),而後慢慢將兩條腿向前伸平,雙手輕撫於兩膝之上,閉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稱為“文火封固”。如此靜養一會,使鼎內蓄養之炁,自動散布全身,否則恐有積滯而成淤氣,則易傾漏,直至此炁運化到周身為止。此時但覺神清炁爽,渾身輕靈,即是炁布全身之象,訣曰:“退符至身輕”,是其候也。或者此時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氣血之流通。如此“退符”之後,方可下地。有的煉師在上坐、下坐之時,還傳有密咒,亦可見對於“退符”之慎重。
10問:請問何種人可以煉氣功?何種人可以做靜功?何類病癥適用於靜功調養?
答:氣功和靜功二者,由於其煉功內容和煉功特點的不同,可以有所分別,以便同誌們選擇煉習,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爭取獲得最佳功效。
一般來說,凡是能夠自我控制,對於自己的意念能夠把握,如果自己感到不對勁,就立刻停止不煉,或者變換另外一種形式以應付之,象這種人可以做氣功,不會出現偏差。若是心思死板而不靈巧,不善於自我控制,難以把握自己,等到身體發生特別的現象之時,又不知如何應付,煉氣功一定要出毛病。
對於道家靜功而言,就沒有什麽特別限制,無論性別男女、年齡老幼,身體強弱、心思靈活或不靈活,都可以做。好動不好靜的人,不喜歡這種功夫,假若願意試一試,也能做出相當的效驗來,但是比較那些性格沈穩的人,見效要慢一些。
至於何類病癥適用於靜功調養,凡是一切本元虧損的病癥,如頭暈、腦脹、眼花、耳鳴、心跳、膽怯、失眠、多夢、煩躁、驚悸、易怒、易悲、多憂、多慮、情緒紛亂、遇事健忘、頭重腳輕、肌肉瘦削、少食乏力、營養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勞、生活沒有興趣等等,這些癥狀,服藥難以見效,檢查身體又難以查出病在何處,唯一的辦法,只有實行靜功修煉,可望痊愈。
當然這僅僅是針對靜功調養特別有效的數種病癥而言。若從道家修煉的角度上說,靜功對於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遠大於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問:做到入靜的境界,對於身體有什麽好處?
答:人體內部原有天然抗病的本能,但是由於身體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礙,致使抗病的本能難以發揮出來,因而難以抵禦疾病和衰老的侵入。靜功的作用,就是通過入靜的手段,使人體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負擔,消除身心上的障礙,恢復人體之本能,使得人體進入自我調節狀態,逐步培蓄人體內部的能量,把原有的潛能發揮出來,以增長自身的抗病能力,不光可以治愈疾病,並且可以達到自我更新、延緩衰老的積極狀態,恢復對於人生的信心,永遠保持青春活力。
再者,人們日常生活之中,無論物質享受如何充足,平時缺少的就是一個“靜”字。晝夜二十四個小時之中,身體雖然能夠休息,思想上卻從來難得片刻清靜。不但醒著的時候腦筋運用不停,就是睡著了也會做夢,而且睡夢裏面所感覺疲勞的程度,和醒來之時所感覺的沒有什麽兩樣。這樣積年累月下去,精神消耗越來越多,各種疾病乘虛而入,人體逐漸進入衰老狀態。對於一般身體健康的人來說,每天忙裏偷閑做兩次靜功,如果能夠持之以恒,不但可以預防疾病,而且能夠延長壽命,這種長壽是必然的、健康的、積極的生命果實,每個有心修煉的人都有資格享受。
12問:靜坐時間越長越好嗎?
答:針對初學而言,假如沒有一定的做功時間作為保障,則難以收到靜坐的功效,但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任何東西,超過一定的限度,都容易走向反面,古人雲“久坐傷肉”是也。
筆者最初學道之時,每天打坐至少保持四個小時,而且這也是在專事修煉的條件而言,平常的人恐難取法。一般來說,鍛煉靜坐,開始應當有一定的時間,充分作為保障,每天可以保持半個或一個小時,或者有可能的情況下再多一點。等到具備一定功底之後,也就可以靈活一些,可長可短,均能收效。但也不是說就可以偷懶怠惰,而致荒疏,則無以建功。
當然靜功進入高深層次之後,則時時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無處無時不在靜坐之中,自無時間限制矣。
13問:有的功法要求放松身體某一部位,對嗎?
答:丹道修煉,要求全身放松,一松而無有不松。如果著意放松身體某一部位,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壞全身之整體放松。整體不松,則氣血必有停滯之處,雍塞成患,容易發生問題。
只有做到全身放松,方可處處皆松,氣血流行全身,而無絲毫阻滯之患,恢復人身自我調節之天然本能。如此氣血周流,無時或滯,日日積累,自可堅固形體,保健延年。進一步還可以和合精炁神,達到更高層次的修為。
14問:學習靜坐已有年余,總是感覺雜念難除,無法解決,是否自己就不適合做靜功?
答:靜坐之時滋生雜念,這是初學做功常有的現象,絲毫不值得奇怪。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均無時無刻不在起念,只是不自覺察,常常忽略過去。靜坐之時,卻才感覺雜念紛擾,浮遊亂想,難以制止。有的人做功之後才知道,不做功夫好象什麽都不想,上坐之後什麽都會想起來了,其實這只是人們的一種錯覺而已。其實靜坐之時,分明感覺到了雜念的存在,證明已經初步入靜,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並不值得煩惱。猶如明鏡一般,蒙塵日久,失去光明,不照有塵;及至初現光明,方才映出灰塵。人之心體如鏡,雜念如塵,覺察雜念存在,是心體初顯光明之兆。證明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入靜,並非不適合做靜功。須知有一分靜,便有一分光明;有十分靜,便得十分光明。
因此,初學靜坐感覺雜念存在,可以不去理它,如果理之,成為一種負擔,反而難以守靜;亦不可故意放縱之。只須稍稍收攝心神,坦然求靜。久則光明自現,雜念自息,恍然一覺,不知物我矣。這一境界,要在做功之中實際印證之。
15問:靜坐之時,為何雜念愈斬愈多,甚至煩躁不可持久,最好的止念之法是什麽?
答:止念,是靜坐的關鍵所在,雜念不去,靜功難以進步。若欲強行斬除,效果適得其反。比如一杯混濁的水,當其混濁之時,無論如何作用,而濁者自濁,只有待其逐漸澄清,自然清者上升,濁者下降,變為清濁分明。《老子》曰:“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即是說“濁”者,只有以“靜”之法,才能慢慢澄清,這就是靜功的作用。水濁之時,好象念生之際,不辨清濁動靜,強欲使之變清甚難。而且人的念頭是無形之物,不似有形之物斬之即斷。無形之念,往往斬而又生。故用方法止念,難以徹底奏效。
追究念頭生起之處,其根在於自心,雜念猶如枝葉,欲使雜念不生,必應在其心地下功,斷其根源,自然枝蔓不生。僅僅斬其枝葉,必致其根愈生,雜念愈多,難以制止。且易勾起心火,變得煩躁,難以久坐。故當尋其心性清靜之本體,返還本根,以清靜之法,逐漸涵養,不求斬除雜念,久則雜念自去。此自然無為之道,實為靜坐修真之大法,勝過一切有為法門,且無弊端。
16問:正在靜坐的時候,有的人會發生身體自動的現象,但是有的人卻不會發生自動,大家同樣做靜功,為何有的動,有的不動?自動之時身體不由自主,各人出現的姿勢又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人,動作的姿勢也是每次常有變換,但又不是自己讓身體動起來的,請問這種現象是怎麽回事?
答:這是某些人在靜坐之中,可能出現的一種現象。因為每個人素質不同的緣故,所以因人而異。比如用同樣的藥物,治療一樣的疾病,每個人獲得的療效,不會完全相同,也是這個道理。
靜坐之時,當身體還沒有完全放松,存在局部緊張,或者心中尚有隱藏的念頭作怪,沒有去除幹凈,就容易發生這種情況。這種現象在氣功上叫做自發功,或者有的功法認為這是出功能。
在道家修煉卻認為此僅屬於未能真正入靜的一種表現,是身心尚未進入靜功境界的一種現象。就是說心裏面雖然好象已經入靜,其實在潛意識之中還有念頭作怪,還會在適當的時候出來搗亂,所以在做靜功時就會引動身體發生自動。
17問:凡做靜功的人,是否都要經過身體自動這一階段?自從第一次做靜功出現自動開始,將來是否每次做功必動,永久如此?
答:並非人人都會出現自動,身體動的是少數,不動的是多數。不要認為凡做靜功的人都會自動,這樣容易產生自我誘導,也容易造成在做功的時候不由自主會動起來,千萬不可形成這樣的錯覺。有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還以為是自然出現的現象。其實這是尚未真正入靜的一種表現,因而不可以認為做功一定自動,或認為做功自動就是一種好的現象。入靜功深,做靜功就是內部炁動,而不是外部自動,二者之間存在根本上的層次差別。
身體出現自動的情況,也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全身放松、心念大靜之後,這時靜坐,身體即可安穩不動。但是,外部的安穩是一方面事,靜功進入到一定深度之後,內部丹田之炁將來或者可能會發動,這是應該預先知道的,免得臨時發生忙亂,不知如何對待,以致耽誤功夫的進展。所以形體外動和內部炁動是兩回事,須要認識清楚。只有外部形體不動,內部炁機才會積聚發動。
18問:身體外部的動作,平常生活之中,能夠受自己的意識支配。學做靜功之時,忽然不聽指揮,自發動作起來,就怕長期下去,弄得收拾不住,整天手舞足蹈、搖頭擺尾,那將成何體統,不知可有方法能夠自我控制?靜功之中身體自動,對於人身是否有好處?請問究竟是控制好還是放縱好?有時身體想動,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會跳起來,這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
答:只要能夠按照前面所講的方法,正確去煉靜功,呼吸之氣順其自然,身體的動作不要用意助之,等於做柔軟體操一樣,那就沒有大的妨礙,動的時間一長,自己就會停止。如果不想自動,要他停止下來,也有辦法做到,只須停止做靜功的方法,精神上放松下來,思想上稍微抑制一下,身體馬上就不動了。不動之後,稍停片刻,仍然可以繼續煉靜功,這樣就能令身體不動。
在古代修煉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講到身體內部會發生炁機震動的景象,從來沒有主張身體外部的自動。道家也有太極之類的內家拳法,屬於動功,但這與靜坐自動是兩碼事。外部自動的結果,只會出現身體緊張,而且擾亂內部天然炁機,故為道家修煉所一貫反對。所以靜功之中身體自動,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此時如能控制,才可進一步放松身體,靜養身體內部炁機。
因此道家靜功之法,總以身體不動為最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令身體外部入靜,而內部炁機自己發動,從而達到調節和升華生命的高深層次。身體自動只是例外情況,不要誤認為凡是做靜功的人,身體必定出現自動的情況,這個錯誤的思想一旦註入意識 (或潛意識)之中,也會誘導發生自動的現象,反而成為弊端,這是不可取的,違反了道家“靜”的準則。
如果身體自動,甚至想要跳將起來,那就是發展嚴重,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現象。必須趕緊控制,否則容易發生意外的情況。
須知道家修煉是從不自然走向自然,從必然王國走入自由王國,故不可任其自動,而以身靜為上。
19問:所言靜功做到一定的程度,內部丹田之炁就會發動。是否須要經過外部身體自動這個階段之後,丹田才會出現有炁發動的現象?
答:不然。根據很多人做功的經驗,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有少數做功夫的人,在身體外部自動將要結束的時候,丹田之內即開始有炁發動。
2、又有些人,身體自動的階段過去之後,而內部毫無動靜,中間再經過一段完全安靜的時期,才慢慢地覺得丹田有炁發動。
3、更有些人,日積月累地把功夫做下去,身體內外並未發生什麽特異的情況,但是自己的身體,無形之中已經發生了許多好的變化,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出現的。
4、還有些人,身體外部並無自動現象,功夫做到一定時候,丹田之炁便會有自己發動之感覺。
所以外部身體自動,和內部丹田炁動,並沒有直接關聯;也不是必須要經過身體外部的自動,才會出現丹田炁動。因此切切不要誤認為做靜功一定要身體發生自動才行,否則就是引魔上身。
20問:靜功做到相當的程度,身體內部有炁衝動,請問這時候應當如何對待?
答:此時身體應當仍然靜坐不動,讓內炁自己發動,只要運用輕微的意思照顧之,切記不要用意念去幫助之或引導之,也不要在心中存在疑慮或害怕,丹法有一句口訣,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懼”。漸漸地,緩緩地,聽候內炁自然發動、自然運行、自然收斂、自然停止。回復平常狀態之後,再靜坐二三十分鐘,然後收功下坐即可。
內炁發動,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時候,不可用自己的後天意識做主將靜功罷休,更不可受驚嚇、被幹擾、起妄念、動情緒,否則可能會出問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問:靜功之道,所授聽息、觀光兩大法門,一邊要做聽呼吸的事情,一邊要去觀眼前的光,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這樣做不是分散精力嗎?怎麽能夠入靜呢?
答:這裏所講的聽息與觀光兩大法門,各有各的用法,對於這一點首先要搞清楚,然後才會知道二者之間並不矛盾。非惟如此,兩大法門之間還可以相互補充。
筆者所講的聽息法門,是要自然呼吸,然後凝聚註意力,專一於聽呼吸,但又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而是通過聽呼吸的法訣,使自己的心神安靜下來,逐步達到“入靜”的境界。所以靜功的初步法訣,是要用在“聽息”的上面。
筆者所講的觀光法門,是在聽息的基礎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靜之後,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發現。因為通過聽息,使心神凝聚為一,而當心神安靜之後,則散亂的心性隨之聚起,而性光亦隨之逐漸現出。這時所講的觀光,是在有光之後,以似觀非觀的意思去體驗。不是說在聽息的時候,再分出心來去觀光,這樣自然無法專一用功。而是說通過聽息,達到入靜之後,性光發生,同時也就體會到了光的存在。
這個“觀”光,是在“聽”息的功夫有了效果,然後自然也就“觀”到了光;而這個“聽”息,如果在“觀”到了光之後,也才會真正明白“聽”息不是聽到聲音。二者之間有連帶關系,但又能夠自然進入道家靜功之正軌。聽息是隨息而聽,觀光是有光而觀;聽息是有為的,觀光是無為的;觀光之後,聽息也成為無為。由聽息進入觀光,也就真正達到了入靜的境界。這樣由不自然進入自然,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才符合道家修煉的基本原則。
22問:古代道書上面講“回光返照”,是要把光照入丹田,這裏所講的觀光,為什麽只是觀看祖竅?
答:古代道書上所講的“回光返照”,這個“光”是指的目光,因為平常人目視於外,心神隨之外遊,為了達到內修的目的,須要將其收歸於內,以此光照入丹田,返照身內,然後從事內煉之功。這個“光”和我們靜功所觀的“光”,雖有連帶關系,但不是一回事。當然修功深了,回光返照的“光”,也就是性光的作用了。
我們在築基功夫第二步進入煉炁的層次之後,也要把性光返照身內,去從事修煉丹田內炁的功夫。但是在靜功初層,性光還沒有聚起來,怎麽能夠返照身內呢?而且我們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達不到修“性”的深層次功夫了。所以把意念放於祖竅,因為此處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亂之心會聚一處,只有收歸於此,才能見到性光。
一般的人,心性散亂而不知覺察,倘若還沒有做到聚合性光,就令其回光返照,則心性尚未聚於其本來根源,又分到別處,反而阻礙“性”功的修煉。所以 道家築基之正法,靜功入手第一步,須要修性於祖竅,從道理和方法上面,自有其深刻含義。
23問:為什麽我守靜多日,還是兩眼漆黑,從來也看不到光的現象?
答:這是入靜還沒有深入的緣故,繼續靜下去總會見到。不要著急,但是也不要追求。須知光的發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後,自然發生的現象,不是想來就來的。還應當在入靜上多下功夫,逐漸領悟。將來就會發生眼前見光的現象,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追求。
24問:依照靜坐之法,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著高興起來,這個光就忽然看不到了,這是怎麽回事呢?
答: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心性未定階段的表現。前面有言,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階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會有不穩定的時起時伏,所以就要在具體功夫之中修正之。看到光之後,心中就跟著高興起來,說明心性還未降伏,如果心性已伏就不會起心動念。
須知修煉之中,不好的心念屬於雜念,好的心念亦屬於雜念,所以必須做到心不動方可。即前面所講的由初成“身不動”,進入中成“心不動”之後,才可以說心性初步定下來了,直至上成“意不動”之後,方可以說是心性大定。心靜之後,見到性光,是在心無所思、一念不生之時所發生,此時心性已聚。但是一旦動了心念,則已聚之心性,又被擾亂而分散,自然性光隨之消失。
所以我們說根據性光,可以檢驗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見,即心性尚未進入清靜,性光現而復失,則心又動念而入於散亂。所以根據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這時就要註意掃除一切思慮念想,再從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動念,則已現之性光,必然時時光明,而無得而復失之憂。
25問:觀光之中,光的顏色,是否會不一樣呢?
答:這是一個有水平的問題,須要身心驗證方能見到。一般來說,如果完全入靜,眼前出現的是白光,古人雲:“虛室生白。”
但是人的五臟之炁,亦應五色。白色之光,乃屬肺炁,炁主於肺,靜則炁聚,故為白色。其他心炁為紅色,肝炁為青色,脾炁為黃色,腎炁為黑色。隨著功夫的變化,都可能有所表現,但是不要管他,這是自然的。
如果從功夫的較高層次而論,五臟之炁,會聚於中宮丹田,逐步結成大丹,中宮為脾屬土,則其所見之光,乃為黃色。這些都不要管他,功夫只管做去,只要見到光,就要順其自然,就是正確的做法。
26問:有人說眼前出現的光,就是丹書上秘而不傳的“玄關”,請問是不是呢?
答:這是一個有層次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存在誤解的盲區。“玄關”之義,在 道家修煉學是很關鍵的內容。但是若非功夫到處,則不易明白。所以秘而不宣,自有其難言之處。簡要說來,玄關就是人天相通的一個機關,這是需要修煉達到一定層次之後,自然就會印證。但是在初乘的靜功修煉,我們所講修證的性光,和玄關並不是一回事。性光就是性光,玄關就是玄關,在此階段,不可等同而語。
27問:當我見到性光之後,思想上頓時感到與平時大不一樣,自己看到光中好似有形象,有時看到象一條龍在雲中翻騰,有時又看到仙室宮闕金碧輝煌,請問這些都是真的嗎?
答:見到性光的境界,此時身心已然入於靜地,當然在思想上與平時感覺不會一樣,這時也須要正確把握。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種事物的形象,就是說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掃清思慮,還有一些潛伏的念頭暗中作怪,因而無形的光會呈現有形的東西。這個還要在掃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講到無論光是什麽形狀,都不要管他,亦有這方面的含義。否則把光中感覺到的形象視為真的事物,就等於為自己的心念找到了另外的歸宿,不光對於靜功的修習制造了無形的障礙,而且對於以後更高層次的丹功修為都會產生阻力。
我們在前面已經講到,即使看到性光,也不要當成什麽回事,心中有任何東西存在,對於道家的靜功修習都有妨礙作用。所以即使觀光,也要以不觀的意思去“觀”之,更不必說又在光中看到有形象的東西,更不可以視為真實。
這裏在煉氣功的人士看來,又會是一種功能出現的征兆,神秘的不得了,看到平時看不到的形象,又會當成什麽天上發來的信號,證明自己的功力已經非凡,馬上就要成仙了,真是無稽之談!如果這樣錯認,只會進入魔境。
嗟夫!進道甚難,入魔極易!修煉之人,千萬不可在此錯認路徑,進入魔道,誤入迷途。
28問:靜功是許多人在一起做好?還是一個人單獨做好?
答:這兩種形式各有利弊,不能說哪一種就是最好。許多人一起做,在彼此的互相觀摩與監督之下,容易對自己嚴格要求,也容易增強做功的勇氣與信心,提高做靜功的興趣;但是人多難免互相嘈雜與影響。一個人做靜功,雖然容易獲得清靜,身心較為自由,但是容易產生怠惰。
從前道家叢林的圜堂和佛家叢林的禪堂用功的方法,就是集體在一起做;深山老林裏面住茅庵修煉的道人,就是單獨做功。雖然宗教家做功另有信仰上的神秘含義,與普通人煉功的宗旨有所不同,但是其中的方法,也可以作為借鑒。今天我們煉功,最好是兩種辦法結合起來,互相增益。另外根據每個的的實際情況,再作取舍。
29問:您所講授的靜功,和其他人所講的有何不同?
答:筆者所講授的靜功,和其他功法有所不同。一般人認為,靜功就是靜,就是什麽都不想,這種認識不能說是不對。但是在具體的靜功修習之中,還是要有一些方法,因為一般人如果不用任何方法去做入靜的功夫,實際上不太現實。氣功上許多方法就是用意念,煉到一定程度也就沒有進展了。在道家修煉學的目標,是把靜功作為初步築基的功法,築基是為以後更高層次的修為打下雄厚的基礎,所以道家靜功的起步層次就已很高。這是為以後深層修煉的長遠考慮,靜功也就不是單純的靜功,即使不做靜功以上的功夫,僅做靜功也會達到較高的層次,這是道家靜功的層次本身所決定的。
但是從前 道家人士,拘於閉關自守的陳規陋習,所謂“一訣天機值萬金”,並不是要拿著口訣去贏利,自古道家從來淡泊名利,而是要把口訣傳給符合修煉條件的人。所以道家本身修習靜功的方法,從不輕傳,知之者甚少,相對來說幾乎失傳。筆者所講授的靜功之道,是在道家內部傳授的基礎之上,經過自身驗證之後,提煉出的靜功法訣。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印證高層次的功夫。所以和歷代丹經道書的宗旨,若合符契。
筆者所講到的“聽息”與“觀光”兩大法門,是自然而且無為的方法,不是強調用意念;靜功止念的方法,也是提倡主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去行持靜功的“清靜心”。
陳攖寧先生五十年代寫過《神經衰弱靜功療養法問答》一文,那是當時在杭州屏風山療養院講授靜功的講義,因為主要針對治療神經衰弱而言,所以和傳統道家修煉靜功的要求有所不同。裏面談到的“聽息”法,是道家靜功中的精華內容。從前做靜功,身體出現自動的現象,現代氣功稱為“自發功”,在正統道家修煉而言,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有關靜功的問答中著重辨析了這個問題。
須知道家靜功的層次,所談聽息與觀光兩大法門,看似簡單,其實高深。應當從功夫印證中實際走入去,就會明白。
30問:道家修煉,如何安排動、靜功法?
答:上面說到“靜則炁生”,因此 道家提倡以靜功入手,這就好比是往身上掙錢。若直接從動功入手,則不易取得新生之炁,因為動功本身難免炁的消耗,這就好比是花錢,所以道家不贊成以動功入手。
但是,道家並不反對動功,而是提倡二者之間的合理安排,即應當先煉靜功後煉動功,先掙錢而後花錢。如此先從靜功養炁入手,具備一定本錢之後,再用動功之煉習,將此炁運化於周身。如同掙了錢就要註意補養身體,再去更好地掙錢。為了不虧本,應以掙錢為主,無論如何花錢,都應保持入大於出,為了保住本錢,花錢之後,還要歸結到掙錢上面。體現於動靜功法的安排,宜多靜而少動,即動功三分而靜功七分。再就是動功之後,仍要回到靜功之修習,則真炁不失,而生機長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1問:內家拳是動功嗎?
答:內家拳不可單純稱為動功,其中有動功,也有靜功,更有動靜合一的較高層次。
比如內家拳的入手功夫是樁法,屬於靜功;其套路動作,可謂動功,而其中之起式、收式之“無極式”,又是靜功;拳法動作之中,講究“有動之動,出於無動。” ( 《太上大通經》 ) 和“行乎其不得不止,而不可或止;止乎其不得不行,而不可或行”之拳意,以及“內外均整,心力合一”、“由虛空尋有力之真實”等等,這就是動靜合一的高層次了。
32問:煉習太極拳,如何體會“炁”?太極拳怎樣才能做到煉炁?
答:太極拳的口訣,就是“以意領炁,以炁領形”。因此煉習太極拳不懂煉炁,等於不明太極拳的真髓。但是這個“炁,不是呼吸之氣,所以僅以呼吸配合太極拳的煉習,不屬於上乘的方法。
要在煉習太極拳之中,體會“炁”的存在。首先在起勢和收勢的“無極勢”之時,要靜得時間長一些。因為越是能夠靜下來,越能有利於炁的生發。在中間煉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不要用太強的意念,要似有似無,綿綿不斷。尤其要註意利用起勢養靜所得之炁,用炁領動形體,則毫不費力,而且煉習之後不僅不累,反而精神飽滿,這才是太極拳的真妙處。兩手、兩腳、手與腳、肩與胯、肘與膝、神與形、內與外等各個方面,要註意協調配合,用一炁貫通,則是煉炁而非煉形。這時就要註意一動則齊動,一靜則俱靜。就象太極圖的陰陽魚一般,陰魚一移則陽魚隨之而動,陽魚一動則陰魚隨之而移,總之互相配合而齊聚於太極之中,聚起來就會有“炁”。
33問:曾看不少修道書籍,如《太乙金華宗旨》、《尹真人寥陽殿問答篇》、《伍柳仙宗》、《性命法訣明指》等,但是下手之處各不相同,請問應當如何從之?
答:下手之處,本來就不一定非得人人一致。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悟性各異,故須分別對待之,道家向來強調“因才施化”。諸如健康者與多病者,體弱者與體強者,年輕者與年老者,聰明者與愚鈍者,好靜者與好動者,性剛者與性柔者,貧賤者與富貴者,男同誌與女同誌,寡欲者與多欲者等等,各自不同,其下手方法也不應該完全相同。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下手法,修功才會得到切實的進步。而且即使是同一老師傳出的同一下手法,在每個人身上做出的效驗也會各有差異。真正走過丹道修煉之路的明師,是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傳授不同的下手法。道家認為“道法自然”,這也是一個側面的含義。
在缺乏師傳的情況之下,如欲從事初步內丹修煉,由於這一步驟的口訣丹經書中都有講述,因此悟習丹書即可。鑒於書中下手方法各不相同,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每種都試一試,以尋找適合自己的下手功法,如果感覺不合適,就改用另外的方法,即使走點彎路也無大礙。
道家內丹無有偏差之說,因而不必擔心走火入魔。無論取得正面或是反面的經驗,都會幫助自己尋找打開內丹之門的鑰匙。
34問:初覺丹田發熱,是否炁足的表現?其火候應當如何調節?
答:丹田發熱,是初習煉炁常見的現象,此乃心火下降的自然效驗,不一定就是代表炁足。煉炁之時,做丹田呼吸,是為了借助外呼吸的炁機,促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交合,則腎水化為真炁,而內炁之端倪始顯。內炁充盈,自然能夠做到“炁滿不思食”,非不思食也,炁足則無以進食矣,這一點可以作為內炁是否充足的衡量標準。還要註意此處所言之“不思食”,乃是煉炁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自然出現的現象,不是人為想象的結果。
有些煉氣功的人單憑意念作用而避谷,即不吃東西,與此存在本質上的不同。而丹田發熱,有時反倒談不上是炁足的表現。試看《黃帝內經》雲:“熱則炁泄”,炁泄何以能夠達到炁足?
因此初步煉炁,丹田發熱,是好的現象,逐步就應當調節火候,勿使熱之太過,以免火多傷炁。真正內炁呈象、黃芽萌發之時,丹田的感覺乃是非熱非冷,非寒非燥,一團中和之炁,這才是真火候,不可錯認。然而非至經脈大開、先天炁生之時,不可得也。丹書雲:“真火本無候,大藥不計斤。”正謂此也。
35問:靜修之時,感覺身內之炁如同水蒸氣一般,冉冉上升,自身好象騰雲駕霧一樣,美不可言,有人說這種現象不對,內炁應當歸入丹田,不應該往上走,這種說法對嗎?
答:這是一種誤解。修真過程之中,不同的層次均會出現不同的景象,豈可死搬硬套,一概而論。納炁歸入丹田,只是煉炁初步的一種法門。炁歸丹田的目的,是為了逐漸培蓄丹田之炁。丹田之炁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會發動,這種內炁的發生是一種自然,
修煉必須合乎炁機之自然。內炁發生之狀,如果純屬先天輕清之質,自然就會冉冉上升,脫換自身陰濁之氣,漸覺身輕如雲,似飄雲端,妙不可言,這些都是極好的現象。這時發動的內炁,是由體內自動發生,與初學之時炁歸丹田有所不同。初學炁歸丹田,是收納空氣之中的清炁,納入丹田之中,是有為的;內炁自動發生,是無為的。引炁歸入丹田,真正積累於丹田的清炁極少,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由丹田自己發動。
當然,內炁發動之後,仍當一意不動,令炁自主,否則意隨炁走,不免產生“助”炁之失。又當須知內炁發動,並非全都表現出冉冉上升之狀。有時會有種種形象,變化萬端,難以具述,功夫到處,效驗自見。
36問:修煉若用守竅法,應當守在何處為宜?守竅之時,應當註意什麽?
答:修煉用守竅法,也不能說守住哪一竅最好。守竅的法門很多,如守祖竅,守丹田,守命門,守會陰,守湧泉,守黃道,守黃庭等等。根據老師傳授和修煉情況的不同,各有所宜。如煉性當宜守祖竅,此處為性之根;煉炁當宜守丹田,此處為炁之根;煉精當宜守會陰,此處為精之關;等等。
但是無論守於何竅,均要求不可死守,死守必出問題。猶如狂野之馬,奔馳不守,今為約束起見,以韁繩系之樁上,即為之守,這時就不要再去管他,聽其自然可也。守竅也是同一道理,守在一竅,即可聽其自然。如果再加心力,守住不放,則其處氣機凝滯,而不流通,必然產生問題。
丹經上對此頗有強調,如雲:“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意求。”“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妙在有意無意之間。道家講“守中抱一”,亦有此意。中即中道,不偏兩邊,一即一竅,不可死守。《周易參同契》雲“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仔細參悟“浮遊”之旨,即可明白。
37問:守某些竅位,丹經上面說妙在有無之間,也就是書上所指的“若存若亡”,不知如何才能做到?
答:守竅的要妙,在於守而不守,既非死守,又非不守。假如死守一處,則易氣機凝滯,淤塞不通,恐生弊端。假如失心不守,則易散漫無際,氣機不聚,恐落空亡。
因此丹書強調守竅之功,妙在有無之間,謂曰:“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又曰:“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總之不可用意太過。亦不可完全無意。
具體做法,開始可將意念守於竅位,然後逐漸忘掉,但又不可全忘,還要時時照顧。訣曰:“先存後忘,知而不守。”其中精微,還要個人仔細悟解。
38問:有的丹書,下手第一步要求二目垂簾,眼觀鼻,鼻觀心,回光返照,又要求意守祖竅,還要求呼吸入於丹田。如此一來,心意豈不是更加散亂,而且不成章法了?具體的修法又當如何?應當註意什麽?
答:丹書上面所講的功法,下手各自不同,皆有一定程序,不可顛倒錯亂。而且入手的種種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功用。首先要把道理認識清楚,然後依照次序去做即可。
二目垂簾的作用,起初來說是為了幫助入靜。然後意守祖竅,祖竅為性之根,守此可以見性,此為修性之功。待等念去心澄,神光會聚,即可眼觀於鼻,鼻觀於心,心觀於丹田,回光返照於丹田之中,隨之呼吸入於丹田。丹田為命之源,此為修命之功。如此做去,雖屬下手之法,已將性命雙修之工,囊括其中。可見其中工程,皆有次序,步步分明,並無心意散亂之憂。
以上具體修為,應當註意,一者逐次做去,不宜躁進,二者意守非同死守,但留意在即可,不要執著。
39問:有人說兩眉之間為“玄關”,對否?守此處可以結丹嗎?
答:“玄關”二字,在丹道書中,多有提及,是修煉的重要機關。如雲:道有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不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意思是說,明白了玄關一竅,即可超越於眾多修道法門之上,得此一竅,即足以了道成真。又雲:玄關不在身內,亦不在身外,不離己身,身上又沒有。這樣說法,幾乎要把人搞糊塗了。同時也應該明白,如果功夫未到,僅憑字面理解,很難明白其真實含義。再則功夫上的景象描述,也很難藉以文字真實表達。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玄關不是一個有形有象的竅位。所以如果說兩眉之間為玄關,是未經明師指授和真功實踐的錯認。
但是對於最初學習修煉的人,不必追問玄關的真正含義。這是高層次的一個問題,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解悟。只要按照本書之中所講的方法,按部就班地依次修習,功夫逐漸遞進,才是最現實的得道。同時,結丹是一定要按照修煉精炁神的方法,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在下丹田烹煉溫養,才能逐步成功。執守兩眉之間,根本就不可能結丹。
40問:我在白天做功之時,受到其他人的外來幹擾,導致氣機大亂,甚覺懊惱,感到元氣虧損,難以恢復,找了幾個氣功師調治,也不見效果,現在我想換個環境治療,能否介紹一個專門修道的地方 ?是否可能治愈?
答:做功之中,遇到這種情況的人並不罕見,只不過受影響的程度存在深淺之分而已。選擇白天做功之時,註意一定要在自己說了算的時間進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時間段內,保證不會受到外來的幹擾,然後才可以安下心來踏實做功,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另外註意,為了防備萬一可能出現的外來幹擾,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個預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時,無論發生何種情況,自心都不要為其所動,這樣受到影響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響。須知修煉的人,隨時都可能受到各種各樣的魔擾,而且並不僅僅限於以上這種情況。同時這也是對於修煉者的一種考驗,如能安全過關,功夫同時也會超升一層,所以筆者說“有魔即有道,無魔即無道”。修煉之士,應當明白此點玄機。
提問所述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平時煉心不夠,所以受到外來幹擾,自心隨之動搖,不能自主,導致氣機大亂。由於這種情況乃是自心決定,所以僅憑氣功師的外用手段,試圖調回原來的境界,恐怕難以奏效。道家修煉所雲“入靜”之意,如果不能夠做到“心不動”,即自心尚隨外界境象而動搖,不能算是真正入靜。所以道家修煉以靜功為基,自有其充分理由。
至於打算換個環境治療,並非完全不可。但是請問茫茫世間,哪裏是專門修道的地方 ?至少目前道教尚未有這樣的組織。因為道家自古以來都是清靜孤修,自修自得;民國年間陳攖寧先生曾經有過成立“仙學院”專門機構的設想,終因條件不足而擱置;目前道觀都已開放,道眾均忙於接待遊人香客,無暇盛納專事修道之人;本人亦有專設修真機構之期望,但是目前恐難以達到。
況且對於做功遇到的這種情況,本來就是平時煉心不足的問題。應當從其問題的根源入手,就是說還應當在做功煉心的方面調治,才有可能徹底治愈;而且今後即使遇到同樣的情況發生,也不會再受到影響,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出路。試圖以改變環境來保障做功的效果,也不是一種可靠的法門,即使暫時改變環境能夠收到一定程度的效果,那麽以後遇到類似情況的外來影響,仍然不能避免不出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豈不悟之。
歷史上的修真祖師,提倡“大隱居塵”、“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自有其充分考慮。只有在紅塵之中持修,做到在塵出塵,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離俗,才是真正的大隱真修,能夠做到在紅塵之中煉心不動,才是真正的“不動心”,以此“不動心”,才能得到真正曠劫不壞的“金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1問:我對修煉非常熱愛,堅持做道家氣功,發現到外地旅遊,每次在道觀或靈塔之處做功夫,就會產生極強的氣感,請問是否和古代在此修煉的人有關 ?
答:道觀和靈塔所建的位置,一般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比較具有生機,或者可以說是“風水寶地”,因而在此必然會有靈氣會聚,並且做功之人更易覺察。古代的修煉之士,亦多選擇此類地方,作為靜修場所,這種環境一般保護很好,古人的修煉氣氛也就能夠保持至今。
再者這些場所,又能給人以一種清靜、虛無、莊嚴、祥和的氛圍,自然利於做功,而且往往能夠得到極強的氣感。
但是對於參修正道的人士而言,亦不可過於執迷外境。就象那些煉氣功的人們,神秘得不得了,說是在道觀和靈塔之中,有如何如何神靈之氣,甚至如何如何雲雲……,這就未免變成一種迷信了。
而且修煉之人,自心能夠做到自己做主,不可追逐外境,而生分別之心。要知大道無所不在,真炁無處不生。《莊子》有雲:所謂道,無所不在。道在螻蟻,道在薒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等。試看天上下雨,並不選擇挑揀,大路上會下雨,莊稼地會下雨,廁所裏也會下雨。所以修煉之人,自心不應隨外境而產生變化,方才合乎無所不在之大道,無處不可修真。
當然,如果處於道觀或靈塔之地,能夠收到容易心靜氣生的效果,也是一件好事。對於初涉修煉或者定力不足的人來說,亦可借此環境幫助培養自己的道心,逐漸入於清靜之門,不為無功。
但是對於證悟上乘的修真之士,就不應當追逐此境,即自心不可隨外境產生分別,而應當能夠以自心運化外境,就是說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中,都能夠保障自身的功修。所以到此程度,自心將不為外擾所動,則時時處處皆在道中。由此入去,人生將無處而不可,修煉將無時而不行,乃至無處不可修,無處不自在,方才合於自然大道。到此地步,何等自如,何等灑脫 !
42問:我喜歡閱讀道家修煉丹書,並且做過一點打坐的功夫,現在感覺有人在和我說話的時候,言語之意是在盜竊我的精氣,弄得我整天無精打彩,疲憊不堪,做功也靜不下來,一天到晚惶恐不安,請問如何是好 ?
答:這是一種入魔的現象,應當速斷此想。否則長此以往,將無法正常生活。須知修煉之事,是在先天境界用功夫。所謂先天,是一塵不染的虛無狀態。這種境界,對於初學修煉的人而言,與後天世界的現實生活不可等同。如果都是一回事的話,也就不必用功修煉了。所以萬萬不可將修煉之中應持的心念,直接照搬到現實生活之中去,把現實生活之中的許多事情,與修煉的功夫糾纏到一起,搞得難分難解,撕扯不清,這樣就會容易產生錯覺。流弊所及,甚至把有人和你的說話,都錯解成為別人從你身上盜氣,真是荒唐無稽 !此種不良心理一旦註入,愈演愈烈,當然是會感覺氣機衰減,無法安靜,內心世界一片混亂,全部被“魔”占據了。這個“魔”是心魔,並不是外面有人能偷你的氣。
發生這種現象,只有從內心深處徹底打掃幹凈,勿作此想。否則日復一日,只會作繭自縛。如果從內心深處徹底斷絕此念,則自己完全能夠做自心的主人,“魔”亦化為道矣。以後即使遇到其他魔擾,亦必能隨時化解於無形之中;對於自身的功夫,又可以登上一個新的臺階。如此使修煉與現實互不相擾,先天與後天互相依存。則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何不悟邪 !
43問:做丹田呼吸,真炁在丹田湧動,直衝尾閭,忽覺尾骨疼痛難忍,再往上走,就沒有感覺了,這是怎麽回事?符合修煉嗎?
答:所說丹田炁足,發生湧動,向後衝向尾閭,這是極好的現象,是開任督的征兆。但是衝到尾閭,發生尾骨疼痛難忍的情況,恐怕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這裏有兩種可能,一是可能用意導引,炁尚不夠足,努氣硬衝,所以發生疼痛。如果真炁充足,則自然衝關,絕不會發生疼痛難忍的情況。另一可能是尾骨處氣血淤滯,也可能從前受過傷,中醫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所以炁行於此,滯礙難行,就有疼痛之感。如果是前一種情況,就不要用意念強行導引,必須等待丹田之炁養足之後,自然衝關,就不會出現這種疼痛的現象。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就要等待真炁慢慢通過之後,衝開淤滯的氣血,則疼痛自然消失。
這時千萬不可硬行導引,則不惟於事無補,反而加重癥狀,難以醫治。既然到尾閭關炁未通過,當然再往上也就沒有感覺了,而且炁行之後,其勢已消,如同水流散開,也就無力流動。對於是否符合修煉的原則,這一點已經講過,行功之中,只要不是感到痛苦的現象,或者出現神經失於正常的情況,一般來說都不是壞的現象。如果發生痛苦,那就應該尋找原因,對癥下藥,及時調整,以防不良發展。
44問:運用調息之法,呼吸出入丹田,入靜之後,腹內隆隆作響,身體跟著晃動,請問是否先天真炁發動的景象?
答:這兩種情況,都是靜坐之中可能出現的現象,不算奇怪,但是並非先天之炁發動的景象。腹內作響,只能說是入靜之後,腹內炁機變化,引起腸胃蠕動,發生自鳴。本來也不是十分稀奇的現象,和先天之炁距離尚遠。身體晃動,不是一種好的現象,這時要註意控制,以免造成愈演愈烈,手足並動,拳打腳踢,甚至跳將起來,那就已經入於魔道了。
須知先天真炁發動之時,炁機會在腹中動轉升降,決非平平腸鳴的情況;其震動之景也會發生,但是乃為身體內部的震動,不是身體外部的晃動。而且此時身心已經深入大靜,周身舒暢,毛孔透爽,妙不可言。要在以真修實證體悟,功到自知。
45問:丹道所講的小周天和大周天,與氣功上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二者是否相同?
答:並非相同,二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丹道所講的小周天,是在丹田之炁養足之後,炁足發動,下行陽關無出路,上衝心府行不通,自然衝開尾閭,穿過夾脊,直透玉枕而上泥丸,而後自前頂降下,由上鵲橋 (舌頂上腭之天池所在),沿十二重樓,下絳宮而歸丹田,此即所謂後升前降之“小周天”。周天開通之時,炁流粗勁,力量甚巨,乃由脊髓而通關。要想達到此等地步,非得丹田炁足而後可。這一點在童真之體,真正入室下功,較為容易做到;若在中老年人,則較為困難,因為補足虧損,要費許多功夫。
小周天打通之後,八脈之中任督二脈已開,其後陽維、陰維、陽蹺、陰蹺、衝、帶等其余六脈,隨之漸次衝開。普通之人,十二經絡全開,惟八脈為陰氣阻塞,獨修真之士可以陽炁開之。較之常人所用十二經絡系統,又打開了一個新的八脈系統,如是能夠相互調節,功夫層次亦隨之加深。
八脈開通之後,還要打開一個更深層次的大系統。因全身有一總脈,為周身炁脈之總持,道家謂之“中黃” (非中脈,前已有述)。此脈有兩竅,稱為“無孔笛”,上竅通天,下竅通地,旁通五心,達於四肢。此脈打開,方可謂之“大周天”。
一般來說,小周天開通之後,百病皆無;大周天開通之後,人天會通。小周天與大周天打開之時,皆有真實景象,炁足自動,絕非意想可為。而且真炁發動之時,後天意識泯滅,自身無法做主,全憑真炁所為。打開之後,則炁通有景,與初開之時,又有不同。初開之時,炁為有形,開通之後,炁為無形,其間變化,皆須親身證驗乃知。
因此,丹道所講的周天,與氣功上所講的周天,有著本質的不同。而且,丹道周天,不加後天意念導引,完全是炁足自動,自然而然,功到自成。社會上流傳的氣功法,均以意念打開小大周天,其實不過屬於後天意識導引之皮下氣通,也許偶然能夠得到速效的感覺,但與丹道所講的小大周天之層次,有著雲泥之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6問:前些日子,看《文始真經註》、《樂育堂語錄》,總覺看與不看的心境皆是稀裏糊塗,偶爾增加了些修持之力,但維持不久便消失了。請問這到底是為什麽?
答:閱讀丹經道書,而覺收效甚微,甚至稀裏糊塗,這是缺乏行持的原因。須知古代修煉家留傳下來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們的身心驗證切實得出的結論,是理法合一的東西,必須知行並進,才有可能切身受益。倘若僅憑翻看書本,無異紙上談兵。好比閱讀拳書上面的所謂高招,自己不去訓練,功夫依然到不了身上,與人對搏一觸即潰。
修煉之道,貴在知行為一,知行並進,修真有份,有知無行非真知,有行無知是盲行。即便可以頓悟直超、即身證聖的上乘大法,若非超等根器,且有真實篤行,亦不免落於空亡。
47問:無師看書上之法,采藥之際守絳宮 (心窩),吸氣,而覺心慌,無法控制。此為何故?采法對否?
答:道功之中,方法很多,其中優劣混雜,不可不辨。采藥的作用,在於使其歸爐,即歸於丹田。然後興功煉養,補益三寶。此際必須降下心念,以充爐火。所述采藥之法,卻將意念守於絳宮,又加吸氣,極易導致心火上竄,無法降伏。故此才覺心慌,難以控制。如此一來,采藥未見收效,用功先見其害,焉能說是采法正確?倘若刻意照此蠻幹,惹起心火妄動,導致鼻血湧流,亦非絕無前例。
因此若無師傳,僅憑看書,按圖索驥,只求領悟性功之學理,尚無大礙;如果行持命功之采煉,無異盲修瞎煉,易有後患,學者慎之。
48問:初習修功,收效顯著,到達一定階段之後,總是遲滯不進,如何才能改變?
答:初習修功,一般人都是較為認真,而且初級的功法,較為容易把握,因而收效顯著。經過一定階段之後,人們出於慣性心理,往往執守已往的成效,以為這樣就能夠繼續進步,豈不知這種做法恰恰等於劃地為牢,自陷囚籠,反而束縛自己不能進步。
因為修煉是一個連續不斷、時時更新的過程,惟其如此,才能生生不已、深化生命、超越自我、步入聖域。故此功夫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打破守舊框框,才能繼續前進,邁入更高層次,否則只會停滯不前。試圖用昨日的流水填充今日的溪流,其結果只會使溪水停止流動。《禮·大學》雲:“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易辭下傳》雲:“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皆合修為之道。
去年筆者師弟自寧來此,他已年逾七旬,相與談道,他述每日如何堅持功法雲雲,余問之曰:這樣用功,何日可以了歇?他在聽後現出迷惘之態,轉而問余,余即與之分析,方才令其心悅誠服。故修真途中,行進一層,就要打破一層,跳出樊籠,才能不斷飛躍,直趨上乘。當然功夫必得腳踏實地去走,不可躐等而進,否則恐不紮實,甚至誤入於岐途。
另外功夫停滯的原因很多,有人未得傳授,不知下一步如何去做;有人悟性不敏,達到某個階段迷失了方向。總之都在原地踏步、作繭自縛而已。只有不斷更新,方合大道路數。
49問:初步鍛煉丹田呼吸,便覺胸憋氣悶,原因何在?如何改變之?
答:此乃“橐龠”未通之故,並不奇怪。對於修煉而言,人之肺與丹田之間,猶似存在一管,上系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稱為“橐龠”,為道家秘傳之關竅。人在胞胎之時,此“橐龠”相通上下,連接臍帶,從生母呼吸受炁,那時胎兒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並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脈息息相通,無有絲毫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呼吸即上行於口鼻,變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橐龠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漸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即指此管。
初步做丹田呼吸,為什麽會發生胸憋氣悶的情況,就是由於把肺呼吸引入下丹田,上下不通,用意太過,行氣失當,衝壓之下,把橐龠管衝壞的緣故。當然有些人先天素質較好,橐龠管尚未完全迷塞,可能容易通過,就不會發生困難。
因此,行氣之時,一定要註意順其自然,不可以強迫壓氣,也不可以強制憋氣,匆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感覺發悶就往上一點,功夫到了,即可慢慢衝開。層次一變,自有征候,個人是有感覺的。故此丹田呼吸的初步口訣,就是要開橐龠。當然橐龠在上乘丹法中自有妙用,這裏不過是起首功夫而已。
50問:早睡早起,與養炁有何關系?
答:早睡早起的衛生習慣,符合人身陰陽二炁的變化規律。
按照道家學說,戌、亥二時,乃為人身陰陽二炁相交之際,此時早睡,則體內陰陽二炁默會於中宮,念想俱泯,入於混沌,心炁自降,腎炁自升,二炁相和,抱神以靜,靜則炁生,產育而生炁矣。於子時開始生出一陽之炁,至醜時生出二陽之炁,又至寅時生出三陽之炁。此時陰陽二炁恰好平衡,成為“地天泰”之象,故曰:“三陽開泰”。這時人身的陰陽二炁,均已達到旺盛,無有偏頗,呈現一種中和狀態,和炁來朝。既已炁機壯旺,睡眠便自動中止,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時間在淩晨三點到五點之間,隨著各人情況的不同而略有差異。這時醒來,最好起床做功,采取新生之陽炁,為我所用。即使不事修為,早上起來散步,或做其他運動,亦可將此新生之炁,充實於周身。這就是早睡早起的好處,以天然炁機壽養自身。
相反,如果不能保證戌亥二時進入睡眠,則陰陽二炁不得調和,神炁分離,失去人身自我調節的大好時機,也就無從培養新生之炁。如果不能及時早起,寅時醒來仍然貪睡,最易進入昏睡狀態,則人身炁無所主,必然奔潰散亂,白白消耗,而不能為我所用矣。如果不能及時早睡,則戌、亥二時,陰陽二炁無從交和,無法產育新生之陽炁,亦必損害炁機。這樣晚睡晚起,起床之後,定然炁乏力少,體倦神疲,戕害身體,於人何益!當然,修真之士,若能在戌、亥二時,靜心養炁,調和陰陽,既濟水火,其效又比睡眠,更為增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1問:能夠幫助煉炁的飲食有哪些?吃飯和煉功如何配合?
答:飲食為人每日所必需,是後天能量的攝入渠道,因此對於煉炁關系甚大,不可不講究之。能夠幫助煉炁的飲食,在道家十分講究。每餐應當註意少葷多素,即多吃蔬菜,少吃肉類;但也不是多吃蔬菜就行,主食也不可廢除;主食方面比較而言,面食較為益炁長力;飲料方面汽水能夠把人體內的炁帶出來,雖然夏天可以幫助散熱,但是不屬於幫助煉炁的飲食;水果或果汁較好,富含營養而且利於清炁上升,所以仙人都喜歡吃桃,神仙的供品也少不了水果。
吃飯和煉功之間的配合,這一方面也不可忽視。飯前如果太餓。就不要急於煉功,一定要吃過飯才行;如果不感到餓,也可以服炁代替吃飯。飯後不可馬上煉功,要等半個小時左右再煉,因為飯後脾胃在做消化的工作,不可幹擾,以免妨礙消化,有損健康。吃飯不可太飽,吃得太多則占據“炁”的空間,不利於養炁。修煉動功如太極拳之類,也不是吃得多了功夫才會棒。歷史上功夫好的拳家不一定很長壽,因為沒能照顧到養生的原因;懂得養生的拳法大師,一定是功夫好而且很長壽。
52問:太極拳如果不使勁煉習,將來如何能夠用於打鬥?武松喝酒打死一只老虎,是不是喝酒之後炁會很壯,喝酒對於煉炁是不是有好處?
答:太極拳的煉習,當然是以松柔為本。至於打鬥,在使用時是以爆發為利,但在煉習時就不一定。須知剛的東西要從柔的裏面去煉,快的東西要從慢的裏面去煉,極柔勝過極剛,極慢勝過極快,其中道理甚為精微,非三言兩語所能解釋清楚,亦非紙面文字可以測知。
姑且打個比喻,試看老虎在平時行走之中,必定是極松極柔,可是在捕捉獵物之時,卻兇猛剛烈,勢不可擋。當然武松喝酒打死了一只老虎,但不能就說喝了酒炁才很壯 (這是一個外國朋友提的問題,有點滑稽)。首先武松是一個英雄,他有很高的武藝和膽識,其次他在喝酒之後思想比較放松,沒有太多的想法,不會害怕,所以能夠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以最佳的競技狀態打死了老虎。其後當他看到獵戶借扮的老虎出現,才知道害怕,這時酒已醒了,即可說明問題。但是如果換一個人不是武松,試想就是喝再多的酒,可能也打不了老虎,弄不好成為老虎的一頓美餐,所以還是武松的內在功夫為主要因素,喝酒不喝酒並不重要。根據這個話題,決不能說喝酒之後炁會很壯。喝酒對於煉炁也沒有好處,因為酒能亂炁。
但是道家修煉高真對於酒,卻是情有獨鐘,樂於稱道,這也是很有道家意趣的一個方面。如呂祖詩雲:“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以及“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等等。不過這些高真所談及的“酒”,就不是凡間俗子所飲的酒。而是修煉功夫成就之後,在自己體內所釀就的“瓊漿玉液”。其他在修煉之中,“酒”的含義還有許多解釋,在此不必扯得太遠。
但是,可以領悟的一點,很有趣味的一點,在煉功之中可以用一點微微“醉意”理解。好象有點喝醉了酒,什麽都不考慮,周身輕飄飄地,這就近似一種“炁”的狀態。只是註意但有一點微微醉意即可,不要用意太過,作出有醉的形象來,那就不是煉功,而是神經失常了。修真有成之後,周身關竅俱通,即使飲酒千盅,也不礙炁,但這對於初習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不必考慮。
53問:辟谷不食對丹道修煉有決定關系嗎?下手修持內丹功夫,先從辟谷法開始,行嗎?
答:這件事情,應當明確分析,才能認識清楚,不要盲從。首先必須明白,無論怎樣一種辟谷不食的方法,只是能夠解決不吃飯的問題,但是決不能達到成丹的目的。所以辟谷之法,對於丹道修煉並無決定關系。過去住山的修煉之人,遇到缺乏糧食生活困難的時候,或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帶來的麻煩,可以使用辟谷的方法,專心修煉,逍遙物外,既能做到不去連累別人,又減輕了個人修煉帶來的負擔。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保證吃飯完全不成問題,因此不必多慮,當然也不一定非要辟谷才能修煉。
從健康的角度考慮,假如暫時有一段時間不吃東西,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之下,可以達到休息腸胃或者治療某些疾病的效果,也有一定好的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專門依靠辟谷作為修煉內丹的階梯,則完全不符合古代修煉家的本旨。
一般辟谷的人,只能達到某個階段不吃東西,時間長了還是要恢復飲食,不能永久斷食。丹道修煉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命功方面已經結丹,性功方面已入大定,則不用任何辟谷法,自然就能達到不食的程度,而且到此層次,已經遠離人道,可以做到永久不食。
對於一般人的身體狀況而言,總是多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虧損,下手學習修煉功夫,必須要從入靜煉炁入手。積精累炁,修養三寶,以培補虧損。為了達到積精累炁的目的,首先需要有充分的食物營養,才能提供後天的能量,以生發先天之資源。但是如果下手修煉,就從辟谷絕糧開始,好象連一粒米都不放,只用一鍋水怎能做飯?這樣怎麽能夠結丹呢?因此內丹下手先煉辟谷,未必就是正確的途徑。
54問:從事道家修煉是不是一定要吃素?請問吃素的道理何在?吃素不方便是否可以隨緣?
答: 道家戒律,對於素食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決定應該吃葷吃素。
從事丹法修煉,照例開始是應當素食。因為肉食容易產生濁氣,而且造成欲火上衝,滋生雜念,均對修煉功夫有妨礙。經過一定程度的修證,周身陽炁充盈,而且定力已足,在飲食方面就沒有禁忌,無論吃葷吃素均無妨礙,關鍵在於心念之自我把握,但是仍以素食為主較好。
另外也要根據身體情況考慮,據說張三豐真人入室修煉,已經六十七歲,陽炁不足,他就吃了三年魚補養身體,最後得以修成。
道家最上乘的齋法,是莊子所講的“心齋”,即內心清凈,這才是真正的“齋”,並不在於吃葷吃素,但這是對上智之人說法。
同時也不要誤以為多吃肉食就有營養,動物在被捕殺的時候,由於驚恐,身體內部分泌毒性物質,人吃了以後就會得病。
對於一般的人,如果吃素不方便,筆者提倡“少葷多素”的原則,比較有利於身體的健康,而且與丹功修煉無大妨礙。
另外,針對現代人們的生活狀況,筆者勸人的養生口訣為:“吃飯要吃素,吃糧要吃粗,穿衣要穿布,出門要走路。”
55問:對於有家室的人來說,從事修煉內丹功夫,如何處理夫妻房事?房事對於修煉有妨礙嗎?是否應當斷絕房事?
答:對於有家室的人來說,從事修煉內丹的功夫,筆者不提倡完全斷絕房事,因為必須照顧到夫妻關系。
如果夫妻二人能夠相互理解,有一段時間 (比如百日築基階段)分開,專門修煉;或者夫妻二人同時做功,進行雙修,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但是除非生就的神仙伴侶,在世間不太多見。在昔馬丹陽、孫淵貞(即孫不二)夫婦二人,富甲半州,兒女成人,孫淵貞即勸其夫馬丹陽離俗修道,二人將王重陽真人接至家中,舍棄全部家產,夫婦分居,同時用功,最後雙雙成就大道,留下千古佳話,是神仙史上不可多得的佳偶良伴。此乃對於正式入室修煉者而言,我們不可能提倡人人都學他們。
如果從事修煉功夫,對於現在一般的人來講,可以先從築基入手,這時對於房事要適當節制,以免損失三寶過多,影響功效。房事無度,人人都知道傷害身體,如要徹底斷絕,則要男女雙方情願方可,若有一方不同意,就難以辦到,所以不一定非要完全斷絕。
而且有家室之人,往往在這方面形成熟路,如果強行斷絕房事,反而有害功修。依理而論,男女行房,是人道之必然;陰陽結合,也是天道運化之正軌。做清修功夫的人,以身體內部陰陽二炁的交合,作為修煉大丹的基本途徑;夫婦雙方,以身體男女的陰陽交合,作為人倫之道的正常維系。均有合於天地大道,只是不可失之太過不及,則於身有害,二者一理。如果強行克制,亦有違天道,故為道家修煉所不取。
我們所提倡的是“樂而有節,愛而不傷”,即行樂而要有所節制,相愛但勿太過放縱,這樣做較為利於世俗之人。所以針對普通做功之人而言,不一定非要全部斷絕,亦不可過分放縱而傷身體,守乎其中可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6問:有時秘傳采取活子時口訣,言當“外腎興起,欲射未射”之時,謂之不老不嫩,即用煉精化炁之功,對否?
答:否!所謂煉精化炁之“精”,非交感之精,非有形之精,乃無形之炁,精即炁也,又名“元精”。《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雲:“大道無形”,有形非道,故不可用。丹道所煉者,乃無形無象之先天元炁,而非有形有象之後天陰精。外腎興起之時,是已見形,而非道機,豈可采用?
再以“活子時”而論:“活”者,無形之謂也;子時者,一陽初動之炁也。一陽初動之炁機,極其微而弱,丹經又稱為“黃芽”,又雲:“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此時炁機萌發,未成其形,故曰“無形”,此時方為先天炁動之活子時,吾則稱之為“先天活子時”。
《丘祖秘傳大丹直指》有雲:“陽不自舉,內腎竅中之炁發出而外腎舉也。”陽炁初從內腎發出之時,謂之一陽初動,是為活“子”時,此時炁機在內萌生,而外腎並無成形變化。及至陽炁繼續發動,一陽變為二陽,為活“醜”時;二陽再變為三陽,為活“寅”時;三陽再變為四陽,為活“卯”時;四陽再變為五陽,為活“辰”時;五陽再變為六陽,為活“巳”時。及至六陽,陽炁盛滿而成形,無形之炁,化為有形之精,已為精動,而非炁動。此時外腎成形而興起,落入後天,已是六陽發動之“活巳時”矣,焉為“活子時”哉?與一陽初動之時,判然有雲泥之別,充其量僅可稱為“後天活子時”而已。此時六陽齊發,六陽已屬老陽,藥物成形已老,采之已遲矣,如何卻謂之“不老不嫩”耶?何其荒謬,焉得不悟!
何況此時所謂“已射未射”者,有形之精已成,縱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其好不容易勒回不放,亦不過暫時逆收回於膀胱之內,最後還是逃不脫隨著小便排出體外,無可奈何花落去,竹藍子打水一場空。所以怎能夠望文生義,把古人喻炁之“精”與今人喻形之“精”混為一談。古仙有雲:“若將有形成變化,細酒羊羔亦上升。”筆者在此直講真傳,學子當悟之!
57問:年輕人初學打坐,容易發生遺精的事情,請問是怎麽回事?
答:初學打坐,容易發生遺精的現象,在有些人中的確是有,特別在年輕人中偶有發生。其中原因分為幾種,難可一概而論。由於年輕人火氣甚旺,打坐不得法,就容易發生遺泄的事情。比如有的年輕人身體過度虛弱,又要盤腿打坐,就很容易勞累,太累了就容易遺精;有的雙盤打坐,造成一種向上的力量,引起心火妄動,搖動下元,也會導致遺精;有時打坐之時意念太重,心火上揚,火水不交,也會發生遺精;有時打坐意守丹田,下元火氣太大,發生衝動,收攝不住,其後也會不自覺而遺精;等等。
所以要悟,就是要研究問題的癥結所在,逐漸修正自己的做功方法。打坐之時不要過於勞累,不一定非要采取雙盤,意念不可太重,意守丹田不可死守,等等,這些都值得註意。經過相應的調整,身上的氣候變得和平,就不會發生此類事情,而且修功必然隨之精進。
58問:我因學習緊張,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和失眠癥,於是開始煉氣功。意守丹田,全身放松,收功時把身體內外之氣收歸丹田。初煉對身體有所改善,可是每煉一段時間,就會夢遺一次。我又不願放棄煉功,就這樣煉了三年毫無改善。請問為何丹田存不住氣?應如何矯正?
答:神經衰弱者勞心過多,心火不足。心火不足,則無以董蒸腎水使之上騰。如此火不得降,水不得升,心腎失交,自然容易造成腎水下行而走失,此病之根也。再加煉功不當,執著於意守丹田,由於丹田靠近男子精室,加入後天意識,水源不清,極易令其變濁而下漏。況且又引身體內外之氣均歸丹田,則走失更甚,不如散布於全身,損失還小一些。
意守丹田,是中老年人借精補精的入手功夫,未必適應於青少年,年輕人當慎用之,不宜削足就履。如若不得師傳,缺乏指導,盲目下功,難免誤入岐途。針對上述情況,應當放棄意守丹田的做法,改用靜功修持,以治療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改善之後,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59問:靜坐用功,而體內之精終不能化炁,常有走失,請問年輕人應當如何用功?又與老年人有何不同?
答:欲使精化為炁,先要明白精與炁的相互關系。須知精與炁本是一物,炁為精之源,精為炁所化。未化精前為先天炁,炁既化後為後天精。炁所以化為精者,皆因後天情念之動,心火遂起,而先天炁化為後天精矣。欲使精化為炁,最易簡的方法就要使炁不化精;欲使炁不化精,須使心念不起,不墮後天,自可攝精歸源,這一點全仗性功之精純。
而在年輕人,尤其容易做到,因其後天意識較少,童體無虧,容易保持先天真性 (元神),先天元神與先天元炁本為一物,“性住”則“炁自回”。而在老年人,尤其不易做到,因其後天意識較重,早已形成後天熟路,難以回復先天真性,先天元神與後天之精本非一事,欲返先天則難。當然二者並非絕對,因人而異,但就一般而言,年輕人在先天上占有一定優勢。
故此年輕人可以直接從煉炁入手,而老年人就要從煉精起步。年輕人煉炁,其實就是煉炁化神之功,因年輕人精全炁旺,故須以神煉炁,以炁養神;老年人煉精,其實就是煉精化炁之功,因老年人精衰炁枯,故須煉精補精,以精補炁。老年人補足精炁,才能與年輕人一樣起修。所以年輕人可以省略“煉精化炁”一步工程,較老年人修真為快。年輕人如果試圖按老年人的路子修為,反而自走彎路,煉精不成,最易自傷命寶,可不悟哉!
只有從性功下手,入得清靜,返還先天元性,性住炁回,自可保住先天之炁,而炁不化精,精自為炁,以炁化精,將不為而自成矣。此皆就功夫法則而言,其間分別甚為精微,若非實際印證,則不可擬議之。
60問:每次走失,常在熟睡之時發生,采用念佛不起作用,應當如何避免?
答:初做功夫易患“道解” (走失),這種情況前面已經有所談及。關於這一現象,有外因也有內因,推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心火未降。外在的因素,比如座下墊得太暖,睡覺被褥太厚,打坐盤腿過緊,用功意念太重等等,這些都易引起心火上衝;內在的因素,就是濁念未除,心火遂起,心腎不交,水火未濟之故。
因為人身無非陰陽二炁,陰者屬水統於腎,陽者屬火統於心。欲使腎水不失,須使心火不升。降下心火,薰蒸腎水,水化為炁,炁自上升,而無走失之患,如此謂之陰陽相交,水火既濟。
因此根本上應該做到心地清靜,以性煉命。一般人諱於言此,卻又無法解決。試圖求助於身體外部的方式,未必能夠解決自身內部的問題。由此可見,性功在初步修持中的重要。然後才能以心攝炁,以炁養心,神炁合一,漸入內修之正軌。功夫深處,陽關自閉,永無漏泄,我命由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1問:白日靜坐,已覺無念,為何熟睡之時還有走失?為何幾乎都在功夫進展之處發生?
答:白日已覺心靜,夜晚仍有走失,此乃煉意不凈之故。就是說心中雖覺無有雜念,但是潛意識之中仍有濁念,未能完全掃除幹凈,自己不曾覺察。等到夜晚睡熟之中,雜念又起,偷偷點起心火,昏沈之中,心火上升,腎水下流,及至醒來,不可挽回矣。這就說明“真心清靜”是何其重要,道書中雲:“掃除心界不遺塵。”一粒灰塵也不可落於心中,煉意必須幹凈,則性光澄徹,永無昏沈走失之憂。俗雲:“日日防火,夜夜防賊。”火者心中之火也,賊者心中之念也,亦合修真之理。但是又不可過於拘執,應當灑脫超越,心地坦蕩,胸懷開闊,自然無念,一塵不染。如果時時管制心念,不使滋生,反而成為一種思想負擔,套上了一層精神枷索。至於為何都在功夫有所進展之際發生,乃是功夫進步之時炁機壯旺,最易發動,衝起心火,難以保守。須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爾處即殺爾處也,得之在此,失之亦在此,《陰符經》雲:“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是也。故此功夫越是進步,越要註意用心護持,千萬不可麻痹大意,否則猶如逆水行舟,不進自退矣。
62問:為何道家修煉對於精液如此重視?為何修煉家對於漏精認為損失很大?
答:道家對於精液並不重視,因為此乃後天濁質,有形有象,已無修煉價值。道家修煉所重者,乃是先天元精,即尚未化作精液之元炁。道家雲:“生於何處,死於何處。”吾人由此而生,亦由此而死,此乃人之生死根本。這是人體生命的真正動力之所在,故為修煉之玄機。人體精液,亦由此元精所化,所以漏精之後,元炁亦隨之損失。而且修煉之人,已把全身精炁聚於一處,所以漏泄之後,損失很大。一般的人,周身精炁處於散漫狀態,偶然出現漏泄,還算無關緊要。有的修煉法門,就不主張意守丹田,而將真炁散布於周身,這樣就不會一損俱損。但是一旦漏失,仍然損失元炁。對於修煉大丹來說,采藥烹煉,會聚丹田,這是必經的一條道路。所以修煉之人,十分註意固持自身命寶。這是修道的真正財富,不可不珍惜之。
63問:下手修煉,是不是一定要閉陽關?然後才能用功?如果不能閉陽關,能夠做到不漏嗎?
答:陽關即男子精關,閉陽關即閉住精關不漏,以專心修功。因為人之生,皆由此處而生;人之死,亦由此處而死。如今若想不死,一定在此用功。煉精化炁完成之後,精皆化炁無從走失,則陽關自閉。最初用功,不可能一下完成煉精化炁,做到完全閉止陽關,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下手修煉,閉陽關不是應當解決的第一要務。但是對於精關的防漏問題,仍須解決。
欲求防漏之功效,開始用功,有兩種辦法:一是用方法防漏,或服藥,或符咒,或功法等,皆有一定效驗,。一是功夫到處,即我們所講築基百日之功效,培補虧損,養足三寶,達到“精滿不思欲”的層次,自然不漏。所以我們在初步用功而言,依照筆者所述的築基法 ( 靜功法、吐納法 ) 和輔助築基法等有關內容煉習,即可達到。
64問:道家修功,采藥煉丹,主張用炁而非用精,請問采炁與采精有何區別?煉精化炁的含義何在?
答: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應當辨析清楚。須知精與炁二者,本屬一源。精本為炁,炁化成精。這裏的炁指的是先天元炁,元炁化精之後,其精分為兩種:一是先天元精,此時精尚為炁,無形無象,沒有後天濁質,丹經謂之“清水源”,采之可以結丹證聖。一是後天濁精,此時精已成形,有形有象,成為後天濁質,丹經謂之“濁水源”,采之不可結丹,縱然勉強成丹,亦是幻丹,必會走失,徒勞無功。
有些學道之人,不知辨析於此,以為煉精就是煉精液,結果就在外腎勃起、精液產生、欲射未出之際,將其死拉活拽,硬扯回到裏面,加以所謂意念火力,試圖煉成真炁。不知此個精液,乃是後天有形之物,無論何等火力,也不可能煉成為炁。《悟真篇》雲:“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即是此意。而且精液收回之後,只能暫時回到膀胱之內,不能進入丹田,時間稍長仍隨小便而流失,何益之有哉!此即采精與采炁之根本區別處。
道家所雲“煉精化炁”,所煉之精,乃為先天元精,先天元精,本不必化。煉化之意,是要把吾人元神,配合元炁而修養之,以使神炁合一,凝定不散,修煉成丹。
65問:做功陽生之際,正是雜念滋生,怎麽辦?是否可用采煉的功夫?
答:做功陽生,本來是一陽初動的炁生現象,應當采取烹煉,以為藥物。但是若逢雜念滋生,就是濁水源,采之無益,也許陽生就是雜念衝動所致。
此時應當首先把雜念放在一邊,不使繼續滋生。若要用功,僅可以微意收攝之,勿使繼續化濁,失於控制。否則就停止用功,可以下坐散步,或做太極拳之類的內家動功,以去念化濁。
其實雜念滋生,從外在因素來說,往往存在環境幹擾,從內在因素來說,多是由於心事紛擾,所以應當治理內外環境。可以參考筆者所述修煉築基法裏面的止念功夫,並且設法改善做功環境,減輕心事負擔。這是做功之外的事情,但是須知決定功夫成敗,亦在於此。
66問:得授守靜之訣,用功數日,於夜間靜坐之際,忽覺一點熱炁直衝腦部,頓時全身大靜,呼吸如無,一切變得寂無聲息。由於不知是好是壞,驚覺而醒,馬上變得呼吸急促,不可控制,何故?
答:僅僅用功數日,而得此景,可見功效非常,修真有進。所謂入靜之際,出現一點熱炁上衝之景,此點熱炁之發生,乃為先天真炁。其炁至精至微,無形無象,忽焉而來,忽焉而去,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不可以聲象求之,不可以預測知之。此先天之炁,與平時所呼吸之空氣不同,猶如電流只有在導線之中才能產生一樣,其炁只有在人身上才會發生。但此真炁之發動,具有不可思議之神功妙力,雖只黍米一點,足以變化全身。這裏不過用了數日初步靜坐的功夫,偶然出現效驗,便得呼吸頓斷、寂無聲息之景,足可證其效驗非常。修士下功,不過欲采取此先天之炁,點化自身陰質,以圓滿性命大事。
只可惜初步靜坐,定力不足,幸得效驗,卻又失去,擦肩而過,殊為遺憾。可見心性修持之重要,性功層次,對於命功直接起到決定作用,亦可見“得道容易守道難”。古人雲:“一念之差,天堂地獄。”一念不差,進道無魔;一念不定,退道有余。此皆取決於性功之優劣,以定命功之成敗。
故此靜坐之際,要緊在於自然,無論發生何種景象,皆須以平常視之。此處至關緊要,否則得之必失。道家功法,無有偏差之說,切記“勿忘勿助,勿疑勿懼”八字,每當內景出現之時,註意不為所動,不可全忘,不可加意,不可憂疑,不可害怕。只是對境忘情,順其自然 ( 非是“任”其自然 ) ,自無得而復失之患。
67問:自受做功掐訣之法,每一上坐,即覺兩手發熱,漸及小臂而上行,又覺此熱氣隨著呼吸上下起伏,越來越急,甚至有搖晃全身之勢,這是怎麽回事?應該怎麽辦?
答:做功之掐訣法,是為了安定心神,溝通內炁。兩手 * ”,如果連這一點也達不到,無法進入丹道之正軌。幸虧發現及時,可以防微杜漸。因此對於這種情況要進行自我調整,就是不要太著意,首先要把意念放松下來,身體欲動之時,稍微加以控制。或者把心火攝入丹田,念念歸中,這是熄滅心火的方法,心火熄滅,其氣自伏。蓋心火不熄,真火不生,真火生處,即使出現氣動,也是自然而然,決不至於發展到不知所措的地步。
68問:做丹田呼吸之時,感覺氣機急促,不好控制,當如何調之?
答:此種情況,乃是心中未能入靜,自心尚亂,無法馭氣之故。氣無心馭,如同脫韁之馬,運行無度,故覺急促。做功首當求得心靜,心靜則氣息平定,爾後再做丹田呼吸,自可達到“綿綿若存”之境界。
對於行炁的功夫,有一個大的前提,不可離開,就是必須合乎“靜”的原則。丹道一切功法均屬靜功,做丹田呼吸也不例外。普通人呼吸急促而短,不合先天,修煉通過調整呼吸使之達於丹田,令其運行合乎先天之常道。
觀察自然界一切物象,莫不從自然虛靜中來。試看孵卵之雞,必安然靜息;動物夜行,乃柔緩含藏;春風拂柳,而搖擺依依;小河流水,則潺緩有度。此皆自然造化,根源於靜。作為修真之道,更須合乎自然天機,經曰:“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此亦“天人合一”之一義。
故此做功必須掃除妄心,先求入靜,心靜之後,再以靜心統馭炁機,而後炁機運行,雖動猶靜,符合“天然真火候”。如此去做丹田呼吸,絕無炁亂急促之憂。丹書雲:“服氣不長生,長生須伏炁。”伏炁之法,須合自然,師法自然,即無上上法。
69問:靜坐之時,忽覺丹田之炁,凝聚一處,搖搖欲動,此時甚覺懼怕,忽然其炁猛然發動,如同噴泉一般,一股熱流,直上頭頂,又在頭頂盤轉起來,好象車輪不停,自己不知如何是好,片刻之後,其炁從頭頂整體降下,之後消失,無有蹤影,自己心中不解,久久方才恢復過來,請問這是怎麽回事,遇到這種情況應當如何應之?
答:靜坐之中,心性伏下,真炁自聚,聚足之後,就會發動,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做修煉功夫已經深入的同誌,對於炁機的各種動作都有不同體會,因而不會臨時驚惶失措,已經習以為常了。因為這種現象,屬於炁機自然發動,自然運行,本來不是由後天意識所能決定,所以只有以順其自然的方法去應之,才不會破壞炁機的運行,也才符合於自然大道。
此時如果加以後天意識去引導他,反而致使炁機失控,容易衝向別處,成為難療之疾。所以此時千萬小心,一方面要加強靜功的體悟,防止心中起念,擾亂炁機,一方面無論炁機如何動作,均順其自然,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當然,無論炁機如何動作,自己心中也要註意觀照,不可盲然昏迷,勿疑勿懼,勿忘勿助。務使神 ( 不神之神,非思慮之神 ) 炁合一,則其炁方為我所有。自然而然,功修益進。
70問:靜坐之時,服炁吐納,出入丹田,逐漸忘身。忽然炁衝後背,直上泥丸,復又降下,歸入丹田,如此升而又降,降而又升,連續轉動七次,就不見了。第二天做功仍舊這樣,其炁轉動五、七次不等,轉後即消失不見。請問這樣下去,能不能結丹呢?
答:這是身體內部的炁機,自我發動的一種現象。似乎符合小周天任督二脈運行的路線,但也不是煉精化炁的小周天之火候。此時尚未有先天三寶精、炁、神的藥物烹煉,如何能夠結丹證聖?
而且成丹之功,不光是自己身體內部炁機的發動,還要溝通外部虛空之炁,天人一體,方成大丹。因此這種現象,用於健身去病,是綽綽有余的功夫,但是在丹道而言,僅屬內炁發動的初步證驗。不可居以自高,還需腳踏實地,深入修證,以證大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1問:靜坐服炁之時,不知不覺之中,丹田之炁忽然往上衝起,勢不可擋,向上到達上鵲橋,還往上衝,不由自主張口,如同憋炁一般,極其難受,此時腦袋跟隨晃動,後來慢慢就停止下來了,這是怎麽回事?遇到這種現象應當怎麽辦?
答:靜坐服炁,炁機會有發動的現象,但是因為修功的開始尚未走入正軌,有時也會發生始料不及的情況。上面所述出現的這種事情,炁機忽由丹田上衝,勢不可當,至於口憋炁難行,導致驚慌失措。這是炁機的一種妄動,所以造成極其難受的不良後果。如是炁機的正常發動,定會沿著一定經絡竅脈的方向運行,是很順利通暢的動作,即使感覺不太習慣,決不至於發生憋炁難行的情況。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個是心中還沒有真正入靜,完全入靜之後內炁不會妄動,即使靜極生動,也有一種天然度數;另一個是其炁之中,尚未清純,夾雜有後天濁氣在內,所以粗重難伏,動作起來急促失度,違反自然。幸虧還沒有發生炁機妄行,失於常軌,造成痼疾,留下後患。遇到這種情況,也只有死心大靜,把心火壓住不動,則炁機亦不致失之過度。
然後追究炁機妄作的起因,在外部的環境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註意調節情緒,不可急躁發火;飲食清淡為好,不可肥膩過厚;環境保持安靜,不宜嘈雜吵鬧。外部的環境理順了,則內部炁機自然調暢無阻。
做功之時,應當多在心地用功,掃除雜念,專心入靜,而且不要用引炁的方法。入靜功夫尚未做好,用意引炁,則易炁機妄行,無法控制。等到真正入靜之後,再用煉炁之法,即使炁足發動,亦自然相安無事。
72問:依照所述靜坐煉炁之法,呼吸出入丹田,真炁綿綿,身體虛無。這時感覺在丹田之內,似乎有個東西,一下一下跳動,而且似乎牽動全身,上至頭頂,下至腳趾,請問這種情況算不算是胎息呢?
答:前面所述真炁綿綿,身心虛無的景象,是一種極好的修煉狀態,由此進入,往往就能發生修功層次的遞進。所述丹田之內,似乎有東西跳動的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內炁變化,合於常道。但是若論胎息,則有些靠近,但不能就說是胎息的景象。真正的胎息,是肚臍恢復先天呼吸的本能,如同嬰兒處於母腹之時。丹田感覺跳動,屬於丹田之炁已有凝聚,才會出現動作,是極好的現象,要註意精進用功,保持下去,等待更好的內景發生。至於胎息,不要追求,功到自知,皆在自然而然。
73問:何類病癥適用於靜功調養?
答:凡是一切本元虧損的病癥,如頭暈、腦脹、眼花、耳鳴、心跳、膽怯、失眠、多夢、煩躁、驚悸、易怒、易悲、多憂、多慮、情緒紛亂、遇事健忘、頭重腳輕、肌肉瘦削、少食乏力、營養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勞、生活沒有興趣等等,這些癥狀,服藥難以見效,檢查身體又難以查出病在何處,唯一的辦法,只有實行靜功修煉,可望痊愈。當然這僅僅是針對靜功調養特別有效的數種病癥而言。若從中華道家修煉的角度上說,靜功對於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遠大於此。
74問:做道家修煉功夫,是打坐修煉好還是睡功修煉好?只打坐不睡覺,和只煉睡功不打坐,哪個更好一些?
答:做中華道家修煉功夫,本來不拘泥什麽姿勢,道家內丹與參禪不同,不一定非要盤腿打坐。行、立、坐、臥皆可,道諺雲:“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調丹田之息,臥則抱臍下之珠。”只求頭脊保持正直,合乎正常生理,就為合法。
但是針對打坐和睡功兩種姿勢,相對比較而言,打坐比睡式要好。針對一般人而言,打坐就不易發生昏沈,睡式有時不知覺會進入夢鄉,達不到修煉的目的。從修煉功夫的層次而言,打坐屬陽,睡式屬陰,因此打坐比睡式更利於內炁的修煉。特別對於老年人而言,陽炁本來不足,打坐修煉,更利於功夫的精進。有位正務參修的老道長曾經告訴我,晚上打坐之後,早起口中生有津液,可是睡覺之後,早起口中無津發幹,可見打坐更利於老年人。不過這還只是打坐與睡覺相比而言,如果睡式煉功就與睡覺不同。對於老年人,身體存在虧損,應當以培補三寶為第一要事,因此不可只打坐不睡覺,以利養生。
有些修煉功深的老道長,也能做到只打坐不睡覺 (道家謂之“不倒丹”),這是功夫到達較深層次才行,非是初學修煉的人所應當效法。只煉睡功而從不打坐,這樣的祖師也有,比如陳摶老祖和張三豐祖師,都曾在睡功上面下過很深功夫,其中陳摶祖師最為有名,據傳他可以連睡百余日不起,可見睡功之深。直到現在還在華山玉泉院煉睡功,是他的石像。
但是對於初學修煉的人而言,只做睡功而不打坐,亦非善法。雖然睡式比較利於身體的放松,比起打坐有一定的好處,但是睡多屬陰,多睡會夢到遊泳、發大水、下大雨諸境,即是陰多之證。所以對於初學而言,我們認為,行、立、坐、臥諸式,應當註意結合,無有偏頗,方合自然大道。
75問:男子修煉與女子修煉,究竟有何差異?
答:從中華道家修煉學的角度來說,男女的資格是平等的。如果說到做功夫的效驗,女子比男子要快。
因為從性功的角度而言,“男動女靜” (見《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從命功的角度而言,女子丹田在膻中之位,男子丹田在肚臍之內,相比之下,女子“性”(神)和“命”(炁)的距離較近,因而達到性命合一較為容易,故此女子比較男子進功為速。
如果比較功夫的最後成果,就沒有高低之分。因為女子修煉在命功完成之後,和男子修煉的功夫全部相同。所以最終達到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層次。
過去社會上存在“重男輕女”的偏見,乃是由於封建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所造成,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提倡男女平等,婦女解放,女子的社會地位普遍得到提高,能夠做到自強自主,已經沒有很多的世俗壓力,因此現今女子在修煉方面的條件,絕不次於男子。
而且傳統中華道家的觀念,從來就將男女修煉放在平等的地位。有時甚至因為女子自身具備的優越條件,格外受到尊重。女子修煉有成就者,在中國歷史上代不乏人;女子成道之後,稱為“元君” (男子稱為“真人”);有的女仙還格外受到修道者的尊敬,如西王母、孫不二元君等。
當今時代,我們雖然不再提倡妄求成神成仙,但是人體生命的自我完善,仍然離不開中華道家修煉學的博大體系。有誌修真的女子,不要因為自已是女兒之身,便覺低於男子一等,而生氣餒;應當明白,男女修煉的資格是平等的,而且女子學道的條件,比較男子更為優越。
76問:請問女丹“斬赤龍”是不是停止月經?斬斷赤龍以後還能再回來嗎?還有生育能力嗎?
答:女丹修煉“斬赤龍”,又稱煉經化炁,結果是煉斷月經,而不是停止月經。一般的婦女,都有停止月經的時候,比如在懷孕期和更年期;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就是一種病態。再就是道家“斬赤龍”的功夫,可以煉斷月經,但是與病態恰恰相反,這是一種生命的自我改造。
和男子丹法相仿,童年少女,可以省去斬赤龍這樣一段功夫(童年男子可以省去煉精化炁一步)。至於老年婦女,月經已經枯竭停止,首先應當運用修煉功夫,調養身體,培補虧損,使月經重新回來,然後再用斬赤龍的法訣,煉到沒有,回到童女之時的身體狀態,所以比起童年女子,就要多用一段功夫。
女子斬斷赤龍之後,如果還想回到人道,那麽就應當停止用功,自然可以回到未曾修煉之前的狀態。比如有的女子斬斷赤龍之後,如果誌意懈怠,也會出現反復回來的現象,都是同樣的道理。
有的女子,不太明白中華道家顛倒乾坤的妙用,認為月經煉斷之後,就和別的女子不一樣了,甚至擔心不能生育,其實不然。如果女子具備條件,進行修煉功夫,斬斷赤龍,自然可以挽回造化,保持青春,美容駐顏,勝過一切外用手段萬倍。如欲盡人道,自然可以進退自如,一切功夫之進退消長,全在我之心意掌握,又有何憂!
77問:我想修道,但金丹修法中有一點我不明白,大周天火候是“六根震動”,那麽小周天出現是為陽光三現?還是在三現前?
答:“六根震動”是大周天運行之中出現的內景,而非火候。“陽光三現”是小周天運行之中出現的內景,而非火候。功夫中的內景,代表每個人煉功中達到的層次,但是內景並不是千篇一律的,不要刻意追求。陳攖寧先生曾經說過:“陽光二現、三現之景象,乃伍真人自己之經驗,不是人人一定都有這個樣子,可不必拘泥。”所有這些層次,均須個人真修實證,結合明師指點與自性開悟,方有可能豁然貫通之。非望文生義可知,亦非揣測想象可得。個人缺乏真履實踐,即使傳出真實口訣,亦是“如盲見日月”,絕難領會其中真義。故此明師教人,必得實際下功,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從初步築基煉己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進到一層,說破一層,尚未做到,無法說破,說亦無益,反生枝節,經雲“躐等而進,道家最忌”是也。
78問:煉習靜功月余,欲開任督二脈,便以意念導引數次,之後右背半邊有熱氣上攻,為何氣行不走督脈而偏向一邊?
答:一般人十二經絡皆通,而奇經八脈卻閉塞不開。初步靜坐的功夫,只可調節十二經絡的氣血運行。故靜坐月余,即使以意領氣,仍舊沿著十二經絡的熟路運行,而不能走入八脈。所以脊背正中之督脈依然不通,而偏向十二經之一邊,感覺熱氣上攻。再者靜坐蓄養之炁,往往布散全身,如無一定手段使之會聚,如何能有力量去開八脈。丹書有雲;“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這裏所言用功月余,假使用功時間再長一些,僅憑意念導引之法,即令有氣領入任督,乃屬意識搬運之後天氣,最多達到皮下氣通而已,決非丹田所用之任督周天,焉為真通乎?
79問:靜功之中身體自動,對於人身是否有好處?有時身體想動,細心一點也能及時控制下來,請問究竟是控制好還是放縱好?有時身體想動,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會跳起來,這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
答:在中華古代修煉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講到身體內部會發生炁機震動的景象,從來沒有主張身體外部的自動。中華道家也有太極之類的內家拳法,屬於動功,但這與靜坐自動是兩碼事。
外部自動的結果,只會出現身體緊張,而且擾亂內部自然炁機,故為道家修煉所一貫反對。此時如能控制,才可進一步放松身體,靜養身體內部炁機。所以不可聽任身體自動,而以身靜為上。
如果身體自動,甚至想要跳將起來,那就是發展嚴重,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現象。必須趕緊控制,否則容易發生意外的情況。中華道家修煉是從不自然走向自然,從必然王國走入自由王國,故不可任其自動。
80問:大家同樣做靜功,為何有的動,有的不動?
答:因為每個人素質不同的緣故,所以因人而異。比如用同樣的藥物,治療一樣的疾病,每個人獲得的療效,也不會完全相同,也是這個道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1問:塵俗生活對於修煉是否影響?學道是否一定要斷絕塵俗、超脫凡世?
答: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很多做功的同誌感到困惑。身處塵世之中,紛紛擾擾,自己不能完全自主,因而認為對於修煉會有影響。
筆者所提倡的修真觀,是一種廣義的修道概念,就是要在塵世中磨練自己,借假修真,方才合乎“無在無不在”的大道本色。。須知修道之事,並非一定要在清靜環境進行。古代修煉家曾雲:“大隱隱於塵”,意謂真正的大修行人,隱於塵世,和光同塵,方為真修。
對於一般學道修煉的人來說,沒有必要表現出斷絕塵俗、超脫凡世的姿態,好象高出平常人一等,免得出現怪異,為周圍群眾所難以接受,反而給自己的修為造成魔障。須知道家向來反對怪異,因為“真人不露相”。我們所提倡的修道品格,當然不能等同於世俗,完全等同於世俗也不叫修煉,但是也不能出離於世俗。丹經雲:“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即是說內在心地要保持道心,但是外表一定要合乎世俗,道家諺雲:“道不離俗。”
老子曰:和光同塵,湛兮若存。是為道家的應世精神之所在。所謂“和光同塵”,就是在外面要和世俗和平共處,同於塵凡;所謂“湛兮若存”,就是在裏面要合乎於大道,湛然獨存。如果僅僅外表合於塵俗,而內裏缺乏修功,就是十足的“酒肉和尚”;如果僅僅內裏合乎修煉,而外表古怪絕俗,就是十足的“道魔子”。
因為生活在這個世俗世界之中, 道家不是講看破紅塵,不是講四大皆空,不是講與世隔絕,不是講消極避世。躲藏深山,孤身守靜,恰恰是歷代道家高真所一貫反對的小乘法門。只有在凡塵中修,才能真正磨煉自己的道心,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經得起火煉的才是真金,惟其如此,修至大成才有希望。
同時,道家高度提倡的,是在世間立功立行,與世有功,方有資格成仙。“欲成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乾隆皇帝頌揚丘處機真人的對聯即雲:“萬古長春,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否則獨自成仙,又於世何益?所以學道的人,首先要明白這一道義,然後入手修煉,才會其樂陶陶。
我們在當今社會,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完全從事入靜,實際上則不允許。弄得不好,可能造成修道障礙重重,而且影響工作和生活,這樣就違背了人生之自然,也不符合道家理念。因而應當妥善安排,以便兩不耽誤。
82問:請問老子《道德經》中所講的義理,和道觀之中的塑像、儀式存在什麽聯系 ?
答:老子《道德經》之中,所講的是無所不在的大道以及大道在世間的具體表現。至於《道德經》之中的義理,對於道觀之中的塑像、儀式,自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映與體現。道教尊老子為教祖,以《道德經》為最高聖典,當然其塑像、儀式要反映老子《道德經》中所講的義理,並且要通過這些形式表現出來,使其成為老子思想的一種載體,以便學道的人們通過這些形式認識和奉行《道德經》的思想。
比如說老子的塑像,是以三清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道門曰:“老子一炁化三清”,三清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手拈混元寶珠,代表混沌時期的地球;靈寶天尊手持陰陽太極,代表天地已分、清濁已判;道德天尊手執寶扇,代表春風吹動、萬物化生,即陰陽結合、化生萬物之義。故其塑像所體現的就是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義理。再比如道觀之中的儀式,道教徒在大殿之中誦念的經文,其經義是體現大道的清虛浩渺,通過內在莊嚴聖潔的科儀,以使人們體會道的力量,達到“聲與心通”的感應。因此這些塑像和儀式等所要表達的是“大道”的高妙義諦,冀圖使人們由此而領悟道義。當然一般群眾以信神保佑為目的,並不徹底追究二者之間的內在並聯,甚至會對這種形式有所誤解,走入另處一途,即不在本問題的討論之列。
具體說來,道觀之中的塑像、儀式等,都是供奉偶像和敬仰偶像所表達的儀式,但是讀者莫要錯認了,這種偶像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偶像崇拜。就是說“道”不是偶像,因為大道本來無形無象,不可見知;之所以建立偶像與儀式的目的,為了讓人們通過有形偶像,領悟無形之“道”的存在。
一般人僅憑井蛙之見,妄言供奉偶像就是一種偶像崇拜,那就是大錯而特錯了。當然求神的人僅僅以得到保佑為滿足,也可以說與此含義無關。只是對於修道而言,筆者作出此種含義的解釋。
83問:請問如何體會“無為”?無為是不變的嗎?怎麽樣才能領悟無為的存在呢?
答:道家所講的“無為”,不是什麽都不為,而是一種“無不為”的“無為”,或者直接解釋成“為無”,因而道家說“無為無不為”。“無為”的存在,可以說是無處不有。
這裏我們可以隨便舉出一些例子:比如地球圍繞太陽的運轉,稱為公轉;地球一方面還要自己運轉,稱為自轉。這種轉動,不是人為的,是自然的,循環往復,周而復始,這就是“無為”。這種無為,是自然的存在,不可違反,只有順應此道;如果試圖用人為的方式改變地球的軌道,人類就會滅亡。又如舟在水中行,如果順水而行,可以說毫不費力,只管隨水飄流即可,這就是無為;如果逆水行舟,違反水行之自然,必定辛苦費力,弄不好舟翻傾亡,歸根結底還是要順水飄流。這就是說,掌握了無為,做事順應自然,無往不為;違反了無為,做事悖逆自然,則變成另外一種含義的“無為”,無所作為,所為皆空,最終避免不了自然之道的淘汰。
但是無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那樣,人們不必領悟無為,只管什麽都不幹,就可以無所不為了。無為的變化,無時不在,比如順水行舟,不是一了百了,水下會有石頭,也可能把船撞翻,這就是無為的變化,也是大道的一種自然。因此要領悟無為的存在,就要認識這種變化,這種變化,無時不在。
如何認識這種變化,那麽只有“靜”,才能看清“動”,也才能領悟這種變化。因此,只有能靜,才能領悟無為的存在,所以老子告訴人們“致虛極,守靜篤。”“無為”二字是鮮明的道家哲學概念,其中含義極為深奧,因此不可能用白話文字簡單譯出。翻譯外語時直接就用二字的拼音,所以許多外國朋友會用中文說出“無為”二字。當今西方對於道家的“無為”思想極為崇尚,比如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則笑話,說是一位婦女的小孩跟鄰居的小孩打架,有人告訴這位婦女,她回答說:不要管他,無為!雖然這種理解大有掛一漏萬之嫌,但是亦可見“無為”思想在西方世界產生的影響。
84問:學習道家修煉,應當保持何等人格?
答:這個問題,值得探討。有人說,學道修煉,首先要盡人道,做一個好人,然後才能入仙道,做一位神仙。筆者以為不見得,比如做一個好人,他未必就沒有欲望;如果有欲望,那麽學道就未必合格。即使中華道家一貫反對禁欲的教條,提倡“清心寡欲”,但是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有沒有克制自己念頭的能力?他在遇到魔障出現的時候,無論是在修煉的境界之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之中,僅憑好心能不能戰退魔障?恐怕不能。所以學道修煉,僅憑具備道德資格,還是不夠的。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這裏所說的攝生之人,即是修煉之人,他們所具備的能力,實際上是一種英雄資格。所以作為一個中華道家的修煉者,除了具備道德資格之外,還必須具備英雄資格。
觀看其他祖師的有關論述,亦不難看出這一鮮明特點:葛洪《抱樸子》說:“上士得道於三軍。”三軍,英雄用武之地也,非其地不能得道。
呂祖《敲爻歌》說:“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若是慳財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此處之“烈士”,即指英雄人物。
張三豐《金丹歌》說:“我今泄漏天機理,說與學道諸英雄。目前現有長生路,千萬凡夫迷本宗。”明言學道之人,就是“英雄”,而非等同於千萬“凡夫”。如果僅有道德,也許還是凡夫。
張三豐《水石閑談》說:“自古忠貞節烈,殺身成仁之時,便有七返還丹景象。當其一心不動,一誌不分,浩然之炁立其中而生其正,任他刀鋸鼎鑊,都視為“幺麼”試我,毫不動搖。我只收留義氣,聚而不散,凝而至堅。火候至此,則英雄之光炁,亙萬年而不滅也。仙家入室臨爐,就要有此手段。”明白說出,學道修煉,必須要有英雄資格。
《水石閑談》又說:“一日無孔孟之學,天下無好人;一日無老莊之學,英雄無退步。”意思是說,有孔孟之學,可以學成一個好人;先須具備英雄資格,才能學習老莊道家之學,《水石閑談》又說:“然而衝天有誌,道亦不阻英雄也。人怕軟弱不振,若打起精神,祖師亦必默助。”意思是說,對於衝天有誌的英雄,學道不會受到阻擋。打起精神的必是英雄,就怕軟弱不振。
陳攖寧《學仙必成》說:“為聖為賢,修仙學道,皆從克制情欲下手。可見情欲是人生的大患,能阻上進之路,能開墮落之門。不必高談闊論,淺而言之,僅求健康長壽,亦非克制情欲不可。”能夠克制情欲的人,僅有道德資格未必就能做到,只有具備英雄資格才能完成。
古代修煉家有關這方面言論甚多,不勝枚舉。所以說只有英雄,也才能夠具備學道修煉的資格。因為只有英雄,才能把握得住自己的身心,因而具備學道修煉的資格。
85問:自從第一次做靜功出現自動開始,將來是否每次做功必動,永久如此?
答: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全身放松、心念大靜之後,這時靜坐,身體即可安穩不動。但是,外部的安穩是一方面事,靜功進入到一定深度之後,內部丹田之炁將來或者可能會發動,這是應該預先知道的,免得臨時發生忙亂,不知如何對待,以致耽誤功夫的進展。所以形體外動和內部炁動是兩回事,須要認識清楚。只有外部形體不動,內部炁機也會積聚發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6問:塵俗生活對於學道是否影響,還是應當兩不耽誤?
答: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很多做功的同誌感到困惑。身處塵世之中,紛紛擾擾,自己不能完全自主,因而認為對於修煉會有影響。
筆者所提倡的修煉觀,是一種廣義的修道概念,就是要在塵世中磨練自己,借假修真,方才合乎“無在無不在”的大道本色。。須知修道之事,並非一定要在清靜環境進行。古代修煉家曾雲:“大隱隱於塵”,意謂真正的大修行人,隱於塵世,和光同塵,方為真修。
我們在當今社會,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完全從事入靜,實際上則不允許。弄得不好,可能造成修道障礙重重,而且影響工作和生活,這樣就違背了人生之自然,也不符合中華道家理念。因而應當妥善安排,以便兩不耽誤。
87問:閉關期滿,出關之後,請問應當依何“心法”用功?
答:所問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未交代閉關期限已經多久?所做功夫行持到何等地步?無論閉關期限多少,所做功夫行持到何階段,既然經歷閉關,應當能夠取得一定程度的效驗。
若論出關之後,繼續用功的“心法”,有兩點需要記取:一是勿問塵事,閉關之中,既已與世隔絕,心中塵氛已凈,念系純真,性合天道,此時身已出關,心地未必出關。出關之後,若再觸及塵俗,遽然難以適應,徒增煩惱,有害功修。必須度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心中已無“關”隘,再入塵俗,方覺無礙。二是勿妄進功,閉關期內,專心修功,必能精進,應屬進火,既已出關,應當退符,以防進火太過,火大傷身,理宜退符,以養代煉。而且出關之後,環境改變,不合關內進功之需,應當隨之應變,不可妄進。所以此時應當註意文火溫養,以性功修持為主。
如此用功,一是可以保持在關內取得的功行,守道不失;一是身中自然還會在原來功行之上,產生向上層次的變化。此時不求出功,而功夫更加精進矣。這都是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的必然境界。
88問:大藥過關之後,大丹成就,丹經雲丹熟應當止火,又雲不可離火,止火即停止用火,不可離火則似乎又要用火,請問止火、離火二義到底為何?
答:修煉功深,小周天凝成之小藥,漸漸結成大藥,正子時來到,大藥過關,結成大丹。
丹經雲丹熟止火,是怕繼續用火容易傷丹,此處之火,乃指停止運用周天之火。但是止火並非無火,還需要以火養丹,故雲不可離火,此處之火乃指天然真火候。
因為丹成之後,有為之功,歸於無為,所以此時火候乃是天然真火,自然而然,不假人為。張紫陽《悟真篇》雲:“無為也有功夫在。”即指此階段而言。
89問:夜間睡臥之中,忽覺身中炁動,是否應當馬上起身打坐,收回此炁?
答:夜間睡臥,念想俱眠,心火自沈而下降,腎炁自升而上騰,陰陽二炁,自然和合。前述“靜則炁生”,自可產育新的生炁。炁足自動,炁動自醒。
若在修煉之人,神定炁清,自然感覺格外靈敏,即所謂“時至神知”。炁動之景,變化多端,愈入高深境界,愈覺其妙。有時炁運周天,不令而行;有時炁衝關脈,不由自主;有時炁生中黃,暢於四肢;有時炁穿內臟,卻之不能;有時炁布周身,恍惚回旋;有時外腎自舉,無中生有;有時清炁上升,如騰雲霄;……種種妙境,功到自知。
而在炁動之時,千萬不可起身動作。因為內炁之生發,乃在不動狀態之下而產生,故此睡臥炁動,應當保持原有姿勢不動。倘若改變姿勢,其炁必散,再無動機,而其景自失,無處可覓。此乃經驗之談,亦非深入此境界而不可知,關系甚大。有人妄談睡中炁動,應當馬上起來打坐,乃是未經真修實證,僅憑想當然而言,猶如癡人說夢,誤導於人,怎能輕信!
再者真炁生發,乃自先天混沌中來,不識不知,靜極生動,雖覺悟而無念生。倘若念頭一動,起身打坐,雖非邪念,亦屬濁源,其炁必濁,先天已失。有人惟恐真炁走失,急忙起身打坐,不知拔苗助長,破壞先天,“生爾處即殺爾處”,已然失去道機,使益處反損。
故此睡臥之中,炁動而覺,應當保持原有姿勢不動,此時以“勿忘勿助,若存若 亡”之訣 ( 此乃無意之意,有意必害道修 ) ,順應此炁之自然動靜,則真炁自回, 無需搬弄後天采取功夫。訣曰:“不采之采,乃是真采。”蓋真炁愈純,而愈嬌嫩,得之亦易,失之亦易,此中微妙,不可不慎。
90問:煉神還虛的功夫完成之後,還有功夫存在嗎?
答:煉神還虛之時,命功已經完成,以後就是純粹性功,即煉虛合道的功夫。雖曰性功,在命功方面,身體上的變化依然還有,不過此時已是自然而然,不由人為。因為道家修煉,強調性命雙修,命功有限而性功無限,故此還有功夫存在。張紫陽真人《悟真篇》雲:“無為也有功夫在”,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從煉神還虛,進入煉虛合道的階段之後,功夫已然達到無為層次,只需保持心性,合於清靜虛無之大道即可。這時就看平時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依其層次而定其證位。北七真之中的譚處端真人,在煉神還虛之後,總覺在性功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有個機會磨定心性。恰在此時遇一醉漢,迎面問他:“你從何來。”譚真人尚未回答,醉漢照臉就是一拳,打得齒斷血流。譚真人面色更加和藹,將斷齒吐在手上握住,微笑著歌吟而去。街上的眾人見到醉漢對真人如此無禮,怒不可遏,遂欲扭送醉漢見官問罪,譚真人反而為之開脫。大師兄馬丹陽聽說此事,稱贊說:“一拳消盡平生業。”這就是煉神還虛之後,還需要在性功上磨礪自己,方能真正煉虛合道,以造就大成之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1問:存想的功夫,是不是在修煉之中起主導作用?最後的陽神出竅是不是依靠想象而修成?曾聞煉氣功的人三天可以結丹,一月可以出陽神,若非想象如何能成?
答:這個問題提得荒唐,是不懂道家修煉的說法。缺乏真修實證,僅憑字面想象,妄斷臆測,如何能夠認識丹道之真面目。須知存想的功夫,僅僅是為了集中自己的心神的一種法門。從事存想的功夫,在丹道之中也只是凝神的一種方法。而且存想須要用意念,是一種有為的法門,這種法門在丹道之中並不重要,甚至反對使用,因此存想之法,決不能夠有大成的希望,更遑論其在修煉之中起主導作用了。
真正道家修煉性命功夫,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層效驗地去完成,丘祖言:“挨排功到自周全。”陽神出竅的功夫,就象播下一粒種子在土中,從最初冒出黃芽開始,逐漸澆水施肥,專心護理,經過相當時間的生長期,自然會開花而結果,決非憑借空泛想象就可做到。
又象男女精血成卵,女子十月懷胎,自然就會產育嬰兒,也根本不是依靠什麽想象。
如果僅僅依靠想象的功夫,動用意念,就算費盡心機,也就可能會象現代流行的氣功一樣,三天就能結丹,一個月就能出陽神,可以到地球之外,可以和外星人見面,這些根據想象十足可以完成。但是這些盡屬虛幻,不過是鏡花水月,畫餅充饑,如果弄假成真,誤入魔道,倒是容易,導致神經失常,也不在話下。
大概薰陶氣功的神侃胡聊甚多,誤以為丹道修煉也是一回事。這裏也就是道家修煉和時髦氣功的一個嚴格分界線,不可同日而語。象氣功那樣,把自己的所謂“神”搬弄出來,只憑想象就可以離開肉身,靈魂出竅。這個“神”並未和“形”在一起經過鍛煉,是個如風似霧的陰影,就算擡舉他們的說法,勉強可以稱為“陰神” (真正丹道意義上的陰神,在此層次之上咫尺千裏)。這種想象的東西,毫無用處,既不能夠出竅離身,更不可能具有神通變化。只能自欺欺人而已,如何能夠與丹道同日而語。
92問:童子修煉,是不是比年長的人見功快些?
答:如果從道家修煉學的角度而論,一般而言,童子修真,的確是比年長的人見功要快一些,相對來說是這個情況。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從性功修煉的角度而論,童子先天的成分居多,即一般所說的“天真無邪”,因而後天雜念較少,容易進入真心清靜的境地。第二從命功修煉的角度而論,童子之體,精炁神三寶沒有虧損,因而不必去做煉精化炁的功夫,可以省去一大步。
因此童子修真,一旦進入正軌,將會突飛猛進,直超頓達。而且童子具有的先天靈性,尚未遭到後天破壞,原來就合乎於大道本體,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相對而言,年長的人若要入室修煉,須要首先培補虧損,蓄養精炁神三寶,三寶充足,返為童子之體,然後向上的功夫,才能與童子相當。可見童子修煉,要比年長的人見功快捷。但是利與弊,往往是一件事物相對存在的兩個方面,童子修真比較年長之人,也有其短缺之處。比如童子身體正在發育時期,逐漸進入後天利欲世界,尚未經歷過紅塵烈火的鍛煉,是鐵還未煉成剛,功夫進展雖快,可是難於保守。而年長之人,因為閱歷較深,對於紅塵諸境,已經具備足夠的定力,特別容易放下。所以童子見功雖快,保守不易。觀見歷代修煉祖師,童身成道者,只有蘭采和、謝自然等少數幾位,較年長成道者人數為少,也是這個原因。
93問:青少年與中老年人,二者修功有何不同?
答:青少年多是童真之體,精炁神三寶充足,命基堅固,後天東西較少。而且青少年沒有結婚,未經男女交媾之事,所以命寶外漏沒有形成熟路,其精尚為先天元精,可以省去“煉精化炁”一步命功。因此可以直接從性功入手,以性攝命,完成性命雙修,即可功成道備。
在整個修煉的層次而言,中老年人,多屬虧損之體,三寶不足,命基動搖,先天東西較少。而且中老年人已結過婚,其精外漏成為熟路,難以固住命寶。因此需要從性功靜養入手,待至陽生藥產,再作采取,以補命寶。在修煉階次而言,必須要經“煉精化炁”一步。當然這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二者之間並不完全絕對。有的丹經,講述中老年人之修功,先從命功煉精入手,有作有為,搬弄後天,是一種淺層次的丹法,難以結丹證道。做得好,僅可健身;做得不好,還能添病。所以筆者講述中華道家修煉學,無論青少年還是中老年,究其築基之功,皆須從靜功修煉入手。
94問:學道修煉的人,真的能夠打破生死規律嗎?
答:學道修煉的人,從來不相信“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否則順從生死,何必修煉?所以學道修煉,貴在能夠把握自己的生命,進而做到控制自己的生命,超生了死,打破生死規律。張三豐祖師雲:“順則凡,逆則仙,只在其間顛倒顛。”就是說中華道家有顛倒的手段,可以使生命逆行,反奪造化,這才是中華道家的真實力量之所在。
比如動物之中,亦有千年龜齡;植物之中,亦有千年古樹。據說鹿在睡覺的時候,以嘴抵住谷道,可通督脈,因而可活千歲。人為萬物之靈,自然可以長生。既能服藥致死,定可服炁長生。如今克隆技術,尚能復制生命。
這些都不是僅靠明心見性的精神功夫所能達到的,必須要做性命雙修的丹道功夫,修成純陽之體,使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方能做到。張紫陽祖師《悟真篇》雲:“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95問:一個普通人,從事內丹修煉,請問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最終修煉成功?
答:中華道家修煉,是一項實際的功夫,來不得半點虛假,因此需要步步印證。若問需要多少時間才能修煉成功,因為每個人的資質均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這就很難嚴格劃定一個確切的時間。
過去丹經書中,為了便於初學起見,勉強劃分出來一定的時間表,但也不能就算正確。這就是:“百日築基”,是在築基煉己階段,又為煉精化炁階段;“十月胎養”,是在煉炁化神階段;“三年乳哺”,是在煉神還虛階段;“九年面壁”,是在煉虛合道階段。
這個時間表,是指整個內丹過程的成丹、養丹、調神、出神而言。因為內丹又稱“道胎”、“嬰兒”,如同生人懷胎,順則生人,逆則成仙,所以就模擬懷胎成人的過程,而定出修煉內丹的時間。開始修成內丹,如同女子受孕,約需百日的時間,故曰“百日築基”;之後就要養丹,如同孕婦懷胎,需用十個月的時間,故曰“十月胎養”。養丹之後,丹熟需要調神,鍛煉逐漸離開色身,如同哺乳嬰兒,約需三年的餵奶時間,故曰“三年乳哺”;調神之後,陽神出竅,身外有身,脫殼升舉,成為仙人,如同小兒長大成人,約需九年的時間,故曰“九年面壁”。
整個過程的時間表,加起來約需十幾年的時間。其實是很勉強的規定,與具體修煉時間有所出入。比如百日築基階段,在童真之體而言,可能百日之內就能完成。因為童體不需要培補三寶,直接做到性命合一,就能結丹;可是若對中老年人而言,首先需要培補虧損,這樣僅有一百天的時間往往不夠,甚至有的老年人做修煉功夫,縱然盡其晚年歲月,連補虧損的功夫都不能完成,三寶難以補足,不能返還成為童體,更遑論結丹了。可見這個時間表實在不可靠,豈可盲從!而且“九年面壁”之說,“面壁”本來是個比喻,是言其出神之後,已為仙人,此時心如壁立,迥非凡人。但是到了學佛談禪的人口中,又指斥為神仙家仿效達摩面壁的典故,屬於東施效顰,於是乎冷嘲熱諷譏笑一通。可見這個時間的劃分,實在不算高明。
今人學道之時,如果關心成功的時間,不妨勉強按照其中的時限,去驗證自己的功夫。比如可以專心做功一百天,從事築基的修煉,然後百日之後,驗證個人是否完成了築基的功夫。如果已經達到了築基的效果,就算這個階段完成;如果未能達到築基的效果,就再增加時間直到完成為止。這樣靈活運用,才不至於被舊說所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7-2012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6問:道家修煉學,有性功和命功的說法,請問性功和命功能夠分開嗎?在具體築基煉己、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修煉過程之中,性功和命功如何劃分?
答:道家修煉學,有性功和命功之分別,那是為了方便說法起見,是為了讓人們利於領悟,所以有此分別。其實性與命本為一體,在大道而言是混沌無體,道本為一,法亦不二。《莊子》中有言“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即“朝三暮四”與“暮三朝四”的典故,意思是說無論如何變換說法,其實都是一個東西,宇宙是統一的,能量是守恒的,物質是不滅的,生命是連接的。這是 道家的哲理,也是修煉學的法則。
試看在道家修煉的具體行持之中,即使有性功與命功之別,即性功為精神修煉,命功為肉體修煉。但是就命功修煉而言,所有肉體上的每一個修煉環節,離開精神上的作用,人就是一樁死屍,能夠進展功夫嗎?就性功修煉而言,所有性功過程之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收心、止念、入靜、聚性、凝神等等,離開肉體,將何處施行,橫豎不是一個脫離肉體的陰魂,在那裏遊蕩用功,脫離肉體的靈魂,也只是一個死靈魂而已,如何修證長生大道?最初是有為的命功,離開精神支配將寸步難行,這裏是說命功離不開性功。最後無為的性功,離開肉體還是寸步難行,即使陽神出竅的功夫,末了還是要“火化金身”,把肉體軀殼焚化之後,才能脫質升舉,飛升而仙,說明性功修煉離不開命功。所以說性功和命功不能絕對分開,上乘功夫的內丹修煉,更是性命混融,合而為一,頓悟直超,無有性命之別,惟有天人感通而已。
相對來說,為了啟示初學,免得無落實處,抓摸不著,便有性功和命功的說法。就整個築基煉已、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修煉過程之中,性功和命功的劃分而言,可謂精、炁為命之本,神為性命各半,虛、道為性之體,因此可謂煉精化炁是命功,煉炁化神是性功與命功各半,煉神還虛全是性功。至於築基煉已,有從入靜養神入手的,可謂性功;有從煉炁煉精入手的,可謂命功。功夫到時,自可明白一切名詞說法,皆屬為了教化修煉而設。功夫成就之後,名詞成為虛設。倘無實修,不可測其真義。
97問:中華道家所言“性命雙修”,以及“只修性,不修命”,和“只修命,不修性”,三者相互比較,到底有何分別?
答:性命雙修,上面已有所述。所謂“只修性,不修命”,是說只是修養心性,不做煉炁煉精的功夫,這種心性沒有和精炁在一起鍛煉,只是一種陰靈,即使脫離肉體之後,也只能陰神出竅,脫殼而去,中華道家謂之鬼仙,又稱靈鬼。而且不做肉體上的功夫,也難以做到長壽延命。而且難以控制肉體,心性亦難以達到圓融。縱使修成陰神,在丹經上說,陰神只能有大約五百年的駐世壽命,五百年後就會自然消亡,否則也只有投胎、奪舍、借屍、轉生等四條出路。這種陰神,歷代中華道家修煉人士多有所批判,如呂祖曰:“只修性,不修命,自古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張紫陽曰:“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還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所謂“只修命,不修性”,是指不去修煉先天元神,僅從搬弄後天精氣入手,做有作有為的功夫,用意念,求有形。這個後天之精氣,如果不能以先天元神陶溶為先天虛無之炁,則僅可健身養生,決不能出神達化,更不可能超生了死,長生久視。呂祖評曰:“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伍柳派的功法,即存在此種弊端。社會上流行的各種氣功,亦流入此弊。
98問:丹經道書上面,有的提到“危險”之說,令人望而生畏,請問做修煉功夫真的會有危險嗎?
答:危險之說,是過去的修煉祖師,為了慈悲度人,擔心學道的人不得其法,所以在有些關鍵地方,以“危險”二字提醒學子。但不一定就是真的多麽可怕,所以不必望而生畏。因為道家修煉,師法自然,皆是古代修煉家數千年來經過自己的身心證驗得出的真法真訣,依之修習,決無危險之可能。只要能夠做好築基的功夫,真心清靜,合乎自然,則修功自然而然,妙本天成,並無“危險”可言。所以做得好,則功夫逐漸遞進,不斷進步,直至大成;做得不好,則功夫也無妨害,最多停滯,不再前進。這就是上乘大道,只有一條正路,沒有其他不良情況,也是正道和旁門的根本區別之所在。
對於初學而言,功夫多處在入靜調息的淺層次,所以更不必擔心,不會有可怕的危險。有的身體如果存在病疾,就要先從治病入手,恢復健康,免得對修煉功夫造成妨礙。有時學做修煉的人,就存在這個情況。如果用修煉的方法治愈疾病,往往也會產生神奇的療效,但是須要註意順乎自然,循序漸進,就能達到目的。對於高層次的丹道修煉,才要註意防危慮險,因為功夫層次越高,則危險的可能性越大。好比爬山一樣,越是靠近山頂,則摔下來的可能性越大,修煉也是這個情況。不過修煉入此層次,則經驗、悟性和智慧、功力已超越常人,足可應付裕如,何必抱杞人之憂 ?
99問:開始做修煉功夫,而又未得到全部口訣的傳授,那麽在修功達到某一步驟之時,對於下一步的功夫口訣如何得知 ?怎樣才能得到全部的口訣呢?
答:這件事情,不宜盲目追求。前面已講並非要得到全部功夫的口訣,然後才能入室下功,一直修到功成。有人以為對於深層的口訣得不到,好象就修不上去,這是一種誤解,這種誤解和實際修為是有一定距離的。須知修煉功夫,貴在真修實證,應當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走。對於初級的功夫口訣,因為較為容易明白,所以比較容易得到傳授,功夫也比較容易獲得進步。但是若無實際功夫的造就與開悟,對於深層的功夫口訣則很難真正領悟,同時也無法正確運用。換言之,即使得到了所有的功法口訣,亦非等於得到了所有的功夫,所以開始沒有必要追求所有的功夫口訣。而且做功之中還存在許多細節,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又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很難保證得到所有口訣,就能一定修到成功。相反,其中還有許多步驟的精微之處,需要修煉者隨時隨地去求師和領悟,然後才有可能真正明白,功夫才能逐漸進步。所以不可迷信所有所謂的全訣全法,也不必追求全部的口訣。必須真正走過這條路的人,腳踏實地,真修實證,才有可能徹底明白。
對於修煉功夫而言,只求能夠逐漸進步,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然就會層層遞進。修到某一步驟之時,自然容易得知下一步的功夫口訣。比如說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到了天安門,再問到王府井怎麽走,自然就有人能夠告訴你。丹經書上有時會說做到某步功夫之時,自遇明師指點,或自遇有緣傳授,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道家功夫的妙處,用丘長春真人的話說就是“挨排功到”。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必追求得到所有的口訣呢 ?
相反,功夫未能修到很高的層次,對於深層的口訣又怎麽能夠領會呢 ? 假使追求的話,作為明師恐也未必傳授;功夫到處,自然就會遇到明師相傳。所謂“道不妄傳”,亦含此義。
100問:學習道家修煉,是否需要將全部功夫口訣得到之後,才能正式用功?
答:不一定。道家修煉,是要從腳下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去做真修實證的功夫。所以只要明白初級功夫的道理和方法,即可正式用功,不一定要把全部功夫口訣得到才行。
而且功夫進展的層次,在初級功夫而言,可以對於丹道整個過程有個大概的了解。但是具體向上的功夫景象,如果修煉未到彼等地步,則不易明白,所以無法弄清。再則倘若因此造成誤解,在思想意識之中盲目追求某種景象,又會形成對於功夫進展的負面影響,可能會走彎路。
就筆者個人的修證道路而言,很多修煉學上的實際層次,都是先有功夫上的印證,回過頭來才能明白。所以道家修煉學,和其他文化學術有所不同。一般的文化學術,須要先學而後致行;道家的修煉學術,須要先行而後致學。這是道家修煉學學術體系的獨特構成方式,行而後悟,悟而後知,學在行中,用以致學。《道德經》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曰:“無為而無不為。”曰:“不出戶,知天下。”皆含有這方面的義理。
具體在功夫的修煉過程之中,也不是得到全部口訣就能萬事大吉。因為在功夫的進展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不象玄虛空談,可以任憑個人的意思去發揮。必須有過來人的經驗點化,才能指破疑迷,少走彎路,精進修功。所謂:“要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這就是說即使得到全部口訣,還會遇到各種問題,需要明師點化,才能徹底了悟。
所以修煉之人,自始至終要有一顆謙虛的胸懷,以得道仙真留傳的丹經道書為師,以真修實證、明道通玄的過來人為師,甚至以天地造化為師,腳踏實地,勤而行之。庶幾乎終有一日,徹悟大道,會通造化,得其一而萬事畢,明其一而萬化安,長生久視,長樂無極,短暫人生,不枉來此一遭矣。(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12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唔留手 于 15-8-2012 03:31 P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12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12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12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