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3-1-2009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海精灵 的帖子
这是佛教在普及化的当儿,所产生的世俗化副作用。不独是净宗如此,其他派系也如此。例如,以讲究实修,尊崇传统的南传,如今亦渐渐兴盛放生,法会等事,而对止观禅修疏远了。
净土法师倒是一位大善知识。提出了很多的独到看法。 |
|
|
|
|
|
|
|
发表于 3-1-2009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2009 0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精灵 于 3-1-2009 02:28 AM 发表 
补充一下。我没有批评任何法师。净空法师本身没问题,问题出现在很多盲目追随的人。若追随的当儿也敬重其他法师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当只敬重一个法师而藐视其他法师,那个就是大大的问题了。我曾经成为某师父的侍者,随着师父去参加法会。师父要我敬重在场的每一个法师,师父说我皈依的是十方一切三宝,这个要记在心里。但是我在某个道场站在师父旁边,没人理,也没人接待。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法会的进行方式,师父也是坐在那儿闭眼自修。而我在旁边站着独自念佛。我看到的是很多人只会尊敬自己的皈依见证师,而忽略了皈依十方一切三宝的意义。那些盲目追随的人应该自己检讨一下。我看到不只净空老和尚有盲目追星族,还有海涛法师,慧律法师,星云老和尚等等。这是个不好的现象。这些都是法师没问题,问题出现在这些信众有着追星偶像派的心态。
越多追星偶像派的心态的信众,不论是发生在南传,北传,还是藏传,都会把佛教慢慢地导向没落。。。。。。  |
|
|
|
|
|
|
|
发表于 3-1-2009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沧浪澈 的帖子
哦?你上了什么道? |
|
|
|
|
|
|
|
发表于 3-1-2009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沧浪澈 的帖子
哈哈,那很好,所以才可以请你喝茶。来,喝喝茶。 |
|
|
|
|
|
|
|
发表于 3-1-2009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3-1-2009 10:47 AM 发表 
亏你还敢冒险来问我这个不上道的人。
就是说,无论是法师还是信徒,
只有自己才能造恶,
自己才能污染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
自己才能清净自己;
净与不净只看自己,
无人能够清净他人。 ...
噢。。。赞成!赞成!Even 佛陀都不能帮我们代罪。。。只有我们自己能帮自己赎罪而已。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点,还是已经忘记这点了。学佛越久的人就会离开这个道理越远。。。 |
|
|
|
|
|
|
|
发表于 3-1-2009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2-1-2009 08:41 PM 发表 
哈哈哈。尊驾讲的就是本座早早就讲了的。内心的改革。。。
内心没有改革,要戒律有屁用?
内心的改革和戒律是有关联的.
你没有读法花经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2009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廿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念佛,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无其他杂思想,便能预知时至。若还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虽念佛也无法预知时至。’
无其他杂念,是功夫成片,虽然还不是究竟的一心不乱,却也可以往生,而且能够预知时至。老和尚提到的这个心中只单纯一念,就是心系佛号,妄念一来,就被佛号打掉,久久,就可以功夫成片,守住在佛号上。这个也是净空法师常说的伏住烦恼。伏住烦恼就是伏住妄念,然后靠着这个念佛的功夫往生而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师对老和尚提及‘大弥陀 经’中的种种,老和尚说:‘大弥陀经中所说的西方胜境,不过是佛以此诱导众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托与目标,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无妄 念,而达自性西方,皈入极乐。’
‘虽然说极乐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无虚言,临终时只一佛念而无他念,心达一心,照样随佛号往生。’
心,能生万法,这个法,就是一切的存有。西方胜境,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也是一种精神力量所生出来,为的就是让我们依靠,让我们休息,让我们补习,让我们可以继续上路。最后的目的,一定是实相念佛,成就自性净土。
|
|
|
|
|
|
|
|
发表于 4-1-2009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4-1-2009 12:30 AM 发表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廿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念佛,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无其他杂思想,便能预知时至。若还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虽念佛也无法预知时至。’
无其他杂念,是功夫成片,虽然 ...
那么说念佛是超方便法门,西方极乐世界是化城,让我们休息休息在成佛是不会很离谱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2009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若人一心系念佛,则念佛可扫妄念、垢尘。一心念去,至业障消尽,则智慧眼开,心无挂碍,自心则比西方境,以此无垢心境,命终后即感莲花化生,佛菩萨众会一处,经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点都不虚假,佛绝无妄语。’
‘但若众生不信念佛有个西方境可去,却偏执于眼前的妄念、业感、种种事相,以为实有,如此不务实修,嘴里虽说要往西方,也只是个妄念而已。’‘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须了尽业尘,没有一切俗缘的牵缠,则生西有望。’
‘佛说净土三经,示西方实境,畅演往生的捷径,亦不过是普摄群机,教化众生,令生欣慕坚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达到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老和尚慈悲开示,一再强调一心念佛,要一心。这里老和尚点出了很重要的论点,往生要了尽业尘。这是什么意思?没有一切俗缘,就是对于世俗的,已经没有了眷恋,牵挂。一般上出家人比较可以做到,世俗凡夫很难达成。那么是否说念佛人很难往生?是的,就是这样。念佛人少有往生,就是这个原因。亏大家一直以为自己只要相信就可以了,就足够了,就可以往生了。那不就变成了一神教那样,信则得救吗?这就是贪小便宜的心态,也是好逸恶劳,在那边打如意算盘。一边贪着娑婆世界,一边又想要往生极乐净土去享乐,这太过分了。
另有一些人则计划好了,让助念团在临终时帮忙助念,希望自己可以在临死前念佛,以便往生。坦白说,助念团一直以来的助念,实际上,真正往生的还是太少太少了。说回重点,就像净空法师引述李炳南老先生的话那样 =改怎么轮回就怎么轮回。一点都不由我们做主。要往生,必须愿力大于业力。这个愿力要多大才足够?这个愿力就是必须能够放下一切俗缘,不再贪恋一点的名,一点的钱,一点的色,甚至一根草都不可以贪。这是什么境界?
太多人,不敢面对这个现实。
那么,很多人会问,这些念佛人都去了哪里?不能往生,不就是继续轮回了吗?几乎99%的念佛人,都是继续轮回的。继续的念下去,直到可以做到一心不乱,然后往生。那愿力会继续着未完的任务,继续修。我们今生会念佛,也是因为前生曾经修过,而又放不下俗缘,无法往生,所以才会这么继续的念佛。所以,净空法师常说,我们学佛,要觉得惭愧啊!因为今生会学佛,都是前生有学过。那么,就代表了前生学佛也不怎么精进,所以又再轮回了。
|
|
|
|
|
|
|
|
发表于 4-1-2009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4-1-2009 12:48 AM 发表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若人一心系念佛,则念佛可扫妄念、垢尘。一心念去,至业障消尽,则智慧眼开,心无挂碍,自心则比西方境,以此无垢心境,命终后即感莲 ...
师兄的句句话都是道德的鞭子啊。。。越读越惭愧,越读越心惊。。。把我们念佛人的毛病一条一条楸出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2009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精灵 于 4-1-2009 12:39 AM 发表 
那么说念佛是超方便法门,西方极乐世界是化城,让我们休息休息在成佛是不会很离谱咯?
成佛是要在人间的,我们在极乐世界,是补习,继续学习,与诸善人一起学习,有诸佛菩萨引导,可以开悟,可以证不退转。开悟后,证不退转后,那时候就是乘愿再来了。说是休息,是补习,都是一种名词而已,是比喻来的。
坦白说,任何法门都是殊胜的。契机的法门就是最好的法门。一个人的药是另一个人的毒。我们很难说这是最殊胜的,但是我们可以说净土法门是最方便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2009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精灵 于 4-1-2009 12:51 AM 发表 
师兄的句句话都是道德的鞭子啊。。。越读越惭愧,越读越心惊。。。把我们念佛人的毛病一条一条楸出来。。。
我只是借用老和尚的法语而已。广钦老和尚,不得了的实修者。 |
|
|
|
|
|
|
|
发表于 4-1-2009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4-1-2009 12:54 AM 发表 
我只是借用老和尚的法语而已。广钦老和尚,不得了的实修者。
是啊,我是读了广钦上人传才认识念佛法门啊。大家虽然是净土法门的修行者,但是也各有所好。我喜欢读测悟大师遗集和藕益大师的灵峰宗论。这些大师都提倡实相念佛,但是我跟大家分享这些书时,很多人会说我根性差,还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最好。能一句佛号念到底是最切实的,但是我们很难办到啊。。。其实念佛也不是很容易罢了。 |
|
|
|
|
|
|
|
发表于 5-1-2009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4-1-2009 10:41 PM 发表 
兜率,可以依据大乘修法,修菩萨道就可以了。最低的要求是小学毕业,就是儒家/世间法或十善业做齐。
如果没有记错。
这是其中之一. 原典没有提到要修唯识定才能往生, 经典没有这样说过.
我记得包括了念佛, 念天等等. |
|
|
|
|
|
|
|
发表于 5-1-2009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4-1-2009 10:02 PM 发表 
兜率净土如何生,我不清楚。至于药师佛净土,那倒是与西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各取所需,就是最方便的。
所谓的最方便,这个“最”的形容词,还是我们自己给它下判断的。世上又哪来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方便是最高或 ...
药师经中说过琉璃净土的功德和极乐无异.
观经中提到九品,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一心不乱和那些往生条件不高的品位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2009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5-1-2009 12:11 AM 发表 
药师经中说过琉璃净土的功德和极乐无异.
观经中提到九品,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一心不乱和那些往生条件不高的品位呢?
照阿弥陀经来看的话,最低的资格是要一心不乱。照另外两部净土经,又有了其他的条件,例如要修三福。但是都不如一心不乱那么直接。
一心不乱,是四果罗汉,是菩萨。我们没有这个能耐,不能当下成为诸善上人。要完全做到一心不乱几乎是没有可能了。那么净土三经可以说是白说了。不过,在阿弥陀经的后部,又有提到,要心系佛号,不颠倒。这个就是着重在临终那一念,是所有派系里都认同的------》临终一念影响投胎的去向。
如果我们看清楚佛教的大纲,我们就会明白,佛教摆脱了一切的装饰,剩下的只有般若。所谓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一切宗教的共同点。唯有自净其意是比较不共点。到了最后,能够达成般若智慧的,是唯一需要做的事。我们用的各种不同的法门,来得到般若智慧。简单讲就是止观。在念佛法门里,止观的方法有四种念佛法。观象,观想,持名,实相,这四种。往生分成九品,看的就是念佛人的能耐去到哪里?也可以说成是止观的能力,一点也取巧不得。如果持名念佛,念到能所消亡,就是实相念佛,是禅宗的明心见性,这个就是最上上品了。如果我们凡夫功夫不够,勉强念佛,得到些许定力,在临终时,伏住妄念,系在佛号上,就能与阿弥陀佛的他力连成共同的频道而产生共鸣,当下就往生。
九品,看的是止观工夫。这只是我的看法,说不得准。 |
|
|
|
|
|
|
|
发表于 6-1-2009 0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6-1-2009 01:26 AM 发表 
照阿弥陀经来看的话,最低的资格是要一心不乱。照另外两部净土经,又有了其他的条件,例如要修三福。但是都不如一心不乱那么直接。
一心不乱,是四果罗汉,是菩萨。我们没有这个能耐,不能当下成为诸善上人。 ...
我赞成楼主的说法。但是展开来何止九品,随缘而说九品。但是西方净土三土圆融,是故何来九品?至于临终世念往生,很多人因为这句而有了取巧心。殊不知如地藏经上说,无常速至。还有无常打鬼不受贿赂的。一口气换不过来就是来世了。所以说到临终才十念往生很难,若平日不熏习,可能一念都办不到。
还有就是有些人也担心不能往生。其实就如大势至菩萨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忆佛念佛,当来必定见佛。就像一个向西方长的树,倒下的话也会向西方。可能不能往生,所以就回来像我们酱继续念佛。。。惭愧! |
|
|
|
|
|
|
|
发表于 6-1-2009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6-1-2009 01:26 AM 发表 
照阿弥陀经来看的话,最低的资格是要一心不乱。照另外两部净土经,又有了其他的条件,例如要修三福。但是都不如一心不乱那么直接。
一心不乱,是四果罗汉,是菩萨。我们没有这个能耐,不能当下成为诸善上人。要完全做到一心不乱几乎是没有可能了。那么净土三经可以说是白说了。不过,在阿弥陀经的后部,又有提到,要心系佛号,不颠倒。这个就是着重在临终那一念,是所有派系里都认同的------》临终一念影响投胎的去向。
Ajahn Brah 曾经在BMV 的dhamma talk说过这个观念. Bhante说过什么, 我忘了 不过我记得Bhante说的故事. 一位Hindu知道临终一念能影响投胎去向, 因此为了能让自己生天, 他将三位孩子分别命名为Shiva, Vishnu, Brahma...结果呢, 他临终时虽然看到三个孩子, 想起的却不是Shiva, Vishnu, Brahma...
观经下品下生有说: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若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念聲不總,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个人平时是造恶的, 他的negative kamma很强...是否能在临终"具足十念"? 更不要说有止观功夫了.
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彼人若逼,不遑念佛 中的念..是否是指思维而不是口称.. 而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这个才指口称?
如果我们看清楚佛教的大纲,我们就会明白,佛教摆脱了一切的装饰,剩下的只有般若。所谓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一切宗教的共同点。唯有自净其意是比较不共点。到了最后,能够达成般若智慧的,是唯一需要做的事。我们用的各种不同的法门,来得到般若智慧。简单讲就是止观。在念佛法门里,止观的方法有四种念佛法。观象,观想,持名,实相,这四种。往生分成九品,看的就是念佛人的能耐去到哪里?也可以说成是止观的能力,一点也取巧不得。如果持名念佛,念到能所消亡,就是实相念佛,是禅宗的明心见性,这个就是最上上品了。如果我们凡夫功夫不够,勉强念佛,得到些许定力,在临终时,伏住妄念,系在佛号上,就能与阿弥陀佛的他力连成共同的频道而产生共鸣,当下就往生。
九品,看的是止观工夫。这只是我的看法,说不得准。
观经中的观想部分似乎是不被注重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2009 0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6-1-2009 02:10 AM 发表 
Ajahn Brah 曾经在BMV 的dhamma talk说过这个观念. Bhante说过什么, 我忘了 不过我记得Bhante说的故事. 一位Hindu知道临终一念能影响投胎去向, 因此为了能让自己生天, 他将三位孩子分别命名为Shiva,Vishnu, Brahma...结果呢, 他临终时虽然看到三个孩子, 想起的却不是Shiva, Vishnu, Brahma...
这个hindu就落入了广钦老和尚所说的,没有放下一切俗缘,产生了执着。他是方向正确,方法错了。要把心系在不会产生执着的所缘点。一般上,念佛人念佛,用的是死工夫。那是嘴巴念爽。若真的下苦工,能够念到入心,佛号自动冒出来,那才算是有点眉目,有点样子,可以伏住烦恼。这时候,佛号是一种正念,这个佛号一出来,妄念立刻消散。
一个人平时是造恶的, 他的negative kamma很强...是否能在临终"具足十念"? 更不要说有止观功夫了.
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彼人若逼,不遑念佛 中的念..是否是指思维而不是口称.. 而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这个才指口称?
临终有三大要素影响投胎最大。
1业力
2习气
3最后一念
恶人造恶,会养成习气,也会造作恶业,两者都会牵引恶报恶缘。所以,观经才强调要修三福。佛陀讲的以戒为师也是这个目的。业力与习气的力量都比不上最后一念。不过,业力与习气却可以影响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最后一念。这三个要素都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是一而三,三而一。以一心不乱来作为目的地,就是要培养定力,来伏住妄念烦恼,不让业力与习气干扰自己。这个时候就是愿力大于业力了。
念,永远都是用心念。持名念佛的念,是因为用声音来达到反闻闻自性。能够产生妄念的,也是能够产生佛号的。最猛最利的念佛方法,就是在心里念佛。一般人肯定念不了几句,就被妄念带走。不得已,就用我们声音来作为方便。声音一出,口业不会造。要念出声音,又要听到声音,就要有觉照力,意念无法造恶。身口意三业清净。
观想与观象,都是不容易修的。要修到,一起观的时候,佛像的细节都清清楚楚,需要很多工夫。我听过很多大德说的,华人,中国人,普遍上对观想不相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本身也是不相应,修不下去,就是无法观出来。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