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旋子思

取經

[复制链接]
WLR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2-11-2004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梦 于 22-11-2004 15:17  说 :

明天傍晚到"天后宫"去,
有缘那里见。。。
呵呵。。。


明天傍晚"天后宫"有什么搞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1-2004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07:00 PM  说 :

  嗨,你好。謝謝分享。在下的拙見認為:當眼中有沙子,那麼會以之建築住宅,那是好的。當鑽石製造了貪圖私利,那是壞的。現實中,反而沙子的實際用途較廣,反觀,鑽石實際上用處相當有限,反而令人產生貪婪私 ...



子思师兄, 我得澄清一下。
我所举得例子,沙子跟钻石放进眼球里,也是源自于大智度论,而我所指的意思是,本来清净的,是并不需要加上什么造作的行为。
这所尝试解释的意思,是如同金刚经里, 解释所谓‘壮严’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假使有人造得白银精舍满三千大千世界。不然不如一念禅定心。不然心有能所的话,就会贪着说此是我所作,此是我所为等等的。会贪着这样想的,如此即非禅定也。能所不生。是名禅定。而这禅定在这里指的呢,即是清净心。



这跟你突然把它拉去另外一个例子, ‘眼中有沙子而看世界’,跟我所举的例子主要所表达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你千万别这样转我的话,那是一个很明显的误解。


祝吉祥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09:30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08:53 PM  说 :



子思师兄, 我得澄清一下。
我所举得例子,沙子跟钻石放进眼球里,也是源自于大智度论,而我所指的意思是,本来清净的,是并不需要加上什么造作的行为。
这所尝试解释的意思,是如同金刚经里, 解释所谓‘ ...

  嗨,謝謝指點。其實,我想到甚麼就說甚麼,沒有刻意針對你的文章發表,抱歉啊。我只是看到沙子和鑽石有所聯想,所以就發表了,呵呵。希望你不會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07:00 PM  说 :

  嗨,你好。謝謝分享。在下的拙見認為:當眼中有沙子,那麼會以之建築住宅,那是好的。當鑽石製造了貪圖私利,那是壞的。現實中,反而沙子的實際用途較廣,反觀,鑽石實際上用處相當有限,反而令人產生貪婪私 ...



现在引用你文中的一段句子,
我尝试告诉你一些东西,
"佛學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為的又是甚麼呢?超脫生死又是為甚麼?涅盤的意義何在?若沒有生死觀,何來生死?沒有痛苦,何來喜悅?這就是人類必須思考的關鍵問題。"


我恐怕, 你在某些地方有误解了。
所谓善跟恶, 所谓生跟灭, 等等, 人们只看到这对立的场面, 然后人们惯以以光显暗, 以生显死,以小显大,或者反过来等等,这些仍然是对立。。。。仍然是堕入在凡夫俗见里。并非大德所告诉你的‘不二法门‘。

我套个阿姜查尊者,所开示的例子, (源自静止的流水, 就是我上次尝试介绍给你,但是你说乱码的其中一篇)

。。。
如果没有长,就不会有短;如果没有对,就不会有错。 现代人一直在学习,寻求善
和恶,但他们对超越善和恶之外的,却一无所知。 他们知道的只是善和恶:「我只要取
善的。 关于恶的,我都不想知道,我何必呢?」假如你只取善的,在短时间内,它会再
犯错。 对会导致错,人们只是不断地在对与错之间寻找,而不试图去寻求非对也非错。
他们学习对和错,他们寻求功德,但对于超越善、恶之外的, 却一无所知,他们学习长
和短,可是对于非长亦非短的,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


子思师兄,请继续探讨。

经典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若人活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活一日,而得以解之’
这句话并非如此简单。


子思师兄不妨,翻回去上面几个帖子,看看阿姜查尊者尊者所开示的法。 希望你能受益不浅。。。



一切吉祥。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09:19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思师兄,这次,再套你所发表帖子里一段文字,
您是这样写,

"
在下的感想是:生有何歡,死有何恐?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塵中塵中塵,何處非塵埃?無所不在,何處不是佛?因此,既來之,則安之,道法自然是也。"



其实这句话,可大可小, 隐隐约约似有山峰耸立,在有些东西还还有没有搞清楚前, 呵呵, 还真得斟酌。。。

不过这次,我可不跟你谈,

请问, 千叶衣师兄在吗 ???

咱们以这句来讨论圆觉经,几章如何 ?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09:20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09:02 PM  说 :

  嗨,謝謝指點。其實,我想到甚麼就說甚麼,沒有刻意針對你的文章發表,抱歉啊。我只是看到沙子和鑽石有所聯想,所以就發表了,呵呵。希望你不會介意。



没问题,小意思。
咱们也只是说说, 来喝杯茶。

至於你所举的例子,还有看到的人生,乃至与这个大千世界, 种种兴衰起落,种种悲欢离合等等, 可以的话,请从佛陀教导的缘生法上, 去思维。。。。 杂阿含里,杂因诵篇等等,也许有许多咱们可以探讨的例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11-2004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21:18  说 :
子思师兄,这次,再套你所发表帖子里一段文字,
您是这样写,

"
在下的感想是:生有何歡,死有何恐?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塵中塵中塵,何處非塵埃?無所不在,何處不是佛?因此,既來之,則 ...


刚从东海岸公干飞回来,晕头转向的,不好意思。兄指的是哪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08:53 PM  说 :



子思师兄, 我得澄清一下。
我所举得例子,沙子跟钻石放进眼球里,也是源自于大智度论,而我所指的意思是,本来清净的,是并不需要加上什么造作的行为。
这所尝试解释的意思,是如同金刚经里, 解释所谓‘ ...

  嗨,不過,話說回頭,我的下文也並非不接你的上文吧?你文章中說,把沙子和鑽石放進眼鏡一樣受傷害。你的比喻是:在不好的層次,逐步改變成較好層次;但是,這種較好的層次,久了也會是不好的。導師是逐步把眾生從不好,提升到好的,甚至完全好的。而沙子和鑽石,可以理解為兩種層次,但是,兩種層次都不是很好的;所以把沙子和鑽石放進眼睛都會受傷害。為何會受傷害?也可以理解為是因為[沙子概念]與[鑽石觀念]導致啊。雖然,兩種概念都會[受傷害]。但是,會否兩種概念都可能有好的一面?這就是我說的:同樣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情況可能就會全然不同了。例如,小孩喜歡把[沙子]放進眼睛,因而造成傷害;那麼,得到經驗後,那就成長了。以後,他看到[沙子],就會有以之用來建築的可能,而不再把沙子放進眼睛。這就是同樣的沙子,可是,可以有不同的情況。
  本來清靜的,不需要造作;但是,[完全清靜的不造作]會否有物極必反的時候?當然,若要把這個重點侷限在沙子與鑽石比喻,是無法進一步討論的。
  不好意思,我寫的不怎麼好,而且,也沒能完全盡意,若有何誤解,請你指正啊,謝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09:11 PM  说 :



现在引用你文中的一段句子,
我尝试告诉你一些东西,
"佛學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為的又是甚麼呢?超脫生死又是為甚麼?涅盤的意義何在?若沒有生死觀,何來生死?沒有痛苦,何來喜悅?這就是人類必須 ...

  謝謝。不過,在我的概念中,也就是最終一層的概念,是沒有對立的。那些問題是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啊,呵呵。還有,值得思考是:涅盤是甚麼?你涅盤了你能做甚麼?若你只知道了脫生死,那麼,了脫生死之後是甚麼?我們不能確定啊。若我們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信仰涅盤,那和抱了個偶像來拜有甚麼分別?咦~,以前好像有和佛教徒討論過這個問題哩。請多多指點,謝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09:25 PM  说 :



没问题,小意思。
咱们也只是说说, 来喝杯茶。

至於你所举的例子,还有看到的人生,乃至与这个大千世界, 种种兴衰起落,种种悲欢离合等等, 可以的话,请从佛陀教导的缘生法上, 去思维。。。。 杂 ...

  嘻嘻,我也很喜歡喝茶。還時常泡茶獨飲哩。若真的有機會和你們幾位當面喝茶談道,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09:36 PM  说 :

  嗨,不過,話說回頭,我的下文也並非不接你的上文吧?你文章中說,把沙子和鑽石放進眼鏡一樣受傷害。你的比喻是:在不好的層次,逐步改變成較好層次;但是,這種較好的層次,久了也會是不好的。導師是逐步把 ...



你误会了。
若在说清楚一点,
在我所举的例子里,沙子, 是指不清净的行为,引致与众生堕入三恶途中。
而钻石(diamond, 我刚刚是不是打错为砖石,而让你误解? 哈哈,不好意思)的比喻是指众生所作的善行,引致于他们生于善道当中, 但这些善行,若是出於为了得到福报的立场而作为出发点的话,并非真正的清净。 有时候,他们所作的并非建立在慈悲心上,跟谈不上无相布施了。 所以文中引用了这个比喻,然后说行久了,变成一种病态,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这些造作的行为, 让众生染着,使得他们看不见本来清净的一面。这些造作的行为,缘起缘灭,都是生灭法,并非走在解脱的大道上, 这就是例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若你清楚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后面的你要怎么举例子,就是在同一个线上了。
否则的话, 扯上不同的东西, 明眼的人,会说,咦,怎么说的不是同一回事儿?
只是在交待清楚而已。

无碍。 : )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10:06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10:00 PM  说 :



你误会了。
若在说清楚一点,
在我所举的例子里,沙子, 是指不清净的行为,引致与众生堕入三恶途中。
而钻石(diamond, 我刚刚是不是打错为砖石,而让你误解? 哈哈,不好意思)的比喻是指众生所作的善行, 但这些善行,若是出於为了得到福报的立场而作为出发点的话,并非真正的清净。 有时候,他们所作的并非建立在慈悲心上,跟谈不上无相布施了。 所以文中引用了这个比喻,然后说行久了,变成一种病态,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这些造作的行为, 让众生染着,使得他们看不见本来清净的一面。这些造作的行为,缘起缘灭,都是生灭法,并非走在解脱的大道上, 这就是例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若你清楚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后面的你要怎么举例子,就是在同一个线上了。
否则的话, 扯上不同的东西, 明眼的人,会说,咦,怎么说的不是同一回事儿?
只是在交待清楚而已。

无碍。 : )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10:02 PM ]
  

  嗨,沒關係,謝謝指正。比喻有時候是會讓人誤解的,呵呵。不過,即使是這樣,也還是在我說的概念中有效。例如,不清靜的行為,再而墮入三惡道,那這個個體是否就是需要這一次的三惡道輪迴方能成就佛道?也就是說,原本以為的沙子,其實是眼藥水?當然,這是他的因緣果報。所以,就變成同樣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情形就會全然不同。
  同樣的,做善事得善報。在他世雖然會因為福報而得生榮華處,但是,卻可能會因為福報享樂而忘了修行。可是,佛陀卻是例外的例子,這是個人多世累積而形成的根器問題吧?因此,是否代表做人不應執著呢?這就是同樣的事物,在不同情形就會全然不同了。種種事蹟似乎應了道法自然哩。
  在下覺得以上還是不完善,有何誤解要繼續指點在下啊,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09:49 PM  说 :

  謝謝。不過,在我的概念中,也就是最終一層的概念,是沒有對立的。那些問題是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啊,呵呵。還有,值得思考是:涅盤是甚麼?你涅盤了你能做甚麼?若你只知道了脫生死,那麼,了脫生死之後是甚 ...



好,
越谈越有趣了。

的确, 过去贤者深思的时候, 就曾经作出如此的思维,

此世虽苦难,亦有乐可寻;虽存在实有,亦应觅非有;此世虽热恼,亦有清凉地;虽三界如火,亦有涅槃城;此世虽恶浊,亦有至善境;虽实有生者,亦有无生地。
                           ——《本生故事》


出处
觉悟之路(又明佛陀与佛法)第三十三章 涅槃寂静 (也建议您打开看看)

而引致贤者,发起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踏上寻求解脱之路。所以不能说抱着个涅盘不放,你得明白,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不能轻易妄谈说, 无修无为的地步。。。
哈哈,涅盘是清凉地, 我所看到最简单的最是,贪的熄灭,噌的熄灭,痴的熄灭。但是那是个怎么样的境界,我自然也没那个本事说出来了,哈哈 (对了,还是建议你看看上面的连接)


至於你所说到的拜佛祖的相, 这也是可大可小,虽然说禅宗里有公案, 有禅师削佛相当柴烧的例子,但是那是祖师为了教化他的弟子的棒喝, 让它破除执着于相的地步, 对於一般人,在因地修行的凡夫,若是他们轻易这样所为,那是有因果的。 因为他们的心,并非步入清净无为的地方,若任意望为,可是有罪过的。 哈哈,说到这里,还真相举几个禅宗里的公案,如百丈禅师说说的野狐禅等。。。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提供一个类似的例子,
当初佛陀失踪一段时日,上了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去的时候,弟子们都很奇怪,佛陀究竟到了那里去, 后来尊者阿那律用天眼看,说佛陀到了天上去了,三个月只后才会回来,

在这佛陀上忉利天宫来回的时候,总共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须菩提尊者,并非如其他弟子们想敢着去迎接佛陀, 他深深明无相,空的道理,迎接佛陀,并非是去迎接佛陀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佛是尽虚空,编法界的, 於是弟子当中,只有他仍在如日常一样,照常起居,静坐思维等, 其他的弟子在佛陀回来的时候, 都敢着说要去迎接他,而莲花色比丘尼,更使用神通,第一个来到佛陀面前,以为得意,结果反而是佛陀对他说, ‘你并非第一个来迎接我的人。’这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以为以色身见得见如来的,结果反而离道越来越远。。。。


(二) 另外一个故事呢,却恰恰相反, 在居士当中,有一位国王, 叫优填王的,因为佛陀不知所纵,在初时候,问过阿难,阿难也不知道佛陀的去处,而国王就产生苦恼,后来他的臣子们,就提国王就造了个佛陀的形像,让他能早晚礼敬供养。


这些故事说明什么呢? 众生有众生不同的根性, 也有各自的因缘, 在还没有悟入无相无为的道理,是因为时候未到,并不能强而以灌之,而且也许他们还没有那些智慧或者根性去接受跟理解,这些高深的道理。 在因地上,各种奇怪行为都会出见。你当明白,其实成佛也是待缘起,这样看待,才不然会落入曲高和寡跟众生远离的地步。。。。。。


再提供一个虚云老和尚的谈及佛像的事,作为一个总结,

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 二十三奇说服根源
。。。
辛亥革命,清帝逊位,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那时滇省掌握新军兵柄者是协统李根源,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兵赴诸山逐僧拆寺,又忖老和尚是一个穷和尚,怎么这样得民心?其中必有怪事,于是指名递捕。各寺僧人逃避一空,鸡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内有僧百余人,个个惶恐,有劝老和尚暂避者。老和尚说:‘你们想离开就离开,如属业报,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过数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驻军悉檀寺,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乃独自下山,到军门,持名剌见李根源,守兵及阍者认识老和尚,叫他赶快逃走,不肯通报;老和尚不顾一切,迳入,见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坐在殿内,老和尚向前敬礼,李不顾;赵藩与老和尚是旧交,问老和尚到这里来有什么事?老和尚敬礼详述一切。时根源怒形于色,厉声问曰:‘佛教何用有何益?’老和尚答:‘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语其初机,则为善去恶。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根源面色稍改,又问曰:‘要这泥塑木雕作么?空费钱财。’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成。即以世俗说,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说到究竟,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根源面略现笑容,叫左右拿茶点来。又问:‘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许多怪事,实在是国家的废物。’答:‘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就是你今天统领兵弁,虽然军纪严明,但你能保证一一如你的正直么?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根源听了这一段话,更觉欢喜,再谈一会儿笑逐颜开,一会儿俯首向老和尚致敬;于是同进晚斋、秉烛深谈,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由业果因缘,说到世界相续,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根源有时用温言接应老和尚,有时以容貌礼敬老和尚,不觉喟然太息说:‘佛法广大如此,我已杀僧毁寺,罪业深重,奈何?奈何?’老和尚说:‘这是一时的风气,不是你一个人的过,只要以后极力保护,那就功德莫大。’根源极为欢喜,即移住祝圣寺,跟随老和尚杂处众僧中,蔬食数日,到八月四日山中忽大现金光,自山顶到山麓,草木都成黄金色。相传山中有三种光;一是佛光二是银光三是金光。佛光连年都有,银光和金光,自开山以来只见过几次。根源更为感动,执弟子礼,请老和尚为鸡足山总主持,乃引兵去。后此四十年中,根源为法门外护,出力颇多,说教谈禅,时有妙谛。我们知道李根源是中国政治上杰出人才,中国政治集团中有所谓‘政学系’,即奉根源为领袖,支配中国政权几及三十年之久,而根源因受老和尚之开示,智慧高人一等,故多年来息隐苏州,不愿直接参加政治舞台,。。。。



娃, 几理瓜啦的还说了一大堆,真不好意思,
哈哈,下次再继续吧。


一切
吉祥如意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2-11-2004 at 10:51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10:44 PM  说 :



好,
越谈越有趣了。

的确, 过去贤者深思的时候, 就曾经作出如此的思维,

此世虽苦难,亦有乐可寻;虽存在实有,亦应觅非有;此世虽热恼,亦有清凉地;虽三界如火,亦有涅槃城; ...

  你好。謝謝你講這麼多故事給我聽啊,真難得,呵呵。你提供的連接是之前那個嗎?可能是網絡不穩定的緣故,我無法進入。
  雖然,你不能給我答案,不過,還是要謝謝你的熱心。據目前的理解,信仰涅盤和信仰上帝基本上是一樣。也就是不確定是個怎樣的境界。基督徒信仰上帝,希望到天國去。佛教徒信仰涅盤,希望清靜地。但是,終究是不曉得是個怎樣的所在或境界。而我隨遇而安,到那裡都無所謂,即使到地獄去(這個世界不是地獄嗎),我相信自己總會活的很好,必有其因緣,呵呵。當然,我不會因此而去做壞事,只是,在這世界,我會以蝴蝶效應影響世界朝正向發展。他日走了,到那裡去,再看看那裡需要甚麼,然後我就付出就是。就這樣,呵呵。到時間涅盤的時候,上天自會有安排。
  不過,我喜歡和人們談道,你要多些和我交流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4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hai_noodle 于 22-11-2004 10:44 PM  说 :



 此世虽苦难,亦有乐可寻;虽存在实有,亦应觅非有;此世虽热恼,亦有清凉地;虽三界如火,亦有涅槃城;此世虽恶浊,亦有至善境;虽实有生者,亦有无生地。
                           ——《本生故事》
 

  此世多災難,願成就大同;不虛不實有,還不實不虛;此世情債多,亦眾星伴隨;滅三界時間,還有逍遙村;此世本不在,還有無極天;雖無為天地,無為無不為。
  



  呵呵,得空吟吟詩吧,獻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4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21:49  说 :

  謝謝。不過,在我的概念中,也就是最終一層的概念,是沒有對立的。那些問題是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啊,呵呵。還有,值得思考是:涅盤是甚麼?你涅盤了你能做甚麼?若你只知道了脫生死,那麼,了脫生死之後是甚 ...


若了脱生死之後的境界真是如同槁木,我可不希罕涅盘。

若了脱生死之後就要退入一个沉寂的世界,我宁可贪恋红尘。

当我了脱生死後,轮回锁不着我;我入百花从,片叶不沾身。这个我要。

所以,我不仰赖上帝;但是倾慕涅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1-2004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21:49  说 :

  謝謝。不過,在我的概念中,也就是最終一層的概念,是沒有對立的。那些問題是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啊,呵呵。還有,值得思考是:涅盤是甚麼?你涅盤了你能做甚麼?若你只知道了脫生死,那麼,了脫生死之後是甚 ...


若了脱生死之後的境界真是如同槁木,我可不希罕涅盘。

若了脱生死之後就要退入一个沉寂的世界,我宁可贪恋红尘。

当我了脱生死後,轮回锁不着我;我入百花从,片叶不沾身。这个我要。

所以,我不仰赖上帝;但是倾慕涅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4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10:29 PM  说 :

  嗨,沒關係,謝謝指正。比喻有時候是會讓人誤解的,呵呵。不過,即使是這樣,也還是在我說的概念中有效。例如,不清靜的行為,再而墮入三惡道,那這個個體是否就是需要這一次的三惡道輪迴方能成就佛道?也就 ...




其实我认为你这样说,有半点对,但是在全面跟究竟意义上却还是差了点。

我可以这样说,你对缘起之法,还不是接触很深,也不是很了解。

我可以大概这样对你说,
你应当知道,成佛也是待缘起,
而成佛的过程,是以信愿行,为基础。

在<大智度论上>曾经作过一个这样的比喻,如一根蜡烛,从点燃开始,和一直在燃烧的过程当中,是从来没有离开那燃烧的起点的。
在大乘经典上, 常说的道理, 我自得阿藐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来,不离当初一念心,就是这个道理。

发心,非常之重要
而在这成就的过程当中,是离不开信愿行

当发起这个愿的时候,是非常之广大的, 如我们所看普贤行愿品,那是生生世世行的菩萨道,当发起这个大愿的时候,是已经种下来非常大的因, 按着缘生法,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的角度去说, 行者已在六识田当中,种下了非常大的善根,而后来生生世世当中,会继续走在行菩萨道的路上

在这成就的过程当中,因地的菩萨在不停的学习,去体验,各种众生所落旁生的苦恼以及起因,所行的,比如到三恶途中去度化那些众生, 是出自一种怜悯心,一种慈悲。 所以在普贤大愿上,就有『一却趣中成宿命。。。』这一句话。


在这生生死死的过程当中, 凡夫会执着说,有一个我在生死,可说在菩萨眼中,只是一个过程,在生生死死当中,并不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

若你不明白缘生法,就会堕入在一个实有当中,其实一切有所作有所为,在因地上看来,难能可贵,可是站在解脱的角度上来说,仍然是空花落影。(这关乎着‘解脱’的本质。这课题以后再谈。) 为什么 ? 若仍然有一个我,在所作,在所为,那么在行当中所遇到的苦难等等,将会被视作烦恼。而解脱了的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其实是并没有苦恼的。(这也是有层次,往后再说。)


所以有很多法师,经常叫行者要发心,要发心,发起这个大愿,为什么呢,因为当这种能发起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是已经种下来这个求解脱的因,而这发起的菩提心是以‘悲悯心’位基础。 若没这悲悯心,这个心愿发起来恐怕未必广大了。而这悲悯心,是为了为众生解脱苦难而生起的(如当年,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过去的佛陀)的身体,佛陀成就了忍辱,反而说,将来我解脱之后,第一个回来救度就是你)。

  若像你所说的道法自然,那么最多只是会落得一个‘缘觉’这样的地步, 只求本身得以解脱,并不会说为了众生,去学习,去具备一定学识,然后为其他的众生依各种根性,开示各种进入解脱的法门。





继续。。。

其实在因地修行者,有时候会因为犯了些错误,而堕落到其他道中,如上面所说,也是有它的因缘, 但是在堕落之后,因为根性坚固的关系,(或者说有戒体,具解脱体分),经历过之后, 就能很快的把自己救拔回来。 比如有一本经典叫,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就是说佛陀在过去世,因地修行时候,生于一种动物叫比干的故事。


好,下次再谈。


吉祥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4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09:54 PM  说 :

  嘻嘻,我也很喜歡喝茶。還時常泡茶獨飲哩。若真的有機會和你們幾位當面喝茶談道,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呵呵,不知不觉,时候也不早了。

茶,下次喝吧。


六时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4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于 22-11-2004 11:20 PM  说 :

  你好。謝謝你講這麼多故事給我聽啊,真難得,呵呵。你提供的連接是之前那個嗎?可能是網絡不穩定的緣故,我無法進入。
  雖然,你不能給我答案,不過,還是要謝謝你的熱心。據目前的理解,信仰涅 ...



很抱歉, 我并没有提出任何观点说说信仰上帝跟,信仰涅盘接近跟同一回事。

第一,涅盘不能说用信仰,我老是觉得怪怪的。

第二,若你说,信仰上帝,然后进天国,这种方式
      跟相信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有相同之处, 嗯, 这点,或许还可以商确。

第三,

      佛陀常说, 宁静乃是内心求得,不能向外攀缘。
      这跟一般人说,信仰上帝, 然后不知为何,从这里展开去,会认为说一切福祸,乃是别人所赐。。。。
      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 佛陀求得宁静,是往内求, 进入清净地,在学习过程中,是离不开观察身心这个范围的。 即是所说, 离不开,自净其意。
   但是后者呢, 却很这个。。。嗯,我用词得很小心,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堕入身外求法当中。
   你须知道,禅宗在破除行者各种疑惑的时候, 身外求法,是其中一个。
   落入身外求法的弊病当中, 就容易引起各种偏见。比如, 非常执着与一种所谓的‘善’。 可是这种所谓的善产生的时候,相对的产生了非常大,不能包容的所认为的恶。当有这种对立面产生的时候, 不要说要步入真正的清净,恐怕祸患倒是容易生起来了。。。
   不信的话, 你去读读历史上,因宗教所产生的战争。


   若你说像阿弥陀佛一样,有一个归依处,在身口意业上,防恶止非。 嗯,这点,我倒不反对。但若说步入清净无为的涅盘,呵呵, 怎么能够一厢情愿的混为一谈呢。无论你怎么圆也好,
不同的人,就会起争论。一争起来,事情就大了。 无论如何,劝你您还是少发起这样的言论比较好。不然,还是那句,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说,还会引起争论。。。还是那句,此道本无诤,
诤即失道义。。。


    嗯,千百年来,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因而造成了这样误解跟偏差呢。
    我不太喜欢谈这个课题, 而且我是认为我们还是少谈的好,这毕竟是个五浊恶世, 唉。。。。

   其实说来说去,有离开过之前所谈及的‘层次’问题,还有超越善跟恶的那独特一个课题的吗,
   

祝晚安。



[ Last edited by shanghai_noodle on 23-11-2004 at 01:27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10:57 AM , Processed in 0.11850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